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拳小子两个女反派:现在孩子最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5:25
现在孩子最缺什么? 

               来源:http://www.jsmm.org.cn/Article.asp?Id=517

 

 

     吃的洋快餐,看的美国大片,名头是“哈韩”“哈日”,过的是洋节……当时下年轻人将这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时候,江苏省民盟对这一现象感到担忧并且发出了大声疾呼:“当前青少年亟待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

      2005年下半年,民盟文化支部开始了一项《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选择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内南京市的几所小学、初中以及苏北睢宁的一所希望小学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调查问卷共计回收403份,问题直接反映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知,以及学生自身的修养和对人生的态度。问卷的内容大致分为:中国人需要民族精神吗?我们掌握了多少本民族的民俗知识?我们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陌生吗?我们继承了哪些传统道德?
     记者采访了江苏民盟文化支部负责人伍恒山,他告诉记者,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肯定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而且传统文化和道德在他们的身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印记,孝敬老人、礼敬师长、友爱同学、乐于助人、诚实可信、遵守法纪公德……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问卷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的中小学生有着较大差异,知识题的调查中城市的学生明显基础比较薄弱;城市学生劳动观念明显差于乡村学生;城市学生容易表现出感情冷漠的倾向……
     假如说,道德是我们身上的血液,那么,民族精神就是造就我们血液的骨髓。调查认为,在我们所有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中,传统道德的教育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从我们目前青少年中某些信仰危机、感情冷漠的倾向看,已经凸显出不重视德育培养所带来的弊病。伍恒山说,调查过后他最大的感受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一定要从儿时抓起,不仅学校要重视,政府也应关注。所以,民盟文化支部建议,希望政府能专门组织一个专门研究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机构,进行认真研究、系统整理,给传统文化和道德重新定位;另外,有必要对中小学生的修身教科书进行改革,重新编订德育教科书。同时,道德纲目的内涵必须要有仪式的体现,比如尊师重道——尊师有教师节的设置,但如何在仪式上有所体现,政府并未有明文规定;敬重老人有重阳节的设置,但具体的节目也是付之阙如……必要的仪式可以使得传统文化有个寄托的载体。伍恒山说,这样的建议他们将呈交政府,并且,关于传统道德的调查和提供建议,他 们仍将继续下去。

                  ▁▂▃▄▅▆▇ 现在孩子最缺什么? ▆▅▄▃▂▁ 

       来源:http://tieba.baidu.com/f?kz=307830127

   “现在孩子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让许多家长好好思考一番。是啊,不愁吃,不愁穿,各种玩具一大堆,大人围着孩子转,还缺什么呢?

  缺批评和惩罚

  鼓励表扬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拇指教育”一段时间被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过度过滥的表扬会渐渐让孩子对此麻木、失去感觉。听惯了顺耳的话,时间一长就听不得批评,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

  因此,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无原则的赞美会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踾。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孩子只能批评不能表扬,只是表扬要掌握分寸,孩子确实经过努力取得了成绩,就要肯定赞美,注意不要泛泛夸奖,而是要明确到具体的事和行为,也不夸大其词。要给予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如果错误比较严重,批评还可更严厉些甚至可以是惩罚,这样有助于提供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教育的不同内容,学会选择运用不同的“指头”,赞贬交替,各有侧重,既尊重孩子,有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缺锻炼和饥饿

  体育锻炼的缺乏,衣食无忧的生活,饮食文化的繁荣,让孩子吃饱吃好的心愿,让他们没有了饥饿感,因此孩子不愿吃饭、吃得不多成了不少家长的心思。事实上,适当让孩子有饥饿感,能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正餐,吃得更香,并且养成少吃零食的好习惯,也能调节肠胃功能。当孩子偶尔提出不想吃饭或吃得太少时,勿需大惊失色。只要确定孩子身体健康没病,家长可以让他少吃点或者不吃,只要自己坚持让孩子多活动锻炼,不贪吃零食,孩子终会觉得饥饿,自己要求吃饭的。

  缺劳动和自立

  父母或爷爷、奶奶辈的精心照顾和疼爱,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孩子缺少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苦能力差,肢体懒惰,不仅阻碍身体的发育,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建议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必要的自我服务技能,适时的帮助和提醒,肯定鼓励的话语,耐心的等待,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的玩具物品。孩子大一点后,还可以让他在家适当的分担家庭劳务,如拣菜、修理草坪,浇水,喂养小动物,整理衣橱等,从小培养为家庭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时可以有意识地锻炼他们,让他们参加一些野营活动,接受挑战,战胜自我,长大才能成为独立、有责任心的人。

  缺正确的自我意识

  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一味的以孩子为中心,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中,主角都是他,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一旦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进入幼儿园,他就很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有时会被忽视、不被重视,这时孩子可能会有失落感、挫折感。因此怎样让孩子适应其中角色的转变,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长要学习时常进行中心点转移,不事事以孩子为先,让他适应新的变化,慢慢学会及时调整心态,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缺同伴和合作精神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劲,没人和我一起玩。”“太闷了。”建议家长可以从同事、朋友或是邻居家的孩子中挑选年龄相仿、合得来的小伙伴,定期搞些聚会、郊游等活动,甚至还可以尝试让孩子互相在同伴家做一天小客人,这样孩子不会老是觉得寂寞,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促进交往,培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分享、公正等社会性意识和行为,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缺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对电视、电脑、游戏机的热衷,各类兴趣班、特长班的活动,加上钢筋水泥的城市,使得现在孩子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亲近大自然,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成人精心设计好的世界里,物质虽然富有,但孩子们往往并不满足、开心,回忆起自己的孩提时代只是玩沙玩土,没有很多玩具和好吃的食物,但经常觉得很开心,至今脑海里一定还有几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看来“在蜜罐里泡得太久就觉不出甜味了”。带孩子们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吧,光脚接触泥土,在阳光下、草地上追逐,到田梗旁认认各种蔬菜、农作物等等,相信从大自然这本教科书中,孩子们会学到很多书本上、电视里学不到的知识,受益终身。

 

                     

               ▁▂▃▄▅▆▇ 现在孩子最缺什么? ▆▅▄▃▂▁ 

       来源:http://www.smxsx.cn/showart.asp?id=313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在家庭有父母呵护,在学校有教师呵护,应该说孩子属于什么也不缺了,可孩子不知不觉中,却多了很多的坏脾气和坏毛病,比如自私、暴躁、挑食、不爱学习、说脏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爱打架等等不好的习惯和性格。感觉现在的孩子似乎缺了点什么?

      缺批评和惩罚。 鼓励表扬能让孩子充满自信 ,但过度过滥的表扬会渐渐让孩子对此麻木、失去感觉。听惯了顺耳的话,时间一长就听不得批评,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因此,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无原则的赞美会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踾。要给予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如果错误比较严重,批评还可更严厉些甚至可以是惩罚,这样有助于提供明辨是非的能力。

       缺乏爱心。他们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的爱太多了,却很少把父母的冷暖、苦累、病痛放在心上,对别人就不用说了。

      缺乏是非观念。孩子做事情,多数家长不知道及时说明错在何处,只是一味斥责。当与同伴发生磨擦而“吃了亏”时,习惯于庇护自家孩子,指责对方不是,这会模糊孩子的是非曲直观念。

     缺乏吃苦精神。四肢不勤、娇生惯养是当今孩子的一大特征。有不少本可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也由父母代劳。须知,凡成功者一定是肯吃苦者。

      缺良好的家教。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父母的不良家教导致的。而许多家长对家教又不重视,没有很好的发挥家教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由于家教的缺失,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

      缺集体意识。个人意识占主要地位,一事当前是先个人,后集体。

      缺独立意识。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和家庭,不能也不敢独立生活。

     缺自理能力。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很大了还要依靠来照顾。

    人的一生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父母不要急于包办代替,而是要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善始善终!

 

               ▁▂▃▄▅▆▇ 现在孩子最缺什么? ▆▅▄▃▂▁ 

来源: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5302/archives/2007/355584.shtl

      缺是非观念:孩子做错事情,多数家长不及时说明错在何处,只是一味斥责;当孩子与同伴发生摩擦而“吃了亏”时,家长习惯于庇护自家孩子,指责对方不是,这只能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

     缺挫折教育:这个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犹为突出。培养孩子抗挫折的心理能力十分必要。一帆风顺,养尊处优,喜听过多赞美,长期生活在溺爱的氛围中,将很难迎接人生的暴风骤雨。   

     缺吃苦精神:四体不勤、娇生惯养是当今孩子一大特征。有不少本可由儿女自己去做的事情,父母主动代劳。须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缺远大理想:有不少孩子当被问及长大了干什么时,答案曰:“挣大钱”、“当大官”、“做老板”、“找漂亮老婆”。与其说这是孩子们理想的淡化,还不如说是某些家长及社会上人们急功近利思想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反映。

      缺合理约束:时下父母对孩子的管束有“放纵型”和“严控型”。前者只管吃好穿好,其他一切很少过问;后者则对孩子的要求近于苛刻,如擅自增加学习资料和时间,剥夺他们正常的娱乐、休息时间。

     缺健康审美:不少孩子热衷于穿着打扮,喜新弃旧,更有甚者非名牌服装、鞋子不要。

      缺创新精神、缺实践操作……

 

 

              ▁▂▃▄▅▆▇ 现在孩子最缺什么? ▆▅▄▃▂▁ 

来源: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_plain.php?topic_id=3802967&board_id=47

     我们现在的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补了。出生之后,补的种类更多:补钙,补铁,补锌,补维生素,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等等。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健康,活泼的孩子。从小就怕孩子吃苦,吃屈,自己舍不得吃,也得让孩子吃好;自己舍不得穿,也得让孩子穿好。父母们这样做最终是否如愿以偿了呢?一部分孩子是很有出息的,品学兼优。可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像父母预期的那样发展。他们有的好吃懒做,有的任性自私,有的厌学旷课、、、、、、。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已经是“今非昔比”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物质上并不缺少什么。可他们到底缺少什么,到底该补什么呢?下面笔者就把自己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现和感悟到一点东西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 . 缺少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许多同学你如果问他长大了想要做什么,他们回答不上来。有的同学即使回答上来,也不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如想当科学家,律师,工程师,翻译等,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并没有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想法。有的同学目标就是上大学,至于将来做什么却不知道。更有甚者,活着就是为了享乐。一个人没有了目标,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随风飘荡,漫无目的。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他的毅力就会越坚强。”是啊,我们多少学生有鸿鹄之志呢?这也难怪我们有些同学整日无精打采,缺少激情,得过且过了。人如果没有了远大的目标,就容易满足; 没有了远大的目标,就缺少动力与激情;没有了远大的目标,就缺少为之拼搏的勇气。鉴于此,我们应该多给孩子讲述一些伟人的故事,名家的故事,自学成才者的故事,让他们从中得到启迪与榜样的力量。
二. 缺少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
    不懂得去热爱大自然。随意踩踏草坪,攀折树木,乱丢垃圾。对于小生命,漠不关心。对于公物与公共设施,随意破坏,不懂得爱惜。比方说,看到水龙头在滴水,很少有同学主动去拧紧水龙头。看到垃圾,也不愿意去捡。看到教室里的灯大白天亮着,没有意识去关上。对于公共卫生,不懂得去保护。遇到问题,缺少大局意识,只顾自己。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上学时,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我们历史上以“国盛我荣,国衰我耻”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那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很难看到。我们有些学生别说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他们甚至连自己的父母和自己都漠不关心。整日庸庸碌碌的活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三 .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是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只有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才学习。上课不会听讲,不擅于捕捉重要的信息,不会记笔记,很少主动地去问老师问题。很大一部分同学不会复习或不复习,不会自己制定复习计划,不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只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很少有同学去主动地扩展自己的相关知识。对于所学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同学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去探究其原理或深究其内在的规律与含义。不会及时复习,学习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尝不到知识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更尝不到学习的乐趣。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成了考试的机器,学习的奴隶。
四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与抗挫折的能力
   
由于娇生惯养,使得他们缺乏吃苦精神。学习,劳动不愿出力。学习不够刻苦。劳动时挑肥拣瘦,脏活累活不愿意做。做事情,磨磨蹭蹭,效率低下。学习不愿意动脑筋,只是机械性的记忆或抄写。不去探究知识,不去开拓视野。由于没吃过多少苦,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同学间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一遇到不顺心或不高兴时,很容易发脾气。有些同学会因为家长要求严格而离家出走。有些甚至因为一点儿挫折而自杀。缺乏韧性。缺乏不屈不挠,不骄不躁的精神。
五. 缺乏同情心和爱心
    我们的很多学生缺乏同情心和爱心。这不但表现在同学们之间,还表现在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周围的事物之间。现在的学生非常势利眼。如果哪个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吃的或穿的不好,不入潮流,许多学生都会采取歧视或欺负的态度。而不是去帮助他们。有些学习成绩比较差或智力有点问题的学生,也常常会成为学生们嘲弄的对象。现在的学生对于老师也是比较冷淡。而不是原来那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敬意与爱戴了。早些时候,如果哪个老师生病了,学生一般很同情,要求老师休息或去看望老师。而现在好多学生盼着老师生病,这样他们可有时间玩,可以不做作业了。现在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辱骂老师甚至殴打老师的现象。而这部分老师往往是责任心强,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的负责任的老师。想起来真让人寒心。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也是有了很大的变化。好多家长自己节衣缩食,对孩子百依百顺,而他们换来的又是什么呢?许多孩子并不满足,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不容易。他们觉得那都是应该的。学习得父母求着,哄着,诱着,稍不注意,孩子就撩摊子不干了。甚至离家出走,弄得父母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六. 缺乏体力劳动与社会实践
   我们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存在严重脑体倒挂现象。他们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要么是看电视,玩游戏,打牌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他们的体力劳动很少,脑力劳动过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试教育依然盛行。学生们为了上一所好点儿的高中或考上大学,不得不努力奋斗。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缺乏体力劳动的机会。在家里甚至刷碗,扫地,洗衣服的活都被父母包揽。怕做这些事情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其实,他们错了。适当的做些体力劳动,不但能调节左右大脑,避免单一劳动所引起的乏味,疲倦,厌烦情绪,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体会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这样反而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体健康。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可惜,我们的学生从事体力劳动太少了。他们整日坐在书桌前,学啊,学啊,学的头晕脑胀,视力下降。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七.缺乏自我反省与自我认识
    由于我们现在强调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对学生表扬的多,批评的少。甚至我们有时候不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学生进行虚假的表扬。这样一方面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学生的虚荣心。从另一个角度讲,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长期在赏识的眼光中长大的孩子,一旦遇到了真实的问题,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容易受到打击。这就像在花圃与温室里长大的花草一样,难经风和雨。这样的孩子缺乏一个对于自己全面的,实事求是地认识。更缺少成熟所必需的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与自我批评。
总之,我们现在的孩子得到的东西比以前多的多了,但他们缺乏的也多得多了。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多方面地培养,防止成长过程中的营养不良。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孩子是父母心里最疼爱的小宝贝,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也许是每一个父母心里最大的安慰。

                    ▁▂▃▄▅▆▇ 现在孩子最缺什么? ▆▅▄▃▂▁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7ad730100999q.html

     昨天去佛山送学生去实习,吃饭闲聊的时候让我深有感触,现在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为人处事方面的一些欠缺,可能会让个别学生走上社会时到处碰壁。

    一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昨天吃饭是在一个湖南菜馆,席间有实习的学生说吃不惯,引起了在场三位已参加工作的“过来人”的集体批评。他们甚至说连湖南菜都吃不了,那以后要应付的事情还多着呢,不行的话就别干新闻这一行了。文俊说起他刚当记者的时候为了能顺利采访,被采访对象灌酒,一大杯白酒,喝下去就接受采访,不喝采访就算了。怎么办?硬着头皮上吧。这些说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记者走南闯北,什么样的人都要打交道,什么样的场合都可能碰上,如果没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记者这活儿还真不好干。

     二是对别人的尊重。在学校里,不尊重老师、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学生根本不把老师、同学放在眼里,更别说什么尊重了。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打手机、吃东西、睡觉、大声喧哗,简直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说起来尊重是最简单的做人准则,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以后在社会上人家也不会尊重你,更别说得到他人的帮助和配合了。

      三是平和的心态。社会上流行浮躁,学校里也不例外。一些学生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总觉得是身怀绝技、怀才不遇。其实呢,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们说起一个例子,有2个GNU学播音的跑去佛山实习,就几句台词,还对着提词器,录一上午,都不知道在学校她们是怎么学的。按说XW学院教播音的老师水平还是蛮高的,多是北广正宗科班播音专业出身,对教学也十分投入,认真负责。教出如此学生恐怕就不是老师的问题了,恐怕要从学生身上多找找原因了。

     四是对学习的正确态度。一些学生到了大学迷失自我,不读书、不学习,混日子。过去10年的时候可能还行,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式下,仍然如此做法恐怕没什么前途。很多人觉得找工作很难,其实更多的时候也要审视自己。人家凭什么要你?你有什么本事?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些什么呢?这次毕业论文指导,明显看出个别学生对论文的轻视,不想下功夫,又怎能有好的结果呢?很多学生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找工作上面,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是该做的事情也不能敷衍应对。我很担心个别学生论文答辩时有可能会无法通过,连毕业都成问题,你还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

    五是是非价值的判断。个别的学生分不清对错,不知道美丑,做事无原则,没有时间观念,不讲信用。当然最可怕的就是是非不分、好坏不分,对错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作为未来的XW从业者,善恶不分、是非不分,怎么去引导舆论、教化他人呢?我曾毫不客气的批评个别学生,就你们这种德性还想做什么瞭望者?还想做社会的“监护者”?

    话肯定不中听,不过还是要说。或许我愚顽不灵,没有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