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辛芷蕾图片:轻松解决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的拍摄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9:47:56

轻松解决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的拍摄策略  

2010-12-18 20:10:0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如何面对众多的技术难题

      解决技术难题,首先不应该仅仅当作是技术的问题解决。

      我们都拍过很多课。在白板出现后,我们迫不及待的了解白板的特性,从而发现它在教学中巨大的作用。 发现拍摄中遇到的问题,就着手去解决, 比如光线、互动等等。但我想,我们不要将目光盯住电子白板的特性不放,应跳出来,回到一定的高度来审视问题。正如王陆教授在很多场合一直说的,“以教育的视角反思技术的应用,以技术的手段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多从拍摄课的目的、从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过程来着眼考虑问题,白板不过是实现教学的手段而已,这样,我们就不至于为了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迷失了方向。

      二、白板课拍摄的五大难题

      (一)如何理解白板的特性,及其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

      白板的特性在教学中的应用,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白板课与别的课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是需要整个摄制组弄懂的,不光是编导要懂,摄像和录音、技术人员也要懂,因为互动的课, 很多东西都是即时生成的,互动的节奏也很快,如果摄制人员不理解,就很可能滞后于课堂教学的节奏,甚至会错过有价值的稍纵即逝的画面。因此,作为摄制人员要主动学习研究。

      作为执教的教师和把关的专家,也不能把摄制人员仅仅看作是“记录者”,不能把拍课过程仅仅理解为“照下来”,而是要主动与摄制人员进行交流、磨合,帮助摄制人员理解白板,提出要求,并听取摄制人员讲解电视制作的规律,共同制订出方案。只有被拍摄对象与拍摄者紧密合作,才会最终得到理想的白板课录像。

      (二)如何解决白板的亮与教师的暗之间的矛盾

      1、为什么肉眼看挺好,拍下来的效果却很不理想?

      从技术上讲,首先要理解人眼的宽容度和观察物体的原理。理解后,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解决。

      其次是摄像机自动曝光的原理。

      请大家做个实验,人站在白板前,站在白板旁,通过肉眼看和摄像机拍摄图像进行对比。

      说明两点:

      ①即使是人眼,由于光线差别很大,依旧会觉得人脸黑

      ②摄像机的宽容度不及人眼,记录的画面就更差了。

      结论:①作为教师,不讲课件内容时,不要站在白板前,至少避免长时间站在白板前,不然的话,任何拍摄技巧和剪辑技巧,作用都是有限的;

      ②作为拍摄者,应适时变换景别,减少白板在画面中所占比例,保证教师面部曝光正确,(拉大景或推特写2种方法)、机位稍侧。

      ③作为现场导演,适时切换镜头(根据拍摄的目的)。

      2、布光。

      在演播室中,白板前的布光要求柔和、均匀,因此应当使用三基色柔光灯。同时,不要专门用灯光把白板前打亮,而是用别的灯光散射或反射过来的光线,给白板前的教师照明。

      如果是没有窗户的全封闭教室,建议使用天花板上现成的日光灯照明,但最好将灯管更换成三基色高色温灯管,这样与投影的色温相近,同时该光源的显色指数90以上,色彩更逼真,性价比也高。

      普通教室拍摄中,尽量采用现场光,建议使用一侧有窗户的教室,摄像机的位置放在靠窗户的一边,用顺光来拍摄。

      要补充一点的是,投影仪的亮度要高,在2000-3000流明范围内,有条件的在2500流明以上,这样,即使教室的窗帘不拉上,或演播厅整体亮度较高,学生也能看清白板上的内容。

      3、抓住重点。

      面对教师和白板亮度的高反差,如何拍摄呢?我觉得要看谁是重点,抓住重点是关键。

      4、取景的技巧。

      当白板上的内容是重点时,可将教师放在画面的边缘,曝光欠一点也没关系,或是干脆将教师丢掉,这样即可以让观众看清教师指着什么内容在讲,突出教学内容,弥补视频转换卡的不足,也可以避免将白板和教师面部放在同一个画面中处理光线的难题。当教师是教学的重点时,应改变构图,尽量减少画面中白板的比例,增加教师在画面中的比例,如将镜头摇一下,或是将镜头推到教师的近景、特写,或是拉出大景,这样,教师面部的曝光就会提高很多了。

      5、编导适时切换镜头

      当教师走到白板前,无论如何巧妙布光,教师面部的光线还是会显得相对不足,这时,编导可以通过全景画面、特写画面、学生画面、视频转换卡的画面的适时切换,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避免了长时间“黑脸”教师的画面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受上的单调和压抑。

      6、避免投影直接照射到教师的脸上。

      (三)如何解决清晰记录白板上内容的问题

      1、传统的方法是用摄像机进行拍摄,但问题很多:

      ①速度慢,跟不上快节奏的交互。摄像师拍老师上课,当需要用到白板上的教学内容时,摄像师将镜头推上,讲完白板上的内容,摄像师再将镜头拉出,无论推还是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有可能出现跟不上教师节奏的情况。

      ②镜头的频繁推拉使观众疲劳、注意力分散;
③容易被遮挡。即使有专门的摄像机拍摄白板,但师生的身体和手臂,容易挡住摄像机拍摄白板上的内容,使信息传递给观众有了相当的不完整和延迟,如果上课的节奏很快,白板上的板书一结束就继续讲下面的内容,更容易造成观众理解上的困难;

      ④ 画面的稳定性不佳。由于摄像师要随时操作摄像机,所以手始终扶着摄像机,手部的稍许移动会不断传递给摄像机,造成画面的轻微晃动,画面的不稳定,会给观众带来收看的困难和疲劳感。

      ⑤画面忽暗忽亮。在推、拉、摇的过程中,光圈会根据画面亮度进行收缩,保持一个平均的曝光,但如果推、拉、摇的速度较快,自动光圈就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猛然收缩后扩大,或猛然扩大后缩小,造成画面忽暗忽亮,影响画面效果。

      ⑥易受现场光线的影响。现场如果光线较强或反光,都会造成拍摄效果不佳;

      2、采用视频转换卡记录白板上的内容。

      我们为了彻底解决以上的问题,采用了以视频转换卡(扫描转换器)代替摄像机的技术手段。所谓视频转换卡就是可以将电脑的VGA信号直接转换为电视信号的设备。具体方法是,用分配器将电脑输出的信号分为2路,一路信号连接到白板,另一路信号则经由视频转换卡后,进入切换台,供编导选用。这样,白板上的一举一动,无论是直接播放的课件还是白板上的交互,都经由数字电路直接被记录下来。由于全部是在数字电路中完成,所以很好的避免了外界光线、师生的遮挡等对画面的影响,也解决了画面的稳定性的问题,而且,同步的记录白板内容,可以实时反映交互的情况,体现出白板在教学中发挥出的强大的、关键性作用。当然,转换卡也有不足的地方,它的画面大小固定的,始终是整个白板的画面,不像摄像机那样可以任意放大白板上的某个区域,通过取景范围的大小来突出某个局部。为解决转换卡在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课件制作规范。规范对字的大小、字体、字色与背景的反差度、PPT中的条目出现的特技方式、背景要干净等,使得画面内容清晰。

      对转换卡的使用也要灵活机动,不可完全依赖,在适当的时候,也需要摄像机来拍摄白板上的内容,比如教师要特别强调课件的某个局部,或是教师指着某个局部,但手并没有接触白板时,就需要摄像机捕捉到这个局部的特写,让观众能看清楚。

      另外,要教会师生如何配合摄像来使用白板的方法。要有镜头感,尽量不用身体挡住白板上正在讲解的内容,尽量不要背对着摄像机。

      3、其他办法。

      现在一个好的视频转换卡的价格在2-3万元之间,性能也比较稳定,条件好的摄制单位可以考虑购买。另外,如果暂时不想购买,也可以用别的方法进行变通,比如可以用拍摄屏幕的方法。这个拍摄屏幕,不是指对着白板拍摄,而是用分配器分出一路信号到专门的一个液晶屏幕上,然后用一台架在三脚架上的摄像机进行固定拍摄,同样也可以得到白板上实时的画面,同时,不受光线影响,不用担心师生挡住画面,而且不用摄像师操作,画面稳定。

      (四)如何使课件的外观更符合拍摄的要求

      课件的清晰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录制下来的教学内容的清晰程度。需要提醒教师的是,因为电视的显示原理与液晶显示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必须以在电视上看到的效果来评价课件的清晰程度,而不能以电脑显示器上呈现的效果来评价。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课件制作的规范,推荐给教师:

      ⑴字号要大,建议使用32号字以上;

      ⑵背景要干净,这样能使内容更加突出;

      ⑶PPT的背景色尽可能避免纯白色。如果背景色设置成较深的颜色,如黑色、墨绿或暗紫色等背景,那白板的亮度就会大大降低,达到接近于教师面部的亮度,这样,就能解决人脸黑的问题。

      ⑷字色要与背景色有足够的反差,使字能够突出;

      ⑸字体尽量选择黑体字,因为黑体字能最大程度的避免PAL制带来的闪烁;

      ⑹红字最好加边,防止红色溢出;

      ⑺课件的上下左右边缘都要留下一些空白,不能太满,以保证课件的内容都要在电视监视器的有效范围内。

      ⑻尽量避免使用VISTA系统的电脑来播放课件。由于VISTA系统常常会在使用的过程中,跳出对话框,要求权限的确认,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给后期编辑带来麻烦。

      (五)如何使教师的服装更符合拍摄的要求

      穿什么服装主要考虑三点:

      1、亮度

      2、教师与课件要能区分开

      3、电视制式的要求

      上白板录像课时,老师的服装要与课件的背景色由一定的反差,如果背景色为白色,那么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这样摄像机的自动光圈会适当扩大,使脸部亮度提高;如果背景色为深色,那衣服应该选择中性色,一来可以避免脸部过亮,二来可以将教师与课件分开。

      我们国家的电视制式是PAL制,这种制式有一个先天不足的缺点——爬行现象。教师避免穿细条纹和小点子的衣服。

      三、其他的一些问题

      1、拍摄场所的选择。

      如果是普通教室,应当选择较为安静,光线柔和均匀的教室。如果环境嘈杂,应当关闭门窗。现在的摄像机在较暗环境下拍摄的效果都还可以,就是怕明暗的强烈反差,所以,如果阳光直接照射进教室,应当拉上窗帘,以室内日光灯作为照明。
2、学生发言的录音。

      教师声音的录制可以用领夹式的无线话筒来解决,那学生呢?理想的情况是在教室的上方吊4-6话筒,每一个话筒可以拾取附近一组学生的声音,并作为单独一路信号送入调音台。或是用话筒架在学生周围架设4-6个话筒。需要提醒的是,白板前也要有话筒,可以清晰的记录学生在白板前的讲话。

      另一种方式是用手持的无线话筒,传递给发言的学生。

      如果话筒数量不够,只有教师带有无线话筒的话,可以采用教师走近发言学生的方法录音。

      最差的效果是用摄像机的随机话筒录音。

      四、态度决定一切

      电子交互白板实录课难拍,关键是拍摄者想不想拍好。想就一定能拍好,办法总比困难多。

      ①细心钻研,掌握方法。想要拍好,就需要动脑,掌握方法。

      ②做好整个拍摄周期的工作。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每次拍摄我们还要付出很多的劳动,这包括前期的准备、磨合,拍摄,还有后期剪辑这三个阶段。比如在准备阶段就参与到课的设计上来,从课件的制作的标准,师生站位、操作方式上如何便于拍摄等等,至少要在拍课前看到教案,了解过程,确定拍摄的重点、难点所在,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拍摄方案。后期剪辑也很重要。所以,要想得到一节好的白板课,不是光会拍摄就行的。

      总之,加强摄制人员与教师专家的联系,摄制人员应加深对白板课的认识,教师和专家则需要了解电视制作的规律,双方应在不断的交流中,总结出拍摄白板课的好方法。
(本文来自: 中国黑板批发网  http://www.zghbpfw.com/,具体引用地址是:http://info.zghbpfw.com/news/xgcs/2010-01-22/78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