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地球箱子:保留一颗知耻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15:21
                        
                                                 保留一颗知耻心
                                                                                          (2009-12-02 09:25:53)  

                 文编辑/海底木船

     作为一个人是必需要有道德底线的.我们在为人处事中必须维护这种底线.道德底线是什么?底线是为人伦、人际关系和社会游戏规则避免遭到侵蚀破坏而设置的重要防线.有了底线.我们的价值观才能确立.我们的言行才能规避风险.如失去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某些人就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题记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贵有“羞耻之心”.知羞耻.是为人从政的崇高美德.一个人有知羞耻感.才能风霜亮节.两袖清风.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可见做人不可一刻忘却耻辱.用今天的话就是树立荣辱观.以廉洁从政.艰苦奋斗为荣.以贪污受贿、贪污腐化为耻.

   《诗经》是我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民歌和朝庙之乐的选编.其中有廉耻之说.如《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义.人而无义·不死何为?”其大意是说:您看那耗子还有张皮呢.(喻为脸皮).作为人岂能没有尊严廉耻.一个人不知道尊严廉耻.还活着干什么?

   那么儒家认为.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羞耻之心.尤其是那些为官者.如果失去了廉耻.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羞耻之心是“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耻”的最基本义项“耻感”.就是指人在做了自己明知不该做的或者被人劝说去做不应该的事情时.心里就自然会涌起逆向情感、逆向意识.感到有脸面的愧疚感.甚至无地自容.继而反思、悔过、翻然改正.儒家既然坚持人应当践行“仁、义、礼”伦理体系.“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如果有人“言过其实”行为背离了“人道”儒家便认为他们应当感到可耻.所以.孔子又说了:“君子耻其言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儒家赋予士一种“以道济世”的使命感.认为士应该追求“以道济世”目标.而不应该追求物质腐化的享受:“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以议也”《论语·里仁》所以.孔子赞扬子路“衣敝温饱.与衣狐貉者立.而不以为耻.值得一提的是:儒家重视“乐道”而不是无条件的安贫.儒家以为:个人出仕的主要目的是以道济天下.在邦有道之时.个人理应出仕.如果无能出仕.而身居贫贱.那是可耻之事.反过来讲.倘若邦无道而个人身居富贵.领取国家俸禄.却尸位素餐.一无作为.“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或甚至浪得虚名.“声闻过情”更是十分可耻.

   儒家鼓励人们用“好学、力行、知耻”的方法来“修身”目的在于培养能够践行“人道”的“君子”

   在古今中外的文明史中.有许多贤能圣哲、志士仁人对“耻”有精辟的见解.管仲把“耻”字提高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张则君子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仪廉耻四字是治国的大纲.如果没有了它.这个国家就要灭亡.曾经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学者顾炎武认为.在礼仪廉耻四者中.知耻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之所以不能够清廉.乃至于违法礼仪、知法犯法.作出种种不合乎道德之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廉耻.如果为官者没有廉耻之心.就会与正义背道而驰.不能作出正义的事情.还会干出丑恶罪孽之事.最终会给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带来极坏的影响.甚至使国家及百姓蒙受灾难性的耻辱.

   正如法国莫洛亚所说:寡廉鲜耻.在任何时代都足以使统治阶级的灭亡.康有为曾经说过:“风俗之美.在于养民知耻.知耻者.治家之大端”一个知道廉耻之人.便可时时反省自己.而廉洁自律是知耻辱的结果和思想境界锐纳他人的升华.

   可见做人知耻、自律、清廉、品质、尊严、有德高望重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