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一条被大蛇咬了:圆梦之旅(二)——红场巡礼(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00:42

圆梦之旅(二)——红场巡礼(图文)  

2011-07-02 06:52:22|  分类: 人在旅途 |  标签:俄罗斯、红场   |字号 订阅

 

 

红场,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接受小、中、大学教育的一大批中国人来说,曾经是神圣的!绝大部分当今中国人,对俄国的认识,除了普京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也许还记得列宁,但首先跃出脑海的景物还是红场吧?

记得我1961年刚大学毕业时,一方面正沉迷于日本文学,一方面则流连在无数苏联电影中;然而此时“返修”号角已经吹响,预感到我们将与之渐行渐远,又特别不理解“和ping”这个词汇竟不知不觉地成为“禁忌”,在此背景下,曾尝试写过此生唯一的一篇短篇小说,就是虚构的在红场发端的一个浪漫故事——是以留苏学生身份的“我”的第一人称写的,在红场清晨散步,邂逅了一位参加世界QN联欢节的来自广岛的原子弹受害者日本女大学生……,主题就落在“和ping”上。有大段细致的红场的写景,当然那都是从画报、电影里得来的印象。可是投稿出去,显然太不合时宜了,一位杂志编辑婉转回信说,写得不错,但是最好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他只轻点我凭想象描写红场的不实破绽,算是很客气的!但那时谁能想象会有亲自去到莫斯科和红场的机会呀!

半个世纪后,终于真真切切的踏在石条铺砌的红场地面上了——我第一次听说,那表面看来像一般弹石铺就的广场地面,原来并非表面薄薄一块,而是深深地打入地面形成的,怪不得那些红场阅兵场景中,坦克、装甲车轧轧通过,年复一年而安然无恙。

 

红场地面的石块铺砌。 

我们到红场第一个节目是瞻仰L宁墓。据说一周只开放二三天,遇到一些政治活动等原因,连这少数几天也不能保证,所以不是每位游客都有机会进入墓室内部的。我们当天是周四,恰逢开放日,到达又较早,地陪导游,远远一看排队处,非常开心的说,你们运气太好了,通常都要排很长时间队的,今天你们第一批,马上就可以进去啦,这样大家可以赢得时间多看些别的地方。

前方右侧突出的红墙前就是开始排队的地方。

排队安检后,沿着克里姆林宫东墙向L宁墓进发大约只一二百米路,是用围栏专门分隔出来的。安检前,被告知不得摄影,所以摄影器材全交给不进入的导游临时保管,因此关于lL宁墓和进出前后封闭着的那两段路上,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记录。

那一路上,沿着宫墙是安放着一位位前苏联领导人的墓碑和骨灰的——其中最后一块墓地就是斯D林的,自迁出L宁墓就放那儿了。大概还承认他卫国战争和战后重建的一段功绩吧。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也享受着同样的待遇。从室外进入L宁墓内,两眼一抹黑,温度控制得很低,只有L宁的棺椁被暖色射灯照亮着,特别是面部,非常清晰。不过队伍只允缓慢通过不许停留,所以“瞻仰”得十分匆匆;我的感觉是,遗容安详但肤色太像la制。出得墓来,一交流方知,那是所有人共同的感受。然而我倒并不怀疑其真实性,真假对观者并无不同,都只是对活人的象征性宣示,逝者是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到底还存留几分的——他所缔造的革M和共C党,在如今的俄国已经式微到不足道的地步了。事实上,我们前往的当天,墓前正在搭建大型的演出舞台,看样子很像商业演出;那墓如非特意指出,几乎淹没在钢架林立之中。

曾记得,做学生时,对苏联的大部分古典建筑虽然不屑一顾,但是大建筑师舒舍夫设计的L宁墓,却是被刮目相看的!那极为简洁的阶梯式金字塔般的外形,十分现代,虽然低矮却格外的庄严浑重,与古典的克里姆林宫,四两拨千斤地相称,和谐中又形成极强烈的对比,非常突出。舒舍夫在L宁死后,连夜赶图拿出一个可用原木快速搭建的陵墓方案,后来才依此雏形改建成现在这个红黑花岗岩的正式陵墓,同时也成为前苏联重大庆典活动的检阅台。

墓近景。

稍退后些,可看到墓完全被临时舞台的钢架和工作帐篷所包围。

舞台两侧是大片的帐篷,让人以为来到了沙特的麦加朝圣地!估计是为马上要来到的演出人员搭建的临时休息区吧?

红场广场,在世界上也许比天安门广场更知名,但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左右大,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仅100多米。并非想象的那么政治色彩,L宁墓坐西朝东,其对面不远就是著名的古姆百货商店,导游说可以到那里面去上厕所!南面是在建筑史上享有盛名的最俄罗斯风格的瓦西里大教堂,唯北面的红砖结构的历史博物馆可算与政Z沾边。当然,西侧的克里姆林宫,那是类似故G特别是ZN海的地方,但原本多的也是教堂,只是其中纳入了类似我们人民大会堂的一个1961年建成的现代风格的大会堂。

纯粹古典风格的“古姆”百货商店全景。

古姆百货商店主入口前,人群熙熙攘攘。拱门上有1890——1893字样,应是其建造年代,是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了。有意思的是,拱门上方有一个小圣像,可见这个国家宗教影响的无处不在;圣像画面很新,前苏联时期也许是没有的吧?

“古姆”百货商店满是巴洛克式装饰的墙面细部,似乎比“原产地”法国还要繁复奢华。

南端的瓦西里教堂北立面,屋顶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在正方形平面中央放一个大尖顶,四个角各放一个中等高度尖顶,其间的四边中间再各置一个小尖顶,很规则的共九个“洋葱头”,不过装饰各异罢了。

瓦西里教堂前的雕塑。该教堂是俄法战争打败拿破仑以后特意建的,雕像可能与这次战争胜利有关吧?

 

瓦西里教堂入口及屋顶的细部。

这是广场东南角一幢正在维修的建筑,其脚手架的围护网,被做成建筑立面的样子,不经意看去,有点乱真。

广场北端的历史博物馆全景,红砖砌筑,但屋顶是白色的,像下过雪一样,很特别。右边两个尖塔下的拱门处是红场北入口。

红砖外壁的装饰线脚,极为细腻,主要突出面的上部也做成白色,看来是要将雪景进行到底啦。

靠近入口的博物馆东侧面和入口塔楼。

入口塔楼正面的小神龛。其金、蓝、緑、白色彩,是最具俄罗斯特征的。

 

从入口拱门下可以清楚望到红场南端尽头。

另一个拱门关闭着,给摄影倒创造了另一种趣味条件。

进入广场,周边建筑一览无遗,可知其规模并不太大。

广场东北角的又一小教堂。

克里姆林宫的标志性性建筑——斯巴斯基钟塔,在广场西南部。右侧宫墙下正是参观L宁墓队伍的出口处,一个中国旅游团队,正在此临时集合。

这个角度的蓝天白云背景太理想了,我们画水彩渲染图特意构图布局云彩,大概也未必这么称心如意。

克里姆林宫的北面,是著名的亚历山大花园,花园的东南部沿克宫北墙就是无名烈士墓了,有两位士兵常年守卫着那儿,一个燃着长明火的五角星和国旗、钢盔的墓碑雕塑一起平躺在地面。听说过去士兵只在L宁墓站岗的,现在那边撤了换到了这儿,我觉得很有道理;毕竟这儿纪念的是卫国战争中千百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无名英雄!每当小时正点,有一个换岗仪式,由一位军官三位士兵举枪从西边沿宫墙正步走来,向烈士墓致敬,庄严换岗后复向西走去。我在景点自由行的一个多小时里,独自走过去,正好遇上换岗,游客不算很拥挤,便从容地拍下了全程的录像。

换岗行进一路上还有十二座标着卫国战争中战斗最激烈城市名的纪念碑,包括我们熟悉的L宁格勒(我至今仍不习惯改回去的旧俄罗斯圣彼得堡称谓,常脱口而出列宁格勒)、斯D林格勒(如今也早已在非斯D林化的过程中改称伏尔加格勒了)和并不属于俄国的基辅、明斯克……等。对于我们这代人,这是和抗日战争中一些战场、战役一样熟悉的名字,可对于年轻人,大概不仅对这些城市毫无感觉,自己国家的抗日战争也很遥远了……

无名烈士墓侧站岗的士兵。在俄罗斯更多的严寒的季节里,哪怕狂风暴雪,他们也得笔直地站着!那两个有机玻璃棚,多少可遮挡一些风霜雨雪。

简洁而庄严的无名烈士墓正面。

换岗官兵正从休息处出发向烈士墓走去。最右边的军官起率领督导作用,以示庄严郑重;三个士兵中一个将肃立在烈士墓前致敬,另两人与原来的站岗士兵换岗。

 

这是沿途的激战城市纪念碑,画面最前的一块可以清楚看到塞瓦斯托波尔的俄文名字,第二块便是斯D林格勒,依然旧名……

沿着烈士墓所在的克里姆林宫墙,往西走,还可以看到一些形态各异的塔楼。

无名烈士墓,放在休闲游憩功能的亚历山大花园里,不像我们这里专辟的烈士陵园;其实,我倒觉得,这是个更好的安排。今人游乐会怀想到烈士的献身和功绩,烈士也不会太寂寞,泉下有知,看着今天人们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也是会欣慰的吧!

亚历山大花园是树木、草坪、花卉、雕塑、喷泉……的荟萃之地,还有规模不小的展馆,因为就在闹市路口,所以成为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休闲场所。利用花园部分抬高的高台,我发现下面还建着一个地下商场,那可不是我们这边乱糟糟的地下小商品市场,品味决不逊色于古姆大百货店。

 

亚历山大花园内看到的人群密集处,正是无名烈士墓的所在地。

再走近些,已经可以看到那一座座城市纪念碑了。

亚历山大花园高平台入口台阶一角,灯柱林立。前面看到紧挨着的就是克里姆林宫。

花园前面是一个进入红场的广场,画面右侧便是博物馆了。正对面的这幢建筑,显然是后来建造的,与咱们北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太像了,仿古典的三段式构图、简化了的装饰与现代的材料结构,还有就是官派的庞然体量。

广场入口面临就热闹的大街了。不像天安门两侧的长安街,空旷得缺少人气,这里的尺度还算宜人。

 

历史博物馆北立面和朱可夫元帅铜像。右下角绿色处,便是亚历山大花园高台边的另一个主要入口。

这个朱可夫铜像是199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庆典才建的。他是全世界都尊敬的反法西斯战争最优秀的将领,包括二战盟军统帅、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曾说过,有一天人们会给后人颁发以朱可夫命名的勋章!朱可夫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和战争中,都经常和斯D林有相左的意见;有认为如果按朱对战争的预见,先发制人,苏联本可避免猝不及防的苏军被歼数十万的惨痛命运的。

登上花园的高台,可见隔路的街道建筑。

而高台另一边则是大片的绿草如茵、绿树成丛。

花园高台上最突出的就是这个站在地球顶端“马踏飞龙”的雕像,可能是亚历山大一世吧?他征战不断,二世则似乎是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明君。

随处都有鸽子与人一起和谐共处。

这是亚历山大花园里有名的驷马喷泉。

从四匹马背后俯瞰,奔腾的动态加上水声、浪花,气势非凡。那一支支细水注,构成一道水的拱门,下面是一条堑道式的圆弧形通道。

夏日里,人们很愿意在此穿行凉快,溅湿衣衫在所不惜。

从高处拾级而下,可到达展览馆,左侧水柱处就是上述喷泉。

展览馆的形式很简洁,柱子的样式基本上是最简单的罗马塔斯干柱式。这种柱式装饰线脚少,画起来简单,其渲染图,是以前建筑系大一学生掌握渲染技法的必修基本功。

展览馆南面的大片花圃,作法式园林的几何图案布置,宜于高处俯瞰。

 

地下商场,深达三层,这是从地面层直下底层的一部自动扶梯。

也有观光电梯,到达底层便见休息厅里的咖啡座;虽然商店很现代,但栏杆和喷泉等装修采用古典样式,与其上的亚历山大花园有所呼应。

俄罗斯轻工业品,受长期体制影响,至今还不成气候。所以这里陈列的商品大都为进口品牌。

 

红场之行回来整理完此文,得出一个很值得向博友传达的教训,那就是,以后到陌生地方出游前,在知道游程景点的前提下,一定先做些功课查阅一点资料,弄清景点的地理环境,最好能找到地图(当然,并不一定要纸质的,网上查看就可);有文化内涵的则宜稍稍了解一些简单的历史沿革,这样,来到现场即使走马观花,也不至于盲目乱闯,遗漏掉重要的内容。我这次就少跑了红场瓦西里教堂南面,原来那里已经靠近莫斯科河了,应该有一片更开阔的视野。只能留下遗憾,不知以后是否还有弥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