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蜘蛛软件2.0:林彪的六条战术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6:52:15
林彪的六条战术原则,即:一点两面战术、四快一慢战术、三猛战术、四组一队战术、三三制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NO.1 一点两面战术
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攻击点上,反对在各点上平分兵力;两面,就是说必须采取勇敢的包围办法,防止敌之突围逃走。两面是指至少两面,兵力多时可以三面,四面。一点两面就是一点多面,是作战方法和部署原则,一点,在于打垮敌人;两面,在于把敌人消灭。这条原则注意的是包围、突破后的全歼。是针对我们的干部不敢彻底集中兵力和不敢勇敢进攻迂回而规定的。
中国古代兵法就最讲究避实就虚,主张通过佯动调动敌人,分散敌人兵力,达到局部的绝对优势,故《孙子兵法》云:“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这点在西方现代军事理论里叫重点主义,其中德、日更是超重点主义
NO.2 四快一慢战术
四快,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要快,追击要快。一慢,对于已完成防御准备的敌人总攻击开始的时机要慢,充分准备后再攻击。四快一慢的原则,无论是运动战,攻坚、打外围、打前沿都是要掌握的,尤其是打前沿更需要。上级要特别掌握慢的方面,下面着重掌握快的方面。慢,就是出击准备时间,必须超过战斗经过的时间。一慢,是很多兵家的盲点。
“四快一慢”才最能体现林彪指挥的风格---谨慎。“四快一慢”的重点在于“一慢”,一定要准备好再打,没准备好上级怎么催促、下级怎么抱怨都不打,宁愿失去战机也不打。林彪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打锦州前和主席打了半年的“口水仗”就是体现了这一慢,反正没准备好我不打。这也是林和粟、徐最大的区别了。徐总是一贯“硬着头皮打仗”的,苏家埠、反六路围攻、晋中战役都是打得“没把握”仗,有时候显得“孟浪”,最有名的就是百丈战役。粟总打仗也胆子大,打74师,打豫东战役都是些没把握的仗。这些仗搁东北林彪是不会打的。其实,林既然有打“神仙仗”(想打就打一下,不想打就退回松花江休整,这还不是神仙仗?)的条件,那不利用岂不可惜?周亚夫不是也让梁国和七国死拼,皇帝怎么催也不动吗?
NO.3 三猛战术
猛打、猛冲、猛追。指的是野外运动战的战斗动作的原则。猛打,就是在预先确定的主攻点上,应将各种武器适当配备起来,向敌猛烈开火,反对火力的分散使用。猛冲,就是趁敌人在我猛打下发呆、发慌时,猛烈冲锋,奋然跃进,以刺刀、手榴弹与敌作战,建立刺刀血战的威风和随手榴弹飞出爆炸而猛进的勇气。《孙子兵法》:“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旷弩,节如发机。”古今用兵之法是相通的。 NO.4 四组一队
以连为一战斗单位,连内分四个组。即所谓四组一队。四组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提出这一原则主要是提醒部队:突击连队要有分工,小组之间相互掩护,互相配合。这一原则在打锦州和天津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NO.5 三三制原则
就是每班编三个组,主要是解决攻击时的进攻队形,防止队形密集,增加伤亡,有了三三制,在班长的指挥下,率领各小组根据敌情地形,散开距离不超过班长口令指挥之外。在平时则与日常生活和管理相结合,展示可以防止队伍散开了抓不拢,由组长负责每个战士,班长掌握组,这样就容易抓拢,也容易散开。不过,在追击战不适用三三制,追击敌人就是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拥上就好。
一点两面要和三三制结合起来,一点要求兵力集中,而集中就容易造成伤亡,就是一个矛盾,采用三三制,就解决了队形的问题。所以一点两面三三制并提。
NO.6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对于防守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村庄、阵地、工事而且配备了火力的敌人,就不能冒冒失失的赶上去就是一冲,就不能打莽撞仗;对于退却的敌人,就要打莽撞仗,此时不讲战术就是战术;对于退而不退的敌人,完全打莽撞仗不对,完全不打莽撞仗也不对。应当先以一部赶上,其他部队随后赶,先拿一部队伍与他打上并短其退路,等其他火力兵力全部到达并布置好后再攻击歼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