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易排出怎么回事:谁在妖魔化高尔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3:52

谁在妖魔化高尔夫

2011-08-08 22:41:26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有488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1)

今年4月份,11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清理整治违法高尔夫球场。业内人士称,绝大部分的球场是建在不可耕作的土地或是目前无法带来经济效率的土地上的,高尔夫球场的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国内投资建设一个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大约需要1200亩土地,年均耗水总量约为27.6万吨,“与同等面积耕地用来生产谷物的用水量相比,前者是后者的46倍。”

高尔夫起源于500多年前苏格兰放牧人“用放牧的鞭子将草丛中的石子打入兔子洞”,而后风靡全球。

19世纪初英国人将高尔夫球运动带入上海滩。1984年8月24日,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对外开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第一座高尔夫球场。

即便在过去7年中已经“成功”应对过至少10次禁令,但今年4月份11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清理整治高尔夫,还是让高尔夫业界倍感紧张(相关报道见《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30期《中央特急  地方淡定─高尔夫霸气外露》)。

2011年7月的行业杂志《国际高尔夫》在专题报道“忐忑下的蛋”中说:“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高尔夫就是个在残酷境遇的夹缝中生存下的‘蛋’,易碎却孕育着生命的希望和未来。”

幽怨与抨击

该杂志为高尔夫喊冤说,“大众媒体挥舞着拳头,将矛头对准高尔夫,一时间高尔夫被冠以各种难以承受的名头:违建、占用耕地、破坏环境、贵族运动、奢侈享受??热爱高尔夫的球友都知道,这些不是高尔夫的本色,却把高尔夫痛斥得遍体鳞伤。2004年以来,不论是从高尔夫被‘曝光’次数还是各种渠道公布的球场数量,都不难看出高尔夫急速发展的势头。那么,在问题暴露后为何迟迟没有出台解决方案?”

与《国际高尔夫》幽怨不已的情绪不同,英国《卫报》记者在2010年4月实地调查海南的一些高尔夫球场项目之后,面对起源于本国的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的近况感叹说:“高尔夫成为一个工具,土地使用权日益被让渡给满世界寻欢作乐的富豪,环境影响完全被抛在一边。”

业内统计数据及学术研究资料显示,每座高尔夫球场无异于一家“ 不冒烟的工厂”。国内投资建设一个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大约需要1200亩土地,年均耗水总量约为27.6万吨,“与同等面积耕地用来生产谷物的用水量相比,前者是后者的46倍。”除了对资源的大量占用之外,还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压力等。

如此的代价服务着谁?行业内较权威的《朝向白皮书》2010年版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6万高尔夫核心人口(年满18岁,过去一年内下场打球超过8轮次的高尔夫人口)。

即便是《国际高尔夫》也对行业人士表示怒其不争:“行业中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想推动高尔夫的发展,喜于高尔夫快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利益却忽略了行业发展的健康、稳定。当再次面对炮轰和围剿时,我们只会无力发声。”

高尔夫作为体育项目入奥了,但高尔夫球场仍收着娱乐业的税。这让业内人士耿耿于怀。

《国际高尔夫》试图代表行业发声:“政府职能部门不应该将这份压力全部转嫁到球场身上,整理现有球场的用地是必要的,但是笔者也不建议使用拆毁球场的方式,首先毁掉这些球场本身就是社会财富的损失。球场的强行拆除带来的负面影响谁来买单,众多的失业人口谁来安排?所以有目的地改造和限制球场是必要的,但我们需要有法可依,别让球场哭泣。”

作用不亚于三峡大坝?

一批高尔夫球场负责人则发表了以下观点:

阿里高尔夫创始人王亮:“我打过的100多个球场,绝大部分的球场是不可耕作的土地或是目前无法带来经济效率的土地。中国只有30万真正打高尔夫的群体,还有300万处于练习场阶段的群体。没有打过高尔夫的人来谈高尔夫都是纸上谈兵,北大某教授采访时说:高尔夫球场严重污染环境,高尔夫的农药对环境造成破坏。接触高尔夫的人都明白,高尔夫球场那一点点杀虫剂能够破坏环境吗?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高尔夫球场对当地经济、就业、投资环境的巨大贡献。在中国的西部、在广东东部、粤北地区(很多无法耕作的土地)多建100座球场,能够大大提升中国人的生活质量,能够解决20000人以上的就业,作用不亚于三峡大坝。”

黄山松柏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执行董事严军:“全国范围内乱建、违建的现象太多,导致国家不得不出相关政策来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但是凡事不能一刀切,有些违规建设起到了打造城市形象的作用。”

上海天马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总经理苏国桢:“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高尔夫球场用地太大。政府方面应在做好普查后,拟定高尔夫发展方向,指导高尔夫从业人员的去向。对于违规不很严重的,应该辅导和帮助球场修正和改进,严重的就只能取缔了。中国高尔夫正在走向平民化,平民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政府可以尝试效仿国外,要根据各地情况以政府为主导新建一些高尔夫公共球场,让大众参与其中。对于个人修建则应多选一些荒地、废地、受污染土地,通过民间力量将其利用起来,用作高尔夫球场,还可以起到绿化的功能,一举两得。此外政府和民众应该坦诚面对高尔夫,承认高尔夫是全民化的健康运动,要找出中国高尔夫发展的问题,并正视它,全力支持它。”

仙村高尔夫球会球场总监达朝锋:“球场选址要事先做好规划,可以选址在沙漠、垃圾填埋场、荒地等地方,尽量不占用农耕地。当然不排除存在租用农耕地的现象,我了解到的30%的球会都有占用农耕地10亩以上。高尔夫球场污染远低于农田的污染,高尔夫球场植被覆盖率很高,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土地水分的蒸发也比较缓慢。出于对客人安全的考虑,球场很少使用农药。不仅如此,高尔夫球场还有对污水过滤的功能。中国高尔夫和国外相比还是一项贵族运动,如果国家继续打压球场的建设,中国高尔夫要走向平民化将会更加艰难。”

鹤山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项目总监唐雄飞:“一刀切,禁止等管理手段只会令高尔夫在中国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从而让社会特定意义标签化更严重。作为曾经传媒人的我,已经从央视报道、其他地方媒体报道的用语中,窥视出这种符号文化,社会偏见顽疾已深入民心,得不到大众的支持,谈何发展?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NN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