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瘦肉粥用什么锅做:出家的规定及其剃度仪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4:14
                             出家的规定及其剃度仪式

      在佛教的信仰中,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在家信徒,二为出家僧伽。按照佛教的教义,出家僧伽称为僧宝,是三宝之一,承担住持佛法的重任。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所以又称为“出尘”;出家必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且穿着坏色衣,所以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在七众****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并不是佛教最先发明的,更不是佛教所专有的,在释迦世尊沿未降生以前的印度,就有很多种类的外道沙门。沙门是印度对于各类出家人的通称,意思是“息心”或“净志”。佛教创立之后,为别于外道沙门(如沙门婆罗门),将佛教的出家人,称为沙门释子,意思是释迦座下的出家****。

      出家修行的最高目的与向往,无不是在求取肉欲的解脱与心灵的自在,所以宗教之为宗教,不论其手段或方法如何,它的追求必然是出世的。正因为要求出世,禁欲主义的出家生活,是出于理智的分段抉择,是由五戒、八戒的在家生活而至沙弥十戒及比丘戒的出家生活。所以,佛教虽愿人人都来信佛学佛,却绝不勉强人人都来出家,人们是否适宜在佛教中出家,得看他是否已能接受由伦理观念所升华而成的戒律精神而定。

      由于僧伽在佛教中承担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责任与义务,称为“人天导师”、“僧宝”,“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所以具有无比的神圣性与崇高性。因此,佛教要求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能被允许出家。从年龄来说,最少必须到七岁才可以出家;如果不到七岁,或年龄已过七十岁,或未到七十岁,但是不能自理日常生活,皆不该出家,也须观察他是否能适应佛教的各种制度与生活,如果不能适应,也不能度化出家。所以,现在到寺院出家,一般寺院不会马上剃度,必须观察一年以上,如果僧团觉得此人适合出家,才会正式剃度。

      另外,如果无根、二根(阴阳人),不具备男女相的人,不应出家。父母不允许出家的,也不应出家。因为佛陀在世时,曾有比丘度一个孩童出家,既未得到孩子父母的同意,也未取得僧团大众的认可。孩子的父母进入寺院,询问了其他的比丘,都说不知此事,未见此儿童,事实上那父母已发现了他们的儿子被剃了头,出了家。于是讥嫌比丘们不该以有道之人而说无道的妄语。所以佛陀规定,度人出家必须有父母的同意,并且得到僧团的认可。违犯国家法律,不应出家;身体有白癞、痈疽、癫狂等病,六根不全、残疾陋劣,不能出家,因为僧伽必须能启发信徒的信心,而这类人会引起信徒的讥嫌,所以佛教戒律规定不能度化出家。作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转****僧)的人,受比丘戒后犯四根本戒,负债的人,都不能度化出家。如果有外道(信仰别的宗教)来求出家,戒律规定必须经过四个月的考察,肯定心性纯善,真心出家,才能度化出家,这是防止他是来盗法而资其毁谤的口实。而且,戒律规定如果有人要求出家,必须向他说明出家的种种苦事:一食、一住、一眠、须禅诵、学问、精进行道等,如果他不畏惧如此等苦事,才可允许出家,这是为了用来防止有人好逸恶劳及为衣食而来出家。僧团的整体水平来自个体,所以认真抉择出家者,这是佛教兴盛的关键一环。

      出家最重要的事情无过于拜师父,虽然何人能度沙弥出家没有特权等级,但有资格的限制,所以想出家找一位如法如律的师父是关键。那么什么人能成为师父呢?在《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八中,有十事规定度人的师资:“(佛说)从今日,有十法成就,听度人出家受具足:一、持戒,二、多闻阿毗昙(论),三、多闻毗尼(律),四、学戒,五、学定,六、学慧,七、能出罪、能使人出罪,八、能看病、能使人看,九、****有难,能使人送,十、满十岁。”又说:“下至满(比丘戒)十岁,知(比丘比丘尼)二部律,亦得(度人出家)”。另外,《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善见律》对师资都有一定的要求。综合诸典籍的记载,为人作师度沙弥最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比丘戒腊满足十年,二是通解二部律典。所以,一位好的师父对刚出家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犹如一位孩子拥有一位好父亲一样。

      如果真心想出家,首先应该明确哪座寺院适合自己,对出家的寺院应该有所选择,因为一座寺院的宗派、道风、学风对于一个刚出家人来说,其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既然已经选好寺院,便应该携带父母的同意书、派出所的证明等,最好能有熟悉的僧人或居士介绍,到寺院的客堂说明出家的愿望,知客师父如果觉得各种条件比较适合,便会同意先住下来。

      因为寺院对欲出家者需要一年以上的考察时间,所以必须首先充当寺院的“行者”,由客堂安排工作。对于欲出家者来说,最主要的是培植福慧善根,所以客堂一般安排到服务大众的部门去工作,如到客堂当招客,即接电话、打开水、泡茶等杂事;或者到厨房去干一些杂事:煮饭、烧水、烧火等;或者到田地种菜,洗厕所等。现在有些想出家的人,以为出家很清闲,一出家就能修行打坐,或研读佛经,没想到干这么多杂事,往往很难坚下来,所以也就很难通过考察这一关。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除了完成寺院安排的工作以外,还要努力背诵早晚功课,学习僧人的威仪,多读佛教典籍,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佛教的认识与信仰。尤其是早晚功课最为重要,这是一个出家人的根本技能,不但要会背诵,而且需要学习各种法事仪规,熟悉梵呗赞偈的唱法,掌握法器的敲打方法。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对寺院常住僧众的接触,便会对一些僧人感到特别有缘,品德学问都能让你敬佩,这时便应该特别去亲近他,增加两人之间的信任与感情,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剃度师父。当然有些寺院特别规定只有方丈或监院才能剃度收徒,那则另当别论。一般来说,自己去选择一位有缘的、具备摄受力的师父,是最好的途径。

      通过一年多的考察,僧团内部觉得此人真心出家,能适应寺院的生活,并且已经找到一位有缘的师父,才开始正式剃度出家。首先,由客堂向僧团汇报此人的表现,认为合适出家。其次,由剃度师父向僧团提出申请,即作“羯磨”,僧团同意由该僧剃度此人出家,这样才能剃度收徒。剃度师父便会选择吉日,或者在佛菩萨的圣诞,举行剃度仪式,剃发染衣,使此人成为沙弥或沙弥尼。

      按照《剃度沙弥正范》,剃度仪式有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程序。但是,因为有些求度者还没有归依三宝,所以必须先说三归,然后再加上后三种程序。大众唱香赞后,求度者到中间礼佛三拜,其次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辞谢天地、君主、父母、师长、四恩;然后顶礼向剃度师三拜,长跪合掌。跟随剃度师后,念忏悔偈。然后,剃度师来到求度者面前,先用净瓶的甘露水洒在求度者的头顶上,连续三次,剃度师拿过戒刀,并且说:“第一刀,断除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誓度一切众生。”随后,大众同唱:“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大丈夫。”然后,大众同唱回向偈。求度者回到僧房,将俗衣换成僧服,现出家相,在仪式全部完成后,礼谢剃度师三拜。

      对于每一位想出家的人来说,真心出家是根本,出家是人生的重大选择,不能视为儿戏,应该检查自己是真心还是偶然的冲动,因为偶然的冲动很容易后悔,结果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出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坚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出家的生活非常清贫、寂寞,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意志力坚持下来,佛经上常说“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才会显示出家的崇高与伟大。另外,自己是否具备出家的条件,尤其是一些已婚者,如果家中有父母、妻子、儿女,便不能随便出家,不能因自己的个人愿望,而伤害亲人的幸福。

      出家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已经相好要选择这条路,那么请你记住这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已经踏上这条路,就请你不要回头.

                                                                --释圣凯《中国汉传佛教礼仪》
                             出家的规定及其剃度仪式

      在佛教的信仰中,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在家信徒,二为出家僧伽。按照佛教的教义,出家僧伽称为僧宝,是三宝之一,承担住持佛法的重任。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所以又称为“出尘”;出家必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且穿着坏色衣,所以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在七众****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并不是佛教最先发明的,更不是佛教所专有的,在释迦世尊沿未降生以前的印度,就有很多种类的外道沙门。沙门是印度对于各类出家人的通称,意思是“息心”或“净志”。佛教创立之后,为别于外道沙门(如沙门婆罗门),将佛教的出家人,称为沙门释子,意思是释迦座下的出家****。

      出家修行的最高目的与向往,无不是在求取肉欲的解脱与心灵的自在,所以宗教之为宗教,不论其手段或方法如何,它的追求必然是出世的。正因为要求出世,禁欲主义的出家生活,是出于理智的分段抉择,是由五戒、八戒的在家生活而至沙弥十戒及比丘戒的出家生活。所以,佛教虽愿人人都来信佛学佛,却绝不勉强人人都来出家,人们是否适宜在佛教中出家,得看他是否已能接受由伦理观念所升华而成的戒律精神而定。

      由于僧伽在佛教中承担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责任与义务,称为“人天导师”、“僧宝”,“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所以具有无比的神圣性与崇高性。因此,佛教要求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能被允许出家。从年龄来说,最少必须到七岁才可以出家;如果不到七岁,或年龄已过七十岁,或未到七十岁,但是不能自理日常生活,皆不该出家,也须观察他是否能适应佛教的各种制度与生活,如果不能适应,也不能度化出家。所以,现在到寺院出家,一般寺院不会马上剃度,必须观察一年以上,如果僧团觉得此人适合出家,才会正式剃度。

      另外,如果无根、二根(阴阳人),不具备男女相的人,不应出家。父母不允许出家的,也不应出家。因为佛陀在世时,曾有比丘度一个孩童出家,既未得到孩子父母的同意,也未取得僧团大众的认可。孩子的父母进入寺院,询问了其他的比丘,都说不知此事,未见此儿童,事实上那父母已发现了他们的儿子被剃了头,出了家。于是讥嫌比丘们不该以有道之人而说无道的妄语。所以佛陀规定,度人出家必须有父母的同意,并且得到僧团的认可。违犯国家法律,不应出家;身体有白癞、痈疽、癫狂等病,六根不全、残疾陋劣,不能出家,因为僧伽必须能启发信徒的信心,而这类人会引起信徒的讥嫌,所以佛教戒律规定不能度化出家。作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转****僧)的人,受比丘戒后犯四根本戒,负债的人,都不能度化出家。如果有外道(信仰别的宗教)来求出家,戒律规定必须经过四个月的考察,肯定心性纯善,真心出家,才能度化出家,这是防止他是来盗法而资其毁谤的口实。而且,戒律规定如果有人要求出家,必须向他说明出家的种种苦事:一食、一住、一眠、须禅诵、学问、精进行道等,如果他不畏惧如此等苦事,才可允许出家,这是为了用来防止有人好逸恶劳及为衣食而来出家。僧团的整体水平来自个体,所以认真抉择出家者,这是佛教兴盛的关键一环。

      出家最重要的事情无过于拜师父,虽然何人能度沙弥出家没有特权等级,但有资格的限制,所以想出家找一位如法如律的师父是关键。那么什么人能成为师父呢?在《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八中,有十事规定度人的师资:“(佛说)从今日,有十法成就,听度人出家受具足:一、持戒,二、多闻阿毗昙(论),三、多闻毗尼(律),四、学戒,五、学定,六、学慧,七、能出罪、能使人出罪,八、能看病、能使人看,九、****有难,能使人送,十、满十岁。”又说:“下至满(比丘戒)十岁,知(比丘比丘尼)二部律,亦得(度人出家)”。另外,《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善见律》对师资都有一定的要求。综合诸典籍的记载,为人作师度沙弥最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比丘戒腊满足十年,二是通解二部律典。所以,一位好的师父对刚出家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犹如一位孩子拥有一位好父亲一样。

      如果真心想出家,首先应该明确哪座寺院适合自己,对出家的寺院应该有所选择,因为一座寺院的宗派、道风、学风对于一个刚出家人来说,其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既然已经选好寺院,便应该携带父母的同意书、派出所的证明等,最好能有熟悉的僧人或居士介绍,到寺院的客堂说明出家的愿望,知客师父如果觉得各种条件比较适合,便会同意先住下来。

      因为寺院对欲出家者需要一年以上的考察时间,所以必须首先充当寺院的“行者”,由客堂安排工作。对于欲出家者来说,最主要的是培植福慧善根,所以客堂一般安排到服务大众的部门去工作,如到客堂当招客,即接电话、打开水、泡茶等杂事;或者到厨房去干一些杂事:煮饭、烧水、烧火等;或者到田地种菜,洗厕所等。现在有些想出家的人,以为出家很清闲,一出家就能修行打坐,或研读佛经,没想到干这么多杂事,往往很难坚下来,所以也就很难通过考察这一关。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除了完成寺院安排的工作以外,还要努力背诵早晚功课,学习僧人的威仪,多读佛教典籍,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佛教的认识与信仰。尤其是早晚功课最为重要,这是一个出家人的根本技能,不但要会背诵,而且需要学习各种法事仪规,熟悉梵呗赞偈的唱法,掌握法器的敲打方法。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对寺院常住僧众的接触,便会对一些僧人感到特别有缘,品德学问都能让你敬佩,这时便应该特别去亲近他,增加两人之间的信任与感情,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剃度师父。当然有些寺院特别规定只有方丈或监院才能剃度收徒,那则另当别论。一般来说,自己去选择一位有缘的、具备摄受力的师父,是最好的途径。

      通过一年多的考察,僧团内部觉得此人真心出家,能适应寺院的生活,并且已经找到一位有缘的师父,才开始正式剃度出家。首先,由客堂向僧团汇报此人的表现,认为合适出家。其次,由剃度师父向僧团提出申请,即作“羯磨”,僧团同意由该僧剃度此人出家,这样才能剃度收徒。剃度师父便会选择吉日,或者在佛菩萨的圣诞,举行剃度仪式,剃发染衣,使此人成为沙弥或沙弥尼。

      按照《剃度沙弥正范》,剃度仪式有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程序。但是,因为有些求度者还没有归依三宝,所以必须先说三归,然后再加上后三种程序。大众唱香赞后,求度者到中间礼佛三拜,其次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辞谢天地、君主、父母、师长、四恩;然后顶礼向剃度师三拜,长跪合掌。跟随剃度师后,念忏悔偈。然后,剃度师来到求度者面前,先用净瓶的甘露水洒在求度者的头顶上,连续三次,剃度师拿过戒刀,并且说:“第一刀,断除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誓度一切众生。”随后,大众同唱:“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大丈夫。”然后,大众同唱回向偈。求度者回到僧房,将俗衣换成僧服,现出家相,在仪式全部完成后,礼谢剃度师三拜。

      对于每一位想出家的人来说,真心出家是根本,出家是人生的重大选择,不能视为儿戏,应该检查自己是真心还是偶然的冲动,因为偶然的冲动很容易后悔,结果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出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坚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出家的生活非常清贫、寂寞,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意志力坚持下来,佛经上常说“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才会显示出家的崇高与伟大。另外,自己是否具备出家的条件,尤其是一些已婚者,如果家中有父母、妻子、儿女,便不能随便出家,不能因自己的个人愿望,而伤害亲人的幸福。

      出家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已经相好要选择这条路,那么请你记住这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已经踏上这条路,就请你不要回头.

                                                                --释圣凯《中国汉传佛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