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查因的诊断思路:易学与百姓日常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49:47
易学与百姓日常生活

 

 

作者:张国洪 济南时报
 
 

  在一些人心目中,《周易》不过是风水术、看相、择日等一类东西,虽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其本质来说值得怀疑。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偏见的。

  《周易》里的学问

  《周易》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经文部分,称为《易经》(狭义),由64卦卦符(又称卦画)、卦名、卦辞组成;二是传文部分,称为《易传》,由《彖(念tuan)》(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构成,故又称《十翼》。平常我们所称的《易经》,是广义的,包括了经文和传文两部分。

  《周易》里每个卦都由六爻(念yao)组成。爻,有阳爻“―”和阴爻“- -”之分。起初有8个卦,为乾、震、坎、艮(念gen)、坤、巽(念xun)、离、兑,传说为伏羲所作。后来,周文王在河南羑里(念YouLi,今为河南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将8个卦演化为64个卦。

  64卦包含“象”、“数”、“理”、“占”四大要素。“象”指形象、具象,又指象征、比喻;“数”是运数;“理”是指原理与义蕴;“占”指筮法。这四大要素又可以简单区分为易理与象数两类,这也正是易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层面。前面所说的风水术、看相等内容,属于易学的象数部分,主要在民间流行。《周易》中易理方面的内容,主要指易学典籍的研究,及对典籍的“注”和 “注的注”的研究,以书斋里研究为多。《周易》64卦,包含深奥的天、地、人之道,在《系辞》(据说为孔子所作)里阐述得最为清楚。

  《周易》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仅举几例:一是,《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本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书。在先秦典籍中,只有《周易》为儒、道两家所共尊——儒家尊为“六经之首”,道家尊为“三玄”之一(“三玄”指《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深受《周易》的影响。二是,《周易》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显而易见。几千年的中国建筑史,从皇宫、皇陵和城市建筑的规划,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设无不带有易学的痕迹。三是,《周易》对中医科学的影响也很大,2000年前就有“医易同源”之说法。此外,《周易》对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等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姓日用而不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说法出自《系辞》。意思是说,易学的影响无所不在,我们经常在运用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察不到而已。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比如,我们批评一个人不守诺言,会说“某某人变卦了”。此处的“变卦”,即来自《周易》。在《周易》中,“变卦”是指某卦的一爻(一卦共有6爻)发生了变化,导致它变为另一个卦。正是由于爻变引起了卦变,所以事物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又比如,我们在夸一个人幸运时,会说他(她)“运气不错”,其中的“运”和“气”都是《周易》的常用概念。再比如,一个人的境况发生重大转折,沉到低谷后开始反弹,会使用“否极泰来”这个成语。该成语即来自《周易》,“泰”和“否”是《周易》中的两卦,分别代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吉凶两种状态。

  过去有一幅常见的对联是“三阳开泰,六合同春”,蕴涵着丰富的道理。“三阳开泰”指泰卦最初的三个阳爻促成了“泰”这个大好局面的形成,故称“三阳开泰”。何谓“六合”?在《周易》那里,六合多指12个地支可两两相合,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也有其它一说,认为“六合”指天、地及东、西、南、北四方)。

  中国人有喝茶的习惯。壶嘴不能正对着人摆放,否则很不礼貌,这是个基本常识。据说这个习惯也来自《周易》。从《周易》的角度来看,尖削的东西会形成一种冲煞,壶嘴不对人摆放即是避免煞气冲人。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开头这样写道,“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如何如何,并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老舍先生说济南是个“宝地”,实则是说济南是个“风水宝地”,只是话到嘴边,“风水”二字没有说出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风水宝地”的地方,是习以为常的。比方说,竞技体育中说到某队或某人在某个地方老是赢,便会说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风水宝地”到底什么意思?很少有人去思考,这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理。http://www.86fs.cn/Article/2008/200803/20080328134635_1407.html

  其他受《周易》影响的地方不胜枚举。例如,在家庭装修和器具摆放中,讲究的人会请人以《周易》的道理来摆弄一下。小孩出生取名、街道取名,也会运用一些《周易》方面知识。济南故城西南门叫“坤顺门”,这个名字也大有来历。坤在后天八卦中指西南方位,而坤有“坤,顺也”之谓(见《说卦》),故取名为“坤顺门”。

  尽管《周易》是门很古老的学问,但总有一些人通过浅俗之举在“异化”着《周易》,使公众对其失去一定的信任。我们在弘扬易道的同时,对于那些歪曲《周易》的行为,应以一双警醒的眼睛去审视它,以还原易学 “洁净精微”(《系辞》语)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