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日本女忍者图: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3:50:13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孙明霞

 

有一次去某乡镇学校和老师们交流,最后的互动环节,有位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学校组织去**中学听课回来后,要求老师们必须按照**中学的模式上课,给学生编写导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课上展示,老师退出讲台。可我觉得有些课不适合这样的模式,您有什么建议?目前什么教学模式最好?您的课堂是什么模式?

当着该校领导和老师的面,我不好直接说学校的做法太死板了,怎么能要求老师按照别人的模式上课?就首先肯定学校的意图是好的,因条件所限,过去很少带老师们走出去观摩学习,老师们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没有生机与活力。看了名校或名师的课堂,他们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能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但也未必要不折不扣地照搬别人的模式。

目前,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应接不暇,但什么是最好的?我不敢妄断,更何况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诞生的土壤,无法用好与不好来形容,只能说合适或不合适。

想到半个多世纪前传入我国的凯洛夫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三中心”,指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或知识、练习)、布置作业。追溯一下凯洛夫教学模式的诞生,它是与前苏联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大批初级文化的劳动者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从50年代末开始,苏联逐步抛弃了这种思想。但适逢我国解放初期,中国教育苏化,凯洛夫的《教育学》被我们奉为法典。可以说这种模式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成为阻碍课堂教学发展、实现体验学习、参与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能力和情感的痼疾。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不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30+15”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层出不穷……而这些教学模式也都是基于改变我们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前几年风靡大陆的是洋思模式,现在又是杜郎口模式。

说心里话,我很敬佩能够创造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校或个人,他们能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教师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给更多同行以启发和借鉴;也有的理论研究者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指导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很值得称道,如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法”对广大老师来说就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从学校层面,如杜郎口中学,最初教师素质不够高、学校频临关闭的情况下,大胆改革,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才有了今天的杜郎口模式。但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有的适用范围广,有的可能只适合某个区域,甚至只适合某所学校或某位老师。就像杜郎口模式,它是在杜郎口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株植物,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就像是一株名贵的奇花异草,随便移栽到别的土壤中,难保成活。最初学习杜郎口时,有些学校去参观考察之后,回去的第一件事是拆掉了讲台并在四周增加了黑板,我感到很哭笑不得——不是杜郎口的模式不好,而是如此生搬硬套,假如没有教学观念的转变,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再好的模式也会流于形式。

记得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目标教学模式。不知当初布鲁姆提出目标教学时是否也必须出示目标,但在大陆推行时,却把“出示目标”当初目标教学的重要内容,每堂课上课前必须在小黑板上写出本节教学目标,上课出示,最后还要根据前面的目标反馈矫正,当堂达标。于是,有的学校给每位老师都配发了一块小黑板;为了当堂达标,有的学校也给全体学生配备了小黑板。记得有年听课,老师讲到讲到某个知识点或出示某个练习题时,全体学生立刻从座位下拿出小黑板做题,然后被点名叫到讲台去讲题。据说,学校共定做了几千个小黑板给全校学生。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印象较深的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参加一次公开教学时,为了体现“先进教学理念”,以显示自己不落伍,也专门写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一一展示,可因为平时从不如此操作,就显得生硬呆板,总觉得不如自己日常的课更流畅,这就是没有领会目标教学的实质,只是照搬了其形式的结果。

观察这些年一些名师的课堂、参加评比的优质课、公开课,我发现,真正让学生受益的课堂不在于使用了什么模式,而是教学过程本身学生是不是真正参与学习了,教师是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个人从不知道自己的课堂属于什么模式,也从没固定用哪一种模式来上课,因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教学的过程都是不同的。我以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也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老师,更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的文学作品,肯定不能用一样的模式;同样讲生物学,“细胞的结构”和“生态系统”也不可能使用同样的模式上。所以,选用什么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内容的需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要求。有的老师思辨能力很强,善于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质疑、思考的天空;有的老师语言生动幽默,能够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懂、学会;有的老师善于写和画,简明的线条、概括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假如让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老师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所扼杀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个性,还有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肯定也不会适应同样的教学模式。虽说我们目前还是班级授课制,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但至少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城乡区别、当地社会、生活环境特点等来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高年级的学生,不能用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语言、表情上课,同样,低年级的学生不能使用太过抽象的语言。城市的学生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课堂上就要尽量列举城市社会的事例;农村的课堂就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

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模式,只要适合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特点,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在你的课堂里学到终生受有的东西,那就是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学习杜郎口,不要只看到他们没有讲台,也不要只看到他们老师不讲、学生讲,而是要学习他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且莫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丢了自己的教学个性;且莫为了教学模式,走进一个预设的陷阱中难以自拔。假如过于追求某种模式,课堂教学必然会走向死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真正创新的课堂是不受任何一种模式限制的,既可能有自主学习的影子,也有合作学习的内涵,还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有知识建构的过程,有情感态度的自然渗透,有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学生个性的展示,有教师的讲解,还有师生共享的快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这样分析,并不是我否认各种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都有它诞生的土壤,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从教之初必须学习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但任何的教学模式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假如长期陷入对教学模式的膜拜中,势必使自己的教学变得经验化、僵化,缺少了灵气和智慧,所以,在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创新不断改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我曾经用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来打比方——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同剑术,只会一招一式的比划是没有任何威力的,而真正能学为己用,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创造、享受的过程,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才能上出真正优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