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白色颗粒的东西:足太阴脾经及穴位图 - 灵山社区 灵山文化网 - Powered by Discuz!N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4:27

足太阴脾经及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语译】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脾之大络:穴名大包,位于渊腋下三寸,分布于胸胁。
2.gif (36.58 K)
2010/3/14 11:23:14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1)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2),则快然如衰(3),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4),水闭(5),黄疸,不能卧,强立(6)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注释】
  (1)胃脘——《说文》:“脘,胃府也。”
  (2)得后与气——“后,指大便;“气”,指矢气。
  (3)快然如衰——感到病情忪解。
  (4)溏瘕泄——溏,指大便溏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泄,指水泻。
  (5)水闭——指小便不通等症。
  (6)强立——《太素》作“强欠”。可作勉强起立解。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嗳气,得到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利,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足太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1)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注释】
  (1)腹——原作肠,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上吐下泻。实证,见腹部绞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
足太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1)。
【注释】
  (1)舌本——原作舌中,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分出后到达大腿前面,和足阳明经的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于咽喉,贯通到舌本。
足太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1)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2)引脐与(3)两胁痛,引膺中与(4)脊内痛。
【注释】
  (1)阴股——大腿的内侧。
  (2)上——原作下,据《太素》改。
  (3)(4)与——原缺,据《太素》补。
【语译】
  足太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髁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则附着于脊旁。
  其病症:可出现足大趾支撑不适,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痛,股内侧牵引髀部作痛,阴器部有扭转疼痛,并可向上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牵引胸膺和脊内疼痛。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4 11:24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2#

    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1.gif (10.86 K)
    2010/3/14 11:42:10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03-14 11:42:10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4 11:26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

      隐白穴(井穴)SP-1 {足太阴脾经}
      隐白(井穴)
      【定位】拇趾内侧,指甲角旁约 0.1 寸。
      【主治】腹胀,泻泄,呕吐,月经过多,崩漏,尿血,心烦,癫狂。
      【刺灸法】浅刺 0.1-0.2 寸,或点刺放血一两滴。
      1.jpg (49.40 K)
      2010/3/14 11:26:13
      (1) 隐白 SP1  Yǐn 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功能] 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隐白 井穴,属木。
      【别名】 鬼垒,鬼眼,阴白。
      【穴义】 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名解】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隐白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隐白。
      2)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阴,地部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执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执行规律】 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 生发脾气。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03-17 13:43:21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4 11:31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

        大都(荥穴)SP-2 {足太阴脾经}
        大都(荥穴)
        【定位】拇趾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趾关节前缘。
        【主治】胃痛,呕吐,泻泄,便秘,心烦。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2.jpg (57.43 K)
        2010/3/14 11:30:47
        大都
        拇指内侧,第一蹠趾关节前,赤白肉际处取穴
        健脾利湿、和胃宁神 腹胀、胃痛、食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 荥穴
        大都 (Dàdū, SP 2) 荥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第1蹠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功能】 健脾利湿、和胃宁神
        【主治】 腹胀,胃痛、食不化,呕吐,腹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
        【操作】 直刺0.3~0.5寸。
        大都 荥穴,属火。 
        【别名】 太都。 
        【穴义】 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1)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也。大都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大都。太都名意与大都同,太,通大。
        2)脾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执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气化之气,至本穴后为散热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上炎于天,体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执行规律】 水湿云气聚集本穴后以横行的风气传向太白穴。
        【功能作用】 散发脾热。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4 11:34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5#

          太白(俞穴、原穴)SP-3 {足太阴脾经}
          太白(俞穴、原穴)
          【定位】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泻泄,痢疾,心烦失眠。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1.jpg (60.82 K)
          2010/3/14 11:34:14
          太白
          第一蹠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便秘、痔漏、脚气、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证 俞穴、原穴
          太白 (Tàibái, SP 3) 俞穴;原穴
          【定位】 第1蹠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第一蹠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 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主治】 腹痛、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胃痛,便秘、痔漏、脚气、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症。
          【操作】 直刺0.5~0.8寸。
          太白   俞穴,属土,足太阴原穴。 
          【别名】 大白。 
          【穴义】 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名解】1)太白。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大白名意与太白同,大,通太。
          2)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故为脾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执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4)足太阴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馀,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执行规律】 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 生发肺性阳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04-02 14:44:13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4 11:39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6#

            公孙穴 (络穴) SP-4 {足太阴脾经}
            公孙 {络穴}
            在太白后约1寸,当第一蹠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胃疼、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络穴
            2.jpg (62.79 K)
            2010/3/14 11:38:58
            公孙 ( Gōngsūn, 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 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后约1寸;第一蹠趾关节后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 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主治】 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操作】 直刺0.6~1.2寸。
            〖穴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名解〗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4 11:41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7#

              商丘(经穴)SP-5 {足太阴脾经}
              商丘(经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泻泄,便秘,原谷不化,黄疸,足踝疼痛。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1.jpg (52.89 K)
              2010/3/14 11:41:03
              商丘
              在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高点连线的中点
              健脾化湿、肃降肺气 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小儿痫契、痔疾 经穴
              商丘 (Shāngqiū, SP 5) 经穴
              【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功能】 健脾化湿、肃降肺气
              【主治】 腹胀、肠鸣、腹泻,便秘,食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小儿痫契、痔疾;足踝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商丘  
              经穴,属金。 
              【穴义】 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上行。
              【名解】1)商丘。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也。丘,废墟也。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本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本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执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废墟一般,故名商丘。
              2)脾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的行经之处,故为脾经经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执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为公孙穴内气血的出口之一,气血物质在公孙穴处是湿热状态,出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本穴属金。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快速执行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执行规律】 循脾经快速上行后散热冷降。
              【功能作用】 散发脾热。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04-02 14:51:14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7 13:47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8#

                2.gif (20.58 K)
                2010/3/17 13:48:07

                三阴交 SP6  Sān yīn jiāo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1.jpg (49.04 K)
                2010/5/4 22:26:24
                三阴交
                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足太阴络。 
                【别名】 承命,太阴,下三里。 
                【穴义】 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名解】1)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溼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2)承命。承,承担。命,性命。承命名意是从本穴的功能而言的,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执行变化与人之性命相关。本穴物质为足之三阴经交会而成,它既是足三阴经气血物质的交会之所,亦是足三阴经气血物质的重新分配之所。三阴经提供本穴的物质有脾经的溼热之气、肝经的水湿风气、肾经的寒湿之气,三气相合后气血物质中的轻扬部分上走脾经,飘行物质横走肝经,滞重部分则下走肾经,气血物质在本穴的这种重新分配对维持人体功能的正常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本穴又名为承命。
                3)太阴。太,大也。阴,阴之属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
                4)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内气血场的范围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场范围较大,有如三里之广,故名。
                5)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理同三阴交名解。
                6)足太阴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交会而成,气血物质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阴经,本穴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
                【执行规律】 穴内天部之气的执行分为三支,乾燥偏热的气态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经上炎,溼热的风气循肝经向上横行,滞重的湿冷之气循肾经下走筑宾穴。
                【功能作用】 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SP 6) 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

                三阴交
                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痺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癖腹寒,膝内廉痛,小便不利,阴茎痛,足痿不能行,疝气,小便遗,胆虚,食后吐水,梦遗失精,霍乱手足逆冷,呵欠,颊车蹉开,张口不合,男子阴茎痛,元脏发痛,脐下痛不可忍,小儿客忤,妇人临经行房,羸瘦症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娠胎动横生,产后恶露不行,去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
                如经脉塞闭不通,泻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按宋太子出苑,逢妊妇,诊曰女。徐文伯曰:一男一女,太子性急欲视。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胎应针而下,果如文伯之诊。后世遂以三阴交合谷为妊妇禁针。然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而堕胎。今独不可补三阴交,泻合谷而安胎乎!盖三阴交,肾肝脾三脉之交会,主阴血,血当补,不当泻,合谷为大肠之原,大肠为肺之腑,主气当补。
                文伯泻三阴交,以补合谷,补合谷,是血衰气旺也。今补三阴交,泻合谷,是血旺气衰矣!故刘元宾亦曰: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体。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05-04 22:26:23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7 13:50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9#

                  漏谷穴 SP-7 {足太阴脾经}
                  漏谷
                  【定位】内踝 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泻泄,小便不利,遗尿,下肢不遂,麻痹疼痛。
                  【刺灸法】直刺 0.3-1 寸。
                  1.jpg (51.01 K)
                  2010/3/17 13:50:05
                  漏谷
                  在内踝高点上6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
                  健脾消肿,渗湿利尿 腹胀、肠鸣、偏坠、腿膝厥冷、小便不利、女人漏下赤白
                  漏谷(Lòugǔ, SP 7)
                  【定位】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内踝尖上6寸;在内踝高点上6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功能】 健脾消肿,渗湿利尿
                  【主治】 腹胀,肠鸣、偏坠;小便不利,遗精、女人漏下赤白;下肢痿痹、腿膝厥冷。
                  【操作】 直刺 l~1.5寸。
                  漏谷
                  足太阴络。 
                  【别名】 太阴络。 
                  【穴义】 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名解】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穀也、细小之物也。漏谷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置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漏谷。
                  2)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执行规律】 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 沉降脾经阴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04-02 14:56:49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68
                  • 威望:5680
                  • 金钱:25082.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离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0841
                    • 帖子:4821
                    • 威望:5680

                    2010-03-17 13:53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10#

                    地机穴(郄穴) SP-8 {足太阴脾经}
                    地机(郄穴)
                    【定位】阴陵泉穴下 3 寸。
                    【主治】腹胀,胀鸣,泻泄,痢疾,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气喘。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3.jpg (50.53 K)
                    2010/3/17 13:53:11
                    地机
                    在阴陵泉下3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 (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
                    健脾渗湿,调理月经 腹胀、腹痛、食慾不振、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女子症瘕、水肿、小便不利、腰痛 郄穴
                    地机 (Dìjī, SP 8) 郄穴
                    【定位】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在阴陵泉下3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功能】 健脾渗湿,调理月经
                    【主治】 痛经,崩漏,月经不调,女子症瘕;腹胀、腹痛、食慾不振,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
                    地机
                    足太阴郄穴。 
                    【别名】 脾舍,地箕。 
                    【穴义】 脾土物质在此随经水运化人体各部。
                    【名解】1)地机。地,脾土也。机,机巧、巧妙也。地机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程序十分巧妙。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雨降地部后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人体各部,脾土物质的执行十分巧妙,故名地机。
                    2)脾舍。脾,土也。舍,来原也。脾舍名意指本穴为提供脾土物质的来源之处。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脾土物质随雨水的流行而输送人体各部,为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原之处,故名脾舍。
                    3)地箕。地,脾土也。箕,挑土的工具。地箕名意指脾土物质通过本穴而运化。理同地机名解。
                    4)足太阴郄穴。郄,孔隙也。本穴为脾土物质的主要运化之处,脾土物质的运化是通过地部水液而执行的,脾土物质的执行量不大,如从细小的孔隙中通过一般,故为足太阴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的脾土微粒。
                    【执行规律】 经水循脾经流向阴陵泉穴,脾土微粒沉降于穴周。
                    【功能作用】 渗散脾土水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