国际五大品牌美发:古董精品 先睹为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35:09

68期赏析:古董精品 先睹为快

清乾隆 洋彩黄地洋花宫碗直径:D 18.5 cm      估价:800,000—1,200,000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

乾隆初期,宫廷珐琅作沿袭雍正时期继续制作磁胎画珐琅(珐琅彩)外,景德镇御窑厂还模仿西洋画意,烧造磁胎洋彩。景德镇洋彩瓷器的烧制成功,使得西洋技法与西洋题材得以在御窑瓷器上完美体现,从而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充满西洋气息的辉煌篇章。

唐英是制作洋彩的核心人物,“洋彩”一词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他所撰写的《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

“洋彩”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每件由乾隆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评列等级,绝大部分珍藏于乾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供皇帝几暇赏玩,除少数陈设圆明园,遭入侵者掠夺之外,基本上世人难得一见。

《活计档》中将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珐琅彩)同时归入“乾清宫珐琅器皿”。《陈设档》将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隆款磁胎”项下,说明二者的关系密切。洋彩在陶瓷分类上属珐琅彩类,是一种运用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的彩瓷。

洋彩与画珐琅,都是采用珐琅釉,长期以来被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之间从制作地点、绘画装饰、纹饰取材、诗文、印章、款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民国以后“洋彩”又被误称为“粉彩”。就此件拍品而言,以前命名并不一致:有的称为“清乾隆黄地粉彩百花图碗”;有的称为“清乾隆黄地洋彩花卉纹碗”。对一般人而言,一件器物有不同的名称,其中一定有误。但瓷器藏家却早已习以为常了。台北故宫“华丽彩瓷”特展的举办,分清了洋彩与珐琅彩的不同,并纠正了“粉彩”一词之谬误。此件拍品依照清宫档案记载的正式名称为——清乾隆洋彩黄地洋花宫碗。

本碗为乾隆初期洋彩器物的典型作品,是乾隆皇帝最钟爱的样式之一。《活计档》乾隆二年(1737)载:“十月十三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毛团、胡世城、高玉交……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一件。传旨:……洋彩黄地洋花宫碗甚好,再烧造些。……再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将小盒亦烧造些。……此三样尊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烧造些……再所进元器内留下十三样□余送赴圆明园,交园内总管,俟朕驾幸圆明园时,选看等次。钦此。”

此件清乾隆洋彩黄地洋花宫碗,直径18.5厘米,造型端庄典雅。此碗外壁以黄釉为地,满绘番莲、百合、洋菊、秋葵等花卉,花间枝头亦点缀含苞欲放的小花及花蕾,花卉皆为折枝。洋叶(景德镇艺人对这种叶子的称呼)呈凤尾形,枝叶缠绕翻卷,色彩富丽堂皇,极富动感。叶缘用白料晕染或点饰光点,明显表现出西洋光影明暗的绘画方式。整器满地繁花,留白极少,有明显的珐琅彩效果。碗内壁施白釉,釉汁润泽,宛若凝脂,碗心用矾红彩绘五只蝙蝠,姿态各异,活泼生动,寓意“洪福齐天”。“五蝠”即“五福”,典出《尚书?洪范》,是指:“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五种人生吉祥之事。器物外底施白釉,碗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清乾隆洋彩黄地洋花宫碗尊贵典雅,烧造时间应为乾隆初期。本件拍品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乾隆粉彩黄地勾莲五福纹碗(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05,图181)是同期烧制的上乘之作。同类作品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参见:《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43)。

此碗纹饰西洋气息浓郁,应出自清宫任职的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人之手,经皇帝御览后发往江西景德镇交唐英照样烧制。为了博得君心,唐英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新技法,绞尽脑汁设计新样式,烧制出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奇巧的镂空旋转瓷器。同时,他又开创了“锦上添花”的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

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在另一部与景德镇御窑厂陶瓷制作相关的著作《陶冶图编次》第十七编“圆琢洋彩”中有详细的说明:“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须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画染烧试,必熟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搨抹;而清水之色则便于堆填也。”

唐英文中明白指出:洋彩所用颜料与珐琅彩料相同,难怪一般人很难分辨。同时唐英强调:洋彩的特征是“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洋彩的绘画设色妍丽繁缛,有别于传统技法,需要画工高超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经验,并且需要反复试烧,才能把握色彩的变化,烧制出瓷胎洋彩瓷器。

清乾隆洋彩黄地洋花宫碗存世珍罕,拍卖市场鲜有露面。2006年4月10日,香港苏富比拍买过一件清乾隆柠檬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碗,成交价约为65万港元。2001年4月29日,香港佳士得曾拍卖过一件清乾隆黄地洋彩吉祥花卉铺首耳大尊,成交价为1264万港元。此尊亦运用了与清乾隆洋彩黄地洋花宫碗相同的装饰技法,印证了乾隆二年(1737)《活计档》关于“此三样尊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烧造些”的记载。

清乾隆 粉青釉开光粉彩山水诗文象耳瓶

尺寸:H 17.5 cm    估价:800,000—1,200,000

乾隆时期,诗书画印共同装饰在一件瓷器上表现尤为突出,如此件清乾隆粉青釉开光粉彩山水诗文象耳瓶。此瓶设计新颖别致,造型端庄而不失秀美,颇具乾隆盛世之姿。肩部巧妙贴饰对称双象衔环耳,矾红描金装饰,高贵典雅。瓶身通体以青釉为地,瓶腹两面莲瓣形开光,一面绘粉彩山水人物图,画面意境幽远,笔触细腻,色彩淡雅,绘画技艺娴熟流畅。一面墨彩题诗:千峰万壑一桥通,屋影高低半倚松。笑我风尘绿未了,可容携杖入崆峒。丁卯长至日写于环翠亭之东轩兰石。字行书,工整秀丽。右上钤引首朱文“听松”章;左下钤押角白文“半窗”、朱文“修竹”两方印。引首、押角,互相呼应。此件粉青釉开光粉彩山水诗文象耳瓶,巧妙利用了“开光”这一间隔作用,形成视觉反差,令主题山水人物、诗文更加鲜明突出。此瓶延续了唐英自治瓷器的风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文人气息浓郁。此瓶的出现丰富了我们对唐英及其同时代作品的认识,为研究清代制瓷技法增添了新的范例,颇具学术价值,而其艺术价值之高亦自不待言。类似题材的作品曾见2004年10月31日香港苏富比上拍,编号257清乾隆蓝地粉彩开光式山水人物图瓶,成交价为31.2万元。

唐英(1682-1756年)清代制瓷家、书画家、篆刻家、陶人、榷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一作镶黄旗。据自述,幼即供役于养心殿,历二十余载。雍正元年(1723)任内务府员外郎,六年至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协理窑务,至乾隆元年(1736)调淮安关,移理九江关,后调粤海关, 十七年又调回九江关, 仍兼理窑务,前后共二十七年。精泥土坯胎、釉料火侯,善仿古名窑,所督造瓷器均较精美,后人称为唐窑。亦工山水、人物及书法篆刻。

清乾隆  青白玉游龙戏珠如意

 尺寸:L43cm    估价:800,000—1,200,000

如意,历来是国人喜闻乐见的题材,其造型脱胎于被誉为“道家仙草”的灵芝。清宫流传的如意颇多,但以宫廷品味且又兼具文人气息的玉如意,才是乾隆皇帝的最爱。此件如意材质硕大,气势雄浑。玉质青白色、微有斑,整块上等青白玉雕成。如意头部饰祥云火珠,隙地抛光,表现玉质的油润和细腻。器柄三弯,厚而长,柄上依势浮雕一尾五爪盘龙,下踩海水江崖。肢体筋腱,双目炯炯,须发飘动,龙鳞雕工细致繁复,充分显现乾隆玉雕工艺之精湛。尾部打磨规整,留有丝绦穿孔。此件如意雍容典雅,装饰华美,彰显出至尊无上的皇家气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乾隆青玉御题诗盘龙如意(参见:《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下》页45,图36),俱属宫廷御用之物。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胤禛行乐图》轴、《弘历古装行乐图》页、《乾隆帝观孔雀开屏图》横轴、雍正妃《行乐图》轴,从中不难发现皇帝与贵妃燕闲清居时,手中大多会持有如意。如意在清宫中得以盛行,无疑是因为皇帝的推崇。在《乾隆御制诗》中收录了不少乾隆帝题咏如意的诗篇,其一写道:“盈尺和阗玉,良工琢曲琼。惟坚待为错,曰白自含英。底藉公孙辩,还嗤惠子鸣。指挥供代语,静默足沈情。”又《竹柄玉如意》:“柄是竹之介,朵呈玉则温。搘颐岂腾口,代语不须言。总谢雕镌迹,雅符淳朴原。指挥侍臣听,那识意中存。”

从乾隆皇帝数十首咏如意的御制诗中可知,他不仅视如意为可供陈设的吉祥之物,还视之为一种“代语不须言”的代言之物。在临朝或与诸臣议事之时,有时不须言语,通过手中的如意便可表达己意。乾隆皇帝视如意为“佳朋”并“屡有如意咏”。从乾隆御制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最喜欢的是白玉、竹根、檀木和仿古铜器如意。

同类作品,艺术市场受到藏家追捧。参见:2007年10月9日香港苏富比编号1310清乾隆御制白玉云蝠纹「游龙戏珠」图如意,成交价为873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