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香港票房排行榜:商业银行频发次级债 有效保持银行业资本充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3:01:10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中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2011年5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6月1日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8月15日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标准、杠杆率要求等进行了全面规范。

  新政策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还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而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总体部署,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在2013年年底达标。

  面对新标准,五大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内部资本管理。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各行均加快了推进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步伐。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五大行均通过发行次级债及时补充了附属资本,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本保障水平。

  继5月17日中行发行320亿元次级债之后,农行于6月2日发行了500亿元次级债;接着,工行先是于6月29日发行了380亿元次级债,随后又于9月27日发布公告称,拟新增发行总额不超过700亿元的人民币次级债券,期限不短于5年,用于补充资本。而此前,建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已通过相关议案,将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00亿元的人民币次级债券。10月21日,交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人民币次级债券260亿元。据统计,2011年上述五家大型银行已累计发行次级债规模达236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2011年次级债发行规模空前,参与发行次级债的商业银行队伍亦空前庞大。除了大行悉数参与外,还有四家股份制银行、17家城商行先后发行了次级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高达3132亿元,同比激增241%。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仍主要以净息差为主,国内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对银行信贷的依赖依旧严重,因此,为持续达到新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推荐理由: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到逆周期资本监管,再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问题贯穿了中国银行业的2011年,也给今后银行业的监管提出警示。对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巨大的资本压力,银行也将因此加快业务转型和资本结构调整。这一监管升级将引起未来我国银行业的普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