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魔曲快速的宝石攻略:[思想]文化入侵?文化传播?这是个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55:05

[思想]文化入侵?文化传播?这是个难题。

点击:1657  回复:69 作者:南阳卧龙  发表日期:2006-12-24 15:47:00
回复 
         本帖子是和“五岳散人”网友探讨的结果。西历耶诞节又到了,作为我们非基督教的东方国家人们过圣诞节到底是西方文明入侵结果,还是文化传播交流的一种正常现象?看来很多国人都不是很清楚,老龙不才,愿对这个问题做一番探讨。
  首先何谓文化入侵?当文化从一个人类群体(族群)以某种方式侵入到某个与之具备显著区别另外一个文化群体,且对另外一个群体文化的主体地位构成显著威胁时,这便可以定义为文化入侵。文化入侵往往伴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等等的入侵,文化入侵严重时会导致受入侵群体的族群认同感产生严重危机,如果伴随文化入侵以军事、政治和经济入侵,那么受侵入者将不堪一击。特别时在文化侵入时,发动文化侵入的群体,动机往往很不单纯。比如西方殖民者所谓的圣经换黄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文化入侵分消极入侵和积极入侵两种方式。当另外一个群体文化处于没落和消沉阶段而导致的该群体的成员对外部文化的一种倾羡、认同和引入,那么这种文化侵入是一种消极的入侵。而外部文化群体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目的以文化先行,在精神上摧毁受侵入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再既之以政治、经济和军事入侵,那么这么文化侵入就是典型的积极侵入方式。那么何谓文化交流?当两个文化群体以平等的方式,而且没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目的或者说传播者有意识地主动消除其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纯粹是为了更多的群体认同自己的文化,而且交流是双向的,或者即便是单向的也不会对接受群体的文化认同产生根本动摇时,这便可认为是文化交流和传播。比如在古代,古印度佛教传播到我国就是文化传播而不是文化入侵,儒家文明传播到日本等国家也不是入侵。
   族群的文化认同感是个很严肃的话题,具备自身文化认同感的族群是成为表述者而不是被表述者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强调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宗教信仰是文化认同最强烈的方式,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重视宗教认同。特别是美国,以新保守主义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以及该学派的一系列政治代言人,比如布什、切尼等等都特别重视国家的宗教认同感。为此目的,甚至不惜游走在政教分离原则的边缘,积极加强认同感不强族群成员的宗教信仰。比如本为新教徒的老布什(克林顿不知是否为新教徒,不过他母亲是天主教徒)参加教宗的葬礼,甚至在教宗灵柩前下跪默哀,这种行为对族群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效的。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也是宗教信仰非常强烈(为什么不用“虔诚”此字?因为他根本不是虔诚,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决不会成为发动战争的刽子手,所以只能用强烈来形容)的一个总统。在国内外一系列政策中都能找到宗教信仰的痕迹。因此,他的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动机绝不会单纯。
  我们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这100多年的博弈过程来考察,西方文明是否存在对我们文明(注:为了简单起见,我没有区分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尽管一个是Civilization,一个是Culture但是这两者之间重叠部分非常多,在不少学者的著作中这两者是交换替代使用的,我也将这两者看成一体。当然,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文明包括更多物质的部分,而文化则精神领域的部分要多一点)的入侵现象?根据前面的定义,答案是肯定的。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满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两个历史阶段的重叠,导致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入侵势不可挡,一直延续到现今。西方的文化入侵,经济、军事和政治目的非常显著,甚至到了赤裸裸的地步,因此将之归结为文化入侵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洋节日甚嚣尘上的今日,非基督教国家的族群过圣诞节是不是一种文化入侵?要分清楚过异族节日是否为文化入侵,首先要看清楚这个节日是否具备非常浓厚的异族文化特征。圣诞节是纪念基督教创始者耶稣诞辰的节日,很显然这是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节日,正如前文所说,宗教信仰是文化认同最强烈的方式,那么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过圣诞节无疑是西方文明入侵的结果,至于它是消极入侵还是积极入侵或者说是消极入侵为主还是积极侵入为主,现在还不好下结论。(至于公历元旦是否为宗教节日,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元旦这个节日本身不具备宗教色彩,它是天文立法计算出来的科学结果,只是过西历元旦就带有那么一点宗教色彩了。但是现在人们应该不大会将元旦与某个宗教联系起来,这与中国的那些18、9岁年轻人在西方圣诞节平安夜蜂拥到教堂过节日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对于文化入侵,采取何种因应措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审慎处理。从当今世界的情势来看,应付文化入侵不同国家和族群采取的措施不一样,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方式是将本群体文化原教旨化,从精神上控制本群体的成员,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暴力手段来阻止本群体成员接收侵入文化。另一种方式是对侵入文化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但是又要保持本族群文化的开放性,积极吸收侵入文化的优点,对本族群文化在不影响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改良和发展,尤其要防止崇洋媚外和极端原教旨化这两个倾向。通过各种手段来宣传本民族文化,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在政治上给予特权。时机成熟时可以主动出击,反击到侵入文化的群体当中去。前者是伊斯兰教方式,后者是儒家文明方式。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前者的反击方式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反击方式,特别是本群体文化的原教旨化实质上伤害了本群体的文化,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想当初,伊斯兰强势时期,也是一种非常自信、开放和高度发达的文化。当然儒家文明的反击方式也不完全符合前面所述第二种方式的特征。在第二种方式中,韩国做的最好、日本次之、新加坡第三。韩国也有对西方文明存在全盘接收的缺点,比如基督教在韩国的势力非常庞大,这是因为它没有原生文化的缺陷所致。
  中国的情势则又有所不同,我们如何来因应文化入侵?首先中国现在还是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非常浓厚的国家。意识形态节日比较多,但是由于这个意识形态并不具备很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因此相对应节日的文化色彩也不是很浓厚,而传统节日由于当局的一系列政策的失误,文化色彩也丧失了很多,亟待拯救。在两者双管齐下的作用下,给了西方洋节日特别是宗教色彩的节日普遍流行以可乘之机,并直接对我们的文化构成了强烈冲击(甚至连不是西方基督教国家普遍都过的感恩节也有流行的趋势)。在当局不管的情况下,有良知学者们难道也会视而不见吗?因此采取必要防范措施是有必要的。这次十博士的呼吁书是我们民族知识分子一次民族文化自救运动。汉服运动的兴起也是个如此,因为服饰本来就是一个族群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只是在身体力行,在呼吁、在宣传,并没有使用强制手段强迫别人来接收他们的观点,这怎么能和义和团联系起来?(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我也和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包括袁伟时先生和五岳散人网友,需要另写帖子探讨,此处不赘)。否则怎么理解小布什公开对从美国学校中撤出每天早晨唱《上帝保佑美国》这首带有浓厚基督教色彩的呼吁表示反对?那么美元上印刷的“以上帝的名义”这句话是不是也是违反了政教分开的原则,美国人为什么不将这句话撤销?难道美国不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吗?难道他小布什也是义和团?其实很好理解,这是他们的文化!!在大部分美国人眼里,美国就是盎格鲁-萨克逊新教白人国家,尽管他们标榜自己是个种族大熔炉,世界人民的大家庭,他们的知识分子还是极力维护自己的文化。比如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一书中对拉美裔移民拒绝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现象非常忧虑并且保持警惕态度,一再强调美国文化的盎格鲁-新教特点,这还是在美国的主流文明和文化牢牢把握主导权的情况下。与美国的知识分子相比较,在我们的文明和文化收到如此强烈的冲击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发了个呼吁书,那些反对者就如此强烈反应,说轻点就是神经过于敏感,说重点就是崇洋媚外、奴性十足。
  其实我们的文化从开创之日起到满清王朝占领华夏之日前,一直是个开放的文明,对外来文明都是持宽容态度。义和团运动中的那些过激行为一方面是满清王朝愚民政策以及对中华文化原教旨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弱者和落后者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也出现过,他们称之为“草莽志士”,是当作爱国者来看待的。而我们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呢?除了诋毁攻击,没有对先辈们英勇抵抗和不怕牺牲的壮举抱有一丝理解和同情。所以归根到底,十博士的呼吁书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自救运动,因为我们中华文明不存在开放和吸收外来文明优点的根本障碍,只是在吸收过程中存在错误以及吸收方式存在缺陷。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以我们的文化为主,积极思考、积极创新。全盘西化和抱残守缺一样都是不能解决我们现存问题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血液,深入到我们遗传基因里,只有面对她、保留她、继承她、爱护她、发展她,我们才作为世界历史的表述者而不是被表述者,我们才能作为一个伟大的族群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就说这么多,希望能够和更多网友交流。愿同道者共勉,愿上苍永远护佑我华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