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分子酪蛋白钙片:生命的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13:42

生命的价值



写下这个标题,内心很感慨,所谓的“价值”,这个词语蕴含的概念,是指某种事物,某种个体被社会,或者特定群体所需要的程度而决定的,价值的体现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变迁而产生改变,所以说,价值观念的存在是相对的,变动的,不稳定的,世间的万物都可以贴上“价值的”标签,不论是人还是物,可是有一样东西无法用“价值”去衡量,那就是“生命”。

 

人类的个体形象,只是生命的“展现”,却不是“生命”的本质,这种“生命的本质”超越于人类所熟知的物质,对于宇宙,自然地认知,不在人类的普世道德范围之内,所以,人类无法探索“本质”的存在从而给予他某种“价值”的定位,

 

生命与人体是两种概念,既然无法探知“生命”的本质,那就只有给予“人体”这种自然产生的“现象”赋予各种“价值”观念,用以区别人类社会的身份,界定个体生命现象与其他生命的不同,在个体生命种种价值观念之上,组合,衍生出来了整体人类社会的框架结构,于是,“生命”,这种在个体形式的表现,就被人为地赋予了“人类化”的,被各种符号所区分的“意识观念”,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讲,称之为“身份定位”,即个体生命被社会所需要的,所界定的“价值”,

 

一个人被社会所需要的程度越大,他的个体价值就随之攀升,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多,他的所谓“价值”就越大,而这种价值观念,只是针对于这个个体生命在人类的“表现”,这个“人”,他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里,什么职业,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职业特点,拥有的财富以及社会资源,性格,爱好。。。。。。

在我们已经习惯于给予这个个体表现赋予各种“观念的认知”的同时,也用这些观念掩盖了“生命本身的”原有面目,“生命”已经被这些人类固有的“观念”所掩盖,主导,蒙蔽,控制了,生命丧失了原有的动力,被迫成为了一个掩盖在人类各种观念,价值体系之下的“人”。

 

  在各种人类的普世标准观念中,被冠以“价值”的定位,消耗生命的一生,就是为了达到人类所为价值的最大化,身不由己,苦苦追寻,因为不了解生命的奥秘,探索不到生命的本质,从而被人类社会的现实,种种观念所役使,被迫的选择生老病死,无奈的面对最终的死亡,这,难道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吗?生命的价值又体现在何处哪?

 

 “生命”如果能够选择,他会愿意接受“人类”社会所赋予的种种“价值”定位吗?在我们面对生活各种现实的矛盾,内心受到冲击的时候,在我们亲人经历病痛煎熬的时候,在我们承受各种压力,伤害的时候,在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与亲人别离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痛苦,而从未有人想过,这种种痛苦,是“人类”的各种价值观念赋予生命的“痛苦”,如果生命真的有选择,以生命的永生作为“生命”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价值”观念,就是超越于现实人类的“价值”观念,在生命追寻“永恒”的基础之上,所有一切的“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永生的”前提。是“解脱”,解脱了“人类的价值观念”,生命本质的原始性质,就会逐步的苏醒,

 

人类的“心”,是自我的“神”居住的地方,这里,是生命与神灵最接近的场所,人类的心灵,解脱人类的价值观念越多,本性的纯净,纯洁,善良,宽恕,就会越接近于生命的原始存在,

 

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永恒不变的真理,印度称为“佛”,东方称为“道”,西方称为“天主”,哲学家将他称为“宇宙的终极意识”,他是能量的源头,一切动力的基础,万物于生命都在体现着他,他是人类社会生命的来源,却不被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所局限,西方社会的心里学家试图用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信仰与宗教,认为人类在祈祷,修炼时候所感受到的一切景象与感受,不论心理的还是肉体的,都可以划归为“心理暗示,集体催眠”,一切信仰过程中的状态都是人类的思维与情绪在收到外界条件暗示之后的必然反映,从而彻底否定有超出于“自然界的神灵”存在,这个观点,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后得出来的确凿证据,心理学似乎成为了宗教的杀手,可是,心理学是万能的吗?它能够解释宇宙吗?它能够解释种种超常的现象吗?

 

它能够解释印度的瑜伽行者,在深度入定后停止心跳,闭起呼吸,被埋入土中,长达数十天,生命却不衰竭的现象吗?它能够解释西藏的修炼圆满活佛,当众虹化,肉体消失的现象吗? 它能否解释2500年前,释迦摩尼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构成宇宙体系,一粒沙中含有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微观学说哪?能否解释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的“一杯水中有三千虫。”这种现代科学所认为的微生物存在,释迦摩尼两千年前就已经说过了,他是靠哪一种“心理催眠”的方式达到的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真相的认识那?

 

这么多的心理学家,教授,去世后,哪一个是达到了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四尊“肉身不腐”的程度哪?心理学是否能够解释“舍利子”?心理学是否能够解释《心经》《道德经》里面所蕴含的智慧?这些智慧和哲理,是心理催眠能够达到的吗?可是这些博大精深的智慧,哲思,都属于被心理学划分为“心理暗示,集体催眠”的宗教产物,综上所述,心理学的论述岂不是“孤陋寡闻”?

 

生命的秘密是庞杂的,宇宙的奥妙是无穷尽的,除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学科,知识体系,还有针对于“生命”本身的探索与追寻,我们称之为“修炼”,他是超越于人类情感观念与心理认知的,是更高境界对于生命与物质的探索,我们运用人类的词汇去形容修炼过程中的体会,而语言背后的“境界”,却不在人类的“感受,观念,与心理因素”之中。

 

  生命的“最终价值”,在于永恒,佛教讲的“涅槃”,道家说的“得道”,解脱了生死轮回,不受人类的苦痛折磨,这才是“生命”作为“人类”最大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