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小姐麦嘉欣视频:罗勇谈赣南风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6:14

罗勇谈“赣南风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风水文化是赣南客家民俗的一个文化现象,历来受到众多市民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之说被学术界认可,赣南风水文化的学术地位与日俱增,不少海内外风水研究者来赣南寻访风水祖师杨筠松当年的踪迹,并学习汲取形势派风水的精华。

 

    如何评价风水?风水文化资源要如何开发和利用?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江西省社科院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罗勇,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和客家文化与民俗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撰写《客家赣州》、《客家故园》、《赣南客家姓氏源流研究》等3部专著以及大量的客家文化论文。在10日下午举办的“市民社会科学讲堂”,市民饶有兴趣地听取了罗勇的“论赣南风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讲座。

 

    客家风水文化悠久

 

    风水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客家民俗文化现象。罗勇的讲座把听众带至遥远的古代,让人们了解到客家民系的形成与风水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播与发展这段漫长历史。

 


 

    风水又称堪舆,或称相宅、青乌、形法、地理等。它起源于古老的相地术,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择居住环境的学问。据史料记载,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主要是杨筠松(号救贫仙人,俗称“杨仙”)。杨筠松属唐末避乱南迁的客家先民,他由长安来到赣南以后,便在这里居住下来,寻龙追脉,从事风水术的实践活动,并授徒传术,使风水术在赣南散播开来。唐时,虔州(今赣州)领赣县、虔化、雩都、南康、大庾、信丰、安远等七县,杨筠松操风水术足迹遍及各县。今天章贡区沙河镇的杨仙岭,于都县宽田乡的杨公坝,兴国县梅窖镇的三僚村,瑞金市叶坪乡的观音岭,寻乌县南桥镇的青龙洞等地,都留下了关于杨救贫的遗迹和传说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杨筠松继承和发展了风水术中的形法理论,创立了江西形势派(实际上是赣南派)。其理论的特点是主形势,定向位。实质上就是因地制宜,因形选址,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特别看重分析地表、地势、地场、地气、土壤及方向,尽可能使宅基建于山灵水秀之处。

 

    风水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唐代以后,由于客家先民的南迁,风水术由黄河流域和长江两岸地区传入了客家地区。由于杨筠松等人的授徒传术活动,风水术由官方走向了民间,由士大夫阶层走向了平民百姓。于是,风水成为了一种民间文化,而这种民间风水文化的发祥地就在赣南,就在客家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赣南也是风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风水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特色。

    特色就是资源,特色才有魅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风水从业人员和游客来赣南考察风水文化,观赏风水文化遗存,甚至举办国际性的风水文化研讨会。这样,又使赣南的风水文化有了国际性的意义。有人说,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赣南在风水文化史上的地位,也道出了赣南风水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宝贵性。

 

    赣南具有丰厚的风水文化旅游资源,值得开发利用。如:

 

    杨仙岭——有风水文化第一山美称。杨仙岭位于章贡区沙河镇东北部,西北濒贡江,沿江走向,海拔412米,地域约2平方公里。山上灌木丛生,峰顶岩石裸露。登临山顶,赣县县城尽收眼底。相传杨筠松曾修炼于此,故名“杨仙岭”。

    三僚——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古称僚溪,是兴国县东部梅窖镇的一个边远山村,距兴国县城60多公里。这个古老山村里布满了历代风水师们留下的独具匠心的风水文化建筑,如这里有大小祠堂42座,典型的有“挂壁天井”、“蛇形祠”、“龟蛇会”、“狗形祠”、“半坑祠”、“无蚊祠”、“万方祠”、“月洲祠”、“美女照镜祠”等等,每一座祠堂都蕴藏着高深的玄机和神奇的故事。 

    杨公坝——杨筠松归仙处。根据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二十六“方伎志”的记载,杨筠松死后安葬在“雩都寒信峡药口坝,今呼为杨公坝”。杨公坝位于于都境内梅江东岸的河滩上,地属于都县宽田乡。杨筠松死于药口坝,并由其高徒曾文辿就地安葬,又将药口坝更名为杨公坝,是明白无疑的史实。因杨筠松是风水祖师,在赣南地域影响深远,其墓葬虽寻之不可得,但留下了一些供后人凭吊的文物。

    此外,遍布赣南的风水塔也是风水文化兴盛的标志。在风水观念的影响下,明清时期,赣南各地普建风水塔,构成了一道道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据文物工作者的调查,赣州市下辖的18个县(市、区),现有明清时期的古塔达40余座。这40余座明清古塔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赣南大地上,使赣南的山山水水平添许多妩媚和灵秀。

 

    需要合理有序开发利用

 

    赣南有如此丰富独特的风水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为现实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罗勇认为,首先要解决认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和定位风水文化。“风水”中有许多观念属于哲学范畴,风水的基本理论“乘生气”之说,以及诸多现象的东西,科学还无从解答,还有待认识。

    风水给人的感觉充满了迷信色彩。面对风水中的迷信,我们不能离开风水产生的历史背景。风水中的吉凶寓意、功利得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的因果报应观念同出一辙,它是规范人的行为与道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我们把目光去追寻风水的原点的时候,就会发现,风水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道理很简单,原本在于“生存的需要”。在这一“生存的需要”的原点上,我们的先人,为了生息繁衍,通过感知,观天察地,认识自然山川,趋吉避凶,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不断总结,最终使风水成了一种安居乐业的经验与智慧。

 

    所以,风水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民间信仰,一种民俗文化。只有从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理解风水文化,我们才能理解风水存在的合理性,才不至于谈风水而“色变”;也才能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认识赣南风水文化资源的优势和价值,进而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风水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保护中开发。

    罗勇认为,目前,风水文化是赣南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在开发中应有整体观念,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切忌各自为战,互相拆台,力戒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要打造风水文化精品旅游产品。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记者 曾祥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