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证先锋吧:玉溪保护恢复抗浪鱼纪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6:25:56
http://zgh.yuxinews.com/xw/syhdp/1037034.shtml   http://www.yuxinews.com 2010-06-21 15:00:22
玉溪新闻网讯


百万抗浪鱼放归抚仙湖
2010年6月13日,在风景秀丽的抚仙湖畔,简短的放流仪式之后,100万尾人工培殖的抗浪鱼鱼苗轻盈地游向湛蓝的湖水,这已是抚仙湖连续四年放流抗浪鱼。
此次放流活动由珠江渔业委员会、云南省农业厅、玉溪市人民政府主办,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玉溪市水利局承办。作为珠江流域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一站,抚仙湖抗浪鱼放流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农业部南海渔政渔港管理局、珠江渔业管理委员会、省级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专程前来,玉溪市以及沿湖三县,市抚仙湖管理局、市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沿湖渔民、青年志愿者参加了放流活动。
此前,2007年4月28日、2008年5月12日、2009年6月6日,我市已相继成功举办了三次放流活动,共放流抗浪鱼鱼苗200多万尾。通过人工繁育放流,使抗浪鱼这一抚仙湖闻名遐迩的土著鱼类得到了保护并逐年恢复。
抗浪鱼兴衰
抗浪鱼是抚仙湖独有鱼种,其个体纤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体态优美,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是抚仙湖水质的晴雨表,以其生活习性为支撑的车水捕鱼景观构成了闻名遐迩的抚仙湖人文名片,抗浪鱼因之又被视为抚仙湖的精灵。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外来鱼类的侵入,湖泊生态遭到破坏,尤其是抚仙湖开发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抚仙湖渔业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抚仙湖的土著鱼类资源日益锐减。在抚仙湖,随着最具代表性的土著鱼类抗浪鱼陷入衰竭、濒危的境地,昔日独具魅力的车水捕鱼等渔文化和相关的人文景观也随之成了空中楼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抚仙湖抗浪鱼的产量一直徘徊在400吨左右,九十年代后期由于捕捞强度加剧,外来物种——银鱼的进入与之形成了生存空间和饵料空间的竞争,加之产卵场和幼鱼栖息场所的萎缩,抗浪鱼产量直线下降,至2000年全湖捕捞产量不足1吨,种群资源面临灭绝的境地。以抗浪鱼为代表的土著鱼类在数量明显减少以后,市场价格一路飙升,越贵越捞,越捞越少,越少越贵。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土著鱼类陷入了命如悬丝的危难境地。从2005年起,渔政管理部门便不再对抗浪鱼产量进行统计。
人工放流  打响抗浪鱼保卫战
为了挽救抗浪鱼这一抚仙湖著名的土著鱼类,1998年,我市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启动实施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课题。经过四年左右的联合攻关,在沿湖渔民眼中“见天就死”的抗浪鱼,终于能够在池塘传宗接代,项目获得了成功。2009年,抚仙湖国家级抗浪鱼水产养殖资源保护区经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这对抗浪鱼种群资源的保护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增殖放流(又称栽培渔业),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渔业,它是集资源恢复、增殖和捕捞为一体的生产方式,就是在人工管理下来提高渔业生产。具体是指通过人工培育苗种、放流增殖,然后进行合理捕捞的一种渔业。
人工放流就是把鱼类苗种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海域(江河)中索饵、生长、发育,也就是有养、有放,借以增加资源,提高捕捞量。但在育苗场里养的时间较短,而放到自然水体(淡海水水域)里的时间较长。这同陆地上的放牧业相类似,主要是利用自然水域的生产力。通过人工放流,改变区系组成,提高食物链短的和经济价值高的种类的比例,同时必须采取措施使某些种类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压低某些种类的生存竞争能力。因此,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成为补充和恢复渔业自然资源,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人工增值放流给抚仙湖抗浪鱼种群恢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抗浪鱼人工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沿湖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每年能够繁衍抗浪鱼鱼苗500万尾以上,为大规模的放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实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我市在抚仙湖开始推行新渔政,开湖期间禁止使用柴油机头和电力捕捞设施,推行刺网捕捞,有效地避免了因银鱼捕捞对抗浪鱼幼鱼的误捕。并划定了三个抗浪鱼产卵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捕捞和进行其他渔业活动。为避免掠夺式的捕捞对土著鱼类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强化了抚仙湖渔政执法,仅2009年,抚仙湖渔政部门就出动执法人员4644人次,船艇866船次、执法车辆744次。其中查处渔业违法违规案件400起,涉及1531人次,收缴网具446张、渔船133艘、燃油机头14台、电机52台,为抗浪鱼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家园。
“抗浪鱼回来了”
一名参加放流活动的渔民代表激动地说,随着放流活动的开展,这两年抗浪鱼一年比一年多了,明星鱼洞车水捕鱼的奇观又出现了。从今年内3月以来,明星鱼洞平均每天就可捕到抗浪鱼5到6公斤,一条丝笼每天也能捕到1公斤。沿湖的渔民都激动不已。这名渔民表示,保护抗浪鱼是大家的应尽责任和义务,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抗浪鱼。
通过三年的放流工作,抚仙湖抗浪鱼的产量得到一定恢复,品尝到抗浪鱼已经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据统计,2009年抚仙湖抗浪鱼的产量达到了10吨,渔民在抚仙湖又可以捕捞到抗浪鱼。而且随着抚仙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抗浪鱼又能够到湖滩“滚岸”产卵,抚仙湖西岸明星鱼洞、澄江笔架山等地均发现抗菌抗浪鱼产卵痕迹,多年不见的车水捕鱼奇观再现抚仙湖。这说明通过几年的放流工作,抗浪鱼种群数量得到一定恢复,放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抗浪鱼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后,不少商家和沿湖群众纷纷加入到了抗浪鱼人工养殖的行列,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调查表明,在抚仙湖沿岸,有大大小小的抗浪鱼养殖户20多家,其中五六户已经形成规模。目前人工养殖的抗浪鱼成鱼数量在12吨以上,鱼苗数量在500万尾以上。
人工放流举措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抚仙湖保护首席顾问、我国著名淡水湖泊保护专家金相灿十分高兴,他用“抗浪鱼回来了”六个字来表述自己的兴奋。金相灿认为,这是抚仙湖保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抚仙湖沿岸群众对抗浪鱼有着浓厚的感情,明星鱼洞出现鱼汛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不少人迫不及待地前往鱼洞看个究竟。在抚仙湖畔,说起抗浪鱼放流,人们都说,政府为抚仙湖、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