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银饰品牌排行榜:大成拳 鼻祖 王芗斋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4:27:47

                                王芗斋先生

周恩来青年时期曾刻苦练站桩

 
( 看到这张照片就理解“为之侧目”的含义了,周的神态与姿势和周围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期,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找韩慕侠学拳,他练习“三体式桩功”非常刻苦,功夫深厚,深得韩先生赞许,每次都要练到完全掌握动作要领才肯休息,周的志向当然不止于此。因为学拳周恩来与韩慕侠建立了诚挚的友谊,曾为其武馆写下了“韩九师堂”四字。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后,还将他学拳期间与老师等人在武馆前的合影寄给韩(如下)。韩曾感慨地说:“翔宇(周恩来)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周的气质明显带有内家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成分,这和青年时代刻苦练习桩功有直接关系。这张周在日内瓦行走的照片在内行人看来,和形意拳家交手前的精神状态无异。韩慕侠与赵道新齐名并为师兄弟,都是形意名家张占魁(字兆东)先生的弟子(后赵拜王芗斋为师)。韩的女儿韩小侠曾回忆说:“那时候,我只有5岁,管总理叫周师哥。总理非常喜欢我,每次来都抱我、举我,一边举一边说:‘我长劲,你长个!’”需要说明的是,韩慕侠就是电影《武林志》中武术家东方旭的原型,遗憾的是导演不懂形意拳技击,其实像韩慕侠这样的形意高手,取胜只在一瞬间,内行人谓之“拳打两不知”。比如赵道新先生曾在上海足穿拖鞋轻取宋子文保镖挪威籍的拳击家安德森,使其瞬间飞出丈外,大成拳谓之“打人如挂画”。

 

照片前排右5为周恩来,左3为韩小侠

  “周没有架子,但却很沉着坚强。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他忠实地保持着在个人关系和政治关系上从不“撕破脸皮”的中国老规矩。在正式会议上,他那轮廓鲜明的面貌一直保持着异常安详。周一面倾听着我发言,稍稍把头偏向一边,一面直接盯着我的眼睛。基辛格有一次把周比作一条静静地待着、摆好姿态、伺机跃过来的眼镜蛇。有句过去常用来形容19世纪爱尔兰伟大的爱国者查理士·帕尔内的成语,对周恩来也是非常适用的:他是一座冰层覆盖着的火山。他虽然由于体瘦而可能显得虚弱,但是他的精力却超过了许多比他年轻的同事。”

                                              ——尼克松《领导者》

  形意拳讲究“万法皆出三体式,入门先站三年桩”。孙禄堂先生常讲:“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母拳,拳中变化万端,但基本上离不开三体式。”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站桩!
  形意拳讲究“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大成拳则承袭了传统形意拳的桩功。“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王芗斋。主张“拳拳服膺”“虚灵顶劲”“行住坐卧,不离拳意,动静处中,皆可用功”。

看看清代真正“大内高手”和宫廷画师的气质

    郭云深,名峪生,为张占魁和王芗斋的老师。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于世,清光绪三年设教西陵,曾在宗室等地任教。
    李尧臣,有“镖王李”之称,年轻时曾为皇室保驾,慈禧太后观看其武功绝技后,曾赐予长虹宝剑。 
    王兰亭为端王府总管,乃是杨露禅设教于端王府时收的弟子,王兰亭颇得杨氏太极拳的真传。
   翟禹臣亦为皇家镖师。
   管念慈,古琴大师管平湖之父。工书、画,光绪间应召入内廷奉旨改号莲盦,光绪称为横山先生,恩遇有加,继张乐斋长画院,名望一时。善篆刻,光绪所用玺印多出其手。鄙人曾多次到平湖夫子之女管涛老师家鉴赏号称“地球声音 ”的西晋太康二年古琴“猿啸青萝”。

 

王芗斋先生拳照——满身空灵意

《大成拳论》

                                       ——王芗斋

自 志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情感,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固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习异拳如饮鸩毒,其害不可胜言也。余素以己立立人为怀,触目痛心,不忍坐视,余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弊,发其秘,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而光大之。另成一种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蜜,习之愉快,因以“大成”二字名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随听之而已。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统而言之,使人身与大气相应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本,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以视彼一般拳学家,尚形式、重方法、讲蛮力者,固不可相提并论也。诚以一般拳家,多因注重形式与方法,而演成各种繁冗、畸形怪状之拳套。更因讲求蛮力之增进,而操各项激烈运动。误传误受,自尚以为得意者,殊不知尽是戕生运动。其神经、肢体、器官、筋肉已受其摧残而致颓废,安能望其完成拳道之使命乎。余虽不敢谓本拳为无上之学,若以现代及过去论,信他所略而我独有也。学术理应一代高一代,否则错误,当无存在之必要矣。余深信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可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温养,血液之滋荣。更使呼吸舒畅,肺量加大,而本能之力亦随之而渐长,实现一触即发之功能。至于致力之要,用功之法,统于篇内述之,兹不赘述。但此篇原为同仁习拳较易而设,非问世之文者比也。盖因余年已老,大家迫求,只得以留惊鸿爪影,于雪泥中寻之。谨将平日所学,拉杂记载,留作参考。将来人手一篇,领会较易。但余素以求知为职志,果有海内贤达,对本拳予以指正,或进而教之,则尤感焉。以一得之愚,得藉他山之攻,而益有进益。日后望从学诸生,虚心博访,一方面尽量问难,一方面尽力发挥,倘有心得,希随时共同究讨,以求博得精奥,而期福利人群,提高国民体育之水准,实为盼甚,否则毫无价值也。如此提高而不果,是吾辈之精神不笃,或智力未符故耳。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余亦何人,而敢自秘。所以不揣简陋,努力而成是篇。余不文,对本拳之精微,不能阐发净尽,所写者,仅不过目录而已,实难形容其底蕴,以详吾胸中之事矣。一隅三反,是在学者,余因爱道之诚,情绪之热,虽不免言论偏激,失之狂放,知我罪我,笑骂由人。
                           博陵芗斋王尼宝志于太液万字廊

转自:果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