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红焖羊肉的做法: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赏析(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2:43
           泻水置平地①,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②。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③。

【注释】①泻:倾,倒。 

           ②断绝:停止。这句是说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③踯躅(zhízhú):徘徊不进。

       《拟行路难十八首》作者自己出面直抒胸臆,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

   诗歌开首两句由泻水于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

   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贵贱穷达就好比水流的东西南北一样,是命运注定,那又何必烦愁苦怨、长吁短叹呢?表面上,这是叫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慨。把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之于,这本身就包含着无言的控诉。

  认了,就应设法自我宽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闷的好办法。我们的诗人于是斟满美酒,举起杯盏,大口大口地喝将起来,连歌唱《行路难》也暂时中断了,更不用说其余的牢骚和感叹。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陡然翻转,用反诘语气强调指出: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简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诸种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抹倒,让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辩。

      可是,他却轻轻一掉,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经过诗篇结末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诗在音节上有独到之处。它采用长短相间的杂言体。杂言诗有个好处,就是能灵活组织句子,便于选择合适的声腔,以配合文情的传递。本诗头上六句正是巧妙地运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错,建构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以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语感。而到了结尾处,则又改为连用七言长调,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闸门,形成了情感的高潮。声情并茂,可以说是鲍照乐府歌行的一大特点,它对唐人歌行体诗篇也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细心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