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无删减版:“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49:48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2011年6月2日 10:01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字体】   大 中 小

丁国成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②为佳节。谁知林栖者③,闻风坐④相悦。草木有本心⑤,何求美人⑥折?
   注 释
   ①兰,兰草或泽兰,其叶也有香气。葳蕤,繁密茂盛。②自,各自,特指兰、桂。尔,如此,这样,代指兰、桂繁盛清雅。③林栖者,山林隐逸之士。④闻风,《孟子·万章下》:“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听到柳下惠风采的人,气量小的人也变得宽容,刻薄的人也变得宽厚。)坐,因。⑤本心,根本与中心,指其特性。⑥美人,指“林栖者”,即隐士。
   品 鉴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中书侍郎等,为唐玄宗朝的著名贤相。直言敢谏,清正不阿。玄宗生日,群臣献宝,唯张九龄上书“事鉴”《千秋金鉴录》,论述兴亡之道。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玄宗深悔不听他的忠告,后自制曲《谪仙怨》表示怀念。一代贤相,终因刚直以及奸相李林甫所谮而被贬黜。诗文名重当时,以寄兴为主,讽喻时政,含蓄隽永,对于扭转唐代诗风影响很大。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陈子昂)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张九龄)继续而诗品乃醇。”
   《感遇十二首》是张九龄遭贬后的作品,与陈子昂的《感遇》诗,不仅题目相同,而且风格相近,抒怀感事。后世常以陈、张对举,相提并论,只是张诗更为含蓄潇洒、俊逸清雅,不像陈诗那样古奥。
   这是《感遇十二首》的第一首。前四句着重描绘兰、桂的茂密繁盛。“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兰叶葳蕤以见其繁,桂花皎洁以显其盛———兰叶、桂花分写,用的是互文修辞格,可使互文见义、诗作简练。“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兰、桂欣欣向荣、极富生机,各自都在适应的季节显示出独有的特性。兰、桂的特性是什么?诗中并未明写,但读者自会理解,那就是兰有“王者香”之称,所谓“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桂有“九里香”之誉,所谓“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兰、桂既然那么生机勃勃,自然会有冲天香阵弥漫大千。
   后四句突出议论人事的荣枯显晦,但仍紧扣兰、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兰、桂独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同群芳百草争艳斗奇,正合君子之道。作为君子之人的“林栖者”即隐逸之士,因“闻”兰、桂之香“风”而更相爱悦,正像听到柳下惠风采的人而益发尊崇宽厚仁慈一样。然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桂香艳,是其“本心”与特性,并不期盼“美人”攀折佩戴、欣赏赞誉。这显然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高雅情思。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用老话说,叫做善用比兴;以新观念看,称为营构意象。诚如唐代刘禹锡《吊张曲江序》中所说:“托讽禽鸟,寄辞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风骚之旨就在借用美人香草,寄托政治感慨。正像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离骚》有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我把香草江离、芷草披在肩上,而把秋兰结成索佩挂在身旁。)这就是王逸所说“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楚辞章句》)。张九龄此诗,寄兴深婉,意象鲜活。表面写兰、桂,实际在自况。兰、桂繁盛,却无意于显赫;香艳,却不求于闻达。诗人正是借此抒写他从不留恋高官厚禄的真实心迹,自甘寂寞,远离权贵,而芳意常在,志向坚定。在遭到奸佞李林甫的毁谤而被罢相前夕,他赠《归燕诗》给李林甫,结尾说道:“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同样表达了张九龄“无心”争权夺利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