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e worldspkrzt:区域性义务教育初中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47:51

  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丁玉祥     

      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抓紧抓实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要在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下功夫。我区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对“区县义务教育初中质量评估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区“教育质量提升年”的工作任务,着眼全局,围绕《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方案(试行)》和评估细则,及时调整提升全区初中教育质量的工作着力点,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引导全区稳步、有序开展区域性初中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做法和经验供同行交流借鉴。 

 

一、加强初中质量监测,科学构建质量评估方案

我区充分发挥质量目标的导引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质量评估结果的激励功效,根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结合区教育局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对照《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细则》,结合初中教育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认真谋划全区每年提升初中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采取“迈小步不停步”的目标策略,围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制定了《白下区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方案》,确定了“中考参考率、总均分增幅、全科合格率、达第一批次比例、中考差分率”五项教学质量发展性目标。

1.评估方案的设计

《白下区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方案》设计的政策依据是省市建设高水平义务教育示范区的相关工作意见和《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细则》,确定了学生发展(300分)、教师发展(200分)、学校发展(100分)三个评价维度,总分600分。涉及遵纪守法、身体素质、学科特长、质量评价、师德建设、教育科研、课程开设、办学影响八个方面,并将评估工作的重点落脚于学生发展,其中学生发展中包含质量评价200分。为了保证评估的准确和客观,还制定了评分细则。同时还组织了“白下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学先进个人与教育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加强了教师个体的质量评估。

2.评估方案的落实

每学年初,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学教学校长与教务主任例会上下发“白下区初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的通知”。各学校对照评估自评表,进行写实性评价,并填写相关表格,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资料复印,每年度规定时间内各学校按时上交发展性评估材料。

3.集中进行的评估

由区教育局牵头,区教育局中教科、区督导室、区教师进修学校和部分高中名校长等相关人员组成评估组,进行现场材料评估。评估组围绕评估方案,认真研讨评估细则,仔细核对各学校评估材料,进行细致评分,并对每所学校形成评估意见。区教育局综合评估的意见,确定每年全区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的表彰决定。

4.评估流程的进一步规范。

从评估过程和实践操作看,各初中对质量评估的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工作,把评估作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初中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区设想今后评估中,将进一步规范评估的流程。做好评估前的动员与文件解读,强化学校办学成效的自评总结,规范评估资料的准备,严格评估的程序。具体说,首先建立评估专家组,完善评估方案;组织召开评估动员与文件解读会;其次学校做好办学的自评总结;专家组听取学校汇报办学情况,并进行专家质疑答辩;再次到学校进行材料审核与现场评分,最后汇总评估情况,召开评估反馈会,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规范评估流程,有利于提高评估的规范化,也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激励性。

 

二、着眼办学行为规范,持续推进区域质量提升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近年来我区持续组织各初中学习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厘清政策界限,领会政策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坚决不做不能做的事,认真做好可以做到的事,扎实完成必须做的事。从实践角度看,全区初中的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质量呈现整体提升状态,亮点表现在以下 “五个新”:

(一)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新认识

规范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规格。落实课程管理,更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重要手段。全区各所初中都严格遵守“五严”规定,主动加强课程管理,做好“三表”上网上墙。各学校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同时各校能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力争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为了稳定教学秩序,维护课表的严肃性、权威性,我区始终加强课程常规执行的检查与反馈。一方面保证课程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避免课程管理的随意性。具体说,课程管理的检查不仅要强化反馈的真实性与及时性,而且检查时顶真较真。目前我区各学校已建立“每日巡课“制度,规范了教师调课制度。有的学校不仅建立了教务人员巡课制度,还建立了校长”“一日巡课”“制度。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较真的管理,定期反馈,内部形成了“人人重视常规、人人遵守常规、人人落实常规””的风气。

 

(二)强化质量管理,实现新增长

1.规范、严谨落实关键性考试的过程组织。全区加强了中小学期末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区教育局中教科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期中、期末考试“专项督查和随机抽查“制度,重点督查学校是否规范考试管理,教师是否规范监考,考场是否环境清洁,教师是否严格阅卷标准,规范登分程序,保证阅卷工作有序进行。从督查情况看,全区各学校考试组织规范,阅卷的流程规范,工作井井有条。

2.及时、科学进行关键性考试的质量分析。为了发挥数据的教学诊断功能,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的科学管理,扎实做好期末学科的质量分析非常关键和必要。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学校做好校内考试数据的处理、分析,要求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将考试数据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考后自我学习诊断分析。在考试数据的分析环节,要求各学校坚持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教学诊断分析,着眼于成功经验的梳理,着眼于学科后续环节改进。各学校本着“要让数据会说话”的要求,认真落实关键考试相关数据的科学分析,保证各类数据分析细化到年级、班级、学科和学生个体,在纵向、横向比较中发现问题、总结得失,进一步解释数据背后蕴藏的典型问题和成功经验。

3.持续、适时进行毕业班关键性考试的质量监控。初三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学段。我区引导全区毕业年级紧紧围绕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的目标要求,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推进,补齐学科“短板”,保证参考率,提高合格率,实现全区总均分的持续增长。为此,全区强调把毕业班作为质量监控的重中之重,明确要求学校加强校内关键性考试的质量跟踪,认真分析薄弱点,把准增长点,落实到人头,建立帮扶档案,切实保证学生各科均衡发展。

4.公开、公正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考评。结合绩效工资的落实,要求全区各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制度,明确考评方案,明确考核措施,明确奖惩办法,努力营造人人思进、公平竞争、优绩优酬的质量氛围。总体看,我区初中在质量推进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新的增长势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在:强化质量持续推进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初中质量管理作为三年一个整体来抓,不仅抓起点,也重抓过程,更重抓终端;细化过程质量监控的反馈意识进一步巩固;深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意识进一步明确,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举措越来越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全局、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进一步稳固,各学校领导与教师凝神聚力抓质量已形成高度的一致性,形成了“质量是学校发展生命线”的基本共识。

 

(三)落实“五严”规定,呈现新面貌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江苏人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区进一步规范学校自主办学行为,坚定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稳固信念。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落实“五严”规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具体做到:①规范质量评估,加强发质量发展性目标的落实。②坚持“健康第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杜绝全区初中周六节假日补课。③加强课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接受社会监督。④加强考试管理,规范招生行为。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严格规范招生管理⑤依法办学,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从全区近两年督查效果看,总体情况较好。

二是强化减轻课业负担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全区规范落实“五严”规定,另一方面正确确立“减负观”,并努力在更新观念上求突破。我区既注意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又不脱离教学实际抽象地去谈“减负”。

 

(四)强化常规管理,落实新举措

常规管理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保证。全区全年以常规管理为抓手,通过制度约束,活动引导,常规视导,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比如:通过充分调研,2010年全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颁布了《白下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与检查要点》。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以“落实常规执行力”为主题的教学常规管理区域推进系列活动,细致诊断教学常规管理执行环节的缺失,进一步推进“常规执行力”的落实。

 

(五)推进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质量发展的根基。2010年,我区在推进初中质量建设的同时,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初中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注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具体做法是:①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估,每年1月组织全区毕业班中考学科教师开展“中考解题能力测试与竞赛“。②加强新青年教师年度转正考核。通过组建新教师专题培训班,加强课堂评价与专业能力考核。③推进学科全员培训。全区每年暑期组织全区初中开展三天全员集中性培训。④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全区为骨干教师参加市学科带头人评选的提供针对性的培训。④四是加强名特教师专业示范和人才引进。全区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区学科中心组,发挥名特教师的示范引领,同时加强名特教师的引进。⑤加强校长的出国学习。我区主动争取机会,安排校长到新加坡、美国等地进行访问和学习,进一步拓宽了校长的办学视野。⑥积极参加高水平教学竞赛。全区通过岗位练兵和教学竞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经省教育厅评选,我区获得“江苏省2010年度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三、着眼区域优质均衡,提升义务教育初中办学品质

(一)着眼区情,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的推进举措

根据全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关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和“南京市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关要求,在充分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的举措。具体包括:

1.改革招生制度,推进入学机会均等。一是严格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制度,控制公办学校的择校率低于10%。二是结合“白下区教育资源整合规划”以及“白下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合理调整学区,规范招生流程,落实两个确保,即确保本区务工民工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2.公平配置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①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全区改变资源平均配置的方式,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可发展薄弱学校倾斜,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到2015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初中每生每年1600元拨付。②二是合理布局学校。初中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部分高中重组后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布局更为合理、规模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格局,为高中教育的优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③三是落实分类发展。促进优质初中学校的创新发展,主动创建省内知名品牌学校,加快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扩大结对帮扶的途径,并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④四是推进资源重组。发挥初中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借助合并重组,组建教育集团,逐步消除薄弱学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⑤五是加快信息化保障。加强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网络、资源、服务对象全覆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促进队伍均衡,提高培训实效。①一是适度加快干部的定期交流。进一步落实“白下区中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学校文化和管理需求,从全区角度进行干部的调配,推进校长的定期轮岗。②二是稳步推进教师的轮岗实践。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区坚持稳定队伍与合理流动相结合,尤其是结合教师的个人主观愿望和工作需要,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时建立教师校际交流实践制度,通过在全区、片区或学校联盟(集团)内试点,运用托管、设置分校等方式,探索多样化教师交流模式,分层次、稳步推进区内名优教师有序流动,搭建校际之间名优教师专业互动、资源共享的平台。③三是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名特优教师工作室,通过人才孵化,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④四是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具体做到:创新教研形式,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完善“菜单式”培训,做好全员暑期寒假的全员培训,创新区学科中心组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品质建设。⑤五是积极拓展培训途径。继续选拔区内优秀教师和校长到海外培训研修基地,开阔新视野,丰富专业素养。适时推行区内校长结对帮扶,拓展校长“影子式”培训。⑥六是实施学历提升工程。积极鼓励学校在职教师进行高一级学历进修,为教师学历提升提供时间保证和经费支持。2015年,要求全区初中教师98%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10%。
  4.规范办学行为,增强学校办学活力。①一是不断提高规范办学的认识水平。加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专题研讨,进一步形成共识,切实强化规范办学行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②二是切实加强学校的课程意识。切实加强课程管理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有效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课程领导力。③三是不断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同时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落实“白下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意见(试行)”,不断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④四是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白下区初中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案”,促进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发展进行多元评价。⑤五是扩大学校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争取对外交流机遇,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学校的办学视野,增进学校的国际理解,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5.创新教育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①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创新。切实发挥德育的自身教育功能,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加快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化。②二是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评估方案。通过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定期评估和教学成果的表彰,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制度的落实。③三是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不断提高公共教育的服务水平,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不断加强对全区初中学校的服务型教育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积极创设有利于学校自主办学的条件和工作氛围。④四是加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局长、校长听课讲评制度,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和质量监测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落实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科学评估。

(二)正视问题,致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的问题解决

一是恰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体系与本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在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体系时,不是单纯的落实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本区所制定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是否适应和满足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和支撑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需要。

二是恰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区域内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即在确定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措施上,不仅要考虑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区域内优质学校的特色发展。不能追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扼杀和限制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学校的灵魂,有利于学校向高品位办学推进和发展。

三是恰当处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教师合理流动与现有人事制度的关系。即在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建立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不能单一、机械的进行教师按比例轮岗交流,应当在考虑教师自身的主管需求和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的关系。尤其是,要兼顾现有人事制度的实施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尊重教师主观需求和专业发展客观需要相结合,创新教师流动方法,逐步推进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化。

四是恰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优质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强化区域初中教育的优质发展,不能忽视和削弱部分办学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支持。同样,在支持和推进区域内薄弱学校均衡发展的同时,不是采取平均发展的思路,而是在托底发展的基础上,保障让优者更优,弱者更强,实现动态发展,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