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粥怎么煮才好吃:《盘点2011,将问责进行到底》专题报道之一:问覆车之祸:如何追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31:53
发布:2011-12-14 10:50:13  来源:《民主与法制》旬刊  作者:■ 本刊记者 崔 勃  浏览:727次 【大中小】
【编者按】
2011对媒体人而言,是五味杂陈的一年。这一年,新闻事件犹如井喷般大爆发:从瘦肉精、地沟油引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到甬温线动车事故领衔的交通安全问题乃至郭美美炫富牵出的慈善危机问题;从老板集体出逃引爆的民间借贷崩盘到夜盗蟊贼带出的故宫十重门;从小悦悦事件到18名路人的麻木和冷漠引发的道德鞭挞;从拼爹门、开房门、艳照门到擦鞋门等诸如此类频频爆发的丑闻和事件,这一年如此让人应接不暇、触目惊心、忧心忡忡。为此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个社会怎么了?
是制度出了问题,抑惑道德出了问题,还是人心出了问题?如果食品安全我们可以归咎于黑心作坊和不良商贩;动车事故可以归咎于高速发展的仓促和责任人的疏忽;民间借贷可以归咎于制度缺失和法律缺位;慈善危机可以归咎于部门腐败和监管不力,那么小悦悦事件呢,谁能置身事外?在指责那18名路人的冷漠时,你有没有扪心自问,彼时彼景,换作你会如何选择?毕竟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当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时,谁能只作壁上观?
金钱一元化的逐利时代,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是非观都发生了严重的偏离。作为新闻人,面对这一起起民生事件、诚信事件、安全事故,面对那逝去的鲜活生命,空泛的道德探究和矫情的口诛笔伐已显得苍白无力,媒体人的职责是对每起事件究因问责,检讨制度的缺失、官员的腐败、道德的沦丧、人心的冷漠,密切关注和报道事件的发展,跟踪追责的结果。不要让这惨痛的悲剧和消逝的生命像流星划过夜空,仅留下转瞬即逝的印记,要让这危机时刻成为解决转型期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契机,这是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我刊本期聚焦的目的所在。
盘点2011,关键词应该是:问责。
2011年10月19日上午,一条新闻登上了国内各大网络媒体的头条: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温州“7·23”动车事故幸存者小伊伊左下肢已顺利拆线,伤口全部愈合,她已经可以站立行走,迈开了人生的新一步。几个月来,小伊伊始终未从公众的视野中淡出,她的身体恢复状况牵动着众多国人的心。
2011年7月23日晚8时50分,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在温州境内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导致D301次动车前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落,D3115次动车第15、16节车厢脱轨该次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190余人受伤。两岁半的小伊伊是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最后一名被救出的伤员,当时其左腿受伤严重。
这个被消防人员、特警、解放军战士的手轻轻捧出的小女孩,经历了9次清创手术,挺过了感染、截肢的一道道关口。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在被埋20个小时之后,在一片废墟中还能挥起她的小手。也许是已经魂归天国的父母冥冥中的庇护吧!伊伊的父亲叫项余岸,母亲叫施李红,一家三口坐在杭州—福州的D3115次动车组16号车厢,不料突遭横祸。小伊伊是幸运的,毕竟有那么多条鲜活的生命已经逝去;但伊伊又是不幸的,今后她只能独自长大,永远失去了至亲的陪伴。
“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终于迫使中国铁路开始全面降速,所有线路降速50公里运行。与此同时,全国的铁路系统开展高速铁路及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对尚未开工的铁路建设项目重新评估;暂停审批新的铁路建设项目。这一系列动作成为动车事故的“后风暴”,毕竟,“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然而,在这起重大事故前后处理中的一些问题,却是我们应该给予正视的。
追问一:对现场的事故处理是否过于匆忙?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几个小时后,现场搜救工作已宣告基本结束;24日,事故发生不到24小时,已经开始挖坑掩埋事故车头;24日晚8点,事故路段宣告通车。铁道部门确实将“分秒必争,快速抢通线路”的工作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如此高效率的行动,公众却提出了广泛质疑,不妨让我们了解一些相关技术已相当发达国家面对事故时的做法。
日本铁路技术专家曾根唔介绍:“日本列车发生事故,为彻底查明事故原因,保护事故现场特别重要,甚至连事故车辆都不能随意搬动。当然救人最重要,在救援结束后,就尽量不搬动车辆,从各个角度调查事故原因。而中国却开始挖坑作业,实在不能理喻。”日本新干线开通44年,因列车事故死伤的乘客人数为零,所以,它被称为全世界最安全的高速列车。在日本的铁路安全文化中,发生事故后必须一查到底,并且相同的错误绝不允许犯第二次。
另一事例发生在1998年9月,一架由纽约飞往瑞士日内瓦的航班在大西洋失事,机上229人全部遇难。坠毁后的飞机分裂成数百万个碎片,调查人员虽然根据当晚值班的航管员及飞机黑匣子的资料得知飞机是因为失火坠毁的,但什么原因导致飞机失火,这是调查人员必须要查清的问题。为了查明飞机失事真相,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美国联邦航空委员会连同有关各方,耗费几千万美元,花了几年时间,以名副其实的“海底捞针”精神和方式,硬是从失事海域打捞出成百万片失事飞机的碎片,并用这些碎片拼出了飞机的原状。最终,研究人员发现这数百万碎片中间,有一根电线上有电弧的痕迹,由此才找到了空难原因。这些已经拥有成熟技术国家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追问二:面对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有关部门如何作出快速反应,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在这次动车事故中,一位网友的微博成为披露情况最早的信息来源。而铁道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新闻通报会,却让媒体与公众经历了26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且只草草持续了40分钟,明显准备不足。
通报会上,面对各路记者、乘客的提问,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张嘴显然不够用,他对有关问题的回答也远不能服众。比如,有记者发问:动车事故发生不足24小时,现场人员即接到命令就地掩埋车头。事故车头是很重要的事故研究证据,对判断事故原因、界定事故责任,都十分重要;就算摆在铁路博物馆里,那也是铁路安全警示教育的最佳道具,怎么就随便埋了呢?
对于为什么要掩埋车头,王勇平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塘,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它的车体进行处理,所以他们把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随后“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这是一个奇迹”的王氏回复,被传诵成高铁体。然而,“不信者恒不信”。情况通报会虽然是一种形式的“权威发布”,但针对这样一起复杂的重大突发事件,在信息流动极其快捷频繁的时代,远远不能适应要求。
权威信息的延迟,对公众信息的不对称,官方及主流媒体的缺位,无疑是负面消息滋生发酵的温床。这时需要选择多种信息发布渠道,并且高频度地及时充分地发布信息,解除公众对这一事件的“信息饥渴”,同时也杜绝了诸多猜测、疑问甚至谣言的放大传播。
追问三:对龙京等几名官员的问责,仍然属于铁道部的内部问责,也只停留于行政问责。这样的交通事故,岂能仅仅行政问责?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当前的行政问责过程中存在着司法介入落后于行政处理、行政处理代替司法处罚、外部问责不力等现象。
此次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接任上海铁路局局长职位。局长被免职,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从已掌握的情况看,事故涉及的责任人,绝不只有龙京等三人,而且重要的是责任人不能仅仅被免职了事。然而,从以往的事故案例看,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往往脱不出领导记过、普通工作人员撤职,而事故责任单位的人员和雇佣的临时工受到刑责的路径。
如2008年发生的“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案,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最终,原北京机务段机车司机李振江、原王村站助理值班员崔和光、原王村站值班员张法胜等6名相关责任人,以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而时任铁道部总调度长的安路生被免职,直到“5·12”汶川地震后,铁道部将其调任成都铁路局局长,2009年调往上海铁路局任局长。2010年,安路生重执总调度长大权。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所说:“追究政治责任,不能取代追究法律责任。”
有学者指出,政企不分是中国铁路问题症结所在。政企合一的铁道部,既是规则制定者又是市场参与者,角色冲突严重,而且,其内部监管失灵、外部监管无力。为此,在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进行彻底问责的同时,更需对铁路部门进行彻底改革。
追问四:遇难者的赔偿问题始终是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在这次事故中最令人满腹疑问的,莫过于对外籍旅客的赔偿是否执行了与国内旅客同等的标准?
此前公布的消息,事故中每位死难者家属可得到91.5万元的赔偿。有网友称在“7·23”事故中遇难的意大利籍旅客茜茜家属获赔三千万欧元(约2.7亿人民币)。铁道部回应称,此消息纯属谣言。当记者问及赔偿数额时,铁道部值班人员以工作忙为由挂断电话。(中国新闻网8.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可以按赔偿权利人住所地标准赔偿的做法,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与意大利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付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91.5万元的赔偿很难与其达成一致意见。但公众具有无可剥夺的知情权。无论赔偿数额多少,是否与国内赔偿标准不一,铁道部都应该将真相公之于众。
追问五:一系列惨痛事故的发生,将奔向高速度发展的中国铁路拉入舆论的漩涡,如何为中国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奔跑的中国”能否提供一份安全的生活?
一些人用这样的逻辑描述当下的中国:中国高速发展的“大跃进”催生了高铁的“大跃进”,因此该反思的不仅仅是铁道部,而是整个中国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的铁路和桥梁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无论是高铁和地铁,还是城市的轨道交通皆是一路高歌猛进。仅过去八年间就修建了1.8万公里铁路,其中投入运营的高铁里程为8358公里。而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铁路有3万公里,我们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一片大干快上的繁荣背后,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失去稳定、平衡与有序的节奏,必然存在着施工质量和运营管理上的隐忧,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建设过程还是运营过程中多起安全事故的频发,就是对这种隐忧最有力的注脚。
今天,高铁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国发展的高速度所遇到的问题,如何为中国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恐怕是我们所有人都需深刻反思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我们的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失掉了安全,就失掉了高铁的可信度。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把速度与质量、效益和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有人说过,灾难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你看到平时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忽视安全意识,忽视岗位责任。没有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个角落,没有把工作中的制度准则提升到敬畏的程度。
事实上,此次甬温事故发生前4天,铁道部就曾警告各部门近来雷电对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要求一旦遇有设备故障,要立即派人到调度台处置,制订合理的救援和处置方案。特别是对动车组故障,相关铁路局要按照比普通客车高一格的要求进行处置。而就在灾难发生的当天,国务院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在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甚或在发生之前,有关单位和部门都会召开相关安全会议,下发这紧急通知、那紧急要求。然而,为何安全事故并未因此而大幅减少?现实用残酷的教训警告人们,安全事故不是靠会议和文件就能避免的,唯有把安全的理念和行动贯穿到各个层面环节,使安全成为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潜在意识和行为习惯,才可能真正获得公共安全,让社会公众放下一颗心来。
2011年10月23日,“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3个月的时候,此次事故的幸存者、网名小葱的网友来到南京站前,手举一个牌子,表达他要求有关部门查清事故真相并给出调查结果的诉求。尽快公布真相,这不只是给此次事故的死伤者一个说法,也是要给所有中国公民的一个交代。
甬温事故的发生是一起巨大的悲剧,不但给死难者家属带来永远难以弥合的伤口,也给公众带来心理恐慌的后遗症。有些人甚至调侃:如今坐火车要像乘飞机那样祈祷,祈祷到火车平安到站的那一刻。而比心理恐慌更严重的后遗症,则内化到了公众的心中。如何让民众重塑对铁路的信心?只有尽快公布原因、启动问责,才是对那些无辜死难者和家属最好的告慰,也才能让民众重拾对铁路交通安全的信心。
9月20日,“7·23”事故调查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初步认定这次事故既有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又有设备故障后处置不力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10月25日称,针对“7·23”温州动车事故的调查业已进入攻坚阶段,已经掌握了大量认定事故责任的相关证据。他承诺:这起事故的调查始终是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调查中一旦有了结论性的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公布。“我们会给人们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根据国务院493号令,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组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提交调查报告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据此,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的最迟递交日期为11月20日。“大限”将至,公众期待着还原真相的那一天。
即将走过的2011年,确是国人命运多舛的一年,现将这一年中发生的涉及交通安全的事故罗列如下,以期引起我们的反思 ——
2011年2月21日,浙江上虞立交桥倒塌,四辆卡车陷落,三人受伤。
6月1日,安徽省巢湖一立交桥下违章建筑墙体坍塌致2死2伤。
7月初,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新三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伤,被称为“史上最短命公路”。
7月5日上午,北京地铁4号线电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已经造成1人死亡、29人受伤。
7月11日,江苏盐城328省道通榆河桥发生垮塌。
2011年7月14日上午,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馆斜拉大桥发生垮塌事故,一辆旅游大巴车坠入桥下,当场造成1人死亡、22人受伤。
7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钱江三桥南岸引桥部分发生桥面垮塌。
7月17日,武汉新建成的沙湖大桥发生倾斜。
7月19日,北京怀柔区宝山寺白河桥发生坍塌事故。
7月24日,安徽合肥市一在建高架桥发生坍塌事故,截至当日20时,事故已造成2人重伤、1人死亡。
7月22日,京珠高速客车发生起火事故。
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
8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加神公路上正在加固的太阳河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受轻伤。
9月9日下午3时许,湖南省邵阳市塘田市镇一艘客船侧翻下沉,造成船上50人全部落水,其中38人获救、12人死亡。
9月27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列车追尾事故,造成271人受伤,对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影响。之后不久,从10月13日~18日,短短6天内,上海地铁有5条线连出8次故障。
10月18日,福建漳泉铁路48019次货运列车脱轨,好在并无人员伤亡。
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20名幼童死于校车之祸.
一起起事件,一件件事故,时时萦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面对即将到来的2012年,我们祈愿:那些事件、那些事故能否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