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羊驼多少钱一只:周国平讲“幸福” 人生就是兜圈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07:44
周国平讲“幸福” 人生就是兜圈子 2011年04月20日 14:18凤凰网天津站

4月20日,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应天津音乐厅之邀,向天津的读者讲述了他的“幸福哲学”。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周国平将他的幸福观展现在听众眼前,他认为,保持“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丰富”便是真正的幸福。周国平将许多著名的哲学观点融汇贯通,深入浅出的语言配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再加上一些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使整场讲座生动且深刻。讲座后,周国平特别留出半小时与现场观众交流,而天津观众的提问,也让周先生大赞水平之高。抛开一切烦恼、不安,享受生命的平凡纯真,周国平为每一位聆听着都带来了惊喜。

讲座过后,周国平接受了凤凰网天津站记者的专访。

 

在当天的讲座中,周国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旅行者来到海边的乡村,看到一个渔夫在破渔船上晒太阳、睡觉。旅者非常诧异,问渔夫:“你为什么在这里睡觉?”渔夫说:“那我应该去做什么?”旅者说:“你应该出海打渔,然后换成钱。”渔夫说:“然后呢?”旅者说:“挣了很多钱后,你可以换一条好一点的渔船。”渔夫问:“再然后呢?”旅者说:“然后,接着打渔、赚钱。”渔夫说:“然后呢?”旅者说:“直到你赚了大钱,把渔船换成最好的。”渔夫说:“然后呢?”旅者说:“然后,晒太阳,睡觉。”……

凤凰网记者:渔夫的故事,讲的是人在经历兜兜转转一圈后,往往寻找的是一种最为原始、最为简单的快乐,只是在“寻找”之初,大部分人未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可不可以把您的观点理解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呢?

周国平:是的,有这样一层涵义。快乐就在眼前,不用兜大圈子去寻找。但是也有另外的一层涵义,人生如果真的如此简单,那未免太单调了。人,是一定要兜圈子的,兜圈子就是生活,兜圈子其实就是人生。一个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停在某个地方不动,也不可能毫不在乎其他的东西和欲望,不可能不去“寻找”。这是因为,人总是会充满幻想的,会觉得人生应该有更加丰富的东西和内容,这就促使人不断的去“寻找”,去“兜圈子”。我个人觉得这样也很好,否则仅仅拥有简单的一面,而没有丰富的一面,未免太单调了。哪怕你得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走了很多弯路,这也是值得的。从人生的总体意义上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是浪费掉的,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各种经历都是他的财富,没有一样是浪费掉的,不存在所谓的弯路。

凤凰网记者:对于幸福的理解,大众可能会因为社会普遍的浮躁和价值观的扭曲而有所误区,您觉得怎样才能使大众明白幸福的真正涵义?

周国平:随着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造成了大众对金钱、财富的过分追求,从而产生扭曲的价值观。目前的体制对多数人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法治社会,某种程度上还是人治社会。“人治社会”是与计划经济配套的,市场经济则必须由“法制”来治理社会。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包括腐败、两极分化、贫富不均、国富民穷,都是无法根本解决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关键。

凤凰网记者:那您觉得哲学是否具有能够让大众了解幸福真相的功能?

周国平:这真的很难,我很怀疑哲学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大众拆开来看其实就是个人,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个人会通过哲学或者宗教看清楚一些问题,进而拥有良好的心态,了解到幸福的真相。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人是独善其身的,因为整个社会状况并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能够改变的。

看我的书,每个人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其实人生会有很多问题,为什么会痛苦何纠结,都是因为太在乎了。哲学就是让人们跳出来,让人去思考比较宽广的问题,然后,当你再回过头再去看那些当初令你纠结的小问题的时候,就觉得不在乎了。哲学是有这种作用的。想多了,想透了,就很少受外界干扰了。

凤凰网记者:您是如何概括“幸福观”的?

周国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能够以此养活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也感到快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精神层面的幸福;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生命本身的幸福,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得到满足。我的幸福观简单说就是这样,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安顿好,一个是精神,另一个是生命。

 

凤凰网记者:您一直在讲“幸福”,但是“痛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感受,您又如何理解呢?

周国平:幸福和痛苦并不是对立的,痛苦的对立面是快乐。幸福的含义比我们理解的更加宽广,幸福是不排斥痛苦的。并不是说只有快乐就是幸福。如果一个人对于痛苦没有体验,那其实这个人是很肤浅的。幸福感是有深度的,痛苦是必须的,痛苦可以加深幸福感的深度。关键在于,同样经历痛苦,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精神作用是不同的,这就要看个体是如何面对及承受,是否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

凤凰网记者:您说过“寂寞是创作者”的宿命,对于像您这样已经成名、大众已经认可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您觉得现在还寂寞么?

周国平:我不是畅销书作家,我是常销书作家,虽然每一本书卖的都很好,但是是累计起来的,20年前的书还在卖。寂寞与否跟这个问题是两码事,没有一个人是主动去寻找寂寞的。但是独处是必须的。其实每一句话都是没法推敲的,总会发现有相反的情况。创作者,是走的比别人超前很多的一群人,这样的超前状态是不容易得到人们理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作者都是寂寞的。

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哲学硕士、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自传《岁月与性情》、《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周国平大量的作品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其散文常用近人的文学的形式谈深邃的哲学命题,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义、性格与品质、自我的价值、灵魂与超越的重大作用等。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而他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美丽,融理性格和品质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意义深刻。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理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苍季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