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贯中叶世荣演唱会:毛泽东为什么格外关注李自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3:24

毛泽东为什么格外关注李自成?

【毛泽东最关注的古人是谁?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泽东最关注的古人就是李自成。毛泽东为什么格外关注李自成?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发现1949年的毛泽东最深刻地意识到李自成的局限性。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打赢了三大战役,胜券在握,准备进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出发之前特意做了一个重要的讲话,大意为“我们不能学李自成”以及“要防止糖衣炮弹”之类的话。“进城之前,毛泽东特意号召全党看一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讲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如何失败的。”在其眼中:闯王进京后的失败,堪称“反面教材”。当代的革命者必须避免重蹈覆辙。毛泽东进入北京城时,比李自成要虔诚多了、谦虚多了。他说:“我们是来赶考的。”他在庆祝攻克国民党老巢南京的胜利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因为如此,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毛泽东怎样看待李自成?■ 洪烛

   有一折戏就叫《闯王进京》。闯王是名副其实闯进来。据史料记载他是带着兵马从八达岭长城豁口打过来的,呈泰山压顶之势。城北沙河或顺义一带某十字路口树立着李自成扬鞭跃马的青铜塑像,作为今人的纪念。闯王进京,是为了坐江山的,或者说,为了做皇帝。
   1949年毛泽东离开河北西柏坡,准备进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他在西柏坡指挥打赢了三大战役),在动身之前,特意做了一个重要的讲话,大意为“我们不能学李自成”以及“要防止糖衣炮弹”等,可谓高瞻远瞩,语重心长。

    毛泽东带领解放军进入北平,新中国就成立了。历史掀开全新的篇章。黄震将军为西柏坡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毛泽东是乘火车北上的,第一夜好像就住在香山脚下的颐和园。后来住进中南海。
    毛泽东进入北京城时,比李自成要虔诚多了、谦虚多了。他说:“我们是来赶考的。”正因为如此,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作为先驱者的李自成,考试不及格,早就被淘汰了。

   

    根据毛泽东的说法:李闯王是被糖衣炮弹打倒的。糖衣炮弹到底什么样子?我很好奇。不会跟北京的糖葫芦似的吧?它的命中率为何这样高呢?以至见惯了枪林弹雨的共产党人都呼吁对此保持警惕。
    看来糖衣炮弹虽像糖葫芦一样可口,却是剧毒的。李自成中了“暗器”,翻身落马。
    其实,从来不曾有军火商制造过这样的“秘密武器”。所谓的糖衣炮弹,本身并无杀伤力,是由我们内心的欲望所引爆的。

    以“造反派”的身份攻克帝都,并且还逼死了皇帝——这就是李自成。他不仅做了梁山好汉宋江所不敢做的梦(“杀了鸟皇帝”),而且他那种“擒贼要擒王”的勇气与魄力,恐怕连后来的洪秀全也要自叹弗如。难怪当时有迂腐的儒生感叹:“这人为千古历来流寇所未有。他的猖獗,除是唐末五代之间黄巢一个人可以比得他住,余外就没有与他比的了。”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揭竿而起的李闯王自西安发兵,经过山西大同,直逼居庸关。目标很明确:“今大兵既兴,志在与朱明共争天下,若破北京,则国皆为我有关。”过关斩将之后,于三月十六日围困了笈笈可危的北京城。三月十八日傍晚攻克广宁门(今广安门),导致山穷水尽的崇祯皇帝吊死在一棵树上——他自尽前还在推卸责任:“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第二天早晨,李自成率领大部队通过大明门(即天安门),像梦游一样进入紫禁城。据说头戴白色毡笠、身穿蓝布箭衣、骑着乌龙马的李闯王,张弓搭箭,轻而易举地射中了城楼上的门匾——以这礼仪性的动作来象征一个农民对一个王朝的致命一击!这一箭戳穿了泱泱大朝的脊梁骨,以及那曾经不可一世的神话。
    闯王进京,可以说一开始就坐在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上面(仅仅四十二天就爆炸了。)画栋雕梁、灯红酒绿,再加上衣香鬓影呀什么的,闯王立马就晕了。于是改元大顺,充分体验当皇帝的滋味。至于他手下没见过世面的子弟兵,自恃立下汗马功劳,更是醉卧长安、乐不思蜀。
    闯王住进了梦寐以求的紫禁城,首先想到的是好好犒劳自己。凡是皇帝享受过的,都要一一尝试。虽然把数万名太监全部驱逐出宫,却将三千粉黛留作己用。恨不能融化在这温柔富贵乡里。夜夜狂欢,甚至连续数日不曾出宫视朝。他登基后唯一的政绩,就是“追赃助饷”,处决了一大批前朝的贪官污吏,将其私产罚没充公,然后论功行赏,散发给将士们作工资,皆大欢喜。说白了,他只是在模仿梁山好汉的江湖作风,并未进步到哪里。开国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抓革命、促生产”,而只想到搜刮银饷,确实有负众望。

    李自成想当皇帝是肯定的,想搜罗点粮铜也是可以理解的,错只错在他还想到了衣锦还乡(典型的中国暴发户的理想),荣宗耀祖,并且让街坊四邻羡慕。这一点是有史料可查的。李自成认为“十个燕京也比不上一个西安”,可见他并不情愿在北京安家落户(“北京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北京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中途遇见的最大的一座客栈、饮马、歇脚、饱餐一顿之后,还是要打道回府。当然,最好是把此地的宝贝全搬运回去。所以他特设“比饷镇抚司”,向明王朝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们追索赃银助饷,共获白银七千余万两,仅此就让他喜上眉梢了。如此地易于满足,这样的胸襟,确实显得有点小了。

   李自成把几万名太监哄出紫禁城,就感到天空地广,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一点没把山海关外的边患当回事。他未慎重对待远处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态势。

    李自成仅在北京城里做了四十二天皇帝(用俗话说就是“吃了四十二天饺子”)。

  

   毛泽东是伟大的,他能够正视李自成的缺陷。他进入北平后,接到解放军攻占国民党老巢南京的捷报,特意赋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而李自成缺乏的,恰恰是这种一鼓作气、扩大战果的雄心。说到底,他不过是楚霸王的翻版。所以他的失败,亦是情理之中的。
    如果不能吸取这前车之鉴,就无法超越李自成,以及他身上的局限性。

     1949年春,毛泽东进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一开始住在香山的双清别墅。在此期间,华北军区负责给失修多年的中南海打扫卫生,整整花费两个月,动用了一支庞大的卡车队,运送太液池里挖出的淤泥。中南海就像布满云翳的眼球,做了一番“白内障手术”,终于恢复了明亮。

   据孙宝义、张同锡编著的《毛泽东的祖国山河情》一书讲述,叶剑英建议党中央进驻中南海,毛泽东不愿意:“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是原则问题。”

    他忌讳皇帝住过的地方。“进城之前,毛泽东特意号召全党看一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讲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如何失败的。”

    后经周恩来的劝说,毛泽东才同意搬进中南海——“主要是从安全考虑的,四周的红砖高墙是很好的安全屏障”。 

    太庙改换门庭,成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天安门东侧,同样开凿出一道大门(和中山公园大门左右对称)。门牌上“劳动人民文化宫”这七个字,是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题写的,龙飞凤舞。据说这一设想,也是布衣出身的毛泽东的点子。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了,自然有权利将皇帝的家庙改造为自己的乐园。这真正是一种翻身的感觉。我觉得文化宫的“宫”字用得很好。在旧时代,它是皇帝专用的一个名词。凭什么只能他一个人用?不管故宫抑或太庙,都已非一个人的天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0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