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鸭血粉丝窝:天津文化遗产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6:24:13
  天津文化遗产图集    

001[和平区]卞氏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79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卞家是天津八大家之一,天津人俗称其为"乡祠卞家",或以其所经营的商号名称,称其为"隆福号卞家"、"隆顺榕卞家"等。该楼是卞家后代卞肇新等人的住宅,卞肇新曾任中央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并投资工商业。

该楼东抵河北路,南临马场道,西临桂林路,北沿睦南道。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清水砖墙,缓坡瓦顶,顶部出檐,立面两侧前凸,各有一方形三层阳台。二层中部筑有一排半圆曲线形阳台,阳台正门两侧有绞绳式立柱,上部有欧式山花。整座楼房线条明快,庄重古朴,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建筑现状良好。

 整座楼房是现存完好的,有特色的小洋楼。

 

002[和平区]卞万年旧居

时代:193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5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该别墅东抵桂林路,南临马场道,西沿云南路,北临睦南道。原是著名银行家卞白眉之子;曾任恩光医院院长卞万年私人住宅,砖木结构,欧洲风格二层别墅,砖墙体,立面为人字组合造型,层次分明,人字大坡度瓦顶,平面布局错落有序,门窗造型方、圆各异,建筑小巧别致,风格独特。建筑面积889平方米,建筑现状较好。

 

003[和平区]蔡成勋旧居

 时 代:1935年

地 址: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类 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蔡成勋,字虎臣(1871-1946),天津人。早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此后一直追随冯国璋、曹锟,成为北洋军阀直系骨干,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甘肃督军、江西督军等职。1924年12月因部下合谋倒戈而下台,先逃避到上海,后回天津英租界买地盖起了这座住宅和旁边的家庙,过上了寓公生活。

该楼是三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该楼东临新华路,南抵睦南道,西临河北路,北沿大理道。砖混结构,三层西式公馆建筑,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砖木结构,外檐为青砖墙,顶层中部为平顶,两侧为坡顶,第三层有前出檐的平台,风格庄重古朴,楼内装修豪华,有中式硬木透雕落地隔扇,做工精美。

 

004[和平区]曹锟旧居

时 代:1923年                                     

地 址:天津市和平区南海路2号

类 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曹锟,字仲珊(1862-1938),天津大沽人。早年毕业於天津武备学堂,后投靠袁世凯,深得赏识,被封为虎威将军、一等伯爵。曾任直隶督军兼直隶省长。1919年被推举为直系军阀首领。1922年在直奉战争中打败张作霖,次年逼黎元洪总统下台,通过贿选当上民国大总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赶下台,1927年回到天津作寓公,主要在此居住。

华北沦陷后,日伪曾以高官引诱曹锟充任傀儡,曹不为所动,保持了晚节。1938年5月病故于此处。

该楼该楼东临南海路,南抵重庆道,西接河北路,北临洛阳道。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4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西式小楼并带有地下室,正立面中部前凸,腰线上下均由立柱支撑,顶层四坡出檐,造型稳重而有气势。

 

005[和平区]陈光远旧居

时代:1931年

地址:天津市

和平区大理道48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陈光远,字秀峰(1873-1939),天津市武清县崔黄口人。早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后追随袁世凯、冯国璋,为北洋军阀直系骨干。曾任江西督军多年。1922年被广东北伐军打败而去职,携近千万元财产住进天津英租界现烟台道的一处别墅。后来投巨资又在此处建成第二座豪华别墅。并广置房产、投资企业、开银号、开当铺,过着舒适的寓公生活。1939年8月陈光远病逝于该寓所。

陈光远旧居,坐落于桂林路与大理道拐角处。该楼东抵衡阳道,南沿大理道,西临桂林路,北临常德道。为一座二层、局部三层的欧式现代风格建筑。黄色硫缸砖墙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二层凸出于三层,二层上有一大型露台,三层楼顶有一八角凉亭,建筑风格独出心裁,端庄气派中透着豪华壮观。

006[和平区]《大公报》旧址

时代:1906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169-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大公报》由天主教徒英敛之于1902年创办。社址最初设在法租界,1906年迁于此处。报纸初期除宣传法国天主教外,还主张维新,提倡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英敛之于1916年将《大公报》转卖给皖系政客王郅隆,《大公报》遂成为安福系的喉舌。1926年盐业银行经理吴鼎昌等人接办了《大公报》,并将其改造成一份“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纯民营报纸。“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租界形势紧张,《大公报》又迁入法租界。抗日战争前夕,华北局势不稳,《大公报》增出了上海版和汉口版,1938年又开办了香港版和重庆版。“七·七”事变后,天津的《大公报》停刊,抗战胜利后又在此处复刊。1966年大陆的《大公报》终刊,而香港版的《大公报》一直发行至今。《大公报》旧址东临哈密道,南沿和平路,西抵四平东道,北临嫩江路。为一座二层西式楼房,建筑现状较好。

《大公报》目前是世界著名报纸,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大公报》创刊于天津,1906年迁址于此,在此共出版发行了25年,其间《大公报》曾两次易主一次停刊,在此处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大公报》也从当初创刊时的宗教报纸发展成为能针砭时弊,反映民众呼声的著名报纸,故该处报馆旧址应予以保护。

007[和平区]段祺瑞旧居

时代:1920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38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早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新军。1916年袁死后任北洋政府总理,成为皖系军阀实权人物。1920年被直系军阀击败下台,来津在此楼隐居。1924年直系军阀失败,段再次出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又被冯玉祥赶下台,从此回津做了寓公。

该楼原是段祺瑞妻弟吴光新出资兴建的私人住宅,后让于段居住,故被人称为“段公馆”。东沿蒙古路,南临鞍山道,西临河南路,北抵万全道。建于1920年,占地面积2898平方米,建筑面积2016平方米,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三层欧式古典风格建筑。楼房前部为条石高台阶,柱式外廊,多坡屋顶。原在顶部有一八角凉亭,地震后被拆除,是当年日租界最为豪华的私人公馆式住宅。楼房现状良好。

008[和平区]高树勋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4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高树勋,字建侯(1898-1972),河北盐山人。早年在冯玉祥部任职,后被国民党收编,曾任新八军军长、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1931年在国民党对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时,愤然脱离反动军队,来津定居。“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抗日,毅然除掉了投日通敌的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制止了部队叛变。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紧要关头,他率部在邯郸起义,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

该楼东抵云南路,南临马场道,西临昆明路,北沿睦南道。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筑面积614平方米,二层别墅小楼,红砖墙,红瓦坡顶,左侧突出一伞状塔楼,造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                                                                   

009[和平区]疙瘩楼

 时代:193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83——295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疙瘩楼建于1937年,是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设计。此楼原系英商先农公司营造,后出售。原产权为佟光宗、杨慰忱、沈幼仁及恩光医院等。该楼西沿河北路,北临睦南道,位于两街的交口处,南抵马场道。建筑面积6449.42平方米,为四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具有浓郁意大利风格的连排式里弄住宅。“疙瘩”形容过火砖砌的粗糙质感外观。现285号住宅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在津居住的地方。

010[和平区]龚心湛旧居

时代:1930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6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龚心湛(1871—1943),清末监生,安徽合肥人。曾任驻英、法公使馆随员八年。民国后任安徽财政厅厅长。1919年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代理国务院总理,1924任内务总长。1925任交通总长。1926年去职后,来津经营实业,先后任中国实业银行总理,大陆中孚银行董事、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耀华玻璃公司总董,开滦矿务局议董长,等职。1940年与靳云鹏等发起重修大悲院。

该楼东沿长沙路,南抵重庆道,西临桂林路,北临成都道。建筑面积936平方米,砖混结构,西式三层楼房,平顶带护栏,有地下室。清水墙,首层中央为高阶出檐门厅。门厅上方筑护栏式阳台,门窗作假柱、起眉子,庄重典雅、自成院落。建筑现状良好。

011[和平区]关麟征旧居

 

时代:30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长沙路9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陕西户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青年时代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为一期学员。毕业后,历经东征、北伐。抗战期间,率所部五十二军在长城古北口和台儿庄一带与日军激战。由于所部骁勇善战,屡创日军,被人称为“关铁拳”。李宗仁担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时,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1948年11月携家属从成都去台途中,借故留居香港,从此在香港过起每日读书、写字的隐居生活。晚年他非常关心祖国,思念故乡,热盼早日结束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他去世后,徐向前元帅向香港发去唁电,悼念昔日的黄埔同窗。

该楼东抵重庆道,南沿长沙路,西临成都道,北临湖南路。建筑面积39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外檐为缸砖清水墙,立面中部筑半圆形塔楼,院内原有草坪、花坛和鱼池,是一座具有英国风格的庭院式住宅楼。建筑现状良好。

012[和平区]国民饭店

 时代:192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58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民饭店由美国美丰洋行买办李正卿出资,瑞士乐利工程司设计,于1923年建造,是经营餐旅业的高级饭店,也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员留宿和聚会的场所。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也曾以饭店为掩护在此开展革命工作。1926年2月9日,出席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大会的58名代表在该饭店二楼举行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报告决议案》等28项决议草案。1934年11月9日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在饭店第45号房间会晤李宗仁代表时被国民党特务刺伤被捕,不久在北平遇害。1936年至1937年期间,中共天津市委秘密机关和联络站“知识书店”也曾设在这里,吴砚农、叶笃庄、林枫等曾在此从事革命工作。

该楼座北朝南自成院落,东临和平路,南沿赤峰道,西接辽宁路,北靠哈尔滨道。占地5188.6平方米,建筑面积6675.7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建筑现状良好。

013[和平区]惠中饭店

时代:1930年

地址:华中路2号·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惠中饭店兴建于1930年,位于天津市繁华商业中心的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惠中饭店、交通饭店、劝业商场,原兴业银行等各踞一角,饭店名称,取于“秀外惠中”成语之含意。由天祥股东李魁元和周振东、康振甫等人合资兴建,1931年开业。店内有客房100多间,设中餐、西餐部及舞厅、露天电影。框架结构,局部六层。平面布局呈三角形,建筑面积11940平方米。主立面底层做基础处理,台阶、立柱、墙面镶嵌大理石。二层至四层采用附墙刷石壁柱,五层往上作出檐,穹窿顶塔楼。

旧时惠中饭店的接待对象多为妓女、交际花、官僚买办、富商之类,真正流动旅客较少。著名剧作家曹禺在30年代里以惠中饭店为背景,写出了鞭挞黑暗社会的著名话剧《日出》。

014[和平区]金邦平旧居

 时代:191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11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金邦平,字伯平,安徽黟县人。生于1882年。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毕业后曾任清政府翰林院检讨,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文案,北洋常备军督练处参议等职。1906年清政府成立天津自治局,任督理,不久又任资政院秘书长。1912年任中国银行筹备处总办。1914年任政事堂参议。1916年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1927年去职来天津英租界居住,期间主要致力于实业活动,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经理。1938年任耀华学校校长。

该建筑东沿桂林路,南抵重庆道,西临云南路,北临成都道。建筑面积1134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清水墙,二层中部设弧形阳台,顶部为多坡瓦顶,上设天窗,独自成院。,建筑现状良好。

015[和平区]靳少卿旧居

时代:191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唐山道5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靳少卿(1880~1953),天津人。英商新泰兴银行买办靳翼卿之子。青年时在银号学徒。1918年任英商新泰兴银行职员,后升为经理。

此楼东接新华路,南沿唐山道,西临河北路,北抵营口道。建筑面积1026平方米,原为靳少卿的私宅,后卖与曲姓资本家。该建筑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外檐通体作方形水泥花饰,首层中央为门厅,立柱上托长方形阳台,水泥护栏。两侧均建坡顶角楼。二层门窗以壁柱相隔。顶层坡顶出檐,中部作虎眼,两侧开人字天窗。建筑对称,线条优美,风格典雅。建筑现状良好。

016[和平区]李勉之旧居

 时代:193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7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李勉之的父亲李希明原系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并在中国多家大型企业中拥有股份。1930年去世后,李勉之继承父业,先后在华新纺织厂、中天电机厂等企业任要职。1937年李勉之出资请法国工程师盖林设计,在此处购地兴建了四幢大小式样一致的别墅式楼房,竣工后由李勉之、李允之、李进之、李慎之兄妹四人居住。

1994年5月,时任和平区政协名誉主席的李慎之,将属于自己的一幢楼无偿捐赠给和平区政协。

该楼东抵河北路,南临睦南道,西沿桂林路,北临大理道。四幢总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每幢建筑面积984平方米,外檐为花岗石砌基,卵石混水墙,大坡度尖屋顶,设有屋顶晒台。室内护墙板、地板全为高级硬木制做,客厅为六角形,内有造型精致的壁炉,是具有德国风格的庭院式别墅住宅。建筑现状良好。

017[和平区]李氏旧居

 时代:193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39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该楼由原英商仁记洋行天津分行买办李吉甫之子,于1937年建造,建成后,因惧怕伪政权而未敢居住,便租与一贸易行,同时挂“燕京同学会”牌子,解放后变卖。

该楼东临南海路,南抵重庆道,西沿河北路,北临洛阳道。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局部三层西式楼房。著名建筑师齐玉舒设计,首层入口由石柱支撑,形成门廊,右侧上方筑长方形太平台,上置金属护拦。二层开一列平窗,檐下转角处设跨甬阳台,其上筑半圆雨厦。外檐墙水泥饰面,大坡顶,顶部开有多处天窗。是原英租界内一处环境幽雅的高级花园别墅。该楼建筑现状良好。

018[和平区]刘冠雄旧居

 年代:民国

地址:河西区马场道123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始建于1923年,解放前为首任海军总长刘冠雄及其儿子的住宅,解放后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为天津22中学使用,现为天津财经学院分院使用。占地面积9.190市亩,是一处砖木结构的带地下室的欧式建筑,共有三座楼,中楼、西楼、北楼。中楼是仿造航空母舰的上层建筑,西楼是巡洋舰,北楼仿佛是望远镜。

019[和平区]陆洪涛旧居

 时代:二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8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陆洪涛(1866~1927),江苏铜山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清末在甘肃任新军督操官。1913年任陇东镇守使。1921年任甘肃督军,1924年兼任甘肃省省长。1925年辞职后居津。此楼原为北洋总长张弧所买,不久卖给陆洪涛。

该楼东沿建设路,南抵曲阜道,西临湖北路,北临泰安道。砖混结构,占地2060.67平方米,建筑面积1958.80平方米,砖混结构,公馆式建筑,局部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入口处由方柱、圆柱搭配支撑多角门厅,上筑阳台。平屋顶中央建八角形坡顶全封闭凉亭,楼内房间装修豪华。该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建筑现状良好。

020[和平区]马场道42号徐氏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4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该楼东沿香港路,南临马场道,西临新华路,北抵睦南道。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8平方米,原为北洋总统徐世昌之女旧宅,是一座二层西欧乡村别墅式建筑,砖木结构。白色水泥墙体,棕色门窗,人字形红色坡瓦顶,上开老虎窗及三角顶天窗,入口为小石台阶,方门厅。建筑造型小巧别致,风格鲜明。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建筑现状良好。  021[和平区]那桐旧居

 

时代:二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176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那桐(1857-1925)字琴轩,叶赫那拉氏,满族镶黄旗人。初任清朝户部主事,1900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奉慈禧之命留任留京办事大臣,和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1902年署外务部左侍郎。1906年被授体仁阁大学士。1909年被任命为军机大臣。1911年奕劻成立皇族内阁,被任命为内阁协理大臣。清政府被推翻后,那桐来到天津英租界隐居,在此购买地皮盖起一大一小两座楼房,均为德式别墅,原在院内还建有花坛水池。大楼已于1981年拆除,小楼东沿新华路,南抵南京路,西临河北路,北临烟台道。为二层欧式洋楼。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自成院落。。那桐退隐后主要在此居住。建筑现状良好。

022[和平区]纳森旧居

 时代:1928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7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纳森为英籍犹太人,青年时在英国军队中供职,后来华一直在开平煤矿、开滦矿务局工作。1928年以后任开滦矿务局副总经理、总经理。1935年奉调回国。

该楼东抵河北路,南沿睦南道,西临桂林路,北抵大理道。建于1928年,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362平方米,建筑面积1433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局部三层西式楼房,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大坡度筒瓦顶,高低错落,风格别致。内装修豪华典雅,高级大理石地面,硬木装饰,内设餐厅、舞厅、书房、客厅、卧室等。宽敞的院落种有塔松、藤萝等各种花草树木。后院原设有花窖和马厩。是一座具有典型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私人花园住宅。

纳森旧居,坐落于和平区睦南道70号。该楼建筑现状良好。

 

023[和平区]孙季鲁旧居

时代:1939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郑州道2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孙季鲁,原天津裕蓟盐务公司经理。孙季鲁故居坐落在和平区郑州道20号。建于1939年。该楼东沿澳门路,南临郑州道,西抵新华南路,北临洛阳道。建筑面积210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楼房,由雍惠民设计、监造。建筑小巧玲珑,做工精细,平面呈“T”型布局,夹角部为弧形平顶三层塔楼,是一座别具现代风格的小洋楼。建筑现状良好。

024[和平区]王氏宅邸

  

时代: 1940年

地址:和平区大理道64-7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王占元(1861~1933)字子春,山东馆陶人。出身行武,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历任队官、管带、协统、统制。1916年任湖北督军、省长。1920年任两湖巡阅使,因鄂军战败被迫辞职,1922一1924年两次直奉战争,直系败后寓津从事工商业。在津、京、保、济南、大连、馆陶有大片房地产,并投资纺织、面粉、金融、电力、煤矿等业。旧居砖木结构,每幢楼平面布局为非对称式, 主体二层,局部三层楼房,外形方圆结合,二层平台筑大雨厦。建筑共四幢,迎门一座为王氏旧居,余者为其子居住。

025[和平区]徐世章旧居

时代:1921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徐世章,字瑞甫(1886-1954),天津人。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之弟。北京同文馆毕业,曾出国留学。1920年后任交通部次长兼任交通银行副总裁、币制局局长等职。1922年因徐世昌垮台而去职,随即来津寓居。其间任耀华中学董事、工商学院董事长、东亚毛纺公司董事长,并广为收藏文物字画。1954年病逝后家属遵遗嘱将其收藏的全部古玉、砚、印玺等捐献给国家。

该楼东抵昆明路,南临睦南道,西沿西康路,北临大理道。建筑面积1295平方米,为砖混结构三层摩登式建筑。楼内设有书房、舞厅、客厅、餐厅等。楼房四周原有一庭院式花园,设有假山小亭,四周为透景式花墙,原是一处环境幽雅的高级私人住宅。建筑现状良好。

026[和平区]许氏旧居

时代:1926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该楼建于始建于1926年,原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三姨太许夫人以“庆羯堂许”的堂名购置的私人住宅。张家亲属出关往来于京津地区均住于此楼,直至1941年张家将此楼卖于他人。

该建筑坐落于睦南道和香港路拐角处。该楼东、南两面均抵马场道,西临香港路,北沿睦南道。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英格兰庭院式楼房,是一座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外檐采用外露式人字屋架,大坡度多层式屋顶,错落有致。楼内设客厅、书房、餐厅、卧室等,装修考究,是一座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式的高级住宅楼。建筑现状良好。

      027[和平区]雍剑秋旧居

     

时代:1920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60-6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雍剑秋(1875~1948),江苏高邮人。早年入香港英国教会学堂,后考入新加坡大学。1911年任天津造币总厂副厂长,后任德商礼和及捷成洋行军火买办。1918年移居天津,先后任江苏会馆、广仁堂、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汇文中学董事长、南开中学董事。

该建筑东沿新华路,南抵马场道,西临河北路,北临睦南道。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728平方米,三层,砖木结构。外檐通体水泥饰面,筒瓦坡顶,挑檐。首层入口为长方形洞门,二层腰线两侧各有一阳台,水泥花饰护栏。侧山左右各突出一方形角楼,下开旁门。一、二层体量较大,正立面布局对称,三层中部内收,层次感强。是折衷主义风格建筑。雍剑秋旧居,位于和平区马场道60-62号。建筑现状良好。

 

028[和平区]原比利时领事馆

 

时代:1921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02--10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比利时领事馆设立于义和团战争以后。1901年,比利时政府以天津为各国通商口岸为由,向清政府提出在天津开辟租界的要求。1902年2月,比利时驻津领事嘎德斯奉比国钦差全权大臣姚士登之命与清政府委派的代表张连芬签定了中比租地协定,划定现河东740余亩土地为比国租界。

比利时租界的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董事由比租界内的高级侨民组成,历届董事长均由总领事担任,所以总领事实际上是比租界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于比租界位置比较偏僻,比利时领事为保持与各租界当局的密切联系,始终没有把比国领事馆设在自己的租借地域内,而是将其设在比较繁华、交通便利的英租界内,与华比银行共同使用这座大楼。

该楼建于1921年,东沿解放北路,南抵太原道。西临大沽路,北临大连道。由比利时仪品公司设计并监理。建筑面积2339.5平方米,砖混结构,该建筑基本保持原貌。

029[和平区]原朝鲜银行大楼

 时代:1918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97--10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朝鲜银行是1911年成立的由日本控制的一家金融机构,.总行设于朝鲜京城。天津分行成立于1918年,首任经理是日本人野崎。银行始建时设立于此楼。1938年迁往在日租界旭街(现和平路)建起的新楼内营业。1945年国民党政府按敌伪产业接收,该行结业。该大楼局部也曾是由法国人开办的专营珠宝玩物的乌利文洋行。

该楼为东接张自忠路,南抵营口道,西临解放北路,北沿承德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楼房。正入口为硬木雕花大门,两侧立有十余棵罗马式圆柱,采用磨砖对缝的传统建筑手法。二层上端出檐,窗台做瓶式列柱装饰,形成护栏式回廊,缓坡式屋顶,转角处做山花式处理。大楼外檐为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现状良好。

030[和平区]原大陆银行大搂

 时代:1921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哈尔滨道7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大陆银行为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谈丹崖,名荔孙,于1919年在津创办,旧址建于1921年。该楼东接黑龙江路,南抵哈尔滨道,西沿大沽路,北临滨江道。基泰建筑公司设计,占地2021.39平方米,建筑面积4895.99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 1921年春建成。方形门、窗,古城堡式建筑。主入口设于哈尔滨道及黑龙江路转角,门楣处“大陆银行”四字犹存。该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建筑现状良好。

031[和平区]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时代:1912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77--79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始建于1875年,总行设于巴黎,天津分行设立于1898年,该行以经营进出口、押汇、买卖外汇为主要业务。天津解放后该行被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指定为经营外汇的专营银行。1956年停业清理,结束了在天津近60年的历史,成为天津最晚关闭的一家外国银行。

该大楼建于1912年。东抵张自忠路,南临承德道,西沿解放北路,北临赤峰道。占地面积1244平方米,建筑面积3651平方米。由比商义品公司按法国巴黎总行提供的图纸建造。砖混结构三层带地下室。台基用条石砌筑,外檐首层以水泥横条饰面,二、三层为红砖清水墙,砌成各种图案加以点缀。女儿墙用西洋古典宝瓶式护栏。正门分设两个台阶段,两段之间设空心花饰铁门。屋顶转角处原设有四坡顶凉亭,是一座体现西方折衷主义建筑思潮的代表之作。建筑现状较好。

032[和平区]原法国俱乐部

 时代:1931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29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法国俱乐部亦称法国球房,成立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1911年易址,1931年由法国公议局出资在此兴建新的俱乐部,内设酒吧、小剧场、舞厅、台球厅、地球厅、休息室等,后院原设有露天舞台,小广场及花园等,功能齐全,是法国侨民娱乐的中心。此外法租界当局将法国商会也设置于此,此处也是法国商人议事聚会的场所。

该建筑东接合江路,南抵哈尔滨道,西沿解放北路,北临滨江道。占地7260平方米,建筑面积2941平方米,为砖混结构,带半地下室一层楼房。正门建于临街转角处,竖向退线逐层内收,内装镂空花饰金属门,正门两侧设附壁灯柱。立面处理简洁明快,局部点以装饰。通过大门即可进入八角形大厅,顶子中央有彩色玻璃窗,是一座风格简约的法式建筑,建筑现状良好。

 

     033[和平区]原法国领事馆

时代:192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法国驻津领事馆开设于1861年,初址设于三岔河口一带。1900年在义和团战争中被烧毁。战后清政府将此处赔偿给法租界当局作为领事馆。法国领事馆设总领事一人,法租界最高权力机构历届董事会均由总领事出任董事长,因此总领事是法租界最高行政长官。解放后法国驻津领事馆撤销,结束了在天津90多年的历史。

该楼东临张自忠路,西临解放北路,南沿承德道,北抵赤峰道。建于1923年,由比利时义品公司法籍工程师设计。建筑面积2581.55平方米,为二层平顶混合结构,带地下室,建筑平面左右对称。立面采用变体的西洋古典附壁柱式,墙面和檐口均有精细花饰。石阶入口、两侧设花池、铁栏门上有优美的山花,是一座典型的法式古典风格建筑。该楼现状良好。

034[和平区]原久大精盐公司大楼

时代:1920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63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原久大精盐公司大楼,由中华兴业公司设计,于1920年建造,原为久大精盐公司驻津办事处,1941年12月,日军接管法租界,日本宪兵队进驻该楼。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仍由久大精盐公司使用,1956年久大与永利合并,1970年改名为天津碱厂。

该建筑东隔安东路与和平区人民政府为邻,南临花园路与“中心公园”相对,西沿赤峰道,北隔和平路与勃海大楼相对。占地2087.16平方米,建筑面积2242.57平方米,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平面呈v字形布局,水泥基座,红砖墙体,上作水泥条框装饰,平顶,立面入口为三开间的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上承三角形山花装饰,建筑高大稳重、气派,为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建筑现状良好。

035[和平区]原老九章绸缎庄

时代:188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4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83年孙廷珍始建此楼,后由“老九章” 绸缎庄承租。老九章绸缎庄是天津著名的百年老店。清末由一位排行第九的章姓沪商,在天津开办绸缎庄,故以“老九章”命名。该楼东接兴安路,南临荣吉大街,西沿和平路,与老美华鞋店相对坐落在南市口,北临同庆后大胡同。建筑面积1936.65平方米,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呈倒三角形,始建时为三层,后增建为四层。建筑现状良好。

 

036[和平区]原美国海军俱乐部


 时代:1924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13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美国海军俱乐部由英国商人纳尼斯于1924年建成,由其亲信罗士博负责经营。内设酒吧、球房、咖啡厅、餐厅、赌场和弹簧地板舞厅,装饰豪华,是专供外国驻军寻欢娱乐的场所。

该建筑东接张自忠路,南抵大同道,西沿解放北路,北临营口道。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平面为半弧形,首层作拱卷式门窗。二层由十余棵圆柱承托挑檐,形成敞开形外廊式阳台,并配以牛腿花饰护栏。灰色水泥墙面,门窗上部饰有各种花饰、浮雕。整座建筑古朴、典雅,具有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现状良好。

037[和平区]原首善堂

时代:1919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2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首善堂是法国巴黎天主教圣味增爵会,即遣使会在中国北方设立的管理教会财产的机构。它以经营房地产为主业,在天津拥有大量房地产,为当时天津实力雄厚的一大财团,以其所收房租及投资所得利润支持天津、北京、保定、正定四个教区及北京神学院所需经费。首善堂初设于营口道上的原紫竹林教堂内。1900年后迁于此处,1919年建起该座大楼。天津解放后首善堂由中国神父接管,1956年改为天主教天津教区神学院,1958年改为天主教修女院。

该楼东接吉林路,南抵营口道,西临大沽路,北沿承德道。建筑面积1544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多坡瓦顶,外延水泥饰面,立面两翼对称,中间突出,是一座风格稳重的法式建筑。建筑现状良好。

038[和平区]原四行储蓄会大楼

时代:192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4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原四行储蓄会大楼,建于1923年,是以盐业、金城、中南和大陆四行组成的四行储蓄会设在天津的分会,首任经理张泽湘。1940年,盐业银行经理陈亦侯和四行储蓄会经理胡仲文曾将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的16只金编钟藏在四行储蓄会地下室的小仓库里,使珍贵文物免遭日本人劫掠。

该楼东沿台儿庄路,南抵大连道,西沿解放北路,北临大同道。建筑面积1590.6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一楼以上有立柱四根拱托詹头,墙面及屋顶有浮雕,是古典复兴风格建筑。

039[和平区]原太古洋行大楼

时代:1886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65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太古洋行是天津早期洋行之一,是仅次于英国怡和洋行的第二大洋行。该行由苏格兰人思考特于1812年在英国利物浦港创办,主要经营船运业,后总行迁伦敦。天津分行成立于1881年,曾和怡和洋行共同垄断中国的船运业,后兼营糖业、油漆、保险、驳船等业务。太古洋行初址设在现台儿庄路的几间平房内,短短几年便迅速发展起来,1886年用聚集的资金在此处建造了太古洋行大楼。到三十年代初期,太古洋行已拥有轮船79艘,总吨位达到150余万吨。

该楼东抵太原道,南临解放北路,西临大连道,北沿台儿庄路。建筑面积1971.27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清水墙,平面呈“凹”字形,高台阶入口,上部收分作平台。门窗均作拱券形,首层窗楣作放射状花饰。平顶带女儿墙。造型新颖,风格独特。建筑基本保持原貌。

040[和平区]原泰莱饭店

时代:1928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58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该饭店始建于1928年。由英籍印度人泰莱悌(S﹒B﹒TALATI)与英国商人莱德劳(LAIDEAW)共同出资兴建,以主要出资人名字命名。原楼下三层为餐厅和旅店部,四层以上为公寓式客房,是当时天津高级涉外饭店之一。

该楼东沿解放北路,南抵彰德道,西临大沽路,北临泰安道。占地面积1801平方米,建筑面积7002平方米,由比利时义品公司设计,钢混结构,局部六层。平面近似矩形,立面首层为通廊式雨厦;二至四层为大面积黄褐色麻面砖和水刷石方壁柱相间装饰;五层设通长挑檐式阳台,上设透空花格式女儿墙。外檐局部加以简化了的欧洲古典装饰。内檐除首层外,均为内廊式,中部设天井,以利采光。内部设施完善,旅店功能齐全。整座大楼体现了溶入西欧古典主义建筑思潮的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现状良好。  

041[和平区]原天津印字馆

 

 时代:1886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89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原天津印字馆,由英商肯特建立,是英国人在天津创办的首家铅字印刷厂。从1894年开始承印英文版的《京津泰晤士报》,并翻译国外科技书刊及各种精致中英文书籍,是路透社天津分社、英文《京津泰晤士报》等三位一体的英国文化机构。

该建筑东沿台儿庄路,南抵泰安道,西临解放北路,北临太原道。建筑面积302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由英国永固工程师库克(Cook)和安德森(Anderson)设计。红砖外墙,正面外墙饰以麻石表面,并用上升感极强的白色直线装饰条纹。整栋楼红白相间,色彩活泼,具有浓郁的巴伐利亚建筑风格。建筑现状良好。                                                                

042[和平区]原紫竹林教堂

时代:1872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16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初名“圣路易教堂”。1870年天津人民出于对法国传教士的憎恨,焚烧了位于三叉河口的望海楼教堂,1872年法国天主教会用清政府的赔款建造此教堂,因该教堂地处法租界紫竹林一带,故又称“紫竹林教堂”。

该建筑东抵张自忠路,南沿营口道,西临解放路,北抵承德道。建筑面积383平方米,砖木结构,教堂外立面用四棵立柱支撑,中部入口作拱券形,上作三角形门楣,腰线为小出檐带状花饰砖雕,做工精细。首层两侧设拱券式小门。顶部装修已震毁,改为简易顶。堂内一端设圣坛,一端设二层楼台,供唱诗班使用。紫竹林教堂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它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宗教渗透和文化侵略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记录了天津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历史。建筑较为破损。

043[和平区]张公撝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公撝是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之婿,天津英租界华人董事,曾任中国驻美国檀香山总领事,后加入美国籍。

该住宅东沿花园路,南抵新华路,西临赤峰道,北临辽宁路。占地面积591平方米,建筑面积754平方米。为一座三层西式楼房,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鲍乃弟(BONETTI)设计。主体二层,外檐水泥饰面。入口设于楼房夹角处,设坡顶式门厅,上设弧形阳台。楼房中间内卧,两侧突出,顶层设八角坡顶凉亭,两侧设露天平台。楼房外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造型精巧别致,富于美感。楼内设客厅、花厅、餐厅、衣帽间和卧室等,功能齐全,装修考究,是当年法租界内一座具有英国风格的别墅式私人住宅。该楼建筑现状良好。

044[和平区]张鸣岐旧宅

时代:1921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号韩斋,山东无棣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1898年师从名举岑春煊,颇得赏识。1900年后,随岑到陕西、四川、两广,先后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1910年因贿赂庆王奕劻得署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任职时曾镇压黄花岗起义。1916年因赞助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爵。不久袁世凯垮台,张逃往天津,先在意租界居住,1928年迁居于此。居津期间与下台的军阀政客白坚武相勾结,与日本特务接上关系。“七·七事变后”公开投敌。日本投降后不久病死天津。

该建筑建于1921年,为一座砖木结构,大坡顶英式别墅平房,建筑面积545平方米,顶部高低错落,造型精巧别致。建筑现状良好。

045[和平区]张绍曾旧居

 时代:192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33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绍曾,字敬舆(1879-1928),直隶(今河北)大城人。早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清朝军队中任职。1913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黎元洪重任大总统时,张奉命组织内阁,于1923年1月4日就任北洋政府第23届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当年6月因曹锟贿选总统,张随黎去职下台来津,在英租界此楼内隐居。在津期间,因张绍曾与冯玉祥来往密切,且资助北伐而触怒张作霖,1928年3月21日奉系军阀褚玉璞按张作霖指令,派人将在日租界与南市交口的东升里彩风班喝茶的张绍曾暗杀。该楼东沿河北路,南临马场道,西临桂林路,北抵睦南道。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463平方米,建筑现状良好。

046[和平区]张志潭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志潭(1884—1936)字远伯,河北省丰润人。前清举人,曾任陆军部候补郎中。1914年任绥远道尹。1917年任内务部次长。段祺瑞执政时任国务院秘书长。1919年1月任陆军次长。1920年任内务总长。1921年任交通总长。皖系军阀失败后,即去职来到天津英租界这座欧式小洋楼内隐居。张志潭一生酷爱书法,卸任后在此楼闲居时,专在楼下设一写字间,每日练字不辍。他与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关系甚密,华经常来此楼与其共同切磋书法技艺。张志潭的字写得十分漂亮,天津著名饭店 “登瀛楼”三字即为张志潭所题。他去世后,其弟张志徴为其出《蠡园遗墨四种》,由华世奎题签。

该楼东临新华路,南沿大理道,西抵河北路,北临重庆道。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建筑现状良好。

047[和平区]张自忠旧居

时代:193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自忠,字荩臣(1891-1940),山东临清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36年5月曾出任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平津两市沦陷后,他主动请缨率兵杀敌,屡建奇功。1940年5月,张自忠率第三十三集团军在湖北同日军主力激战九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在南瓜店壮烈殉国。国民党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毛泽东亲自为其题词“尽忠报国”。1946年当时的市政府将天津市海河西岸一段马路命名为“张自忠路”并沿用至今。1982年4月,国家民政部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该楼是张自忠将军在天津时的住宅。东临成都路,南抵广西路,西临岳阳道,北接芷江路。占地2870平方米,建筑面积1999平方米,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自成院落,建筑现状良好。

048[和平区]张作相旧居

时代:193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作相,字辅忱(1881-1949),奉天(今辽宁)义县人。奉系军阀将领,1911年东北讲武堂毕业,辅佐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任东北边防副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1933年因热和失守而去职,来天津买下此楼隐居。在此期间日伪多次派人威逼利诱,劝其出任伪职,均被拒绝。1949年初,张作相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于寓所。

该楼东抵湖北路,南临重庆道,西临澳门路,北抵郑州道。占地面积161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西式楼房,建筑设计考究,墙面凹凸多变,镶有西式雕花,楼顶高低错落,屋顶平坡结合,风格别致,主楼两侧设有青条石台阶,内装修豪华,设有精致的壁炉,为一座西洋古典式建筑。该楼现状较好。

049[和平区]朱启钤旧址

 时代:1922年 

地址:马场道16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朱启钤(1871--1964) 贵州开州(今开阳)人。字桂莘,号蠖园。光绪举人。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蒙古事务督办等职。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拥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长。1918年被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1929年创办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研究古代建筑文化遗产最早的学术团体。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员、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病逝于北京。著有《丝绣录》、《蠖园文存》、《芋香录诗》等。

朱启钤故居坐落在河西区马场道164号。是其退居津门后因夫人有病,需要良好的静养环境,于1922年购买了倪家花园(大军阀倪嗣冲的私人花园,现天津市儿童医院)对面一块地皮,所营建的一幢庭院式别墅。是一所三层洋楼,建筑相当别致。主建筑是西式的两层楼房,下有地下室,楼层周围均设回廊,造型典雅,庭院开阔,内有假山亭榭, 起名为“蠖园”。 

050[和平区]訾玉甫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3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该楼原为祥发顺木器行经理訾玉甫的私人住宅。该楼东抵河北路,南临睦南道,西抵桂林路,北沿大理道。二层西洋公馆式建筑,红砖清水墙,红色多坡瓦顶,砖木结构。楼房正面顶层配以造型曲线优美的角楼式阁楼天窗,白色门窗,衬以白色水泥镶边,色调明快,正面入口处有石头台阶,四根白色方柱支撑一白色带装饰护栏的半圆形阳台,形成半封闭式门厅过廊。是一处较有特色的风貌建筑。建筑现状较好。

051[河西区]纽玛斯﹒波尔顿旧居

 

年代:1902年

地址:河西区台儿庄路5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始建于1902年,是英商纽玛斯﹒波尔顿为自己建造的别墅。纽玛斯﹒波尔顿为英国商人,当时是来华帮助创办中国最早的铁路公司——津沽铁路公司,担任公司财务首脑。解放前,孙中山、蒋介石、张学良、李宗仁、詹天佑等历史名人曾在此居住、休憩。解放后,这里曾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现由51号花园酒店使用和管理。概况: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英式建筑。

052[南开区]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旧址

 时代:1906年(清光绪32年)建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原西门里大街中营前街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旧址坐落在天津老城厢原西门内中营前街是天津创办最早的小学之一,从1906年建校至今,这所学校已有百年历史。原学校占地面积10395.56平方米,建筑面积7613.45平方米,古雅的校园长廊环绕,庭院别致、树木成荫,校舍建筑是平房,采用青砖、瓦顶,长廊上檐是木雕花纹,艺术精美,原有三套院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正房为教室,东西两侧为办公用房。

中营小学扩建前,原建筑面积7613.45平方米,学校共占地10395.56平方米,有3套院,院内正房都是教室,东西箭道配房均为教师办公用房,砖木结构体系。古雅的校园,长廊环绕、庭院别致、树木成荫,有藤萝、松柏、杨树,建筑古朴,砖雕纹饰、墙体青砖对缝,做工精细。走廊檐为木雕纹饰,精美雅致、工艺杰出,屋顶都是青瓦,屋脊有砖雕工艺。1942年秋建竹生亭,取学校创始人刘宝慈先生号命名,亭内立有刘宝慈先生全身大理石雕像。

中营小学开天津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的先河,为天津最早的西式学堂之一。学校建立百年来,曾为不同时期列为重点小学校,培养出了刘子久、任仲夷、卞慧新、朱宪彝、焦菊院、龚望等一批社会各界知名人才,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现学校仍为南开区重点小学,天津市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053[南开区] 基督教会仓门口堂

时代:1910年10月

地址:南开区鼓楼东街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天津基督教会仓门口堂成立于1912年10月19日,是华北地区第一座由华人自立、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教会。教会多年来在传道授业、蒙养赈济和近代历次爱国运动中均有突出表现。

基督教会仓门口堂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有大门、侧房和圣堂等建筑,占地面积1241平方米,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教会成立时圣堂临街而建,随着教会日益壮大,乃于1934年对圣堂进行了重新翻建,移至教会后部。圣堂为二层楼高近代宗教建筑,青砖尖顶,瓦楞铁屋顶,造型别致,可容纳四百余人听经;教会院内配房多为二层楼房,外院有楼房两层共18间,两间为办公和接待用,其他十六间供教牧及信徒居住,临街建有副堂一间,可坐五、六十人,用作对外布道用。另圣堂东侧有跨院二层住房小楼一所,有房五间。教堂房屋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门窗高大。

054[南开区]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时代:1914年落成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9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今天津少年宫)于1913年5月23日举行奠基礼,1914年10月16日落成。建筑为四层大楼,外墙混砖结构,内部以木质结构为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按照当时国际青年会统一标准模式建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欧美教会式风格建筑,内有阅览室、会议室、健身房、礼堂、宿舍、教室等,颇具规模。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坐北朝南,东临东马路,南北原与民宅相接(今已全部拆除)西与文庙相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从美国直接航运到中国来的,是严格按照当时的国际青年会统一标准模式和风格建造的,内有阅览室、会议室、健身房、礼堂、宿舍、教室等,整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正立面楼门入口筑高台阶,两侧饰双半圆立柱,一楼前厅宽敞,后部为礼堂。二、三楼设“德、智、体、群”等部分。建筑墙体以红色缸砖砌筑,平顶,四面出檐,外檐简洁庄雅,门窗高大开阔,建筑别具特色,具欧美教会建筑风格。

天津市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中国篮球运动的发源地。1891年,由中国青年会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先生〔Mr.Willard Lyon〕首先将篮球运动介绍给天津青年会。1895年12月5日,天津青年会正式展开篮球运动,于会所草场围墙背后进行,当时在健身房里设有我国第一个室内篮球场,是近代篮球运动首次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的摇篮,当时的名扬天下的“南开五虎队”曾在这里训练。 1919年,当时的中国篮球队以天津青年会和北京青年会运动员为骨干,参加菲律宾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和第十一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这也是篮球运动第一次走出国门。

1904年,天津市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中国第一张标准乒乓球球台和天津第一张台球球台的诞生地。

当时的基督教青年会里有中国唯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乒乓球台,是天津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使天津市成为了是最先流行和发展乒乓球运动的沿海城市之一。1931年在天津青年会旧址举办了第一次全市乒乓球公开赛,成为天津乒乓球正式比赛的开端。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也是天津第一台台球的诞生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举办了多种音乐会、歌曲演唱会;还经常举办赈灾义演义卖,举办集体婚礼,倡导戒酒。当时基督教东马路一侧的半地下裙房是青年理发店和专营婚礼用金银首饰的商店。1895年12月15日,刚刚成立一周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办起了每周活动一次的英语班,使旧中国的天津人第一次接触到外国语言的培训。

在近代天津人民爱国运动中,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各种公益和革命活动的中心。如“五四”运动前后,天津的几次大的爱国举动都离不开天津青年会。著名的基督徒——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董事宋则久先生是最早抵制日货的是天津国货售品所创始人。周恩来在天津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其中“五四”爱国大游行,即由东马路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开始,绕天津城一周后回到青年会。当时邓颖超在基督教青年会旧址里负责油印宣传品,油印工具和资料都藏在青年会。1925年5月7日,该会参加“五七”国耻大游行活动,并担任联络工作。1935年,由该会组织并延请著名音乐家张肖虎教青年学生学唱《救救中国》、《要大家奋斗》等歌曲,以激发爱国热情。1948年7至8月,该会开展天津市助学运动,以配合反内战、反饥饿斗争。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从1920年起曾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长;雍剑秋是我国近代宗教界名流,从1933年起曾任该会会长。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还是奥林匹克精神传入中国的第一站,1914年,中国近代教育家,有“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南开学校的校长张伯苓先生在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了发表演讲,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第一次提出中国人要参加奥运会和申请举办奥运会的主张。

055[南开区]徐朴庵旧宅

时代:清末民初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202号

类别:古建筑

徐朴庵旧宅位于东门里与城厢东路交口东北角。民国初期修建,原为英麦加利银行第一任买办徐朴庵住宅。它采用中国建筑小式作法,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门楼及樨头砖雕精美,是天津老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天津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

徐朴庵旧宅是天津老城区现有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近代民居建筑。

采用我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体系,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青瓦硬山顶,墙体磨砖对缝,做工精细,为中国传统小式作法。东西两侧箭道为天津民居特色,乾宅巽门的格局及四合院为北京居民所常见,屋顶筒板瓦兼有南方风格,其建筑形制、保存完整程度市区内少见。门楼、墀头、墙檐下保存大量砖雕纹饰,砖雕精美,纹饰丰富,颇多吉祥寓意,如“松鼠葡萄”、“白猿献寿”、“五福捧寿”、“四季平安”、“鹿鹤同春”等,堪称砖雕工艺杰作。

056[南开区]杨以德旧宅

 时代:1921年

地址:天津市南开二纬路4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杨以德旧宅位于南开二纬路与南开二马路交口处。1921年由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出资兴建,做为其家宅使用。该宅原占地10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73平方米,该楼整体坐北朝南,正立面入口门厅两侧筑方、圆并列形柱,上承弧形平台,前檐东西两端为六角形和圆形角楼。楼内一层正中为方形大厅,四周分立圆柱。居室围绕大厅设置,室内花砖墁地。外檐墙体开长条形窗,楼顶出檐,坡式瓦顶,前后坡有阁楼,并设东侧楼门和楼后便门。该楼整体建筑具有西洋建筑风格,造型别致,保存较好。2005年被列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

杨以德旧宅为南开区内现存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的近代西洋建筑。

杨以德在民国初年任天津警察厅厅长达十余年,“五四”运动期间镇压过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曾做过直隶省省长。在天津近代史上有一定知名度。

057[河北区]曹禺故居

时代:清末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25号(23号)两院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天津人,我国著名剧作家。自幼喜好文学戏剧。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就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了当时戏剧界,清华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升入研究院为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1935年到天津体验生活创作出话剧《日出》,1940年发表《北京人》,1946年创作《桥》,1948年出版了电影剧本《艳阳天》,这些作品使曹禺享誉世界,标志着话剧事业发展到一个高峰。

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始建于清末。东至民主道21号院墙,西抵民主道27号院墙,北起南临民主道23院墙。现有小院狭窄,二层小楼,五间平房。23号院(前院)坐南朝北,环境同上,有过道二层,前后两个独立小楼。23号院占地面积510.89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9平方米。25号院占地面积40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43.82平方米。

058[河北区]冯国璋故居

时代:清末(1912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50号及大昌兴胡同8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冯国璋,(1857—1919)字华甫,河北省河间人。早年在保定莲池书院读书,后转天津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因得到袁世凯的赏识,随袁世凯在小站练新军。辛亥革命时,率军为袁攻下汉口,逼近武昌。袁任总统,冯任直隶都督、卫戍京都。1915年为袁率军南下,扑灭二次革命,任江苏都督,坐镇江南。转年任副总统仍兼苏督。成为北平的直系的重要人物。1917年入北京代理大总统,转年去职离津,1919年病死于北京。

冯国璋故居坐北朝南,原建筑东至大昌兴胡同,西抵海河东路,北起大昌兴胡同8号,南临民主道大街。现有大门、过廊、正房、偏房等建筑。总占地面积669.85平方米,建筑面积508.87平方米。

059[河北区]扶轮中学

时代:1918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吕纬路143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天津扶轮中学建校近九十年来,学校培养出一批批各条战线上的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如天津早期的共产党员江震寰烈士、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清华大学教授陶葆楷、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姜思毅、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李青等社会公认的教育家、学者、作家、著名演员、运动健将等。

始建于1918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铁路中学。该校占地面积21282平方米,建筑面积11071平方米,学校当时建造石头楼南、北楼两幢,石楼设计合理,青石砌垒、宏伟壮观,为天津首建的石头楼。南楼呈一字型,为教学楼;北楼呈山字型,为礼堂、实验室等,砖木结构,施工精致,巍峨壮观。操场有二百米的圆形跑道,设在两楼之间,校内设施完善,有计算机房、语音教室、理化实验室、阶梯教室、图书馆和校史陈列馆。天津扶轮中学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学校现存石砌南、北楼两幢,为天津首建的石头楼。南楼呈一字型,为教学楼;北楼呈山字型,为礼堂、实验室等,施工精致,巍峨壮观。操场有二百米的圆形跑道,设在两楼之间。校内设施完善。

060[河北区]岗纬路基督教堂

时代:1935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岗纬路2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岗纬路基督教堂1935年建成,属于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建筑费用是华、洋信徒共同捐献的。1937年日军侵入天津,外籍牧师离去,魏振玉牧师调到北京,由霍培修牧师接任。直到解放后,天津的基督教堂并成四处,岗纬路教堂居其一。1993年12月,教堂经过修缮,举行复堂典礼,现有固定教徒300人左右。

岗纬路基督教堂占地面积325.2平方米,建筑面积643.34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带半地下室。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长约25米,宽约13米,由礼拜堂、圣堂和钟楼组成。墙体皆由窖口砖砌筑,顶两坡式,门窗为实拱拳状。正面顶上竖十字标志。

  

061[河北区]金家窑清真寺

 时代:明万历二年(1574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金海大道

类别:古建筑

金家窑清真寺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是天津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也称“礼拜寺”。清真寺以伊斯兰教安拉真主得名,含“真主独尊清真”之意。。

金家窑清真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是由安徽安庆府回族皇粮漕运帮集资兴建的。该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正门坐西朝东,青砖圆券,高约3米,木制两门,两侧有石狮。前院南侧水房11间,供礼拜前大小净之用。北侧讲堂4间。院内有高大椿树一株,相传为明末栽植(今仍茂盛)。经堂(礼拜堂)为该寺主建筑,平面呈凸字型,殿高10米,前为卷棚顶抱厦,西阔三间,进深一间。中做硬山顶,后为九脊歇山顶,西阔五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垂脊高挑,雕砖寿瓦,彩拱漆枋,古朴、肃穆、巍峨,雕饰精美。正脊中部既殿顶建有4米高六角攒尖式亭阁,翼角高翘,尖顶攒聚。殿内12根通天明柱与梁柱成木结构穹顶。后山墙有穹门状后窑,为讲经传授宣讲台。该寺红漆大门上的匾额为“清真无二”四字,门两侧为保存基本完整的抱鼓石。总之,这座清真寺建筑以中国宫室式为主,又巧妙融合了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古色古香,现有《金家窑清真寺碑记》碑镶于海潮胡同内正门楼的墙上。《金家窑清真寺碑记》为民国十六年六月立。碑高1.19米,碑宽0.59米,厚0.16米。碑文楷书,内容记述该寺于明万历二年兴建,清光绪及民国初年资助修缮的情况(戴德桂撰)。

062[河北区]刘髯公旧居

 时代:民国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66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刘髯公(1893~1938),字仲儒,天津武清人,回族,著名的爱国报人。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此后又陆续发行《新天津晚报》、《文艺报》、《新天津画报》、《新人月刊》等报刊。旧居为砖木结构二层楼,带半地下室。整体气势宏伟、结构合理美观。占地面积2330.16平方米,建筑面积3607.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带半地下室。外出檐柱走廊,红瓦坡顶,上设老虎窗。两端与塔楼相连,整体气势宏伟、结构合理美观,保存尚好。

063[河北区]马可波罗广场意式建筑群

 时代:清末民初(1908—1916)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与自由道交口转角处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意大利公使嘎里纳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签订协议,从1908年至1916年历时八年建成一个完美,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马可波罗广场意式花园别墅住宅建筑群。砖木结构,均二层,带半地下室,共计6幢。该建筑群分三组,围绕圆形的马可波罗广场。各族楼内装修大致相同,一层是起居室、客厅;二层为卧室、卫生间等,其主要区别在于塔楼的平顶凉亭,有平拱、圆拱、尖拱之别,整体建筑造型优美,风貌别具一格。

064[河北区]意大利兵营

 时代:1900-?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与光明道交口处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意大利在我国侵驻一陆军混战营,管佐士兵999人,其大部分均在天津,民国五年(1925)在意租界小马路(今光明道)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兵营。解放后为我人民解放军驻地,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警备区独立师师部,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天津总队一支队机关所在地。

意大利兵营坐北朝南,原建筑东至水西村饭店西抵民族路,北起建国道,南临光明道,现有主楼四层,东配楼四层、西配楼三层,光明道大门平方数间,总占地面积4206平方米。

意大利兵营式天津市现有典型的意大利建筑,规模宏大,呈Π形,砖木结构三层意式建筑在全国此类建筑中,是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

兵营的修建使天津百年近代史的展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铁证,教育后人的历史证据。

065[河北区]原奥国领事馆旧址

年代:清末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西端南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10月17日,奥国政府即命奥国驻华公使通知各国公使团,奥国应获得与列强相同的权利,也将在天津设立领事馆并开辟专管租界。光绪二十八年(1902)11月28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奥国驻天津署理领事订立了《天津奥国租界章程合同》,并划定奥租界的范围,直到1917年中国政府收回奥国在华租界。收回后的奥租界改名为特别第二区。

原奥国领事馆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奥式风格的洋楼。楼背后有月台,楼前有院落,周围砖砌花墙。原为敦庆隆绸布庄东家纪锦斋购为私宅。由于市面逐渐繁荣,临街围墙建成了两层楼的“门面”,中间有一门洞,供出入汽车之用。

解放前为特别第二区的区公所。建国后,后楼作为河北区房管局已重建为办公楼,前楼曾为化工营业部及一些住房。

066[河北区]造币总厂

时代:1903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3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清代天津的通用货币种类繁多,交易时携带不便,后来因铸钱泛滥,彼此之间差价太大,造成货币使用的混乱。为了整饬金融和巩固封建统治地位,光绪二十八年(1902),袁世凯接任天津都统衙门后,任命周学熙为北洋银元局总办。周学熙先选址在离直隶总督衙门不远处的河北西窑洼大悲禅院护卫宫原址(今天纬路26号)建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在大经路上(今中山路137号)动工兴建户部天津银钱总厂,时称“东厂”。原北洋银元局称“西厂”(河东区东局子)光绪三十一年(1905)5月建成开工。因其直属户部,故将原“天津银钱总厂”,命名为户部“造币总厂”。1909年清政府改组全国铜元局,铸币权归中央,并将各地造币厂并为九个分厂,天津为总厂,并颁布了《造币厂章程》,以防止伪造。至此天津的户部造币总厂成为全国货币制造中心。

该厂占地面积31916平方米,布局原为多进四合院,以东西向箭道间隔贯通,砖木结构,硬山顶。正房西阔五间,前出廊或“勾连搭”式。厢房西阔三间,平面多为“凹”字形,入口砖砌供券门楼和砖雕花饰犹存。现仅存平房70余间,门额有“造币总厂”四字,吴鼎昌书。

067[河北区]中山公园

 时代:1905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中段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中山公园是天津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公园。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始建,三十三年(1907)建成。中山公园前身为思源庄,初名劝业会场,1912年更名为天津公园,不久又改称河北公园。1928年北伐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两次来津巡视始用今称。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日军围占中山公园为军营,至抗战胜利后收回,中山公园已遭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屡次拔专款对园内进行修缮,园内现有1984年2月14日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立于公园南侧的《中山公园记》碑,1989年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立于公园南侧的河北区文物保护单位《南皮张氏两列女碑》,199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立于公园南侧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魏士毅女士纪念碑》,199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立于公园南侧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十五烈士纪念碑》。公园总面积1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假山占地面积594平方米。

068[红桥区]大红桥

 

时代:民国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新河北大街北头子牙河上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大红桥位于子牙河下游,南衔新河北大街,北通红桥北大街。该桥始建于1937年,是开启式铁桥,使红桥区区名的由来,是红桥区标志性建筑。

大红桥横跨子牙河,为开启式铁桥。全长80.24米,桥宽12.66米,车行道宽5.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1.58米,人行道各宽1米,载重10吨,全桥由三孔组成,南孔为11米开启跨,中孔为56.38米的钢性柔杆性拱,北孔为简支体系的引跨,桥最高8米,全部为纲结构。

老红桥在1924年被洪水冲垮后,1937年在老红桥西边约1里处建立一座新红桥,亦称西河桥,1965年改称大红桥,至今仍在使用。

大红桥是红桥区区名的由来,是红桥区标志性建筑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大红桥结构严谨,造型美观,是红桥区内现存的唯一铁桥,是我市仅存的三座开启式铁桥之一。

069[红桥区]福聚兴机器厂旧址

 时代:近代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大街塘子胡同2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福聚兴机器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大街塘子胡同中段。1926年7月开业。该厂为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由前、后柜房、机器车间、仓库、锻工棚、厨房、院落组成。是天津市唯一保留完整的旧工厂遗址。

福聚兴机器厂占地370平方米。场内的建筑采用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宅建筑风格。

机器车间是福聚兴机器厂的核心建筑,110平方米。车间内天轴皮带悬挂,各种机器密布交错,整个机器车间的设备体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机器业的概貌。

前柜房,其特点是四面开窗,每面窗户各有其用途,体现了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独特的生产管理方式。

福聚兴机器厂创建于三条石民族工业的兴盛时期,其发展速度很快,从1926年建厂时投资一千银元,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资本增长110倍。建厂初期以加工零活为主,后期产品主要有:刨冰机、榨油机、打稻机、拉盘水等近二十多个品种。产品流销全国各地,是当时较有规模的机器厂。该厂在早期三条石工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1968年福聚兴机器厂旧址正式移交三条石历史博物馆。

1973年福聚兴机器厂旧址陈列正式对外开放。

070[红桥区]芥园水厂

时代:清

地址:红桥区芥园道3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建于1898年,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1903年正式营业。1950年改称今名。芥园水厂以运河为水源,供水范围包括红桥、南开、和平三个区及西青区、北辰区一部分。供水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

芥园水厂坐北朝南,北至南运河,西至中环线,东至米兰花园,南至芥园道。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始称英商济安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03年正式营业,1950年改称今名。供水范围包括红桥、南开、和平三个区及西青区、北辰区一部分。供水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

芥园水厂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市建厂较早的水厂之一,也是我市规模较大的供水网络。承担着我市红桥、南开、和平三个市区和北辰、西青两个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及于民生密切相关的商业、工业、农业用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071[红桥区]南运河

 

 时代:隋

地址:红桥区境内西起咸阳桥,东至三岔河口。

类别:古建筑

南运河南起山东省临清县,流经德州,再经河北省东光、泊镇、沧县、青县入天津市静海县,又经西青区杨柳青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南部,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会合后入海河。全长509公里,红桥区境内一段长约7.3公里,宽20—40米。在红桥区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卲公庄、小西关、南头窑、先春园、大伙巷、河北大街、三条石、大胡同等地界,西端对岸为南开区界。沿岸多居民区。东段南岸有“红灯照黄莲圣母停船场”遗址。三岔河口一带是天津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建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河上架有密云桥、咸阳桥、芥园桥、卲公庄闸桥、井冈山桥、大丰桥、团结桥、爱民桥、金华侨、金钟桥。

南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的一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在华北的主要河段。。明永乐年间,漕运大兴,南运河历史上就是一条通向北京的漕运河道。南运河繁忙的漕运和航运,使沿岸聚集了众多的人口,众多人口的聚集又使三岔河口成为天津市城市发祥地和最早的商贸文化娱乐区。

历史上的南运河为天津城市的形成、商贸文化的发展、为天津成为北方大都市和经济贸易中心做出了历史贡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072[红桥区]清真南大寺

 

时代:清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清真大街12号

类别:古建筑

清真南大寺占地面积4452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山门建在九级台基上,石狮门楼,左右各有偏门,门前有上马石。门楣上嵌“清真大寺”砖刻。主体建筑为抱厦挑脊殿顶结构,正殿面积约1300平方米,对面为过厅。厅殿四壁培砖刻木雕,内外悬挂经文、汉文匾额和楹联。对门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青瓦硬山顶。前后檐接出卷棚廊厦。另有南北经房、耳房、厢房,三面回廊连接。店两侧耸立“喧时”“望月”阁楼和葫芦亭共八座。建筑皆为红漆彩绘,绘花卉几何图形。整个建筑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色彩。

红桥区是天津市少数民族——回族居住较集中的地区。清真南大寺建于1882年是天津市建设较早、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之一。整个建筑不仅有中国明清时期北方建筑的特点,更带有浓厚的阿拉伯伊斯兰教色彩。现寺内存有清道光、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匾额四方。厅殿四壁的砖刻木、,经文、汉文匾额和楹联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总之,红桥区清真南大寺是一座具有很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

073[红桥区]原北洋大学教学楼

时代:民国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6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原北洋大学保留有两座教学楼,位于光荣道6号,河北工业大学院内。北洋系学堂成立于1895年,是我国第一所近代大学,1902年迁来西沽武库旧址,改名为北洋大学堂。

现存两座教学楼分别建于1933年和1936年,保存完好,现都在使用。原北洋大学教学楼有两处,各为三层,北大楼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160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05.11平方米。南大楼建于1933年,占地1620.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2.45平方米。

原北洋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历史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在我国大学中影响很大。该校在“五四”运动中出现了张太雷、谌伊勋等一批革命运动骨干,成为天津党最初的创建者和组织者。1946——1948年在我地下党领导下,开展罢课运动,游行示威,反饥饿反内战,保护校产迎接解放等爱国学生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

 

074[红桥区]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

时代:清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零号路35号增1

类别:古建筑

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位于丁字沽小学校内,始建于元代,位于北运河西岸,坐西向东,庙内供奉娘娘。原有建筑情况不详,现只剩大殿保存完好。2001年大殿内浆皮脱落,发现彩色壁画,经专家鉴定为清代中晚期作品,笔画共有69.44平方米,是天津市市区内首次发现彩色壁画。

原丁字沽娘娘庙始建于元代,内供奉娘娘。同治九年(1870)《续天津县志》上有记载。1930年改为学校至今。现为红桥区丁字沽小学校办纸盒厂使用。

2001年初,殿内发现彩色壁画69.44平方米,内容为观音等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人物最大的30公分,最小的15公分,线条简练,色彩鲜艳。 

原丁字沽娘娘庙是目前天津现存的几座娘娘庙之一,大殿保存完好,是典型清代建筑。殿内彩色壁画是天津市市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075[红桥区]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礼堂

时代:民国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芥园道南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礼堂位于红桥区芥园道南侧铃铛阁中学院内,该处原为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铃铛阁旧址,光绪十三年(1887)在此设立“稽古书院”,1901年创立“天津普通学堂”,1903年更名为“天津官立中学堂”,此后一直为学校所使用,原礼堂始建年代不详,1933年重建,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礼堂为南北走向,东西为中轴线对称。礼堂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前边有两层教室,后边为礼堂,由空中俯视为飞机型。礼堂内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978个。

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礼堂建筑造型独特,结构巧妙,俯视为飞机型,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该校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科学家、教育家、革命家等,如于方舟、安幸生、马千里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礼堂内现保存有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府正堂改稽古寺为稽古书院及书院课程等石碑六块,有很重要的文物价值。

 

076[红桥区]原窑洼炮台

时代:明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北营门东马路118号

类别:古建筑

窑洼炮台位于红桥区北营门东马路北侧118号,明崇祯十二年(1639)天津旧城外拨民地建炮台七座,窑洼炮台是其中之一。1997年8月25日被红桥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红桥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窑洼炮台扼守子牙河南岸,保护漕运,防御外来入侵发挥了很大作用。窑洼炮台是一个正方形土台,高约2米,底边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6米,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四周用水泥沙子包裹。

077[武清区]杨村清真北寺

时代:明

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雍阳西道新店街牌坊胡同

类别:古建筑

杨村清真北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四合院,主体大殿面阔五间,殿内巨柱林立,宽敞高大。殿顶勾连搭构成,有翘角24处,琉璃瓦贯顶,望月塔楼4层高32米,攒头绿顶,飞檐高翘,华丽堂皇。该寺历史悠久,文物较多,但在“文革”时期大部分失散。现仅存乾隆皇帝所赠“至诚无息”匾,道光年间赠匾“至公至善”,同治年间赠匾“至慈至公”等。后殿墙上有砖雕“开天古教”为吴佩孚所题。占地面积2929平方米,建筑面积1171平方米。是武清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

杨村清真北寺是天津市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座伊斯兰教古寺。   

杨村清真北寺的主体建筑,融合我国古代南方建筑手法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结构巧妙,装修精美,在建筑结构和构造处理上都有独特之处。

该寺坐落在大运河西岸,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尤其明清时代,运力最大最繁忙的水上航道,回族人民有重商观念,该寺是回族人民在天津市安居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的佐证。

078[武清区]御碑园碑林

时代:

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雍阳西道西头“杨村小世界”内

类别:其他

御碑园碑林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雍阳西道西头“杨村小世界”内,1997年9月建成。南方园林式的建筑格局,由古典式门楼,百米碑廊,三座碑亭,环以三米多高的围墙,内藏古代碑刻文物40多件,保存完好,使我市藏展古代碑刻较多的碑林,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大型田野石刻文物的重要实例。

御碑园碑林众多碑刻文物与武清区的历史息息相关。其中金代五件,明代八件,余为清代。其中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杨村公署碑”,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皇帝御书“倒流济运碑”以及乾隆皇帝御书诗碑都是研究天津历史、漕运史和水利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展藏的众多碑刻上的铭文,书法艺术价值较高。

 

079[北辰区]北运河

 时代:东汉

地址:北起北辰区屈家店永定新河,东至红桥区新红桥东汇子牙河。

类别:古建筑

北运河是历史上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北起北京市通县,流经天津市武清县、纳龙凤河,汇永定河,至北辰区屈家店汇永定新河,至郭辛庄、千里堤进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东北边缘,于新红桥东汇子牙河,至三岔河口与南运河会合入海河。全长186公里。红桥区境内河段长约6公里,宽60—70米,最大流量为100—184立方米/秒。自西北向东南,为北辰区。河北区与红桥区的界河。流经咸阳北路、丁自沽、西沽、三条石等地界。沿岸有桃花源和西沽公园等游览地。三岔河口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沿河右派灘渡口、勤俭桥、北洋桥、辛庄桥、炮台渡口和三条石人行便桥。明永乐年间,漕运大兴,天津发展为商埠。运河对当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一定作用。该河除航运外也为城乡人民生活水源。由于华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上游坡陡流急,下游平原河道曲折多泥沙,历史上多有洪水泛滥。现境内河段为泄洪蓄水之用。

历史北运河上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它对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农业、工业及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历史的、重要的贡献。

080[大港区]大港油田的发现井——港5井

时代:1964年

地址:大港石化公司南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4年,大港油田40华诞。为了彰显港5井和第一代大港石油人为油田发展做出的贡献,大港油田集团公司 .大港油田公司.大港石化公司共同建立了港5井纪念碑,并命名港5井为大港油田发现井。碑文写到:大港油田的发现井 ——港5井

1964年1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1964年12月20日,港5井喜喷高产油气流…….因港5井地处北大港构造带,大港油田因此得名。

油区三大公司共立此碑,以彰显港5井在大港油田发展史上之重要意义,缅怀历代大港石油人建设石油事业之丰功伟绩,并激励后人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081[塘沽区]北塘炮台遗址

年代:晚清

地址:天津市塘沽区北塘镇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北塘炮台遗址位于塘沽区北塘镇蓟运河口南、北岸及周边沿海地段。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重修。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炮台后,从这里出袭大沽口炮台,而后攻进北京。咸丰皇帝被迫出逃,圆明园被焚。

1862年至1899年间(同治、光绪时期)清政府又多次维修。至庚子前已有五座营盘、三座大炮台。1900年6月17日,大沽口炮台被八国联军攻占,继而天津亦失陷。驻守北塘炮台的清军孤军御敌,多次击退以沙俄为主力的八国联军的进攻,后在李鸿章令下撤退。

北塘蓟运河口自宋、辽、金代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塘炮台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在抵抗列强入侵时发挥过重大作用。现存遗址是遭八国联军破坏、又根据《辛丑条约》有关条款拆毁后的遗存。

北塘炮台遗址列入塘沽区文物保护单位。

北塘炮台历史悠久,近代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为抵御列强入侵发挥过重大作用,是研究我国近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实物依据。

右营炮台遗址位于三河岛上,地域开阔,环境优美;仁正营炮台遗址遗存丰富,交通方便。诸炮台遗址地处沿海,周围环境及民俗民风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北塘炮台是大沽口炮台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遗存包括:

(1)义胜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河口北岸至蛏头沽区间汉北公路西侧。遗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180米,有多处“三合土”夯筑遗迹,遗址区被现代坟墓覆盖。

(2)仁副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河口北岸至义胜营炮台遗址之间“八一盐场”场部后院内。仅存“三合土”夯筑残墙一段,南北长16米,东西宽4米,高2.3米。

(3)右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河口“三河岛”上。面积约4万平方米,残存有多处三合土夯筑遗迹。

(4)左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镇第六工程队门前。仅存“三合土”夯筑残墙一段,东西长15米,南北宽3米,高1.2米。

(5)仁正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镇南部“北京军区塘沽拆船厂”门前。遗存有炮台和台基。炮塔为混凝土浇筑,圆形无顶,内径约15米,塔墙高2.5米,厚1.65米,入口处两侧有阶梯直通塔顶,内壁有大、小两种炮弹型储弹凹槽。该炮台破坏严重但遗存丰富。

 

082[塘沽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

年代:晚清

地址:天津市塘沽区大沽船坞路2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修理北洋水师舰船,于1880年3月在在大沽海神庙一带购地创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先后建“甲、乙、丙、丁、戊、巳”六个船坞,最大的可容2000吨船只进坞修理。1890年以后除修造舰船外,开始制造枪、炮、水雷等军械。1900年被八国联军侵占,后历经北洋、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1月大沽船坞回到人民手中。

现存“甲“字坞一处、轮机厂房旧址一处、旧码关一处、建厂初期古杨树二株及海神庙遗址一处。(“乙、丙、丁、戊、巳”五个船坞均在不同时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已淤塞、被填埋。)

建于1880年5月的大沽船坞甲坞(一号坞)现仍在使用,1977年将建坞初期的板基泥坞改建为水泥坞,所以该坞至今保存完好。

建厂初期的轮机厂房由于风、雨等自然因素破坏,房顶及墙壁破损严重,已不能使用。

残存的建厂初期的木桩码头由于浸泡于海河河水中,长年经受自然侵蚀,木桩已糟烂。

海神庙遗址已遭破坏,目前仅余地下部分,大沽船坞纪念馆对其遗址进行圈围保护,立标说明。大沽船坞创建至今己有120余年,是继福建马尾船政局、上海江南船坞之后,我国第三所近代船舶修造厂,也是我国北方早期的近代军械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