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星期五完整版片长:洛阳牡丹甲天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9:27:29
13.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是中国名花。“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其花朵硕大,花姿富丽,雍容华贵,素有“花王”之称。牡丹的根在中药中叫丹皮,具有清热化痰、镇痛散瘀之功效。牡丹花瓣、花粉等也有食用价值。 
    洛阳牡丹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以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优势,成为我国以至世界范围内牡丹的栽培种植中心之一。
    有资料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这是皇家园林中种植牡丹最早的记载。到了唐代,由于皇室多位帝、后对牡丹情有独钟,牡丹很快成为名花,种植更加广泛,品种更加丰富,出现了从事牡丹种植的专业人员。据载,当时洛阳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异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被时人尊为花师。刘禹锡在《赏牡丹》诗中赞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恨去年》中说:“去年来较晚,不见洛阳花”,表明此时洛阳牡丹种植已相当普遍,且深受人们喜爱。
    北宋时,洛阳牡丹为全国之冠,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说,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中说,种植牡丹的洛阳名园有二十家左右,其中以司马光的独乐园最为有名。民间种植牡丹也相当普遍,当时,“姚黄”出自洛阳司马坡的姚氏家,“魏紫”出自魏仁溥家,“欧家碧”则是欧姓花师培育出来的。洛阳地方留守钱惟演赏之曰:人谓牡丹花王,“姚黄”其可谓王,而“魏紫”乃后也。于是便有了“花王”、“花后”之称。当时牡丹种植普遍,品种繁多,每逢清明、谷雨前后,牡丹竞相开放,万紫千红,争娇斗艳,于是有了“西京牡丹闻于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的记载。司马光有《看花》诗曰:“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邵雍在《洛阳春》诗中说:“洛阳人惯看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北宋洛阳不仅是我国牡丹栽培的中心,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著《洛阳牡丹记》,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周师厚于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路过洛阳,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居官洛阳,“精览名圃,赏及牡丹”,后又仔细阅读了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等,写成了《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宋哲宗元祐年间,张峋撰《洛阳花谱》,列举牡丹119种。
    到了明清时期,洛阳牡丹经过一段时期的衰败后又开始了缓慢复苏。清乾隆年间的《洛阳县志》,记载洛阳牡丹品种有161个。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59年,周总理视察洛阳时说:“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洛阳园艺工作者在收集、整理传统牡丹品种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目前已有九大色系、近七百个品种,远传港、台以及日本、意大利、法、德、荷兰、美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命名牡丹为洛阳市“市花”,并决定一年一度举办“牡丹花会”。据有关资料称:国内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在选定“国花”时,有两种基本意见:一为“一国一花”,即牡丹;二为“一国四花”,分别为牡丹(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