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泪的梨花孙婷婷:铁路『票改』改不了“春运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6:41:49

铁路『票改』改不了“春运难”
■ 土立方~earththree

铁道部领导:
  我叫黄庆红,今年37岁,是重庆市彭水人,来温州打工十几年了。我只在电视上看过你,我想这辈子也没资格和你见面,可我有很多话想说。所以我写了一封信,但我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后来我想到了新闻,就托报社的记者捎上这封信。
  我今天是第四次来火车站买票了,想碰一下运气,但票还是没有。窗口的工作人员每次都跟我说,网络和电话的票要早几天,票一放出来,就在网络上被抢光了,没有票剩下来给窗口。
  我们厂里40多个工友都不会弄电脑。老板同情我们,帮我们上网买票,结果他弄了半天,也弄不起来,不是进不去,就是没票了。老板说,就算有票了,还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又不是白领,哪会开通这个,这不是用脚指头想出来的吗?
  ……
  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磨。今年我们想要这个样的折磨,也没有了。
  (节选)

  黄庆红不是笔者,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一名春节想买张车票回家的普通工人。
  这封写给铁道部领导的(节选)信,是2012年1月4日《温州都市报》刊登的,(或)是今年中国(大陆)火车票全面实名制后第一封“投诉”信。
  黄师傅四次买不到票,其实还没到今年的“春运”时段(2012年的“春运”是从1月8日农历腊月十五始,至2月16日农历正月二十四终)。而黄师傅所“投诉”的“网络和电话订票”,正是去年(2011年)铁路部门服务改革所称的“为购票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售票环境”中的新举措。

  为何每年“春运”时段就会“一票难求”?为何铁路部门推出各种举措,社会提议各项建议,都解决不了“一票难求”?
  事实上,中国(大陆)的铁路服务改革,无论是推行实名制还是提供电话订票、网络订票,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难”的社会问题——
  ◆ “春运难”,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下的车票(需求)与计划经济管理下的铁路体制(供应)的矛盾冲突;
  ◆ 铁路“黄牛党”的猖獗,根源也在于铁路体制还在走着计划经济的老路,没有市场化运作,没有市场竞争,更没有企业化管理;
  ◆ 所谓铁路『票改』,本质上也只是铁道部“政企不分”体制前提下的“改良”,还是在维护计划经济的铁路运营模式。
  ——春运“一票难求”,根子在体制,不在细枝末节的『票改』。

■ “春运难”,症结是否“黄牛党”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中国(大陆)经济改革的迅猛发展,异地就业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每年春节前后,返乡过年的务工人流也随之猛增。21世纪后,加上教育改革后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春运人流中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学生群体。而且春运的人流还存在着节前节后“一往一返”的固定规律。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每年春运的客流总量均远远超过了大陆的人口总量。
  ·2010年春运,总客运量为25.57亿人次(其中铁路2.04亿人次,公路22.9亿人次);
  ·2009年春运,总客运量为23.59亿人次(其中铁路1.92亿人次,公路21.1亿人次);
  ·2008年春运,总客运量为22.628亿人次(其中铁路1.96亿人次,公路20.17亿人次);
  ·这一数据即使是在18年前的1994年春运,总客运量也达到了12.2亿人次。
  如此大规模的人流量,无疑会造成原有计划经济模式设计下的铁路系统运力紧张,“一票”自然难求。
  就以今年(2012年)春运为例,以铁道部官方数据,预计2012年春运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588万人次(同比增长6.1%)。而目前铁路图定日均客座能力仅382.1万座,日均客流缺口就达200多万人次之多。

图:摄于2012年1月1日浙江绍兴火车站。春运尚未到,售票大厅外购票队伍就已经人山人海(新华社图片,梁永锋摄)。

  同时,铁道部政企一家的“铁路帝国”管理体制,也必然出现职务腐败的漏洞。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车票)和内部漏洞双重作用下,铁路“黄牛党”自然也会发展壮大。
  到了2000年代后,中国(大陆)的铁路“黄牛党”早已形成气候,形成规模。春运时期的“黄牛票”,可加价至少50元以上,甚至百元以上,有些长途干线票甚至可加价超过500元。
  这些铁路“黄牛党”从本质上,与文革时期倒自行车、缝纫机等等票证的,与80年代初倒电影票、80年代末“价格双轨制”时期倒“议价商品”的,其群体的产生原因是相同的,而群体的壮大原因更是一致的——
  ·“黄牛党”是市场需求催生的,商品社会不可避免出现的群体;
  ·而“黄牛党”能壮大,更是由于不完整、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买方有需求,而供方又存在垄断、官僚等非市场经济因素,“黄牛党”群体才可能发展壮大。
  ——中国(大陆)的铁路“黄牛党”,根本上便是铁道部这个政企不分体制的畸型产物。

  而可悲的是,我们的国人则把“一票难求”的怨情,把“春运难”的无奈,矛头统统打向了“黄牛党”。
  于是,社会开始不断呼吁要进行铁路车票的“实名制”。

■ 『票改』十余年,越改越复杂

  中国(大陆)的『票改』呼吁早在2000年就有出现。当年时任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主委的王贤才,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提议火车票改实名制。后在2003年春运期间,重庆火车站率先尝试了车票背面填写姓名,由车站派出所盖章,旅客持证登车的“实名制试点”。但执行仅6天时间,便因为购票旅客太多,登记盖章耽误时间,影响正常候车秩序而告终。
  随后在2003年7月,湛江师范学院的蔡茂松教授在《南方周末》上发文,《火车票实名制契机已到》。一时借助媒体力量,形成了持续多年的所谓“专家学者‘实名制大合唱’”呼声浪潮。
  在中国(大陆)的改革进程中,总有一种共性现象。但凡一个系统运转出了问题,总有专家学者呼吁“订(修改)制度”。要订的制度往往都是听起来不错,还常搬出国外先例来(曲解)证明,但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小制度。而对于那些造成问题的根本性要害因素,从来是“被忽略”的。结果大众的生活中,便不断的出现“新制度”。“手机实名”、“菜刀实名”,现在火车票也要实名了。
  ——这本质上,是典型权力统治的“以法治国”思维(不是“依法治国”,一字之差,本质有别)。根子体制绝不提,小制度上一个又一个。

图:摄于2011年12月28日的湖南长沙市火车站售票大厅。如此拥挤的春运客流,从今年开始还要实行繁琐的实名检票上车。而列车靠站时间往往只有5~15分钟,这对于所有旅客无疑都是身心的双重考验,而对老年人旅客来更是折磨(中新社图片,郭立亮摄)。

  实际上,当时最早反对火车票实名制的,反而是铁道部。
  早在2008年1月18日的春运新闻发布会上,时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的王勇平曾对实名制做回应称,“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建议,我们没有考虑实行火车票实名制。”
  铁道部最早之所以反对实名制,
  ·或是基于对实名制要更新铁道系统的工作程序,增加管理成本;
  ·也或是民间流传的“大部分火车票代售点及火车站售票处都参与秘密或半公开地倒票”,触及自身(既得)利益。

  不过,中国(大陆)的全民更有一种习惯性的二元思维,非此即彼,非友即敌。
  铁道部反对实名制,那专家和学者就呼吁实名制,而不喜欢“铁道部”的民众更是不探究竟的支持实名制。结果实名制的支持声曾一浪高过一浪,仿佛火车票实名制后,最憎恨的“黄牛党”就绝迹了,最难求的春运车票就到手了。

  而在现在火车票实名制真的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行了,结果却是越改越复杂——
  ·原来只是试行,实名票与非实名票同时有售,现在只能购买实名票。
  ·原来只是实名制购票,现在要求完全实名制检票;
  ·原来是车站现场售票和代票点售票,现在又增加了电话购票、网络购票;
  ……
  这样越来越复杂的实名制,附带出的问题更是越来越多,
  ◆ 检票需要“本人”“车票”“证件”,三方信息均一致,才可进站登车。检票时间和繁杂程度严重增加;
  ——对于非大城市的火车站来说,列车停靠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甚至不到)。大量旅客要经过复杂的检票才能登车,旅客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在这样又耗时又焦急的排队下都是考验和折磨。那些年纪大的、或是怀孕的、生病的,身体上挤不过年青人的旅客又该受多少罪。
  ◆ 团队购票更为复杂和麻烦;
  ——春节期间车票紧张,很多大公司和民工群体,包括学校,都要安排团队购票。而今年团体票也要完全实名制。如果代购过程中出现票面信息错误,则必须本人带证件,甚至要拖上团队代购人再去修改或退票。其间增加了登记和核对身份信息,改票退票一系列的麻烦。
  ◆ 原来习惯托人购票的乘客,因为代购人和乘车人都不了解实名制,结果无法乘车;
  ◆ 如果旅客丢失了车票,则必须本人带证件去火车站先“解锁”个人信息,才能再行购票;
  ◆ 宣称能带来更公平更快捷的电话购票、网络购票,实际却有失基本公平;
  ——依现行制度,电话购票和网络购票的提前放票时间是12天,而火车票代售点的预售期是10天(含当天),火车站售票窗口的预售期仅有4天(含当天)。这使得在春运中占有极大比重却很难使用电脑网络的“农民工”群体,反而最难买到车票。
  ◆ 电话购票和网络购票手续复杂,还或有一系列“技术故障”;
  ——自铁道部近期开通“95105105购票热线”和“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购票业务后,电话难打进、网络登陆慢、网络注册手续繁琐、余票不能查询,甚至是“吃钱不出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相继暴露。

■ 要打“黄牛”,完善实名购票足矣

  事实上,要真的打击“黄牛”,完善实名购票制就完全可以应对。
  按现有“实名制”规定,“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只能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那么只要购票环节严格执行实名购票,同时增加(完善)购票系统的检查功能,票贩子“黄牛”行为就完全可以杜绝。
  ·一个人同时购买两张(以上)运营时段交叉的车票,显然不正常,购票系统完全可实现“自动报警”提示;
  ·一个人同时购买两张(以上)始发站与到达站毫无关联的车票,显然不正常,购票系统完全可实现“自动报警”提示;
  ·一个人连续多天购买同一始发站的车票,也显然不正常,购票系统完全可实现“自动报警”提示;
  ……
  或许有人会质疑,“黄牛党”可以收买多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这完全可能,但负责购买的“黄牛”,始终拿着不同人的“有效证件”去反复购票,总不可以吧。
  或许还有人会质疑,“黄牛党”可以雇用多人去实名购票。
  ——这可能性也存在,但购票电脑系统完全可以自动提示,同一个人反复在购买相同始发站(或始发站与到达站毫无联系)的车票。
  当前中国(大陆)的铁路系统基本全部实行了电脑系统联网售票。
  如此联网的电脑售票系统,增加一个非正常(不合逻辑)实名购票“自动报警”功能绝非难事。事实上现行实名购票环节中,“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只能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实名车票如丢失要先“解锁”当日购票记录才能再购票,这本身就已经是电脑自动审核功能了。
  那么实名购票制,再完善购票系统的审核功能,杜绝“黄牛党”在手段上就足够了。

图:摄于2011年12月28日的湖南长沙市火车站售票大厅。当天是广铁春运火车票预售第一天,受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和学生放假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省长沙火车站迎来购票高峰(中新社图片,郭立亮摄)。

  事实上,在火车票实名制已广泛试行的2011年,大陆各车站的票贩子“黄牛党”也根本没有绝迹过。甚至有报道为“黄牛的生意非但未受影响,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更有如“7·23甬温线特大事故”中,对于已经实名制的动车组,铁道部竟然拿不出完整和正确的购票名单。
  这些现实暴露出的,首先便是实名购票环节就存在不完善和漏洞,而不是检票环节。
  即使要搞火车票实名制,那购票环节的实名购票,足矣。这样至少可在检票环节上,省略掉复杂的“人、票、证”信息一致的程序。方便旅客的出行,尤其是春运高峰时期的出行。

  在国外的火车票实名制实践中,也是如此。比如,
  ·之前常被呼吁火车票实名制的学者拿来用以证明中国(大陆)实名制可行的,印度车票实名制。印度的车票实名制便是购票实名,而检票环节是不核对身份信息的;
  ·而同样类似的购票实名制,还有泰国。泰国也是在购票环节要求实名。但与印度有所不同的是,购票信息只要求真实姓名和性别,无需任何身份证件的号码。同时列车员会进行中途查票,但旅客若没带证件以供核对也绝不会追究。
  ——更严谨的说,在国外的经济体制下也根本没有(普通性)的铁路“黄牛党”存在。

■ “春运难”,市场化改革是关键

  春运为何难?一票为何难求?
  直接矛盾并非“黄牛党”,而是铁路运力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本质矛盾则是依然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铁道部”,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旅客乘车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此供需关系上的本质矛盾,也才是铁路票贩子“黄牛党”滋生壮大的根源。

  从微观经济学上看,“黄牛党”群体性的产生本身均多源于“限量供应”而造成的供需不平衡。这种“限量供应”在铁路运输上,便是中国(大陆)的铁路运营体制,本质上还是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大陆)铁路运输网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位列全球第三。同时还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不过这一系统的运营和管理,至今还是由一家“政企不分”的铁道部来全权掌控。
  铁道部是国务院的正部级政府机关,同时又是相当于世界500强的超大规模垄断企业。这种兼具政府机关和超强企业性质的机构,可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民间俗称“独立王国”。

图:基于2010年3月的数据,中国(大陆)铁路网规模已达世界第三位,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但实际铁路发展规划和运营模式,却还是基于计划经济的模式,毫无市场竞争可言。

  早在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国务院部委就按大部制改革,决定成立新的“交通运输部”。当时就有议案要把铁道部并入新的“交通运输部”,对铁道部进行“政企分开”的市场化改革,减少机构的重叠设置。
  而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陆东福,则以“铁路对中国有着包括国土开发、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作用”“而保留铁道部,则是从国家战略的需要考虑的”,来回应社会质疑。
  若说铁道部关系“国防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国家战略”,
  ·那么民航系统和电信系统难道就不涉及“国防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国家战略”?
  ·而原来的航空航天工业部,船舶工业部,甚至核工业部,这些标准的军工系统难道就不是“国防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国家战略”?
  ——保留铁道部的这些所谓“战略”,显然是难以说通的空洞理由。
  中国(大陆)的国营民航系统和国营电信系统,早就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完成了政企分开。原来的军工部门,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船舶与核工业,也早已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完成了政企分开。甚至连石油工业,也至少在法律意义上是标准的企业运作,也建立有多家石油公司。而唯独这个俗称的“铁老大”,屡次三番的改革不动。
  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的铁路运输历经了六次铁路大提速,但承运能力和运力布局结构始终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需求。
  就以动车组为例,刚开通动车组和城际线路时,铁路部门曾宣称某市到某市的运力可达到每半小时甚至每15分钟一班。但事实上去火车站却根本买不到如此高频率的车票,“传说”中的车次往往根本不开行。这种现象至少在过去是发生过的,是笔者亲身体会过的。
  ·如果说“政企不分”的铁道部是公益性质的,那为何有车不开?
  ·如果说“政企不分”的铁道部是企业性质的,那为何不允许有其他铁路公司竞争市场?

图:摄于20121月1日的浙江舟山定海东门汽车站火车票售票点。老百姓只是渴望能回家过个年,而他们要面对的则是每天至少200万人次的铁路运力缺口(新华社图片,吴琳红摄)。

  以民航和电信行业为例,如果没有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
  ·民航的票价不可能有各种打折促销,也不可能不断分辟新的航线;
  ·电信的资费也不可能有多次下调,更不可能有移动和联通的种种市场竞争。
  没有市场竞争,独家垄断经营,又兼有政府性质的铁路系统,它的发展规划、经营管理乃至服务意识,都是永远不可能跟上经济需求的。那么运力跟不上,运力布局不合理,这些突出的问题也就不可能避免。运力跟不上,“限量供应”就不可能避免。“限量供应”避免不了,“黄牛党”也就杜绝不了。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铁道部这个“铁老大”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而舆论却把矛头打向了“黄牛党”,这岂不是转移矛盾焦点和本质嘛。

结语,“春运难”还是计划经济作崇

  重庆藉的黄庆红师傅,致信铁道部网络购票不公平。这个不公平,就源于不公平的铁路系统计划经济模式,源于“政企不分”的铁道部。
  面对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市场需求,供应方却还在保守的沿用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这在根子上就是一种“不公平”。有了根子上的“不公平”,所有衍生环节还有何公平可言。
  这种不公平,无论是火车票实名制,还是所谓电话购票和网络购票的便民服务,都解决不了,甚至反而加重国民的负担。
  对于中国(大陆)今年全面推行的火车票实名制改革,说的直白点,只能是平民百姓的生活麻烦,而解决不了任何春运难的问题。

图:2011年“春运”期间,某大学生网友借用电影《帝国的毁灭》(帝国末日)制作的视频,“我想要张票,我只不过是想放假回家而以”。

  实际上,现在的所谓火车票实名制改革,本质上实际是在维护铁路运营的计划经济模式,只不过是为维护此模式的一种“改良”而以。
  “春运难”,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下的车票(需求)与计划经济管理下的铁路体制(供应)的矛盾冲突。只要铁道部的政企不分开,体制改革不进行,“春运难”问题就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