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蝎子好养吗:“浑沌开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20:55

  摘要:众所周知,西方的原罪思想源于《圣经·创世记》中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故事。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类似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的《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浑沌开窍”的寓言,就是与西方的原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国的原罪思想,不过,这一思想在历史上被深深地遮蔽了。庄子关于“浑沌开窍”的寓言故事,正是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而知善恶羞耻的中国版本,它们讲述的都是自己民族走出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真实历史。一个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真实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一个成熟起来的民族是会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原罪”的。笔者认为,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今天,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能否恢复关于原罪的“记忆”和有没有勇气担当起自己的原罪的时候了。

  关键词:原罪思想;“智慧果”;“浑沌开窍”;现代化

  近代以来,西方话语逐渐成了主流的霸权话语,其根源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指出的——只有西方的科学才是理性化的。他认为作为理性化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根基是清教徒的“职业观”,而清教徒的职业观——把劳动直接看作人生目的的求职观念、以服从神意为宗旨的分工观念、以履行天职为目标的利益观念、以严于律己为特征的行为观念——等,又是根据“救赎论”建立起来的。毫无疑问,“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

  可是,“中国人缺乏忏悔意识和救赎的冲动”,因为“原罪说是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如举20世纪80年代启蒙大旗的李泽厚先生就认为中华文化是一种迥异于西方“罪感文化”的“乐感文化”。即便是认为中国有关于原罪的思想,人们也至多牵强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论思想与之比附,如将荀子的“性恶论”与西方的原罪说等同。事实上,“性恶论”与“性善论”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关于人性善恶的先验性的伦理思想,它与基督教中主要涉及到人的理性化的原罪思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那么,到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类似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呢?常识、共识就是真知吗?——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未必真知,真知往往从怀疑常识开始。让我们先从西方的原罪思想说起。

  一、 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

  众所周知,西方的原罪思想源于《圣经·创世记》中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经不住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告诫不能吃的禁果——能够分辨善恶的“智慧果”:

  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做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能使人眼睛明亮的“智慧果”虽然好吃,但代价却是巨大的:亚当和夏娃在“吃的日子”虽然没有(肉身地)死去,但却失却了乐园(实乃精神地死去);不仅如此,他们的后人因为他们所犯的罪而不得不为他们承担后果。这就是“原罪”。——在西方文化中,“十字架”是西方人的宿命。虽然后来有上帝之子耶稣的救赎,但,作为背负着沉重肉身的个人,西方人是从未卸掉过自己身上沉重的十字架的——这十字架是烙在他们的血液和灵魂里的,即,“原罪”,是西方人心灵深处永远的痛。

  不言而喻,西方人的所有努力和使命,就是“救赎”。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主旋律就是寻求救赎之道——不管是科学主义的还是人文主义的。

  那么,西方人的这种“原罪”到底是一种什么罪呢?其实,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很普通的、人人难免会犯的罪——违约罪,或说是,失信罪。况且,此罪的获得是由于“轻信”。记得恩格斯在填写马克思女儿的问卷游戏时在所有过错中你最能原谅的是什么一栏中填的就是“轻信”二字。由于此罪在可以原谅之列,故而,西方人对于此罪是从不讳言的。我们知道,“悔罪”、“忏悔”,是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

  与西方不同,很少有人会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类似西方的原罪思想的(前面指出过,有些学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恶论”牵强地认为是中国人的原罪思想)。道理很简单,所有关于原罪的说法,都是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而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民族。某些中国人的原罪观念,几乎都是与佛教的业障观念和迷信性的伤天害理观念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有关。其中,多为对泊来品的囫囵吞枣。

  此外,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具体道德伦理操守,也往往给人一种缺乏原罪观念的印象,这在事实上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文化中没有原罪思想的看法。人们看到,现实生活中“慎独”的道德境界,只有在个别的圣人和士人中才能够出现。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唯一的“紧箍咒”来自于他们的现实上帝——衣食父母即统治者。在中国大众中,“忏悔”现象是极其罕见的——当代关于“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忏悔意识?”的无奈质疑就是证明。

  无庸讳言,现实中中国人缺乏原罪意识,并因此而缺乏忏悔意识。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人普遍缺乏救赎的冲动和渴望。所谓“知足常乐”。

  这一切的一切,很多文化学者几乎都将之归因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西方式的原罪思想。

  这是真的吗?

  恰恰相反,笔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的《庄子》中,读到了与西方的原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国的原罪思想。请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的“原罪思想”或“罪感文化”!它昭示给我们的与西方原罪思想所启示给我们的实际上是一个东西:一个民族开始走出蒙昧进入理性化、文明化时代。

  中国人的原罪,就是从倏和忽合伙“谋杀”(与蛇的引诱相似)浑沌开始的。尽管倏和忽的主观愿望是善的,但他们是难逃“杀人”之罪的。可是,这一思想却不是被学者们牵强地当成了与物理学、宇宙学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基督教的“创世说” 相类似的具有“科学性”的宇宙起源论的“宇宙论”或“本体论”,就是被自以为高明而实际上是庸俗而又肤浅地简单化为人由愚昧而懂事的过程——庄子“浑沌开窍”寓言中所深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被深深地遮蔽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与西方原罪中的“违约罪”相比,中国原罪中的“杀人罪”罪加一等。按理来说,违约罪的惩罚是逐出伊甸园,杀人罪的处罚就应该是偿命。不过,这原罪的道德意味太让我们忌讳了——我们中国人不敢面对这一(过失)“杀人”的现实。于是,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派上用场:我们后人就渐渐地遗忘、掩盖了这见不得人的原罪,即将它逐出自觉的意识层面,埋进潜意识的深层。——这可能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主流文化中不见真正的原罪思想的心理根源吧?其实,我们中国人的这一原罪思想从未曾彻底消失过,只不过变成了荣格意义上的“集体无意识”而已。间或有人从潜意识中将此原罪挖掘出来,如历代道家的“返朴归真”思想和魏晋玄学中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以及明代李贽的“童心说”等,也终不成气候。——这可能就是社会原因(道家思想自秦汉以降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吧?——“我没罪、我没罪、……”。没罪就不需要忏悔,没罪就不会受到惩罚,从而也就不需要救赎和拯救。——历史上的中国人几乎普遍成了鲁迅笔下的阿Q。

  一个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真实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一个成熟起来的民族是会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原罪”的。——其实,中国人的始祖(浑沌、倏、忽)所犯的杀人罪罪行尽管极其严重,不过,从倏和忽出于“善”的主观愿望来说,中国人的原罪是由于人们之间讲报恩情义而导致的,它与西方被“蛇”引诱(内含个体贪欲的意思)是有差异的,故而,可以从轻发落——判个“死缓”罢了。——死缓,不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吗?!它与古希腊神话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遵循的不是同一个逻辑吗?!

  三、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著名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说过:“只懂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什么宗教也不懂。” 这种思想,深深地浓缩在人们熟知的这样一句名言——“只知其一,一无所知”(He who knows one, knows none )——之中。

  各民族的文化有差异和特殊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大同小异。原罪思想或原罪说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它不独是西方文化的特有现象,东方、中国文化中理应有它的踪影。如果我们能够拨开笼罩在各民族寓言神话中的神秘面纱,则,我敢说,世界各民族,特别是那些曾经经历过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的民族,都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原罪思想”(如印度佛教中的“业障”观念等)。——庄子关于“浑沌开窍”的寓言故事,正是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而知善恶羞耻的中国版本,它们讲述的都是自己民族走出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真实历史。

  我们看到,近代以来,西方人既能够从自己的原罪思想中积极的汲取拯救的力量(如韦伯所说的“理性化”),开发出傲视全球的现代化道路,而今又能够进一步检讨智慧、理性、文明的双刃剑性质,检讨自身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开发出“后现代”的崭新思路,堪谓世界其他各民族的范本。——相对于西方而言,我们中国人对于自己“原罪”的历史太善于“遗忘”了,这种“遗忘”的后果也太过于酸涩了——我们至今仍处于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之中。而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今天,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能否恢复关于原罪的“记忆”和有没有勇气担当起自己的原罪的时候了。

  21世纪,中国人有必要彻底唤醒、恢复、重建自己本身具有的原罪意识,自觉地、勇敢地背负起自己应该背负的十字架。只有真正的原罪意识,才能最终帮助我们走出世俗的沉沦状态(自我满足)而走向积极的超越,斩断伴随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无尽轮回或夭折的宿命。而重建我们的原罪意识,首要的工作是复活我们传统文化中真正的关于原罪的思想,而不是牵强附会的性恶论云云,更不是如某些西化论者所倡言的引进西方的基督教思想云云。

  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庄子》,都可能无愧为我们中国人的“圣经”。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有一位先知在2000多年以前等着我们,……他的每一个寓意无限丰富的寓言都向我们昭示着:

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为什么一定要用别人的世界观来看自己?中国的文化本来就是与西方不同的,中国是一个在古代来说地理条件相对富足但是封闭的大国,中国的古人的生活远远优于西方人和我们的近邻,所以,没有过份严酷的生存压力下,我们发展出来的文化是相对温和,中庸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现世世界,而不是梦想中失去的乐园。所以,我们有的是约束当下行为的伦理和道德,而不是忏悔,当代的世界,虽然是新教徒的清教思想主导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但是我看近代亚洲的崛起,也是反映了我们中国人传统中推崇的儒家人格和儒家文化也能在现对获得成功,君不见最近的《从优秀到卓越》中推崇的人正是我们文化中推崇的儒家人格,谦谦君子。

  在欧美等国,有“中国人开餐馆、韩国人修教堂”的说法,可见文化底蕴的差别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决非儒家思想的作用,他们的模式都是西方的。

  看问题别那么着急,儒道本是一家,都没有什么前世后世的思想,开混沌和让亚当和夏娃开启智慧是相同的,但是我们没有那个上帝,是“天”,而这个“天”是没有什么道德和拟人的色彩,庄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道家非道德化的体现,它是对儒家过度道德化的一种反动和互补,决不能把它做为什么罪的问题。个人认为。

   另外,我想我并不是想提倡什么儒家文化,我只是认为儒家有他的好东西,但是对人性的压抑是很厉害的,我也不喜欢,但是你能说这些东西就一无是处?不是,在商业社会中,有的儒家品质就是有利于经济上的成功,我们传统的儒家把个人世界限制在家族的范围,所以中国近代没有得到发展,但这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的理由,难道新教文化就没有什么对人性的压抑吗?

  其实看韦伯的书,感觉一点就是夸大了宗教和精神的作用。另外我想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利益的追求的欲望,和工具理性支配下的追求过程。

  这点其实我看中国的现在社会正在孕育着这一点,不一定要基于宗教和原罪的观点。

  比方说,中国的传统中从都是很现实的,不缺乏对利益追求的欲望的。只是另外传统中有的是价值理性,少有工具理性。这点在市场经济的中国,正在产生着。我认为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本身就证明了这点了。

  何况,韦伯本人也提到就是新教伦理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可是资本主义精神却不可避免的独立出宗教观念,成为世俗规范。可见,原罪观点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而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今天,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能否恢复关于原罪的“记忆”和有没有勇气担当起自己的原罪的时候了。

  在看了作者的宏论后,我觉得似乎有必要为梦迷蝴蝶的庄周感叹!竟然有人从《应帝王》中读到了“与西方的原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国的原罪思想。”!?果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敏学巧思”得很啊!

  作者认为:“中国人的原罪,就是从倏和忽合伙‘谋杀’浑沌开始的。”为此中国人就“有必要彻底唤醒、恢复、重建自己本身具有的原罪意识,自觉地、勇敢地背负起自己应该背负的十字架。”倏和忽的错为什么要乖到我们头上?作者很肯定的说“中国人的始祖(浑沌、倏、忽)”那么按照作者的观点,下面我们就要五花大绑为这倏和忽承担罪责了。多重的罪?作者很勉强的说了:“死缓吧!”

  且慢!!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还是拿出一点打破沙锅的精神吧!《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及“杂篇”三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子亲笔所著,《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总纲,其余诸篇则各有主旨。《应帝王》就位列内篇之一,那么它究竟是在说什么呢?庄子在本篇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为政当无治。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庄周认为:什么样的人“应”为“帝王”呢?帝王者应顺人性之自然、行不言之教,既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顺其自然、不加干涉。庄子为说明这个道理而引入了大量的实例,“浑沌开窍”既是其中之一。至此,至少可以说明:庄子引用这则寓言本身并没有要忏悔自己的原罪!

  再看看浑沌、倏和忽究竟指的是什么吧!?原来这些都是虚拟的名字,但用字也有寓意:倏和忽是急匆匆的样子;浑沌是聚合不分的样子。他们分别是指“人为的”与“自然的”,庄子要借此说明对外物的干涉即便出于好意也会适得其反,从而加强说明力度。由此可见“浑沌开窍”无关原罪!

  另外对于作者“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的看法,则更不敢苟同!一个民族的发展要以自己本身有罪为前题,这样的民族真的有前途吗?西方文明的发展是因为“原罪”的意识吗?答案很肯定:不是!!

   众所周知,西方的强盛是从18世纪“工业革命”才开始的,时间最多也不过就在四百年之间,而西方基督教的统治则早在公元4世纪末已实现。如果“原罪”就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原因,那么又何必等这么久呢?

  倘若一个民族把现代化的希望寄托于“我有罪的忏悔”,那恐怕等着它的就只剩下灭亡了!由高效精密的机械化代替落后的手工业,科技的进步才是西方世界强盛的根本!!由此可见,“现代化”亦无关原罪!追求所谓“原罪”而不重视科技的发展,丢了西瓜连个正经的芝麻也没捡着,这是可惜还是可悲呢?!

  作者在文中大谈宗教,且引用麦克斯·缪勒的话:“只懂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什么宗教也不懂。” 于是,就同时提到了基督教与佛教。并指出“世界各民族,都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原罪思想’(如印度佛教中的‘业障’观念等)。”有关两种宗教在此不想多作论述,只就其中一点稍作解释:“业障”是什么呢?是佛教的“原罪”吗?事实又一次伤了作者的心!!根据《佛学辞典》上的解释:五逆十恶之业曰[业障],即凡是种下了恶的“业因”都被称作“业障”!这似乎与所谓“原罪”的意思并不相符吧?!由此可见,“佛法业障”无关原罪!

  另外,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基督教的发展就会得知:作者所推崇的原罪思想在基督教的内部也有分歧!四世纪末狄奥多修斯大帝时期的罗马,基督教成了国教,在其内部的抗争中赢得一派自称“止统派”,教内许多思想被视为异端,冠上恶魔、反基督的污名而遭放逐。“拜蛇教”就是基督教早期的一个分支(当然它也没有逃过被消灭的厄运),它的教义就是崇拜“从无知中解放”人类的圣蛇!

  “只懂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什么宗教也不懂。”那么连一种都不懂呢?凡事不要一知半解,做了把辫子盘在脑后的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