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仙怎么玩图解:国学九家智慧---中国文化是中药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0:54

                                中国文化是中药铺
  1.每个学说都只说了一个字
    世界是一个多角度的世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从一个或几个
  角度去解读世界。越是大师级人物,对世界的认识便会越集中。我们不
  要以为大师就能全方位地解释世界的一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古今中外的文化也一样,它们也同样只能从一个或几个角度去认识
  世界。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国学九大派别——即佛家、儒家、道家、兵
  家、法家、纵横家、墨家、医家和农家,又都是从哪个角度切入来认识
  他们各自的世界的。
    一是佛家。佛教虽是由外传人,但此学说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在
  中国开出了禅宗学说等灿烂之花。最初的佛陀,是从认识人生的“苦”开
  始来认识世界的,而后他在离苦得乐上,发展出了一整套系统的生命改
  造学说,如“戒”“定”“慧”“苦”“集”“灭”“道”等学说。总之,佛
  家是一门清洗心灵垃圾的学说,不学此术,你一定会活得越来越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
  时节。”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以鬼心看人,人人是鬼。以明澈的心看
  世间,则士、农、工、商无不在福利众生;春、夏、秋、冬无不是良辰
  美景;生、老、病、死更是自自然然。就像前面这首禅诗,简单平实,令
  人无限开怀。
。.  二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认识世界的角度是“仁”字这
 个圆点,于是他在“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学说,将之丰富
为“仁、义、礼、至、信”等学说。总之,儒家是一门调适人际关系的
学说。后被历代大儒发展成为“三纲五常”等领导学说,被执政者广泛
使用。
    它是修身养性的金科玉律,儒君雅士的行为准则,中华文化的源泉,
文明智慧的结晶!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它的中间点上。
他一手创建了影响身后2500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奠基人和开山鼻祖。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赖孔子而传;孔子之后的
中国文化,赖孔子而开。儒家思想是真正傲视百代的大智慧。不了解儒
家精神,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核,就不能了解
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的文化生命
和精神源泉。
    三是道家。老子作为一个古代的“图书馆长”,他一生阅读了大量的
图书,从许多角度看清了广阔世界的同一运作规律,于是,他觉得天地
之智慧莫过于对“道”的认识,于是,他发展和丰富了他的学说,便有
了“道德经”流芳千古。
    道家的智慧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聪明的谋略。老子是第一个
将宇宙观与政治观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哲学大师,道家智慧最鲜明的体
现就在于对人世间一系列利害转化关系的深刻洞察。道家站在人生的边
缘,带着超越的眼光审视人生现实的荒谬和矛盾,批判人类自身理智的
浅薄与愚蠢,以“道”的观点来看世界,承认万物存在的合理性,防止
人类理智的狂妄与僭越。
    四是兵家。人类的智慧都是关于竞争的智慧,在竞争中,孙子发现
了一些竞争的有效智慧,在他的智慧中,犹以“诡”道更为了得,于是,
在“诡”字基础上,他终于写成了世界战争奇书《(孙子兵法》。
    战争是人类竞争的最高语言,而中国是世界各国中经历战争最多的
国家。据统计,从远古到清末,有记载的战争就达到3700余次,约占世
界同期战争总数的四分之一。频繁多样、规模巨大、空间广阔、形式多。_
 样的战争实践是兵家智慧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这些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
军事谋略家,名将辈出。兵家智慧的突出特点就是以胜利为唯一的最高
原则,只要能够打败对方,就是成功者胜利者,此外没有任何的评判原
则。
  五是法家。这世上孤立存在的东西是不会有的,一切都必须有中心,
有依附者。那么,这个中心谁来当领导,怎么当,这就需要领导的智慧
了。于是,古人商鞅、李斯等学者,便从“法”的角度,研究出了“法、
术、势”等系统的管理智慧。
  法家核心智慧在于法、术、势。法家思想刻薄严酷、阴冷逼人、崇
尚强权、主张刑杀、善弄阴谋。法家学说是几近冷酷无情的学说。法家
的权力规则是:政治无羁绊,所以成大事。唯强者才有发言权。用政必
刚猛,固权靠刑杀。只以成败论英雄,该出手时就出手。光有阳谋难成
事,阴谋诡计须多用。该用斧时不用刀,唯恐矫枉不过正。冷酷权谋用
其极,无情最是帝王家。
    六是纵横家。有了帝王,有了领导,还不够,一个高级领导哪有那
么多时间去思考去解决国家和团队的诸多重大问题,何况,许多问题并
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于是,苏秦、张仪这样的人就有必要出现了。因为
他们深研了“策”这个字。后来他们在“策”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
套系统的纵向横向发展的思考方法,而且他们还留下了“合纵连横”的
千古成功策划经典案例。是他们推动了谋士这个行业,并为今天倡导创
造、创新埋下了伏笔。
    纵横家智慧机敏善变,视名利为生命。纵横家一个个巧舌如簧,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苏秦佩六
国相印,联六国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
雎机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尝封地;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
王,不仅完璧归赵,而且未曾使赵受辱。纵横之士智能双全,不乏仁义
之辈,其人其事若鉴于当代,亦必可使受益者非唯浅耳。
     七是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找不到一个大气的博爱的人文
学者,儒家太束缚太狭窄,道家太理性,兵家太残酷,于是,墨子就提
出了他的博爱学说,其学说的出发点是一个“和”字,于是,他便完善
了中国的人格学说。
  墨家学说是真正大爱的学说,他们有着兼爱执著的理想,不分贵贱
的爱,自己光着脚穿着最简陋的衣服,探索格物之道来拯救贫贱,发展
防守的兵术帮助弱小抵御强暴,用最真诚的爱,用最自然朴实的智慧和
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墨家的日渐消亡是中国文明最惨痛的损
失。
    八是医家。医家认识人生的角度是一个“健”字。祖国医学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始有神农尝百草为民创药方;扁鹊辨脉能预知生死;华
佗刮骨疗疾。这些早期孕育于人类生活上获得的经验,发展成中药学、针
灸、推拿等;其后更融入了不少古代哲理于一身,共冶一炉。中医认为
天与地、阴与阳、人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阴阳、五行、脏腑、
经络学说更为中医注入生命力,使其成为更合乎逻辑而且具有丰富哲理
的一门医学。中国人与中医理论息息相关。不少人每天饮用的汤水,乃
至一些补品和中成药,均或多或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个中蕴含
了不少人生的道理。健康是人人都追求的,于是古人从一个“健”字出
发,发展了中国的“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药理说”“气功学说”“针
灸学说”等,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健康素质。
    20世纪有一段顺口溜:“70年代送礼送点心;80年代送礼送保健品;
90年代送礼送鲜花。”2l世纪送礼送什么呢?在真正升华理性、回归自
然、回归人性、回归自我的2l世纪,人最宝贵的是健康,所以21世纪送
礼送健康。什么是幸福?幸福没有标准,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健康对
我们是最宝贵的。但在健康规律面前人人平等,谁违背谁倒霉,谁顺应
谁健康,这就叫“好人一生平安”。
    九是农家。中国的文明,几乎可归纳为农业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优
 于世界其他民族,其凭借的也是农业文明。从三皇到五帝,中国的先祖
就在“安”字上大动脑筋,大做文章。人,如何安家立业,如何安身立
命,就成为了智者思考的大问题。最后,终于让中华民族在农田里安定
团结下来了。只可惜农业文明的确能让中国人从游牧民族的不安定的无
奈痛苦中解脱出来了,不过,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面对今天的
更为先进的商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来说。因为在安定中,人的
意志是会消沉的,智慧是会萎缩的,正因为如此,正因为睡得太久,一
觉醒来,才发现“乌龟”已跑得遥遥领先了。如今,这种文化形式已出
现了严重的问题。不过,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中国人以儒学为核心,
以道学为外化形成的这套关于农家的“安贫乐道”的智慧,是永远不会
过时的,因为这种智慧为弱者的快乐提供了理论、观点和依据,为人类
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弱者永远有,那么,就算在今天,他还将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吴思在他所著的《(血酬定律)》里提出,这个社会的最根本的规则是
暴力最强者说了算。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讲,农家可以说是处于“暴力”
金字塔的最底层,然而历史的幽默是,英雄往往到最后都失败了,而不
能被打败的,恰恰是这些最底层的老百姓。为何?这就是农家的智慧所
在,或可称之为“弱者的智慧”。
2.中国文化的大补药特多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中国文化的了不起,不仅表现在它
的博大精深上,而且还表现在他的适应对象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有阶级性——它几乎能满足各种阶层
的文化需要。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不同类别的人,不同病状的人,
都能从中国文化这个中药铺中,找到自疗的特效补药。
    如果你要追求成功,可以读读儒家的执著学说;如果你要追求快乐,
   可以读读佛家的心灵学说;如果你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妨读读纵
  横家的策划学说;你若功成名就,只想追寻健康,那么,你就不妨读读
  医家的健康学说;退一万步讲,你面对人生,毫无办法谋求改变,你是
  一个绝对的弱者,那就不妨读读安贫乐道的农家文化,那样,你也会活
  得怡然自得……
    本书不可能详尽地去论说每一种学说,只是想就一些读者感兴趣的
  学说精髓发表一孔之见,也算是表达一种选择的意向,从中你可以重新
  审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份遗产,并真正认识到国学九家的不同价值所
  在。
    总之,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你只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做人做事,就
}有必要翻翻此书1
  3.另外记住,是药三分毒
    是药三分毒,这是你我都知道的,天地万物莫不在辩证法的对立统
  一之中运作。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也不例外。现在我们一起来
  看看九家学说的不同缺点:
    学佛家不精,易于迷信;
    学儒家不精,易于迂腐;
    学道家不精,易于消极;
    学兵家不精,易于阴险;
    学法家不精,易于残酷;
    学纵横家不精,易于欺诈;
    学墨家不精,易于泛爱;
    学医家不精,易于多忌;
    学农家不精,易于自欺!
    我最大的担忧就是怕“国学”中的一些糟粕会无形中毒害现代人。
     有人认为,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回到传统中寻求动力、寻找资源。但
是,解救中国文化的当今问题,光靠“国学”是乏力的。何况,“国学”
中还有不少是应该扬弃的糟粕呢。
    已经作为象征性的儒家文化,当今硬要人为地恢复其规范性文化的
属性,赋予它政治内容,这就有些不妥了。面对当今世界的其他先进文
化,儒家文化就显得简陋、贫瘠、局限和落伍了。因此专家提醒,一些
人文知识分子,也不睁开眼睛看看当今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半部《(论
语)》”能够治得了“天下”吗?
    所谓儒家倡导的“德治”,也只是一个空洞的道德概念。在中国历史
上,皇帝一向被称为“天子”,是“天”与“人”的媒介,同时也是天地
与人间秩序的中心枢纽。在儒家士大夫看来,不符合“天道”的“天子”
对人间来说也是“无道”和“失德”的,就会使天下出现不安宁的局面,
那么自然界的运行也会出现脱轨现象,水旱灾害、蝗灾、地震、瘟疫就
会相继发生了,这时士大夫就以“道统”代表者的面目出现,向“天子”
发动攻击,规劝“天子”行德治。殊不知,君权往往是由打天下集团的
枪杆子里衍生出来的,更偏好法家的刑政,对士大夫的“德化”规劝只
是敷衍。
    如今,许多出版社总是将《(厚黑学]》《(诡道二》之类的书,也打着国学
的旗帜一出再出,有些几乎是在推动文化糟粕,这显然是误解了国学。
    泱泱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有振兴,也
有衰落,但总体而言是精华远大于糟粕。因而,有学者认为,在中华民
族文化受到了“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
振“国学”中的精华。
    “国学”精华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传承者坚强地应对现实生活中
的所有问题,明辨是非,严于律己,乐观地面向未来。让“国学”精华
深入人心,从而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更多的人牢固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其功德与意义将不可估量。
。。  在学习九家学说时,你只要记得每种学说都有遗憾,都美中不足,都
 必然存在不完美的情况就行了。好的拿来,为我所用;差的放弃,弃如
敝屣。
  总之,这九家学说,从他们的最初出发点来看,都有一个共同奋斗
的点,都想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个字——爱,都期望将世界改造得更
加完美无缺。九家学说,是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无所谓善恶,只是用
的人有善恶之分,不过,你要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九家学说,你可以根据你的现状自由选择,你可以博采各家之长,将
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善人,一个有爱心的卓越者!
    要知道,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是在国学的基础上以包容的心博采
世界之所长,为把中国迅速打造成为信息文明的国家而奋斗!人类必然
走过原始文明、奴隶文明、封建文明、工业文明,而走进更为人性化的、
先进的信息文明之中去。
    另外,如今“国学”这个名词很流行,但很多人对什么是真正的“国
学”并不清楚。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目前理论界对此大约有三种说法:一是
“大文化”说,认为“中华文化即国学”,文化即文明,它无所不包,举
凡人类一切物质、精神之创造全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例如风俗习惯
之类,极其庞杂,故“大文化”说,大了;二是“经史子集”说,杂了;
三是“三教九家(其实只剩八家)”说,又小了。
    本书是在第三种说法的基础上,再补充了笔者的观点而形成的一家
之言的智慧浓缩感悟读本。
    最后,由于学海无涯,而笔者的知识十分有限,因此,要在此特别
感谢我的好友邹德金、杨树奎、胡卫红、汪大海教授及无数国学研究者,
书中引用了上百人的研究成果,其中有许多前辈、大师的名字已无法一
一写出,在此一并致谢!
    叶舟序于北大资源东楼

2.做一个有礼有节的人
  人都是半成品,都需要他人的敬仰来满足自卑的人性。
  与墨子的“尚同”和法家强调以惩罚来整顿社会秩序的做法不同,儒
家始终将“礼”作为政治活动的核心。
  《(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
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
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
庄。是以君子恭、敬、尊、节、退、让以明礼。”并且认为“礼”的合理
性是由至高的天所决定的,是圣人所明示的。
    《礼运》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淆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
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而儒家之所以始终在百家争鸣中成为最强音,关键还在于他们在繁琐的
礼仪规范之后,关注到人的需求和习俗的延续性,即关注到死板的规范
后面的人性因素,这也就是儒家“仁义”的中心理念。
  司马迁说,儒家“乃知缘人情而
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
矣”。正是因为儒家确信他们深刻地
了解到国人文化心理的内核,所以他
们才自信他们所掌握的是万世不变之
理。
  儒家讲“礼”,还讲“中庸”。孔
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
鲜久矣。”这是肯定中庸是一种至高
的道德标准,“其至矣乎”,已高到头
了,但民众对它却知之甚少,这种状
况已经很久啦!孔子这么说是否确有
道理呢?我们首先来解读“中庸”的
  本意。
    中庸的“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凡事不达则衰,过则必反,物极
必反。所以孔子提倡凡事要“中行”,“不逾距”。这是极富哲理的。本文
所讲的“有礼有节”就属于中庸处事之道。
    比如,在生活中,当直来直去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的情况下,当有棱
有角会使自己陷入难堪境地的情况下,当方方正正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情况下,有些人会采用圆滑变通的策略。明明是正确的,应该义无反顾
地坚持,但因为坚持的阻力太大,就违心地装聋作哑了;明明是错误的,
应该理直气壮地驳斥,但为了一己私利,就压抑着默不作声了。
    这些人宁可雌伏苟且,亦不雄扬招妒;凡事权衡利害,决不感情用
事。这些人,就是内方外圆的人。他们洁身自好,处世练达,唯唯诺诺,
谨小慎微,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因为聪明强干,而又锋芒不露,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四平八稳,八
面玲珑,在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中,亦往往游刃有余。在大厦将倾之
际,内方外圆的人会和内方外方的人共同构成支撑濒危建筑的梁柱。洞
明世事的诸葛亮、谦虚自律的曾国藩,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同这种形态的人物交往,就是要有礼有节。内方外圆的人虽然表面
随和,但内心却是厌恶粗鲁,仇视邪恶,无礼无理的人是不能和这类人
结为至交的。如果想缩短同这类人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表现出你的积极、
健康、向上的交往心态。耻于见人、低三下四的言行举止,尽量在这些
人面前少出现,如此,才能得到这类人物的认同。
    要有节有度。内方外圆的人,即使对他人相当反感,也不会把不满
情绪表现在脸上,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他的内心究竟如何却使你捉
摸不透。因此,同他们交往,要讲究分寸,把握适度,不要因为他的脸
上挂着微笑,就得寸进尺,忘乎所以。
    一位富有的华侨雷先生,想到贫穷落后的故乡考察办厂。接待他的
王乡长非常热情,先是请他到酒店小聚,雷先生抹不过面子,只好“人
乡随俗”了。但雷先生不擅饮酒,几杯下去,就面红脖粗,摇头拒饮了。
  可是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地主之谊”,哪能不让其喝足呢?于是说尽好
话,劝其“再进”又“再进”。雷先生不忘自己的谦谦君子风范,就勉强
地多喝了几杯。酒后,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力邀雷先生
“OK”一番,本来雷先生不喜欢唱歌,但为了不伤及王乡长的自尊心,便
陪着他折腾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雷先生留下了1000元钱,用以支付昨天的招待费,便离开
了这块尚是贫瘠的家园。王乡长非常纳闷,雷先生一直兴致勃勃,为什
么会突然离开呢?唉!王乡长不明白雷先生
的特点:内心方正,看不惯王乡长的强人所
难,看不惯王乡长的浪费时间;对外却又圆
通,不去当面指责,不丢自己风度。如果王
乡长在接待雷先生一事上有礼有节,恰到好
处,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这个故事同时也说明,对于“礼”也许
很好掌握,可是对于“度”却很难把握,这
也是往往被人忽略的问题。正所谓物极必
反。做事情,无论好事坏事难事易事,是否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对他人有影响,到
了一定程度就够了,如果不及时收手,最后
现在拥有的也会失去。
    在一个朋友的QQ签名里看到一句话:
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吃饭不要超过七分
饱,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情。
  没错,凡事该有个度。儒家强调“过犹
不及”,吃饭喝酒如此,待人处事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