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冰被啪的图片:揭秘纪晓岚流放新疆的历史真相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53:29

揭秘纪晓岚流放新疆的历史真相

 

                蒋益文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纪昀任总纂官,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是清代目录学巨著,嘉庆道光以后,被称为读书的指南。纪晓岚还主持纂修《大清会典》、清三通、《清高宗实录》等。其他著述还有《沈氏四声考》、《史通削繁》、《阅微草堂笔记》等。

  纪晓岚一生并非官运亨通,一帆风顺,命运非常曲折。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因国库亏空,东窗事发,纪晓岚和卢见曾是儿女亲家,得知消息后,私下里派前去巧妙通报,使卢家早作准备,减轻处罚,事件败露后,纪晓岚受到牵连被流放到乌鲁木齐,接受“劳教”。乾隆为了编修《四库全书》,需要纪晓岚担当重任,乾隆三十五年纪晓岚被释放回京。纪晓岚流放新疆两年间的历史真相,由于年代的久远,历史资料的不足,其中的历史真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鲜为人知,人们倍感兴趣。

  纪晓岚的少年时代,居住在河北献县景城东三里的崔尔庄。他从小就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大街上抛球玩耍。那时恰好有一位府官乘轿从那里经过。小伙伴们一不小心,就把球掷进了轿内。冲撞了府官孩子们惊惶失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纪晓岚却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上前向府官讨还小球。府官觉得这个小孩子很可爱,想考考他,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让纪晓岚对下联。对纪晓岚说,他如果对得出,就把球还给他。纪晓岚也不慌张,慢条斯理地说:“太守二千担,独公……”故意不说下文,府官问他:“怎么不说完?”纪晓岚回答:“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府官一楞,无话可说,只得把球还给了纪晓岚。

  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跟随其父进入京城,在生云精舍读书。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他的母亲去世后,他从京城返回,在家里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翰林院内事务。被朝廷外派到福建学政,相当于教育厅长一年,由于他的父亲亡故,他回家守孝。期满后返回京城,立即被提升为皇太子的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务。乾隆三十三年,即1768年,被朝廷任命为地处西南的贵州省都匀知府,相当于市长别,但是由于皇帝的赏识,他没有前去赴任,以四品官员的身份在京城留任,提升为侍读学士。

  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正当他官运亨通,仕途顺畅的时候,命运作弄了他,他受到卢见曾盐务案牵连,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协助处理地方军务,让他这个家景优越的“官二代”饱受了人间的艰辛。

  纪晓岚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才思敏捷,胸怀坦率,幽默风趣,诙谐语言,人们往往陡然听他所说的话,近于荒诞滑稽。纪晓岚才思过人,办事练达,但却不修边幅,热天里办公时常常衣冠不整。一日,纪晓岚正在军机处里光着膀子办公,忽听手下人通报“皇上驾到”。纪晓岚惟恐光着膀子对万岁不尊重,可要穿衣服又来不及了,情急之中,只得钻到桌子底下,躲藏了起来。乾隆皇帝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纪晓岚躲在桌子底下,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过了很久,纪晓岚听不见什么动静了,才壮起胆子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皇帝一听此话,板起面孔厉声问道:“好你个纪晓岚,你不恭恭敬敬地接驾,还叫我老头子,是何用意?真是胆大包天!”纪晓岚诚惶诚恐,连忙叩头解释说:“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至于子嘛,皇上为紫微星,天之子也,这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乾隆皇帝听了也觉得不无道理,立即转怒为喜,得意地笑了,赦纪晓岚无罪。

  他机敏善辩,能说会道,给后世留下许多趣闻佳话,被人们称为“风流才子”,“幽默大师”。纪晓岚铁嘴铜牙,为人正派,刚正不阿,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到新疆后,深得上至朝廷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的爱戴,因此,在乌鲁木齐,纪晓岚过得并不寂寞,他写了许多诗文,赞美塞外名城乌鲁木齐的美丽富饶,被人们广为传诵,争相阅读。

  纪晓岚流放新疆的起因,还得从卢见曾盐务案说起。乾隆三十三年,即1768年,扬州两淮盐运使司亏空国库一千万两的盐税案被揭发了出来。二十年间,盐商逃欠盐税累计九百多万两白银,盐官被检举受贿数额高达九十万两的巨大款项。乾隆帝知道后非常震怒,下令严加追究历任盐官的罪行,纪晓岚的儿女亲家卢见曾,担任两淮盐运使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虽然在六年前已退休,回到山东德州老家,但是也被列入接收追究的名单中。长期在皇帝身边担任要职的纪晓岚,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听到风声后,深知事关重大,非同小可,他的长女嫁给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属于儿女亲家,他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赶紧通知在京城的卢见曾的儿子卢谟寄信回家,通报消息。

  纪晓岚才思敏捷,为人自然非常机警,他是一个老官场,也知道泄露朝廷机密,通报消息的关系重大,他采用了超出人们想象的方式,进行巧妙通报,他私自派出一名信得过的家里仆人,也不写什么书信,把少量的茶和盐放一个空盒子里,然后把盒子严严实实地密封好,在里面没有写一个字。卢见曾收到盒子拆开看后,感到非常奇怪,他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突然醒悟道:“这就是盐案亏空,东窗事发,朝廷严查的意思了!”于是就急忙家里的多余的财产弄到别的安全地方隐藏了起来。

  等到朝廷派去的官员查抄他家的时候,那里的财产已经寥寥无几。专案组负责人和珅派去的官员,毫无收获,只得空手两返回京城如实报告查抄情况。纵使如此,卢见曾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嫌疑,被逮捕起来,押到扬州接受审讯。这个案子数额巨大,影响广泛,牵涉面很广,朝廷通过严查,通过侦察查明,内阁候补中书徐步云、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军机处行走中书赵文哲与行走郎中王昶,都是向卢见曾泄漏机密的人。

    乾隆帝知道后,立即下达命令:徐步云与卢见曾是师生关系,遇到这样事关重大的案件,敢于顶风作案,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预先转移了财产,致使查抄失败,极为可恶,定罪后流放到新疆伊犁效,接受“劳教”。纪昀瞻不顾朝廷大局,只顾儿女亲情,擅自通风报信,罪行实在严重,定罪后流放到乌鲁木齐接受“劳教”。

    经过侦察查明,卢见曾受贿总值一万六干两,连同隐匿的财产,论罪应该处以绞刑,但是他在行刑前已经在狱中病死,不再予以免予惩处。他的前后任盐运专卖官员,都没有能逃脱惩处,高恒、普福、达色等人处以斩刑,掉了脑袋。其中高恒朝廷高官,文渊阁大学士高斌的儿子、乾隆帝宠爱的慧贤皇贵妃的哥哥,是一个集“官二代”和“贵族”于一身的双料货。另外赵文哲、王昶都被发往云贵充军,接受“改造”。

  纪晓岚由运军饷的十多名差役顺押解着,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辛,于当年底到达乌鲁木齐,住在以大小十字为中心的迪化城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初获释返京,在乌鲁木齐整整生活了两年。他是当时顶尖级的学者,朝廷中的高官,著名的文人,所以受到当时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办事大臣的礼遇,任为秘书官,负责起草奏折檄文,并可签署一般公文,处理一般政务。

  纪晓岚被流放新疆乌鲁木齐后,知道自己的处境艰难,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有一次官员们到水磨沟附近的温泉游玩,大家都很高兴,想让纪晓岚即兴创作一首诗,他当时没办法拒绝,就顺口念了四句诗。地方官温福就让他写下来留作纪念,纪晓岚想了想,说:“下官是服刑的罪犯,不敢再坏朝廷的规矩随意写诗享乐,请大人多多包涵。”温福见他规规矩矩,不乱说乱动,也就没有再为难他。

  处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夹着尾巴做人。纪晓岚没带任何家眷或仆人,一路沉默寡言。有几名差役很好奇,很想了解皇帝和近臣以及翰林院之类“高层”的事,他的回答往往都很少,非常谨慎,惟恐“泄密”。每到一处驿站,那些差役让他代写一些公文和私人信件,路上给了纪晓岚不少照顾,在荒郊野外甚至还准他坐在马车后面。

  来到乌鲁木齐已经是农历十月初冬,一路上从烈日炎炎到鹅毛大雪,纪晓岚见到新扩建的迪化汉城和来来往往的西域各族百姓,虽然有一些被流放的伤感,但更有一些新鲜和好奇。根据清朝制度,纪晓岚被带到提督温福那里报到。温福早听说了他的案子,一见这个声名远播的“铁齿铜牙”“风流才子”长得又黑又矮,相貌猥琐,而且是一个近视眼。心想他不招乾隆喜欢是很正常的,因为皇帝一向喜欢和珅、福长安和王杰那样长相英俊的人。

  温福当时根本就没有把纪晓岚当一回事,漫不经心地随口问了一句:“入朝为官前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技能?”纪晓岚恭恭敬敬地说:“回大人,小人从小就会读书写字,别无一技之长。”没想到这话提醒了温福,当时新疆的武官多,军民里大字不识的人比比皆是,以前的公文信函还因为书写不规范而屡屡过错,挨了不少“训”。于是温福决定让纪晓岚在总署衙门的办公室服务,负责处理汉文文书工作。

  当时的衙门大概就在今天乌鲁木齐市的大小十字附近,纪晓岚每天到衙门工作,晚上很多时候还要帮一些士兵代写平安家信,纪晓岚因为是接受“劳教”,一方面不敢怠慢,二来这也让他接触很多社会底层的人,增长了不少的见闻。很多士兵也知恩图报,送给他许多的柴火、瓜果、野味之类的东西回报他。

  纪晓岚是一个著名的风流才子,他有三大嗜好,一个是吸烟,烟袋寸步不离,人称纪大烟袋,二是喜欢吃肉,三是每天晚上都离不开女人,三五天不亲近女人就会上火,双眼红肿,无法忍耐。他在北京的时候就朝野闻名了。他活到70多岁时还十分好色,家里先后娶了六房姨太太,还有好几个陪嫁的侍妾被他“玩耍”过,亲近过。一些朋友曾笑他一天都离不开女人,甚至打赌他一个星期没女人的话,一定会像烟瘾发作一样会发疯的。

  他被流放新疆的时候,家里人就劝他带上一两个妻妾同行,既可以说话解闷,又能避免他受不了“阴阳失调”的煎熬,但意外的是纪晓岚坚决不同意,他出门时对夫人马月芳说:“如今我是犯人,去新疆是接受“劳教”,带上家眷是不合朝廷规矩的,而且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的话,那么一家人都别想再回来了。”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逐渐受到温福的器重,温福把抄好的奏章、信件都给纪晓岚看一遍,有时还让他重新改写。过了近一年时间,温福升迁福建巡抚要带走旗人“贵族”家眷,他留下几个当地的婢女送给同僚。温福看出纪晓岚出身官宦家庭,又是一个不修边幅的风流公子,一个人根本不善照顾自己的衣食,就将一名叫“夏荷”的婢女赠给纪晓岚,顺便也让他身边有一个女人。据说两人还生了一个儿子,最后留在了吉木萨尔县。

  纪晓岚在流放的两年时间里,遭遇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昌吉的民众暴动。1769年,昌吉的百姓受不了清兵压迫准备作乱。纪晓岚经常跟随温福等官员四处走访,他爱和下层的老百姓聊天,得到许多消息,他得到消息总是及时上报了,那次暴动刚发生不久就平息了,纪晓岚被朝廷记了一个大功。

  当时很意外地接连下了两场大雨,清兵一面镇压民众,一面在抢修和加固昌吉城墙。挖墙基时发现了一只红缎面绣花女弓鞋,鲜艳精美,而且没有朽坏,埋在五尺多深的土里面。挖土的和守卫的士兵都在叽叽喳喳的议论这是谁穿戴过的,怎么会在这里?一个士兵说:“提督大人身边的纪晓岚见多识广,咱们找他来瞧瞧。”

  纪晓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最喜欢奇闻轶事,一听就跑来看这鞋子,他用西洋的单边近视眼镜凑近瞧了又瞧,说:“看来至少埋了几十年了,可居然没坏。鞋样嘛,应该是蒙古族额鲁特部落的,但那里的女人没有缠足的习俗,可你们看,这鞋却只有三寸左右。奇怪,真是奇怪。”当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纪晓岚都不知道这鞋子的来历,多半有些古怪。”谁知道没几天,昌吉城里都在传说清兵惊动了城下的女鬼,这女鬼每到晚上就飞到城里作乱,因此大乱很快平息了。

  纪晓岚后来就写了一首诗,叙述神秘女尸鞋子的事:“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杵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藓花侵。”

   纪晓岚要想将功赎罪,早日结束“囚犯”生活,单凭一件报信的功劳就想返回北京是不够的。事有凑巧,那时乾隆为了青史留名,建立文治武功,想编纂一部比康熙《古今图书集成》规模更大的丛书。乾隆先安排刘统勋组织编纂人马,刘统勋的大儿子刘墉是纪晓岚的朋友,刘统勋也知道纪晓岚学问广博,因此,刘统勋向乾隆举荐了纪晓岚。

  加之纪晓岚过去经常跟随在皇帝身边,和乾隆写诗和做对联,纪晓岚的应对的诗句时常受到乾隆欣赏。可是自从纪晓岚被流放后。那两年里,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才思敏捷,让皇帝满意了。皇帝接受了刘统勋的建议,同意让纪晓岚返回京城,就派人从京城专程送纪晓岚一个玉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纪晓岚明白,这个“环”和“还”同音,知道乾隆皇帝在暗示他可以回京城了。

  纪晓岚在177012月接到“赐环”的通知,休息调养了一阵,第二年二月上路回北京,路上有雪,行程缓慢,他开始回忆这两年的生活,后来160首诗歌被定成《乌鲁木齐杂诗》,文章大部分收进《阅微草堂笔记》,广泛记录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对这一段经历,无论在当时还是事后,他都十分珍视。在释放东归的途中,沿途在旅馆中孤独居住,白天时光漫长,闲暇无聊,他就见缝插针,利用时间撰写稿件,追述沿途风土人情,叙述过去的所听到奇闻轶事,整理出了《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并详细地加注解。

  今天乌鲁木齐人民公园鉴湖中有一座湖心小楼,题额“鉴湖亭”。有人说这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在乌鲁木齐公园前,抬头望去,有一幢小小的古老小楼。小楼架在一泓池水之上,楼顶坍塌,廊柱油漆剥蚀,眼前湖水也已干涸,没有荷花,连一束芦苇也不见。但在二百年前,它却是三面环水,燕语莺歌的幽静书楼。据说多少年以前,门口还挂着一个黑漆木牌,上书四个隶体大字“阅微草堂”。

  纪晓岚撰写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该书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至嘉庆三年,即1798年之间。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纪晓岚晚年心灵世界的反映,也从某一个侧面显现出清代中期纷繁复杂的时代文化风貌。该书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晓岚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小说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花妖狐魅,几乎无所不包。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其中有不少篇章详细地描写了新疆的风土人情。

  《阅微草堂笔记》写到人们在新疆开采金矿的情况。新疆金矿很多,当时有很多内地的流民都去阿勒泰淘金,这件事后来被清朝政府驻乌鲁木齐的大臣知道了,于是就找谋士来商量。有个谋士出了个馊主意,他对大臣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通往阿勒泰产金区就一条路,派兵把守住关口,不准粮食运进去,只要里面的人没粮食,就会乖乖地出来了。驻乌鲁木齐大臣接受了这个建议,就派兵把守路口不准运粮。这下糟了,山里面有好几万人,粮食一短缺就大乱了。他们翻山越岭出来后,不少人变成了土匪,到处抢掠。清朝政府派兵去围剿,打了好几年仗,花费军饷无数,结果还是劳而无功。

  《阅微草堂笔记》写了新疆春季耕种的情况。有一年春耕的时候,疆内的牛很少,官府怕耽误了春耕。有谋士又乱出主意,他对官员说新疆人都爱吃牛肉,如果禁止宰牛的话,那老百姓的牛自然就多了。驻乌鲁木齐的大臣听了这个建议就下了宰牛禁令。结果,整个新疆的百姓那一年都不养牛了,牛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更缺了。不得已,第二年官府就把这个禁令取消了。

  《阅微草堂笔记》还描写了新疆的“空中飞人”。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时经常查阅军中各地的文件。有一次发现一份文件说,有一名叫雷庭的军校,负责追捕在逃犯人,在某一天连人带马被大风吹过山岭,结果至今没有下落。纪晓岚一看觉得很有意思。

  他又看到一份来自特纳格尔县的公文说,某年的某天夜里,县里有一名叫徐吉的犯人越狱逃走了。不过运气不好,这个徐吉在第二天就被吉昌官府的捕快拿住。来自吉昌的公文说,这天中午,有一人从天而降,被捕后经衙门审理,这人就是特纳格尔县的逃犯徐吉。纪晓岚算了一下,徐吉应该在空中“飞行”了200余里。  

  徐吉自己陈述说,他晚上逃出来就遇上刮大风,被吹到空中时,感觉像喝醉了酒又像在梦里,眼睛睁不开,身体像车轮一般旋转,耳朵里听到很多大鼓在敲击,口鼻像被堵住了,喘不过气来,等身子落地时已经在昌吉了。纪晓岚说,这事在别的地方一定会被看成是天大的怪事,新疆风沙很大,却不足为奇。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还写到了塞外天山特产的雪莲,在阜康山中的巨蛇,乌鲁木齐南山中的红柳娃,吉木萨尔山的中野人,野牛群跳崖自杀等奇特事物。他在新疆期间还留意西域历史遗迹,记喀什三仙洞汉代壁画,踏勘唐代北庭都护府旧址(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考证了巴里坤古镜。他在书中不乏劝善惩恶的事例,但也在着力讥贬宋儒及其鼓吹的封建礼教。其中一对男女倾心相爱而未能终成眷属,“裸体相抱,皆剖裂其腹死”,生动感人,读后真是催人泪下。

  除此之外,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诗》还生动地描新疆独特风情。他《乌鲁木齐杂诗•风土》九)描写了当时称温泉的水磨沟风光:“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他注解中补充说说:“温泉在城北十余里,硫泉也。上无屋覆,浴必支帐”水磨沟今天已经被开辟为公园,园中有一纪晓岚手持烟袋的布衣全身塑像。

  他在《乌鲁木齐杂诗》中还写道乌鲁木齐:“秀野亭西绿树窝,杖藜携酒晚春多。谯楼鼓动栖鸦睡,尚有游人踏月歌”

  纪晓岚从新疆应召返回京城后,被授予编修的重要职务,不久就官复原职,任侍读学士官职,接受朝廷任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他率领当时顶尖级的学者文人惨淡经营十三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总共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共有二百卷,每书都提纲挈领,列举得失,精审恰当,简明扼要。同时,还奉全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作为阅读《四库全书》的指南,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不断加官晋级,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然兼内阁事务,甚得皇上的优待和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成为皇帝的指导老师。乾隆帝格外开恩,特别批准他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行走。嘉庆八年,即1803年,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赏赐给他当时最高贵的礼品。不久,他再次升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任国子监事,相当于现在的部属大学校长。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墓前祭祀,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受到了最高的优待和礼遇。

  生于清雍正二年,即17246月,卒于嘉庆十年,即18052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称得上是三朝元老,享年八十二岁。因嘉庆帝为他亲自撰写了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因此他死后被称为文达,乡里称他为文达公。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危机四伏,处境艰难。但是纪晓岚却以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超人的机敏,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虽然受到牵连,流放新疆,历尽磨难,返回京城后,却建立功勋,最后功德圆满,寿终正寝,真是古今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