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店加盟:有谁比毛泽东更热爱他的人民???作者:郷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53:57

有谁比毛泽东更热爱他的人民

——老毛一怒催生“赤脚医生”


世界上领袖有谁比毛泽东更热爱他的人民,有谁比毛泽东更关心最底层人民的疾苦,有谁在困难时期像毛泽东一样和他的人民同甘共苦,节衣缩食,从毛泽东关心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可见一斑。他老人家不但要解放他的人民,而且还要为人民谋幸福。

 

旧中国的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生病根本治不起,只能挺着,小病或许能挺过去,要是得了大病,那就只能等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也曾采取过多种措施没法解决问题。但当时中国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很少,政府很难一朝一夕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这种情况下,中国农村中那些旧有的医生就有了存在的空间。这些旧医生中,不乏巫医神汉,跳大神的现象在中国农村也普遍存在。即便是那些稍有些医学知识的农村医生,水平也普通较低,致使医疗事故频频发生。

为此,毛泽东曾多方解决中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问题。毛泽东就多次认为,中医需要器械不多,行动灵活方便,中药也不贵,农民抓得起,因此,发展中医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有利。1958年,毛泽东作出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但是,培养大批中医需要时间,而且这些学成的中医大多也留在城市医院工作,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毛泽东又多次指示城市中的医院要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 但医疗队下乡毕竟是临时性的,由于医疗队人数有限,每次下乡只能走两三个乡镇,无法达到有效地为农民治病的目的。此外,医疗队长期下乡,各级医院要打乱日常工作来安排人员,农村要为安排医疗队的食宿而费脑筋。因此,许多地方组织医疗队下乡没有长期坚持,有的地方甚至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态度,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对此,毛泽东极为不满。毛泽东内心积压的火气,终于在1965年6月26日爆发了。这一天,毛泽东在听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钱信忠讲到全国医务人员分布情况时说:全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当毛泽东听到这组数字时,发怒了。他面容严肃地站起身来,严厉地说:“卫生部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卫生部把毛泽东在这一天的指示称为“六二六”指示。

 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再次召见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等人,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的事情。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重点谈了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的总构想。毛泽东说:“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毛泽东接着说:“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1968年夏,上海《文汇报》在总结落实6.26指示具体做法时首次使用了农民创造的“赤脚医生”一词,在重要位置上发表了调查报告《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

该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中央宣传部门的重视。当年9月出版的《红旗》杂志第三期和 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调查报告。文章先后在三个重头报刊上发表,自然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这篇文章第一次把农村“半农半医”的卫生员称为“赤脚医生”,让人耳目一新。

文章也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毛泽东仔细阅读了91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并批示道:“‘赤脚医生’就是好。”

从此“赤脚医生”活跃在广阔农村,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当时,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一批下到农村的初、高中生,接受“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培训。促使中国的“赤脚医生”队伍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农村医疗状况迅速改观。(文摘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