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喉咙灼伤怎么缓解:1959年拆除的北京中華門【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5:03
 1959年拆除的北京中華門 ★★★還舊樓主2012年1月9日轉自《华声论坛》★★★          民国元年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1976年在其遗址处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在空间上,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成为最大胆的空间处理。由天安门起,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如果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将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礴的历史文化名城,就连今日之巴黎、罗马也难以企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和徐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从开国大典的新闻纪录片中,我们大抵还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当时的形貌,长安街上的左右两门也依然完好无损。新北京的建设是从天安门广场开始的,天安门广场的改扩建伴随着原有古建筑的拆除。  原来的长安街很窄,宽度仅15米。为迎接建国1周年大会,首先要拓宽东单至中南海东侧一段。1952年8月,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就拆除天安门旁边两侧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的提案,梁思成,与众多的委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主张拆除的理由是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妨碍了交通和妨碍游行队伍。这场争论的结果是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根据大会程序委员集体表决结果被拆除。  当年的一份档案这样写道:“每年有几十万人民群众雄壮的队伍在这里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但在东西“三座门”(即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代称。)没有拆除之前,它们在交通上妨碍了这样重要的活动。”“节日游行阅兵时,军旗过三座门不得不低头,解放军同志特别生气。游行群众眼巴巴盼着到天安门前看看毛主席,但游行队伍有时直到下午还过不了三座门,看不着毛主席。”  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有关部门找了很多三轮车夫来控诉三座门的血债,说他们多少多少人在这里出了交通事故,一定要把三座门拆掉。梁思成保护位于中轴线上天安门城楼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的建议被认为是“影响人民利益与首都建设”。
  而当时作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在会上批评梁思成:“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梁思成当场痛哭失声。         1969年,国务院决定拆除旧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建筑材料全部更换新的。重建方案经周总理亲自批准后,于1969年12月15日开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有总参、北京卫戍区、北京市革委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
  北京的冬天本是不适合进行建筑的季节,水泥在寒风中往往没有使用会凝结。当时选择这个时候动工,是因为次年“五一”节要照惯例在城楼上举行庆祝活动,国家领导人都要登临,不得不抓紧时间施工。
  为确保工程秘密进行,整个天安门城楼必须用苇席严密遮盖起来。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2米,要将这个庞然大物整个罩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的情况是,如果用钢管搭架,要1个月的时间。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架子工人突破以往方法,用数根杉篙绑在一起,层层连接,用苇席搭起天棚,将城楼围得严严实实,留出送料的循环马道。同时,冬季施工需要保温,他们又在中山公园内临时建起一座锅炉房。因此,在整个施工期间,尽管外面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棚内却温暖如春,昼夜通明。
  鉴于新建城楼要保持原来的形制和规模,在之后的拆除工作中,凡拆下的每一件木构件,都须照原样画下图来,并拍成照片,按顺序编号,然后交由北京建筑设计院画图,再按照图纸进行木构件加工。后来,将测量的数据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天安门城楼有60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径1.2米,最细的也有0.6米,每根12米长,重7吨以上的,一辆载重15吨的卡车也只能拉一根。当时曾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找到了质地较好的甚至更大的原木,但运输成了问题。最后,许多木料都是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
  木工活完毕,便是油漆彩画,最后贴金箔,重修的天安门城楼共用去6公斤黄金。天安门城楼重建后,斗拱尺寸加大,又调整了屋顶的举架,增加了屋面的坡度,在两檐之间加高87厘米。这样,不仅使天安门显得更加雄伟高大,而且还使挂在重檐之间的国徽得以昂头,显得更加庄重。
  此次天安门城楼重建,整个工期仅112天,不仅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布局,并按9级抗震能力设防。同时,还增设了供电照明、上下水、热力暖气、电话、电视广播、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重建的施工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举世罕见。   
  一条笔直的甬道,从金水桥直通向正阳门;  
图为1959年10月10日,改造后的天安门和长安街。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华门(清朝时为大清门)。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华门(清朝时为大清门)。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华门(清朝时为大清门)。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华门(清朝时为大清门)。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华门(清朝时为大清门)。  歡迎進入還舊樓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