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辫视频教程:家庭医疗用药小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19:37

                

家庭医疗用药小百科

家庭医疗用药小百科

内科疾病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多由痢疾杆菌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传染途径为与痢疾病 人或带菌者有密切的接触史或有不洁饮食史。本病起病急,症见高热、腹痛、 腹泻,每天排便十余次或数十次,里急后重(肛门有排便的感觉,但又排不 出)明显。重者伴有恶心,呕吐与脱水,排便初起水样,后排出脓血样便, 量少,粘稠,鲜红或粉红色。
治疗
西药
  可选用吡哌酸、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二甲 胺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痢特 灵)、黄连素、止痢片、巴龙霉素等药物治疗。腹痛较重者,可服用阿托品、 颠茄片,但有青光眼者禁用,可改用解痉平或胃欢等。对中毒性菌痢以高热、 惊厥为主要表现者,可行物理降温,同时用 1%温盐水 1000 毫升流动灌肠, 必要时加用安乃近。对躁动不安,反复惊厥者,可用复方氯丙嗪行亚冬眠疗 法。儿童患者还可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慢性菌痢急性发作者可按急性菌痢 治疗,但疗程须适当延长。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者,可选用复方苯乙哌啶(止 泻宁)、乳酶生、异丙嗪、安定等治疗。
中成药
  对起病急骤、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初 呈水样、继则便血混杂、再则尽为脓血、量少粘稠,肛门灼热不适者,可选 用加味香连丸或香连化滞丸。对大便稀薄或夹有粘液脓血、时发时止或持续 泄泻、日久不愈而腹痛绵绵、喜温喜按,伴食少神疲、脱肛等症状者,可选 用桂附理中丸、四神丸、参芩白术散、附桂八味丸等。
验方
  ●黄芩、黄柏、炒地榆、炒仙鹤草各 15 克,炒山楂、炒麦芽各 30 克, 车前草 10 克,白术 30 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完。主治菌痢。
●炒白术、炒山药各 30 克,赤石脂 20 克,罂粟壳 10 克,车前子(包煎)
15 克。水煎服,日 1 剂,分 2 次服。主治菌痢。
●石榴皮、地榆各 50 克。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主治菌痢。
  ●猪苦胆一个,绿豆适量。将绿豆装入苦胆内,待胆汁浸入绿豆后倒出, 阴于口服,每日两次,每次 10 粒。主治菌痢。
●生姜 9 克、鸡蛋 1 枚。生姜捣碎打入鸡蛋相和蒸熟,空腹顿服,日 2
次。主治痢疾初起而兼有恶寒发热表证者。
  ●大黄 12 克、白酒 250 毫升。浸泡 1~2 日,去渣饮酒,每日 1~2 次, 每次饭前饮 1 小杯。主治痢疾初起。
  ●绿茶叶 6 克研为细未、生鸡蛋 2 只。调匀炒熟。日服 2 次,连服 3 日。 主治急性菌痢。
●山楂 30 克,红、白糖各 15 克,细茶 30 克。水煎服。主治痢疾初起。
  ●鲜马齿苋 1000 克,白蜜 30 毫升。马齿克用温开水洗净取汁,加白蜜 调匀,1 次服下,日服 2 次。主治湿热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绿茶 100 克,醋 100 毫升。绿茶煎取浓汁 300 毫升,每次服 100 毫升, 加醋 10 毫升热饮,每日 3 次。另取绿茶末 12 克,白痢以姜汤送服,赤痢以
  
甘草水送服。每日 3 次,症状消失后,连服 3 日,以巩固疗效。主治湿热痢。 虚寒久痢者勿用。有失眠症者,晚上勿服。
  ●香蕉花 50 克,蜂蜜适量。将香蕉花捣烂,加蜂蜜调匀,开水冲服。主 治急性茵痢。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的功效。
  ●蚕豆 60 克,百草霜 30 克。蚕豆炒黄后与百草霜放锅内同炒,以起烟 为度,再加米汤煎后服用,每日 1 剂。主治痢疾便血者。有益胃健脾,和中 止泻。
  ●石榴皮、山楂各 30 克。水煎后,一次服下,日 2 次。主治急性菌痢里 急后重者,有清热收涩止泻的功效。
  ●柿子 500 克。柿子洗净切片晒干,炒黄研末,每次 5 克,日服 3 次, 开水送服。主治急性菌痢。有涩肠止痢的功效。
  ●柿蒂 200 克。柿蒂煅成炭,研为细末,每服 2 克,日服 3 次。主治痢 疾之腹痛者,井治气泄。有健脾和胃,行气止泻的功效。
  ●扁豆花 60 克。扁豆花炒焦,水煎 2 碗,连服 2 次,第 2 日再眼 1 次即 愈。主治痢疾初起。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大葱 100 克,牙皂 6 克,细辛 27 克,田螺 2 个,神曲 12 克。先将牙 皂、细辛、神曲烘干,研为细末,再和大葱、田螺肉共捣成膏。取药膏适量, 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神闭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药干即换, 病愈停用。主治湿热痢、噤口痢(噤口痢指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
●干姜 3 克,附子 4.5 克,葱白 2 根,粳米、红糖各适量。将干姜、附
子共研为极细粉未,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药未、葱白及红糖同 煮为稀粥。早晚各食 1 次。主治虚寒痢(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 禁,或腹部隐痛,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干姜 60 克。切如大豆大,每服 6~7 粒,米汤送服,每日 4 次。主治
寒痢,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腹痛、里急后重,脘闷纳呆 等症。
●鲜藕节 1 段,米酒 250 克。鲜藕节捣烂置杯或碗中,加入米酒,隔水
蒸煮,饮酒食藕,或热酒调下。主治冷痢。
  ●煨姜、干姜各等份。共研细末,用醋、面调和为丸,每次 6 克,米汤 送服,每天 3 次。主治寒痢不止。
●干姜、炙甘草各 15 克,葱白 60 克,附子 12 克。水煎去渣,早晚各服
1 次。主治寒痢不止。
  ●酸石榴 2 个,蜂蜜 30 克。石榴捣烂取汁,与蜂蜜调匀,温开水冲服。 每天 2 次,连服数天。主治细菌性痢疾。
●白木模花 15 克,马齿苋 30 克。水煎,加食糖少许,代茶饮,连服 5~
7 天。主治菌痢。
  ●苦楝子 10 克,大米 1O 克。炒成炭,研成细粉过筛,每次以温开水送 眼 1.5 克,一日三次。主治菌痢。
  ●苦参籽 50 克。上药研成极细的粉末,装入胶囊内,每粒 0·3 克。成 人每服 1~2 粒,一日三次,儿童酌减。主治菌痢。
  ●黄芪、滑石粉、白沙糖各 50 克。黄蔑煎汤取汁,加入滑石粉和白沙糖, 每晚临睡前口服。痢疾初起或体质强壮者,可不用黄芪汤,用白开水冲服后 二种药。每日一次,连服 3~5 天。主治菌痢。
●野苏子(即铁苋菜)60 克。取其鲜全草,洗净捣碎,用纱布挤出液汁,

加少量糖服下,日 2 次。主治急性菌痢。有涩肠止泻的功效。
  ●中国槐花 60 克,焦山楂 30 克,红糖 120 克。取槐花炒炭存性,与山 楂、红糖水煎后服下,日 1 剂。主治急性菌痢。有涩肠止泻的功效。
  ●芍药、鸡内金各 10 克,神曲 15 克。三者水煎半小时后服用,日 2 次, 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主治红白痢疾,腹痛,食积不下者。有补脾缓中, 消食止泻的功效。
  ●红白鸡冠花各 15 克,红、白糖各 6 克。水煎半小时,每日早晚空腹服 下,日 1 剂。主治赤自下痢。有涩肠清热止泻的功效。
  ●蒜苔帽 30 克,红、白糖适量。先将蒜苔帽加水煎熬半小时,再掺入糖 和匀煎煮 10 分钟后,趁热服下,每日 1 次。主治赤白痢。有温中止泻。
●酸石榴皮 30 克,红糖 50 克。先煎石榴皮取汁,调入红糖温服,每天
1~2 次,连服数天。主治细菌性痢疾。
  ●生姜、肉豆葱各 6 克,粳米适量。生姜切碎,肉豆蔻研为细末,用粳 米煮粥,待煎沸后加入肉豆蔻末及生姜,同煮为粥,早晚各服 1 次。主治虚 寒痢。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于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多由带菌者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强,多流 行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儿童,表现为高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和头痛, 反复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嗜睡,甚或出现抽搐或昏迷。皮肤 可见瘀点、瘀斑,重者可迅速发展为休克。幼儿可表现嗜睡、尖声啼哭、拒 乳不食、呕吐、惊厥、前囱膨隆、紧张,甚而有痴呆、偏瘫等后遗症。
治 疗
西药
  可选用的药物有磺胺嘧啶(同时用等量的碳酸氢钠)、复方新诺明、青 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另外,还应配合对症治疗,高热者应用物理 降温(头部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全身用稀酒精擦浴),或用小剂量安乃近; 惊厥、抽搐者可用 10%水合氯醛灌肠。应注意,镇静剂用量不宜过大,以免 影响观察病情。神志昏迷者可用醒脑静。休克型、血压不升、中毒症状明显 者,还可加用氢化可的松、氟美松等。
中成药
  疾病初期,发热怕冷、头痛、全身不适、烦躁不安或嗜睡、口渴咽干、 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瘀斑者,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或防风通圣丸。高热(40℃ 以上)、头痛剧烈、呕吐频繁而呈喷射样、烦躁谵语或神志模糊而昏睡、颈 项发硬、抽搐、出血点较多者,可选用万氏牛黄清心丸或清瘟解毒丸。
验方
●大蒜适量。捣烂取汁,用开水配成 20%的溶液,成人每次服 20 毫升,
4 小时 1 次,病重者 3 小时 1 次。主治流脑。
●樟脑霜、葱白汁各适量。拌和,1 日 3 次涂鼻孔。预防流脑。
●生大蒜。每天嚼吃 2~4 瓣,连吃数天。主治流脑。
  ●钩藤、瓜蒌仁(打)各 10 克,桑叶、菊花各 7 克,贝母、炒栀子、天 竺黄、秦艽、黄芩各 5 克,胆南星、炒僵蚕、枳壳各 3 克,牛黄清心丸 1 粒
(泡)。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主治流脑。
●犀角、竹叶各 3 克,丹皮、黄连各 4.5 克,生石膏 24 克。钩藤、僵蚕
各 6 克,银花、元参各 12 克,生石决明、莲子芯各 9 克,蛇胆陈皮末 2 支(另 冲),每日 1 剂,水煎服。主治流脑。
●苦瓜根三个,红糖 30 克。将苦瓜根捣烂取汁,加红糖,用开水冲服,
连服数次。主治流脑。
  ●红色浮萍 30 克,冰糖 60 克。将浮萍洗净去梗,煎汤加冰糖,当茶喝, 日服数次。主治流脑。
  ●石膏 24 克,龙胆草 9 克。水煎服,可连服 3~4 次,每次不拘量。主 治流脑。
●马齿苋 60 克,石富蒲 12 克。水煎服,服时可加红糖。主治流脑。
  ●青蒿 6 克,贯众 15 克,甘草 3 克。水煎,每次服一茶碗,每日 2 次, 可连服 2~3 天;患儿酌减。主治流脑。
  ●菊花 9 克,龙胆草、天麻、黄芩各 6 克。煎汁,冲玉枢丹 1.5 克,内 服。每日 2~3 次。主治流脑。
●龙胆草 1.5 克,生地 12 克,川连 1.5 克,菊花、紫金锭各 9 克。水煎

服,每日 1 剂,分 3 次服,主治流脑。
  ●皂矾 60 克。将皂矾放在新瓦片上,于木炭火上煅至红透,待冷后取下 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每取适量用吹药器或麦秸管吹入患者鼻内,待鼻孔中 流出红色鼻涕即可收效。主治流脑。
●黄柏 15 克,黄连 12 克,黄芩 9 克,大黄 12 克,山栀 15 克。加水煎
至 100~150 毫升,一般内服,如有昏迷等可改行鼻饲法,每隔 8 小时服 1 剂或 1/3 剂,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主治流脑。
●蒲公英 100 克,银花、连翘各 50 克,辛夷、蝉衣各 25 克。上药加水
1000 毫升,煎至 320 毫升,分 8 次服,每 3 小时服 30 毫升;1 岁以下的婴儿
每 3 小时服 20 毫升。主治流脑。
●贯众、大青叶、大蒜、生石膏各 30 克,龙胆草、钩藤、连翘、知母各
15 克,明雄黄 3 克,甘草 6 克。上药加水 1200 毫升,文火煎成 600 毫升, 每日口服 300 毫升,6 岁以下每日 200 毫升,分 2 次服。6~8 天为一疗程。 主治流脑。
  ●生石膏 60 克,金银花 12 克,鲜芦根 60 克,大青叶 15 克,胆草 6 克, 黄芩、黄柏、桅子各 9 克,连翘 1 克,板蓝根 9 克,薄荷叶 3 克。水煎服, 每日 1 剂,分 2 次服。主治流脑。
●鲜荸荠 10~20 枚,生石膏 15 克。将荸荠洗净去皮,和生石膏一同入
砂锅内水煎,倒出药汁代茶饮,日可数次连用 3 日。清热解毒,有预防流行 性脑膜炎的作用。
●大蒜瓣 60 克,野菊花 30 克。将上药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成浓药汁,
用作漱口。每日数次,连用数日。清热解毒,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莲花 6 克,粳米 50 克。采莲花宜于 6~7 月,以含苞未放的花苞或开 放的花为最好。将花放于背阴处阴干,研成细末备用。先将粳米按常规煮作 粥,粥好时撒入花末调匀,再煮一沸即可。空腹食用,日 1~2 次。清心散热, 治疗脑炎热盛神昏。
●橄榄 6 枚,萝卜 250 克。将二味洗净,萝卜切成片,与橄榄一同水煎
30 分钟,滤汁当茶频饮。日可数次。流行性脑膜炎。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 的功效。
●黄藤 50O 克。上药加水 2500 毫升,煮沸 30 分钟即可。每次服 1~3
匙,日服 2 次,也可取少量喷鼻、喷喉。消热解毒,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
●云母石 15 克(先煎),贯众、连翘各 30 克。加水适量,煎至 120 毫
升,一日分二次口服。5 岁以下儿童每日服 80 毫升,分二次服。均服至体温 正常,体征消失 3~4 天方止。主治流脑。
  ●黄柏 30 克,甘草 12 克。上药加水 400 毫升,煎至 100 毫升,口服或 灌肠。口服,每日 3 次,每次 30 毫升,5 岁以下小儿,每次 20 毫升;灌肠,
每 6 小时 30~50 毫升保留灌肠。主治流脑。
  ●银花 25 克,菊花、竹茹各 10 克。上药水煎 20~30 分钟,滤汁饮用, 日 2~3 次。主治流脑。有清热解毒除烦的功效。
  ●腊梅花 10 克,荸荠 30 克,大青叶 15 克。将荸荠洗净切片,与其它 2 味药加水适量煎煮,滤汁饮用。每日 2~3 次,连用 3~5 日。清热解毒,可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被狂犬咬伤后产生的脑部神经状态改变的一种传染病,由唾 液传染。首先有全身不适和恐惧感,后转为狂躁,全身肌肉痉挛,流涎多, 高度恐惧。最终因呼吸困难及心脏功能不全而死亡。整个过程约 3~5 天。
治疗
验方
  ●七星剑 15 克,米酒适量。七星剑全草 15 克(鲜品加倍),水一碗, 煎微沸,入米酒再煎沸,不宜久煎,去渣候温备用,乘热顿服,每日 2~3 次。药渣敷患处,首次量宜大,症状好转可稍减。主治恶物伤人(癫狗、毒 蛇等)。
  ●苍耳茎叶 30 克,黄酒 3 杯。上一味加酒 3 杯煮,去渣饮酒,温分 3 服,每日 2~3 次。主治狂犬咬伤。
  ●鲜野烟叶一把,红酒 1 杯。上一味捣烂绞汁 1 匙,和红酒 1 杯顿服, 主治疯狗咬伤。
  ●四味解毒饮。初咬时,在咬处针刺出血,或用药筒拔毒,另用葱白 100 克,生甘草 15 克,煎洗患处。并以斑蜜 1~2 个(去翅足,用糯米炒后去米), 滑石(水飞)50 克,雄黄 4 克,麝香 0.8 克,共研细末,每服 4 克,温酒调 下,不思饮食者以米汤送服。用于狂犬咬伤。
●抽搐时,可用蜈蚣二条,焙黄研末,烧酒少许调服。用于狂犬咬伤。
  ●毒发时,用雄黄 4 克,麝香 0.4 克,酒调灌服。并常服杏仁,预防毒 气攻心,用于狂犬咬伤。
●透骨草 250 克,黄酒 120 毫升,白糖 120 克。将透骨草炒黑,加水 5
碗,煎至 2 碗,过滤去渣,再加黄酒、白糖,口服,日 1 剂,以汗出为度。 主治狂犬咬伤。
●地榆 250 克,生黄豆 6~7 粒。地榆置砂锅内加水煎煮 40 分钟。每隔
3 小时服药液 300 毫升。眼药 3 日后,将生黄豆放口内嚼吃不咽,如觉有豆 腥味为犬毒已尽,甜味则是犬毒未尽,可继服 1 剂。主治狂犬咬伤。
敷贴法
  ●葱白、马蔺根各适量。葱白捣烂取汁,马蔺根研为细末,候用。先用 葱汁洗净咬伤处,旋即用药末敷之。主治狂犬咬伤。
●生姜适量。先以人尿洗净咬伤处,再嚼生姜涂之。主治狂犬咬伤。
●葱白适量。嚼烂敷咬伤处,包扎固定。每天换药 2 次。主治狂犬咬伤。
  ●干姜适量。研细末,每服 3 克,温开水送下,每日 3 次,再彻底清洗 伤口,将姜末炒热,用布包裹,熨于患处。主治狂犬伤人。
  ●葱白 49 根、蜂蜜适量。共捣如膏,清洗伤口后外敷,并予包扎,每 7 天换药 1 次。主治狂犬咬伤。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炎夏盛暑及秋季,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简 称“乙脑”。乙脑患者约 2/3 有意识障碍、轻度倦睡乃至深度昏迷,病情较 凶险,发病急。高热、昏迷、抽搐为三大特征。可伴有头痛、呕吐、嗜睡等 症状,少数病人病情恢复后,可遗留精神障碍、智力减退、四肢强直等现象。
治 疗
验方
  ●活蚯蚓 100~200 克。蚯蚓用冷水洗净,每 100 克加水约 50 毫升,炖 汤内服,每日 1 剂,炖服 2 次。30 天一个疗程。
  ●僵蚕、蝉蜕、天竺黄,石菖蒲各 10 克。数药共研为细末,以温开水冲 服,每次 2 克,一日 3 次。主治乙脑。
  ●防风 10 克,钩藤、僵蚕、白蔽、炒瓜蒌皮各 30 克,天竺黄 15 克,生 石膏 60 克,蝉衣 4.5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主治乙脑后口吃。
  ●扁豆 20 克,银花 30 克,牛蒡子 15 克。上药共入砂锅内加水 500 毫升, 水煎 20 分钟,过滤,二煎 15 分钟,去渣取汁,两煎汁混合,分早中晚 3 次 饮服,每日 1 剂,连服 5 日。主治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 效。
●西瓜汁 1000 克,白糖适量。将西瓜洗净,取瓤绞汁,加白糖,大量饮
之。主治乙脑抽风。有清热消烦镇静的功效。
  ●水牛角 120 克,石膏 60 克,板兰根 40 克。将三者入锅内加水 500 毫 升,煎至 250 毫升,饮之,一日 2~3 次。主治乙脑高热、鼻衄、大便潜血等 症。有清热凉血,解毒止血的功效。
●松叶 12 克,低度白酒适量。将松叶洗净切成 2 寸长侵泡在酒中,煎煮
10~20 分钟,每次饮药酒 30~50 毫升,日 1 次。祛风燥湿,治疗预防乙脑。
●生石膏、金银花各 15 克,连翘 10 克,蚤休 6 克,板兰根 25 克,黄芩
9 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 3 次服。主治乙脑。
  ●金银花 15 克,连翘 9 克,生石膏 25 克,黄苹 10 克,板兰根 15 克, 川黄连 6 克,大青叶 15 克,鲜生地 15 克,丹皮 10 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分 4 次服,主治乙脑。
  ●连翘 10 克,大青叶 10 克,薄荷(后下)3 克,银花 12 克,桑叶、菊 花各 10 克,香薷 6 克,芥穗 3 克,豆豉 3 克,芦根 12 克。水煎服,一日一 剂,分 3 次服。主治轻度头疼,无汗或微汗、嗜睡、恶心呕吐、轻度脑膜刺 激者。
●花粉 10 克,生石膏 30 克,知母 10 克,寒水石 15 克,黄芩 10 克,黄
连 3 克,羚羊粉(冲服)0.6 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 3 次服。主治头疼、 烦躁、口渴或胸闷、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反应迟钝、惊跳。
  ●黄连、黄芩、炒枳实、通草各 3 克,法半夏、竹茹、茵陈、杏仁、厚 朴各 6 克,菖蒲、生姜各 4.5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主治乙脑。
  ●鲜地龙 100 克。加水 500 毫升煎,30 天为 1 疗程。小儿用量 100~200 克/次。主治 6 个月内的乙脑后遗症患者。
  ●藿香、佩兰各 10 克、六一散 12 克、生石膏 30 克、金银花、连翘、竹 叶各 10 克。水煎服,1 日 1 剂。主治乙型脑炎。
●银花、大青叶、生地、白茅根各 30 克,连翘、黄芩、赤芍、生大黄、

玄明粉(冲)各 15 克,黄连 10 克,黄柏、山栀子、丹皮、知母各 12 克,生 石膏 90 克,龙胆草、生甘草各 6 克。浓煎至 200 毫升,一般 3 岁以下每次服
30 毫升,3~6 岁每次 40 毫升,6 岁以上每次 50 毫升,若用于成人每次 100 毫升,每日 4 次,每日 2 剂。口服困难者,可鼻饲给药。主治乙脑。
敷贴法
  ●控涎丹、生栀各 25 克,面粉 100 克。将上二药共研为细末,加面粉和 适量水做成圆饼状,贴于胸部,一日 3~5 次,直至病愈为止。主治乙脑、热 痰壅盛。有清热化痰开窍的功效。
  ●葱白 2 根,生姜 20~30 克。将上药洗净切碎,并捣烂如泥,敷于关元 穴,每日 4 次,病愈即停。通阳行气。主治乙脑尿闭。
点滴法
●生石膏 120 克,肥知母、京赤芍、粉丹皮、九节菖蒲、生军(后下)
各 10 克,大生地、僵蚕各 15 克,双钩藤 12 克,全蝎 3 克。将每剂浓煎成
500 毫升,装入灭菌空瓶内,加入 10 毫升防腐剂,冷藏备用。采用开放式输 液法,将针头换成导尿管,3 岁以上患儿每日 1 剂,3 岁以下酌减。1 剂均分
为 2 次直肠点滴,每次间隔 6~8 小时,重症者 1 日 2 剂,6 小时 1 次,患儿 取左侧卧位,双膝稍屈曲,臀部垫以治疗中,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后插入肛
门 15~20 厘米,胶布交叉固定,滴速 30~50 滴/分,点滴完毕后更换体位,
使药液充分吸收,待热退、痉止、清醒后 2~3 天停药。主治乙脑。
  ●香蕉根(洗净、榨干)500 毫升,蜂蜜 30 克。将上药混匀、鼻饲点滴, 保持每分钟 5~10 毫升。出现稀便后,停药。主治乙脑神志昏迷者。
灌肠法
  ●紫雪丹 2 克,鲜生地、大青叶、生石膏各 30 克,石菖蒲 9 克。将上药 煎汤,肛灌给药,分 6 次灌完,2 周为 1 疗程。主治乙脑伴惊厥、昏迷者。
  
疟 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即疟蚊媒介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可分为间日疟、三日 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四种。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染蚊的叮咬,少数可因 输血传播。部分病人发作有规律:可先有全身不适,怕冷、头痛,后见高热、 面红、恶心、呕吐、全身疼痛、乏力、烦躁,最后大汗降温。
治 疗
西药
  为控制本病的发作,可选用磷酸氯喹、盐酸氨酚喹啉、奎宁、阿的平、 环氯胍;为防止复发,可用磷酸伯喹;休止期为抗复发,可用乙胺嘧啶与伯 喹联合治疗。对上述药物耐药的病人,可选用磷酸羟基哌喹、磷酸咯萘啶(疟 乃停)、复方硝喹片、盐酸甲氟喹等。对凶险发作的治疗,可选用高效快速 抗疟药,如:青蒿素(黄花蒿素)、磷酸咯萘啶、磷酸咯啶、脑疟佳、二盐 酸奎宁、磷酸氯喹等。若病人红细胞缺乏,须禁用伯氨喹啉;孕妇疟疾患者 不宜用奎宁及伯氨喹啉,可换用氯氨喹或环氯胍。另外,剧烈头痛者可用阿 司匹林或磷酸可待因;贫血者,可用硫酸亚铁治疗。
中成药
  反复发作不止、体壮痰湿者,可用疟疾丸或截疟七宝丹(七宝散)。有 肝、脾肿大者,可用鳖甲煎丸(孕妇忌服)。
验方
●蜂蜜 15~30 克,白酒 150 毫升(根据各人的饮酒量酌情增减)。发作
前 10~60 分钟服用,如发作时间掌握不准,可在发作当日连服三次。主治疟 疾。
●鲜水蜈蚣草 30 克(干品 6~9 克)。洗净,加水 400 毫升透煎,于发
作前 1 小时与应发作时 2 次服,一日一剂,连服 3 日。主治疟疾。
  ●雄黄 0.3 克,六一散 2 克。上药混匀分 2 包,于发作前 2 小时调服一 包,4~6 小时后服第 2 包。主治疟疾。
●醋炙鳖甲、黄酒适量。鳖甲研末,每次 3~9 克,每天 3 次,调黄酒服
下。连服 2~3 天。主治疟疾,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口渴。
  ●独头蒜 7 个,米酒适量。蒜捣烂,用热酒冲服。每天 2 次,连服数天, 主治疟疾,热少寒多,口不渴,神疲体倦。
●白胡椒 20 粒,米酒 60 毫升。白胡椒打烂,炖热后冲米酒饮用。主治
寒少热少之疟疾。
  ●常山、草果、丁香各少许。用上好白酒煎诸药半茶杯,煎数滚薰鼻孔。 主治疟疾。
  ●蜂蜜 30 克,白酒适量。蜜置杯中,滴入白酒 3 滴,开水冲服。疟疾发 作前 1 小时服用。主治疟疾。
●乌贼骨粉 3 克,白酒或黄酒 10 毫升调和,一次服完。主治疟疾。

感 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最常见的疾病,由病毒或细菌传染引起。感冒可 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普通感冒是多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 染;流行性感冒是多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为发热、头痛、 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咽部干痒作痛等,伴有头痛、四肢倦怠、肌肉 酸痛、胸部憋闷、咽痛或有异物感。流感病人多伴头痛、高热、寒颤、畏寒、 不思饮食、结膜充血等。
治疗
西药
  有鼻塞者可用 l%麻黄素滴鼻液或鼻眼净滴鼻;咽喉疼痛可用碘含片、 薄荷含片、溶菌酶含片、四季润喉片等含服;有头痛、发热时可选用 APC 片、 扑热息痛、安乃近、阿司匹林等。使用速效感冒胶囊、感冒通、感冒清、康 泰克等复方药剂治疗,对普通感冒的效果很好。另外,流感还应加用抗病毒 药物,如金刚烷胺盐酸盐、复方吗琳胍、病毒灵等,并可加用苯海拉明、扑 尔敏等抗过敏药物。
中成药
  发热怕冷、头痛、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痰稀白、浑身酸痛、 不出汗、口不干、小便清长者,可选用藿香正气丸、小儿四症丸、感冒宁、 伤风止咳糖浆。发烧、头痛、流黄鼻涕、咳嗽并吐黄粘痰、口干、咽喉肿痛、 小便赤黄者,可选用感冒冲剂、银翘解毒丸(片)、银黄片、小儿感冒清热 冲剂、羚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解肌宁嗽丸。
验方
  ●菊花、枸杞各 6 克,绍兴酒 200 毫升。浸泡 10~20 天,去渣加蜂蜜少 许,早晚各饮 1 小杯。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红葡萄酒 1 小杯、鸡蛋 1 个。酒加热,打入鸡蛋搅拌一下后,即停止
加热,待温服用。主治感冒。
  ●葱白 3 根,白酒、小米适量。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取汗。主治风寒感 冒。
●葱白头 5 个,生姜 15 克,糯米 100 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
捣烂,同恨热服,出汗即愈。
  ●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条 1 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 乘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主治感冒。注意避风。
  ●核桃肉、葱白、生姜片各 25 克,细茶叶 15 克。用水 1 碗半煮熟,去 渣 1 次服。主治感冒。
●金银花、大青叶、鬼针草各 15 克,葛根、荆芥各 6 克,甘草 3 克。水
煎 2 次,分 2 次内服。成人每天 1 剂,小儿酌减。主治流性感冒。
  ●大青叶 30 克,鱼腥草、龙葵、射干各 15 克,白糖或蜂蜜 150 毫升。 上药加水 600 毫升,煎至 200 毫升,加白糖或蜂蜜分 2 次服用。每日 2 剂, 小儿酌减。主治流性感冒。
  ●葛根 30 克,桑枝 20 克,蔓荆子、金银花、连翘、板兰根、桔梗、黄 芩、银柴胡各 12 克,青蒿 6 克(后下)。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各 1 次。 主治流行性感冒。
●芭蕉根 500 克,食盐 30 克。将上药混合捣烂,敷于胸部前正中线剑突

上下(中庭、鸠尾、巨闷三穴),干后再换,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为止。主治 流感。
  ●大青叶、紫草各 60 克。先将上述二种药物用温水浸泡 30~60 分钟, 然后用文火煎沸 3~5 分钟,滤渣取汁,早晚 2 次分服
(小儿以少量昼夜分服)。主治少儿感冒。
  ●香薷、鲜藿香、鲜佩兰各 10 克,金银花、连翘各 15 克,青蒿 12 克, 板兰根 30 克。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主治夏季流感。
●鸭跖草、马鞭草各 30 克,威灵仙 20 克,板蓝根 15 克,羌活、青蒿各
10 克,柴胡 9 克。水煎分早晚 2 次服,每日 1 剂。主治流感。
  ●淡豆豉、藿香各 10 克,蒲公英、板兰根、野菊花、金银花藤各 15 克, 青蒿、蚤休各 30 克。加水 500 毫升,浓煎成 60 毫升,每 4 小时服 1 次,每 次服 30 毫升。主治流感高烧不退。
  ●木芙蓉叶、厚朴各 5 克。水煎一个小时,过滤取汁;再加水煎半个小 时,过滤取汁,两次药液混合浓煎。成人每次服 50 毫升,儿童酌减,1 日 4 次,连服 2 天,主治感冒。
●板兰根、鸭跖草各 30 克,贯众、黄芩各 15 克,射干 9 克。每日 1 剂,
分 2 次煎汤,将 2 次药液混合浓煎,分 2 次服用。主治小儿流感高烧。
  ●软柴胡 30 克,姜半夏 10 克,嫩黄芩 15 克,大青叶 24 克,金银花 20 克,生石膏 30 克,生甘草 5 克。上药加清水 1000 毫升,浸泡 20 分钟,武火
煎 10~15 分钟,滤渣取汁,二煎加水适量,煎 10 分钟,滤液混合,每 4~6
小时服药 1 次,轻者每日 1 剂,重者 1 日 2 剂。主治外感高热。对风寒表证 引起的高热应加荆防或羌独活。
●甘草 500 克,陈皮、苍术、白芒、荆芥、麻黄各 1000 克。上药烘干,
共研细末,过筛,瓶贮备用。每日服 2 次,每次 6 克,温开水送服。主治适 用于四时感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鼻塞,咳嗽,骨节酸痛。
●黄芪 15 克,白术 9 克,防风 6 克,杏仁 9 克,神曲 9 克,葛根 9 克,
薄荷 6 克,甘草 3 克,葱白为引。将药先用水浸泡 1 小时,再用武火煎沸 5 分钟,每剂煎 2 次,兑后分 2 次饭后温服。主治年老体虚感冒、头痛、鼻塞、 流涕、喷嚏、恶风、咳嗽等。
●生谷子 15~30 克。嚼服后喝热水一杯,盖被出汗。汗出即愈,主治适
用于普通型感冒,症见打喷嚏、流清涕,并伴鼻塞、头痛、轻度发热、四肢 酸痛等。应避免受风着凉。
●钩藤 6 克,薄荷、青蒿、枳壳各 3 克,黄芩 4.5 克,水煎,1 日数次
温服。白血球高,加金银花 9 克。主治小儿重感冒。
敷贴法
  ●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 30 克(4 岁以下幼儿各 20 克)。上药用 热开水 1000~1500 毫升冲开后浸泡 20 分钟(或煎煮五分钟),去渣取药液。 关闭门窗,用毛巾沾药液(保持一定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反复擦洗全 身,每次 10~15 分钟。洗毕揩干身子,穿上衣裤,保温休息。每隔 4~5 小 时擦洗一次。主治感冒。
  ●白芥子 9 克,鸡蛋清适量。用蛋清将白芥子未调成糊状,敷足心(涌 泉穴),有清热解表的功效,主治小儿高热不退、感冒。
  ●薄荷、大蒜、生姜各等份。将上药共捣烂如膏,取适量敷于肚脐,外 盖纱布,胶布固定,l 天换药 1 次。主治风寒感冒。敷药后可吃热粥,经助
  
药力,出微汗则疗效佳。
  ●胡椒、丁香各 7 粒。上药碾碎,以葱白捣膏混和,涂两手心,合掌固 定,夹于大腿内侧,温覆取汗则愈。有发散风寒,解表的功效,主治风寒感 冒初起。
  ●白芷末 6 克,姜汁适量。以姜汁调匀白芷末,涂擦太阳穴,每日数次, 每次 20 分钟。发散解表。主治感冒初起,风寒轻症。
  ●荆芥、防风各 2 克,羌活 1 克,葱白适量。先将前 3 味研细末,再与 葱白捣为泥,敷于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敷药 1 次,上面用热水袋敷 2 次,每次 10~20 分钟。发散风寒。主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头痛、鼻塞。
  ●紫苏叶 2 克,葱白、生姜各适量。先将紫苏叶研为细末,再与葱、姜 共捣为泥,制饼敷于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热敷 2 次,每次
20 分钟。发散风寒。主治风寒感冒。
  ●淡豆豉、葱、姜、盐适量。以上 4 味炒热,用布包好敷脐上,待凉后 取下,一日二次。辛温发散。主治感冒初起,怕冷身痛。
  ●绿豆粉 100 克,鸡蛋 1 枚。将绿豆粉炒热,取鸡蛋清,二味调合作饼, 敷胸部。3~4 岁小儿敷 30 分钟取下,不满周岁小儿敷 15 分钟取下。解毒退 热。主治小儿感冒高热不退。
●鲜地龙 10 条,白糖、面粉各适量。地龙入碗内,撒上白糖,片刻龙体
液外渗而死,入面粉和成膏,制成直径为 3 厘米的药饼 2 个,分贴囟门和神 阙处。每次贴 4~6 小时,每日 2 次,连贴 2~3 天。主治风热型感冒。尤宜 小儿。
●白芥子 100 克、鸡蛋清适量。将白芥子粉碎为末过筛,取鸡蛋 1~2
个,用蛋清和药末混合调如糊状,贴敷于神阙、涌泉、大椎穴上,盖以纱布, 胶布固定。令患者覆被睡卧,取微汗即愈。主治风寒感冒。
●橘子叶 30 克,老姜 12 克,葱头 10 克,薄荷叶 20 克。将上药共捣烂,
外贴大椎、印堂、太阳等穴。主治感冒。
  ●大葱、生姜、淡豆豉、盐各适量。葱切碎,生姜捣烂,淡豆豉碾末, 共与盐混匀炒热,布包趁热熨于肚脐,冷则更换,以出汗为度。主治风寒感 冒。
●生姜、大葱头各 30 克,食盐 6 克,白酒一盅。将前 3 种药物合在一起
捣烂成糊状,再加入白酒调匀,用纱布包起来,擦病人的前胸、后背、手心、 脚心、腋窝等处。擦完药后,病人应卧床休息,盖被发汗。主治感冒。
●胡椒 15 克,丁香 9 克、葱白适量。前 2 味研末,入葱白捣如膏状,取
适量敷于大椎穴,胶布固定;另取药膏涂干双劳宫穴;合掌放于两大腿内侧, 夹定,屈膝侧卧,盖被取汗,早晚各 1 次,每次 45~60 分钟,连用 2~3 日 或病愈为止。主治风寒型感冒。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 黄芩、半夏各 15 克。上药麻油熬,黄丹收膏,冷却备用。用时蒸软,贴心口
(鸠尾穴),每次 4~6 小时,每日 2 次,连贴 3 天为 1 疗程。主治外感风邪 型感冒。表实无汗者去黄芪、白术、桂枝。禁内服。
●银花、连翘各 4 克,桔梗、薄荷、牛蒡子各 2.4 克,淡豆豉、甘草各
2 克、荆芥、竹叶各 1.6 克。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纱布包 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 4~6 小时,每日 2 次,连贴 3~4 天为
1 疗程。主治风热型感冒。

  ●羌活 10 克,苍术、白矾各 6 克。将上 3 味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外 敷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次敷药 4~6 小时,1 日 2 次,3~4 天为 1 疗程。主治风寒型感冒。
  ●柴胡、当归、党参各 30 克,赤芍、麻黄(去节)、甘草各 120 克,朱 砂、雄黄各 15 克。将上药用麻油熬,黄丹收膏,冷却备用。用时蒸软贴膻中 穴处,每次 4~6 小时,1 日 2 次,连贴 3 天为 1 疗程。主治四时伤寒感冒。 春夏季感冒者,加石膏、枳实;秋冬季感冒者加细辛、桂枝。禁内服。
药浴法
●冬桑叶 30 克,黄菊花 15 克,黑山栀 9 克,独活、天麻各 6 克,秦艽
4.5 克。上药粉碎,用薄荷汤水泛为丸。热水 1000 毫升化丸洗头。主治感冒。
●生姜适量。煎水浸洗双脚。主治感冒。
  ●葱头 3 个。煎汤,临睡时热水烫脚,再趁热服葱头汤。主治风寒感冒。 服后盖被,汗出则愈。
鼻嗅法
●川芎、白芷、羌活、防风、薄荷、藿香各 9 克,细辛、辛荑、冰片各
3 克,雄黄 1.5 克。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用时将瓶盖打开,从 晨起至睡前每隔 3 小时嗅药 1 次,每次 10 分钟,连用 3~5 天。主治感冒初 起,鼻塞不能。嗅药之前,先将药瓶振摇几下,以便充分嗅闻药气。
●羌活、樟脑、大黄、柴胡、细辛各 3 克,白芷 6 克,薄荷 10 克。上药
共研成粉,再掺樟脑研匀,装瓶备用。用时鼻孔对准瓶口,反复嗅闻之,每
3 小时 1 次,3 天 1 疗程。主治感冒鼻塞不通。
塞鼻法
  ●鹅不食草、闹洋花、薄荷各 120 克,冰片 15 克。上药共为细末,过筛, 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药棉裹之,塞一侧鼻孔,每鼻孔塞 30 分钟, 左右交替,每日 3 次,3 日为 1 疗程。主治风热型感冒。
●白芷 3 克,冰片 0.6 克。上二味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密封。用时取
药粉适量,用消毒药棉包裹,塞一侧鼻孔,每鼻孔塞 30 分钟,左右交替用药, 每日 3 次,3 日为 1 疗程。主治风寒型感冒。
点滴法
●生麻黄、辛荑各 10 克,冰片 1.5 克。麻、荑水煎两次,混合浓缩至
50 毫升,加入冰片末,溶化搅匀,瓶贮备用。用时滴 2~3 滴,每日滴鼻 3~
5 次。主治感冒鼻塞不通。本液辛温燥烈,风热感冒及素体阴虚阳亢或有高 血压病史者慎用。
  ●取葱白适量、扎碎过滤取汁,加生理盐水配成 40%溶液,装瓶备用。 用时每日滴鼻 3~5 次,每次 2~3 滴,病愈停药。主治感冒鼻塞不通。
灌肠法
  ●生石膏 300 克,连翘 30 克,荆芥 15 克,赤芍、芦根各 10 克。将石膏 先煎 30 分钟,加入余药再煎 25 分钟,共煎 2 次,取液 300 毫升,过滤后加 入适当防腐剂。临用时按每公斤体重 3 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 2 次,3 日 1 疗程或病愈停用。一般用药后30~60分钟出汗,2小时退热,体温可下降0.5~
2 摄氏度以至正常。主治重型感冒或时行感冒。症见高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较重者。推药速度要慢,推药后患者应侧卧 30 分钟,以便药液保留。
  ●银花、大青叶、板兰根各 1 份,黄芩 2 份。单味水煎,混合沉淀,取 澄清液,浓缩成 50%的煎液,加入适量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次取 60 毫升,
  
保留 1 小时灌肠,每日 2 次,3 日为 1 疗程或病愈为止。主治普通感冒或流 感。对不能服药者或小儿尤宜(小儿宜酌情定量)。灌肠推药速度宜慢,推 药后患者侧卧 30 分钟,以便药液保留。
针刺法
  ●毫针主穴:大椎、风池、曲池、合谷,配穴:太阳、肺俞、内关、列 缺。鼻塞加迎香,喉痒加天突;风热加尺泽、少商;挟湿加阴陵泉;挟暑加 曲泽、委中;身热重者加十二井穴;胸脘痞闷加中院,三阴交;腹泻者加天 枢、足三里。大椎、风池点刺,出针时摇大针孔,用开阖补泻法。余穴留针
15~20 分钟。每日 1 次。
  ●梅花针:风寒型据症选取脊柱两侧、大小鱼际、肘窝、风池、鼻部。 风热型以胸背部、后颈部为主,配大椎、合谷。随症加减:头痛者加刺太阳; 合并鼻炎加刺迎香;咳嗽吐痰者加刺气管两侧、太渊、颌下。据病情轻重, 施中度或重刺激。以患者针后微汗出为宜。每日治疗 2~3 次。本病流行时, 宜叩打脊椎两侧及鼻部。一般治疗 3~5 次,有预防作用。
  ●耳针取穴:肺、气管、内鼻、咽喉、额。发热,加耳尖、屏尖;胃纳 差,腹胀,便秘,加胃、胰、胆;全身酸痛,乏力,加肾、脾;咽痛,声音 嘶哑加咽喉。每次选用 4~6 穴,均浅刺快速捻转 3~5 分钟,留针 20~30 分钟。亦可用埋压法。耳尖、屏尖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日 1 次,两耳交替,5
次 1 疗程。
  ●头皮针取穴部位:感觉区配胸腔区。以捻转泻法,每隔 10 分钟行针 1 次,留针 30 分钟。隔日 1 次。
●三棱针取穴:大椎、风门、肺俞、百会、太阳。点刺出血 3~5 滴。大
椎、风门、肺俞点刺出血后可配合火罐拔吸 5 分钟。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水针取穴,风池、外关、合谷。用维生素 B1 每穴注射 0.3~0.5 毫升。 每日 1 次。5 次 1 疗程。
●粗针取穴:大椎,用 6 厘米长 0.7 毫米直径粗针快速刺入大椎穴,强
刺激,亦可放血数滴。针灸疗法对本病疗效可靠,早期施治可使病情迅速好 转,不再转变。一般讲,病邪在表多属实邪,宜用泻法驱邪外出,毫针、三 棱针、头针、粗针等可随症选 用,刺激可用强些。对体虚之人,又当祛邪 与扶正兼顾,可选用刺激小的方法,如灸法、耳针、水针、梅花针等。尤其 对一些不耐针刺者,灸法更为适宜。
灸法
  ●大椎、风他、肺俞、神阙等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以施灸部位有 温热舒适感觉为度。每穴每次 15~20 分钟,每日灸 1~2 次。主治流行性感 冒。术者应掌握好距离,以免造成患者烫伤。
  ●大椎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每次灸 20 分钟,每日灸 2~3 次。主 治流行性感冒。
  ●足三里、大椎等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 觉为度,每穴每天灸 1 次,每次 20 分钟,连续灸治 3~5 天。主治流行性感 冒。若施灸过程不慎烫伤皮肤,局部起泡,可停止灸治,一般局部不作处理。
●大椎、神阙、足三里、合谷等穴。按隔药(姜)灸法操作,每穴每次
灸 3~5 壮,每日 2 次,2~3 日为 1 疗程或病愈为止。主治风寒型感冒。小 儿或患者皮肤感觉减弱者慎用。
●风池、风门、列缺、台谷、陶道等穴。按明灯爆灸法操作,每天施灸

1 次,每穴 1 壮,连灸 3~5 天。主治风寒感冒症。本法灸后局部皮肤稍微灼 伤,偶也可引起小水泡,3~4 天后水泡自然吸收而消失,一般不需作局部处 理。
  ●大椎、合谷、风池、外关等穴。采用明灯爆灸法。每穴灸 1 壮,每天 施灸 1 次,连灸 2~3 天为 1 疗程。主治风热型感冒。
  ●足三里(双)穴。按灯火灸疗法操作,每日 1 次,连续 3 天。可预防 流行性感冒。若灸后发生小水泡,注意清洁,以防感染。
  ●大椎、神阙、劳宫等穴。取胡椒 15 克,淡豆豉 30 克,丁香 10 克,葱 白适量,先将前 3 味药研为细末,然后再加入葱白捣烂调匀成膏即可。敷灸 时每穴用药膏约 5 克,先贴大椎、神阙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令患者脱 衣而卧,再取药膏 10 克敷于手心劳宫穴处,两手合掌放于大腿内侧,侧位屈 腿夹好,蜷卧将被盖严,取其汗出,主治流行性感冒。本法对体壮,头痛, 鼻塞,发热无汗者效果尤佳;而体弱,经常感冒发热易汗者效差。
火罐法
  ●大椎、身柱、大杼、风门、肺俞等穴。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取 大小适宜之火罐,用闪火法或架火法等,将火罐扣在穴位上,留罐 10~15 分钟。本法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大椎穴。先在大椎穴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局部点刺 2~3 下,立即
在针刺部位拔火罐,以溢血为度,留 5~10 分钟起罐。以患者自觉症状消除 决定次数。如病情不减,在原部位连续进行 l~2 次,待症除康复为止。本法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大椎穴一般用三棱针点刺,若用针刺则不宜过深。
●大椎、风门、肺俞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后,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吸附
于以上部位,每穴出血 1~2 毫升,留罐 15 分钟,每日 1 次。本法适用于风 热型感冒。
●主穴:大椎、风池、合谷。配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头
痛加太阳、百会;鼻塞加上星、迎香;咳嗽加肺俞、太渊;咽痛加少商(放 血)、鱼际。主穴采用泻法,配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20 分钟,中间行针 1~
2 次。起针后在大椎穴拔罐 10~15 分钟,1~2 日治疗 1 次,5 日为 1 疗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穴。令患者俯卧或俯伏坐位,光露背部,沿着膀胱 经的循行线抹上麻油。然后取中号火罐 1 只,用闪火法将罐吸在患者背部, 沿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下来回走罐多次,直到循行线上的皮肤出现潮红为 度。四条循行线均应走罐。接着把罐停在大椎穴上,留罐 5 分钟,最后用草 纸把麻油擦净。本法适用于各型感冒。对项背强、四肢酸痛畏寒发热诸症, 效果尤佳。若加灯芯草灸风池、肺俞则疗效尤佳。
气功疗法
  ●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目微闭,舌顶上腭,全身放松,自觉在云雾 之中;然后做自然轻松的腹式呼吸,没有定数,以自觉身心安稳为度。慢慢 收腹屈膝(约 135°),上身前俯,双臂向后外侧斜伸上抬,至上身与地面 基本平行(根据自我感觉,头胀可取稍微高些,感觉不明显可取稍低一些, 以头面部有随心跳之轻微搏动感为度),头稍抬起。心想如临大海观潮,自 觉气血涌动与心跳一致,头面部之搏动感随呼吸而明显;然后将此气血之搏 动感以意念集中到鼻咽部位。如此,待 5~7 息(一呼一吸为一息),即可转 收式。呼吸逐渐变浅,意念收回,缓缓起身,恢复原站立姿势,稍事歇息。 注意:头部不要过分下垂,关键在体察舒适而有来去分明的波动感,切
  
忌使头胀痛。练功时间,不可过长,可于每日早晚各练 1 次。如不能长期坚 持,则在出现喷嚏和鼻痒等感冒前驱症状时或感冒后做此功,可明显减轻症 状和缩短病程。
辅助疗法
  ●推前额:将两手食、中、无名指并拢,用指面从两眉中点向前额发际 直椎 24~50 次;然后再自前额中点向两侧分推 24~50 次。意注掌下,自然 呼吸,吸气时再用力推摩。
●揉运太阳:以两手中指按太阳穴向耳后方向揉运 24~50 次。
  ●扫散胆经:两手四指微屈并拢,用指尖在耳上头之侧面,从额角顺胆 经向脑后摩擦扫散 5~10 次。
  ●洗鼻:用两大拇指第二指节指背,相互搓摩,然后轻轻上下摩擦鼻之 两侧。吸气时搓摩 5 次,呼气时搓摩 5 次,共做 9 息。
注意事项 患感冒后要适当休息,减少户外活动,室内要保持清洁,多通风,使空
气新鲜。平时适当进行体力劳动和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衣服鞋袜干燥, 天冷时注意保暖。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可分为甲型肝炎、乙 型肝炎和非甲乙型肝炎。其传染源主要为肝炎病人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症状为饮食低下,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道症状和低热,或见目黄、 身黄、尿黄等。
                             治疗
验方
  ●板兰根、金银花各 25 克,丹皮、柴胡、焦三仙各 15 克。上药按比例 制成片剂,每片 0.25 克,每次 6 片,日 2 次。主治慢性肝炎。
●白术、厚朴、猪苓、泽泻各 4.5 克,茯苓 9 克,广陈皮、砂仁(打)
各 3 克,藿香 6 克,广木香 2.4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主治急性无黄疸型 肝炎。
●柴胡、赤芍、枳壳、白芍各 4.5 克,甘草 2 克,茵陈、麦芽各 12 克,
山栀、白术、郁金、泽泻、莪术各 6 克,青陈皮、木香、三棱各 3 克,川楝
子 9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主治慢性肝炎。
●茵陈 60 克(后下),山栀 10 克,大黄 30~60 克,郁金、连翘、枳壳
各 15 克,银花、蒲公英、金钱草、苡仁各 30 克,黄芩、黄柏、丹皮各 10 克,青黛 3 克(冲)。每日 2 剂,水煎服。主治重症肝炎急黄型。
  ●黑矾 6 克,鸡蛋清 3 个。上药焙干研末,开水冲服;成人每次 3 克, 病重者服 5 克,每日 1 次。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酒、肉。主治病毒性肝炎。
  ●茵陈、蒲公英、白茅根、六一散、泽兰各 3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或 研末制成粉剂,每剂分六包,每日四包,分二次用开水冲服。同时配维生素
C 及酵母片口服。主治病毒性肝炎。
●生大黄 50 克。每日 1 剂,水煎成 200 毫升,一次服下,连服 6 天,停
药 1 天,为一疗程。年老体弱者可服 2 天,停药 1 天,服 6 剂为一疗程。主 治病毒性肝炎。
  ●夏枯草 60 克,大枣、白糖各 30 克。前二味药煎水取汁,加入白糖, 再加水 500~600 毫升,煎至 250~300 毫升。分早、晚 2 次服。主治病毒性
  
肝炎。
  ●红木香 9~18 克。研未,分 3~4 次温开水送服,每日 1 剂。主治病毒 性肝炎。
●鲜垂盆草 150~300 克。上药加水 600 毫升,煎至 400 毫升,每日服
200 毫升,分 2 次服。儿童酌减。主治病毒性肝炎。
  ●五味子、陈皮、板兰根、炙黄芪各 60 克。上药共研细末,每包 5~6 克,温开水冲服,每日早晚饭后各服 1 包。主治病毒性肝炎。
●凤尾草、过路黄各 30 克,山楂、白茅根各 15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连服 30 天为一个疗程。主治病毒性肝炎。
  ●茵陈 30~60 克,威灵仙、丹参各 30 克,大黄 6~15 克。每日 1 剂水 煎服。主治病毒性肝炎。
  ●茵陈、栀子、虎杖、白茅根、败酱草、柴胡各 20 克,茯苓、苡仁、山 楂各 25 克,生甘草 10 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主治病毒性肝炎。
  ●虎杖 90 克。加水浓煎至 300 毫升,每日 1 剂,分 3 次服。症状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服数周巩固疗效。主治病毒性肝炎。
  ●柴胡 12 克,白芍 30 克,枳实、延胡索、芦荟各 12 克,茵陈、板兰根、 贯众、白花蛇舌草各 30 克,甘草 10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主治病 毒性肝炎
●紫草、鱼腥草、豨莶草、金钱草各 30 克,龙胆草 20 克,甘草 10 克。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15 天为一疗程。主治病毒性肝炎。
吹鼻法
  ●瓜蒂、母丁香各 3 克,赤小豆 1.5 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晨取少许药 末吹入鼻内,连用 5 天,流出黄水为妙。主治黄疸型肝炎。
●苦丁香、白胡椒、白丁香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少许
吹入鼻中,以流出黄水为度。隔时 1 次,10 次为 1 疗程,病愈停用。主治急 性黄疽型肝炎。吹药入鼻中时,可口含水,以防药误入气道。若用后刺激性 强,使病情加重者停用。用药后若发鼻干,可涂芝麻油润之。
●苦丁香 18 克。放锅内炒黄,研为极细面,过细筛,吹进鼻内,每日一
次,每次吹 6 克(或酌量),然后吸之,吸入后 1 小时,鼻内流出黄水是见 效之症。连用 3 天。清热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
塞鼻法
  ●苦素丹(甜瓜蒂)适量。研为细末,过筛。取 0.1 克分 6 包。先以两 包深深地吸入两鼻孔,隔 40 分钟清洁鼻腔;再吸入两包,每隔 40 分钟清洁 鼻腔,又吸入两包。共分 3 次吸完。间隔 7~10 天依上法,再吸 0.1 克,以 此类推,吸完 0.4 克为 1 疗程。即先后共吸 4 次,大约要间隔 10 天。急性期
1 个疗程,慢性期 2 个疗程即可见效。主治黄疸(阳黄证)
针刺法
  ●肝俞、胆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阳黄配太冲、阳陵泉。阴黄配 脾俞、阳纲。急黄配日月、期门、胆囊穴。阳黄用泻法;阴黄用平补平泻, 并加用灸法。隔日 1 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 1 疗程。主治黄疸。
  ●肝气郁结取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内关。肝血不足取 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太溪。肝气郁结用泻法。 肝血不足用平补平泻法。隔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 1 疗程。主治 胁痛。
  
●梅花针胸、腰、骶部、支沟。重点叩打患部肋间隙。主治胁痛。
  ●胸胁部、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穴。弹刺出血,每日 1 次,10 次 1 疗 程。主治黄疸。
  ●耳针取胸、神门、皮质下、交感、肝相应痛点.每次取 3~5 穴。强刺 激。留针 30 分钟至 4 小时,左右耳交替针刺,每日 1 次,10 次 1 疗程。主 治胁痛。
  ●胆、隔、肝、肝炎点、三焦、交感。以 2%碘配对上穴局部皮肤进行 常规消毒,75%酒精脱碘,左手拇指固定耳廓针刺穴位的周围,食指托住耳 背,右手持 0.5~1 寸毫针刺入,深度以穿过软骨不刺透过侧皮肤为度。留针
20~30 分钟,留针期可间歇捻针以加强刺激。起针时须消毒干棉球压迫针 眼,避免出血,并要严密消毒以防感染。每日 1 次,10 次 1 疗程。主治黄疸。
刺血疗法
  ●阳陵泉、窍阴、期门、胸胁痛部。阳陵泉、窍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期门用火罐拔吸 10 分钟;胸胁痛部用梅花针弹刺出血。每日 1 次,10 次 1 疗程。主治胁痛
  ●三棱针取胆俞、行间、肝俞、太冲等穴。每次取 2 穴,以点刺放血, 每日 1 次,10 次 1 疗程。主治黄疸
●电针取主穴:胆俞、肝俞、足三里。配穴:大椎、至阳、阳陵泉、太
冲。每次取 5~6 穴,通电 5~10 分钟,正极接主穴,负极接配穴。每日或隔
日 1 次,10 次 1 疗程,疗程间隔 2~4 天。主治黄疸。
  ●水针板兰根注射液或茵陈甘草注射液。①阳黄:至阳、支沟、阳陵泉、 太冲。②阴黄:脾俞、足三里、胆俞、阳陵泉、内关。酌选以上任何一种注 射液,注射于上述脑穴中,每次选 4~5 穴,每穴注射 1 毫升,每日 1 次,连
用 20 天为 1 疗程。
  ●足三里(双)、肾俞(双)等穴。每穴每次注射 100%黄芪注射液 1 毫升,每 3 天交换注射 1 次,2 月 1 疗程。亦可增注党参注射液 1 毫升。主 治黄疸
气功疗法
  ●站立闭眼,两手在丹田处聚拢,掌心劳宫穴相对,做 3 次用嘴慢慢吐 出气息的嘘息,要先吸后呼,然后手轻缓离开丹田,两手背相对,与丹田在 同一水平线上,两手分开至胯部后翻掌,成两手心相对合拢在原处。如此做
3 次后,将右脚向前迈半步,脚尖着地,用鼻做一短促的吸气,两手自然摆
动,收回有脚,迈出左脚,如此做 9 次。起势后,先睁开眼睛,双手摆动, 右手摆至胯处,左手至胸前,右腿放松向前迈半步,落步时用鼻作一短吸。 随后双手开始向相反方向摆动,左手摆至胯处,右手至胸前,左脚向前半步, 用鼻作一短呼气。手、头、脚、腰、呼吸等各种动作相互配合节奏协凋,每 分钟 50 步左右。停步后,闭眼,先做起势 3 次,然后两手由丹田上抬至膻中 穴,两指尖相对,大拇指朝气户穴,做 3 次嘘息后,两手重迭下垂,放回两
胯旁,睁眼,恢复平时体形。
注意事项 在病情活动期要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应动静结合,疾病静止期可
以从事轻工作。庄意隔离,防止传染。注意皮肤和口腔清洁。勤擦澡,有口 臭、呕吐者,可用银花水或淡盐水漱口。饮食物一定要新鲜,易消化,适合 本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能刺激食欲,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

保证充足的热量。在消化功能恢复后,不要吃得太多,以免使身体发胖,形 成脂肪肝。另外,应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以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为特征。并可侵袭其他腺体和脏器。因其病 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传染途经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以及被带有病毒 唾液污染的食物和餐具等。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 头痛、厌食及呕吐,可见腮腺一侧或两侧肿大、疼痛、不红、边界不清、局 部微热、有轻度压痛等。
治疗
验方
  ●绿豆、银花各 100 克。水煎服,4 小时后服第 2 次。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腮腺炎。
  ●荸养、藕各 100 克,茅根 30 克。水煎服。凉血消肿,清热生津。主治 腮腺炎。
  ●板兰根 30 克,柴胡 6 克,甘草 3 克。水煎服。清热解表,消肿解毒。 主治腮腺炎。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 30 克,薄荷 6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功效清热 解毒,消肿散结。主治腮腺炎。
●鲜黄花菜根 60 克,冰糖适量。水煎分 2 次服下,每天 1 剂。主治腮腺
炎。
敷贴法
  ●鲜白花败酱 50 克,生石膏 10 克。将两药合捣碎敷于患处,用敷料包 扎,每日换药 1 次,一般用药 3~5 天即可痊愈。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腮腺炎。
●鲜侧柏叶 45 克,鸡蛋清适量。将侧柏叶捣烂如泥,加鸡蛋清适量调匀,
敷患处,l 宿即愈。清热凉血解毒。忌服辛热腥腻之品。主治腮腺炎。
  ●仙人掌 250 克,生石膏 100 克。上二药混和捣成糊状,外敷局部。药 外放一塑料薄膜或菜叶,以防止因药物水分蒸发过快变干。敷药水分干后即 换。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腮腺炎。
●鲜白头翁 20 枚,鸡蛋 3 枚。先将白头翁煮沸后,再将鸡蛋打入药中,
勿搅动,以免蛋散。待鸡蛋熟后,捞出鸡蛋,撇出药渣,吃蛋喝汤,使患者 微微汗出。一般 1 剂即愈。病重者,翌日可再服 1 剂。清热解毒消肿。主治 腮腺炎。
  ●马齿苋适量。鲜马齿苋水煎糖调味内服。捣烂后之马齿苋泥醋调敷腮 部。清热解毒消肿。主治腮腺炎。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是由病毒和细菌感染、过敏、大气污 染、气候变化、吸烟等物理、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初起时很象 感冒,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部不适或闷痛,部分病人可有发热、食欲 不振等现象,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人,由急性支气 管炎反复发作所致,病程较长,寒冷季节发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夜晚和 晨起为重,严重者可导致肺心病。
治疗
西药
  ●干咳无痰时,可选用咳必清、可侍因,痰稠不易咯出时,可选用氯化 铵、必嗽平;胸闷、气喘及有哮鸣音时,可选用氨茶碱、舒喘灵、夜罗宁; 发热、咳嗽重,有脓痰并不易咯出时,应加用抗菌药物,如四环素、强力霉 素、链霉素、甲烯土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磷霉素钙、青霉素、氨节 青霉素等;如伴发热、全身酸痛时,可加服复方阿司匹林。另外,还可在发 病季节前试用转移因子等,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发 作。
中成药
  ●急性支气管炎有发热、咳嗽、痰稠色黄而难以咯出、胸闷痛、痰中带 血、口鼻气热、口干苦、咽痛等症者,可选用止咳化痰丸、清肺抑火丸、宁 嗽丸、枇杷叶露。
验方
  ●生麻黄、细辛各 3 克,桔梗、五味子、半夏、桂枝各 9 克,生石膏 3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大枣、甘草各 20 克,半夏
30 克,石膏 12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早、中期。
●鱼腥草、败酱草、薏苡仁、黄芩、贝母、杏仁各 9 克,桑白皮、丹参
各 15 克,获等、炒白术各 12 克,桔梗、炙甘草各 6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 随证加减治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发热重加银花 10 克,连翘 10 克;喘甚 加炙麻黄 9 克,海蛤壳 15 克;全身水肿加桂枝 6 克,大腹皮 10 克。主治支 气管炎。
●胡黄连 12 克,蒲公英、生甘草各 15 克,苦参 10 克。每日 1 剂,水煎
服。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阻滞型。
  ●麻黄 3 克。将麻黄用水煎后去渣,另加 500 克冰糖,浓缩成糖膏。日 服 3 次,每次 10 克。主治老年性咳喘。
  ●板兰根 12 克,鸭跖草、贯众、生甘草各 10 克,煎汤服,1 日 1 剂。 主治支气管炎合并肺炎者。
  ●白公鸡一只,干西瓜秧 200 克,生姜 100 克,生豆油 150 克。先把西 瓜秧煮沸,捞出后加入褪好的白公鸡和生姜,待鸡煮熟后,加入豆油,食肉 喝汤,每晚温服一碗。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禁食生冷食物。
  ●沙参 50~100 克,老母鸡一只。将老母鸡褪毛,去掉内脏后,把沙参 装入鸡肚内缝上后煮熟。腊月数九天,每九服一剂。用此方在冬季可控制气 管炎发作。煮时不放调料。
●龙葵(天天茄全棵)500 克,白酒 1000 克。将龙葵用白酒浸泡七天去

渣,每天 3 次,每次 1 酒盅。主治支气管炎。
  ●黄梨 2500 克(取汁),杷叶、寸冬、陈皮各 50 克,冰糖、白糖各 500 克。先将杷叶、寸冬、陈皮煎熬去渣,再同梨汁、糖熬成膏,日服 2 次,每 次用开水冲服 15 克。主治气管炎。
  ●射干、车前草、葛根各 15 克,白果 10 克,侧柏叶 25 克。水煎至 1 茶盅。1~4 岁儿童分数次服,24~36 小时服完。主治气管炎。
  ●冬花、半夏各 50 克,杏仁、蒌仁、黄芩各 100 克,香橼、百合、云苓、 苏子、前胡各 75 克,川贝 40 克。制成蜜丸,每丸 15 克,每日 2 次,每次 1 丸。主治气管炎。
  ●露蜂房一个(树上或墙洞内),芝麻适量。用芝麻把露蜂房全部灌满, 然后把蜂房放锅内焙干,研细备用。成人每日 3 次,每次 15 克,温开水冲服, 儿童酌减。主治气管炎。眼药期间,切忌服油腻食物。
  ●柴胡、半夏、麻黄、透骨草各 15 克,大枣 7 枚。每日水煎服 3 剂,早 晚分服。主治气管炎。
  ●川贝 10 克,茶叶 3 克,冰糖 15 克。共研细面,分早晚两次白开水冲 服。主治气管炎。
  ●香油 120 克,豆腐 250 克。放碗内共炖。日服 1 次,连服 3 次。主治 气管炎。
●核桃肉 120 克,川贝 30 克,杏仁、冰糖各 60 克。共捣烂成膏,每次
服一匙,日服二次,白开水送服。主治气管炎。
  ●人参 50 克,胎盘 2 个,五味子 30 克。先将胎盘洗净焙干,共研细面, 装入空心胶囊,每次服 2~4 粒,日服 3 次。主治气管炎。
●绿茶 2 克,芦根 40 克,甘草 5 克。水 100 毫升煮芦根、甘草 10 分钟,
加入绿茶即可。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葱白 5 段,糯米 60 克,生姜 5 片,米醋 5 毫升。前 3 药同煮粥,粥成 加米醋,趁热服。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二花、蜂蜜各 30 克。水 500 毫升煎二花,去渣蜂蜜调服,3~4 次服
完。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蜂蜜 50 克,佛手 30 克。水煎服。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甘草 6 克,蜂蜜 30 克、醋 10 毫升,沸水冲泡,代茶饮。主治慢性支 气管炎。
●大蒜 10 个,醋 20 毫升,红糖 10 克。大蒜捣烂,醋内浸泡 3 天,去渣,
每次半汤匙,每天 1 次。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核桃肉 20 克,人参 6 克,生姜 3 片。同煎取汁 200 毫升,去姜加冰糖 少许,临睡时服。主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
●天天果 156 克,白酒 500 毫升。以酒浸泡 20~30 天,每次 1 匙,1 天
3 欢。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气功疗法
  ●平坐式或站式,全身放松,舌抵上腭,两眼微闭,自然呼吸,排除杂 念。两手在脐下丹田处呈抱球状,用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两手用内劲向外 撑,收肛提气;呼气时,两手向丹田处抱,同时松肛,收气于丹田,做 36 息。然后两手呈抱球状不动,以意静守丹田 5~10 分钟。两手翻掌上向提至 中丹田(膻中)处,然后手掌外转掌心向外,自胸部向左右分推至体两侧; 两掌内翻,掌心相对向膻中收拢,再两手转掌向胸合拢至膻中,后翻掌向下
  
推至丹田,导引气机向下,归于丹田,反复做 36 息或 81 息。自然呼吸,意 随掌行,两手动作要自然,用力柔和。最后两手回至丹田稍停片刻,即可收 功。
辅助疗法
  ●自然盘坐,两手掌按于床上,挺胸仰头,同时吸气满胸,略停片刻, 然后呼气,同时屈颈弓背、缩胸。一吸一呼为 1 遍,做 9 遍或 18 遍。
  ●自然盘坐,两手掌扶于膝上,从腰为轴,先向左转 8 圈,再向右转 8 圈。旋转时,在向后方转的半圈吸气,在向前转的半圈呼气。
注意事项 尽量保持室内有适当的温湿度,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从夏天开始早上用冷水洗脸,冷毛巾拧干后擦背、胸至皮肤发红,冬天仍坚 持下去,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戒烟,改善环境,清除有害气体对呼吸 道的影响。加强体育锻炼,如进行广播操、太极拳等小运动量的活动。忌吃 辛辣刺激性食物。

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发热一般以低热较多见,但有时也表 现为高热。此外,还有病人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实际体温并不升高的 现象。此病多因触感疫毒之气,或被六淫之邪侵袭及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所 致。
治疗
验方
  ●绿茶 0.5~1.5 克,淡竹叶 30~50 克。以水 1000 毫升,先煮淡竹叶, 煮开后 5 分钟,加绿茶。分 4 次服。主治泌尿道感染发热。
  ●细茶叶 6 克,薄荷叶 3 克,生姜汁半匙。滚开水大半碗冲薄荷、茶叶, 再入姜汁、白糖和匀,每天 1 次或 2 次。主治风寒发热。
  ●茶叶 2 克,二花 1 克。沸水冲泡 6 分钟后饮用,饭后服。主治外感发 热。
●绿茶 1~3 克,生石膏粉 50~100 克。将生石膏加水 1000 毫升,煮沸
15 分钟,加入茶叶即可。日服 1 剂,分 4 次服。主治高热、汗多、口渴、尿 黄。
●苦瓜 1 只去瓤,茶叶适量。苦爪纳入茶叶后接台,挂于通风处阴干。
每次切苦瓜干 5~10 克,水煮或泡水代茶饮。主治长期不规则发热。
●茶叶少量,地龙 10 克。水煎服。主治发热无汗。
  ●鲜竹叶菜 120 克,白酒适量。洗净捣烂绞汁,温热,以酒送服。主治 发热。
●鳗鱼 500 克(去内脏),黄酒 500 毫升。加水小火烧至熟烂,放盐少
许,蘸醋食用。主治虚劳所致的虚热。
●红枣 250 克,糯米酒或黄酒 250 毫升。红枣加水煮软,滤干水加入羊
脂 25 克,入酒,煮沸后,入瓶中,密闭贮存 7 日即可。每次吃枣 3~5 枚。1
日 2 次,主治低热。
  ●绿茶 1~2 克,青蒿 10~15 克。取青蒿快速洗净,滤干,与绿茶同放 杯中,用沸水冲大半杯,加盖,5 分钟后即可服用。主治功能性低热。对血 虚低热有独效。
●鸡蛋清 4 枚,肉丝 10 克,紫菜 5 克,鸡汤 200 克,食盐适量,白酒少
许,醋适量,蒜 1 克,葱丝适量。将蛋打破去黄留清,调入肉丝、紫菜、食 盐、白酒、醋、蒜、葱花搅匀,再用锅把鸡汤烧沸,乘沸时将调好的蛋液倒 锅中,滚 2~3 沸即熟,盛入碗中喝。清虚热。
  ●西瓜瓤 400 克,精盐适量,鸡蛋 5 枚,食油 100 克,葱花 5 克。将西 瓜瓤去籽打碎,鸡蛋打入瓜瓤内,放入精盐搅匀。把炒锅上火,放入食油烧 热,下葱花略爆,倒入蛋炒至将凝固时,摊成饼状,烹清汤少许,迅速盖盖, 煎焖片刻,将蛋翻转后装盘食用。清热养津。主治发热高烧、余热未尽等。
●鸡蛋清 5 枚,精盐适量,菠菜叶 25 克,清汤 50 克,熟猪油 250 克(约
耗 50 克)。将鸡蛋清中放入少许精盐,用筷子搅打均匀;把菠菜叶洗净。将 炒锅上火,放入熟猪油,烧至四成熟时,倒入蛋清,当蛋清发白浮起时,起 锅将其倒入漏勺沥去油。原炒锅复上火,放油少许,下菠菜叶略炒,加鲜汤、 精盐,倒入蛋白烧沸,起锅倒入盘内即成,主治咽干、口干、眼干等症。
●生石膏 30 克,糯米 50 克。先用水煮石膏,约 15 分钟左右,去渣取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