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林溪美地事故:2011南阳经方之行回忆品味小记(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2:22
 一、相见恨晚

    知道黄煌经方沙龙是因于年前到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时宋永刚老师的介绍。

    那时我正全身心的学习经方。开始学的是《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和《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结合网上的视频学习。学习过程中感觉耳目一新,对以前所学知识有种融会贯通的喜悦。然而,一遇到病人,心里还是没有那种自己认为的真正中医的疗效把握。偶然的一次搜索,知道了复兴中医网,知道了胡希恕,于是开始学习《胡希恕伤寒论讲稿》和复兴网上的视频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黄煌教授,只是知道黄煌教授名气很大,没有完全了解。在宋永刚老师介绍了黄煌经方沙龙后,我为了使自己能够专一学习,不分神,抵制住了诱惑,没有搜索上黄煌经方沙龙。

    年后,三月底,聊城的一位前辈师兄告诉我南阳经方大会的情况,我点击了他给我的链接,首先看到的是南阳经方大会的几个公告,然后浏览了网页论坛,当时的感觉,四个字------相见恨晚!

    简洁,明了,务实,高效……,黄煌不简单!

    于是,我赶紧给山东的联络人赵杰老师打了个电话,怕报不上名了-------诚惶诚恐的心情才平静下来。

    为了能节约些人民币,我赶紧写了篇所谓的“论文”。说到论文,心中有愧,仓促间省下了四百元钱;想到“草根”二字,心中又是坦然的,因为作为草根的我象论坛中的前辈一样对中医有着一颗赤诚的心。

    能够参加这次大会,我感谢王成果老师提供信息,感谢赵杰老师帮忙报名,感谢李小荣老师的忘我劳动,感谢其他付出的我不认识的人。这几个感谢不是“cctv获奖感言”,而是发自我内心的话。

     二、列车行走在朝圣的路上
      
     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放下了背诵《伤寒论》原文和《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的任务,迅速购买了黄煌老师写的五六本书,先熟悉一下这个体系。全看是看不完了,通读一本,其它的大体浏览。不看不要紧,一看喜上眉梢,“方证”、“药证”……,《王绵之方剂学讲稿》中也有“什么什么证”,原来真正能看病的人都是这么个叫法!我这才真正理解了王老的语句。

     如同练功,说一个门派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厉害,就是不给你通往这个厉害楼阁的阶梯,或根本就已经失去了这个阶梯,我们怎么能够登上这个楼阁呢?在中医方面,黄煌老师明确无私地给了我们这个阶梯!

    首先,黄煌老师有这个阶梯;然后,黄煌老师会铺这个阶梯;再次,黄煌老师大公无私地铺了这个阶梯。黄煌不简单!

     出门靠朋友。我短信联系了从山东去南阳的前辈------相约一路通行。这样一是可以路上互相照顾,二是我可以继续深入了解方证这个体系,向他们学习。
    
    盼望已久的四月七日来了,媳妇早早回家给我包了水饺(出门饺子),我匆匆吃完,抱抱快三岁的儿子,上路了。

    来到火车站,才感觉走早了,为没有再抱抱儿子多和他玩玩而自责。离开幼小的儿子出门几天有些许的担心,好在他爷爷奶奶一直都在看着。来到候车厅,空气污浊,看看表,还有一个半小时火车才来,于是又走出火车站来到广场上坐着看《经方的魅力》。在出站期间,莱西的战卫平老师打来电话问我在哪个车厢,我拥有了出门在外将要见到老乡的感觉。

     夜幕逐渐拉下,灯光开始闪烁,饭后的市民开始来广场溜达,我将离开生活的城市,继续追逐我的中医梦。

     进站,登上站台,火车来了。

     同胞们,都能上车,你们挤什么,急什么,越挤越急啊!我不挤,我更不急,我心中只有追求知识的渴望。

     列车开始行进。

     还没有找战卫平老师,青州的赵明刚给我发来短信,我们原来在一个车厢。于是,我认识了日月和与日月通行的潍坊的陈青明。

    青名老兄很客气,给我掀下座位坐;青明老兄很地道,自己炮制药材开纯中医诊所;青明老兄很有一套,把经验无私和我们说。

    明刚即日月,原本西医学,后来研证药,下颇多心血。

    话语谈吐间,思绪上心田,只要青刚这些人在,何惧找不到好中医看。

    我要继续好好学习,继续天天向上。

    找到战卫平老师,原来是位前辈。简短谈话,受益匪浅。战老师不是那些医院里的职称是中医师但是只开西药的不再学习的人,战老师是位不断学习的具有相当经验的有个人科学见解的中医人。

    回去继续和青刚聊,继续向他们学习。

    青明老兄讲他的诊所和他的学习情况,想反清复明不言明的日月参加过黄师的第三期经方培训班,讲他对黄煌老师的印象(没有接触时感觉须仰视才见,学习时才知道黄师是真正的“师者”。)及他自己的学习情况。其间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陈静老师发来短信,因夜色已晚,我回复明早前去拜访。

    第二天早晨,我到济南三人行的车厢,没有找到他们。当时我不知道姓名,认为给我发短信的陈静老师是个男的,就只是在男性中寻找,以为他们还没有起床。第二次过去,认识了他们------刘毅老师、陈静老师、还有现在也不知道姓名的小师妹。

    接下来按照短信找到了张超老师和孙兴老师。一看张老师和孙老师,就是有修养的人。两位老师为同门师兄,孙老师为中医世家,孙老师的父亲也是张老师的老师。超、兴两位老师,为人谦虚、大度,术业有专攻,事业有所成,遗憾的是在去的路上没有向他们请教。

     三、    南阳,我来了!

    感谢火车晚点一个小时,让我更进一步体会“美在过程中”和“等待也是一种美”的含义。

    我支援了一下国家铁路建设,贡献出车票价格百分之二十的人民币,退了早买好的返程火车票,在青刚和战卫平老师的帮助下,重新买上十一日往回走的车票------在许可的情况下要有始有终,要个完美的南阳之行。

    通过看这种思维,我属于什么体质?

    打的到南阳宾馆,除我之外都抢着付钱,战卫平老师最终取得赞助资格。

    坐在出租车里,煦暖的春风吹来,南阳的春天比山东早到几步;南阳宾馆里的树木接近于林立还差一段,建筑朴素大方;树下有些许落叶和凋零的花蕾,但这并不显得杂乱,反而更增添了生命的绿色和春天的生发之气;树上盛开的花传来阵阵扑鼻的香味,让我感觉到久违的宁静。

    报名------我感觉那个因忙碌前额头发有些许少穿着花格衬衣的人就是李小荣;吃饭------高档次的自助餐。

     四、    走进药证分会场

       下午,我们进入了药证分会场。八字胡主持人王彪和另一个说话字正腔圆、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专业过硬的到现在一直不知道名字的主持人及各位发言人各领风骚,让我进一步认识了经方。

     会场上,第一次见到黄煌教授真人。黄煌教授是我第一个了解后即崇拜然后想见到并且最快见到的人。

    黄师戴着眼镜,那代表着他睁眼看世界------理想世界、现实世界、中医世界。
    黄师有时短暂凝视某处,那代表着他在思考人生------他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所有中医人的人生。
    黄师有时表情严肃,那代表着他治学的严谨态度------他对自己的要求、他对我们的期望、他对中医的规范化。
    黄师有时慈眉善目,那代表着他的胸怀------对病人的悲悯、对学生的关爱、对后学者的欣喜。

    代表发言中,黄师时而适时点评,时而记录发言者的好经验,尤其是发言者的个人观点,让我感到------学术不是宗教,宗教只有崇拜,学术允许质疑,只有允许质疑才能进步。

    各个发言人都是我的老师,能者为师。

     五、    欢迎宴会     (今天写不完了,其实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明天继续写。)

南阳之行回忆品味小记(中)五、    欢迎宴会
          
     无酒不成席。

     仲景玉液点缀着这个宴会,仲景玉液增进着我们的感情,仲景玉液流淌着医圣的情怀。

    黄煌老师的话,孙董事长的话,小荣师兄的话,……句句是真情。

    其实我很想喝点这佳酿------仲景玉液,因为这是医圣酒。

    中午的自助餐有酒,因旅程而口渴的我想小酌几杯啤酒,但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学习,忍住了。说是忍住有点过头,其实我并不是十分贪杯,只是略微有点,嘻嘻。

   现在的仲景玉液我就小酌几杯吧。

   说是这么说,怎可让酒影响学习呢。好在同桌的几位,明刚粘唇即是,青明滴酒不沾,刘毅老师浅浅而酌,我亦是小酌。

    孙董事长和黄师逐桌敬酒,分别尽显儒商和学者风范。

    我到另外的桌子敬了战卫平老师及其通行一个酒,敬了济南的两位女士一杯水。遗憾的是仓促间没有找到山东的其他老师,给他们敬个酒。

    来的目的是学习,不是喝酒。这是我们几个共同的想法。于是离席合影再到会场。

六、    晚上的病症会场和药证会场
    
     晚上我们几个首先到了病症会场,然后接着回到了药证会场。有始有终,不要杂了,专则精。因无法分身,于是在药证会场学习到结束,大概是十点半多。回到房间,同青明、明刚交流了一下,十二点多我就回去睡觉了。他们两个则是聊到两三点。

七、    经方大会

     九日的自助早餐依然丰盛。这里不得不说说宛西制药的赞助了------真是慷慨大气。

    乘车到宛西南阳总部。

   上车后,漂亮的工作人员小贺做了一句话的自我介绍。其工作如同宛西的制药工艺------大家有目共睹。没乘坐八号车的朋友,吃点仲景牌逍遥丸后亦可体会出小贺女士的工作态度。

   合影,进入会场。

   小荣师兄主持下,大会顺利进行。

   总部的午餐亦体现着宛西制药的企业风貌。

   参观仲景之光浮雕长廊等总部景观,合影留念。

   观看宛西制药的资料片,进一步认识了宛西制药。

   继续开会。

   空隙间,我看了和子写的《水墨经方》,我真的落泪了。这首诗歌,亦是一部交响乐,包含的太多太多。我在读的过程中,泪花模糊了视线,仲景出现在眼前!那曾经的岁月……

   晚餐。

   汇报大会。

   汇报者的发言很精彩,时间不够很无奈。于是,我给小荣师兄发了个短信------建议:每个发言人形成文字资料大家共享,共在临床上体验,这样才能共同进步,才能体现出论坛的作用和魅力。

    小荣师兄工作效率就是高,接着适时地宣读了这条短信,现在网上有了共享的资料,我达到了自己可告人的目的,其实也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乘车回到南阳宾馆。

   我说先去吃饭吧。赵明刚说吃什么饭?我还以为当时是下午六点呢。以后我要继续加强锻炼,恢复到以前的良好体质,分清阴阳。

   八、请教而受益
    回到房间,我拿了准备的若干病案,去寻找高人请教。

    首先找到的是张超和孙兴老师。两位老师要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夜幕下的圣人故里。我提出先请教几个问题,张超老师说你去找石应轩老师,他水平高,就说山东二哥让你去找他的。我就高兴地去了。

    回去的路上碰到战卫平老师,他拿着刚买的酒------赊店老窖。我咨询了一下酒的情况,咨询的原因不是个人欲望,而是为了给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带点经典礼品。同时我提出向战老师学习,他说要去找个人,等会到了房间给我短信。

    我给石老师打了个电话,他说到火车站买票了,让我在大厅等他。在等的过程中,碰到了工作人员小贺等,咨询她们关于酒的问题。遗憾的是仲景玉液没有买到。

    我坐在大厅里,青明、明刚等也来了。不久,石应轩老师带着他的公子回来了。这个时候,张超和孙兴老师也回来了。

   我们共同坐在大厅谈话。

   我开始请教石老师问题。石老师很忙,不愧是名人,在我等请教他的时候他亦问张超和孙兴老师几个问题,问孙兴老师的祖父看什么书,问张超老师对我拿的那个病案怎么辩证。这个时候奔石老师去的人越来越多,有问他问题的,有让他给自己看病的。石老师真是厉害,同时回应所有人的问话,语调高昂,应接有暇。我对石老师的敬仰之情越来越浓,如同滔滔江水,滚滚而来,连绵不绝。我在这个时候总是先人后己,我把坐的位置让了出来,有的朋友可能体会出了“后来者居上”的感觉。

   我到旁边请教张超和孙兴老师。

   张老师和孙老师语调沉稳平静,我如同远离了旁边的嘈杂,进入了理想的中医世界。

   天色已晚,张老师说年龄不饶人,要去休息了,其它问题到回去的火车上聊。这是不妄劳作,起居有常,内经养生内涵的体现。

    这个时候,大厅依然是人员爆满。十一点多了,石老师依然兴奋。相比较,惭愧啊,我困了。这个时候石老师谈到学医与学拳的关系。石老师说自己是胡希恕的再传弟子,我现在不谦虚地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陈发科小儿子陈照奎的再传弟子(我1999年开始同马虹老师学陈氏太极拳)、梅花桩正宗传人山东大学刘大均弟子张文智是我师兄、宋氏形意拳田家门李金生是我老师、夜行门传人司衍长是我老师。

    人少了后,我表演了陈氏太极拳第一路(83式)的前十六式,因为在来的火车上与青明和明刚谈到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石老师兴奋地表演了赵堡太极拳全套。

    再不睡觉就挺不住了。回房休息。

   八、拜谒医圣祠。

    匆匆中拜谒了医圣祠,我看到了郝万山老师讲过的碑座和碑文。

     拜谒过程中,大家都是虔诚的,秩序要比在会场上好,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九、走进西峡

    早饭过程中,认识了朱文峰老师的博士生姜教授。姜女士说朱老师已经仙逝,悲伤之情涌上我的心头。

     前年,为了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我重新学习朱文峰老师的《中医诊断学》七版教材,结合网上的视频学习,把朱老师主编的七版诊断学全部朗读录音,反复听记,整本书我约等于背过了。一直想如果有机会一定登门求教,现在却只能心中默念朱老师走好了。

    在到西峡的路上,我和聊城的王志文老师坐在一起,谈到了几个大师相继登仙,一时气氛凝重。

    客车在行进,气温逐渐在升高,我脱下了毛衣和毛裤,也抛开不快的心情,走进绿色西峡。

十、祭拜医圣

    医圣山下,队列整齐,神情严肃,场面壮观,无以言表。

    仰视着仲景塑像,我热泪盈眶。
    仰视着仲景塑像,医圣的脸上饱含沧桑。
    仰视着仲景塑像,《伤寒杂病论》在我心中流淌。

    小姑娘背诵的序言,黄煌老师的祭文,宛西制药孙董事长的民族企业家情怀,仲景的心舒展开来……

十一、继续参观宛西制药
    原来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是这样的流程,药材好,药才好,名副其实。

十二、仲景会堂的午餐

     这顿午餐,感触最深的是宛西职工井然有序的排队用餐。没有拥挤,没有插队,没有急躁,表现出的是享受生活的恬静。

    这也是宛西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

   十三、伏牛山天然药库

   路上,工作人员小贺给我们唱了几首歌,不觉间,已到目的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不是仁者更不是智者,但我喜欢他们的情怀,喜欢山水。

   伏牛山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真是钟灵毓秀。

    吃药就吃仲景牌,开药就开仲景牌。

   下山后,我到小溪边撩水濯手,清灵之气沁入骨髓。

(今天又写不完了,暂且搁笔。)

南阳之行回忆品味小记(下)十四、回到南阳宾馆
  
     回到南阳宾馆,吃晚饭。好多经方人已经相继回程,在五号楼宴会厅吃饭的人显著减少。再加上旅途的疲倦,“纳不大可”。我看到孙老师和张老师吃的也不多。

      回到房间放下东西,我们三个去约两位老师出去买东西。二师已累,我们三个人去了。

      赊店老窖没有买成,到超市买了几瓶卧龙玉液。青明和明刚还买了一箱香菇酱,我拿不了了,就没有买。

      回到宾馆放下东西,我们三个就去找两位老师请教问题。在路上,宾馆的工作人员要求我们给她看病,我们说有高手在房间。

       工作人员跟我们到了两位老师的房间。

       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我们三人分别四诊合参,请两位老师指教。
       两位老师彼此很谦虚,商量着来。真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两位老师思路一样。
       走了一个看病的,又来了两个。这真是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继续请教。不知不觉间,已是十一点了。

          睡觉。

     十五、从卧龙岗到仲景医学院

       十一日早晨六点半,我们三个和两位老师来到了卧龙岗,在门口留影纪念。
       在到西峡来回的路上,我在车上注意了卧龙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诸葛武侯的人格魅力一直吸引着我们。遗憾的是时间不允许,我们只是在外面沾了沾武侯的灵气。

      先帝创业未半,今天下三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上学时候背过的《出师表》已经模糊了。

      孙老师请吃早点后,我们到仲景医学院逛了一圈。

     十六、返程

     返程中多了位女士,彭杰。

     宛西制药很够意思,我本来想写点东西以表谢意,但这几日琐事太多,耽搁之后无以言表了,我就永远记在心里了。

      带着宛西制药的礼物,再加上自己买的少许东西,我们行走的有些不轻松。好不容易到了火车站,上了火车,安顿下。

      在回来的列车上,十多个小时,两位老师没有怎么休息,我们一直在请教。本来我想详细记述这个过程,现在想来,不写了,还是节约时间背诵《伤寒论》。这里仅仅写下收获。

            1、     孙兴老师出身中医世家。在网上搜索“国医年鉴 孙兴”即可了解。
                   孙老师讲到一个问题,能流畅背诵《内经》等原文,引经据典,令我辈叹服。

            2、    张超老师是孙兴老师的同门师兄,共同师从于孙老师的父亲。张老师讲话思路明晰,对我们的问题分析透彻,讲解清楚。讲到方剂的鉴别,《伤寒论》条文随口而出,诚为良师。
                  总结1、2条,怎么打基础,怎么才能学好?首先要记住经典的东西。


            3  、    尊重是相互的。
                  张、孙两位老师讲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包括年小的我们。这体现出两位老师的涵养。

             4、    谦虚才能进步。

             5、    交流是必要的。
                  同回的彭杰是位女中豪杰。通过她的谈话,我们也学到了好多东西。

      
                  有两位老师在,时间飞逝而过。不觉间,火车到了兖州,两位老师下车了。
                  不忍分别。

              我们三个没有买上直达的车票,到济南转车。
              因那趟火车在青州不停,明刚要做2点多的火车走。我和青明先做12点50的火车走了。

              我到淄博下车时看到青明送别的笑脸,体会出真诚的含义。

              明刚短信说那趟火车又晚点,郁闷,我说他正好多沾点泉城的灵气。他说两个胳膊不知哪里去了,我说香菇酱不是那么好吃的,其实卧龙玉液也不是那么好喝的,我多买了几瓶,也很累。

              出了淄博站,打个顺路合乘的。合乘的话也就是10---15元到家,但等了老久,就是我自己。车比人还多。我说我自己35元走吧,那个的哥在思索说挣不着,要再等。等来等去,等着一个路程很近的,给他10元钱。我总是心太软,到家后还是给了他35元。
              我到家凌晨三点,明刚到家早晨5点多,青明也是早晨了。

              南阳之行回忆品味完毕,有点虎头蛇尾,但基本表达清楚了心头的节奏。

                                               20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