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被蛇咬鸡啄蛇:“第一书记”带来农村发展新气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4:12
 

                                                            本报记者 冯 芸 

                                              本报通讯员王光林 实习生李慧
        “‘第一书记’驻村后,村里有了生气,生活变化了不少。”这是记者在各个省辖市派驻村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破解“三农”问题,从2010年7月,我省选派5813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如今,派驻的贫困、软弱涣散村加强了基层组织、完善了基础设施、拓宽了致富渠道,村风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第一书记”带来新变化
        “再也不用往外跑,在家门口村办企业上班,我每个月都能挣1800元。”在商水县刘井村,村民朱本东提起村里的“第一书记”、省检察院干部李东升就喜上眉梢。
        在农民进城的大潮中,刘井村将近三分之一的青壮年都到了外面打工挣钱。
        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了,还怎么建设新农村?李东升多方调研,最后得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村里办产业,让工厂办在家门口。
        拿定主意后,李东升带领村民,三次招商引进资金9000余万元,成立四家种植、养殖合作社;盘活原先陷于危机的港都制衣公司,吸纳村民就业300余人。
        “第一书记”真干、实干,推动了经济发展,村民生活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在民权县官庄村,“第一书记”陈林坡争取125万资金为村里建新路、新井、新卫生室;在汝州市半东村,新建的小学能抗八级地震、可容纳学生500多名……
        据省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办公室统计显示,一年多来,全省派驻干部所带来的水电路网投入总和逾46亿元,5813个村人均增收820元。
        关键是激发村两委班子活力
        驻村帮扶工作,关键是要激发村两委班子的活力,帮助他们增强素质能力、理清发展思路,形成良好的造血机能。2010年11月,刘建国从驻马店市委统战部派到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任“第一书记”。
        自从入村以来,刘建国就把村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周寺村,每月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抓好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位党员至少掌握2门农村实用技术。
        在立足建设好现任班子的同时,刘建国还注重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为农村基层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储备了一批后备力量。
        和刘建国一样,诸多“第一书记”精心谋划着农村的长远发展。统计显示,目前,全省5813个“第一书记”派驻村中,班子健全、正常发挥作用的村由原来的45.7%上升至91.3%,96%的村实现了一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的目标。
        制度保障让“第一书记”真正扎根基层
        “原来预定选派20名‘第一书记’,结果报名的将近50人。”某市驻村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踊跃报名的背后,是省、市、县出台保障政策,为“第一书记”解除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融入农村、扎根基层。
        在安阳,选派单位给选派驻村任职的干部发放生活安置费,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和事业经费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向派驻村重点倾斜;漯河市对选派单位驻村工作实行量化考核;还有些省辖市对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优先提拔重用。一项项创新举措,不仅让选派单位对驻村工作“高看一眼”,而且还让驻村队员焕发出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目前,河南省以驻村干部为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作保障的驻村任职工作正在全省范围深化推进。在12月28日召开的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我省将进一步加大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的力度,扩大规模,加强分类指导,讲求实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