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关尺的准确位置图:Wi-Fi技术(Wireless Fidelity)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7:24

Wi-Fi技术(Wireless Fidelity)


[发布时间:20030801]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曾被视为科技业余爱好者的玩具,但现在已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Wi-Fi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空闲的2.4GHz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不用许可的无线频段。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由于Wi-Fi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
    (1)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15米左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100米左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换机。据悉,该款产品能够把目前Wi-Fi无线网络100米的通信距离扩大到约6.5公里。
    (2)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技术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3)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2006年无线网络节点市场9000万美元

作者: www.zdnet.com
2007-01-17 11:43 AM  

 

    2006年12月据Dell’Oro Group统计,2006年,为了搭建WiFi网络,全球共销售无线网络节点9000万美元。2006年第三季度,Tropos在全球无线网络节点市场占据23%的市场份额。

2006年全球商业Wi-Fi热点143,700个
作者: www.zdnet.com
2006-12-20 09:56 AM

 

 

2006年11月据ABI Research研究,2006年全球商业Wi-Fi热点数量有望增长47%,达到143700个。虽然其中74%位于北美和欧洲,但亚太地区的Wi-Fi热点数量增长迅速。目前欧洲仍 然是商业Wi-Fi热点数量最多的地区,总计约有5700万个商用Wi-Fi热点。零售公司是Wi-Fi热点数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麦当劳,其全球4000余个连锁店中 有17%安装了Wi-Fi热点。ABI Research认为,对于很多连锁酒店,通过Wi-Fi的语音传输技术将成为部署Wi-Fi热点的一大因素。  


***************************************************************************************************************************************************************** *****************************************************************************************************************************************************************  
Intel“迅驰”技术终结计算“寡人”时代

  迅驰像一颗重磅炸弹,投向了原本平静的IT市场,将用户、笔记本电脑系统厂商、相关的配套厂商、WLAN芯片供应商和无线运营商统统卷入了计算和通信融合剧变的漩涡……

  3月12日,北京钓鱼台宾馆。蓝天,白云,草地,红白相间的彩球,放飞的和平鸽,再加上千人规模的观众。由于时差关系,英特尔在北京举办的这场新闻发布会早于美国本土7小时,所有这一切,都是英特尔全球耗资3亿美元的盛大推介活动的一部分,这场众星捧月般盛会的主角就是“迅驰”(Centrino)。

  迅驰被英特尔董事长格鲁夫称为“发布意义仅次于奔腾”。集结了“处理器+芯片组+无线模块”的迅驰,大有点燃无线星星之火,一统无线江湖之声势。

  迅驰:计算和通信的儿子

  “迅驰摆脱了‘缆线’的束缚。”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通信事业部总经理马宏升在发布会上如是描述迅驰。

  迅驰移动技术集合了奔腾M处理器、芯片组、无线连接模块。不用网线、不用网卡,迅驰直接和Internet或公司网络连接,员工可以将笔记本电脑从自己的办公桌拿到会议室,同时保持在线状态。

  “迅驰生逢其时,计算和通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奔腾4-M难以解决笔记本电脑功耗高和散热问题。” 方正科技移动产品业务群总经理宋建东说。

  计算和通信曾经“井水”不犯“河水”。“计算”一直在自己的领域里孤单作战,而摩尔定律似乎程式化了人类对计算性能增长的无休止渴求,奔腾更是将其演绎成经典。但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诞生和茁壮成长,让计算和通信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迅驰,就是英特尔近几年来所倡导的“计算与通信融合”的产品。

  “PC结合无线是大势所趋,迅驰的出现将加速WLAN应用的普及,甚至对无线架构应用环境的成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样评价迅驰。

  这种影响还在于,芯片巨头英特尔带头投巨资推动无线应用环境的建设。迅驰发布同日,英特尔宣布和中国移动、中国网通携手推广移动应用模式。根据协议,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将负责无线网络设备的部署,英特尔则提供对无线公共热点(WLAN Hot Spot)的认证。3月11日,记者在网通公司办公楼下面的咖啡屋,已经看到了网通和英特尔“无线上网区” 的明显指示标识。有数据表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有90个无线局域网热点地区。

  英特尔与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服务提供商、酒店、零售商及饭店连锁机构一起加速部署并提升无线公共热点的认知度,除了市场及拓展活动外,英特尔还推出了无线认证计划(Wireless Verification Program)。目前已经有上千个热点经过验证,英特尔希望到今年年底全球范围内实现10000个认证热点。为协助无线基础设施的部署,2002年,英特尔专门建立了1.5亿美元的基金。

  中国网通公司企业客户及CNC Connected业务部总经理许四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WLAN应用的一个瓶颈就是终端。迅驰技术解决了无线局域网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方正科技移动产品业务群总经理宋建东认为,迅驰对电信运营商实现音频、视频、数据输入上的突破,是一个好消息。同时,对改善运营商的盈利结构也有帮助。

  “母鸡带小鸡”挥师无线

  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为迅驰营造

  “生态环境”——无线上网区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Sean Maloney

  从总部高层到中国公司

  高层,喜悦溢于言表

  McDonald砍断连在笔记本

  电脑上的网线

  各家迅驰笔记本电脑登台亮相

  英特尔1月份曾经在美国宣布,如果使用第三方的芯片组或无线模块,需经过英特尔认证后,才能贴迅驰的标志,但英特尔暂不向第三方提供认证。

  在回答记者迅驰是否有“捆绑销售”嫌疑时,英特尔公司移动产品事业部市场总监Don McDonald说:“客户仍然可以用分别采购的方式。我们不会遇见像微软那样的麻烦,迅驰的移动计算技术只是广阔的无线市场很小的一部分。无线市场有充分的竞争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 “英特尔正在积极拓展无线通信领域,迅驰用处理器搭着LAN芯片一起销售,藉母鸡带小鸡的意图十分明显。”

  当本报记者问是否有朝一日无线芯片会集成到处理器上时,McDonald非常坚定地说:“是的!”

  IDC中国区副总经理万宁分析说,前几年英特尔从产品切入通信领域,并没有多大进展。迅驰的推出表明英特尔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芯片”,以此切入通信领域,胜算会比较大。

  但他认为WLAN只是通信领域很小的一部分,是在3G尚未到来前的空档。把迅驰的面世断言为“英特尔将把垄断延伸到通信领域”为时过早,“如果垄断通信领域是1000米跑的话,英特尔只跑了1米”。

  迅驰前路坎坷?

  尽管迅驰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大家认为迅驰前路并不平坦。

  WLAN市场商业应用环境的稚嫩,需要英特尔和众多的合作者花钱、花时间去建设。即使如Gartner所预测的那样,2006年全球公共无线热点总数将超过30万个,这个数量也并不大。况且运营商的赢利模式并不清晰。电信运营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尚无法对WLAN的赢利时间做出预见。

  无线领域对手的强大将是迅驰推广最大的困难。

  目前在无线模块领域,英特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NS、TI、Broadcom、Intersil、Atheros等公司,也拥有极具竞争力的技术。Atheros、Broadcom、Intersil以及其他的无线芯片公司正努力要让自家的芯片走进笔记本电脑及热点里。AMD则会在下周及9月推出新的芯片。威盛也将在下半年推出自己的无线芯片。而Wi-Fi是国际性标准,并不会受某个厂商所左右,其他厂商当然也不会束手就擒。惠普在周三同步发布的产品Compaq Evo N620c中只使用了奔腾M处理器,夏季才推出完全基于“迅驰”平台的笔记本电脑。而戴尔、IBM等厂商,在周三同步发布的产品里,同时会有英特尔及非英特尔的无线芯片。

  “让消费者认识到主频为1.4GHz的迅驰性能高于主频为2.0GHz的奔腾4-M需要一个过程。”三星笔记本电脑中国区总监张健说。

  京东方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廖金宁有类似的观点,“让用户的观念从‘速度就是一切’转变为‘速度并不是一切’,需要时间。此外迅驰笔记本电脑价位较高。京东方将视用户的反应来决定对迅驰笔记本电脑的投入,目前不会全部扑上。”据称迅弛起价为1399美元,折合人民币1.7万元左右。

  同样,让厂商接受迅驰也需要时间。“对迅驰的性能和理念,我们也有困惑。我们也希望用户百分之百马上能接受,这样我们马上切换为迅驰。我就是担心用户观念没有转换过来。”神州数码的市场总监张梅坦率说。

  况且,迅驰支持Wi-Fi,并不是说Wi-Fi离开迅驰就不能运行。迅驰只是笔记本电脑中的标配,用户可以通过买网卡上网。这些都将给迅驰的快速推广带来影响。

  笔记本市场的犹疑

  3月12日,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草坪上,HP 、IBM 、Dell、联想、方正等公司的高层和英特尔一起放飞手中的气球。几分钟前, 22家国内外知名的笔记本厂商刚刚向来自全国各地180名记者展现了各自的迅驰笔记本电脑。就像以往的奔腾3、奔腾4一样,迅驰的发布重现了英特尔振臂一挥,众厂商云集的场景。但透过热烈捧场的表面,笔记本电脑厂商其实各怀心思。

  IBM有关人士认为,“投资迅驰技术,笔记本电脑厂商策略并不完全一样,或完全支持或尝试性支持。IBM属于前者。”其原因是“注重移动整体性能而不单纯强调速度是IBM在Thinkpad 笔记本电脑产品上的一贯策略,这和迅驰的策略完全一致。而且,Thinkpad与迅驰的客户群是一致的。” 3月18日,IBM将举行盛大的迅驰笔记本电脑发布会,三星、Dell等也在此前后大力地推广采用了迅驰技术的笔记本电脑。

  之前有传闻说“迅驰弃联想保三星”,联想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夏炀否认了这种说法,“联想是国内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厂商之一,我们去年春天就为了迅驰作产品设计上的准备。” 3月12日,联想的迅驰笔记本电脑亮相同步发布。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大多数厂商都认为迅驰不足以引发笔记本电脑市场现在就“洗牌”。

  “迅驰不会马上对市场格局造成什么改变。厂商间竞争是一个综合实力的比拼。产品、市场、管理、价格、服务等等,缺了一块,木桶就会漏水。靠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迅驰的面世,是给厂商竞争增加了一个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宋建东说。

  夏炀有着相同的看法,“厂商要专心开发和经营自己的产品,不要把未来赌在什么‘牌’上,这样,产业才有机会形成良性的循环。把希望放在‘洗牌’上是对自己业务纯洁性的怀疑。 CPU换了很多代了,每次很多人都想‘翻牌’,结果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还是没有‘洗牌’。”

  尽管迅驰的出现可能会使PC制造厂商选购不同组件的权利减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众多的笔记本厂商还是踊跃地追随。分析人士认为: 第一,英特尔的品牌仍有强大的宣传效果; 第二,迅驰的出现,也使得笔记本电脑厂商可以规划他们新一代的‘旗舰机种’。而最重要的是,由于笔记本电脑的关键零组件采购,大部分由英特尔所掌控,所以对于英特尔所推出的新产品,笔记本电脑厂商一向是全力配合。这种踊跃追随的现象,迅驰的推出并不是第一次,这其中的微妙与无奈,笔记本电脑厂商的感受自然是尽在不言中。

  奔腾M时代的开始?

  “迅驰”代替奔腾3-M,只是时间问题。据媒体报道,2004年英特尔将相继公布一系列的笔记本电脑CPU停止供应计划,奔腾3-M和奔腾4-M将赫然在上。

  McDonald在记者招待会上谨慎地表示: “迅驰移动技术将取代大多数的奔腾3-M和奔腾4-M。小企业和消费者将会看到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好处,选用这个产品。但在那些移动性不高的行业,奔腾4-M将会流行一段时间。我们将继续给客户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总的来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迅驰移动计算技术。”

  根据英特尔提供的Meta行业报告显示,2003年底,企业笔记本电脑市场,迅驰的移动计算技术笔记本电脑将会占80%的市场份额。

  根据咨询公司In-Stat的统计,2002年市场上具备无线网络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仅占总体份额的5%,到2003年将上升到35%,2005年将达到90%。

  业界认为,虽然迅驰代替奔腾3-M或奔腾4-M是大势所趋,但两者会并行一段时间。至少到明年还会有奔腾4-M。 京东方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廖金宁说: “今年下半年,京东方迅驰产品估计会占整个笔记本电脑的20%。”

  “多媒体的性能迅驰不一定比现有的奔腾4-M强。在多媒体功能上,用户可能还会选择奔腾4-M。移动方面,包括商务方面,迅驰的优势大一些。” 神州数码市场总监张梅认为,迅驰产品到年底只占25%或者更低的比例,不会全都替代。HP公司表示,迅弛将会定位在中高端产品,奔腾4-M将会定位在主流及低端市场。

  “奔腾3-M和奔腾4-M属于技术驱动,而迅驰属于应用性驱动。使用移动终端无线上网,电池、便携性是瓶颈,迅驰的省电、无线上网、便携性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 张梅说。

  从286到奔腾,从奔腾Ⅱ到奔腾4,英特尔依靠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提高处理器的速度,不断地淘汰旧产品,成就了自己在处理器上不可取代的霸业。 “速度就是一切”!英特尔把这个理念演绎成曾经的真理。

  但英特尔的“速度狂魔”在迅驰这一点上嘎然而止。迅驰不再强调“速度就是一切!”,转向强调用户的使用体验。英特尔从“速度主导”走向了“应用主导”。有人士分析认为,迅驰的出现意味着“价格/效用比”的评估将代替过去常用的“价格/性能比”,因为搭配无线网络的应用环境,数据传输速度与规格完整性会比运算性能更为重要。不管怎么说,迅驰翻开了新的一页。

  迅驰技术

  英特尔迅驰技术整合了为移动计算全新设计的微处理器奔腾M、为移动计算优化的芯片组855和集成的WLAN无线模块PRO/Wireless 2100(支持802.11a/b双模)。

  3月12日发布了包括多款主频奔腾M在内的迅驰技术组件。855芯片组包括支持独立显卡的855PM和集成显示引擎的855GM两种型号,两者都支持最高达2GB的DDR266内存和USB 2.0端口。

  而包括855PM芯片组、英特尔PRO/无线2100无线模块的1.6GHz、1.5GHz、1.4GHz和1.3GHz奔腾M处理器的迅驰技术价格分别为720美元、506美元、377美元和292美元(以千片为批量时的单价)。而低电压1.1GHz和超低电压900MHz版本的价格分别为345美元和324美元(以千片为批量时的单价)。英特尔同时还单售各个部件。 (写于2003年 )

  - 作者: yangxiaqing2005年05月8日, 星期日 17:15 加入博采

  Trackback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451585
 

******************************************************************************************************************************************************************
 


无线新世界:高通与Wimax阵营的对决
  高通们的最大赌注:上一轮电信泡沫破灭后,你不相信的关于无线互联网的一切,请再相信一次   在最近向一群通信技术门外汉讲述当下移动计算技术的最新趋势时,英特尔中国公司总裁杨旭拿出了自己的手机:2006年大卖的摩托罗拉商务智能手机“明”。   “这里面装了英特尔的芯片。不过这个芯片业务我们卖掉了。”杨旭苦笑了一下接着说,“一个简单的比较,它相当于10年前的奔腾133。”   只有亲身经历过10年前那场PC大众化运动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个概括所指代的里程碑意义:手机——你如今最依赖的通讯终端,眼下正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除了拍照和音乐播放等司空见惯的功能,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新的移动终端承诺这样的酷炫情景近在咫尺:你可以通过它看热门电视剧,拨打网络电话;通过导航定位功能,当你的朋友出现在附近的时候,它会提示你注意他们;甚至,你可以用它像刷信用卡一样购买你想要的东西——它与你的银行信息绑定在一起了。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詹德干脆将其叫做“那个过去被叫做手机的终端。”   听起来很耳熟?没错。五年前的电信泡沫期间,在关于下一代网络的种种蛊惑中,移动电视和基于导航定位基础上的营销正是其中两大主题。在乐观的华尔街分析师以及渴望赚取公司上市高额佣金的投资银行的支持下,电信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士拼命鼓吹该行业的无限增长可能性,泡沫于是越吹越大。欧洲的电信运营商们在牌照上投下了1200亿美元之巨的高昂赌注后,却悲哀地发现高额的负债、放缓的增长率以及行业内的整合重组,使他们根本没勇气再面对铺设新3G网络所预计花费的1500亿美元,惟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削减资本开支,由此拖累电信设备制造商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5年下来,一场瞄准你口袋的战争又已经打响。主题仍与泡沫巅峰期间所鼓吹的一致:让你的移动终端成为你的个人电视台、音乐工作室、数字钱包以及个人定位装置——你能想得到的一切数据信息的“终极终端”和理想的移动商务平台。   不过,这次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在日本和韩国这两个无线先锋国度,在上一代网络已确立良好的无线应用基础的运营商现在正在部署3G的升级网络,实验更具想象力的应用:韩国的SK和KTF公司开始提供新型的以视频通话为基本功能,以视频为基础的包括视频聊天、影像彩铃、影像信箱在内的各种附加服务,甚至跨界将视频通话的对象从现存的“手机到手机”扩大至“网络到手机”。   关键在于,与5年前相比,支撑主题的硬软件背景都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善。一个关键的技术是这几年大热的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技术的升级版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存取全球互通)。该技术志在以低廉的价格为整个城市提供速度可与DSL等传统方式相媲美的无线宽带接入。运营商可以在一个中心地区把信号进行广播,用户在家中用天线接收即可实现无线互联——如同把Wi-Fi的覆盖范围由几公尺提高到几公里。在移动版本的WiMax网络中,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运营商中进行自由切换,速度和容量甚至要优于现有的移动网络。这使得它不但能取代现有的有线数据网,也能取代移动网络。英特尔、摩托罗拉和三星是这一标准的鼎力支持者。   运营商已经开始埋单——美国运营商Sprint已宣布要在今年部署WiMax网络。他们有充足的动力这样做。语音业务的持续下滑已不是什么惊奇的事,网络电话的兴起只会加剧这一趋势。靠新的应用增加数据收入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即便是中国移动这样仍停留在2G网络的运营商,如今非语音业务已占到总体业务的23%。   更快更便捷更无所不能的网络将加速这样一个正向循环:终端制造商去生产更高端的“Do it all”的手机。由于硬软件标准在过去五年来趋于统一,应用开发商则能够推出适用于任何厂商的任何终端的应用。如果互联网社区网络向移动终端的迁徙得以实现,内容应用将得到更丰富的拓展,从而提升更多的商务运作空间。在日本和韩国出现的丰富应用证明此决非妄言。   消费者对此已投赞成票。两年前,诺基亚对7万多用户进行深度调查,得出结论是手机将会越来越被视为一个包揽一切的“瑞士军刀”而非专精一项的“瑞士手表”。在此基础上诺基亚推出了N系列手机并大获成功,事实上去年在中国市场上诺基亚增长最快的就是N系列产品。   与此同时,下一代的网络架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系统)则谋求把所有不同的终端设备都联接起来——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它手持设备,还是MP3播放器和DV。每个设备都是互联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并能与其它终端进行互动。   这个把移动通信、互联网、宽带通信三个增长潜力最大的产业融于一身的无线新世界所蕴含的商业前景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不可能是一家的天下。参与角力的玩家阵营有了显著变化——过去无甚干系的玩家现在已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比如PC阵营的英特尔和移动阵营的高通在无线标准上的竞争。最终无论是哪一方主导,拥有更多选择的消费者都会是受益者。   变局的关键在于“拇指一代”的迅速崛起。据IDC估计,2006年全球PC销售比2005年增加了9%,约达2.3亿台,而同期手机的销售则有望突破10亿部。毫无疑问,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表明,人们在手机丢失后一小时内即能意识到,而意识到信用卡和钱包的丢失则需要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手机已经越来越具备时尚行业的基因——消费者越来越把手机消费当作自己个性的延伸。这就意味着,单凭庞大的换机市场,就足以推动整个手机行业的高速增长——在中国尤其如此。   当然,这个无线新世界并不会无缝实现。很多新鲜应用听起来酷,却并不一定能吸引受众。运营商一度希望拍照功能的普及能带来数据业务收入的大规模增加,因为消费者会把数百万计的图片传给彼此,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照片还是存在手机的存储卡里。此外,终端的价格、电池的寿命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好消息是,经过上次泡沫的洗礼,投资者已渐趋理性。这使得我们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高通CEO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Clearwire创始人克雷格·麦考(Graig McCaw)、Marvell的创始人戴伟立夫妇——得以有从容的时间去测试他们对无线未来的种种想象。

  ******************************************************************************************************************************************************************  

802.11n过渡2006
作者: 陈毅东
2006-12-01 04:21 PM

 

 

IEEE原定在2006年夏季晚些时候批准802.11n第二个版本的草案,但对草案近12000处的修改而导致了跳票,同时IEEE协会还宣布第二个版本草案将推迟到2007年年初,也将标准的颁布日期变得模糊起来。让我们在年终岁末之际来回头看下802.11n在2006年走过的脚步:

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IEEE会议上,IEEE802.11n标准小组一致赞同来自增强无线联盟(EWC)的802.11n草案。该会议同时决定将在2006年晚些时候审核并发布第二个版本的11n草案。草案的出台,让11n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同时也给厂商打了一针强心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基于草案的芯片和无线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我们的视野。

IEEE决议通过的第二天,Broadcom公司就宣布推出Intensi-fi 802.11n芯片组的样品。Airgo、Athros等芯片制造巨头也不甘落后。1月24日Athros推出了其符合IEEE 802.11n草案规格的无线网络芯片组“AR5008”。2月23日SiGe推出全球第一款专为符合11n草案规格的Wi-Fi产品而设计的完整无线射频(RF)前端模组,型号为SE2545A10。部件厂商迅速的肃清了技术层面的各种难题,成熟产品还会远吗?

2006年4月,网件(Netgear)正式向全球发售基于802.11n标准草案的RangeMax NEXT系列产品。这是市场上首款基于802.11n标准草案的无线网络产品,可提供高达300Mbps的无线速率。同时带给我们惊喜的还有D-Link发布的RangeBooster N 650系列11n草案产品,其理论速度可达540Mb/s,而其它11n产品的理论速度仅仅是240Mb/s。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厂商的大胆跟进,让802.11n的过渡变的顺其自然。Buffalo、Linksys、贝尔金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草案产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5家厂商的草案产品问世,让追随新潮的普通用户爽了一把,让企业用户开始试探性的“触摸”可超越有线传输速度的无线产品。一切看上去,似乎802.11n好日子不远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专家对生产11n产品的厂商的动机提出置疑,他们认为:企业应该等到该标准被批准以及Wi-Fi认证通过后才使用。市场研究机构In-Stat的分析师Victoria Fodale表示:“我们预测,向802.11n的过渡将比从802.11b到802.11g的过渡更加坎坷。”面对网友用户的追捧和专家与研究机构的质疑态度,IEEE的天平会倾向哪方?

8月IEEE的一份声明给11n支持者们当头一棒。IEEE宣布第二个版本草案再次跳票,标准颁布再次模糊起来。一时间,用户的追捧冷了下来,企业的试探变成了犹豫,新产品销量全面下跌,厂商被IEEE激怒了。

9月Wi-Fi联盟宣布在802.11n标准正式批准之前就开始对11n草案产品进行认证。并计划实施双阶段产品认证计划,第一个阶段包括基于标准草案的产品兼容性认证,第二阶段是根据最后批准的标准进行认证。在第二个阶段,Wi-Fi联盟计划支持标准前产品和全面认证标准的产品的兼容性。对这一颠覆传统的做法,Wi-Fi联盟总经理Frank Hanzlik给出了解释:“虽然我们按照常规应该在完整的802.11n标准出台之后才开始认证,但是草案产品技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市场反应良好。因此,对它们进行认证对整个无线设备制造行业是有意义的。”

目前,各厂商仍在加大802.11n产品的市场部署力度......是怎样的动力,让802.11n迅猛发展:

  • 技术阵营合作发展。802.11n的两大主要阵营TGn Sync和WWiSE结合两方面的方案,共同向IEEE提交802.11n 1.0版草案;Wi-Fi联盟提前对草案产品进行认证。

     

  • 先天的技术优势。作为一种能提供上百兆的带宽传输能力的无线技术,结合了MIMO(多入多出)、OFDM等多种技术,20和40MHz信道和双频带(2.4 GHz和5 GHz)。

     

  • 厂商跟进,用户追捧。基于草案的芯片和产品不断出现,丰富市场。截至2006年8月802.11n路由器、客户端以及接入点出货已达30万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