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两条大蛇被打死了:翻译就是把一种文化介绍给另一种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8:35

翻译就是把一种文化介绍给另一种文化

    金融危机后,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多元化,电影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电影翻译活动。
    翻译扮演了文化中介的角色,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化劳动。随着国内翻译人员水平的整体提高,文字翻译本身、以及知识面功底等已经不是问题,笔者认为,翻译的主要突破在于了解文化,而文化的积累也不是一日可成。
    第一,熟悉中国文化。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民俗与文化,多读中国历史书,读中国文化的书籍。虽然做为中国人,可能对自己的祖国文化有潜移默化的了解,然而,笔者认为,仍然需要更多的阅读与深入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深入理解,深入学习。只有熟悉自己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的把中国的电影及文化更好地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推动中国文化更加走向世界。
    第二,了解世界文化。
    了解外国不同国家人们的审美心理,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多阅读世界历史书籍,多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在各种语言里,文化个性反映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比如,典故也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就要意译,把原文中的用典转换成译文读者所熟悉的文化典故,只要换成的译文中的典故的民族色彩不特别明显,就会使译文比较忠实于原文。
    第三,电影字幕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文化传播活动的中介环节。人类社会已跨入信息时代,传播的大众化、全球化为翻译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比如,电影字幕翻译。而电影本身承载着不同国度的文化。翻译的过程是文化与文化的对话,是文化传播,翻译本身就是文化,也是传播。不仅要懂一种语言、 一种文化, 而且要通两种语言、 两种文化。   
    第四,欣赏与审美
    译员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与文字的简单转换,翻译过程首先是欣赏,投入情感和想象,心领神会,表达的过程也需要调动情感、发挥想象,道出原意,运用审美,传达神韵。笔者曾听一位翻译家说,翻译是寂寞的行当。要论工作条件,一个角落放一张桌子足矣。然而翻译家却并不孤独,因为他总是在跟人家对话,跟作者对话,跟每个不同的人物对话,直至跟每位读者对话。对译制脚本的翻译来说,这种对话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在翻译的脑海中有一个大千世界,时而翻滚着惊心动魄的巨幅画卷,时而流淌着催人泪下的绵绵情丝。然而由于思维模式、生活习惯等文化因素的差异,“表面文章”往往很难传达那些细微而珍贵的思想情感。因而,译者必须设身处地,进入人物内心深处,与之息息相通、荣辱与共,从而思其所思,感其所感,进而言其所欲言。在翻译时近乎忘我,每遇动人之处往往情不自禁,随人物一同掉泪。
    文化中介是翻译,翻译离不开文化。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说:“提高文化软实力,真正需要的是实现内心的、深层次的沟通。中国图书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翻译工作是一座桥梁,同时也是一道屏障。中国文化能走出去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效果。翻译到位,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翻译的意思没错,但不是那个语境,可能还是会造成彼此间的误解。”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要让中国文化的精华被世界人民了解。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翻译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