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交警大队朱连军:话说中国智谋5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12:20

坐收渔利,赵惠王纳谏止戈

 

  【原典】

  战国后期,有七个大国互相之间兵戎相见,为的是争夺霸权,一时间厮杀得昏天黑地。七国之中,最强的要数秦国,它雄心勃勃地想吞并其他六国,从而一统天下。

  赵国和燕国并不算强,彼此间却经常打仗,连年的战争使两国百姓叫苦不迭,民生凋敝。有一年,赵惠王又准备向燕国发动进攻。苏秦的弟弟苏代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心阻止这场残杀,他主动去拜见赵惠王,向赵惠王陈述互相残杀的害处。

  苏代没有引经据典地讲大道理,而是以一个寓言故事开始了谈话。他讲了以下这个故事:

  从前一个出太阳的大晴天,一只河蚌出了水,张开两片硬壳躺在河滩上晒太阳。这时,有只鹬在天空中看见了,以为这下可以美餐一顿,便猛地向下俯冲,把长长的嘴伸到蚌壳中去啄肉,不料河蚌迅速将两片硬壳合上,死死地夹住鹬嘴不放。

  鹬使出浑身的力气想拔出嘴来,但却拔不出来,于是狠狠地威胁说:“你不松开壳子,有你好看的。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块河滩上!”

  河蚌不堪示弱,反唇相讥地说:“我就像这样死死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吃不到东西,我看也要饿死在这片河滩上!”

  鹬和蚌就这样在河滩上相持着,互不相让,双方都搞得精疲力竭。这时有个渔夫路过河滩,看见这只肥硕的蚌和一只漂亮的鹬死死咬扯在一起,都动弹不得,心里一阵高兴。他顺手把这两个争得不可开交的对手抓住,一点力气都没费。

  故事说完了,苏代才言归正传,对赵惠王说:“赵国和燕国是实力差不多的国家,已经打了多年的仗了。赵国这次再去攻打燕国,结果肯定是双方长期相持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秦国就会像那个渔夫一样,轻而易举地从中得利。希望大王三思而行。”

  赵惠王觉得苏代的故事和话很有启发意义,决定不再自相残杀,停止了攻打燕国的准备。

  【新说】

  不战而胜,是军事家孙子认为的打仗的最高境界,这实际上就是说的不付出一点代价,轻轻松松地坐收渔人之利,这样的好事,谁都不愿放过。

  有句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意思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相近,谁都乐意做黄雀、渔翁一样的第三者,隔得远远地坐山观虎斗,以看戏一般的鉴赏眼光来欣赏第一者和第二者你死我活的争斗,等戏演得差不多了,便顺手牵羊似地将厮杀双方收入囊中,然后高唱凯歌得胜回营。

  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实际是说内部纷争倾轧,为他人坐收渔利提供了条件和前提。反过来说,在对手内部制造内江,挑起矛盾,把水搅浑,便为坐收渔利创造了条件和前提。

  因此,坐收渔利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静观其变,坐看对手因内乱而自相残杀,杀得两败俱伤时将其掳获。一种是主动出击,潜入对手内部去挑动自相残杀,或者制造矛盾,各个击破,然后得利。

  渔翁之利是诱人的:不付出或少付出而获得大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典源】

  坐收渔利:语出《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赵惠王纳谏止戈:事见《战国策·燕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