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偷渡去香港的电影:揭密:平壤“地下宫殿”的神秘身世 - 朝鲜亲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1:48

在朝鲜旅游,你要想自由逛街或者搭乘任何公共电、汽车是绝无可能的,为的是避免你和普通民众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但是平壤的地铁却是例外,我们被组织乘了一站地铁。因为在朝鲜看来,富丽堂皇的平壤地铁是值得向各国游客炫耀和宣扬的建设成就之一。还真有不少中国游客甚至中国记者在参观了平壤地铁后立马对朝鲜刮目相看,称赞平壤地铁是“豪华地下宫殿”,对朝鲜在三十多年前就能建造如此规模的地下工程津津乐道感佩不已。(下图是一张上世纪朝鲜画报上的地铁照片)

 

平壤地铁,始建于1968年。1966年金日成访问中国时,中方让他参观了正在秘密建设中的北京地铁,金日成遂向中国政府提出援建地铁的要求。恐怕世界上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如此慷慨无私的兄弟国家了: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经毛泽东批准,停建了北京地铁,先人后己,优先无偿援建平壤地铁工程。所有车辆设备、建筑材料,都从东北运往朝鲜,大批技术人员和铁道兵施工人员被调往朝鲜。工程于1968年开工。金日成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他让苏联人搞了整体的设计规划,再由中国人负责具体的施工图,然后由中国无偿援助全部结构工程、车辆、控制系统和机电设备,最后由朝鲜人自己完成内部装修。1973年一期工程通车,1987年全面完工。由于平壤地铁当时属于机密工程,同时为了照顾朝方的“自尊心”,中方从未宣传过这一援建项目。中国人又一次当了一回“无名英雄”。现如今无论是朝鲜百姓还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太清楚谁是平壤地铁真正的建造者。所以才出现今天朝鲜人因地铁引以自豪,中国游客因地铁对朝鲜刮目相看的情况。

 

 

平壤地铁由千里马线革新线两条线路组成,总长35公里,共17个车站,所有站名都和地面的地理元素无关,均以革命词汇冠之。千里马线的8个车站的站名分别为:“复兴”、“荣光”、“烽火”、“胜利”、“统一”、“凯旋”、“战友”和“红星”。革新线的9个车站(现为8个),站名为:“光复”、“建国”、“黄金谷”、“建设”、“革新”、“战胜”、“三兴”、“光明”和“乐园”,其中的“光明站”位于锦绣山附近,金日成逝世后,因其遗体永久存放在锦绣山纪念宫,那个站从此关闭。

 

游客参观都是从“复兴站”(Puhung)象征性坐一站到“荣光站”(Yonggwang)下车。(上图为“复兴站”入口,上书红色标语为“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万岁!”)

 

下图是地铁站里的一幅线路指示牌,你只要手摁最下面一排的任意一个站名,两条线路中那个站点所在的位置的灯就会亮起。

 

据说在平壤地铁通车典礼的前一天晚上,朝方人员奉命将所有车辆、设备上的“中国制造”的小铜牌全部拿下,第二天的通车典礼也没让中方人员参加,只是事后向中方专家组的三位成员颁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和劳动奖章。现在朝鲜地铁里的所有设施上都被刻意抹去了外国制造的痕迹,唯有这台上海中国钟厂生产的“三五牌”电钟仍几十年如一日日夜不息地走着,隐约透露出一点中国元素。

 

平壤地铁仿照莫斯科地铁建得很深,且深度超过莫斯科,号称世界上最深的地铁系统,最深处达地下200m,平均埋深达100m,从地面乘电动扶梯到站台需3分钟。这一切都是出于战备防空的考虑。

 

根据著名作家叶永烈所著《真实的朝鲜》记载,“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的调查表明,平壤地铁的这些电梯是上海生产的,‘上海电梯厂在设计单位的支持下,为朝鲜平壤地铁工程设计制造了垂直高度64米的大坡度自动扶梯’。”另有文章记载,是上海电梯厂无偿援建和安装调试了这些世上罕见的超长滚梯。然而几年后,当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再次来到平壤为这些电梯做保养时发现,他们援助的设备上所有标明中国制造的地方也照例全部被抹去。

 下图为和我们相向而行的平壤地铁乘客。

 

入得“复兴”站站台大厅,果然富丽堂皇,装修豪华,站台四周的大型壁画和浮雕,顶上的华丽吊灯,令我有似曾相识之感。若不是大厅尽头有伟大领袖的巨幅宣传画,我还以为置身于莫斯科地下的某个地铁车站呢。

 

 

可能是因为电力短缺,站台大厅灯光极其昏暗,我用了ISO3200的感光度外加后期补光,才让照片上的大厅有如下的效果:

 

 

这里没有商业广告,壁画上的内容和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宣传画如出一辙。

 

高ISO拍摄外加数码补光才勉强有如此效果。

 

 

车厢一头照例悬挂“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指导者”的画像。

 

很快我们就到了下一站,“荣光”站。(朝鲜语中,“光荣”一词似乎一律叫做“荣光”,而中文中两种说法虽说都有,但个人印象中文“荣光”一词仅在某些诗歌散文中为押韵偶有使用。) 大理石的雕花立柱以及高高的拱顶甚是气派。

 

马赛克壁画描绘了平壤大同江畔美丽的景色。 (高ISO外加拼命后期补光)

 

候车的朝鲜乘客。站台上设有阅报栏,几个乘客正看着当天的《劳动新闻》。 

 

走出“荣光”站出口,我们终于又重新沐浴在平壤灿烂的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