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杀了很多鱼:中国"863"计划的倡导者(右起)王淦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4:09

从"五四"游行队伍走出的一位青年海归的感人事

(2012-01-06 03:23:24)  

                                      引言

    今年1月2日,我给一位曾经是王淦昌的秘书打电话问候,通话中谈到今年是王淦昌王老(1907-1998)诞辰105周年【1998年12月10日王老在北京病逝后,笔者曾经采访过这位王老的秘书】。王老的秘书说:今年,我们这些曾在王老身边工作过的人应当将王老的一些少为人知的轶事整理出来,并以此祭奠王淦昌王老的在天英灵。我说:你的建议我同意,我初步整理了一个王淦昌王老的轶事集锦,可以先放到博客上,到今年下半年我们再将新收集到的王老轶事汇集成册。今天刊出的《王淦昌王老的轶事集锦》的内容,根据王老的传记、王老家人的口述、王老学生的回忆及笔者对王老身边工作人员的访谈汇集而成。

                     王淦昌王老的轶事集锦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生于江苏常熟。青少年时代的王淦昌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他既是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学生,又是一个有报国之志的好少年。少年王淦昌曾多次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1919年五四运动时,12岁的王淦昌就参加了老师率领的游行队伍(上街宣传反对卖国、抵制日货等),而民众赞许的目光在王淦昌心灵深处栽下了爱国思想的幼苗。老年时的王淦昌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那是我第一次上街游行,心里只想着能为国家兴亡出点力就是光荣的,大家就欢迎;否则就受人唾弃,岳飞和秦桧就是一例。所以,我从小就想着要做岳飞那样的人”。

 

     1925年,18岁的王淦昌考取清华。当他坐着故乡的篷船与亲人告别时,站在长堤上的妻子吴月琴悄悄地抹泪,此时月琴已有身孕,却不忍告诉娃娃丈夫,怕他分心耽误学业。这年“五卅”惨案发生,“五卅”惨案后的第二天,王淦昌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当队伍走到英租界时,王淦昌被一个印度巡捕抓住。王淦昌问:“在我自己的国土上散发传单,你凭什么抓我”?巡捕被问住了,过了好半天才回过味来,用英语进行诡辩:“可这是英租界”!王淦昌严词批驳:“正因为这里是英租界,我才来散发传单。你和我还不是一样,我的祖国受帝国主义欺凌,你的祖国已经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当了亡国奴。可是我还为祖国的命运呼喊拼搏,你却为侵略者效劳。若此事发生在你的国土上,你能抓自己的兄弟同胞吗”?王淦昌一阵言谈,说得印度巡捕哑口无言,只好将他带到僻静处,悄悄地放了。临走,这位印度巡捕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小兄弟,你说得对,我理解你!

                               

     1933年,王淦昌在德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准备回国。德国的科学家劝他:“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你是科学家,德国有世界最先进的物理实验室,大师辈出,群英荟萃,像你这样的有为青年(王淦昌时年23岁)留在德国定能大展宏图,而在中国没有你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王淦昌却说:“我是学科学的,但我首先是中国人。现在我的祖国正在遭受苦难,我要回到祖国去为她服务”。为能获取更多的学术信息,回国前,他曾前往英、法、荷兰、意大利等国作学术访问,并在欧洲著名的科学中心会见了卢瑟福等物理大师。1934年4月,王淦昌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先后在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曾是两位诺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的恩师)。

 

     1946年,王淦昌随浙江大学迁回杭州。1947年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宇宙射线中“介子衰变”的研究。1948年,发表了《关于介子的衰变》一文,1949年1月王淦昌回国。回国前,王淦昌用自己生活的节余购买了国内奇缺的用于科学研究的电子元器件和一个用于研究宇宙射线一个直径30厘米的“云室”(物理实验室专用设备)。

 

     1950年4月,应中国科学院院长钱三强的邀清,王淦昌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任研究员;1952年初赴朝鲜战场,探测美军是否使用原子武器、是否投掷了放射性物质;1956年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的代表,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基本粒子研究。1960年王淦昌领导的物理小组率先发现了一种反物质——反西格马负超子【世界物理学界公认:这是王淦昌第三次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的重大发现;前两次是:1931年发现中子,1942年发现中微子】,后由于王淦昌回国研制核弹而在科学界“人间蒸发”,故反西格马负超子的诺奖申请因无人牵头而放弃。

 

                                

     1961年王淦昌在莫斯科约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他掏出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累的14万卢布,全部交给了组织,请刘大使转交饱受灾害的祖国人民。面对价值近三万人民币的卢布,望着远道赶来的王淦昌,刘大使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刘晓知道,王淦昌1933年从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归来,将家中的白银、首饰捐出打鬼子;而自己却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眼下,王淦昌的生活并不富裕(夫人和四个孩子都靠王淦昌的工资为生)。这笔钱是王老从牙缝中挤出来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接收啊。王淦昌明白大使的好意,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动情地说:“游子在外,谁不惦记家中的父老乡亲?给家中父母用钱,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眼看着国家遇到了困难,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应尽一点儿心意吗”。刘大使听到王淦昌这落地有声的言辞,只好违心的全部收下。

 

     1962年,王淦昌毅然放弃了在世界物理学前沿领域的基本粒子研究,隐姓埋名十余年。在北京郊区的爆轰实验场,呛人的炸药粉尘在搅拌中冲鼻而入。担任这一试验的试验组组长王淦昌坚持要做这项工作。大家怕影响他的健康,有时硬是把他推出帐篷。可一会儿不注意,他又回进了帐篷,并说:你们不要劝我,我是不会离开的。随着研制任务的深入,爆轰试验场须迁移到西北高原。就在离开北京实验场那天,55岁的王淦昌拔下几根白发,悄悄地放在北京古长城的石缝中留作永久的纪念。在爆轰试验队的西北高原核基地,王淦昌面对年迈、缺氧、高血压、盐碱水他毫无怨言,在一年之内得到了数千个元件爆炸数据,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表彰王淦昌先生的突出贡献,1999年国庆节前夕,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78年,王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王老从每月的工资里拿出三分之一(100元)交纳党费。据王老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王老的夫人吴月琴老人身体一直不太好,也没有公费医疗,王老还要经常接济农村老家的几位早年接济过王淦昌家人的亲戚,总之,从工资中拿出100元交党费,这对王老意味着什么?每一位共和国的同龄人心里都非常清楚(那时,国家二级工的工资水平每月才30元左右)。王淦昌所在的那个党支部的同志曾试图说服王老不要交那么多党费,但王老却用党章里的“自愿”原则,把机关支部的同志“挡”了回去。王老生活非常简朴,但捐款和救济他人,他却从不甘人后。王淦昌以多交党费的方法做奉献,这是王老对党和国家的一种独特的挚爱的表达。王老的这种奉献体现了他纯洁而高尚的思想境界与情操。

                                     

       1986年3月3日,我国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奖者:王淦昌(1907-1998)、王大珩(1915-2011)、杨嘉墀(1919-2006)、陈芳允(1916-2000),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国家应不断缩小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创新,解决国民经济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几天后,这个建议书被中央领导同志采纳。后来,这个建议书就以86年3月的数字为代号,简称“863”建议或“863”计划。 1991年,王老的学生诺奖得主杨振宁去王老木樨地寓所看望王老。在谈话中当杨振宁说到:“您提出的863计划举世瞩目”时,王老谦虚的说:“863计划是四个人共同提出的,他们三个(指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推我到前面,那是因为我的年龄比他们都大”。

 

                中国"863"计划的倡导者(右起)王淦昌、王大珩、杨嘉、陈芳允 


    1992年,王淦昌的另一位学生、诺奖得主李政道去北京木樨地寓所看望王老。临别前,李政道提起了一位传记作家托问的一个问题。李政道问王老:您认为您最为满意的一项研究是什么?王淦昌的回答令人李政道大感意外。李政道回忆说:王老最满的研究居然不是1931年发现中子,也不是1942年发现中微子,更不是1961年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而是1964年他首次提出的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想法。因为这一想法极有可能在实验室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创造出类似星球内部的高温与高压条件,进而有可能使人类实现热核聚变的和平利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的问题。

 

      1998年夏,王老的发妻94岁吴月琴老人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颈骨折。由于年高体弱不能手术,于是她只能卧床养伤,不久这位陪伴王老78年的老人便撒手人寰。王师母吴月琴老人没有文化,16岁就嫁给王淦昌,她一生默默无闻的陪伴着王老,但正如她的孩子们说的:“妈妈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爸爸科学上的所有成就,都有妈妈的一份”。是啊,王师母的确就是王老背后的无名英雄。王老发妻突然辞世使得王老的身心受到了难以治愈的重创。几个月后,曾与发妻78年的相濡以沫【注】的海归精英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一对稀世之鸟殉情般地御风远去,一曲百年牵手的世纪绝唱訇然断弦。当我们学习他们情操、阅读他们的轶事时,我们不得不向这对似乎只拥有婚姻却没有拥有爱情,而又紧握幸福之手的两位世纪老人掬一捧歆羡之泪。

 

【注】上世纪3O年代初,王淦昌准备赴德留学。一向开明并用自己的血汗钱资助王淦昌念书和维持家庭生计的大哥禁不住摇头:“淦昌啊,你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怎么还我行我素啊。一个家要靠男人来支撑,你已经大学毕业,可养家糊口了,还留哪门子学呀!”入夜,三个孩子进入梦乡后,油灯下,王淦昌对吴月琴说:“我想过了,不去留学啦,就守着你们娘儿四个过吧”。月琴:“不许再说不去,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只有一个请求,不论你今后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别忘了织塘镇有你的家,有盼着你早日学成归来的妻儿老小”。听着月琴的话,淦昌的泪水夺眶而出。

  王淦昌在浙大任教时,一位金陵才女被王淦昌的聪慧与秉赋所折服。冥冥之中,她觉得王淦昌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 然而,当她发现王淦昌挽着小脚媳妇,后边还跟着几个小孩子时,这不啻一把尖刀在割宰着才女春情萌动的心。这不公平!才女尖刻地说:“一个世界级的物理学大师娶了一个不识字的小脚村姑,这本身就是一桩畸形婚配。我要郑重地告诉吴月琴,我是她的竞争者”!王淦昌摇了摇头说:“那是不可能的,我已经有家室儿女了,已经没有这个权利了”。

   抗战时期浙大内迁,但校方的薪水好几个月发不出来了。正在这时王淦昌得了肺结核,一家七口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吴月琴一人肩上。 几天之后,吴月琴不知从哪里打听到羊奶能治疗肺结核,便从山民那里买来三只奶羊,满山遍野地赶着去放牧。傍晚时分,当妻子牵着羊回到家门口时,一直站在门前等着她的王淦昌深情地说:这些苦活儿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去干啊,从明天开始,我负责放牧一只奶羊。从此,每逢上课,王淦昌便一手夹讲义包一手牵羊,沿着弯弯的山道悠然往来。一代核物理学大师牵着奶羊去教书做实验的往事成为浙大的佳话。而这时,悄悄地在山城一隅远眺着王淦昌的金陵才女终于发观,中国古老的传统婚姻虽索然无味,但却十分牢固,她再也不忍心走近这个温馨的城堡。

 

                      笔者找到一张25年前与王淦昌王老合影的老照片

 

                 

                 1986年11月在北京南苑,张震寰、姚永明等人与王淦昌(左3)合影

 

   张震寰(右3)曾是下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命令的现场总指挥,离休后,担任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

                理事长并与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奖人)一道领导和指导中国人体科学的研究工作;

   姚永明(左4)人体科学工作者,收养了十几个唐山地震孤儿,姚永明发现在这些孩子当中有几人具有人体

                特异功能,1986年11月,姚永明在北京南苑组织了一场人体特异功能演示报告会;

     笔者(左1)邀请张震寰,及张震寰的老同事(中国原子弹之父)王淦昌观看演示并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