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扮演者 徐小飒:毛泽东故居咋让高层向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04:13
   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因为他的诞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世界,而他的故居,也因为他的伟大而让世人瞩目。据报道,毛泽东故居韶山早已成为人们缅怀伟人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开国领袖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据统计, 建国以来,韶山已接待各界人士5000余万人。在这些人士之中,来自世界五大洲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国家领导人就已达三百多人。     据文字记载,中央负责同志最早到韶山参观的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伍修权,时间是1955年1月28日。他在留言簿上写道:“瞻仰毛主席的故居,给了我无限的鼓舞和教育,我们将进一步地作好我们的工作。”     195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委员、当年曾是毛泽东老师的徐特立参观韶山后写道:“主席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实现民族解放和劳动人民解放的旗手。”     1956年11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写道:“来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满足了多年的愿望,十分高兴,永志不忘。”陈毅还为此行赋诗一首:“韶山冲里览风物,霭霭青松赤壤嵌。清水池塘旁茅舍,鸢飞鱼跃竹万竿。农村潜力真伟大,中国革命属发端。湘赣两省典型多,星火燎原豹一斑。”     1959年2月18日,73岁高龄的朱德登上毛泽东故居后的晒谷坪,观看毛泽东种过的稻田、菜田。3月3日上午,朱德前往株洲视察,途中与董必武、聂荣臻相遇。朱德说:我刚从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来。董必武回答道:我们正迎着太阳走!3月3日下午,董必武、聂荣臻来到毛泽东故居,将颇多感怀倾注笔端,写道:“山不在高,有宝则名;水不在深,蕴珠则澄。岑同苔异,人杰地灵。鲁之尼山,粤之翠亨,以拟韶山,差可比伦。”     1960年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参观韶山后分别题词:“毛泽东的贡献无限伟大,人人赞扬,今天我们的幸福全是党和主席的恩惠。”“毛泽东的伟大思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赐给我们的幸福,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1961年4月9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来毛泽东故居参观。他看到“毛泽东同志故居”横匾后对工作人员说:称“故居”不妥。“故”有两种解释:一是“过去”;二是“去世”。我们毛主席很健康呢。他建议将“故”字改为“旧”字。不久,湖南省委办公厅下文将“毛泽东故居”改为“毛泽东旧居”,此名称一直沿用到一九八三年。     胡志明是访问韶山的第一位外国元首。1961年5月24日,身为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的他来到毛泽东故居时,操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说:“能到韶山访问,我真高兴。”他指着高耸入云的韶峰问:“这一带为什么叫韶山?”当他得知韶山是因虞舜南巡、演奏韶乐而名后,便不住点头:“韶山这个名字会传到很远很远的。”     1963年2月22日,柬埔寨王国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来访韶山后说:“我们在中国访问取得最持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访问了伟人的毛泽东的故乡……”。     1964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外宾来韶山,他对当地陪同人员说:“我今天到韶山来,感到很幸福。你们在主席家乡工作,很光荣。”周恩来在韶山参观毛泽东父母的卧室时问讲解员:“主席父母的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搞清楚了吗?”讲解员答:“只查到古历的年月。”周恩来说:“你们可以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查阴阳对照表。”在毛泽东故居说明牌前,周恩来读着上面的文字,问讲解员:“主席真是1893年出生的?”“是阴历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日。”讲解员回答。周恩来含笑点头:“那江青搞错了,她说是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日,那不是1894年了吗?”在故居室内参观时,周恩来对陈列的实物很感兴趣,有时还亲自去摸一摸。当他得知一些实物是主席曾经用过的原物时说:“这些文物很重要,很珍贵,要很好地保护。”     1965年4月23日,民盟中央副主席胡愈之在参观后写道:“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故乡的中国人是何等的幸福啊!主席的思想博大精深,是可学而不可及的,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永远做毛主席的小学生,努力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吧。”     1973年10月19日,刚刚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终于实现了参观韶山的愿望。他说:“我很早就想来。1965年准备来,工作忙没来成。1966年想来,后来就不能来了。”在毛泽东弟弟毛泽覃卧室,他神情庄重,伫立在烈士像前,喟叹:“毛泽覃是个好同志!”邓小平参观毛泽东故居和陈列馆时,看得很仔细,离馆前有人希望他作点指示,他说:“我没有什么指示。你们陈列的是历史,只要符合历史就行。”     1977年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坐着轮椅参观了毛泽东故居、纪念馆。在纪念馆序厅,他要女儿将轮椅停下来。他艰难地站起,面对眼前高大的领袖塑像,缓缓地举起右手庄严行礼!然后硬咽着说:“主席,我看你来了!”在场的同志见此情景,无不泪水夺眶而出。参观毛泽东一家6烈士展时,罗瑞卿拉着女儿的手说:“毛主席一家是伟大的,今天到了毛主席家里,你要好好学习。我们不能忘记了主席,以后你每年都要来看看他老人家。”女儿不停地点头。罗瑞卿反复叮嘱:“你要记住呵,不要忘记了!”     1977年9月25日,赤道几内亚总统马西埃·恩奎马·比约戈·滔格恩尔来,在韶山说:“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世界革命人民的骄傲,所有热爱自由和独立的革命者都要学习毛泽东思想。”     80年代初,社会上有些人攻击、歪曲毛泽东,甚至叫嚣要彻底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面对此等非难和倒行逆施,中央首长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1983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参观韶山后写道:“毛泽东思想是亿万人民革命意愿和实践的结晶,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1983年3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在韶山说:“别的什么人物几十年、百把年就过去了,人们的印象不深了。毛主席不同,一万年以后人们还要传颂。只要中国存在,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就存在,韶山就有人来瞻仰!”他在题词中写道:“瞻仰毛主席故居,是我多年的夙愿,今天得以实现,心情特别兴奋!毛主席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使我深切怀念。永远坚持和发展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是党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对毛主席的最好怀念。”     198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参观韶山时,写下了“韶乐已停尚有村,群林尽染吊英魂。巍然勋业兼文采,功过千秋有定论。” 的题诗,这首题诗表达了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的万端情思。     198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在韶山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在中国,毛主席不仅仅教育了咱们这一代人,其中当然包括我在内,对后一代、后几代也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今后仍然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留言簿上,他写道:“永远按照你所诠释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进。”写完,他说:“我只想说这个。”     1987年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在韶山滴水洞参观时说:“毛主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他的贡献,他的才华,他的诗词和书法,到目前为止无人可比。”     1986年11月22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力群来到韶山参观,在谈到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时,邓力群指出:“毛主席这样的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他的认识越来越深。至于晚年有错误,哪一个人一生中没有错误呢?”邓力群还挥笔题词:“音容犹在我辈心中,功勋水载世界史册。”     1988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杨尚昆专程到韶山视察参观,他说:“现在有人想否定毛主席,我不来不行,来了就是一个表示。天下还是他为首打下来的嘛!”在纪念馆参观时,他对讲解员说:“同志们,你们好!在这里工作,你们应该感到光荣!”在毛泽东革命家庭陈列室,他将女儿杨李叫到身边,对她说:“到了毛主席家里,你要认真看看,他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杨尚昆一边参观一边对大家说:“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199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参观韶山后说:“我很受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说:“韶山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阵地。以后来这里参观的人会日益多起来。大家都来学习毛泽东,学习毛泽东思想,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就有希望。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一切工作的指针,决不能丢,要教育千秋万代传下去。”     1991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毛泽东故居韶山上屋场,江泽民走入毛泽东父母的卧室,他看着墙上的照片说:“毛主席像他母亲。”在晒谷场,他看着远处高峻的山峰,近处起伏的松涛说:“韶山精神就是牺牲、奋斗、奉献。”他高声朗诵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特别加重语气读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两句,随后,他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题写: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江泽民参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时还说:“毛主席一家牺牲了6个亲人,真是了不起。”“要经常运用这些材料,对今人和后人,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纪念馆,江总书记看了毛岸英1949年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一封信后感动地说:“如果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干部都像毛岸英同志信中所说的那样,做人民的忠实儿女,我们就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3月17日,在长沙蓉园宾馆会议室,江泽民谈到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问题时,又念了毛岸英的信,然后说:“我看了这封信后感慨系之。我听洪学智讲过毛主席是怎样把毛岸英送到朝鲜前线,毛岸英是怎样牺牲的后,十分感动。假如我们所有的干部都能像毛主席对待毛岸英那样,我们的党一定兴旺,我们的党一定为群众所拥护!”     1991年7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开辟“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故居复原陈列”,展出毛泽东的家具及其他日用品25件。1993年12月,又增设“毛泽东遗物展”,集中展示毛泽东晚年生活遗物达200件,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毛泽东伟大平凡生活的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给观众以强烈震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参观后写下了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一位学者给雷副委员长的题词作了注解:“毛主席为什么这样伟大?因为他是光明的象征,真理的象征,廉洁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品质和精神: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2003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韶山时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毛主席的恩情,不要忘记毛主席。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生110周年,咱们怀念他,要纪念他,继承他的遗志,继承他老人家开创的事业,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003年9月,国务委员唐家璇专程到韶山参观。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他留言道:“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2006年4月8日至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吴官正到湖南考察工作,考察期间,他还专程到韶山瞻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     2009年11月30日,李长春、刘云山等同志专程来到韶山,考察韶山“一号工程”建设情况,并向毛泽东铜像敬献了花篮。这是李长春六年来三进韶山:2003年12月,已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考察韶山时,对韶山建设提出了“两个责任”:“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纪念馆等纪念设施管理好、建设好、利用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有责任把毛泽东同志家乡首先建设好。”2007年5月,李长春又到韶山视察“一号工程”进展情况。而2009年再来,“一号工程”竣工已近一年,他如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用足整整一个小时,在铜像广场敬献花篮、参观故居和毛泽东遗物馆,听到讲解主席亲人革命时期的奉献与牺牲,他仍不胜唏嘘。李长春说,“一号工程”就是中央到地方各个方面为毛主席家乡做的一点实事,同时它也“与毛主席作为世界伟人,作为全国人民最景仰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空前的民族英雄这一地位相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过去每次到韶山,都是非常敬仰,这一次,多了一番欣慰。”同行的刘云山说。     2011年3月20日至2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调研。调研期间,习近平专程来到韶山,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了花篮,瞻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展室,与韶山村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习近平还瞻仰了刘少奇、彭德怀同志故居。他深情地说,重温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深受教育。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2011年4月9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冒雨来到韶山,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毛泽东遗物馆和滴水洞。他说,要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学习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为民的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干部思想品德建设,激励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为民奉献。     胡锦涛同志曾两次专程到韶山视察、参观。第一次是1993年6月30日,当时他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参观时这样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江山,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确实来之不易。作为后来人,我们一定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日,胡锦涛同志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身分,带着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无限敬意,再一次来到韶山。上午11时50分,他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向毛泽东铜像深情三鞠躬。他参观了改造一新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故居,并签名留念。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因此,历史和世界不会忘记毛泽东,同样也不会忘记韶山。在毛泽东诞辰118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祝愿:毛泽东的伟大光辉永远长驻人间!  相关资料     1952年12月,京剧大师梅兰芳参观韶山后留言:“我瞻仰了毛主席的故居,我深深体会到伟人的革命事业是从平凡的生活中锻炼出来的。”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韶山作为革命圣地,还吸引了许多毛泽东的战友前来瞻仰,他们是:胡耀邦(1957)、彭德怀(1958)、谭政(1959)、谢觉哉(1959)、罗瑞卿(1959)、李富春(1960)、贺龙(1960)、粟裕(1960)、张云逸(1960)、李维汉(1961)、彭真(1963)、叶剑英(1963)、陶铸(1964)、谭震林(1964)、萧劲光(1968)、李德生(1972)、李先念(1972)华国锋(1972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