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白能做什么:奇方 血府逐瘀汤治奇证和疑难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49:22
逐瘀通管丹/散柴胡50g 枳壳50g 赤芍100g 丹参50g 三七50g路路通50g 莪术50g 红花50g 桃仁50g 三棱50g

甲珠100g 土鳖50g 猫爪草50g 归尾50g 川芎50g白芍50g 香附100g 台乌100g 黄芪100g 天然麝香1g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研为极细末,再加入麝香混匀,水泛为丸,分装成小瓶密贮,以免麝香挥发,影响疗效。一次服6g,日服3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服完一料为一疗程。1—2个疗程即可治愈,严重者需多服一个疗程。 

【逐瘀通管散】透骨草60g 川乌30g 台乌30g 桂枝60g赤芍60g 小茴30g 威灵仙30g 虻虫30g白芷60g 吴茱萸30g 乳香30g 没药30g刘寄奴30g 甲珠30g 当归30g 红花30g

用法:上药研粗末,每次使用时取适量药末加白酒和醋各半,装入大小适中,透气好的布袋里,蒸透后取出,稍微凉一下(防止烫伤),外敷少腹,温度下降时,上用热水袋加热保持温度,每晚敷一次,每次敷1个小时,以少腹微汗出为佳。每包药粉可用5天再换新的药粉。经前,经后均可使用。

提示:此秘方内服加外敷相结合,治疗输卵管堵塞,非常特效,堪称一绝,望大家珍惜,切莫轻视。

奇方 血府逐瘀汤治奇证和疑难证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 胡(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① 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栝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副痊愈。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⑤天亮出汗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瘀汤,一两副而汗止。

⑥食自胸右下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副血活热退。

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躁急,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⑩ 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

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副痊愈。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副可除根。

⒄ 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干呕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⒆ 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副可愈,重者两副。

为什么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不了解一元堂的人都会迷惑,为什么什么病都用理中汤来调治?此言理中汤治百病,百病二字意为诸多病,而非所有的病,勿误解。我自接触一元论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自己也用理中汤之类调理身体,治好(或改善)了许多看似毫无联系的毛病,论坛里、健康群诸多的病例也得到验证。特开此帖,抛砖引玉,一起来研讨理中汤为什么可治百病。 

脾土在中间,就像个轴,心肝肺肾等在四周,就像四个轮子,健康的人的四轮以轴为中心的旋转是平稳的,均匀的,但是一旦有病的时候这个旋转就是在失衡的状态,理中是增强轴的旋转力度来带动四轮的旋转达到整体的平衡 

《郑钦安医学阐释》 郑钦安清末著名伤寒学家,深得《内经》、《周易》、《伤寒》之精髓,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法垂方之义,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 

五行不出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用人身立极主宰,既生五行,又以五行为归。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无土不潜藏,木无土不植立,金无土不化生,水无土不停蓄,故日:土为万物之母,后天之四象咸赖焉。故内经云: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后天专重脾胃。人日饮食水谷入脾胃,化生精血,长养神气,以助先天之二气,二气旺,脾胃运行之机即旺,二气衰,脾胃运行之机即衰。然脾胃旺,二气始能旺,脾胃衰,二气亦立衰,先后互赖。

至于用药机关,即在这后天脾土上,仲景故立理中、建中二法。因外邪闭其营卫,伤及中气者,建中汤为最。因内寒湿气,伤及中气者,理中汤如神。内、外两法,真千古治病金针,医家准则,借人之不解耳。

况一切甘温苦寒之品,下喉一刻,即入中宫,甘温从阳者,赖之以行,苦寒从阴者,赖之以运,故曰中也者,上下之枢机也。后贤李东垣立补中汤,以治劳役伤脾,是套建中汤之法也,亦可遵从。

俗语云:百病从口入,是伤中之意也。余谓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用力,以上三法皆可变通。
个人感悟:一元堂对理中汤的应用:加味生脉理中汤、加味肉桂理中汤——补脾胃的能量(即是补身体的能量)、去体内寒、湿,化阳去阴。

而十人有九人对症实为大环境使然,错误的生活方式,过度用阳等,造成多数人内寒外热,上热下寒的体质,阳虚阴盛。

因此 理中汤治百病也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特别是对为数众多所谓的亚健康群体最为适用,最容易被百姓掌握的自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调枢转机治顽呃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龙砂医学 作者:陶国水呃逆,俗称“打膈”,古称“哕”,又称“哕逆”,主因胃气上逆,动膈冲喉,呃呃连声,声频而短,不能自已;或呃声沉闷,间断发作。顽固性呃逆,是指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恶性肿瘤病人,饱受肿瘤病魔侵袭,复加呃逆久治不愈,甚则反胃、呕吐,影响进食,疾病与情志双重受病,痛苦不堪,而常规辨证论治或针灸、穴位按压等外治法有时很难建功。呃逆一证,笔者之前认为总由胃失和降,气逆上冲而致,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治法;同时提出“五脏皆可致呃”,在“和胃降逆”基础上,根据“五脏相关”原则,常辅以清心安神,疏肝理气,健脾助运,宣肺通腑或补肾固摄诸法。多年前读王清任《医林改错》时,笔者曾注意到其“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中有“呃逆条”,并曾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呃逆而获良效,但都是从活血化瘀的角度去理解的。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先生后,笔者学习其基于“开阖枢”理论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呃逆,使疗效得到大幅提升,兹举例如下。病案举例李某,男,1941年11月出生,2014年10月26日因“肾癌伴多发骨转移3年,呃逆频作2月”来诊。患者2011年3月因突发无痛性血尿1天入院检查,发现左肾占位,肾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左肾透明细胞癌,进一步检查提示多处肋骨转移,属肾癌晚期,无手术指征,遂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靶向药物及磷酸盐治疗,并配合中药治疗,病情稳定。2014年8月以来,患者出现呃逆频作,渐感体质下降,精神萎靡,尤其怕冷,四末不温,纳谷不馨,他医先后予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等效果不佳,针灸、穴位按压、氯丙嗪穴位注射等治疗也未能收效,某医建议行膈神经阻滞术,患者拒绝。10月26日患者来诊,症见呃声沉闷,频发不止,有时甚至将食物呕出,心情沮丧,怕冷、腰膝酸软、手足不温,来诊时已穿棉袄、羽绒服,大便色褐(大便常规隐血弱阳性),夜寐早醒,面色少华,舌淡紫,苔稍腻,脉沉涩。当时,笔者已跟随顾植山教授学用运气思路诊病,鉴于患者病迁延日久,常规诊治思路鲜效,遂从运气思路调治。时值甲午年五之气,客气少阳相火,辨运气属少阳病;结合患者出现一系列“瘀”象,遂“因时识宜、随机达变”,处以血府逐瘀汤原方:桃仁泥15克,杜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干生地15克,大川芎10克,赤芍药15克,玉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北柴胡10克,炒枳壳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分服,每日1剂。患者服药3剂,呃逆明显缓解;7剂后,呃逆未再作,四末渐温,纳谷增进,甚喜。后予膏滋方(以金匮肾气丸与备化汤为打底方增损化裁)调理,继续配合“多吉美”口服靶向治疗,随访至今,诸症平稳。按:顾植山先生基于“开阖枢”理论阐述血府逐瘀汤组方思路,可谓别出心裁。他认为,血府逐瘀汤实由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和桔梗、牛膝组成。其中,四物汤补血活血,主治少阴;四逆散疏肝理气,主治少阳;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升降相因,重在调畅气机。纵观全方,气血阴阳同调,治气、养血之功多于活血化瘀,确为少阳、少阴调枢转机之妙方。临床结合运气思路运用该方,可进一步扩大其适用范围。顾植山先生曾指出,“2014甲午岁五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引动内郁之少阴君火渐发,血府逐瘀汤在这一时段有较多运用机会”。笔者通过跟师临床体会,发现在这一时段不论辨证是否见有瘀血证者,只要按三阴三阳六经辨证属少阳病机者,无论时病、久疾,均屡试不爽,再次显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之妙。《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转枢不利,气化失常,百病始生。本则验案,笔者在思辨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五运六气因素,就诊时值甲午岁五之气,少阳相火客气为病,该年入夏时气温偏低,少阴君火受遏,入秋后则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偏高,有“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之运气特点,结合病症出现火、燥之象,故选调“枢”之血府逐瘀汤而获良效。服汤便溏或腹泻怎么办从临床反馈来看,部分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汤后出现大便稀溏、甚至腹泻,可能与方中生地、牛膝有关。如仅为大便稀溏,而排便次数无增加,可不必顾忌。如腹泻较重,一则减少生地、牛膝用量,二则稍加温药佐制,或酌加健脾之品,如淡干姜、炒白术等。如无特殊不适,宜尽量遵守原方,要“信有古方奏今功”。病深久呃非佳兆呃逆一证,病情轻重差别极大:一时性呃逆大多轻浅,只需简单处理,亦可不药而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者,服药后也多可治愈;若慢性危重病证后期出现呃逆者,则多为病情恶化,所谓“病深久呃非佳兆”。肿瘤患者大多正气亏虚,阳气不足,出现呃逆者,多为病情恶化,胃气将绝,元气欲脱之危候。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说:“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又如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夫咳逆之病,考详诸书,无该载者,唯孙真人云:咳逆遍寻方论,无此名称,但古人以咳逆为哕耳,多因吐利之后,胃中虚寒,遂成此证,亦有胃虚鬲上热,哕至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者,却当仔细看脉与证,施以治法。大抵老人、虚人、久病人及妇人产后有此证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对疾病预后转归有充分的全局认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则“未雨绸缪”,为下一步诊治方案提供思路,提前干预,以期力挽狂澜;二则需要与病家或家属做好病情沟通,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楼上的,这里指的理中汤不单指一种汤药的哦,应该泛指的理中四逆辈 

作者: 晴暖香*助手
数数伤寒论里   小柴胡汤用了多少处  就知道世上究竟有没有一种汤可医百病的 

作者: 晴暖香*助手
用QUOTE:原帖
“个人认为,在应对慢性症状的时候采用理中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有急症出现,为了减轻病患的痛苦,还是有解表的药来应对才好,表证退去后再继续用理中之法补充能量调理. 很多病症都有自然病程,即使不去治疗,自然病程” .

-------每天看群里的问诊聊天记录,能感受到大家都对急症时候的痛苦症状以及服药后的排病症状很操心以及担心,我自己认为,当身体出现了剧烈的痛苦的时候,其实就是元气攻邪【或者是抵挡病邪】最尽心的时候,所以很多医家都在患者发病最剧烈的时候一针或者一两剂药就让患者断了病根的。

早先在学习一元堂的理论的时候,我也是用药后浑身疼痛【以前也会这里酸那里痛】,打电话向老师请教,我只记住了陈老师的一句话:“只要有痛苦症状,就用小柴胡加姜附汤,生病就是能量不足了,发病就是升降不调了,所以,要缓解痛苦,还是一剂小柴胡加姜附汤就可以搞定!”

我照做了,我现在得到了健康,从去年6月份到今年的2月份,我发现自己是脱胎换骨,里外一新,哦耶!所以,我运用小柴胡加姜附汤更多更有心得,不会象其它人那么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呵呵

关于理中汤,我也喝了不少,哈哈  ,好处多的说不尽。另外开贴说啦。 

作者: yeqin
是窜改伤寒论,歪曲伤寒论,进一步消灭伤寒论. 

作者: 悠然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如此  不能因为“与伤寒论不一样”【这其实不是理由!是用名气压道理】就否定  对于新生事物   需要的是观察   观察疗效是否如所言
如果大家能够理解太阳病用加味生脉理中汤可以治好、突破了必须发散太阳病也可以用收敛的生脉饮组方治疗,那就可以理解万病至简论了——一味对违反常规反对  是没有用  不要惯用常规来看待   
先看看为什么加味生脉理中汤治疗太阳病发烧有效【一元堂里案例太多太多】   再静心思考  不明白  再看看万病至简论   
如果有收获了   恭喜你  
如果只有愤恨   很遗憾——我没有伤害你的心   是你伤害了你自己 

如果我们把先天元气假设为石油,后天中气假设为植物油,阳气则为混合油。
    由于先天元气是有限的,只能采取适当调用先天元气加强后天中气生产,从而减少先天元气的损耗————提高混合油中植物油的比例,来实现增加阳气的目的。
      阳气足,自然身体健。理中汤为增强脾胃功能之方,故能治百病。 

作者: 供需相应    时间: 2009/3/11 22:18

作者: juppobest616    时间: 2009/3/9 20:00
观上面的诸位老提《伤寒论》的,难道竟不知道《伤寒论》里有一句叫“治病必于求本”这句话吗?而细观先生此法不就是这句话最生动主要的概括跟体现吗?如此深合《伤寒论》之最中心之法何以竟被扣上预消灭《伤寒论》之帽子?。。。实在是。。。无语。。 


加味生脉理中汤  为何可以治疗太阳病?
太阳病  恶寒者  寒气入侵  感之故寒  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   故百姓服以姜汤   盖被助热攻寒   而得汗出而解   人为何发热?阳气由里出表攻寒  同时腠理闭塞  使阳气不外散【故无汗】  而得骤热——元气之聪敏令人称叹!   盖被实仿腠理闭塞之理  处方实仿元气之理!
生脉饮性凉收敛闭塞  亦仿腠理、盖被之理   束缚阳气不使外散  理中汤一则开太阴  畅少阴君相之火上达太阳之通道 以使少阴之火直达太阳   二则君药干姜直接助阳壮火势   而成内里火势汹汹   外则骤然寒闭   阳热骤升  而得瞬间攻城破敌  驱寒汗解之战果
生脉饮之收   实以退为进   战术退却    战略进攻
兼论麻黄汤解表:
麻黄汤解表   直接助阳散寒   所用乃外部之阳   得效之前提    需是阳气充足   少阴病体【能量不足严重】始得太阳病  不可用麻黄汤   即是明证  亦说明   治病所依   非药石汤针   实乃阳气   药物不过调兵遣将  借力打力  故能量不足之患者   还宜补能量【养兵】为主   能量足  元气自知何时当攻  何时当守   
治病之要   实在于明了元气之意    顺势为之! 

作者: hply    时间: 2009/3/7 16:25
虽然方法不错,但不要误解伤寒论  伤寒论既有军强 又有国强某些急重当以伤寒论为重  伤寒法为第一千古不变
【悠然生:伤寒法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医法准则    我的至简法  也是来源于伤寒   或言  伤寒法是有为法  至简法是无为法   或者  伤寒法本就是无为法   为了解惑世人  以有为法做解   不曾想   却反误世人堕入纷杂乱象中   至简法不过是还其本源    至于急重证   乱世必用重典  将军当令  强军当令  我前文正是这个意思   并无弃用伤寒论之意】

不要误解伤寒论,这样会害人的,有六经变症。

劝言一句:多讲理据,而不是光喊口号,你的言论就更有信服力。如果一再的只是说反对又不给理据,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不学无术的中医愤青了!但愿不是如此。

伤寒论——辨证处方正确前提下  疗效最好最快捷  但是  最不易于传播  专业人士都需要经年累月才可以掌握  更不用说普通患者  
万病至简论—— 不一定是最佳最快疗效的处方    但却是最适合普及   最便于掌握  非专业人士都可以很快很便捷的入门掌握【助手魔卡只用了两个半月就可以辨证处方  我所有助手都是从非专业人士一两个月内成长起来的!目前中医的现状   普及比做强做大更具现实意义!】   
伤寒论——是精确定位   辨证论治    从短期时局入手   攻邪战斗为重   元气建设为辅   强军论
万病至简论——是模糊不定位   辨势论治   从长期大局入手   元气建设为重   攻邪战斗为辅   强国论
强军者  重武器    区别对待   内外别之   有专外感之方  专内伤之方
强国者  重建设    一同视之   内外无论   皆用理中汤为基础   内外兼调
军强   必劳民伤财   现今之美国为明镜可鉴
国强   军必强    万民皆安
故   理中者   万病可除

作者: 坤载俊 
服理中汤有效的人呢,都属于脾阴还足的病人,脾阳虚升动无力的人。 

我最近一直在学习伤寒论,我认为伤寒论里面很多方子都有针对急症解表的,一个实际的例子,前天与昨天我都出现了感冒的症状,打喷嚏流鼻涕之余还昏昏欲睡,咽痛,但不发热,手足温,我就按照太少两感的少阴伤寒的方法,使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剂量很轻,但是也是一剂就好了.
当然老师的小柴胡加姜附汤也是能起到快速攻邪的作用,只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局限于某一种方子而已,况且,伤寒论里经方的力量很神奇的,我也是学以致用,呵呵! 

世界上竟然有一种汤可医百病的,这不是怪事么? 

我个人认为,在应对慢性症状的时候采用理中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有急症出现,为了减轻病患的痛苦,还是有解表的药来应对才好,表证退去后再继续用理中之法补充能量调理. 很多病症都有自然病程,即使不去治疗,自然病程结束后也会好,但是作为治病的医生来说(或者自我治疗),及时截断病程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很重要的. 

血府逐瘀汤:血脉畅通,一身轻松!  

小编导读

方剂,顾名思义,即为治病的药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方剂不胜枚举,其中不乏有人们耳熟能详者,血府逐瘀汤便是最著名的理血方之一,有人用此方治疗心血管病,每获良效,这是真的吗?且看正文!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代表方剂,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有化瘀而不伤血、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于作盈临床运用该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常获良效。

1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案

患者,男,50岁,夜间阵发胸痛1月,加重3天。1月来常胸背部憋闷刺痛,每次发作约1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伴气短、胸闷、心悸,舌质暗红苔薄,脉涩。心电图示V3~V5导联ST段下移0.11~0.12mv,T波倒置,偶发房早;血脂偏高。

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为胸痹,证属气虚阳衰、胸阳痹阻、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络,佐以温阳益气。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

桃仁12g,红花10g,枳壳10g,川芎10g,全瓜蒌10g,牛膝10g,柴胡10g,当归10g,熟地黄10g,桂枝10g,三七7g,黄芪30g,甘草10g,延胡索10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胸背憋闷刺痛明显减轻,心悸消失。继服上方10剂,疼痛消失。嘱继服1个月巩固疗效,后复查心电图正常。随访1年,病未复发。

于作盈教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病性多为虚实夹杂。肾气渐衰为本;脉络不利、气滞血瘀为标。《内经》云:“心痹者,脉不通。”故于作盈教授用血府逐瘀汤活血止痛,加延胡索、三七加强止痛之功,以治其标;黄芪补气以治其本。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而取佳效。

2血府逐瘀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案

患者,女,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年,伴气促1年,加重半个月入院。症见:咳喘,气促不能平卧,胸闷如窒,心悸,咳黄色黏液痰,口干,身热,纳呆,小便少,大便尚可。T37.3℃,BP135/75mmHg。患者呈半卧位,形体消瘦,唇面、肢端中度紫绀,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杂音。肝界于肋下50px,质软,轻微触痛。双下肢浮肿。舌暗红,舌底静脉迂曲紫暗,苔黄腻,脉滑数。胸片示:肺心病,肺部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电轴左偏。

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中医辨证为痰瘀阻肺,肺肾两虚。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纳气。

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0g,赤芍15g,桔梗20g,川贝母15g,枳壳15g,牛膝15g,当归20g,生地黄15g,桑白皮20g,瓜蒌皮15g,红花10g,赤芍10g,丹参10g,鱼腥草30g。

连服10剂症状明显改善,咳痰、浮肿消失,肝肋下未触及,双肺啰音消失。复查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于作盈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学肺胀范畴,病理基础是心脉瘀阻、痰瘀阻肺。本案病久势深,痰浊蕴肺,肺气郁滞,导致气滞血瘀,故见心悸,面色晦暗、唇、舌、甲紫绀,颈静脉怒张等症。《丹溪心法·咳嗽》云:“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桑白皮、川贝母、瓜蒌皮以活血祛瘀,理气化痰,宣肺清热。

3血府逐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案

患者,女,30岁,2周前患感冒,近3天来感心悸,胸闷,气短,伴乏力、失眠。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心肌酶、病毒抗体升高。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予常规治疗,但病情时轻时重,早搏不能消除。患者急性病容,精神欠佳,面色晦暗,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慌气短,舌质青紫苔薄,脉弦数、结代。

证属气阴两虚、血瘀阻络。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赤芍20g,川芎15g,生地黄15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桔梗15g,牛膝10g,柴胡15g,炙甘草10g,黄芪30g,党参20g,苦参20g。

服药10剂,早搏基本控制,胸闷、心悸明显改善。上方加减继服30余剂,早搏消失,诸症皆平。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均恢复正常。

4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肌病案

患者,男,53岁,胸闷、气短、心悸数年,心电图示左室肥厚,ST-T改变;超声心动示肥厚型心肌病,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近2个月来,患者病情加重,现急性面容,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痛有定处,头晕目眩,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心血瘀阻,治宜活血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当归15g,牛膝10g,柴胡15g,红花10g,川芎15g,赤芍15g,机壳10g,生地黄15g,桔梗15g,甘草15g,黄芪30g,夏枯草20g,牛膝15g,延胡索10g,丹参20g。

服药后,患者心痛时作,痛处固定,舌质暗。复查心电图基本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增厚较前明显减轻。

于作盈教授认为,心肌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以心虚气弱、心肾阳虚、气阴两虚、瘀血停心、水湿内停等为基本证型。心肌肥厚、纤维组织增生属于血瘀的范畴,故拟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丹参、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调理气机;黄芪补气生血。全方以活血祛瘀为主,开胸行气为辅,气血兼顾,使瘀除胸畅,宿疾获愈。
新媒体编辑:王丹
主题: 当归四逆汤加味,神效(四肢冰冷)
[/url]男35岁,体型中等,主诉:四肢冰冷。舌正,苔滑厚腻,舌根甚。脉不浮不沉,稍细弱。患者告知:多处求医,吃温阳补肾药、四逆汤、桂附地黄丸,皆不效。我问:少腹疼吗?答:不疼。我笑说:你自己按一下。患者自己按压脐下,哎呀一声:真的会疼,以前怎么没发现呢?处方:
当归45桂枝30肉桂粉15白芍45细辛45红枣60炙草20生旱半夏粉30茯苓粉30,不用通草。一剂显效,三剂手脚温暖。
心得:一,要重视腹诊。二,一两按15克大胆用,效佳。一剂分三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