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解梦大全查询:什么样的心理叫健康的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01:39

什么样的心理叫健康的心理?  

什么样的心理叫健康的心理?什么样的叫病态的或变态的心理?我们平常说某个人“神经有毛病、不正常”,或干脆说“那纯粹是变态”等,健康和变态(或有障碍)是否有如黑白一样分明的界线呢?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我国心理卫生专家吴南轩博士提出十项衡量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①乐观;②正视或面对现实;③有理想;④不怀疑——自信信人;⑤自尊尊人;⑥自助助人;⑦控制和发泄情绪;⑧协调态度或要求;⑨富有幽默感;⑩对于一切事物有相当兴趣,觉得一切人都有可取可喜之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脱孟出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估价;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发泄和控制;⑨在不违背团结的原则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作出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或称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社会适应性良好的人。
   可见,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尽管心理健康的标准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需特别指出:心理健康并非是十全十美,反过来说,一时心理或身体的异常也并不就是病态。
   自知之明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个半人半兽的动物,叫斯芬克司,她总是蹲在一座悬岩上,凭借女神缪斯教给她的智慧,向过路人提出各种难题。有一天,俄狄浦斯过来了,他自愿爬上悬岩,解答难题。斯芬克司诡秘地问:“什么动物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所有的动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动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少的时候。”俄狄浦斯听到这难题,笑着,好象觉得并不难,答道: “这是人啊!在生命的早晨,人是柔弱而无力的孩子,他用两只手两只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杖而行。”斯芬克司提出的难题,正是我们人类祖先向自身提出的问题。“人是什么”,人类在寻问自己的这一刻,意味着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
   我们人类产生之初是这样,那么,对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呢?同样,便是对自我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大声呐喊:认识你自己!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有“自知之明”。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斐德诺篇》中描写到: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路遇斐德诺,就和他走出雅典西南城门,到伊里苏河边去散步。伊里苏河水碧波荡漾,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葱葱,汩汩的泉水清洌澄明,清脆的声音和着蝉儿的歌唱。这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令苏格拉底喜不自禁。一旁的斐德诺非常惊奇,他说:“这是传说中风神玻瑞阿斯掠走美丽的希腊公主俄瑞提娅的地方,你信不信?”苏格拉底回答道:“我没有功夫做这些研究,我现在还不能做到德尔斐神谕所指示的‘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还不能认识他自己,就忙着研究一些和他不相干的东西,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可笑的。”苏格拉底说得对,一个人只有认识他自己,才能做别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是谁”或“自己是做什么的、什么样的人”(学龄前儿童除外)都不清楚,我们便很难说这个人心理是健康的。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自知”的内容大致包括:自己叫什么,现在的角色(如我是一名小学生,在班级还当个小组长,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儿子,买东西的时候是顾客,过马路时是行人等等);自己的外貌、品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憎恶之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和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关系如何,是否愿意与他们相处;自己想追求什么,为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
   我们平时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看上去精神不太正常的人站在马路中间比比划划、煞有介事地指挥过往车辆和行人,这就是不自知的一个表现。他把自己当成交警。还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当你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他说:“我叫大王”,或者说“我是将军”等。最常见的一类,便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看谁都比自己好,自己没有任何优点,自卑到了极点,而且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能自拔,以致于忧郁、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思,想自杀等。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一无是处”是根本不存在的。比如,学校里被称为“坏孩子”的孩子身上肯定有许多闪光的地方,而“好孩子”也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有人主张把自己按照下列四种情况进行审视,并列表:
   第一种,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我”,也就是公众的我;
   第二种,别人知道而自己尚未认识到的“我”——疏漏的我;
   第三种,自己认识而别人并不知道的“我”——隐私的我;
   第四种,别人和自己都还没有认识到的“我”,即潜在的我。
   如果有这么一张“全面的我”,“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也就一目了然,自然便会有自知之明。不过,这张表不仅仅通过自己一个人绘成,还需要依靠别人的认识与评价来共同完成。
   自我同一
   这里的同一性是指人在不同的时间内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自我”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昨天的我、今天的我以及未来的我是同一个人。尽管时间的流逝会带来经验的丰富、知识的增多以及形体胖瘦的变化,但仍然是同一个人。
   有一则民间笑话“我不见了!”说的是:一个和尚冒犯了当官的,被官府捉了起来,交给一个公差押解到边疆去充劳役。在押送的路上,和尚乘差人喝醉熟睡的时候,开了个机智的玩笑,把差人的头发剃得精光之后,逃之夭夭了。第二天,差人醒来,发现少了一个人。再一摸自己的脑袋,大吃一惊,失声叫道:“和尚在,我不见了!”到了官府,当官的老爷听了诉说之后,拍案判决道:“和尚守法,尚能投案服刑,着令收监看管;衙役失职,中途弃职潜逃,务必捉拿归案。”
   我们知道这则笑话是用来讽刺封建社会里官府的昏庸和公差的愚蠢的,但这里的“我不见了”便是典型的自我同一性丧失现象,仅仅因为头发被剃光了,竟然说自己没了的人,能算心理健康吗?!
   在现实中,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夏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晴天里打着一把雨伞,蹲在矮树丛中,与几个蘑菇并排着,边打伞边说:“我是蘑菇,我是蘑菇,我是花蘑菇(他的雨伞是花的)。”一下午连着晚上也不回医院,人们束手无策。一个十分精通的心理医生知道后,默不作声地也拿起一把伞,蹲在他旁边。那位分裂症患者好奇而兴奋地问:“你是谁呀?你干什么?”心理医生答道:“我是蘑菇,我是大蘑菇。”就这样陪他蹲了一段时间后,医生收起伞,起身。患者急忙问:“大蘑菇,你去哪儿?”医生说:“天晚了,大蘑菇回房子里,回家喽!”随后问那位患者: “花蘑菇,你不回家了?”患者被他一问,也高高兴兴地收伞跟着医生回去了。我们且不说心理医生采用的方法如何高明,仅说这个分裂症患者认为自己是蘑菇,不是人,不能认识自我和理解他人,不能把自我和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没有一个同一的自我概念和形象,便不是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