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头问号表情包:历代名僧诗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13:30
中国历代名僧诗选一诚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今大德尽多内外兼通,工诗能文。释氏中擅长诗歌者成千百累万,故而流传下来的诗篇更可以数万计。然而,在历代的文化开发与整理研究中,对这部分文化遗产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古今大量的诗歌选注、诗歌评论与诗歌赏析的着作中可以看到,释氏之诗实如凤毛麟角。这给广大僧人学子和其他释诗爱好者认识与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带来了莫大的遗憾。今有养正居士耗费十多年功夫,编着出这部《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终于填补了这项空白。可以说,这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史上一大成果,一大功德。为此,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养正居士乃我俗家弟子,自1985年助我编撰《云居山新志》以来,曾任香港佛教图书馆长何泽霖大居士的秘书,又应昌明大和尚之请,编着汉阳归元寺《五百罗汉谱》,现在也还担任着靖安《宝峰寺志》顾问。可以说,养正居士皈依佛教以后,始终关注和钻研佛教文化课题,努力发掘和整理佛教文化遗产,是取得了相当成绩的。这部七十五万字的《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甄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及现当代名僧五百余家共八百余首诗歌。作者包括的层面甚广,诗作的形式和题材也很齐全,应该说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学术巨着。僧诗选得很精,很有眼光。作者的介绍大都准确精炼,极费心力。说明评析部分最见编着者的功底,甚有文采。注释部分详尽细致,见解不凡,亦见编着者的学术修养。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出家人自应积德行善,以修行为主务。其实也不是不要文学艺术。只要不拘泥文字,不玩物丧志,尽可吟诗着文,绘画作书。古今前贤尊宿中学贯古今、多才多艺者实在数不胜数。即以诗歌而言,从晋之支遁、慧远,唐之贯休、齐已,宋之佛印、道潜,元之惟则、祖柏,明之真可、德清,清之戒显、元璟,乃至近现代虚云、敬安、弘一、曼殊,朝朝代代,人人个个,都留下了很多脍灸人口的优美诗篇。当代僧的文学水平不是很高,而是很低,亟需增进提高。我想,这部《中国历代名僧诗选》作为广大僧人提高文字修养的读物,相信是非常恰当,也是非常有益的。至于共他教外人士,乃至海外人士,本就不熟悉中国佛教文化中诗歌这一门类,更可循此径而窥佛教文化之一斑,借此领略山水,陶冶情操,尝试法味,受用禅境,这不是很好吗?养正居士正值壮盛之年,学殖深厚,沉潜坚定,一定能写出更多的好作品,一定能为中国佛教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对养正是寄予厚望,很有信心的。值此书竣稿之际,聊书数行,权称为序。咏利城山居支遁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①。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②。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③。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④。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⑤。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⑥。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⑦。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⑧。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⑨。[作者简介]支遁(314—366),东晋江南吴中支山寺僧。字道林,号支硎,俗姓关,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一说林虑(今河南省林县)人。生于佛徒之家,自幼聪颖,明彻事理。初隐浙江余杭山中,二十五岁入吴中立支山寺,精研《般若经》和《庄子》,后又至浙江沃州小岭立寺传道。曾创建贵溪兴山寺,主持会稽灵嘉寺。晋哀帝初年(公元362年)征至洛阳东安寺,讲道三年,力辞得归,乃敛迹剡山。支公诵习佛经,精通玄理,善举宗旨大意,不拘表面词句。所注《庄子·逍遥游》以佛证玄,相互渗透,见解精辟,为后人所叹服。又精于文辞,以诗知名,与当时名士殷浩、郗超、谢安、王羲之等均为至交。又爱好养马,善相马。草书亦有名。着作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今不传。[说明]利城系东汉时所设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南,三国时废。支公出家后,最初便在利城境内山区隐居。本诗先从利城山区地理形势写起,接着阐述了隐士们之所以要隐居的原因,然后详细记叙了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表示了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归依自然的决心。支公虽为东晋时一流高僧,为般若学即色宗着名代表人物,但身处玄学盛行之魏晋时代,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故其诗写得玄虚古奥,甚至有些晦涩,当然也离尘拔俗,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注释]①五岳:泰、衡、华、恒、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并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岳。神基:神僊居止处,多指大山。《隋书·薛道衡传》有句“帝系灵长,神基崇峻。”四渎(du):淮、江、河、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并称东、南、西、北四渎。渎,大河也。荡津:平坦的水洼。②动求句: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默守句:静守时以仁慈相爱为处世的标准。③苟不句: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托好句:谓仍有永久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爱好和志向。④寻元:元通源,追寻根源。终古:久远的往昔、上古时代。洞往:回顾往昔。洞意为洞悉、透彻。逸民:亦作佚民,即隐居避世者。⑤玉洁: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箕(ji)岩:箕山的岩壑。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亦名许由山,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颖水之阳。金声: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濑(1ai):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沂:崖岸。《汉书·张良传》有“良受书于邳沂。”⑥卷华句: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褐(he):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本系穷人所服,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⑦迹:行为、行止、行迹。尺蠖(huo):一种昆虫的幼虫,俗称造桥虫,虫体细长,行动时能屈伸变形。道:一般指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腾龙:在空中飞腾的龙。⑧峻:高大。单(shan)豹:古之高士。《庄子》云“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伐:功劳。分:名分、才赋。首阳: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上古时着名高士伯夷、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齐二人。真:真诚、真实。⑨林岭:树林与山岭,泛指隐居之处。潇洒:洒脱、毫无拘束的样子。陶钧: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此处引申为创建、造就及造物之功。庐山东林杂诗慧远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①。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②。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③。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④。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⑤。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⑥。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⑦。[作者简介]慧远(334—416),东晋庐山东林寺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县)人。早年博通六经,尤善老庄。二十一岁时与弟慧持同受戒于名僧道安,受般若性空之学。后奉道安命南游传法。初在荆州,再至庐山,主讲《丧服经》。深爱庐山环境清幽,足堪避世,遂留居立东林寺,其弟慧持立西林寺。尝与庐山僧俗隐逸一百二十二人结成莲社,与雷次宗、宗炳等十七人并称莲社十八高贤,从此创立净土宗,成为后来佛教重要宗派,被奉为净土宗初祖。远公精研佛学,兼长大小二乘,主张以佛为主,儒玄为辅,其学说很有影响。且学识渊博,工诗善文,与同代名士谢灵运、陶潜、桓温等都有交往。着作有《法性论》、《庐山记略》等。[说明]庐山一称匡山,相传殷周时有匡姓兄弟结庐隐居于此而得名。山在江西北部,耸立鄱阳湖、长江之滨。占地二百余平方公里,传有九十九峰,以汉阳峰(1474米)为最高。多岩壑、峭壁、清泉、飞瀑之胜。主要名胜有佛手岩、黄龙潭、三叠泉、含鄱口、白鹿洞、花径等。山中多中外别墅,辟为疗养院、休养所,为驰名世界之休养、旅游胜地。东林寺在庐山西北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慧远,历经兴废,今已修葺一新,有神运宝殿、十八高贤堂、三笑堂等建筑。寺内尚有聪明泉、石龙泉、白莲池等古迹。远公居庐山东林寺近四十年,对庐山胜景和僧侣生活深有体会,发而为诗,亦颇清俊。本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匡庐清幽美丽的自然风貌,记述了作者游览时陶然忘我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作者摆脱世俗牵缠、坚持修行学道的决心。[注释]①崇岩:高大挺拔的山岩。幽岫(Xiu):幽深的洞壑。岫者山穴也。神迹:神僊往返之踪迹。②希:同稀。籁(lai):本为古代一种乐器,后特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此处泛指一般的声响。溜滴:声音圆润而又光滑。③冥:此处意为幽深、高远。径:直。适:去向。④云门:云本无门,借喻峰峦极高之处。灵关句:如何才能突破那通往觉悟、到达真理的关隘呢?灵关指假想中获得觉悟的种种阻碍、关口。⑤流心:即心流,心意的流转移动。玄扃(jiong):奥秘的门户,佛家喻入道之门,扃即门户。⑥九霄:天空之极高处。相传天分九重,九霄即最高那层。翮(he):本为鸟羽茎状部分,引申为羽翼。⑦均:平衡、相称。三益:三种有益的朋友,指直友、谅友、多闻友。《论语·季氏》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慧远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①。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②。褰裳思云驾,望崖想曾城③。驰步乘长岩,不觉质自轻④。矫首登灵阙,眇若凌太清⑤。端坐运虚轮,转彼玄中经⑥。神僵同物化,未若两俱冥⑦。[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此诗原题为《庐山诸道人诗》,意为诸道人所作之诗,今据《方舆纪要》,知为远公作品。诗前有序长六百余字,叙述石门形势、游山缘起、览胜观感甚详,奇情深理,足堪把读,今免录。石门在庐山西南,铁船峰与天池山相对并峙,形如双阙,故名石门或石门山,有瀑布,即称石门瀑布,极壮观。诸道人指与远公同趣共游者共三十余人,名不详。[注释]①超兴:特别的兴致。本:原因、理由。理感:心中想到、感觉到。②唱:同倡,倡导、建议。③褰(qidn):撩起、揭起。云驾:驾云者,指传人。曾城:地名,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城南滨湖二里,陶渊明《游斜川》序云“临长流,望曾城。”④驰步:快步。乘:登。质:身体、体重。⑤矫(jiao):矫正,此处意为转动、转过来。灵阙(que):指神僊所居的宫殿。眇:同渺,渺茫、遥远。凌:升高而接近。太清:天空。古人认为天系清而轻的气所构成,故称为太清。汉刘向《九叹远游》有句“譬如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⑥运;旋转。轮:指**,佛法也。玄中经:意为极其高深玄妙的理论。⑦物化:原意为变幻、变化,如庄周之梦中化蝶,后引申为死亡。此处即取引申之义。冥:晦暗不清。两句意谓既然神僊也和我们一样有生有死,那就任其含糊不清,无须作过深的探究了。讽谏诗二首道整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①。此水本自清,是谁搅令浊②。北园有一树,布叶垂重阴③。外虽饶棘刺,内实有赤心④。[作者简介]道整,南北朝前秦时北方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365年前后在世。俗姓赵,名整,一名正,字文业,清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清水县西北)人,又作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少习儒业,十八岁即仕苻(fu)坚朝,任着作郎,迁黄门侍郎,历官武威太守。他性度敏达,刚直不阿,学兼内外,能诗善文。苻坚有过,每每以诗谏之,颇受信任。苻坚死,遂辞官,更名道整,出家事佛,隐遁商洛山中以终。[说明]苻坚末年宠惑鲜卑贵族慕容垂及其夫人段氏,尝与段氏同辇游后庭,道整作谏诗以讽之,云“不见雀来入燕堂,但见浮云蔽白日。”苻坚改容谢之,令段氏下辇。然宠惑固深,乃至荒堕朝政,道整又作此二首诗以献。他捧诗面读给苻坚听。读到“昔有孟津河”时,苻坚说:“是指我吧?”读到“北园有一树”时,苻坚点头说:“指你自己。”两首诗都是借用比喻,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达到讽谏的目的,以提高统治者的警惕,以维护前秦王朝的统治。正因为目的在于比喻说理。故而在文辞上但求通俗明了,朴实自然。这正是两诗值得借鉴的优点。[注释]①孟津河:简称孟津,古黄河津渡之名,在今河南省孟县东北。此处之孟津河亦可代指黄河。曲:曲折转弯处。②令:使得、致使。③布叶:树叶生长得极茂密,铺满在枝头,一层一层地有如布帘。重阴:浓阴。④饶:多。棘刺:荆棘,带刺草木的通称。赤心:忠心,真心诚意。答苕华诗僧度机运无停注,倏忽岁时过①。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②。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③。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歌④。布衣可暖身,谁论饰绫罗⑤。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⑥?罪福良由己,宁云己恤他⑦![作者简介]僧度,又称竺僧度,东晋末年山东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390年前后在世。俗姓王,名曦,字玄宗,东莞(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他少即孤贫,奉寡母,以孝称。虽身世孤微,而天资秀发,性度温和,神情爽拔,卓尔异人,有誉于时。母逝后舍俗出家,专精佛法,严谨操持,不知所终。[说明]度公幼年时家道小康,与同郡杨德慎之女苕华订有婚约。杨乃衣冠望族,苕华与度公同龄,容貌端丽,兼擅文才。然未及成礼,度父先故,苕华父母又相继亡,度母复卒。度公睹世事无常,人生短促,忽然感悟,遂割断尘缘,出家依佛,一衣一钵,游学四方。苕华服丧毕,自唯三从之义,无独立之道,乃寄书度公并附一诗《赠竺度》,诗云“大道自无穷,天地长且久。巨石故叵诮,芥子亦难数。人生一世间,飘若风过牖。荣华岂不茂?日夕就凋朽!川上有余吟,日斜思鼓缶。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罗纨可饰躯,华冠可耀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妾区区,但令君恤后。”苕华的诗一方面肯定了人生变幻、苦难深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尚有不少值得留恋的东西,甚至用传宗接代,不能断绝后嗣的话来责备和规劝度公。度公回复此诗时,用极其委婉的词语为自己离尘避世的选择作出解释,表示了自己看破红尘、皈依佛法的决心。诗写得很深沉动情,有相当的感染力。[注释]①机运:本意是指机会和运气,扩大而言则又可指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趋势。住:停止。倏(shu)忽:刹那间、转眼之间。倏,疾速貌。②竭:尽、灭。芥子:芥菜或一种名字叫芥的小草的种子,状极细小,比喻极为微小的事物。佛家有“芥子纳须弥”之言,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兼容。须弥,佛经中之大山也。③良由:确实、的确。由为衬字,无实义。川上嗟:站在河边上叹息,嗟即感慨地叹息。《论语·子罕》有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④荣启期:春秋时隐士,据说他常常鹿裘带索,鼓琴而高歌。皓首:白首,暮年。⑤布衣:棉织布缝之衣,为平民所服用,后世更以此代指平民并特指没有功名官职的读书人。绫罗:古代丝织物名,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为绫,合股丝织成者为罗。此处泛指各种昂贵高级的纺织品。⑥生:来生、下辈子。⑦罪福:祸福。宁:岂、难道。恤:同情、体恤。江南思惠休幽客海阴路,留戍淮阳津①。垂情向青草,知是故乡人②。[作者简介]惠休,南北朝刘宋时江南诗僧。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4lO年前后在世。俗姓汤,字茂远。早年皈依佛门,历住名山大刹,颇享盛名。宋武帝爱其才,敕令还俗并入仕,官至扬州刺史。休公能诗善文,学问贯博,人皆称之为诗僧之冠,而当时亦颇有批评。颜延之讥其俚俗,钟嵘斥其艳靡。诗文流传下来者极少。与尚书仆射徐湛之等名流过从甚厚。后不知所终。[说明]休公的诗大多浓艳缠绵,辞不胜情,难怪常常受到颜延之、钟嵘等大评论家的鄙薄。然而这首五言小绝却写得朴素自然、清新别致。作者以诗中主人公的角度来描与一位戍守淮阳的幽客,写幽客喜爱青草,由青草联想到春天,联想到南方明媚的春光,从而猜知这位幽客是南方人,是作者的故乡人。全诗虽然明白如话、毫无雕饰,但联想丰富,感情细腻。其新颖别致、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与朴实平易、清新自然的风格很是可取。[注释]①幽客:指隐居者,也指遭贬遣、被人们遗忘的人。海阴:泛指现今两广以及越南等沿海地区。阴为山川湖海的北面。戍(Shu):驻守。淮阳:泛指今苏皖北部淮河以南地区,东晋时曾置淮阳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清江市西。阳为山川湖海的南面。②垂情:关切地、动情地。怨诗行惠休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①。巷中情思满,断绝孤妾肠②。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③。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④。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⑤?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⑥?愿作张女引,流悲绕君堂⑦。君堂严且秘,绝调徒飞扬⑧。[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怨诗行亦作怨歌行,乐府楚调曲名。旧传春秋楚卞和献玉遭刑,作怨歌行。或以为汉班婕妤失宠,托词于纨扇而作。已无可考。怨诗行古辞今存“天德悠且长”一篇。三国魏曹植有拟作,首句为“明月照高楼”,其后南朝梁武帝、释惠休等拟作,即以此句为标题。参阅《乐府诗集》卷四一、四二。清初大诗人沈德潜评论休公此诗“只一起便是绝唱”,可与曹子建相匹。沈德潜且云:“禅寂人作情语,转觉入微,微处亦可证禅也。”本诗显然是一首情诗,通观全诗,也确实写得情思绵密,情感忧伤,情怀凄迷,情调委婉,功力全在情字上了。这实在是休公诗文的本来面目,前人多所述评,此不赘。[注释]①明月照高楼:全用曹植《怨诗行》首句。含:沐浴也。君:指明月,一作指所怀情人,亦通。②巷:诗中主人公(孤妾)所居处。孤妾:古时女性自谦之词,或作*妾、下妾等,义同。③帷帐:帐幕。瑶翠:玉器头饰,此处以之代指佩戴瑶翠的人。④天末: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浮云:本意为浮动于空中的云,常用以比喻变幻无定的事物,此处却用原义。⑤啸歌:或大声呼啸而歌,或轻声啸叹而歌,此处系指后者。幽叶:枯黄的树叶。⑥暮兰:冬季的兰草,亦指衰老、行将枯萎的兰草。待岁:此处意为过冬。离华:凋落的花,华同花。芳:芬芳、芳香。⑦张女引:即张女,古曲调名。潘岳《笙赋》有句“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张铣注曰“张女,弹曲名也,其声哀。”又《乐府诗集》卷七七江总《杂曲》之二有句“曲中唯闻张女曲,定有同姓可怜人。”堂:此处指所思情人的居所,与前孤妾居所“巷”相对相衬。⑧严:庄严雄伟。秘:指保卫森严,不容接近。绝调:指诗中主人公孤妾所咏唱的这首怨诗。徒:徒然。飞扬:随风飘扬。陵峰采药触兴为诗道猷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①。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②。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③。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遣薪④。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⑤。[作者简介]道猷,又作帛道猷,南北朝刘宋时浙江新昌沃州山僧。生卒年不详,刘宋苍梧王元徽年间(公元473—477)示灭,世寿七十一岁。俗姓冯,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猷公少习儒业,以篇牍着称于时。后于本籍若邪山中出家,先依道生于庐山,道生寂后至临川。继住浙江新昌沃州山禅院,与名僧道壹同时且齐名。刘宋文帝、孝武帝均极尊崇。猷公素性率真淡泊,雅好林泉丘壑,曾经遍游两浙名山胜水,皆有题咏。诗多散佚,人称其诗“有濠上之风”。[说明]本诗正题之下原有一个副题“寄道壹,有相招之意”。道壹本名竺德,与猷公同时齐名之高僧也。这首五言古风详细地记叙了作者进山采药的所见所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流畅清新的韵律,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僻静清幽、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正因为如此,也便曲折地反映出东晋末年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广大人民当然也包括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写得极有情致,极有意境,于朴实无华中更显示出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诗共五联十句,后世有人将其一、三两联组合成一首五言绝句,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明杨慎《升庵诗话》云:“此四句古今绝唱也,有石刻在沃州岩。”陵峰即攀登山峰,陵,攀越也。触兴指触发了兴致,激起了诗兴。[注释]①修林:由高大的树木组成的树林。修:长、大。带:连结。平津:平原和渡口。②翳(yi):遮蔽。梗:阻塞。榛(Zhen):树丛。③茅茨:用茅草或芦苇铺盖的屋顶,此处代指茅屋。④践:本意为踏、踩,此处引申为走到、来到。⑤百代:历朝历代,世世代代。故:居然,反而。上皇:远古时的皇帝。谶诗宝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①。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②。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③。若不信吾言,龙时侯贼起④。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⑤。[作者简介]宝志(418—514),又作保志,通称宝公或志公,南北朝时梁京师僧。俗姓朱,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人。传说宋齐之交已显灵迹,被发跣足,不修边幅,预言凶吉,多有应验。齐武帝忿其惑众,收付狱,旋释之。梁武帝尤深敬重,聘住京师,出入宫门,备受咨询礼拜。经历晋、宋、齐、梁诸朝,享年九十七岁。[说明]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六月八日,陪武帝讲经于宫中重云殿,宝志忽起舞悲歌,咏此五言诗,预言未来之事。后来证明他所预言,尽皆灵验无讹。这当然也包括了宝志对当时形势的深刻分析与推测,但更可能是后人附会编造,未足凭信。但这区区十行,当作萧梁王朝一部简史来看,也未尝不可。凭心而论,就诗的本身来说,实在不敢恭维。然而,僧侣之中,喜谈禅说佛,卜凶问吉者,此类作品正多。今选此篇,聊备一格。谶(chen)诗即预言凶吉的诗。[注释]①乐哉句:谓自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宝志作此诗时起,至大同初年(公元535年)约三十年间将享太平。萧梁自公元502年立国至公元557年国灭,有国近五十五年。此处五十里举其整数。谓五十年里将有灾祸。②八十三:预言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八月十三日将有祸患。子地:今江苏、浙江、安徽等古丹阳郡地,为商代分封宋国旧域。宋以子姓,故称子地。③佞臣:*臣。贼臣亦略同。④龙时:犹言龙年,指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岁在戊辰。此年侯景作乱,破梁都建康。侯贼:指侯景(公元?一552年),字万景,南朝梁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人。初为北朝尔朱荣将,后归高欢。欢死,附梁封河南王。后举兵叛,破建康。梁武帝被困宫城饿死。景自立为汉帝,烧杀抢掠,大肆破坏。寻为梁将陈霸先等击败,逃亡时被部下所杀。⑤且至句:谓有一段极为动乱的时期,兵荒马乱之意。衔悲:犹言含悲。街谐含音。衔本为马之衔口。估客乐二章宝月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①。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②。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③。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④。[作者简介]宝月,南北朝萧齐时江南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455年前后在世。月公资质颖悟,能诗善文,且又精通音律,擅长演奏,倍受齐武帝萧赜(Ze)的赏识保护。钟嵘于《诗品》中将其与汤惠休相提并论,认为月公与休公不仅诗名相当,诗风亦相仿。的确,月公之诗亦浅近通俗,以情感人,与惠休之诗颇有相通之处。[说明]南朝齐武帝萧赜布衣时,曾在今鄂豫两省的樊、邓诸地行商谋利。即位后,他便作了《估客乐》歌词,记叙自己这段商贾生涯,并令宝月为之配乐演奏。后来,月公自己亦作两曲四章《估客乐》上呈齐武帝,很受称赏。从此《估客乐》便成为乐府《西曲歌》中一种专门描述商贾生涯和商妇离情的文学作品形式。《估客乐》曲名至梁时改为《商旅行》,北周庾信、唐刘禹锡等所作《贾客词》及张籍《贾客乐》,皆出于此。这里选一曲二章。诗写得通俗浅显,明白如话,且用方言比喻,颇具民间歌谣的风味。[注释]①侬:吴中方言,意即我。两句中“石里”、“九里”,意为侬欲送郎送到底,不忍分离。②钗(chai):妇女常用之头饰,或金或银,由两股合成。资:资助、供给。路用:路费。③信:消息、音讯。书:书信。④瓶落井:瓶落井中必沉于底,比喻音讯断绝。此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井底引银瓶》中有“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之句,即借此意。瓶即指银瓶,古时汲水器具。奉和武帝三教诗智藏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①。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②。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③。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④。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⑤。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⑥。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⑦。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⑧。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⑨。近识封岐路,分镳疑异尘⑽。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⑾。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⑿。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⒀。顾唯惭宿植,邂逅逢嘉辰⒁。愿陪入明解,岁岁有攸因⒂。[作者简介]智藏(458—522),亦名净藏,南北朝时南朝齐梁之际南京开善寺僧。俗姓顾,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年十六,代宋明帝刘或(yu)出家,先后师事僧远、僧佑、弘宗等着名高僧。梁武帝萧衍时,敕住兴皇寺,时备咨询,极享礼遇,皇太子萧统(昭明太子)尤加敬接,待以师礼。藏公精通经论戒律,善于讲解注疏,与僧旻(min)、法云并称为梁代三大法师,亦成为当时僧俗各界的一代师表。藏公着述极丰富,主要有《成实论义疏》、《法华经义疏》、《涅盘经义疏》等,今皆不传。[说明]武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三教指儒、道、佛三种宗教或学说。萧衍是南朝梁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崇尚佛教最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曾经多次舍身入寺(以他自己的名义请人代他出家),平时提倡尊儒崇佛,又曾多次召集文人、僧侣辩论儒佛之义蕴,并亲笔写作了论说儒、道、佛三教的诗文。本诗即奉命酬和梁武帝《三教诗》之作。藏公是梁武帝的受戒师,与梁武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对梁武帝崇尚佛教的行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藏公在诗中尽可能公允地评论儒、道、佛三教之异同,但对皇权不得不多作歌颂,故此诗在思想性方面可取之处不多。说理清晰明了,文辞精炼准确,论述事物之因果始末亦井井有序,上述各项当为此诗的艺术特点,可资借鉴。[注释]①心源:心理作用或思想觉悟的根源、起因。佛家将一切精神现象统称之为心,与意、识等概念相同。真:真理、真谛。②四执:亦作四大,佛家认为构成所有物质现象的基本要素为地、火、水、风等四种原素,即为四执或曰四大。迷丛药:因为四执(即四大)又名四迷,故称其为迷惑人性的药饵。六味:佛教中指人的眼、鼻、耳、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所摄取的种种印象,其意义大致相当于六根、六识、六情。③资缘:资质与机缘。良:确实。循:沿袭、相雷同。④至觉:彻底的觉悟。物化:此处系指物我同化的境界。异津:另外的、特殊的道路、途径。⑤大士:指极有德行的人。权济:权宜、权衡,因时因势因利而制导。训义:有关道义的教诲。星陈:如同星星一般密密地而又明显地陈列。⑥周孔:周公和孔子。周公名姬旦,周武王之弟,为西周着名的政治家,因封于周,史称周公。他曾辅佐武王击灭商汤,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担任摄政,又平定叛乱、分封诸侯、营建东都、制作礼乐,很有作为和贡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曾周游列国、鼓吹仁政、整理文献、开展教育,做出很大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上述二人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古时的大贤大德,分别为儒家学派的间接和直接创立者。尚:推崇、崇尚。肇(Zhao):初,始,起源于。君亲:儒教之三纲分别为君臣、父子、夫妇。⑦老氏: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亦称太史儋、老莱子,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春秋末年着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者,后代道教奉之为教主。裁欲:节制种种生理上的欲望。外身:指外界的环境条件。⑧芬:美名盛德。穷世:世世代代,为穷年累世之简称。⑨三明:佛教名词,指佛祖和阿罗汉所拥有的以智能力量破除愚昧的三种神通,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臻(Zhen):达到。⑩封岐:封山与岐山。封山在今河北省邢台市以西,绵延数百里,直接太行山,为邢侯初封之地。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西周兴起于此。分镳(biao):分道扬镳,各行其路。镳原意为马勒口。异尘:犹言异途。⑩渐:渐进。究:彻底地研究、探测。同伦:同类。⑩我皇:指梁武帝萧衍。体斯会:即体会斯,体察到这点。妙鉴:英明的审鉴和识别。机神:极言觉悟之深彻。⑩眷言:关心的言词。辔(pei):驾驭牲口的缰绳,代指各种事物的关键、要领。回照:反照。生民:人民、老百姓。⑩顾:只。宿植:过去的作为,一般系指前世种下的善根。邂逅(Xiehou):不期而遇。嘉辰:平常通指美好的时光,此处大言为国运昌明的时期。⑩明解:透彻的理解和觉悟。攸(you):所。游故苑诗昙瑗丹阳松叶少,白水黍苗多①。浸淫下客泪,哀怨动民歌②。春溪度短葛,秋浦没长莎③。麋鹿自腾倚,车骑绝经过④。萧条四野望,惆怅将如何⑤?[作者简介]昙瑗(约496—约577),南朝江南扬州江都光宅寺僧。生卒年不确,俗姓不详,大约卒于陈宣帝太建中年(公元577年前后),终年八十二岁。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瑗公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精通佛理,尤以持律严谨、治经透彻而享盛名于时。陈宣帝授其僧正之职并敕封其为“通诲国师”。平生着作极丰,主要有《十诵疏》、《僧家书仪》等佛学作品及诗文别集,今俱不传。仅有少量语录、诗文散见于《续高僧传》和《禅藻集》中。[说明]故苑指旧时的庭院园林。南京是我国着名古都,到瑗公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业已有六个朝代(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此,故其城内城外多有寺观古迹和皇家园林,颇堪游赏。瑗公久驻南京,遂与其至交好友高僧洪偃相约遍游南京钟山诸寺及城内外诸园林,一则拜访高贤,求学问道,一则留连山水,览物寄情。本诗即为瑗公与洪偃同游六朝旧苑时有感而作,作后题写在树上的一首五言排律(或作五言古风)。诗中历叙了瑗公与洪偃在南京故苑中所见到的荒凉萧条的景象,由此联想到古今六朝的兴废盛衰,抒发了作者对今昔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无限感慨和惆怅心情。这首诗语词精炼、意境优美、感情充沛、对仗工稳,堪称为五言精品。[注释]①丹阳:江苏省南京市之异名。东汉建安末年(公元220年),孙权移丹阳郡治于此,后屡有废改。白水:泛指南京市附近的长江及其支流流域。南朝时南京城郊有白下城、白土冈、白石垒等地名,故有此称。黍(shu)苗:用《诗经·黍离》之典,西周亡后,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用为感慨亡国、触景生情之词。②浸淫:积渐而广、积渐而进、不断地。动:触动、引发。③葛:一种有坚韧纤维的豆科藤本植物。此句描述但见藤葛蔓延、爬山渡溪而生长。浦:水滨。莎:生长于湿地或沼泽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两句极言故苑之荒芜。④麋(mi)鹿:亦称“四不像”,哺乳纲鹿科草食动物,系我国之特产,今除一些公园驯养繁殖者外,野生种已不可见。腾倚:时而奔腾跳跃,时而停留倚歇。绝:断绝、缺乏、没有。⑤四野:四面、四周。咏孤石惠标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①。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②。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③。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④。[作者简介]惠标(? —564),南朝陈时闽中高僧。生年、俗姓与籍贯均不详。陈宝应据闽,对标公极为敬重,凡事咨询,待为上宾。后陈宝应反叛,标公作五言绝句“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好看今夜月,当入紫微宫”,以壮其行。宝应兵败,标公亦因此牵连被害。标公博览群籍,富有才华,能诗善文,尤其擅长五言律绝,当时颇享盛名,惜其作品极少流传。[说明]孤石指大孤山。山在今江西省鄱阳湖出口入长江处,横扼大湖,孤峰独耸,因山形似鞋,故又名鞋山。标公写了不少吟咏山水的诗文,可见他曾长期云游漂泊,对闽、浙、赣诸省的自然风光相当熟稔、非常热爱。他的五言诗写得特别好,比如这首五律,既有雄伟磅礴的气势,又有凝炼隽永的韵味,用明快流利的节奏,形象生动的比喻,准确精炼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背景,形容出一座石峰的瑰丽英姿。全诗清新明朗、玲珑剔透,的确非大手笔而不可为。可见,标公的确极富才禀,而入闽依陈宝应,竟以一首小小的五言绝句牵连受诛,不亦枉哉!不亦惜哉![注释]①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域之中心。广义指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省一带。地理:指地理结构、地貌形成。②彭泽:今江西省极北一县,濒临长江。此处借指彭泽县南之鄱阳湖。香炉:香炉峰在庐山,共有四座,此处专指山南秀峰附近之南香炉峰。③岩成句:意谓山崖高峭陡削,犹如大鸟张开的翅膀。峰作句:意谓峰峦挺拔高耸,犹如亭亭独立的莲花。芙莲:芙蓉、莲花。④东武:一作武城,在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北,此处代指北方、中原。蠡(li)川:指鄱阳湖汇入长江处。蠡即彭蠡,系鄱阳湖之异名,川即长江。游三学山智炫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①。绝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②。侧石倾斜涧,回流泻曲泉③。野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④。树锦无机织,猿鸣讵假弦⑤。叶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⑥。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⑦。游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⑧。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⑨。[作者简介]智炫,南北朝时川中名僧。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公元500年左右至公元600年左右的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齐、梁、陈、隋各朝,享年一百零二岁。俗姓陈,蜀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少年出家,北赴长安求学数年,道与日进,擅名京洛。游于周齐间,适北周武帝欲废佛存道,炫公抗声力辩,帝不能屈,并废二教。无从立足,遂南下入隋住孝爱寺。隋文帝时大弘佛法,南北归向,炫公名盛天下。晚年还蜀,隐于三学山而终。炫公平生好学,精研内外典籍,于弘法传道之余,亦且着文赋诗,作品惜多失传。[说明]三学山在今四川省金堂县东北,距成都市不满百里,炫公晚年隐居于此,高寿而终。这首五言排律即为隐居时所作。全诗精炼生动、意趣盎然地描述了三学山的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充分表现出这位年届百龄的得道高僧清心寡欲、热爱自然的纯朴情怀。诗写得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语言锤炼,在布局对仗上很下功夫,极有情趣和文彩。[注释]①秀岭:美丽的山岭。烟:群山中的岚雾,指弥漫于山间的云雾。一指人间村落的炊烟,并藉以代指民居村落,亦通。嵚岑(qin Cen):小而高的山。②绝岩句:意谓山岩虽不算高但很挺拔,危峰句:意谓峰峦虽不巨大但绵延不断。两句概括描绘三学山的地理形势。③侧石句:谓石岩倾斜,仿佛要倒入溪涧之中,极言山岩之峻险。回流:纡回的溪流。曲泉:曲折的溪泉。④野红:野花。草冻:指秋季将临,草木枯黄、雕落。传:啼鸣,指鸟啼以传递春之讯息。⑤树锦句:意谓满树繁花似锦但不是机器(织布机)编织出来的。讵(ju):岂、哪里。假:借。⑥叶密联:两句写山中林木或密或疏,因地而异,错落有致,极为生动。⑦帙(zhi):本意为包书的书套、书函,此处则代指书籍。策杖:又作杖策,意为拄着拐杖。⑧游心:注意、留心。清汉:天河、银河。表:端。置想:设想、联想,把思想(注意力)放于某处。置即安放。⑨萧然:清静散漫、无牵无挂。游故苑诗洪偃龙田留故苑,汾水结余波①。怅望伤游目,辛酸思绪多②。凉礯惨高树,浓露变轻萝③。泽葵犹带井,池竹尚侵荷④。秋风徒自急,无复白云歌⑤。[作者简介]洪偃(504—564),南朝陈时江南扬州江都宣武寺僧。俗姓谢,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自幼风神秀颖,人皆目为神童。弱龄出家,专志佛学,刻苦勤奋,学随年长。而且于经论之外,兼擅诗文,文采潇洒清秀,书法亦颇有造诣。时人皆称其貌、义、诗、书为“四绝”。梁文帝为太子时,即爱重其人品隽秀,劝令还俗,欲拜为学士,偃公执意不从。梁乱,避难于缙云山中,陈立始出。陈文帝天嘉初年(公元560年),奉敕主讲于宣武寺,宏言高论,精辟透彻,学徒云集,影响极大。陈武帝亦极敬重,时相咨询。卒葬本寺。着作有《成论疏》等,又有文集二十余卷,今俱不传。[说明]偃公与昙瑗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既一同游览山水,复互相唱和诗文,此诗即为偃公与昙瑗同游金陵旧园林时唱酬之作,详见前昙瑗《游故苑诗》之说明。[注释]①龙田:当为金陵城外地名,今址不详。汾水:即今山西黄河支流汾河。两句举长江之南龙田与黄河之北汾水相对,喻南北朝时山河破裂,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②怅望句:谓望见荒凉景象,很受刺激。③礯(si):凉风。萝:泛指各种能爬蔓的植物,如藤萝、松萝、女萝,并非确指某种植物。④泽葵:青苔的别名。带:围绕、连附于。尚:还。⑤白云歌:又作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指唱歌),因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谣、白云歌。后泛指神僊的歌曲。游钟山之开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笔赋诗洪偃杖策步前岭,搴裳出外扉①。轻萝转蒙密,幽径复纡威②。树高枝影细,山昼鸟声稀③。石苔时滑屣,虫网乍粘衣④。涧旁紫芝哗,岩上白云霏⑤。松子排烟去,堂主寂不归⑥。穷谷无还往,攀桂独依依⑦。[作者简介]见前[说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洪偃与昙瑗相约为伴,先后畅游南京城内外诸寺庙园林,缘情触兴,尽发为诗。开善寺和定林寺都是钟山名寺,自然也在浏览之列。此诗即为偃公游览二寺时所作。全诗形象生动、具体入微地描绘了二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心理感受,语言凝炼、韵律柔和、意境优美、文采飞扬。充分地表现出南京钟山地区山林泉涧的清幽秀丽,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高雅情怀。隋唐以前,这样的五言诗真算得上是精品了。钟山亦名紫金山,因其地多紫红色岩石而得名,为江南名山。现存胜迹有天文台、明孝陵、中山陵、灵岩寺等,为南京市郊重要游览胜地。开善寺南朝梁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建,北宋改名太平兴国禅寺。定林寺建年不详。二寺今皆废。[注释]①搴(qian):撩起、揭起。扉:门扇。②蒙密:浓密,光线不明貌。纡威:曲折分歧貌。③山昼:白日之山间。④屣(xi):鞋。虫网:指蜘蛛网。乍:忽然、骤然。⑤紫芝:紫色的灵芝,一种具有温补作用的药用植物。灵芝以紫为贵。晔(ye):光。霏:云气,此处指云气弥漫。⑥松子:此处指松明。老松多有油脂,耐久燃,劈成细条,用以照明,故名松明。然多有松烟气味。堂主:庙主,此处指开善、定林二寺的主持者(住持)。⑦穷谷:偏僻的、路径已到尽头的山谷。还往:同往还,指往还者,来往的人。依依:依恋不舍貌。五苦诗亡名生苦可患身为患,生将忧共生①。心神恒独苦,宠辱横相惊②。朝光非久照,夜烛几时明③?终成一聚土,强觅千年名④。老苦少日欣日益,老至苦年侵⑤。红颜既罢艳,白发宁久吟⑥?阶庭唯仰杖,朝府不胜簪⑦。甘肥与妖丽,徒有壮时心⑧。病苦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⑨。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⑩。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⑾。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⑿。死苦可惜凌云气,忽随朝露终⒀。长辞白日下,独入黄泉中⒁。池台既已没,坟陇向应空⒂。唯当松柏里,千年恒劲风⒃。爱离谁忍心中爱,分为别后思⒄。几时相握手,呜噎不能辞⒅。虽言万里隔,犹有望还期⒆。如何九泉下,更无相见时⒇。[作者简介]亡名,南北朝时北周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535年前后在世。俗姓宋,本名阙,南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弱龄出家,南游至金陵,受知于梁元帝。梁亡后,隐于岷蜀,久后还乡。他性情清雅,爱好山水,富有才华,多有着述,当时即已颇负诗名。原有诗文十卷,今已不传。[说明]这是一部组诗,由五首五言律诗所组成,用以描绘人生中生、老、病、死、离五种生存现象的艰难和痛苦。不言而喻,全诗中充满了唯心宿命的思想观点和颓废厌世的消极情绪,不过,这也应该是僧侣真实的思想状态。诗却写得淋漓尽致、纤毫无遗,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文辞朴素,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注释]①患:前一患字为动词,意为忧虑、担心。后一患字为名词,意为灾难、痛苦。生:前一生字为名词,意为生命、生活。后一生字为动词,意为生存、生长。将:与、共。②恒:常常、经常。横:纷杂、充溢。③朝光:犹言朝阳。几时明:倒装句型,犹言明几时,明多久。④一聚土:犹言一抔土,指坟墓。千年名:犹言流芳千古、千古留名。⑤少日:少年之时,青春时代。侵:侵蚀、消磨。⑥红颜:泛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喻年少青春。罢:没有了、失去了。白发:乐府楚调曲《白头吟》,“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本谓年老色衰,此处仅取年老之意。宁:岂。⑦仰:依*,依赖。朝府:俯仰。朝即向,府同俯。胜:承担。簪(zan):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则专指妇人插髻的首饰。⑧甘肥:甜美而又多油脂的食物,此处泛指美味佳肴。妖丽:妖娆秀丽的妇人,泛指美女。⑨平:平定、扫平。戈:我国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盛行于殷周,秦以后逐渐为新的兵器所替代。此处以之代指各种长武器。却:击退、打败。万夫:万人,极言人之众多。⑩床枕上:简缩句式,犹言躺在床上,*在枕上,指病倒。回转:转身。⑾俱:同、共。⑿绮罗:有两解,一为美丽的衣饰,同绫罗,详见僧度《苔苕华诗》注⑤。一为美丽的妇人,穿着绫罗绸缎的华美女人,皆通。向隅(yu):面对屋子的一个角落。隅:角落也。⒀凌云:比喻志趣高迈或意气昂扬。终:结束。⒁黄泉:人死后埋葬于地穴、地下深处,亦指阴间。⒂池台:池塘与楼台,代指各种游乐欢宴之场所。坟陇:即坟墓。⒃松柏里:旧时墓地常植松柏,故用用松柏里来代称坟墓或墓地。劲风:猛烈的风。⒄爱:用作名词,指所爱的人。⒅呜噎:同呜咽,即低声地哭泣。辞:用作动词,即说、说话。⒆望还期:倒装句式,犹还期望,回来的希望。⒇九泉:意同黄泉,指地下,阴间。临终诗智恺千月本难满,三时理易倾①。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②。遣文空满笥,徒然昧后生③。泉路方幽噎,寒陇向凄清④。一随朝露尽,惟有夜松声。[作者简介]智恺(518—568),南朝梁陈之际江南扬州高僧。俗姓曹,籍贯不详,大约是江浙一带人氏。自幼出家,及长,四方问道,曾与法泰同往岭表(今广东省)云游,就学于大翻译家、高僧真谛,颇获教益。恺公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又曾主讲《摄论》、《俱舍论》等,并作文疏八十三卷,今俱不传。[说明]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僧宗、法准、惠忍及成名学士七十余人请恺公于智能寺主讲《俱舍论》。讲至《业品疏》第九卷,文犹未尽,于八月二十日示疾,自省不救,索纸题此诗,搁笔与诸名德握手语别,端坐俨思,奄然而卒。前人在评述恺公的诗时曾说他“素积道风,辞力殷瞻”,但其现存之诗仅见此篇。不过,这首五言古风虽只短短十行,却也颇具特色。既含哲理,亦富人情。从佛家四大皆空的观点来看,一切都是短暂而又空虚的。恺公便是这样认识的,但他在临终之际,却也不免流露出对人生的依恋。最后两行尤有韵味。[注释]①千月:犹言百年,百年当为一千二百月,此举整数。三时:古印度历法将一年分为三季,佛经称作三时,即热时、雨时、寒时,从正月十六日起依序各占四个月。倾:尽。②石火:燧石敲击出的火花。电光:闪电的光芒。石火电光连续使用,强调生命之短暂,瞬息即逝也。③笥(Si):盛食物或衣物的竹器,此处系指盛放书籍的箱子。昧:欺骗、蒙蔽。两句写作者虽留有很多文字作品,却只会给后来者带来坏处,乃自谦之词。④泉路:犹言泉下、泉壤,指通往黄泉之路。幽噎:幽幽地硬咽哭泣。寒陇:凄清寒冷的墓地。陇指坟墓。临终诗二首灵裕哀速终①今日坐高堂,明朝卧长棘②。一生聊已竟,来报将何息③。悲永殡④命断辞人路,骸送鬼门前⑤。从今一别后,更会几何年⑥?[作者简介]灵裕(518—605),隋代北方相州演空寺僧。俗姓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一说巨鹿(今属河北省)人。出家于赵郡应觉寺。裕公毕生唯学是务,博学多通,精研教典,严谨操持,当时极享盛名,僧俗各界皆称之为“裕菩萨”。南朝陈文帝、陈宣帝及隋文帝并皆敬崇,时加咨询。隋文帝曾敕封为国统之职,辞而不就。初居相州大慈寺,复转演空寺,示寂后终葬该寺。裕公门徒甚众,着作极富,主要作品有经疏八种,记论十种以及诗文杂集等。[说明]两首临终诗均为五绝,前者对即将要死去感到哀,后者对永远被埋葬感到悲。其实,裕公享年八十有八,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很高寿的了。他对现实人生却如此依恋,对未知世界又如此畏惧迷惘,恐怕造未必是虔诚佛子应有的思想吧。而这却正是两首诗亲切感人的地方:充满感情,富有人情味。语言是平易朴素的,不假雕饰,直抒胸臆。[注释]①终:死亡。②高堂:高大的厅堂,指佛寺中的法堂或禅堂。长棘:繁盛茂密的荆棘丛,指坟墓中。③聊:姑且。竟:完、尽、结束。息:休止、歇息。④殡:出葬、埋葬。⑤辞:告别。人路:人生之路,代指生命。骸:尸骨、尸体。鬼门:指鬼门关,传说中阴曹地府的城门。⑥几何:多少。又解几作衬字,几何即何也。听独杵捣衣慧偘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①。向月怜孤影,承风送回音②。疑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③。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④。[作者简介]慧偘(524—605),隋代河南蒋州归善寺僧。俗姓汤,晋陵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人。能诗善文,且诗文有自己独特风格,当时即享诗名。然其诗文集早已失传,仅存几首诗散见于各种诗文杂着。其余事迹不详。[说明]汉魏以来,由于经常性的战争动乱,男壮远戍,妇人独守,因而缝衣寄情、捣衣抒怀便成为诗歌中一个重要题材。不仅民间歌谣中比比皆是,甚至文人作品中亦屡见不鲜。然而,像公这样离俗出家之人写出这种诗篇,却是很值得注意、值得玩味的。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个妇女劳动细节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情世貌。诗写得清新、流畅、通俗、明朗,有比喻、有拟人、有情感、有意境,谐音字的使用更增添了民间歌谣的风味和神采。杵是捶洗衣物的木棒槌。[注释]①助:古时捣衣多为两人合作,面对面共持木槌舂打。鸣砧:借助砧来进行抒发,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鸣:有所发抒或表示。砧:捣衣石。②承风:借助风、恁借风。回音:犹回声,指捣衣发出的声音传出去又引起回声。③双丝练:纹理纵横交错的洁白的熟绢。此处并以“丝”字谐音“思”字,双丝意为相互思念。一弦琴:亦名独弦琴,一根弦子的琴,为古琴的一种。此处并以“琴”字谐音“情”字。④独杵:独自一人捣衣。专心:专一、专诚之心。初入山作法娱寒谷夜将晨,置赏复寻真①。方坛垂密叶;澈水渡朱鳞②。杏林虽伏兽,芝田讵俟人③?丹成方转石,炉变欲销银④。当知胜地远,于此绝嚣尘⑤。[作者简介]法嬽,又称桓法嬽,号清远,南朝梁陈之际高僧。俗姓桓。生卒年及籍贯出身不详,大约公元555年前后在世。嬽公性好恬静,闭门读书,不仅精通佛学典籍,亦且擅长道家炼丹合药之术。着作颇丰,诗文当时亦享大名,惜作品大多失传。[说明]诗题所称之山指今安徽省宣城县南的华阳山。南朝梁皇室南平王箫伟于此建“清远之馆”以安置嬽公,因嬽公字号为清远也。嬽公入住之时作此诗以纪之。全诗清新流利,一气呵成,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华阳山清远之馆的自然环境和嬽公的日常生活情况,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皈依大自然的决心。[注释]①晨:作动词用,指天亮。置赏:设置游览处、观赏物。寻真:思索和推求事物的真谛。另解,在置赏时追求朴实自然、原始无华的雅趣,亦通。②坛:用于祭祀祈祷等宗教法事或分封拜赏等政治事务的土台或石台,多为临时修建且多为方形。澈:透明、清彻。朱鳞:红色的鱼,通常指红鲤鱼。③杏林:相传三国吴时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受报偿,只要求病人痊愈后在他屋外栽几棵杏树,天长日久,屋外杏树竟蔚然成林。后世遂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词语来赞颂医家的道德高尚、医术高明。伏兽:本指雕刻成蹲伏兽状的镇纸,系文房用品。此处代指一般野兽。芝田:传说中僊人种植灵芝僊草的地方。俟:等待。④丹:丹砂、辰砂,俗称朱砂。石:药石、药丸。银:水银。⑤胜地:风景优美的名胜之地,多为好山好水。嚣尘:嘈杂而又肮脏。嚣指喧闹,尘为尘土。佛道人士亦常用嚣尘来代称红尘俗世。冬日普光寺卧疾值雪,简诸旧游卧疴苦留滞,辟户望遥天①。寒云舒复卷,落雪断还连②。凝华照书阁,飞素浣琴弦③。回飘洛神赋,皎映齐纨篇④。萦阶如鹤舞,拂树似花鲜⑤。徒赏丰年瑞,沉忧终自怜⑥。[作者简介]慧净(578—645以后),唐初陕西长安纪国寺僧。俗姓房,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早年出家,至隋末即享高名。唐贞观初任京城纪国寺住持,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又请主普光寺。他擅长讲经,妙语雄辩,门徒极众,影响至大。佛法之所以能够盛行于唐代,与他的活动很有关系。他神貌高雅庄严,持律严谨,兼之知识渊博、能诗善文,达官名士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均赞之为“东方菩萨”,并争相与之结交。平生多着作,主要有《杂心玄文》、《金刚般若释文举义》、《大庄严论》、《法华经缵述》及《诗英华》等。[说明]普光寺系初唐时长安城一座着名寺庙,久废。卧疾指因病而躺卧于床榻。值雪即正逢下雪。简,用作动词,指写信或寄信给某人。旧游是旧日的交游者,即老朋友。本诗表面上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生动细腻的描写,赞叹瑞雪素雅高洁的姿态,表现作者恬淡明净的情怀,抒发作者病中忧郁寂寞的心境。全首共十二句,首尾叙及自己的病况和心情,遥相呼应,中十句全是对雪景的描述,铺排渲染,描摩拟画,文字上很费了一番推敲,,很能表现作者的文字功力,因此非常生动传神。[注释]①疴(ke):病。留滞:即滞留,意为病倒在床,行动不能自由。辟户:推开窗户。②舒:舒展。卷:卷曲。③凝华:凝结的雪花。华同花。飞素:飞舞的雪花,雪因白色而称素花。浣(huan):洗濯。④洛神赋:三国魏曹植所作的一篇长赋,系曹植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入朝后返回封地的途中,路经洛水时有感而作。内容是写作者与洛神相遇,两相爱慕,但隔阻于人神之道,未能交接,不禁情怀怅惘。实际上是仿效宋玉作神女赋,有所寄托。因曹植深为其兄魏文帝曹丕所猜忌,心情始终抑郁,故托词洛神,抒写心意,婉转地向曹丕表白自己的心情,希望得到谅解和重用,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洛神相传为宓羲氏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成为洛神。齐纨篇: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谢赍纳袈裟启》和梁元帝萧绎的《谢赍锦启》,二文中分别有“鲁缟齐纨,藉新香而受彩”、“鲜洁齐纨,声高赵毣”之句。齐指今山东省北部地区。纨与毣皆是细绢,细致洁白的薄绸。⑤萦阶:在台阶前回绕盘旋。拂树句:意谓雪花飘拂在树上,好像满树开放着鲜花。⑥丰年瑞:指雪花。谚云“瑞雪兆丰年”,故云。沉忧:深沉的忧郁。此处指因患病而深感痛苦。别三辅诸僧道会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①。共作无期别,谁能访死生②?[作者简介]道会(约579—约649),唐初川中眉州圣种寺僧,曾住益州严远寺。生卒年未确,卒时年已逾七十。俗姓史,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犍为县川中)人。唐贞观中在京城被诬陷入狱,囚系多年,冤白出狱,不久卒。存诗仅此一首,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一册。[说明]三辅系古地名,唐时泛指陕西中部地区,特指京都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作者无辜受人诬谤,系狱多年,出狱之后仿佛逃命一般,匆匆地离别京城,其时心情可知。他与同门诸友分别时年已古稀,分别或成永诀,情绪自也低落。这首诗表面上看似洒脱,轻描淡写,实际上作者的心境却是无限哀痛,无限凄凉。寥寥几行诗,很有感人的力量。[注释]①去住句:佛教认为世上万事皆为空幻,人生如匆匆过客。分:同忿,气愤。②无期别:没有期限,没有尽头的分别,即永别。谁能句:意谓我死你生或你死我生之后。生死异途,哪里还能再见面?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辩才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①。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②。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③。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④?[作者简介]辩才,唐初浙东越州永钦寺僧。俗姓袁,生卒年及籍贯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61O年前后在世。他是名僧智永(书圣王羲之的后裔)的传法弟子。[说明]缸面酒本意为浮在酒缸面上的那层酒。此处指初熟的黄酒,这种黄酒向为浙江省绍兴市之特产。款即款待、招待。萧翼本名萧世翼,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孙。他多才多艺,富有计谋,唐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探指探韵,即抽阄得韵,按韵赋诗。这是一首在款待朋友时拈题分韵的即兴之作。朋友虽是新结识的,但言语间很是投机,故作者引为知已,倾诉衷肠。诗写得很是绵密深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寂寞,多么信任朋友。然而,这位姓萧的朋友别有用心,有为而来,却是作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何延之《兰亭记》有云“太宗购右军书,独未得《兰亭》真迹。初此记在右军七代孙智永所,永传才师。才凿梁上贮之,保惜甚至。太宗尝敕召才,面问数四,因以亡失对。帝知不可夺,以翼多权谋,令充使诡取。翼改服称山东书生,携二王杂帖数通赴越州,径造才院。才一见款密,留宿,设缸面酒。江东缸面犹河北称瓮头,盖初熟酒也。各探韵赋诗。经旬朔,谈论翰墨,出所携帖示之。才云‘此未佳。’固言藏有《兰亭》于梁上,出视之。翼故疑为向拓,驳辩,留置几案。一日伺其不在,径取之。乘驿归,上太宗报命。授翼员外郎。仍赐才物三千段,谷三千担。才惊忱,岁余卒。”[注释]①酝:本意为酿制,此处指酒。新知:新近结识的朋友。②落寞:冷落,寂寞。步月:在月光下徘徊散步。③孤琴:独弦琴。旅雁:天空飞行的大雁。雁是候鸟,定期往还南北,犹如旅行,故称。④非:除非。不燃灰:即死灰,熄灭了不再燃烧的灰。比喻出家人摒弃了一切世俗欲念,心里已像灰烬一般冰冷。爱妾换马法宣朱鬣饰金镖,红妆束素腰①。似云来躞蹀,如雪去飘摇②。桃花含浅汗,柳叶带娇③。骋光将独立,双绝难俱标④。[作者简介]法宣,唐初江南常州弘业寺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不详,大约公元610年前后在世。隋末即已知名,奉诏居于东都。能诗善文,作品今多失传,《全唐诗》中载其五言律二首。[说明]这是一首含蓄委婉的讽喻诗,以美女和骏马不能并得来规谏那些达官贵人不可过于贪图奢华的物质享受。文辞很华美,也很精炼,韵律和对仗都颇讲究。对美女、骏马进行交*式的描写,互相映衬,极尽渲染,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全诗最后落实在结句之上:双绝难俱标!显得颇为警策,颇为有力。这首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一定的特色。[注释]①朱鬣(1ie):朱为红色。鬣是马颈上的长毛,也称刚毛。金镖:黄金制作的装饰物,常佩挂在马鞍前面。红妆:红艳的装束,指女子的盛妆。素腰:白色丝绸做的腰带,也代指女子纤柔的腰肢。②躞蹀(Xie die):亦作蹑蹀、蹀躞,小步行走貌。飘摇:飘荡,飞扬。③桃花:桃花开放时其颜色绯红艳丽有如人的脸色,称作“桃脸”,此处指美女的脸容。柳叶:早春初生的柳叶柔软细长有如人的眼睛,称作“柳眼”,此处指美女的双眼。④骋光:像光一样地飞速奔驰,极言骏马奔驰速度之快。双绝:两样最好的、最优秀的。此处指骏马和美女。俱:全,都。标:原意为标示,标价,此处转为获得。三不为篇三首之一海顺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①。斫石信道,祈井流泉②。君肝在内,我身处边③。荆轲拔剑,毛遂捧盘④。不为则已,为则不然⑤。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⑥。永口今好,长绝来怨⑦。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⑧。[作者简介]海顺(589—618),隋唐之际山西蒲州仁寿寺僧。俗姓任,河东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多才多艺,擅长诗文,道行以严谨纯洁着名,早夭。作品有组诗《三不为篇》及诗文集数卷,多已失传。[说明]《三不为篇》是三首一组的四言古风,此篇为其第一首。这组诗三首形式完全一致,内容却各有侧重。首先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作者自己以前的理想和愿望,然后笔锋一转,精辟地分析出即使能实现这个理想、达到这个愿望,其代价也是巨大得可怕,带来的也将是不幸和灾难,因此最后的结论是抛弃种种幻想和欲望:出家隐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句排比有序、警策有力。这既是作者消极遁世思想的反映,也是作者鄙薄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的表现。大量典故的准确运用,也是这组诗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注释]①偃文修武:成语偃武修文之倒置,意为放弃文学,修炼武功,放弃儒生事业,以武功为国效力;偃:停、止息,引申为放弃。②斫(Zhuo):劈、用刀斧砍。祈:对上天或神明告求。二句意谓愿不畏艰苦,开道凿井,指充任军队的先锋。③肝:比喻人的内心。二句意谓我虽身处边疆战地,始终把君王牢记在心,对君王忠心耿耿。④荆轲(?—前227),又称荆卿、庆卿。战国时卫人,为燕太子丹门客。受命至秦行刺秦王,诈献樊于期首级与燕督亢地图。既见,荆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毛遂:战国时趟平原君的食客,默默无闻者。秦攻赵,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自请同往,任捧盘侍者。平原君与楚王商谈联合,久不能决。毛遂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终使赵楚结成联盟。平原君赞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为上客。成语毛遂自荐出此。⑤已:算了。不然:不是这样。⑥势:势必。全:保全。⑦永:其后缺一字,未敢遽断,从之。⑧返迹:回身,回过头来。息影:停止活动,喻退职隐居。柴门:一解粗陋木柴所作之门,喻贫寒之家。又解即闭门、杜门。二解均通。三不为篇三首之二海顺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①。书临雪彩,牒映荧光②。一朝鹏举,万里鸾翔③。纵任才辩,游说君王④。高车反邑,衣锦还乡⑤。将恐鸟残以羽,兰折于芳⑥。笼餐讵贵?钩饵难尝⑦。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⑧。[作者简介]见前。[说明]见前。[注释]①刺股句:《战国策·秦策》说战国时苏秦长夜读书,有时实在疲倦至极,昏昏欲睡,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到清醒过来,又继续读书。这句和以下三句都是出自历代典故,形容古人刻苦自学的情况。悬头句:《太平御览》载汉代孙敬好学上进,日夜勤思苦读,当疲倦欲睡之时,便用细绳系住自己的头发并悬在屋梁上,以此坚持读书,最后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学问和事业皆取得极大的进步和成功。②书临句:《初学记》称晋代孙康因为家贫,夜晚没有油点灯,便映着雪光读书,终于取得渊博的学问。牒映句:《晋书·车胤传》记述晋代车胤家贫至极,夜晚无油灯读书,便用纱袋盛几十只萤火虫来代灯照明,终于学成,获取功名。牒:一般是指各种谱记作品,如谱牒、家牒等,这里代指所有的书籍。③鹏举:《庄子·逍遥游》里说大鹏展翅能飞万里途程。这里的意思是指像大鹏一样飞得极高极远。举:展翅,张开翅膀。鸾翔:像鸾凤那样翩翩地飞翔。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高贵的鸟。④纵任:放纵,放任,这里含有发挥的意思。才辩:辩论的才能。游说(shui)句:指像战国时期那些搞合纵或连横的策士们一样周游各国,向统治者陈说形势,提出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主张,以求取采纳信任并获得高官厚禄。⑤高车:高大华美的马车。反邑:回到故乡。反同返。邑即原籍,故乡。衣锦句:意为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即富贵之后回故乡夸示炫耀。秦末项羽曾说:“富贵不归故乡,有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典即出于此。⑥将恐句:意谓鸟因为羽毛太漂亮而被残害。兰折句:意谓兰花因为太芳香而被攀折。⑦笼餐句:意谓关在笼子里即使能得到最好的食物又有什么可珍惜的呢?钩饵句:谓食饵挂在鱼钩上,鱼儿是不能去尝食的。⑧是以句:隐迹于高高的鸟巢中,密密的树林里。薮:本义是湖地沼泽,此处指草野树林。造句和下面一句都是说要隐居于无人的地方。穴:山洞。三不为篇三首之三海顺我欲睩才鬻德,入市趋朝①。四众瞻仰,三槐附交②。标形引势,身达名超③。箱盈绮服,厨富甘肴④。讽扬弦管,咏美歌谣⑤。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⑥。无过日旦,靡越风朝⑦。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⑧。[作者简介]见前。[说明]见前。[注释]①睩(Xuan):自我矜夸。鬻(yu):出卖。趋:向,归附。朝:朝廷。此处可引申为官府。②四众:即四部众。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此处引申为大众、众生。三槐: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朝见天子时,三公面向三槐而立。后世即以三槐比喻三公一类的高级官位。③标:显出、突出。引:延长、扩大。达:显贵。超:越过。此处指遥遥领先。④盈:充满。绮服:华丽的服饰。甘肴:美味佳肴,美味的食物。⑤弦管:泛指各种乐器。歌谣:泛指各种歌曲。⑥栖:此处意为落在、依附在。危条:枯萎而将凋落的树枝,亦可解作高枝。⑦日旦:天明、早晨。靡:不能。越:度过。⑧乐浅:欢乐不多、有限。非惟:不是、并非。二句意谓深深地感觉到欢乐是有限的,而苦难就在眼前。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139747-1.html 赠卢逸人
善生
高眠岩野间,至艺敌应难①。

诗苦无多首,药灵唯一丸②。

引泉鱼落釜,攀果露沾冠③。

已得嵇康趣,逢迎事每阑④。

[作者简介]
善生,唐代中期诗僧。
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
大约公元785年前后在世。
其诗清俊超拔,不同凡俗,时享盛名,惜多不传。
《全唐诗》仅存其诗四首。

[说明]卢逸人生平事迹待考。
逸人亦作逸民、佚民,旧时用以称遁世隐居者。
作者写这首诗给姓卢的隐士,生动形象、细致全面地介绍了自己隐居生活中的种种情况,是为了与卢逸人进行信息交流吧?出家的隐士与不出家的隐士,隐居生活中仍有很多共同之处。
诗写得从容洒脱,很有情趣。

[注释]
①岩野:山岩中,旷野里,泛指隐居地。
至艺:最高的技艺或修养。
敌:对敌,指达到能与之对敌和相当的地步。
②诗苦:写诗很难。
丸:小圆球形的物体。
中药制剂的重要形式为颗粒丸状,故称药丸。
③釜:古时的炊器。
其形敛口,圆底,多有两耳,置灶上,其上覆甑用以蒸煮食物,一般为铁制,也有铜制或陶制,这里泛指一般的锅。
冠:帽子。
④嵇康(224263):三国时魏国名士、文学家。
字叔夜,谯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工诗文,善书画,尤擅鼓琴。
他特别讨厌儒家的繁琐礼教,主张一切任其自然,且好老庄导气养性之术。
所谓嵇康趣是指回避世事,修心养性的情趣。
逢迎:迎接、接待。
阑:残、尽。

秋日同朱庆余怀少室旧隐
清塞
曾居少室黄河畔,秋梦长悬未得回①。

扶病十年离水石,思归一夜隔风雷②。

荒斋几度僧眠起,晚菊频经尘路来③。

灯下此心谁共说?傍松幽径已多苔④。

[作者简介]
清塞,中唐时期诗僧。
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795年前后在世。
俗姓周,东洛(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少年时出家,研佛之余,肆力于诗文篇章,作诗与贾岛、无可齐名,且彼此时有唱和。
中年之后,应诗人姚合之劝还俗,改名周贺。
不详所终。

[说明]朱庆余为唐代诗人,名可久,字庆余,以字行,越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他于宝历年间(公元825826)举进士,受知于张籍。
清塞与朱庆余为诗友,他们也曾一同隐居。
这首七言律诗便是他们在一起时为怀念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旧日隐居地而作。
少室山下有著名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清塞当年便在该寺隐修。
离寺十年来,世事多有变化。
自己还俗入仕,但也并不得意。
兼之年老体病,更难支持。
所以特别怀念早年的佛隐生涯,对在少室山居住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感慨良多。
千愁万绪,全都凝结在诗行之中。
这首诗写得含蓄凝炼,沉郁苍凉,饱含着诗人的情感。

[注释]
①黄河畔: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北,位于河南境内的黄河南岸。
悬:悬念,记挂。
②扶病:带病勉强地行动或做事。
水石:泉水岩石,代指各种山林中的景物。
③斋:这里指僧人居住的小室。
尘路:这里指庭院边的小路,也暗指仕途。
④幽径:幽静偏僻的小路。

宿化城寺庄
冷然
佛寺孤庄千嶂间,我来诗境强相关①。

岩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出山②。

松月影寒生碧落,白泉声乱喷潺湲③。

明朝更蹑云霄去,誓共烟霞到老闲④。

[作者简介]
冷然,唐代中期诗僧。
唐宪宗元和(公元806820年)年间颇享诗名。
作品多已散佚,少量诗歌收入《全唐诗》。
回复该发言2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5:45 发表
生卒年、俗姓籍贯及其它事迹均不详。

[说明]化城寺在今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中心,是九华山的开山寺,位列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
化城源出佛教故事,谓佛祖引导徒众往佛地宝境时,于中途遇险,佛祖指地而幻化出一座城郭,作为徒众休憩避难之所。
化城寺地处山谷平地,四周芙蓉峰、神光岭、白云山、东岩等诸峰环抱如城,遂借用佛经故事而命名。
化城寺始建于唐肃宗二年(公元757年),为新罗国(朝鲜半岛古代国家)王子金乔觉(金地藏)道场。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德宗赐额化城寺。
此后明宣宗、神宗和清圣祖、高宗均先后御书匾额。
今寺除经楼为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建筑外,余皆清代重建。
化城寺庄即今以化城寺为中心的九华街区,由原来寺属庄园扩展成现在的镇落。
这首诗通过作者一位云游途经此地的僧人的目光所触,描绘出九华山化城寺一带清幽美丽的景致。
也表达了作者坚持隐居的决心。
诗写得清新明丽,很有韵味。

[注释]
①嶂:山峰。
我来句:谓自己并无诗才,见此美景也勉强写诗。
②锡鸣:锡杖振响,详见本书《在西国怀王舍城》注④。
③碧落:指天空。
潺槛(chan yudn):水徐流貌。
④蹑:脚踏。
烟霞:见本书《送童子下山》注④。
赠圭峰禅师
无可
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①。

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②。

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③。

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④?
[作者简介]
无可,唐京兆青龙寺僧。
尝居天僊寺。
生卒年不详。
大约公元810年前后在世。
俗姓贾,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是著名诗人贾岛的堂弟,诗名稍逊于贾岛。
其诗以五言律诗见长,多为咏别寄赠之作,诗风恬淡清幽,灵秀雅洁。
《全唐诗》存其诗二卷,几乎全为五言。

[说明]圭峰禅师即华严宗五祖宗密。
宗密(780841),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属四川省)人。
出家后先后参拜道圆、澄观等高僧,继承发扬华严宗教义,着重从事著作,作品有《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华严原人论》等二百余卷。
因他常住陕西鄂(hu)县圭峰草堂寺,世称圭峰大师。
唐文宗尝召入内殿咨询佛法。
卒后,唐宣宗追谥他为定慧挥师,葬于草堂寺东小圭峰。
这首诗高度地赞扬了圭峰大师操行的高洁与名望的盛大。
表现了作者对同代高僧的钦敬与向往。

[注释]
①禅床:坐禅的床榻。
②高顶:山顶。
下方:佛教名词,指下界、人世。
此处泛指山下各处。
③朝:朝廷中。
倾心:一心向往,竭尽诚心。
学道僧:指前来向圭峰大师学习的僧众。
④半旬:五天。
圭峰大师道行高岸,可五天一食而小损肌肤。
同时也表现他专心修行以致废寝忘食。

御沟水
无可
凿禁疏云数道开,垂风岸柳拂青苔①。

银波玉沫空池去,曾历千岩万壑来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御沟为流入皇宫的河道,也称杨沟、羊沟。
古时凡都城皇宫外皆绕以沟渠,作为皇宫与市肆隔离带,兼作护卫宫室之用,如防御火灾等。
此处即指唐都城长安的皇宫御沟。
本诗表面是纯粹的咏物诗,全诗四句皆描写皇宫御沟之源头、沿沟、沟水之景状;寓其感慨情绪于尾句,言此壮观伟丽的御沟水来之不易,经历千岩万壑,从深山导引而来。
是指个人的雄图大业也须经历磨炼、历经风霜,成就不易,或指李唐王朝的社稷天下,经历了浴血开创,世代传承,倍应珍惜,或二者兼而有之。
回复该发言3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5:45 发表
总而言之,作者善于想象,从御沟之水,联想到事业、前途、江山、时代,寓意良深。

[注释]
①禁:指宫殿。
宫殿门户皆设禁,故称。
②银波玉沫:美称御沟之水之珍贵。

吊从兄岛
无可
尽日叹沉沦,孤高碣石人①。

诗名从盖代,谪宦竟终身②。

蜀集重编否? 巴仪薄葬新③。

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岛即贾岛(779843),唐代著名诗人,系可公堂兄,亦曾为僧,法名无本。
后入仕,官长江主簿、普州司仓参军。
诗以五律见长,词句锤炼,刻意求工,作品结为《长江集》。
无可与堂兄一同出家,后堂兄虽返俗入仕,但兄弟间音讯不断,诗歌唱和,情甚深契。
此诗为可公悼念堂兄之作,诗中惋惜堂兄身世贫寒、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困顿终生的不幸遭遇,赞叹其兄的盖世诗名,且哀怨兄弟的生死永诀。
全诗感情深挚,颇为感人。

[注释]
①沉沦:埋没,指贾岛之怀才而不遇。
碣石人:指人品高卓,独立不群,犹如岸然耸立之巨石。
碣石为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
秦始皇、汉武帝皆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汉末曹操北征经此,作《碣石篇》,其山遂更知名。
②盖代:压倒当代。
谪宦:贬谪的官职,指贾岛总是担任受贬谪、排斥的小官,仕途很不如意。
③蜀集:指《长江集》,贾岛诗集之名。
贾岛任长江主簿,其地在今四川省遂宁县西北,为古蜀之境,故以蜀集代指其诗集。
巴:巴亦指蜀地,古有巴国,在今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秦惠王灭之,置巴郡。
仪:葬礼。
④青门:汉代长安城东南门,名霸城门,门色为青,俗呼为青门,泛指京城城门。
此处指可公禅修之地。
旧卷:指贾岛诗文手迹。
因:理由。

竹枝词二首
圆观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①。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生虽异性长存②。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③。

吴越溪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④。

[作者简介]
圆观,唐代中期河南洛阳惠林寺僧。
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已无考,大约公元810年前后在世。
据载他梵学之外,音律贯通,能文工诗,颇享时名。
他与谏议大夫李源为忘年之交,传说此乃三冬之交情,故他与李源的交情成为佳话美谈,于唐宋乃至后代很有影响。
诗风恬淡质朴,平易自然,有民歌风味。
晚年居杭州,卒葬于天竺寺。
其诗他处未见,此二首载于《全唐诗外编》。

[说明]
竹枝词通常称竹枝,系乐府曲名。
唐刘禹锡于贞元中(公元785804年)在沅湘所创新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唐人所作多写旅人离思愁绪,或儿女柔情。
后人所作多歌咏风土人情。
圆观这两首诗,只是借用乐府曲竹枝这一形式,记叙自己与李源的友情。
为了友情而苦苦追寻,因为追寻而更显友情,此情三生相续,此情无穷无已。
诗写得很缠绵,深挚,意境也幽远,迷茫,令人回肠荡气,很有感人的力量。

[注释]
①三生石:见本书修睦《三生石》说明。
精魂:犹言灵魂。
②情人:多情之人,有交情之人。
此生句:意谓业已转生(从彼生而到达此生),人名人形都不同了,但相交相亲之情性依旧。
③身前身后:即前生今生。
因缘:佛教语,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及促成这种结果的条件。
诗文中泛指原因、缘故。
④瞿塘:峡名。
在重庆市奉节县东,又名广溪峡,夔峡,为长江三峡之首。
两崖峻峭对峙,中贯一江,艳滪堆正当其口,于江心突兀而出。
地当全蜀江路之门户,历史上为军事政守必争之地。
回复该发言4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5:45 发表
此处上瞿塘意指入川。

答裴休诗
希运
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①。

虽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人②。

[作者简介]希运(?一855),唐代江西宜丰黄檗寺僧。
生年与俗姓不详,闽中(今福建省中部地区)人。
幼于本邑黄檗山出家,受戒后行脚四方。
游京师时,受高僧指点,往参百丈怀海,承嗣为南岳下三世。
先后主持江西宜丰黄檗寺、钟陵龙兴寺、安徽宣城开元寺、泾县宝胜寺等大刹,并在江西万载创光化院、延寿院、崇信寺等。
始终以宜丰黄檗寺为根本,终葬黄檗寺,其墓塔至今犹存。
示寂后,唐玄宗赐谥断际禅师。
所作开示、法语、偈颂由其皈依弟子裴休集为《黄檗传心法要》上下卷,并由裴休作序刊行。

[说明]
裴休为唐代名臣,字公美,解(今山西省临猗县)人。
进士出身,人中时(公元847859年)以兵部侍郎入相。
著新漕法、新茶税法,人以为便。
秉政五年,罢为宣武军节度使,封河东县子。
历昭义、河东、凤翔、荆南四节度使。
裴休能文善书,为人蕴藉,行止雍闲,唐宣宗称其为真儒。
裴休向崇佛法,皈依希运禅师,执礼甚恭,迎希运居己驻所,日夕问道,且集希运法语为《黄檗传心法要》上下卷并作序刊行。
一日,裴休呈一诗给希运禅师,表示要终生奉希运为师,深刻领会佛法精义。
其诗曰: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度漳滨。
千徒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愿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运公乃有此诗之答。
这首绝句毫无顾忌地袒露了自己的心胸,表示自己身负弘法重任,不会迎合附会世俗权贵。
诗写得很有气魄,很有深度。
由诗中可以看出,运公自视甚高,自律甚严,居大法筵而当仁不让,真具宗师大德之威仪。

[注释]
①心如句:谓自己心胸广阔,涵容万物。
口吐句:谓自己以讲经弘法来养护自己,同时也诱导他人。
②揖:行揖手礼,向人作揖行礼。
等闲人:普通人,一般人。
佛子把佛门之外一切世俗人(自然包括权贵显宦)都视作为等闲人。

观瀑布联句
希运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身高①。
希运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②。
李忱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诗题所称瀑布,地在何处,众说不一。
甚至与李忱联诗者是否希运,亦有分歧。
固以认定希运者为多。
宋人蔡居厚《诗史》称李忱到黄檗山,与希运禅师观瀑布联句。
宋僧志盘《佛祖统纪》称李忱到庐山,与香严禅师共咏瀑布。
宋陈岩肖《庾溪诗话》称李忱为僧游方,与希运禅师同行,因观瀑布,希运言已得一联,李忱续之。
亦有说希运挥师与李忱同游奉新百丈山,观山中瀑布,因而联句。
今百丈山仍存此诗摩崖石刻。
按希运禅师初识李忱,当为其尚未定居江西宜丰黄檗山时。
希运行脚到盐官,李忱在寺中为沙弥,曾有过切磋。
后李忱是否再到黄檗山回访,或与希运结伴云游,乃至同赴奉新百丈,均待进一步考证,此处暂不断定。
这是一首很有气魄的诗。
瀑布本身就是一种极有气势的大自然景观,而作此瀑布诗者,一为临济宗开派宗师临济义玄之师、人称运祖的希运禅师,一为李唐王朝正统嫡裔、后又登基的宣宗李忱,自然非比异常。
人称此诗句式语气,显现祖师气派、王者风度,不是虚言。
李忱(810一859),唐朝皇帝。
原名怡,唐宪宗第十三子。
公元846859年在位。
微时,受武宗之忌,遁迹为僧。
登基后,一反武宗所为,大兴佛教。
原武宗所废寺宇,重新修复。
武宗所裁冗员,一一增设。
回复该发言5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5:45 发表
然国力已衰,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大动乱正在酝酿中。
故不胜劳瘁,四十九岁即病殁。

[注释]
①出身:此指出处。
瀑布由山岩高处泻落,出身自然极高。
②作波涛:谓掀起波涛。
此处当有一个渐进过程:瀑布注成溪流,溪流汇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涛。

谢白乐天招
韬光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①。

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种金莲②。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③。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④。

[作者简介]
韬光,唐代浙江杭州灵隐僧。
生卒年及姓氏字号均不详,蜀地(今四川省)人。
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住浙江杭州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之巢枸坞。
著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闻其盛名,重其高德,因而题其庵居为法安,今灵隐寺韬光庵即其遗迹。
能诗,惜多不传,《全唐诗》中仅存此一首。

[说明]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乐天为其字。
谢意为谢绝。
招指招请,邀请。
韬光是一位有道高僧,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仰慕其名,特盛宴邀请他谈论诗文。
韬光借口自己是山野之人,不入市廛,写了这首诗表示辞谢。
诗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作者自己的山林隐居生活,这种生活充满着清幽情趣,于中也就含蓄地批评了当时文人(自然也包括白居易在内)追逐功名利禄,恋栈城市奢华享受的不良风气。

[注释]
①野性:乐居山野的性情。
林泉:字面为树林与泉水,实际上泛指所有山林环境。
岩阿:山岩,阿为小山。
②不解:不懂。
玉勒:玉质马衔,代指官吏的车骑。
本句意谓不谙俗事,不会逢迎。
金莲:金色莲花,比喻佛教妙法。
③乍可:宁可。
碧天:天空。
④飞锡:僧人游方。
相传唐宪宗元和(公元806820年)中,高僧隐峰云游至五台山,掷锡杖飞空而去。
锡杖为僧人随身之物,故称僧人游方或一般行走均为飞锡。
啭:黄莺啼鸣。

贺王起
广宣
从辞凤阁掌丝纶,便向青云领贡宾①。

再辟文场无枉路,两开金榜绝冤人②。

眼看龙化门前水,手放莺飞谷口春③。

明日定归台席去,鹡鳹原上共陶钧④。

[作者简介]
广宣,唐代京都安国寺僧。
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821年前后在世。
俗姓廖,蜀中(今四川省成都市)人。
元和、长庆两朝为内供奉,出入宫廷。
与名士贵冑多有交往,尤与元稹、刘禹锡、王起等人交厚。
他擅长诗文,但多为应制或应酬之作,佳品不多。
因唐宪宗李纯将安国寺红楼院赐予他,故其诗集名《红楼集》,又有《与令狐楚唱和集》等,今多半散亡,《全唐诗》存其十七首,合为一卷。

[说明]王起是唐代著名大臣,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系太原郡公王播的胞弟。
王起性格孝顺友爱,刻苦读书,积极进取,于元和初年入仕,历任中书舍人、户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
他为官刚直,为人清正,曾数度谏阻唐穆宗游猎,先后四次主持贡举考试,卓有成绩,卒谥文懿。
在王起第二次主考放榜之后,广宣写下这首贺诗赠他。
诗中热情地赞扬了王起爱惜人才,办事公正的道德风格,并预祝王起与其兄王播在未来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诗写得热情洋溢,明快豪放,表现出作者与王起深厚的友谊。
王起有和诗,从略。

[注释]
①凤阁:唐代中书省在武则天执政时改称凤阁,未久旋复旧名。
王起在主考前任中书舍人之职,故有此称。
丝纶:原指帝王的诏书,语出《礼记》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回复该发言6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5:45 发表
此处借指奉皇帝钦命出任贡举主考官。
青云:高贵显要的地位。
贡宾:考进士。
②文场:科举考试的试场。
金榜:科举考试后公布名次取否的榜文(布告),用金笔书写。
冤人:冤屈、埋没的人。
③眼看句:亲眼看见学生成才考中进上。
黄河上有龙门峡,水流甚急,旧传鲤鱼若能跃过龙门则可化而为龙,习惯上以此比喻学子苦读诗书后通过了科举考试便可进入仕途。
手放句:意谓亲手录取成绩好的学生使之得遂心愿。
④台席:台辅的位置,指当宰相。
鹡鳹原:地名,在唐都城长安的郊外。
鹡鳹亦作脊令,一种鸟的名称。
《诗·棠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之句,后遂用脊令比喻兄弟。
此处则借指王播、王起两兄弟。
陶钧:见本书《咏利城山居》注⑨。

寺中赏花应制
广宣
东风万里送香来,上界千花向日开①。

却笑霞楼紫芝侣,桃源深洞访僊才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唐宋人诗文有以应制为标题的,皆为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多半是歌功颂德,蹈袭陈言。
如唐上官昭容有《驾幸三会寺应制诗》、宋欧阳修有《应制赏花钓鱼诗》、宋苏轼有《应制举上两制书》等。
后世把这类诗文称为应制体。
宣公这首诗便是在都城西安安国寺陪伴唐宪宗李纯赏花时奉皇帝之命而作。
如上所述,应制诗多半四平八稳,满篇吉祥颂歌,佳作确乎不多。
而广宣这首应制倒也清新流利,雍容雅致,深得诗人之旨。
诗不仅歌颂了万里春光、百花争妍的美景,也歌颂了唐宪宗爱护人才、英明治国的功绩。
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诗末已明显地流露出来。

[注释]
①香:花香。
上界:上天,也就是大自然。
日:有两义,一为太阳,一为君王。
②霞楼:指京都安国寺之红楼,系唐宪宗特意赐予宣公居住修持的一座精美的小楼。
紫芝侣:犹言僊侣,神价僊侣,亦神僊也。
紫芝为一种木耳类的食用菌,据说食之可益寿益年。
《乐府诗集》之《采芝操》(即《四皓歌》)便是讲秦末商山四皓隐居采食紫芝之事。
唐刘禹锡诗《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有云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
典出于此。
桃源: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其名著《桃花源记》中所虚构的与世隔绝的人间乐土,言穿过某个山洞,别有一番天地。
其地人人丰衣足食,怡然自乐,不知外面世间有祸乱忧患。
后世因称这种理想境界为世外桃源。
访僊才:有二解,一解为言安国寺红楼甚好,何须另觅桃源僊境;一解为言圣明天子唐宪宗到红楼来访高僧广宣。
通常皆认可前解。

送李四校书
元孚
朱丝写别鹤冷冷,诗满红笺月满庭①。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②。

[作者简介]
元孚,唐代安徽宣城开元寺僧,一说楚中僧。
生卒年、姓氏籍贯及事迹均不详。
大约公元825年前后在世,与诗人许浑同时,诗也齐名。
兼能书,尤工楷体,有名于时。

[说明]李四校书不详何人,四为排行,唐人喜以排行相称,名字反隐而不知。
校书是一种小官职,全称为校书郎,于秘书省或弘文馆管理图书。
从诗中内容来看,李四是一个怀才不遇、落拓不羁的人。
元孚写这首诗劝慰他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努力振作,而自己便是他的知音。
诗写得很有感情,典也用得很贴切。

[注释]
①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弦或瑟弦。
写别:宣泄离别之情。
写同泻,这里还有弹奏的意思。
冷冷:冷落,孤零零。
笺:供题诗或写信使用的精美的纸张。
庭:庭院,院子。
回复该发言7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5:45 发表
②楚狂:春秋时楚国人陆通,字接舆,见政局混乱,便独自养性,躬耕以为食,佯狂不仕,人皆称之为楚狂。
他曾经嘲笑孔子追逐功名利禄。
隳(hui):毁坏,损伤。
姓字:姓名字号。
此处指名声,名誉。
知音:知己朋友。
子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国隐士,樵夫。
详见寒山《三言诗一首》注④。
回复该发言8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6:38 发表
山居
常达
身闲依祖寺,志僻性多慵①。

少室遗真旨,层楼起暮钟②。

啜茶思好水,对月数诸峰③。

有问山中趣,庭前是古松。

[作者简介]
常达(801874),唐代江苏吴郡破山寺僧。
字文举,俗姓顾,海隅(今江苏省常熟县)人。
发迹于河阳大福山,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6859年)定居吴郡破山寺。
能诗,原有集,已散佚,今仅存八首。

[说明]常达存诗八首,实为组诗,题为《山居八咏》,这是其中第一首。
这首诗写得清新质朴、亲切自然,把一个隐居于深山中的老僧人的性格情趣写活了。

[注释]
①祖寺:指少林寺。
少林寺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是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武术的发源地。
该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今尚有千佛殿、塔林、初祖庵等古迹。
相传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此面壁九年,静思修道,故此称为祖寺或禅宗祖庭。
僻:孤僻。
慵:懒惰,散漫。
②少室:指少室山,详见本书《秋日同朱庆余怀少室旧隐》说明。
真旨:原意为真实而有价值的意见,含有真义、真诠、真谛等意义。
这里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流传下来的学说。
起:响起。
暮钟:寺院中早晚以击鼓撞钟来报时。
③啜:喝。

祝尧诗
知玄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僊便得僊①。

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②。

[作者简介]
知玄(811883),唐代四川彭州丹景山僧。
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今四川省洪雅县)人。
幼即聪颖,有神童之称。
少年出家,十三岁时在四川讲道,倾动一时,人称陈菩萨。
数游京师。
唐宣宗时,赐紫袈裟,封其为三教首座,极为宠信。
年老乞归。
僖宗幸蜀时奉诏侍对,赐号悟达禅师。
他博研经典,坚守禁戒,道行高岸,诗人李商隐曾师事之。
五岁即能作诗,平生诗歌作品汇成二十余卷,但绝大部分已经散亡,今仅存三首。
佛学著作有《如来藏经会释疏》、《大无量寿经疏义》、《般若心经疏义》、《金刚经疏义》等。

[说明]尧史称唐尧,是传说中陶唐氏部落长,炎黄联盟首领,上古五帝之一。
据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圣最英明的君王之一。
这首绝句便是祝颂唐尧成僊得道,千年不朽的颂歌。
事实上,作者是借祝颂唐尧来歌颂唐宣宗李忱,以此来感谢唐宣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诗写得雄健挺拔,很有气势。

[注释]
①生天:简称生,佛教名词,系梵文的意译,指事物的产生和形成。
业:佛教名词,系梵文的意译,音译为羯磨。
本意为造作。
泛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动。
佛教且认为业一旦发生便不会消除,必将产生善恶等报应。
业是佛教中善恶因果学说的依据。
②鹤背句:意思是说跨鹤乘龙(指得道成僊)是极其艰难的,一般人做不到的。
君王:明指尧,暗指唐宣宗李忱。

答卢邺
良义
风泉只向梦中闻,身外无余可寄君①。

当户一轮唯晓月,挂檐数片是秋云②。

[作者简介]
良乂,晚唐诗僧。
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乎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850年前后在世。
诗写得很好,诗风清新淡雅,饶有韵味。
惜多不传,现存仅此一首。

[说明]卢邺不详何人,估计是一位洁身自好,隐居不仕的高人。
卢邺也是诗人,写了诗寄给良乂,良乂便作此诗作为回答。
这是作者留存至今的惟一作品,是一篇佳作。
诗写得清新流畅,淡泊雅致,轻描淡写中蕴含深沉的思想和情感,足见良乂是一位白描高手,以自然素朴的风格见长。

[注释]
回复该发言9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6:38 发表
①风泉:清风与泉水,或微风中泉水的鸣响。
此处代指种种美妙的自然景物。
身外句:典出《世说新语·德行》。
记述东晋王恭虽历任大官,但为人清廉严峻,除了一身必不可少的东西外,没有多余之物。
此处形容良乂的节俭和贫穷。
②当:对着,向着。


义存
光阴迅速暂须夷,浮世何能得久居①?
出岭年登三十二,入闽早是四旬余②。

他非不用频频举,己过还须旋旋除③。

报与满朝朱紫道,阎王不怕佩金鱼④。

[作者简介]
义存(822908),号雪峰,唐末五代时福州广福院高僧。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属福建省)人。
家世奉佛,生性茹素。
年十二,从父游莆田玉涧寺,见庆玄律师,自愿拜师,遂留侍。
十七岁落发,依芙蓉常照大师,甚受器重,嘱赴幽州宝刹寺受戒。
历游匡庐、曹洞诸大名山,遍参德山、良价诸大宗师。
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七月,存公已年过四旬,乃返闽至福州,登象骨山,深爱其地清幽,乃诛茅结庵,聚徒传法。
其山峭拔万仞,先冬而雪,盛夏而寒,存公遂改其名曰雪峰山,并以之为号。
雪峰法席,极一时之盛,从徒常不下千余众。
存公为禅宗青原下五世,其著名弟子有云门文偃、玄沙师备、翠岩令参、鹅湖智孚等四十余人。

[说明]此诗为义存住入雪峰山后不久时作,可以看做是存公前半生之总结与后半生之誓愿。
存公享世寿八十又七,登雪峰山时四十三四岁,正值其半。
其后半生即长驻雪峰,大弘禅宗佛法,成为一代宗师。
门徒亦各开宗立派,享誉遐迩。
存公之所以有这么巨大的成就,与其前半生艰苦求学,后半生辛勤弘法是分不开的。
而这都要对自己信仰的无限忠诚,对困难挫折的顽强斗争。
可以说,存公是佛教发展史上著名的大无畏勇士。
本诗最后一联也可以看出一点意思,对当朝权贵的不满和鄙视是毫不掩饰的。
当然,指出他人的过失是为了鞭策自己的进步,这样才真正显示出存公思想的崇高,显示出这首诗的价值。

[注释]
①须夷:一般写作须臾,意为片刻、一会儿。
浮世:人间,人世。
旧时认为世事虚浮无定,故称。
②岭:指存公剃度本寺之地飞猿岭。
旬:十。
③他非:别人的错误,与后面己过相对。
己过:自己的过失。
旋旋:迅即,随时。
④报:告诉。
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
如唐代,三品以上官服用紫,五品以上官用朱。
因以朱紫代指高级官员。
金鱼:高级官员的佩饰。
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佩金符,其符刻成鲤鱼形,谓之金鱼。
此句意谓哪怕你穿紫服、佩金鱼,高官厚爵。
死神照样惠顾。


匡仁
吾有一宝琴,寄之在旷野。

不是不解弹,未遇知音者。

[作者简介]
匡仁,唐代中期江西金溪疏山寺僧。
字圆照,号白云,吉州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人。
生卒年及俗姓不详。
大约公元857年前后在世。
初投抚州元证禅师出家。
受具后,出外参学。
于东都听经,得人指点,赴江西宜丰洞山,师事良价禅师,承嗣其法。
良价圆寂后,继游大鸿、福州、婺州、夹山,遍参高德。
终住金溪疏山,建白云禅院,即今之疏山古寺。
生前自造墓塔,预定圆寂日期。
及逝,葬本山。
传徒甚众,各自开山立寺,弘扬曹洞宗风。

[说明]
《疏山志》云:仁公初住巴山,有张姓居士前来问道。
仁公示此偈以对。
如此看来,张居士未必是真心向佛,抑或根基太浅,否则匡仁禅师断不致有此偈应对。
回复该发言10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6:38 发表
这一方面可以推知张居士的道力深浅,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曹洞二世高僧内心的沉重和孤寂。
仁公膝下,徒子徒孙何在少数。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仁公正是因为找不到慧根深厚的继承人而苦恼吧。
住金溪疏山之后,情形大为改观,门下龙象辈出,个个虎跃龙腾。
仁公的积郁和感叹自然也一扫而空了。
诗写得明白、朴素,内蕴良多。

临终偈
匡仁
我路碧空外,白云无处闲①。

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匡仁禅师早已自造墓塔,预定归期。
时候将到,仁公示微疾。
侍僧探问:和尚百年后向什么处去?仁公答曰:背抵芒丛,四脚指天。
当子孙们聚集请安之时,仁公吟出此偈。
偈吟终,仁公逝矣。
这是一首极其潇洒超脱的临终告别诗。
诗句的语言是很浅显的,诗中的道理也不深奥,但内中总有什么东西在触动着我们的心弦。
什么东西呢?一首简单的五言绝句,居然总结了一代高僧的终生。
终生无闲,忙于弘法传教,忙于启迪后进。
大限到了,人出于泥土,复归于泥土。
所幸的是仁公了无遗憾,心境坦然。
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到达的境界。

[注释]
①碧空:犹言天空。
白云:二解。
一指白云在天空中飘荡,永无安闲。
二指仁公自己(仁公号为白云)终生精进持修,弘法度众。
皆通。
②世有句:正话反说。
树必有根,树必须植根于深厚的泥土之中。
黄叶句:落叶归根意。
树叶枯黄了,还会落到树根之旁,化为泥土。

古离别
贯休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①。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②。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③。

[作者简介]
贯休(832912),晚唐浙江婺州和安寺僧。
字德隐,又字德远,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
七岁时在家乡出家,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
居杭州灵隐寺时,为吴越王钱镠所尊崇。
至荆南,触怒节度使留后成汭被放逐至黔。
后入西蜀益州,得前蜀主王建礼遇,赐号禅月大师,又称得得来和尚。
终葬于成都东禅院。
他是唐末著名诗人和画家。
诗尚奇崛,风格潇洒错落,多寄赠应酬之作。
其画笔力遒劲,擅画水墨罗汉和菩萨像。
又工草书,时人比之草圣怀素。
作品传世者有《西岳集》(又称《禅月集》)。
又传世《十六罗汉图》系其真品手迹。

[说明]乐府《杂曲歌辞》中有篇名为《古别离》,以南朝梁江淹之作为最早,内容写男女别离之情,其后历代诗人多有此题作品。
这首五言古风为《古离别》,颠倒一字,其义实同。
本诗将世俗的离愁别恨之扰人比喻成美酒之醉人,又将儿女别离伤感之泪比喻成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联想奇妙,意味隽永。
清人延召寿《老生常谈》评本诗前四句说:此种妙思,非太白不能。
事实上,本诗前四句被当作一首五言绝句,流传甚广。
后四句则告诚佛门中人(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应该断然弃绝俗世情思,不要也陷入离情别绪中去。

[注释]
①旨酒:美酒。
旨,美好。
②伊余:犹我。
伊为助词,无实义。
空:犹祇。
把臂:握人手臂以示亲密。
③清风:清凉或清净的微风,比喻心地清澄静谧,了无挂碍。

春送僧
贯休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①。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休公终生为诗,以诗著名,其送赠诗写得很好,其中尤以送同道僧友之诗最佳。
这首春天为僧友送行的诗堪为代表。
回复该发言11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6:38 发表
此僧为谁,不得而知,应必为休公志同道合的至友。
一首简单的七绝,把潇潇春雨中赠别友人之景、之情描摹得甚为生动。
景为主体,情寓其中。
诗写得很生动流畅,委婉含蓄,很有感染力。
最后一句且看做是休公与友人的互相期望、互相勉励吧!
[注释]
①蜀魄: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
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
唐杜荀鹤《闻子规诗》有句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
关关:拟声词,拟鸟啼声。
《诗·关睢》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拟玟王鸠,此处则拟杜鹃鸟之啼声也。
冲雨:冒雨。
浔:水边之地,江浔即江边。
②松柏心:指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
松树与柏树,枝叶繁茂,经冬不雕。
古今诗文中常以松柏作志操坚贞的象征。

陈情献蜀皇帝
贯休
河北河南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①。

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②。

秦苑幽栖多胜景,汉廷陈贡愧非才③。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
陈情为陈诉衷情。
蜀皇帝指五代十国前蜀的建立者王建(847918),许州舞阳(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人,或作陈州项城(今河南省沈丘县)人。
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盐为业,乡人称为贼王八。
后从军,升至裨将。
黄巢起义后,随唐僖宗奔蜀,为随驾五都之一。
入蜀后,又被专权的宦官田令孜收为养子。
逐步据有四川、东川、汉中,成割据之势。
唐亡称帝,史称前蜀。
公元903918年在位,在位时优礼唐末名士大族,汲引人才。
晚年宠信内宦,渐荒政务。
休公由鄂入蜀,甚得王建礼遇,言听计从,奉为国师,尊崇无比。
这是休公入蜀后献给蜀主王建的第一首诗,简练生动地叙述了自己之所以不远千里万里到四川来的理由,希望能在川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诗写得很深沉,很有感情,为休公代表作之一。

[注释]
①河北河南:这里代指大河(黄河)南北,大江(长江)南北,即全国各地。
灾:这里指以战祸为主的各种灾难。
尘埃:战尘、战事。
②瓶钵:云游僧人日常用品。
垂垂:渐渐。
得得:象声字,马蹄声。
③秦苑、汉廷:代指前蜀王国的苑囿和宫廷。
陈贡:奉献、贡献。
非才:自谦没有才能。
④林薮:泛指僧道隐士隐居的山林。
龙钟:老态,作者自称已年老。
郭隗台:郭隗为战国燕人。
燕昭王欲得贤士。
以报齐仇。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趟往,士争趋燕,燕国大强。
后以郭隗宫、郭隗台为招贤、聚贤之所。

垓下怀古
栖一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①。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②。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③。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④。

[作者简介]
栖一(832一?),晚唐诗僧。
卒年与姓氏字号均不详,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人。
与贯休同时,诗名亦略同。
长于七律,诗风遒拔雄劲,悲壮沉郁。
作品多已散亡,《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皆怀古之作。
除这首《垓下怀古》外,另一首为《武昌怀古》。

[说明]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
史载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联合各路诸侯,统军三十万,兵分三路追击西楚霸王项羽,把项羽围困在咳下。
回复该发言12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6:38 发表
刘邦并用张良计,命汉军夜时皆于四面唱起楚歌,楚兵闻之,军心涣散。
项羽在楚歌声中亦不能寐,披衣饮酒帐中,缅怀往日称雄于世,至今穷途没落,顿生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遂对着爱妾虞姬和心爱的战马而慷慨悲歌,潸然泪下。
天明后孤身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这首怀古诗综述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英豪由于刚愎自用、暴戾骄矜,政治上霸道不仁而丧失民心,终于帝业无成,自杀身死的史实。
本诗格调深沉悲壮,充满感慨,充满激情,令人回肠荡气,一唱三叹。

[注释]
①咸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此,大造宫殿,定为都城。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于各路诸侯攻入咸阳,推翻秦王朝,随即回军灞上,约束军队,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同年,项羽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率军在关中烧杀掳掠,于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因而尽失民心。
楚歌:为古楚国(以今湖北省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歌曲,详见本诗说明。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次年,即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击秦军,所向披靡。
后项羽败于垓下,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驾舟欲渡项羽。
项羽拒绝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鸿沟:古运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
汜水之战后,刘邦遣使往说项羽中分天下,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东为楚地,西为汉地。
后世以鸿沟比喻难以逾越的界限。
汉家:指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
③弓断阵前:弓断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再射箭。
《史记·项羽本纪》载:汉有善骑射者楼烦。
楚挑战三合,楼烦则射杀之。
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蜷目叱之。
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弓断阵前即指此事。
弓断亦作弓指,亦通。
刘项对峙东西广武城时,相会于两城之间的广武涧畔。
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
项羽发怒,伏弩射伤刘之胸部。
刘邦怕动摇军心,不敢让人知道自己身受重伤,却故意摸着脚大叫道虏中吾指。
弓指即指此事。
日月:意为天下。
龙蛇:比喻杰出的人物。
又解作龙和蛇,指成功者与失败者。
拔山:项羽《垓下歌》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句。
④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
江畔的乌江镇内有唐代所建项王庙,庙后有明代所建项羽衣冠冢。
悠悠:遥远,长久。

龙潭
应物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①。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②。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③。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目不欲还④。

[作者简介]
应物,唐代安徽九华山化城寺僧。
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63年前后在世。
因长期居于九华山,作有《九华山记》一书。
诗亦负盛名,与诗人罗邺等时相唱和。
作品惜多不传,《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说明]龙潭是九华山中一处名胜,系飞瀑汇落而成的一个巨潭。
应物此诗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龙潭及其周围绮丽清新的自然风貌。
全诗语言精炼,想象丰富,刻画准确,节奏明快,颇见文字功力。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①石激句:意谓瀑布飞流而下,冲击在潭中的岩石上,溅起大片的水花,像是雪花一般,弥漫着整个溪湾。
五龙:传说有五条神龙潜伏于潭中,它们不时地飞腾而出,行云布雨,因而此潭便称为龙潭。
回复该发言13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6:38 发表
野云:漂流无定的云彩。
②雷电:传说龙能唿风唤雨、击雷闪电,极有威力。
九峰:九华山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有山峰九十余座,其中尤以天台、莲华、天柱等九座山峰最为雄伟,故此以九峰代指整个九华山。
且饮句:指五龙潜于潭中静息不动。
③槎(cha):同楂,指竹木编扎的筏子。
波分句:意谓朝阳升起之时,东面的山峰倒映在潭波中。
④瞻:观看。
信:听凭,听任.游目:此处指游览观赏的目光乃至兴趣。
回复该发言14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7:29 发表
八月十八夜玩月
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①。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②。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③。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作者简介]
栖白,唐代越中著名诗僧。
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53年前后在世。
唐宣宗时,尝居京都荐福寺,并为内廷供奉。
与当时名士姚合、贾岛、刘得仁、李洞、曹松等辈时相诗歌唱和。
他的五言律诗写得很好,当时即受人推崇,颇享盛名。
《全唐诗》存其诗十六首。

[说明]玩月指在月下赏玩,即赏月。
栖白这首赏月诗写得很是凝炼,文字通俗平易,韵调优曼柔和,把八月十八之夜的月景细腻而生动地描绘出来,犹如一幅神采飘逸的写意画。
同时,诗中也抒发了作者对日月常存,人生易逝这种自然规律的深沉感叹。

[注释]
①寻常:平常。
三五:一十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通常称为望日,此日当太阳西下时,月亮正从东面升起,呈现出日月东西相望的情景。
婵娟:本意指女子容貌姿态的美好,此处借指月光柔曼秀美。
有时即以婵娟代指月亮,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
②中秋:本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此处扩展其意指八月十八日。
③皓魄:皎洁的月亮。
魄通霸,是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此处代指月亮或月光。

寄南山景禅师
栖白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①。

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南山指终南山。
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自古为高僧名道大贤耆德隐修之所。
景禅师未详何人,从下面诗句约略可知为禅净兼修的僧人。
其道德修为很是高尚精进,堪为师表。
栖白写这首诗寄给他,表达了作者对景惮师尊崇钦佩之情。
诗很精炼,很诚挚,很有深度。

[注释]
①远公:东晋高僧、净土宗祖师慧远。
此处以之代指景禅师。
真语:真实精切的道理,指佛教精深的蕴义宗旨。
世情:世态人情,指佛门之外的凡情世事,凡尘俗事。
②禅心:谓寂定之心。
南朝江淹《吴中礼石佛》诗有禅心暮不杂,寂行好无私句。
唐李颀《题璇公山池》诗有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句。
任起句:意谓任你桃花柳絮随风飘落。
桃花、柳絮皆轻软之物,随风东西飘荡,比喻没有定见,无法自持之物。

宿严陵钓台
神颖
寒谷荒台七里洲,贤人永逐水东流①。

独猿叫断青天月,千古冥冥潭树秋②。

[作者简介]
神颖,唐代中晚期诗僧。
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已失考,大约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前后在世。
工诗能文,时享盛名。
原有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说明]严陵钓台为纪念严光所立。
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南。
严光字子陵,人称严陵,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东汉初著名隐士。
少年时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
刘秀称帝,他变姓更名隐遁。
刘秀多次派人觅访,把他征召到京,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未久即借故辞官,退隐于浙江富春山,以耕读渔樵自娱。
后人遂称他隐居之地各处为严陵山、严陵濑、严陵钓台。
神颖云游至浙,寻访严陵古迹,于钓鱼台留连盘桓,感慨良多,遂作此诗以纪之。
此时离东汉光武帝时已八百余年,钓台及其附近已荒凉败落,无复昔日景象,所以诗写得颇为怆凉、沉郁,感情十分凝重。

[注释]
①七里洲:严陵钓台在浙江渐江水畔,从富春县城以下水凡十六濑,其第二濑即严陵濑,地名为七里洲,钓台即在此。
回复该发言15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7:29 发表
濑(lai)指湍急之水,吴越俗称也。
贤人:指隐士严光(即严子陵)。
②独猿:孤单的猿。
潭:指钓台下急流汇成的水潭。

辞南平钟王召
本寂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①。

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②?
[作者简介]
本寂(840901),晚唐江西宜丰曹山荷玉寺僧。
字耽章,俗姓黄,泉州莆田(今属福建省)人。
十九岁出家于福州灵石之云名山,后至江西宜丰洞山普利院,嗣法良价禅师,复主曹山荷玉寺,与良价共创禅宗南派曹洞宗,成为一代宗师。
终于江西宜春仰山栖隐寺。
他学问精博,门徒众多。
能诗,并曾校对注释前辈诗僧寒山的诗,编成《注对寒山子诗》。

[说明]
辞某人召即谢绝某人的延请或召聘。
南平钟王即南平郡王钟传。
钟传为唐末江西高安人,原以商贩为业,乘王僊芝、黄巢大起义之际,招兵买马,纠集地方势力,自封高安镇抚使,后又攻占洪州,其势益大,朝廷被迫任命他为镇南节度使,封其为南平郡王。
本寂是开创宗派的一代高僧,虽然生活在钟传的统治范围之内,但对钟传延请召见的命令不感兴趣,拒绝了南平郡王所赐的荣幸。
这首诗充分地表现出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爱的高尚情操。
诗写得曲折婉转,颇有情致。

[注释]
①摧残:残朽的。
②樵客:樵夫,砍柴人。
郢(ying)人:知己的人,这里恭称南平郡王钟传。
典出《庄子·徐无鬼》,据说战国时楚国郢都有一位名叫石的巧匠,善用斧子。
有一个人鼻头上涂满白土(垩),坦然地让石用斧子来砍削。
石运斧成风,削尽此人鼻尖上的白土而不伤其鼻。
石固然技艺精湛,而这位郢都的人(郢人)也堪称为巧匠的知己。

送迁客
虚中
倏忽堕鹓行,天南去路长①。

片言曾不谄,获罪亦何伤②!
象恋藏牙浦,人贪卖子乡③。

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④。

[作者简介]
虚中,唐末江西峡江玉笥山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870年前后在世。
袁州宜春(今属江西省)人。
少时出家,居玉笥山约二十年。
后游潇湘,住湘西粟城寺。
工诗,与齐己、尚颜、栖蟾等为诗友。
甚受司空图推重。
原有诗《碧云集》一卷,后散佚。
《全唐诗》存其诗十四首,均为五言律诗。

[说明]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
这是一首为朋友送行的诗。
这位朋友究竟因犯何罪而遭流贬,不得而知,但诗中明白地介绍了这位朋友为人正直无私,纵被不公正地处罪也不是可耻的事,早晚会得到昭雪。
临别之际,朋友的心情自然沉郁黯淡。
作者便通过自己的诗句语重心长地勉励朋友要重新振作,忘怀旧事,充满希望,勉励朋友珍惜前程。
一方面,这首诗写得是非鲜明,态度坚决,语言明朗有力。
另一方面,这首诗却也深沉委婉,亲切温暖,充满了知己朋友的深情厚意。

[注释]
①倏(shu):突然,很快地。
鹓:传说中鸾凤一类的神鸟,它们飞行时整齐有序,因而用鹓行比喻朝官们秩序井然的行列,而堕鹓行则比喻为失去朝廷官员要职。
天南:南方的天边,南方极远处。
②片言句:意谓没有说过一句谄媚讨好的话,指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伤:此处有耻辱、不光彩的意思。
③藏牙浦:据说象在年老濒死时,便悄悄地离开象群,独自向深山老林中某个隐秘的山洞中走去。
那里是这头象历代祖先死亡的地方。
它便静静地躺在洞中,直到死去。
人们认为象爱惜自己的长牙,不愿被猎人于其死后拔去,故躲往山洞将牙藏起来。
这种象藏牙待死的地方便做藏牙浦。
回复该发言16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7:29 发表
因为象牙是珍贵的工艺品原料,猎人们往往千方百计去谋求。
或设计捕杀活象,或追踪老象寻找藏牙浦,但毕竟很难达到目的。
象因为有一对长牙而遭猎人捕杀或追踪。
比喻有了珍贵之物而招致杀身之祸,藏牙浦也便成了藏险招祸之处的代名词。
卖子乡:佛教认为世俗生活本质是苦,而人生最凄苦的事莫过于出卖骨肉子女,因以卖子乡比喻痛苦的人生。
以上两句均指责世人对危险而又痛苦的人生不知醒悟,沉迷太深。
④雪:洗雪、昭雪。
去已:去吧。
已为衬词,无实义。
思量:本意为考虑。
此处有回想,懊悔之意。

寄华山司空图
虚中
门径放莎垂,往来投刺稀①。

有时开御札,特地挂朝衣②。

岳信僧传去,天香鹤带归③。

他时二南化,无复更衰微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
此题诗共二首,今选其一。
华山,此处指司空图隐居之地中条山,因毗邻华山,且属同一山系,故以代之。
司空图(837908),唐末诗人、评论家。
字表圣,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咸通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知制诰。
五十岁归隐中条山王官谷,屡征不起,隐遁以终。
其《诗品》以四言韵语,形容诗的各种境界,以诗评诗,影响巨大。
虚中与司空图为方外至交,时有诗歌唱和。
虚中对司空图道德文章十分钦佩,而司空图对虚中的诗也非常赞赏,曾于其《言怀》诗中说:十年华岳峰前住,只得虚中一首诗。
虚中此诗描绘出司空图在华山的退隐生活,鼓励他等待时机,以便重入仕途,做个好官。

[注释]
①放:放任、任由。
莎:莎草,兼指各种藤蔓之类植物。
刺:名片。
两句言司空图所隐之处门庭冷落,藤蔓纠缠,甚是偏僻荒凉。
②御札:皇帝的书信,指司空图所保存的皇帝御赐手迹。
挂:穿戴。
朝衣:入朝所穿之官服。
③天香:原意为祭神之香,引申为天庭传来的香气。
二南:《诗经》的《周南》、《召南》。
二南化指时代清明、经济繁荣。
衰微:没落衰败。



处默
蓬鬓蓬门积恨多,夜阑灯下不停梭①。

成缣犹自陪线纳,未值青楼一曲歌②。

[作者简介]
处默,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名僧。
生卒年与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74年前后在世。
与著名诗僧贯休一同出家,估计亦为浙西人。
他性喜云游,居无定所,曾久居庐山东林寺,与修睦、栖隐等名僧交游。
工诗,《全唐诗》称其有诗一卷,今仅存八首。

[说明]处默诗写得不算很多,但质量较高。
如《送僧游西域》有句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便脍炙人口,备受时人赞赏。
同时,他的作品也常常对人生现实作出忠实的反应。
如这首《织妇》诗,便从织布妇女通宵达旦地织布这一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揭露了豪门大户的奢侈荒淫,是对黑暗的封建制度的猛烈抨击。

[注释]
①蓬鬓:像蓬草一般散乱的头发。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代指穷人居住的简陋的房屋。
阑(1an):残,尽,晚。
②缣:双丝织成的细绢。
唐制布帛四丈为一缣或一匹。
陪:同赔,意为附加或贴上。
线纳:指缝缝补补的女红。
青楼:泛指豪华精致的楼房,后又专指*院,于此二义皆通。


处默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①。

乱飞如拽火,成聚却无烟②。

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

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③。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默公是白描高手,状物摹形,每每生动传神,极具韵味。
回复该发言17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7:29 发表
这首咏萤之作,把萤的姿态、光芒、散飞、聚群特别是萤在轻风微雨中的种种情状描绘得何等形象贴切,栩栩传神。
最后却用一个著名的典故囊萤夜读来作结尾,更增加本诗的韵味和情趣。
诗也写得像萤一胀轻盈、妙曼、光明、柔和。
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注释]
①熠熠:鲜明貌。
阮籍《清思赋》有句色熠熠以流烂兮,纷杂错以葳蕤。
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
杜甫《寄韩谏议》诗句有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②拽(zhuai):拉,拖带。
③书案:书桌。
囊悬:即囊萤,形容夜以继日,刻苦读书。
典出南北朝刘宋时檀道鸾《续晋阳秋》,中载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参见海顺《三不为篇之二》注②。
南唐李中诗有句云三十年前共苦心,囊萤曾寄此烟岑。

送朴山人归新罗
尚颜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①。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②。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③。

离心寄何处?目击曙霞东④。

[作者简介]
尚颜,唐末湖北荆门僧。
生卒年不详,与齐己、栖蟾、虚中等同时且互相酬唱,也是著名的诗僧。
字茂圣,俗姓薛,汾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县)人。
出身于书香官宦之家,能诗善文,诗以五言为主,原有诗集五卷,已散亡,《全唐诗》存其诗三十四首。

[说明]朴(piao)山人:朝鲜国旅华隐士,生平事迹不详。
山人为隐士的别称。
新罗为朝鲜的古称,本为朝鲜半岛一个古国,公元7世纪中统一半岛大部,达到鼎盛。
后习惯以新罗代称全朝鲜。
新罗与唐朝关系极为密切。
这首赠别诗是作者写给一位朝鲜隐士的。
当朴山人即将起程返回故乡时,作者生动地为之描绘了海上历程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旅人的深厚情谊。
本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很有感情。

[注释]
①浩渺:广阔无边貌。
无极:没有尽头.信:听凭,任由。
②海半:犹言半海,海中间。
乡树:家乡的林木。
③穷:完、尽。
④离心:离别时的心情,兼指别后怀念之情。
曙霞:曙光和朝霞。
曙霞东:指太阳升起的东方。
新罗在唐朝领土的东北方向。



尚颜
诸机忘尽未忘诗,似向诗中有所依①。

远境等闲支枕觅,空山容易杖藜归②。

清猿一一居林叫,白鸟双双避钓飞③。

欲画净名居士像,焚香愿见陆探微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
自纪者,记叙自己的事情也。
诸如生活状况,心情感受自然环境,友朋往来等等,均在记叙之列。
这首诗则详尽地记叙了颜公隐居山林,沉潜诗书的日常生活,一代诗僧高雅而孤寂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写得既清新流利,又委婉含蓄,自有其感人的力量。

[注释]
①机:计谋、计划。
或解作技能、技巧,亦通。
②远境:远方的风物美景。
等闲:寻常,随便。
容易:轻易,不在乎。
杖藜:拄着藜杖(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
③居林:躲在林中。
避钓:避开鱼钩。
④净名居士:犹言佛门弟子。
颜公自称也。
净名本系毗摩罗诘佛的别称,又称无垢。
陆探微:南北朝刘宋时画家,任宋明帝宫廷画师,创制版画,善绘人物,尤擅肖像,惜其作品全都亡佚。

与陈陶处士
尚颜
钟陵城外住,喻以玉沉泥①。

道直贫嫌杀,神清语亦低②。

雪深加酒债,春尽减诗题③。

记得曾邀宿,山茶独自携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处士指未仕或不仕的读书人。
回复该发言18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7:29 发表
陈陶(约812888前、唐朝诗人。
字嵩伯,祖籍岭南。
一说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一说剑浦(今福建省南平市)人。
宣宗时,游学长安,后隐居南昌西山,终身不仕,诗名甚着。
其诗多旅途题咏、隐居学僊之词。
原有集。
已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陈陶与尚颜是方外知交,且年长于尚颜,为当时著名隐士,深得尚颜的钦崇。
颜公在这首赠诗中,对陈陶道德风貌、隐居生涯作了生动细腻的描述,反映出这一对僧俗至交之间深厚的情谊。

[注释]
①钟陵:县名。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以南昌县改置,治所即今江西省南昌市。
城外:此处具体指南昌城西南之西山,为陈陶处士隐居之地。
喻以:比喻为,可喻为。
道直:指性格正直。
②贫嫌杀:贫困到了极点。
③雪深句:意谓大雪封门,困于家中独自喝酒,所欠酒债更多。
春尽句:意谓春光逝去,诗兴随着减退。
④邀宿:邀请做客并留宿。



澹交
图形期自现,自现却伤神①。

已是梦中梦,更逢身外身②。

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③。

堪笑予兼尔,俱为未了人④。

[作者简介]
澹交,唐末江苏苏州昭隐寺僧。
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唐僖宗干符年间(公元874879年)在世。
能诗,诗风平淡清雅,寓意良深。
《全唐诗》中存诗三首,《全唐诗外编》中存诗一首。
均为五言律诗。

[说明]写真即画像。
作者请人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目的当然是为了给自己看看,予以保存,作个纪念。
看了自己的画像之后,作者却发出了一番人生如梦、万事皆空的感慨。
从文字上来说,诗写得朴素、平易、自然、清新,然而诗的情调却十分沉重、抑郁,把一个老僧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心理状态反映出来了。

[注释]
①图形:画像。
圆即画,形为形象、相貌。
期:希望。
自现:看见自己。
②已是句:意谓人生本来就是萝,梦中之人还请人画出图像,留下形影,那更是梦中之梦了。
更逢句:意谓自身才是身,图像中的自己则是身外之身。
③水花句:意谓水中的花是水上的花的映影,是虚幻的东西。
图像中的人自然也是如此。
④予:我,指作者自己。
尔:你,指肖像。
未了人:未死的人。
了为了结,即死亡。
简寂观
修睦
正同高士坐烟霞,思着闲忙又是嗟①。

碧岫观中人似鹤,红尘路上事如麻②。

石肥滞雨添苍藓,松老涵风落翠花③。

莫道此间无我份,遗民长在惠持家④。

[作者简介]
修睦(? 918),唐末江西庐山僧。
生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
唐昭宗光化年间(公元898901年)任洪州僧正,后死于维杨朱瑾兵乱。
他长于诗,与贯休、处默、栖隐等著名诗僧为同辈诗友,时相唱和。
原有《东林集》一卷,系隐居庐山东林寺的作品,已佚。
现存诗二十首,以五言为多,已收入《全唐诗》。

[说明]简寂观为道教著名宫观。
详见灵澈《简寂观》之说明。
澈公的《简寂观》是一首七绝,明白如话,尽去雕饰。
睦公这首《简寂观》是一首七律,却又含蓄精炼,苍劲雄健,二公相距百年,正是各领风骚。

[注释]
①高士: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
烟霞:见本书地藏《送童子下山》注④。
嗟:感叹。
②碧岫观:指坐落于青山绿水之中的简寂观。
碧岫即青葱碧绿的山峦。
人似鹤:一般认为鹤是长寿的僊禽,故以人形似鹤来形容年老康健。
红尘:本意为繁华之地,一般代指世俗人生。
③肥:大。
苍藓:墨绿色的苔藓。
涵:包容。
涵同含。
回复该发言19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7:29 发表
④遗民:本意为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这里指东晋时与慧远共结白莲社的东林十八高贤之一的隐士刘遗民。
惠持(337412),东晋高僧,慧远之弟。
他参加东林白莲社,住持西林寺。
一本慧持作远公,远公即慧远,似更贴切。

三生石
修睦
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①。

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②?
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③。

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传说唐代李源与僧圆观友好,圆观和李约定,待他自己死后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见。
十二年后李到寺前,有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牧童就是圆观的托身。
事载唐袁郊《甘泽谣五?圆观》。
参见圆观《竹枝词二首》及其说明。
本系佛教轮回宿命的故事,后来又有人附会,把杭州天竺寺后面的山石指为三生石,说是李源和圆观相会的地方。
诗文中常把三生石作为因缘前定的典故。
如贯休《酬和张相公见寄》诗: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
睦公这首五言律诗亦从个人体验出发,感叹天公造化之巧异,人生际会之倏忽,寓意是很深沉的。

[注释]
①圣迹:圣贤高人的遗迹,此处指三生石。
会:体会。
徘徊:往返回旋貌。
战国宋玉《风赋》: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②一尚联:意为一生之缘尚且难得,三生之缘何其之难。
③隈(wei):隅,角落。
此处用作动词,指云向一隅聚集。
④表:显示。
灵异:指天公造化之灵巧和神异。
凡情:普通人的心情或知识。

滕王阁
晦机
槛外长江去不回,槛前杨柳后人栽①。

当时惟有西山在,曾见滕王歌舞来②。

[作者简介]
晦机,又作晦几,唐代江西洪州黄龙寺僧。
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880年前后在世。
俗姓张,清河(今属河北省)人。
怀州玄泉山彦禅师法嗣。
唐昭宗干宁年间(公元894897年)至洪州黄龙山(在今江西省修水县白桥乡),诣双峰庵。
庵主马和尚崇礼敬接,以庵交付。
遂于此庵开堂弘法,禅侣云集,宗风大振。
示寂后,赐谥超慧大师。
寺名亦由双峰庵改为永安寺,后复改崇恩禅院,至北宋初期,其曾孙第四代住持慧南禅师于此创立禅宗黄龙宗。
其禅风以严厉痛快著称。
此山此寺遂为禅宗一大祖庭道场。
黄龙派奉晦机禅师为师祖。

[说明]滕王阁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屹立于江西省南昌市西赣江之滨,因唐太宗之弟、唐高宗之叔、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婴而得名。
该阁自滕王创建以来,历经兴废,先后修茸或重建达二十八次之多,最后毁于公元1926年北洋军阀邓如琢的兵火。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诗人王勃南行经过滕王阁,写下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及诗。
从此滕王阁更享盛名,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另二楼即湖南岳阳楼和湖北黄鹤楼)。
公元1989年,滕王阁又得以重建。
超慧这首七绝言近意远,意味深长,充满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元代文豪虞集对此诗极为赞赏,以致屡经滕王阁而不肯题诗。

[注释]
①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
长江:大江河,此处指赣江。
②西山:一名献原山、散原山,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远郊的新建县境内。
道家以为第十二洞天。
历代高士陈陶、许逊、施肩吾等人曾隐居于此。
有著名道教宫观万寿宫等古迹。
滕王: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高宗李世民异母弟,封塍王。
他性格骄纵暴虐,荒淫无度,因此每受贬谪。
武则天执政时颇受宠信。
回复该发言20 回复:中国历代名僧诗选(3)风舞殇2008-07-25 02:27:29 发表
任洪州都督时建滕王阁,时在阁上张宴设乐,留连终日。

谢武肃王
无作
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①
衔恩虽入国,辞命却归山②。

[作者简介]
无作,唐末浙江宁波四明山僧。
生年不详,卒于后梁开平(公元907911年)年间,享年五十六岁。
字不用,号逍遥子,俗姓司马,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他涉猎孔老,精通玄学,学识广博,能诗善文,亦善草、隶书。
著作有《道安六时礼佛文注》等,诗仅存此一首。

[说明]武肃王即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
钱镠原为唐末将领,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扩张了势力,尽有两浙十三州,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封为吴越王。
在位二十五年中,在江、浙两省兴修水利,对发展农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无作是吴越国境内一位有道高僧,钱镠久慕其名,数次召见,欲授以官,但他淡泊名利,不慕富贵,固辞而不就。
这首诗便是辞谢钱镠召命之作。
诗写得节奏明快,语言干脆,表现了作者坚持自己志向的决心。

[注释]
①云鹤:在云中飞翔的僊鹤,比喻闲适逍遥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争:怎。
堪:忍受。
名利关:古时贤人把名声和利禄比喻成两座关口,一般人都被其诱惑,不能通过。
②衔恩:怀恩,受恩惠。
国:指吴越国。

口占一颂


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相亲①。

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②。

[作者简介]
慧棱(854932),五代十国后唐福州长庆院僧。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人。
幼出家于苏州通玄寺,往参灵云求问佛法,遵嘱转往雪峰。
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终至开悟。
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应泉州刺史王延彬聘请,住持昭庆寺。
至十国时,闽王王审知诏居福州长庆院,赐号超觉大师。
其时道名大盛,度众千五百余人。
后遂卒于福州。

[说明]此诗为棱公向雪峰求学二十年开悟后所作,主要检讨自己以往学佛只知外求,忽略内省,昔非今是,终于醒觉。
自我解剖,不留余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终于成为一代高僧,万僧师表。

[注释]
①万象: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
自肯:自己认可。
指自省自思,达到自我觉悟。
谬:错。
②火里冰:谓火中取冰,谈何容易,心外求法,终是虚妄。
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名为屈原①。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②。[作者简介]文秀,唐末京都长安诗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号均不详,大约公元885年前后在世,江南(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他富有才华,擅长诗文,但长期居于京城,周旋宫廷,以诗文应制。其友诗人郑谷以“内殿评诗切,身回心来回”,讥讽他身虽方外,却留恋红尘。[说明]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怎么能简单地洗刷干净呢?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注释]①屈原,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详见护国《归山作》注之⑤。②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直臣:正直之臣。插秧歌契此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①。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②。[作者简介]契此(?一916),唐末五代浙江奉化岳林寺僧。幼孤,八岁时由奉化长汀农人张重天收养,故名长汀子。成长后,入大桥岳林寺出家。他容貌猥琐,头大腹鼓,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常杖荷布袋,四境化缘。人称布袋和尚,以为弥勒菩萨应化。浙江各地,尤其杭州寺庙多塑其相,置于首殿,虔诚供奉。关于契此和尚的神奇故事,流布甚广。[说明]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注释]①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②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后退句: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精舍遇雨可止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①。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②。[作者简介]可止(860—934),唐末五代之际洛京长寿寺僧。俗姓马,范阳高丘(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昭宗干宁年间(公元894—897年)进诗称旨,御赐紫袈裟。后唐明宗时任长寿寺住持,赐号“文智大师”。当时即有诗名,诗歌结为《三山集》,今佚,《全唐诗》中存其诗九首。[说明]精舍原为旧时书斋、学舍,是聚集生徒进行讲学的地方。后来凡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亦称精舍。《晋书·孝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上诸沙门以居之。”此处系指后者,即可止上人居止修静之所。可止擅长律诗,绝句不多见。这首七绝表面是写春雨中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实际上却主要是抒发作者淡泊世事,与世无争,潜心隐修的情怀和志趣。自然,绵绵春雨之中,坐在自己的书斋里,领略无限春光,花香鸟语,这实在也是人生一大快事。[注释]①空门,见地藏《送童子下山》注④。淡:恬淡寡欲,淡泊,此处用作动词。②黄鸟:指黄莺,又名黄鹏,一种鸣声婉转的小乌。芳春:花草芬芳的春季。送僧可止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①。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②。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③。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止公的五言诗是很着名的,所选这首可以视为其代表之作。行文潇洒自然,词语精炼准确。有韵味,有意境,有魄力,有深度。寥寥四十个字,止公所送之僧的豁达超脱形象跃然纸上。其实,又何尝不能将之视为止公本人的自我写照呢?[注释]①拘系:拘束,系牵。兴:兴致。百年:犹言终生,毕生。②三事衲:三件僧人所穿的法衣。事:件。僧侣法衣有三种,一为僧伽梨即大衣;一为郁多罗僧即上衣;一为安陀会即下衣,合称三衣。筇(qiong):竹或木制拐杖。③当晴影:日光下的身影。过雪踪:雪地上的足迹。怀齐己昙域鬓髯秋景两苍苍,静对茅斋一炷香①。病后身心俱淡泊,老来朋友半雕伤②。峨眉山色侵云直,巫峡滩声入夜长③。犹喜深交有支遁,时时音信到松房④。[作者简介]昙域,唐末蜀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唐昭宗大顺年间(公元890—891年)前后在世。他是着名诗僧贯休的弟子,除和贯休有大量唱和诗作外,并曾将贯休的诗《西岳集》改编为《禅月集》。原有诗集多卷,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其诗三首。[说明]齐已是唐末着名诗僧,详见本书齐己《早梅》作者简介。写此诗时,作者身在西蜀,而齐己却在江陵,中隔险恶的长江三峡。作者通过细腻深沉的笔触,记述自己荒斋独处的孤寂生涯,感叹知己朋友的先后逝去,表现出对齐己的深切思念。全诗感情浓郁,亲切感人。[注释]①鬓髯(ran):本指两腮的胡须,这里笼统地指头发胡子。苍苍:灰白色,形容须发斑白。茅斋:简陋的书房。一炷香:一枝香。②澹泊:恬淡寡欲。澹同淡。雕伤:意指朋友逝世,犹如树木雕枯。③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因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峰峦挺秀,山势雄伟,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迹和万年寺、九老洞、华严顶、金顶等寺庙。巫峡:因巫山得名,一称太峡,长江三峡之一。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绵延长达四十公里。峡谷曲折幽深,峡中浪急水深。峡边有着名的“巫山十二峰”,其中以神女峰风光最为奇秀。④支遁:东晋名僧,详见本书支遁《咏利城山居》作者简介。此处喻指齐己。松房:僧人所居房前多植松柏以喻坚贞,故僧房常称为松房。牧童隐峦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①。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②。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③。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④。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⑤。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作者简介]隐峦,唐末江西匡庐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经历事迹均不详,大约唐昭宗大顺年间(公元890—891年)前后在世。曾久居庐山,熟稔庐山及其四周风物人情。喜作诗,诗风质朴明朗,平易通俗,有明显的民歌倾向。作品甚丰,惜大多失传,《全唐诗》收录其诗五首。[说明]古往今来,写牧童生活的诗并不少见,但像隐峦此诗通俗明畅,生动活泼的还是不多。诗中记叙描摹牧童的穿戴、骑牛、吹笛、歌舞等状,惟妙惟肖,很有情致。另外,峦公诗喜用数字:一里二里、三回四回、二月三月、三个五个等等,更增添了歌谣的风味。[注释]①俱不识:此处意谓牧童们穿戴一样,旁人难以区分识别。芒鞋:草鞋。苏轼《次韵答宝觉》诗有句“芒鞋竹杖行市廛,遮莫千山与万山。”箬(ruo)笠:用箬竹叶或篾编结成的宽边帽。唐张志和《渔父歌》有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②蓑(suo)衣:以草或棕叶、棕丝编成的御雨之衣。③二月三月:指农历时令,当春分之际,草木欣荣。④羸(lei):瘦弱、疲病。⑤举:指吹。稚:儿童。琴隐峦七条丝上寄深意,涧水松风生十指①。自乃知音犹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②。[作者简介]见前。[说明]这首诗与峦公其它诗很有不同。一反其质白浅显的风格,牧童追求意境,用意深沉,却又反映出作者生活的另一层面。诗写琴声甚为优美,却没有知音来赏识,这不是诗人孤寂心灵的写照么?峦公不仅写山翁、写牧童,描绘恬淡自然的农家乐趣。其实也写内心、写灵魂,写鹤立鸡群、孤独无俦的内心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结合峦公其它诗,这首诗的意义就不一般了。[注释]①丝:琴弦。涧水句:意指琴技甚高,能弹奏出涧水声、松风声。②知音:用喻伯牙、钟子期之典。即伯牙善琴,子期善听,子期为伯牙知音。详见寒山《三言诗一首》注④。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②。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③。[作者简介]齐己(约863—约933),唐末五代湖南宁乡同庆寺僧。字得生,俗姓胡,潭州宁乡(今湖南省宁乡县)人。幼为孤儿,七岁入家乡鸿山同庆寺为司牧。天性颖悟,众僧齐喜,旋于该寺出家。又居庐山东林寺颇久,自称庐岳沙门。入蜀途中,荆南国君高从诲极力挽留,委以僧正之职,遂居江陵龙兴寺。他是唐末最负盛名的诗僧,诗文并长。诗多宣扬禅理和纪游酬赠之作,风格清逸简淡,极受时人推重。文多阐述佛家理论,亦有诗歌评论,为人喜爱。作品主要有《白莲集》,收入《四库全书》,又有《玄机分别要览》、《风骚旨格》等。[说明]千余年来,这首诗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尤其是三、四两句,相沿传为佳句。后人多有仿作,往往等而之下。陆莹《问花楼诗话》云:“梅花诗,谈者盛称林处士(指宋代林逋),不知唐人先有佳作。齐己诗,表圣(即唐末司空图)所谓'空山鼓琴,沉思独往’者也。”陶岳《五代史补》载:本诗第四句原为“昨夜数枝开”,大诗人郑谷对齐己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遂拜郑谷为“一字师”。己公此诗,描摹早梅开花之状,生动细腻,更透露出诗人对清新明丽春光与恬淡自然生活的由衷热爱。[注释]①孤根:指梅树。回:回复生机,指萌芽含蕾。②递:传送。幽香:清幽淡雅的香味。窥:偷看。素艳:从素朴淡雅中显出的鲜艳美丽。③应律:与岁时节令相符。律本指乐律,古乐十二调称十二律。《吕氏春秋》始将音律对应十二个月。映春台:此处泛指南面向阳的小山坡。夏日草堂作齐己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①。静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肠②。园林坐清影,梅杏嚼红香③。谁住原西寺,钟声送夕阳④。[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此诗系齐己自赋草堂之作,所记亦齐己本人草堂生涯。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清新流利,潇洒雍容,历来为僧俗各界所推重,宋代诗僧德洪觉范印取此诗八句,衍为八诗,加以发挥。五代孙光宪于齐己《白莲集》序中赞誉己公之诗云“趣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意远,骨气浑成”,确非无端溢美也。[注释]①带:环绕。纸帐:纸作的帐子。用藤皮茧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帐上常画梅花、蝴蝶等为饰。②消息:此处犹言意义、情境。肺肠:此处犹言胸怀、情趣。③嚼(jue):用牙齿磨碎食物。此处指咬食梅杏。④原西寺:泛指自己草堂西边的寺庙。题东林十八贤真堂齐己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①。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②。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③。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④。[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东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西北麓,详见慧远《庐山东林杂诗》之说明。寺内有十八高贤堂,即此诗题所称之十八贤真堂,祀慧远、慧特、刘遗民、宗炳等十八位白莲社僧俗高贤。原毁,今已修复。己公到东林寺礼十八高贤堂时,堂亦颇颓败,遂引发其无限感慨。睹物思人,更缅怀前辈贤哲的德操事迹。诗写得很深沉,很有余味。[注释]①白藕花:十八高贤堂在东林寺内白莲池畔,池内植白莲数十,其花纯白。旧影堂即指十八高贤堂。刘雷:刘遗民、雷次宗,均当时隐居庐山并与慧远结社共修净土法门的高贤。龙章:比喻文采炳焕,如龙章(龙形图纹)之服。②共轻句:慧远尝着《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吾师:指慧远。一法:即净土宗念佛法门。③陶令:陶潜尝任彭泽令,故称。传说远公有意邀请陶渊明加入白莲社,与各位高隐共同修行。而陶至东林寺则每每醉酒,无法畅言。实则陶渊明对念佛修行无兴趣,事遂作罢。谢公:谢灵运,东晋大诗人,有心加入莲社,远公以其恋栈世俗名利,谓之“心乱”,不允。④高躅:高尚的行迹。岚(lán):山风或雾气,此处指后者。粉墙:经过涂饰、妆饰的墙壁。北邙行文偃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①。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②。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③。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④。人生还如露易曦,从来有会终别离⑤。苦海哀伤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⑥。去人悠悠不复至,今人不会古人意。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轮度⑦。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沉迷不计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昔人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⑧。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坏冢连晴空⑨。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余花寂寞红⑩。日日相催苦流矢,贫富贤愚尽如此⑾。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⑿。[作者简介]文偃(864-949),五代十国时南汉韶州云门山僧。字匡真,俗姓张,姑苏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资质敏颖,好学善思,以精究律部为己任。后参雪峰义存,极为投机,义存以禅宗密法传授。其后历谒洞岩、天童、归宗、曹山、疏山、干峰、灌溪、南华诸方。机锋健捷,名声益盛。抵灵树,知圣禅师奉为首座,嗣后接任灵树住持,终成禅宗青原下六世,云门宗创始人,着作极丰,多为前代经典疏注,宗门奉为圭臬。偶尔作诗,亦有可观。[说明]北邙行犹言北邙之歌。北邙,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以来,王侯公卿贵族的葬地多在于此,后因此泛称墓地。云门大师有洛阳之行,见城内车水马龙,人头攒簇,而城外(邙山)坟冢垒垒,墓草芊芊,不由得感慨万千,遂作这首七言古风。以规谏人们不要贪图富贵,迷恋功名。诗多用比喻,写得形象生动,发人深省。[注释]①峨峨:高峻,高耸。辚辚:象声词,形容很多马车行驰。②薤(xiè)露:古挽歌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曦,减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故有二章。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薤为草本植物,又名荞头,其鳞茎名薤白,可食,并入药。③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的哭泣。谓哭泣者已哭干了眼泪,继续哭而从眼中流出了鲜血。④须弥:佛教传说中之高山名。⑤曦(xī):干。《诗经?蒹葭》云“蒹葭萋萋,白露未曦。”⑥辍(chuò):停,中止。况复:何况。⑦五趣:佛教语,即五道或五恶趣。《俱舍论》八云“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指畜生。井轮度:谓往复轮回如水井上的辘轳旋转。⑧妖狐:狐狸。因其多*善诈,故俗传中常指为妖。子孙:此处指小狐狸。寻珠宝:指盗墓。⑨萧萧:树木摇动貌。屈原《九歌?山鬼》有句“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⑩享祀:祭祀。⑾流矢:流者飞也,矢者箭也。本意为无端飞来的乱箭。这里仅指飞箭。⑿常乐乡:指出家隐修处。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一般也把乱世的灾火称劫火。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怀浚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①。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如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作者简介]怀浚,唐末鄂西秭归僧。闽山 (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卒年及俗姓字号均不详,大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他谙于星相术数之学,爱作草书,对儒、道、佛三家经典均有相当研究。平生喜好为诗,诗多粗浅俚俗,有自己的风格,然作品多已失传。[说明]归州系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所置州,治所秭归县 (即今湖北省秭归县)。怀浚作此二诗时州守姓于,于刺史生平事迹不详。通状为古代一种陈述报告的文件,通指通报,状即陈述,相当于现代的情况报告书或自述、自白书之类。传说怀浚颇能预言未来之事,乡人皆奉之为神明。刺史于公则认为他是妖言惑众,把他逮捕审讯。作者便写下这两首通俗明了的七言绝句作为自白,陈述自己的身世和感慨。刺史阅诗后,便将他释放。这两首诗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有浓郁的民间歌谣色彩。而文字句式的排比、反复、重叠、回环,更增加本诗的韵味,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注释]①闽山:本名乌石山,唐天宝二年(公元749年)改称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处以山代指福州市。哭僧清尚道力自超然,身亡如坐禅①。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②。溪白葬时雪,风香焚处烟③。世人频下泪,不见我师玄④。[作者简介]清尚,晚唐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长于诗文,与齐己同时且诗名大致相当。作品散佚殆尽,今仅存诗一首。[说明]这是作者留存至今的惟一诗篇,是一首写得相当好的祭诗。被祭的那位僧人不知是谁,但于作者清尚来说一定非师即友,关系断非一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那位僧人怀有极为深厚的理解和崇高的敬意。诗写得从容大度,哀而不伤,透露出一种极其超脱的韵味和灵秀之气。[注释]①道力:道行,修道而获得的功夫,或称造诣。超然:高超,胜过别人。身亡句:意谓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平日打坐时的姿态,容颜栩栩如生。②元:同原。③溪白句:意谓葬在溪流边,正值下雪,大雪把溪水两岸铺成一片雪白,仿佛在为逝者戴孝举哀。风香句:意谓当尸体焚化之时,风中飘散着一种异香,形容死者道行极高,虽死而示奇迹。④玄:玄妙,微妙。长安早秋子兰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①。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②。[作者简介]子兰,唐末京都长安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他曾于唐昭宗时担任宫廷文章供奉,颇受信任。能诗善文,诗尤有名。其诗多为抒发感怀,直指时政之作。诗风高阔雄健,沉郁悲壮。今存诗一卷,收入《全唐诗》。[说明]子兰有经世之才,但始终无法施展。遁入空门以后,虽久任内廷供奉,颇得昭宗宠信,也不过是清客玩物而已,他的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这首七绝一方面揭露了唐代末年黎民百姓遭受兵役赋税的严苛压榨,王孙公子和达官贵人们却追逐着花天酒地、奢华享乐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隐晦地抒发出作者自己厌倦京城生活的郁闷情绪。[注释]①御沟:亦称禁沟,即首都皇城外的护城河。终南山:亦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是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远郊。山中有南山湫、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为西安市郊重要游览胜地。古时历来为着名隐士的隐居之地,又是道教圣地,相传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中的吕洞宾、刘海蟾均曾在此隐修。②门门:家家户户。笙歌:用笙伴奏着歌舞。笙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簧管乐器。玉楼:华丽的高楼,多指酒楼或*院。秋日思旧山子兰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①。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②。[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旧山指旧日隐居修行之处,因隐修处多在山林,故称旧山。这是兰公所存惟一六言律诗。描写细腻,节奏明朗,情感真挚,寓意深沉,是这首诗的特点。[注释]咸:都。上国:大国,强国,此处指大唐帝国,其实时至九世纪末兰公之时,李唐王朝已衰败至极,即将覆亡,上国实属恭维之词也。帝城:首都,都城,此处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羁旅:寄居作客。伫(zhù):通贮,积储。指平生所蓄之雄图大志。城上吟子兰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作者简介]见前。[说明]这是兰公站在京都城头上远望城外,有所感触而作的一首五绝。语言明白如话,全无雕凿粉饰,道理却是很深很透很触动人们心灵的:新坟继旧冢,人生实无常!牧童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作者简介]栖蟾,唐代末年着名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94-898年)前后在世。曾经较长时间隐居于庐山。他与着名诗僧贯休、齐己、虚中、尚颜等均为诗友,但诗风与他们截然不同。大多是通俗明了,质朴自然,诗风甚是恬淡。《全唐诗》中存其诗十二首。[说明]这首诗清新明快,生动活泼,热情地歌颂了牧童优游自在的田园生活。诗写得通俗、平易、明白如话,韵律谐和,充满了民歌色彩。送迁客栖蟾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①。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②。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③。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④。[作者简介]见前。[说明]迁客指被贬谪的官员,此处所指,不得而知。从诗文判断,当系蟾公相知好友,友情不比一般。送别之际,蟾公对这位被流放到蛮荒远域的朋友,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对朋友忠诚正直的人品道德赞赏钦佩,也对朋友的蒙屈遭贬惋惜哀伤。诗写得很动情,意蕴深厚。[注释]①谏:直言规劝。多用以以下对上,此处专用以以臣对君。频:多。甘:甘心情愿。南深:南方极偏远之处。②若顺二句:意谓如果一味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行事,决不是正直忠臣的真情本意。③蛮:古称两广为南蛮,系离中原京都极遥远未蒙开化之地。蛮市指桂粤地域的市集。捣月:意谓月下捣洗衣物。象州: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始置,后代屡有废置,治所均在今广西象州县附近。砧:洗衣石。④蒙雪:得到昭雪平反。望北:望京都长安。因谪地在南方,故须北望。赋洞庭可朋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①。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②。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③。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④。[作者简介]可朋,唐末诗僧。生卒年及姓氏均不详,丹棱(今属四川省)人。大约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94-898年)前后在世。他性嗜酒,不拘佛家法度,自号醉髡。少与卢延让为风雅之交。 欧阳炯以之比孟郊、贾岛,以其贫而好酒,时周济之。长于诗,原有《玉垒集》十卷,收平生诗作千余首,集已散亡。仅四首诗存于《全唐诗》中。[说明]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传说湖中岛上有“神僊洞府”,故名。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汇纳湘、资、沅、澧四水,北入长江。面积随季节而变化,夏、秋水涨时,烟波浩渺,巨浪滔天,气势颇为壮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称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其“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这首诗便是写洞庭烟波无垠,水天一色,涛掀浪涌的雄伟壮阔气象。诗写得极为精炼,极有气势。[注释]①周极句:古时洞庭湖面积极是广大,有“八百里洞庭”之称。近世纪以来因泥沙沉积围湖造田堵塞,面积日益缩小而分割成无数湖泊,较大者有东、南、西、北四洞庭湖和大通湖。劳(liáo):广阔无边貌。劳通辽。《诗?小雅》云“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又音(láo),劳累,意谓湖面宽广以致极目望去,连眼睛也觉得很吃力,亦通。②涵:沉浸。③贾客:行商,生意人。④飒(sà):象风声。登滕阁咏西山可朋洪都太白方,积翠倚穹苍①。万古遮新月,半江空夕阳②。[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滕王阁为今江西省南昌市着名古迹,名列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之首一。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并序》而名播中外。历经二十八次兴废,1926年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战火,1989年重建。高阁面山临水,规模宏伟,雕栏画栋,华美壮观,为南昌市第一名胜游览之处。西山位于南昌市西南郊,古称献原山,又作散原山,多林泉岩壑之胜景,为道教净明派发源地。自古为名道高士隐修之所,如东晋许逊、唐代陈陶、施肩吾等均隐于西山。据说可朋至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登滕王阁,见多有前辈题咏,遍阅后大言“尽都不佳”。守者异之,索其诗。朋公不假思索,挥笔题此绝句,众皆叹服。此诗一仍明公风格,言简而意赅,笔力雄健,气势逼人,确为大手笔。[注释]①洪都:江西旧南昌府的别称。王勃《滕王阁序》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太白:星名,、即金星,一名启明星。因太白星居东方,象征日之出,故太白方即代指东方。洪都位居国土东部,是以有此称。穹苍:指天。穹言其形,苍言其色。②遮新月:意谓月落西山。空夕阳:夕阳即将西下。七日禁中陪宴仁贞入朝贵国惭下客,七日承恩作上宾①。更见风声无*态,风流变动一园春②。[作者简介]仁贞,唐末渤海(今山东省滨县)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曾东渡日本弘扬佛教禅宗的教义,极受日本天皇及朝野僧俗的欢迎和敬重,对中日文化思想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说明]禁中即皇宫中。陪宴指天皇恩赐臣属陪同他一同用餐,是一种很高的很荣幸的待遇。其时日本的天皇为醍醐天皇,年号为昌泰。这是仁贞旅居日本时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诗的时候是初春,地点是日本天皇的皇宫。诗写得精炼典雅,雍容大度,很能表现出作者仁贞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大唐王朝的宗教使者的庄重风度。[注释]①贵国:指日本,作者对日本的尊称。下客:下等的卑微的客人,作者自谦的称呼。承恩:蒙受、承受恩典,指陪宴。上宾:高贵的客人。②*态:妖冶艳丽、忸怩做作的姿态。风流:风光,风韵。伤巢燕伏牛伤嗟垒巢燕,虽巧无深见①。修营一个窠,往复几千转②。双飞碧水头,对语虹梁畔③。身缘觅食疲,口为衔泥烂④。驱驰九夏初,方产巢中卵⑤。停腾怕饥渴,抚养知寒暖怜惜过于人,衔虫喂皆遍。父为理毛衣,母来将食饘⑦。一旦羽翼成,分飞不相管。世有少智人,恳力忧家眷⑧。男女未成长,颜色已衰变⑨。燕子燕子听吾语,随时且过休辛苦。纵使窠中千个儿,秋风才动终须去。世人世人不要贪,此言是药思量取。饶你平生男女多,谁能伴尔归泉路?[作者简介]伏牛,五代十国时前蜀高僧,法讳字号已佚,时称伏牛上人。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05前后在世。终生在蜀地弘法传教,道誉甚高,颇得前蜀诸王礼遇。能诗,多散亡,此诗选自《全唐诗外编》。[说明]伏牛上人只留下一组古风,名曰三伤颂,分别为伤叹燕、鸟、蜂,此选其一。此诗采用歌谣的形式,用通俗平易的语言,阐述作者所信仰的人生真理。描写细腻,词语质朴,层次分明,比喻准确,艺术上有一定的优点。[注释]①深见:犹远见。②转:回、次。③虹梁:一作曲梁,一作曲桥,皆通。④衔泥:燕为作巢须口衔泥浆。⑤九夏:夏季共九十天。九夏初犹言夏初。⑥停腾:停止飞翔觅食。⑦饘(zhān):厚粥,指雌燕将食物嚼烂成粥糊状以喂雏燕。⑧恳力:尽力,一心一意地。⑨男女:犹言儿女,下同。衰变:因衰弱变得苍老或无力,即衰老。辞郡守李公恩命恒超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①。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②。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③。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轻④。[作者简介]恒超(877-949),唐末五代之际棣州开元寺僧。俗姓冯,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家于五台山。后梁龙德年间(公元92l-923年)居棣州开元寺,开坛讲说经论达二十余年,传法嗣百余人。相国冯道重其名,奏请御赐紫袈裟。后汉乾佑二年 (公元949)年) 卒于开元寺,赐号“德正大师”。他治学参以子史,证以教宗,学问博大精深,操持严谨节制,为五代时着名高僧。偶尔为诗,却不乏佳篇美句,当时被人传诵。[说明]郡守李公不详所指。恩命指给人予恩惠的命令。郡守下令征聘重用,本为莫大荣幸,而作者却慨然拒绝,仅以诗句作答。诗中反复说自己轻淡名利,甘心隐遁。表现出一代高僧的清风亮节和高尚情怀。诗也写得刚劲有力,清新自然。[注释]①褐衣:粗服。详见本书支遁《咏利城山居》注⑥。浮杯:即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道:道行,修养。②经论:指佛教的经典着作和学术理论。染:沾染。③怜:爱,喜欢。④范蠡(lí):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出身微*,以功历仕越为大夫并擢上将军。越败于吴,他亲为人质,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蓄志复仇。归国后即与勾践、大夫文种等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埋头备战,终于攻灭吴国。传说他功成之后便隐名埋姓,携着西施,遨游于江湖之中,或说他变更名姓,行商牟利,亨尽人生荣华富贵,以补偿早年困于吴国时所忍受的艰辛。他是后世公认的着名谋臣和高士。一棹:一只小船。五湖:中国五个大湖的总称。有多种说法,一般习惯称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路玄宝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①。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②。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③。营营名利者,来往不辞频④![作者简介]玄宝,五代十国时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18年前后在世。存诗亦仅此一首,收入《全唐诗》。[说明]“路”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题目。古往今来,无数的哲人和诗人,围绕着这个题目,写出了许许多多作品,各抒己见,颇有趣味。玄宝这首议论诗,简练地描述了人们在漫长艰险、风雪渺茫的道路上奔波来往。为了什么?营营名利!作为与世无争,寄希望于来世的出家人来说,作者当然认为这种奔波和追逐是可笑而可悲的。为此,作者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诗写得通俗明朗,警策有力。[注释]①南北句:意谓道路四通八达,向南北东西各个方向延伸。茫茫句:意谓道路上尘土飞扬,留下千万年来旅人奔波行走的痕迹。②关河:关隘与河流。泛指路途上种种阻碍。③险极句:意谓四川四面环山,难于攀越,而人们还是修建了栈道,冒险深入。秦:指今陕西省及其周围地区。古代这一带属秦国境域,故称。④营营:本意为来往不绝。此处转义为一心一意地谋求,追逐。频:频繁,多。初冬旅舍早怀怀浦枕上角声微,离情未息机①。梦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②。月满栖禽动,霜晴冻叶飞③。自惭行役早,深与道相违④。[作者简介]怀浦,五代十国时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五言诗写得很好,但多已失传。现存仅二首,收入《全唐诗》中。[说明]从诗文的内容来看,作者是一位长期在外云游漂泊的僧人。时值初冬,北方严寒,而他却依然滞留于旅途之中,这使他不由得深情地怀念长江流域他自己的本寺,从而更厌倦目前艰辛的旅程。至于他为什么会久久地羁于旅途,我们便不得而知了。诗写得精炼生动,颇具神韵,颇有功力。[注释]①角声:画角之声。画角为古代军旅中一种常用的乐器,相当于现在的军号,故今“号”亦称“号角”。息机:停息机巧的心思。机是机心,这里指心理活动、愿望等。②三楚:古地名。战国时楚国之地一般分为东楚、西楚、南楚,合称三楚,相当于今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月满:农历每月十五日月圆时。④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奔波跋涉。此处泛指旅行。道:此处是本意、本愿、初衷的意思。柳慕幽今古恁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①。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②。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③。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④。[作者简介]慕幽,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能诗善文,尤长七律,诗风温雅清俊,擅长用典,当时有名。作品今多不传。《全唐诗》录其诗六首,五律、七律各半。[说明]古人每届远行,送行者往往都折柳相赠,因为杨柳是一种坚韧绵长、适应性极强的植物。故以此来表示彼此间绵长的情谊,并借以祝颂旅人在远方能事事如意,时时平安。作者这首七言律诗亦便由此而发挥,既追怀了折柳赠行的古老传统,也穿插着有关杨柳的着名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时过境迁、人事代谢的深沉感慨。诗写得清新流畅,绵密柔和,很有情感,很有文采。当然,善于用典也是本诗一个重要的特点。[注释]①今古:古往今来,过去和现在。君:指柳树。②五株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于其宅旁植柳五株,自称为“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以记之。千树句:西汉名将周亚夫屯军于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之“细柳”以防匈奴,其地柳树成林,故得此名。因周亚夫治军有方,所部军纪严明,后世遂称军营为“细柳营”或“柳营”。此处称“太尉营”是因为“细柳营”系周亚夫所立,而周亚夫及其父周勃均曾担任“太尉”之职。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③翡翠:翡翠鸟喜栖息于溪边的柳林丛中,以昆虫鱼虾为食。流莺:在柳树林中飞来飞去无定所的黄莺。④隋皇堤:简称隋堤。隋炀帝开通济渠时,命人沿河筑堤并遍植柳树,此堤便称为隋堤。其后又开运河,几千里间亦沿堤植柳,这些堤也都称为隋堤。曾惹句:隋炀帝好大喜功,荒淫无道,开凿大运河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经常携带大批文武官员、妃嫔歌姬出巡,所到之处,船队相接,歌声震天动地。歌吹:歌声和乐声。冬日淮上别文上人慕幽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①。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②。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③。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④。[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淮上指今皖西北、豫东南淮河中上游地区。文上人亦出家僧人,可能是长江以南乃至岭南地区人氏,具体指谁,已无可考。从诗文中可知其与幽公同居淮上多年,且亦擅诗,曾长期与幽公诗文唱和。时值文上人行将返乡之际,幽公作此五律以赠。既追述二人共住同吟的深厚情谊,且留下互通音讯、书信往来的嘱咐。诗写得深沉、从容,很有感情。[注释]①家国:家乡。②迢递:远貌。嵇康《琴赋》:“指苍梧之迢递,临回江之威夷。”③将:和、共。④双鲤:指书信。《古乐府》之一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有“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尺书:书信。《汉书?韩信传》有“奉咫尺之书,以使燕。” 寒食诗云表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①。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②![作者简介]云表,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诗风清淡,寓意深沉,当时享名。所作诗多散夫,少量作品散见于各种诗话集中。本诗为《全唐诗》中所收其惟一一首。[说明]寒食为一旧历节令名称,指“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起源于二千六百多年前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因介之推为避官而抱树焚死,便定于此日禁火寒食。此时正当清明前夕,春光如画,郊外自有很多人踏青扫墓。云表的这首七绝便描绘了这幅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从佛家的生死轮回和消极避世思想出发,指出今年躺在新坟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扫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来祭扫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将被埋入坟墓。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并不可取,然而也客观地道出了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而诗本身也写得流畅,准确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注释]①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野人:本意指四郊以外地区的乡下人,种田人。这里则作为作者自己的谦称。伤神:心神忧伤。②累累:众多、重叠、联贯成串貌。冢(zhǒng):坟墓。题伍相庙常雅苍苍古庙映林峦,漠漠烟霞覆古坛①。精魄不知何处在,威风犹入浙江寒②。[作者简介]常雅,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全唐诗》中存其诗一首。[说明]伍相庙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的吴山上,为祭祀春秋末年吴国大夫伍子胥而建。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本为楚国贵族。其父伍奢因极言直谏而被楚平王所杀,他便逃至吴国。他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使吴国国势日盛,后率军攻破楚国,为父报仇。吴王夫差时任大夫,参赞国事,权位相当于宰相。因反对与越王勾践议和及北上争霸而得罪夫差,渐被疏远。后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前曾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吴王夫差听后大怒,特将伍子胥盛入鸱夷草(皮袋),投入钱塘江中。传说伍死后成为江神,钱塘江潮即其怒气化成。他是中国先秦史上着名的悲剧人物,有关他的种种故事在后代久久流传。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正直远见和不幸遭遇,遂立庙而祀之。作者这首凭吊怀古诗简略地描绘了伍庙内外景象,然后着重点明伍子胥死不瞑目,怨气化为钱塘怒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伍子胥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不平。诗写得含蓄深沉,凝炼有力,很能发人深省。[注释]①林峦:树林和山峦,指伍庙外吴山景物。烟霞:烟雾霞光,亦兼指庙中祭祀的香烟。坛:安置神像的场所。②精魄:即魂魄,旧时谓人的精神灵气。浙江:钱塘江的旧称。题楚庙归仁羞容难更返江东,谁问从来百战功①?天地有心归道德,山河无力为英雄②。芦花尚认霜戈白,海日犹思火阵红③。也是男儿成败事,不须惆怅对西风④。[作者简介]归仁,五代十国时期京洛灵泉寺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号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江南(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能诗,诗风刚健挺拔,格调高亢,颇有气势。《全唐诗》中存其诗六首,五律、七律各半。[说明]楚庙即项王庙。因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人为其立祠即名“西楚霸王庙”,简称“楚庙”。庙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畔之乌江镇上,唐代中期所建。本诗系作者瞻仰楚庙后有感而作。自古成败论英雄。但在作者的眼中,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尽管最终败在刘邦手下,仍不失英雄本色。本诗对项羽的经历,特别是他自杀乌江边的悲壮结局,表示了由衷的同情。诗写得沉郁悲壮,很有力度。[注释]①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习惯上便把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称作江东。这里更具体地指项羽随他叔父项梁一同起兵的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地区。从来:指项羽自吴中起兵以来。百战功:史载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所向无敌,天下称雄。②道德:有道德的人,指刘邦。汉高祖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及建立西汉王朝的初期,采取了不少拢络人心的措施,受到人们称道。英雄:此处指仅仅以武力称雄天下的项羽。③霜戈:雪白锋利的戈。戈为古代主要兵器。火阵:此处指战火。④也是句:意谓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大丈夫无须过于计较。杜牧《题乌江亭》有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亦是此意。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西风:秋风。自遣归仁日日为诗苦,谁论春与秋①。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②。雨堕花临砌,风吹竹近楼③。不吟头也白,任白此生头。[作者简介]见前。[说明]自遣意谓排遣自己的思绪和忧虑。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归仁这首诗排遣什么愁闷呢?诗中已有明言:为诗苦。自来诗人皆辛苦,自来悲愤出诗人。仁公亦复如此。春夏秋冬,日日为作诗而辛苦,终于须发斑白了。头发白了,也任随它去,无悔无怨呵!这就是诗人。孜孜咽咽,不倦追求艺术境界的诗人便是如此。[注释]①论:在乎,在意。②联:每两句诗称一联。③砌:台阶。谢友人见访留诗怀楚轩车谁肯到?泉石自相亲①。暮雨雕残寺,秋风怅望人②。庭新一片叶,衣故十年尘③。赖有瑶华赠,清吟愈病身④。[作者简介]怀楚,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安州白北竺干院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温雅,颇讲究意境与情调的渲染和营造。作品多已失传,《全唐诗》中存其诗二首,五律七律各一。[说明]终年孤独寂寞地埋名隐居于深山古寺的老僧人,一旦有知己朋友远道来访并题诗留念,该是何等欣慰的事呵!一首五律仅仅八句,作者便用了六句来记述自己清冷落寞的佛隐生活,于是,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朋友光临的欣喜和感动,表达了作者对冷漠世界中友谊的热爱和珍惜。[注释]①轩车:简称轩,古时一种前顶较高且有帷幕的车子,古制仅供大夫以上的高官乘坐。此处泛指作者友人乘坐来访的马车,也暗示出这位友人是个有相当身份的人。泉石:指山水、园林佳胜之处。②雕残:此处意为荒凉、破败。③故:旧。④瑶华:本意为洁白如玉的花,也比喻洁白的东西。此处系美称友人留题的纯洁美好的诗篇。愈:病好,使病好。舟夜一章海印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①。旅人归思苦,鱼叟梦魂惊②。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③。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④。[作者简介]海印,五代十国时期四川慈光寺女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史称其才思清峻,能诗善文,当时有名。其诗颇讲究辞语、意境的措置和渲染,韵味浓郁。今仅存诗一首。[说明]这是作者留存至今惟一的诗,一首记述作者云游生活的五言诗。作者尽量地隐藏自己的情绪,不作渲染更不加议论,但凭借诗中所记的旅人之苦,渔叟之惊等等,读者已经完全可以窥测出作者本人那种凄清无奈的心境。诗中全是对舟行月夜的景物的描写,既细腻准确,又形象生动,既是抒情诗,也是山水画。月夜乘舟,所见所闻所感,月夜中的水、天、风、浪、云、棹、月、山,尽皆入诗,有声有色,文字上很能见出锻炼功夫。[注释]①益:增长,加多。②渔叟:老渔夫。③棹:摇船的工具如桨、橹等。④逐:追赶,追随。旋:随后,不久。横:东西方向排列。乞荆浩画大愚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纵①。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②。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③。[作者简介]大愚,唐末五代时河南邺郡青莲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愚公曾长期居住豫南邺郡(治所即今河南省安阳市),与同代文学家、艺术家均有交往,诗写得很好,当时颇享大名,惜未流传下来,《全唐诗》中仅存此一首五言律诗。[说明]荆浩,五代十国时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曾隐居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兼唐代吴道子与项容之长为一体。亦工佛像,曾在开封双林禅院画壁画。有《山水画诀》一卷。大愚与荆浩为方外知友,请荆浩为他作一幅画,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而不普通的是,这项请求以一首五言律诗的形式提出来。更不普通的是,这首诗写得层次分明,生动活泼,充满了山水画的意境和情趣,说这首诗诗里有画,决不为过。诗题是请荆浩作画,诗文简直是在教荆浩作画。真正的好朋友,可以这样做罢。[注释]①六幅:犹言六法或六要,古代评论绘画的六个要领,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六个方面。这里泛指各种画技。牢健:指画风雄健苍劲。恣笔纵:笔力恣意纵横,开阖自如意。②纵:耸,腾跃。③幽湿:幽暗而湿润。墨烟浓:指浓墨重彩的绘法。伤悼前蜀废国远公乐极悲来数有涯,歌声才歇便兴嗟①。牵羊废主寻倾国,指鹿*臣尽丧家②。丹禁夜凉空锁月,后庭春老谩开花③。两朝帝业都成梦,陵树苍苍噪暮鸦④。[作者简介]远公,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5年前后在世。《全唐诗外编》存其诗一首。[说明]废国指已亡之国前蜀。前蜀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3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国号为蜀,史称前蜀。前蜀领有今四川省全部、重庆市、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部广大地区。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共历二主二十三年。前蜀是诗人的故国,国亡之后诗人写下这首律诗,一则是对故国的深沉怀念,同时也无情地鞭挞了前蜀统治者荒淫无道、废弛朝政的行径。诗写得沉郁苍凉,雄健悲壮,语言凝炼生动,形象鲜明准确,很有文采,很有感染力。[注释]①数:旧指气数,即命运。涯:边际,极限,尽头。嗟:感叹。②牵羊:前蜀后主王衍颇有才华,但他荒淫无道,终至误国。后唐来攻,他被迫牵羊携酒出降,前蜀遂亡。废主:亡国之君。倾国:国家灭亡。指鹿: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献鹿于秦王二世,称言是马,左右也大多附和。后世即以此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此处借指前蜀后主王衍周围的*佞误国行为。③丹禁:王宫。宫廷多涂饰成丹色即朱红色,故称。后庭:王宫后面的庭院。谩:空泛,空空地。④两朝:前蜀共历王建、王衍父子两代。陵树:墓地的松柏树。此墓地指两位前蜀主的陵墓。噪:喧哗。中秋玩月明光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①。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作者简介]明光,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金轮寺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失考,大约公元926年前后在世。诗负盛名,惜皆散佚,所见唯此一首,见载于《全唐诗》(署名失名僧)、《全五代诗》(署名失名僧),《漫叟诗话》、《岁时广记》、《江南野史》等均有着录。[说明]据传明光先一年已写成此诗上联二句,久思不得下联。次年中秋,再得下联二句。遂不胜其喜,径登寺楼鸣钟示庆。此时,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天亮查问,欲斩撞钟者。明光到案后,禀知玩月得诗,并诵此诗,先主闻而甚喜,释之而去。这首诗明明是描绘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会成为庆贺自己受禅登位而作,引为祥兆,纯属巧合。不过,诗写得也的确很有声势,大气磅礴,不失为大手笔。[注释]①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云衢则为云中之路。鹭鸶无则白苹红蓼碧江涯,日暖双双立睡时①。愿揭金笼放归去,却随沙鸥斗轻丝②。[作者简介]无则,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清凉院僧。系法眼宗祖师文益禅师嫡嗣。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29年前后在世。擅长诗文,诗风雅致清丽。因久居江南,所作诗多描述南国风光事物,有名于时。《全唐诗》载其七言绝句四首,其余诗文皆已散佚。[说明]鹭鸶即鹭,因其顶、胸、肩、背皆生长毛,如丝,故名,水鸟名,亦名白鹭、白鸟等。羽毛洁白,脚高颈长而喙强,栖息水边,食鱼为生。无则这首七言绝句,描述了水鸟鹭鸶生活的一个断面,随即产生遐远之联想:将这笼养的鹭鸶放归自然,让它们飞往江畔,与沙鸥嬉斗,该多好啊!这不啻是一曲自由的颂歌,从而也真实地反映出则公思想的一个方面。[注释]①白苹:一种水中浮草,俗称马尿草。红蓼(liǎo):即蓼,草本植物名,品类甚多,有水蓼、马蓼、辣蓼等。叶味辛香,花淡红色居多。古人用为调味品。②揭:打开。沙鸥:一种水鸟,栖息沙洲,经常飞翔于江海之上。唐杜甫《旅夜书怀》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暮春送人无闷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淡淡草萋萋①。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②。[作者简介]无闷,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能诗,有名于时。《全唐诗》载其诗二首,皆为七言绝句。[说明]暮春送人,已属愁境,折柳亭边,倍益伤神,何况淡淡的烟雾,萋萋的野草,愁境又添一分,而子规太不解人意,直向离别之人啼唤。这首诗便是一幅画,既有声,又有色。把离别的人、送别的人心境都写出来了。[注释]①萋萋:草茂盛貌。刘宋谢灵运《悲哉行》有\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②杜鹃:杜鹃鸟,亦名子规,其啼叫之声犹人之呼唤“不如归去!”江上秋志尚志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①?故国无秋信,邻家有暮砧②。坐遥翻不睡,愁极却成吟③。即恐髭连鬓,还为白所侵④。[作者简介]尚志,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恬淡深邃,很有造诣。惜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中仅收到上述此诗。[说明]江上泛指今安徽省沿长江地区。长江于黄浦江入海之前,流经皖苏,皖省在上,苏省在下,故有此称。志犹记。这首五言律诗把一个远离故乡(故寺)的游子(游僧)怀念故乡、辗转不寐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诗的情感很是抑郁深沉,诗的格调却又柔和委婉,很有感人的力量。[注释]①旅游:指云游在外。②暮砧:夜暮时捣衣的砧声。③遥:久。翻:反而。④髭:胡须。白所侵:意为变得斑白。赋残雪干康六出奇花已住开,郡城相次见楼台①。时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飞从天上来②。[作者简介]干康,生卒年与姓氏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北宋初年广西僧。零陵(今属湖南省)人。长于诗文,诗以绝句见长,颇受唐末诗僧齐己的推崇。入宋时年已五十岁以上,不知所终。[说明]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王伸任永州知府,干康捧诗求见。王伸见他既老又丑,心存鄙视,暗想这般容貌的人还会写诗吗?当时正值积雪消融,景物清新,便命干康即兴作一首咏雪的诗。干康略加思索,立刻口吟出这首七绝,使王伸大为惊叹,连忙待为上宾,热诚接待。这首七绝貌似平凡通俗,其实含义很深。表面上,诗里谈的是残雪之景,说雪已停下,开始消融,周围的楼台亭阁也越来越显得清晰明丽了。实际上,却是嘲讽那些高高在上者有目无珠,把天上飞降下来的瑞雪看成是卑微的泥土。当然,这种嘲讽很隐晦含蓄,很婉转曲折,因为这正好是隐射着知州王伸对待作者自己的情况。[注释]①六出:雪花的别称,因为雪花有六角。相次:依次。陆续地。②和泥看:看成是泥土。和泥土一般地看待。投谒齐己干康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①。烹茶童子休相问,报导门前是衲僧②。[作者简介]见前。[说明]着名诗僧齐己居湘西道林寺时,干康前往拜访。齐己派童子挡驾,说是:“家师非诗人不与来往,不知您是不是诗人,请写一首诗,作为介绍名片,如何?”干康便立刻口吟这首绝句,叫童子入内回复。齐己一听此诗,大喜,立即出门迎接,颇有识荆恨晚之慨。及分别时,齐己亦有诗相赠(齐己诗从略)。干康此诗首联就很有分量,一下击中目标:字面上是说寺庙外、江对岸的红尘浊世,人们都忙忙碌碌,追名逐利,火得很;而寺庙边,山林中,却是远离尘嚣,无比清冷幽静。这种冷热对比,实喻世态炎凉,对齐己待人行事也是不以为然的。试想齐己何等样人,怎会看不出这层意思?而己公确是大德高僧、才人学者,胸襟确实非凡,他不仅不为见怪,反而赞赏干康的敏捷诗才,引为同调。干康由于得到前辈诗僧齐己的欣赏和延誉,名声愈着。纵观本诗和前面《赋残雪》,可以看出干康诗歌的重要特征,其诗风之凌厉雄健,直有锋芒毕露之势,虽乏温柔敦厚韵味,却也淋漓痛快。[注释]①青嶂:青绿色的山峦。②衲僧:佛家弟子自称,一般简称为衲或僧,年轻者自称贫衲、贫僧,年长者自称老衲、老僧。对御书后一绝亚栖通神笔法得玄门,亲入长安谒至尊①。莫怪出来多意气,草书曾悦圣明君②。[作者简介]亚栖,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1年前后在世。能诗,当时颇享名。作品大多失传,《全唐诗》录其七绝二首。[说明]御书系皇帝亲笔书写的文字,如书信、命令等。此题之御书系何朝何帝所写,无从考查。作者藏有一幅皇帝所赐御书,捧读御书,读后作诗。简洁地记叙了获此殊荣的经历,也极力歌颂御书之精美、珍贵。从诗的末句来看,作者本人就是一位草书大家。推测而已,无考也。[注释]①通神:谓书法神采精妙达到顶点。玄门:指高深的境界。长安:此处泛指京城,未必是陕西长安。至尊:指皇帝。②意气:意志舆气概。圣明君:英明的皇帝。闲居 延寿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①。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②。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③。野径无人剪,疏窗入薜萝④。[作者简介] 延寿(904-975),宋初浙江钱塘永明寺僧。字冲立,一作仲玄,号抱一子,俗姓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曾为吏,颇有治绩,因事出家。吴越忠懿王钱俶延主永明寺,赐号“智觉禅师”,入宋依然。他勤奋好学,儒佛兼通,诗文写得很好,主要着作有《宗镜绿》等。[说明]一般作诗者先铺陈景致,借景生情,从而抒发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感慨或阐述作者某一观点。本诗却反其道而行,开宗明义,先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直截了当地摆出来,用精辟的语言提出论点,然后,作者的目光才回到眼前的具体事物上。五律的后四句系作者佛隐生活的写实,可以理解为是给本诗的前四句作下补注,或者说用作者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实作者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并不多见。至于文词精炼、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意境悠远等等,倒还是次要的特点。[注释]①退迹:隐藏行迹,即退隐。②要势:很大的权势。浮荣:空虚的名誉。③雨催句:这句及后面一句意思都是说一旦卷入了某种“要势”和“浮荣”的漩涡之中,便再也不能身由自主,将处于被动窘迫的情势中。④翦(jiǎn):同剪,修剪,整理。薜萝:泛指各种藤蔓,详见本书灵一《题僧院》注①。永明寺偈延寿渴饮半掬水,饥餐一口松①。胸中无一事,长日对华峰②。[作者简介]见前。[说明]永明寺为寿公主持之本寺,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城郊,早废。吴越国显德初年(公元955年左右),国宗钱俶请寿公主持其寺,成为寿公训徒传法道场。本诗极为简洁地记叙了作者住寺时的隐修生活和思想状态。笔墨无多,情境皆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是一首成功的绝句小品。[注释]①掬(jū):双手捧取。白居易《和梦游》诗:“秀色似堪餐,浓华如可掬。”也用作量词。所谓半掬,自是单手舀起。松:这里指松子。②华峰:此处泛指远处青翠秀丽的山峰。汤戏福全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①。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②。[作者简介]福全,五代十国时南方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浙江金乡(今浙江省平阳县金乡镇) 人。能诗,尤以茶艺着名于时。[说明]诗题旁另有副题“注汤幻茶”,即汤戏也。所谓汤戏,即在注茶时于茶杯中冲幻出种种物象,多为幻出山水、花草、人物等图像,而福全则能幻出一句诗,连注四杯,即得七言绝句一首,诗可随口而出,幻戏也唾手而得,亦一天才绝技也。当时僧俗各界人士,几乎天天有人登门求观,福全便注汤戏幻出这首七绝,以应观赏者。[注释]①丹青:原指绘画用的颜料,丹砂和青蟷,泛指各种绘画颜色,进而代指绘画艺术。②陆鸿渐:即陆羽,唐代学者、茶叶专家。详见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说明。好名声:陆羽着《茶经》,因精熟茶叶、茶具及茶艺,被后人奉为茶神。别友人惟审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①。芳草迷归路,春衣滴泪痕②。几时休旅食,向夜宿江村③。欲识异乡苦,空山啼暮猿。[作者简介]惟审,五代十国时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工诗善文,当时颇享盛名,诗风深沉清隽,善拓意境。《全唐诗》存其诗三首。[说明]这也是一首赠别诗。审公本人是一个到处云游的僧人,而所送的人似也是长期漂泊的游子。离家万里,归日无期,那种旅途与异乡之苦,是一言难尽的。诗是写实的,毫无做作与夸张,它感人的力量正在这里。[注释]①销魂:魂渐离散,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此处自指前者。宋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②芳草:香草,亦用以比喻有美德的人。③旅食:寄食,客居。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向:*近,接近。宝琴释彪吾有一宝琴,价重双南金①。刻作龙凤象,弹为山水音②。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③。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④?[作者简介]释彪,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工诗善文,亦通音律,着作颇丰,惜皆散佚,存诗仅此一首,已收入《全唐诗》。[说明]好琴易得,知音难觅。宝琴不易得,知音更难求。彪公作此诗,看似意在琴上,着意地描写宝琴:琴形、琴音、琴徽、琴弦,无非是告诉我们,这是一支真正的宝琴。而彪公的真意、诗的真意落在最后一联:没有知音!没有知音,再宝贵的琴亦是形同虚设,有珍贵的宝琴,能弹甚至善弹,却没有赏识的人,是何等的悲哀呵!当然,彪公所悲叹的决不是宝琴,而是自己。这样委婉曲折地写出本意,才有情趣,方显功力。[注释]①南金:南方出产的金。古时所谓金多指铜,南则指长江中下游的荆州、扬州地区。②象:形状。③徽:固定琴弦的装置。山水音:指喻伯牙弹琴意在高山、意在流水。详见寒山《三言诗一首》注④。④钟期:钟子期,古代善于听琴的人,为喻伯牙的知音。题慧山泉若水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①。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②。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③。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④。[作者简介]若水,五代十国时南方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8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明朗,诗境幽远。作品多已散亡,仅存五言律诗一首,已收入《全唐诗》。[说明]慧山泉,亦名惠山泉,在今江苏省无锡市郊慧山石坞下。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酿酒,称慧泉酒。唐代陆羽、元代赵子昂皆评之为天下第二泉。近代华彦钧(瞎子阿炳)所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即描绘此泉风景。又,慧山,相传西域名僧慧照尝居此,故名。这首五言律诗,精炼简要地描绘了慧山泉的水质、功用,作者并表示愿意在泉边安禅隐修。诗写得节奏明快,旋律悠扬,诗味十足。[注释]①石脉:指泉水旁石壁的纹理脉络。松根:指泉池边松树,因年久粗大,不少凸露出地面。②云母:矿石名。古人以为此石为云之根,故名。可析为片,薄者透光,可为镜屏。可入药,为上品。此句极写慧山泉水之润滑透亮。茯苓:菌类植物。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入药,旧以与黄精并称,为神僊或隐士常用药物性食品,此句极言泉水的清香,且有补益药效。③茗:茶。净:清洗。④安禅:佛教语。安静地打坐,犹言入定。隋江总《明庆寺》诗:“金河知证果,石室乃安禅。”孤月句:意谓面对着慧山泉池中的明月而打坐安禅,修心养性。题马迹山文鉴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①。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②。[作者简介]文鉴,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9年前后在世。有诗名,然作品皆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说明]马迹山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东太湖中。岩壁间隐约似有马迹,传为秦始皇东巡时,其马所践踏而留。明初,俞通海以舟师破张士诚于此。系苏南着名名胜古迹。这首诗既描绘了马迹山之现状,亦缅怀了马迹山之历史。行文锤炼,铿锵有力。[注释]①瀛(yíng)洲:传说中神僊所居之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僊人居之。”此处借以指马迹山。沃洲山: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东晋高僧支遁曾居于此。有放鹤峰、养马坡,为支遁遗迹。②千里马:义有两指,一指高僧支遁善相马养马;一指秦始皇骑马东巡。龙迹:龙活动中留下的痕迹,此喻指秦始皇,秦始皇有“祖龙”之称。临终偈
  行因
  前朝诏住栖贤寺,雪夜逃居岩石间①。
  想见煮茶延客处,直缘生死不相关②。
  [作者简介] 行因,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江西庐山佛手岩僧。生卒年、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955年前后在世,逝时年约七十,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襄阳鹿门山处真禅师法嗣,为青原下七世。游江西庐山,乃栖佛手岩,人遂称为佛手岩和尚。南唐国主三召而不起。南唐后主李煜坚请主栖贤寺,请其开堂。未逾月,潜归旧窟,遂终于此。因公谙熟经典,兼通儒释,能言善辩,无滞无倦。平生不度弟子。及示寂,国王命画工写真,备香薪荼毗,塔于岩北。其事迹散见于《宋高僧传》、《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指月录》、《冷斋夜话》、《江西通志》、《庐山志》。
  [说明] 有一天,行因在庐山佛手岩煮茶,招待来访的同道好友,言谈间,吟出这首诗偈,手扶门扉,站立而化。简简单单的四句诗,把自己的平生经历和眼前状况全都道出,好不痛快。尾句更妙:朋友喝茶吧,生者自生,死者自死,各不相关。真是妙解天机,觉悟透彻的高僧啊!
  [注释] ①前朝:指南唐,行因作此诗时,南唐已为北宋所灭。栖贤寺:庐山著名大刹,在山之东南,始建于南朝刘宋时,唐宋明清均有兴废,清初入藏江苏布政使金世扬所捐、名家许从龙所绘《五百罗汉图》八箱二百轴,遂更知名。后画散损多半,余者存今庐山博物馆,寺亦久废。岩石间:指庐山佛手岩,位于牯岭西北,因岩形如平伸手掌,故名。岩下洞穴传为吕洞宾修炼处,故名僊人洞。其周围有蟾蜍石、御碑亭、游僊石、观妙亭等古迹,至今仍为庐山首选游览景点。②缘:因为。



诗一首
  史宗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①。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②。
  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③。
  [作者简介] 史宗,五代十国时南唐江苏广陵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40年前后在世。喜着麻衣,世称“麻衣道人”。身被疥疾,居无定所, 日据城外白土埭,引吭高歌,人皆不测。得布施转手赠予贫人。不知所终。
  [说明] 檀祇为江都令,闻史宗其名,知为异人,乃召之晤语。宗公应对机捷,一无疑滞,博古通今,兼及道儒。檀令甚为赏识,索诗。宗公遂赋此诗以贻。这首诗简洁精炼地概括了宗公自己的生活状况,指出欲海横流中的人们是没有出路的。语言甚为警策,很有感染力。
  [注释] ①清虚:清净虚无。这是道家代表庄周的主导思想。清虚者乃指作者自己。索:衣带。玄裘:淡黑色的衣袍。以上皆为宗公所系所穿之物。②浮游:漫游。《庄子?在宥》有“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用此意。泛:漂泊。不系舟:舟而无锚索牵系。喻漂泊不定。李白《寄崔侍御》诗有“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即此意。③毕:结束。尘累:红尘俗世间的牵累。栖志:把志趣栖放于。山丘:指山林隐修之处。
  云门寺
  仲休
  鹤唳峰前路,行行世虑消①。
  萝交藏石窦,雪破露山椒②。
  树老形多怪,人闲色似骄。
  谁同访诸谢,烟草满溪桥③。
  [作者简介] 仲休,一作仲林,北宋初年浙江会稽云门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48年前俊在世,道行高洁,时有高名,曾获宋太宗御赐紫袈裟。又工诗能文,作品结集为《天衣十峰咏》,学者钱易作序。
  [说明] 最著名的云门寺有两座,一座在今广东省乳源县北,山上云门寺为五代十国时南汉文偃禅师所居,文偃于此创立禅宗云门宗。另一座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地名东山,山上有云门寺,唐代智永居此三十年。本诗系指浙江绍兴云门寺,亦即作者仲休所住之寺,因此山此寺位于江浙山水秀丽之地,故自隋唐五代以来。多有名僧大德栖隐于此,本诗以写景为主,颇为详尽地介绍了云门寺引人入胜的风光胜迹。诗写得很精炼,很生动,很有深度,值得咀嚼和回味。
  [注释] ①唳(lì):鹤之鸣叫声。鲍照《舞鹤赋》:“唳清响于丹墀,舞容飞于金阁。”世虑:关于尘俗事务的考虑。②萝交句:谓藤萝交错,把岩峰的石洞遮掩。窦(dòu)指洞穴。雪破句:冰雪融化了,因而显露出山峰的岩体。破指雪的融解,山椒即山陵、山顶。谢庄《月赋》:“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③诸谢:东晋豪族谢氏聚居会稽地区,此地有众多谢氏名人的活动遗迹,如东晋权臣谢安曾隐居、游憩于此,南朝诗人谢灵运曾多次游东山(云门山)。并有相关诗篇傅世、烟草:烟雾和杂草。
  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一
  赞宁
  参差峰岫昼云昏,入望攀萝浊浪奔①。
  震泽涌山来北岸,华阳连洞到东门②。
  日生树挂红霞脚,风起波摇白石根③。
  闻有上方僧住处,橘花林下采兰荪④。
  [作者简介] 赞宁(919-1001),北宋初年浙江杭州龙兴寺僧。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省)人。幼出家于杭州灵隐寺,精研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忠懿王钱俶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大师”。他颇读儒书,博闻强记,辞辩纵横,人莫能屈。学文于光文大师,受诗于前进士龚霖。与吴越国王族钱俶、钱亿、钱仪、钱俨、名士崔仁冀、慎知礼、杨恽等应对唱和。著作除《高僧传》外,尚有《物类相感志》、《笋谱》、《内典集》和诗文杂记《外学集》等多种。
  [说明] 水月禅院在太湖洞庭山缥缈峰下,南朝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建,是一座著名的古寺院,有无碍泉等古迹。赞宁慕名来游,被禅院周围的山光水色所吸引,所激动,遂作二诗题留于此。这是第一首。是一首写得很生动,很有意境的七言律诗。用精炼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水月禅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附近的自然风光,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形神毕具、色彩鲜明的画卷。
  [注释] ①参差(cēn cī):高低不齐,不一致。峰岫:山峰,峰峦。②震泽:又名具区,系太湖的古名。华阳: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的金坛华阳之天,即今江苏省句容县茅山。③日生句:意谓早晨日出时树尖上挂满了(照着)朝霞的光芒。白石:太湖石作白色,多窍孔而玲珑剔透,可作园林摆设。④上方:犹言天界。此处却指洞庭山缥缈峰之顶。橘花林:太湖地区历来盛产柑橘等水果。兰荪:菖蒲的别名。是一种多年生天南星科水生香草,太湖滨极多。
  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二
  赞宁
  积翠湖心迤逦长,洞台萧寺两交光①。
  雁行黑点波涛白,枫叶红连橘柚黄②。
  人我绝时偎树石,是非来处接帆樯③。
  如何遂得追游性?摆却营营不急忙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这是题水月禅院七律的第二首。如果说第一首主要是描绘洞庭山缥缈峰的名胜风光,这首诗却把目光的焦点转向了太湖及湖殡。描述三万顷太湖中的波涛阵阵,帆樯点点,湖畔的洞台萧亭、红枫黄橘,各臻佳妙之境。既然有如此美妙的山光水色待我们去享受、领略,那么抛开一切尘务俗事,尽情游赏吧!这是作者的结论。
   [注释] ①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谢捽《治宅》诗有“迢递南川阳,迤逦西山足。”萧寺: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书法家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遂称佛寺为萧寺。②雁行句:雪白的浪花中点缀黑色的雁影,黑白分明,煞是显目。枫叶句:时值仲秋,枫叶红遍,与金黄的橘柚连成一片,特别好看。③人我:实指他人。帆樯:均船上设置,以之代指船只。④遂:如愿。追游性:游玩观赏的意愿。营营:往来盘旋貌。此处指忙于俗事,追逐名利。
  咏鹦鹉
  定诸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①。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②。
  [作者简介] 定诸,北宋初期福建晋江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失考,大约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多与当时诗家名士之辈为方外友。长于诗文,有名于时,诗文结集为《去华集》,不传。
  [说明] 鹦鹉为一种常见的家养鸟,其羽毛色彩美丽,头圆,嘴大而短,上嘴呈钩状,舌柔软,经训练能效人发音。《礼记?曲礼》上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造首七言绝句就是针对“鹦鹉学舌”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议论与感慨。这一点应该是很明确的:作者所写的不是鸟类,而是人类自身!   [注释] ①金笼:极珍贵的材料(不一定非黄金不可)制作的鸟笼,兼用绸缎制成的笼罩。羽仪:羽翼。此处赞美鹦鹉羽毛五彩缤纷,极是华丽。分明句:谓此鹦鹉有一副好喉舌,能学人说很多话。②一向:一味地,不断地。须信:须知道。两句乃告诫鹦鹉不要盲目地随人学舌,其实人说的话有是有非,真真假假,很*不住的,一味学舌,岂不学走了样么?
  上州牧偈
  道诠
  比拟忘言合太虚,免教和气有亲疏①。
  谁知道德全无用,今日为僧贵识书②。
  [作者简介] 道诠(?-985),五代至北宋初时江西庐山归宗寺僧。俗姓刘,安福(今属江西省)人。为延寿慧轮禅师法嗣,青原下八世。诠公先住庐山开先寺,开堂传法,造材颇众。北宋乾德初(公元963年左右),于庐山牛首峰下结庵独居,苦研经藏。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洪州知府林仁肇请居上高九峰隆际院。后应南康知府张南金等请,复返匡庐,坐归宗大道场。示寂后,塔葬牛首庵。
  [说明] 诠公开法庐山归宗寺之前,无论是在庐山开先、牛首,还是在上高九峰,其地域均隶五代南唐国境。公元975年,南唐国灭,江西全境归宋。按赵宋朝廷规定,僧徒例试经业,禅宗弟子兼习禅观。诠公时在上高。他认为这种考试没有意义,对佛教的和平发展反而有害。于是作此诗偈,寄达知府。知府认为象道诠禅师这样博学的高僧门下,自然没有下品,特奏报朝廷,准其全寺免试。诠公此偈,言简意赅。短短四句,既谈到佛教特别是禅宗重在心神领悟,不重文字形式,也指出例试乃人为地分出等级,对各教派团结不利。后两句是明显的嘲讽口吻,很有力量。
  [注释] ①比拟句:谓出家人不落言诠,贵在心领神会,贵在开悟。忘言指不看重文字语言。太虚指天空,如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诗:“太虚生月晕,舟中知天风。”这里引申为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生化规律,深入地说指天地人生的奥秘真谛。免教句:指例试将人为地制造出等级亲疏,有伤和气。②道德:这里乃指僧徒的悟性修养。识书:读书。


七言杂诗
  遇贤
  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①。
  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作者简介] 遇贤(922-1009),宋初江苏长洲东禅寺僧。俗姓林,姑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性嗜酒,酒量极大,时人皆称之“林酒僊”。他多才多艺,每预言,多有应验。喜赋诗,诗风通俗明快,清婉自然。
  [说明] 从现存各种有关历史资料来看,遇贤是一位特立独行,很有个性特征的有道高僧。也可以说是一位隐于佛隐于酒的有识之士。从本诗来看,尽管这七言四句写得平淡无奇,但其内容却非常深远广大,含蕴着非常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居安思危的善良规箴。这样的诗当然不可能是出于糊涂酒鬼之手了。诗歌在行文用韵方面的民歌倾向也很明显。
  [注释] ①扬子江:即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流。沉吟:沉思吟味,有默默地探索研究之意。
  五言杂诗
  遇贤
  金斚又闻泛,玉山还报颓①。
  莫教更漏促,趁取月明回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遇贤酒瘾不小,酒量很大,酒德如何?却无从得知。但从人们皆呼之为“酒僊”的情况来看,其品味断不会低。这里选出遇贤专门写饮酒的一首五言绝句。五言绝句几乎是格律诗中最简短的形式了,但其中居然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便是一幅好画,遇贤此诗正是如此。有情有景,动静得宜,尽管写的不过是饮酒甚至酗酒这等无足称道之事,笔调却何等雍容典雅,豁达大度。所以,诗不一定要多、要长,只要精炼,言之有物,便是好诗了。
   [注释] ①斚(jiǎ):古代铜制酒器,似爵而较大,曾盛行于商代。此处借指一般酒器。泛:翻,指注酒时酒沫翻起,此处仅指注酒。玉山:指头颅。形容醉酒而抬不起头来,往往就称之为“玉山倾倒”。②更漏:古代报时装置。趁取:趁着。
  蒸豚
  失名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①。
  蒸处已将蒸叶裹,熟时更用杏浆浇②。
  红鲜雅称食盘贮,软熟真堪玉筯挑③。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只合唤藤条④。
  [作者简介] 失名僧又作村寺僧,五代十国后期蜀中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55年前后在世。
  [说明] 王中令攻灭蜀国,于追剿蜀军残部时脱离了自己的队伍,又饥又渴,进入一山村小寺中。寺中惟有一僧,业已喝醉,于床榻端坐而不起迎。王公愤甚,欲挥剑斩之。此僧应对自然,毫无畏惧,王公觉得奇怪,就释放了此僧。随后向此僧求食。此僧但云有肉无蔬,王公更奇。此僧端出一盆蒸猪头给王公食用,其味甚美。王公很高兴,便问此僧,除了能喝酒吃肉之外,你还有什么本事。此僧自言能诗。于是王公令此僧赋蒸豚诗,此僧不假思索,挥笔立就,遂成诗如上。王公大喜,赠之予紫袈裟,并赐号为“蜀中诗僧”。据此可知,此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其胸怀、其胆识、其道力、其才华皆不一般。虽隐藏于山村小寺中,断非凡品。
  [注释] ①膘:肥肉。药苗:此处指山中青草,自然也含各种药草。②浆:杏汁,代指各种调味品。③玉筯:玉筷。另外除玉器所制筷子外,往往象牙筷亦称玉筯,取其白如玉之颜色也。④膻(shān)根:羊肉,尤指羊之头脚部分。
  赠英公大师
  永牙
  吾宗何事独称雄?今昔名高继古风①。
  王右军书得智永。李阳冰篆付英公②。
  墨研天电煤疑绝,砚琢端溪石欲空③。
  珍重真踪千载后,谁来三日看无穷④!
  [作者简介] 永牙,宋初陕西圭峰草堂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56年前后在世。以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道场草堂寺为根本,弘法传教,卓有功绩,宋太宗御赐紫袈裟。
  [说明] 英公大师法讳梦英,字宣义,宋初名僧,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人。为华严宗大德,戒行精严,道誉卓著,且又擅长书法,于篆书各体悉皆精通。晚年应宋太宗之召,至都城汴梁,太宗面询佛法,应对称旨,得赐紫袈裟,后复游终南山。永牙此首赠诗,作为华严宗同门,首先赞赏梦英大师在闸扬教义方面的功绩,继而用更多的笔墨,描述梦英在书法艺术上的高深造诣,甚至连梦英大师的文房用品墨砚也历叙无遗。诗很精炼,典故的使用也很准确贴切。
  [注释] ①吾宗:指华严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依《华严经》立宗,故名。因创始人法藏曾受武则天所赐“贤首大师”称号,故又称“贤首宗”。称雄:指梦英对华严宗发展有大贡献,是鼓励溢美之词。名高:著名高僧大德。这里今昔名高系指梦英大师、宗密大师。古风:指法藏创立的教派宗风。②王右军书:指晋代王羲之的行草《兰亭集序》。释智永为羲之七代孙,此书法真迹传给智永后,又由智永传给其徒辨才,详见辨才《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之说明。李阳冰:唐朝书法家、文字学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为李白从叔。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任当涂令,李白依其至终。李白死后,为之编诗集并作序。擅长篆书,独创一格,后学者多所宗法。这是说梦英大师篆书亦是继承李阳冰风格。③墨研句:意谓用最好的煤烟制成佳墨。砚琢句:意谓用端溪的石材琢成名砚。端溪在今广东省高要县,其地产石制砚极佳,称端砚。④真踪:真迹,指英公的篆书作品。谁来句:谓英公书法作品既佳且多,三日也看不完。
  归山吟寄友
  清豁
  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①。
  入郭当时君是我,归山今日我非君②。
  [作者简介] 清豁(?-976),生年不详,宋初福建漳州保福院僧。俗姓张,泉州(今属福建省)人。他博学能文,精通佛典,以高行受知于武宁军节度使陈洪进,以名上宋太祖,赐号曰“性空禅师”。
  [说明] 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清豁在漳、泉二州颇负盛名,当权及名流们争相罗致。清豁遂来往于大吏和名士之间。未久,甚觉不惬,以为远远不如自己原来在山林中优游清净,便又毅然地返回深山,继续隐居修性。从本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是写给一位曾经与作者一同隐居的朋友。那人也已入郭奔走,迄今未归山。作者在寄赠给他的七绝诗中,对他不无微词,也算是对朋友的规劝和开导吧。诗写得浅显平易,亲切柔和,比喻亦颇贴切。
  [注释] ①浮沫:又作浮沤,即水面上的泡沫。相将:相与,相共,在一起。②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此处代指城中。
  秋夜坐
  遇臻
  秋庭肃肃风飕飕,寒星列空蟾魄高①。  搘颐静坐神不劳,鸟巢无端吹布毛②。
  [作者简介] 遇臻(?-996),北宋浙江婺州齐云山僧。俗姓杨,越州(令浙江省绍兴市)人。嗣法于天台山德韶国师。道行与诗文均有名于当时。生年及其他事迹不详。
  [说明] 这是一首很简短的七言绝句,更是一幅很精致清秀的静物写生画。暮秋时节,庭院是那么荒凉萧杀,飒飒秋风吹过,闻其声而不见其形。星月高速寒冽,老僧人支颐默坐,只有鸟巢中落下来的羽毛在夜风中轻飘。词藻是美的,韵律是美的,意境是美的。然而,老僧人的心田恐怕也像秋天一般萧索、孤寂、凛冽、飘摇吧。这才是作者写诗立意之所在。
  [注释] ①肃肃:肃瑟萧条貌。飕(sōu):象风声。蟾魄:即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常以蟾为月的代称。魄通霸,本指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故亦常以魄或霸代称月亮、②搘颐(zhī yí):支着下巴。搘为支或拄,颐即下巴。鸟巢句:源出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鸟巢(?-824)系唐朝浙江名僧,原名道林,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入京都拜高僧道钦门下。南归故乡,于秦望山大松树上结巢而居,时入皆称之为“鸟巢禅师”。诗人白居易守杭州,时相过从,备极尊崇。卒后赐谥为“圆修禅师”。布毛亦系唐朝杭州僧,原名会通。唐德宗时曾任六宫使,后乞为僧,受业于鸟巢禅师,一日欲他往另求佛法,来辞鸟巢,鸟巢禅师说此处亦有佛法,何必去,说罢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悟,故人们便称他为“布毛侍者”。
  自题月轩
  德聪
  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①。  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②。
  [作者简介] 德聪(944-1017),宋初浙江松江畲山僧。俗姓仰,姑苏张潭(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初受戒于梵天寺,后遍参名师,深得教益。然治学能融会贯通,不受教条约束,尤不喜死背经典。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结庐于畲山东峰,终老于斯。传说时有名大青、小青二虎为之侍卫。能诗,诗风清俊雅致,颇有名。
  [说明] 德聪题在畲山本寺月轩中的这首绝句很有味道。大约是秋季某月一个望日之夜,作者在月轩中对月吟诗。夜已深,诗亦成。作者突然心血来潮:除我之外,还有多少人在观赏月亮啊!其实,被看的不是月亮而是人。构思之新颖,想象之丰富,的确出人意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睿智的思想,豁达的胸怀,以及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激情。
  [注释] ①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是一种附属建筑物。辘轳:汲取井水的起重装置,由支架、手柄、转轴、绳索等部件组成,是现代起重绞车的雏形。冰盘:也叫冰轮、玉盘,均指月亮。取意于月光的幽冷,月形的浑圆。轩里句:意谓彻夜苦苦吟诗,待诗吟成时,夜已极深,诗人也感到极其寒冷了。②月明:即明月。
  怀广南转运陈学士状元
  希昼
  极望随南斗,迢迢思欲迷①。
  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②。
  残日依山尽,长天向水低③。
  遥知僊馆梦,夜夜怯猿啼④。
  [作者简介] 希昼,北宋初年四川剑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博览群书,工诗能文,与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共九人结社吟诗,诗结集为《九僧诗》。并与同代名士陈尧叟、李堪、朱扆等皆有交往唱和。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十八首,全为五言律诗,皆清新流利,婉然可诵。
  [说明] 广南为路名,即唐之岭南道,宋分置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区。转运即转运使,为官名,唐始置,掌粮食、财赋转运事务。多以大臣兼领。宋时置诸道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军需粮饷,后并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为州府以上行政长官,权任甚重。因有兵权,故亦称漕帅。陈学士指陈尧叟(961-1017),北宋大臣、医学家,字唐夫,阆中(今属四川省)人。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状元,历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官至同平章事(宰相)、枢密使。在任鼓励农桑、推广医术,着有医书《集验方》、文集《请盟集》三集。为北宋一代名臣。与希昼为方外至交。昼公有多首诗寄赠之。
  [注释] ①南斗:星名。南斗六星,即斗宿。迢迢:路途漫长而遥远。迷:分辨不清。②桂岭:广西简称桂,广西多山,桂岭泛指广西的山岭。海门:指今广西合浦地区,系陈尧叟治辖之地,昼公时在剑南(今四川成都地区),位于广西之西北。③尽:指日落。长天句:谓天空因云雾弥漫而显得低垂,似乎要压到水面(海面)上了。两句均写广南西路情况。④僊馆:美称陈尧叟在广南西路任上所居住的官邸或驿馆。怯:怕。



过巴峡
  希昼
  远望知无极,穷秋日向残①。
  孤泉泻空白,众木倚云寒②。
  静想猿啼苦,危闻客过难③。
  寸心宁可寄,前去雪漫漫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巴峡,地名,指重庆市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水程九十里。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巴郡三峡。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指此。昼公系剑南人,并在剑南出家,凡出川,必经巴峡,遂有此诗、这首诗在描绘巴峡风光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巴峡的险峻,感叹出川过峡的艰辛。诗写得遒劲而又苍凉,韵味深沉,震撼人心。
  [注释] ①无极:无穷,无边际。穷秋:深秋,秋末。残:尽,指日之将落。②孤泉句:泉瀑从高空落下,形成一条白练。众木句:树木因生长峡岩高处,挨近云层,显出寒意。③危闻:惊闻.④寸心:犹言心。寄:寄托,安放。
  金陵怀古
  保暹
  石城秋月满,烟水冷萧萧①。
  战气悲千古,歌声散六朝②。
  萤飞宫草暗,霜白井桐凋③。
  竟日秦淮上,思贤莫可招④。
  [作者简介] 保暹,北宋初年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及生平事迹均已失考,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为北宋九诗僧之一。除与希昼等八僧唱和外,与同代名士徐任、蒋白、徐希、张康等亦交往唱酬。有《处囊诀》,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二十五首,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诗,其诗节奏明快,诗味隽永。
  [说明] 金陵为古地名。战国楚威王置金陵邑,秦称秣陵,三国吴称建业,晋改建康,五代梁置金陵府,南唐为江宁府,宋改建康府,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称南京。其地为今江苏省南京市与江宁县。谢捽《鼓吹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皆指此。金陵为六朝古都,城内外古迹甚多。暹公游金陵,访名胜,作此怀古诗,确是触目生情,感慨万千。诗写得雄健挺拔,满怀激情。
  [注释] ①石城:即石头城,又称石首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因其地有石头山,东晋时累石依山建城,故名。向为金陵外围屏障,唐初即废。后则以之代指金陵。萧萧:象声词,本指风声,此处谓风过水上,水波动荡摇撼而作萧萧声。②战气:战争或战火遗留下的景象。歌声:歌舞之声。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金陵,故金陵得名为六朝古都。③宫草:指故都旧宫苑的草。井桐:旧宫苑水井旁的梧桐树。④秦淮:水名。有二源。东源出句容县华山,南流;南源出溧水县东庐山,北流。二源会合于方山,西经金陵城中,北入长江。相传秦始皇于方山掘流,西入江,亦曰淮,因称秦淮。历代为著名的游览之地。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即指此水。南宋以来已大部淤塞。思贤句:意谓古都业已衰败荒落,凋蔽不堪,再也没有名人雅士来此聚集了。此处所谓贤指社会名流贤达。
  磻溪
  保暹
  不肯随波自直钓,一朝以道佐成周①。
  后来亦有人于此,只把渔竿空白头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磻(pán)溪:水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北流入于渭,一名璜河。传说为周初太公望未遇文王时垂钓之处。《水经注?渭水》:“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者,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丸谷。石壁深高,幽篁邃密,林障秀阴,人迹罕交。东南隅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这也是一首览物怀古诗,歌颂一位众所周知的历史名人——姜子牙。不过,诗中并未浪费笔墨叙述姜太公的丰功伟绩,而是将其钓鱼之举突出强调出来,并将之与后世的垂钓者相比较。其实谁都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钓翁之意不在鱼。古往今来,人们钓的是名、是利、是官、是权。姜太公是成功的垂钓者。历朝历代数不胜数其他的垂钓者呢?
  [注释] ①随波:随波逐流,随从大众。直钓:相传姜太公在磻溪垂钓,用的是直钩且未上饵,愿者上钩,意不在鱼也。道:指治国之道。成周:本意为西周的东都洛邑(洛阳),此处代指西周王朝。②把:握着,持着。
  江上书怀寄希昼
  文兆
  扁舟宿江上,脉脉兴何穷①?
  吴楚十年客,蒹葭一夜风②。
  东林秋信断,南越石房空③。
  向此都忘寐,君应与我同④。
  [作者简介] 文兆,北宋初年岭南著名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南越(今广东、广西地区)人。为北宋九诗僧之一。除与希昼等八僧唱和外,多与同代文人学士交往唱酬。五言诗写得很好,诗风淡雅细腻,文字生动,格调清新。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十三首,全为五言。
  [说明] 江上,指兆公长江旅途之中。书怀即抒发自己的情怀并书写下来。希昼,宋初著名诗僧,详见前希昼《怀广南转运陈学士状元》之作者简介。这首五言律诗既记叙了兆公云游旅途的孤寂艰辛,更怀念岭南旧居的美好风光,特别是表达出对时居庐山东林寺的希昼的深切怀念。诗写得很真挚,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注释] ①扁舟:小船。脉脉:本意为含情不语貌。南朝梁简文帝《对烛赋》:“回照金屏里,脉脉两相看。”这里有静静、悄悄之意。②吴楚:吴楚地域,泛指今长江中下游地区,约略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诸省。蒹葭:蒹,荻草;葭,芦苇;为常见的水草。比喻微*平常。《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韩诗外传》二:“吾出于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③东林:指江西庐山东林寺,详见前慧远《庐山东林杂诗》之说明。南越:也作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地区。秦始皇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秦朝末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元鼎六年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今则以广东为粤,浙江为越。石房:指兆公隐修之所。④向此:对此,为此。
  幽圃
  文兆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采,花发蝶先知①。
  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幽圃指岭南某处兆公旧山之庭园。兆公云游吴楚,首尾十年,故园行渐荒废,每思之,颇感凄怆。这首诗很细腻详尽地描绘了兆公旧居庭园的位置、路径、篱墙、花木等情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为什么久久不去料理自己的园子,为什么行年垂老还不归去呢?只有文兆自己知道。
  [注释] ①兰芳:芳香的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开花,俗称草兰或春兰。一茎一花,花味清香。一茎数花者为蕙,俗名蕙兰。又一种开于秋季,亦一茎数花,以产于福建,故称建兰。②锄:指锄草松土等料理庭园之事。
  泛若耶溪
  行肇
  霁雨牵野情,孤舟遂兹赏①。
  积水连远空,落日垂万象②。
  岸回云独随,山转泉更响③。
  望望极寒源,犹言放轻浆④。
  [作者简介] 行肇,北宋初年江南著名诗僧。生卒年、俗姓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为北宋九诗僧之一,与希昼等八位诗僧及其他同代文人学士时相唱和。其诗格调豪迈,笔力雄劲,很有气魄。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十六首,除一首五古外,余皆五言律诗。
  [说明] 若耶溪又名五云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李白《采莲曲》:“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宋祁《送僧游越》诗:“越绝天长晓雾低,若耶云树蔽春晖。”皆指此。又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之所。道书称为福地。泛若耶溪即在若耶溪上泛舟、行船。这首诗是肇公的代表作品。全诗语言精炼,想象丰富,节奏明快,韵律铿锵,用浓墨重彩描绘出若耶溪一带无比美丽的水色山光。诗境甚佳,诗味甚足。
  [注释] ①霁(jì):原意为雨止。凡雨雪止,云雾散,皆可谓之霁。霁雨犹言雨霁。野情:犹言野趣,在田野郊外游玩的情趣和兴致。遂:遂心,如愿。兹赏:这种赏玩的乐趣。兹为代词,意为此,这。②垂:下挂,落下。万象: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温庭筠《七夕》有“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即此意。③回:指回环曲折。转:指弯曲交叠。④望望:犹言望,重复一字以强调。极:穷尽,终了。寒源:指溪水的源头,发源地。放:放任。
  卧病吟
  行肇
  杉窗秋气深,入夜四檐雨①。
  枕冷梦忽醒,独对孤灯语。
  流萤隐回廊,惊鸿度寒渚②。
  空令一寸心,悠悠生万缕③。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肇公传世的十六首诗,这首五言诗风格迥异,别具特色。如果说行肇诗大多为胡笳号角,这首诗则无异于洞箫琵琶,前者雄浑嘹亮,高亢豪迈,后者则温柔幽怨,委婉深沉。因为人生是复杂的,不但有高朋宴乐,游赏放歌,也有孤身羁旅,独居卧病。不同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的心境,所以做出的诗,也就有不同的风格面貌。同样,写病中之情亦淋漓尽致,曲尽凄迷之状,令人哀婉伤叹。这才是写作高手,才是有造诣的诗人。肇公便是如此,此诗可以为证。
  [注释] ①杉窗:窗外有杉树,被杉树和杉阻挡着的窗户。四檐:屋顶的四面边缘。②流萤:飞行无定的萤。回廊:盘旋曲折的长廊。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体态轻盈,指鸿,尤指美女。渚:水边小洲。③寸心:犹言心。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心。万缕:万缕思绪。缕为丝,线。此处喻情思如丝线,绵长无尽也。
  晚次江陵
  简长
  楚路接江陵,倦行愁问程①。
  异乡无旧识,多难足离情②。
  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③。
  前山不可望,断续暮猿声。
  [作者简介] 简长,北宋初年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与生平履历均已失考,沃洲(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沃洲山)人。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为北宋九诗僧之一,与希昼等八位诗僧及名士学者卢叔微、方仲荀等唱酬。宋本《九僧诗》录其诗十七诗,几乎全为五言诗。其诗简洁明快,风格雄健高亢,很有功力。
  [说明] 次指旅途中的停留,也代指途中停留止宿的处所。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系春秋时楚国郢都。秦分为江阳县,汉置江陵县,唐以后升为府,入清复改为荆州府治。简长乘舟云游,溯长江而上,旅途中暂宿江陵古城而作此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一位异乡旅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诗写得很真挚,很深沉。
  [注释] ①楚路:古楚地区的道路,此处指水路,即长江航道。问程:问路,包括问路名和路途远近等。②足:充满。③寒芜:指荒芜的野草。废城:指江陵。江陵自始置郢都至简长写诗时已是1400余年的古城,业已沦落衰败,故称废城。
  夜感
  简长
  无眠动归心,寒灯坐将灭。
  长恐浮云生,夺我西窗月。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僧人云游,四海为家,然各个仍有其本乡本山本寺。倦鸟归林,游子还乡,浪迹萍踪的游方僧人何尝不想回到自己的旧山。出外云游是为了增见识,阅世情,参学高德,瞻礼名山,到底还得回到自己的本寺去清修。这首诗就是写长公在异土他乡怀念故寺的心情。夜长难眠,心绪万千,这些都不必去写,那太累赘,而是写静夜枯坐,灯火将灭;而是写浮云生起,遮去西窗明月。这里隐藏着一个信息:那月亮是不能遮去的,因为那是故乡的月亮,看见那月亮,仿佛就看见了家乡。百年之后的大诗人苏东坡于其《水调歌头》长词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这种意思。



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
  惟凤
  冰瀑寒侵室,围炉静话长①。
  诗心全大雅,祖意会诸方②。
  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③。
  无眠向遥夕,又约去衡阳④。
  [作者简介] 惟凤,北宋初年四川诗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号持正,青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人。为北宋九诗僧之一,与希昼等八位诗僧及陈豸、徐涉等名士诗文唱和。宋本《九僧诗》存其诗十三首,其中五言律诗十二首,五言古风一首。诗风雄浑苍劲,情调委婉,意境深沉。
  [说明] 行肇,北宋初年著名诗僧,九诗僧之一,详见行肇《泛若耶溪》作者简介。栖贤寺为古代庐山著名大刹,在庐山东南栖贤谷内,唐宋时颇为鼎盛。详见行因《临终偈》注①。惟凤与行肇为志同道合的诗友,共同挂单于栖贤寺。时在深冬,围炉夜话,语甚投契,通宵达旦,却也是极为快乐惬意之事。于是,又相约开春后一同去游览南岳衡山。诗写得很简练,用字遣词颇见锤炼功夫,意境亦幽远,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①冰瀑:犹言冰、冰凌。②《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西周初年作品,雅意为正,与王政有关,反映王朝的重大措施或事件,历来以之为正声。此句意谓二人论诗,全合《大雅》宗旨。祖意:谓佛祖释迦牟尼的意旨。诸方犹言诸天,佛家语,佛家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三十二天。③危:高大的。④遥夕:犹言整夜。衡阳:古县名,在今湖南省南部,此处系指衡阳的南岳衡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亦宗教圣地,山中极多佛寺道观。
  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惟凤
  东西望朔漠,姑射独崔嵬①。
  一片两片云,终南太华来②。
  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③。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④。
  古径穷难尽。晴岚拨不开⑤。
  海鸥飞上迟,边风劲触回⑥。
  傲隐非他古,依灵有奇才⑦。
  曾生心若何,猿声终夜哀⑧。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姑射山在山西省临汾县西北,即古之九孔山,九孔相通,又名石孔山。曾山人,隐居于姑射山中的一位读书人。山人指隐居于山中者。惟凤游姑射山,宿曾山人家,于壁上题此五言古风。本诗用曲折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曾山人隐地的山川形胜,也赞颂了曾山人的高尚人品和卓越才华。全诗一气呵成,却又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层次分明,开阖自如。
  [注释] ①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指北方。杜甫《咏怀古迹》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崔嵬:山峰高耸貌。屈原《九章?涉江》有“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②终南: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太华:山名,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南。崔颢《经华阴》诗有“岧嶤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因远望其形似华(花),故称华山,其西有少华山。③根绕句:谓姑射山在黄河北岸,山麓距河不远。清渭:清澄的渭水,此从《释文》载“泾,浊水也;渭,清水也”事实正好相反,泾清而渭浊,泾渭分明。隈:角落。④深涧句:谓渴了饮用涧中映着虹影的溪水。饮渴虹语倒装,实为渴饮虹,虹指有虹影的水。邃:深。秋雷,谓河水汹涌奔腾,其声犹如雷鸣。⑤古径:犹言老路,旧路。穷:搜求,衍义为研究、探讨。岚:山中雾气。⑥海鸥:此处指水鸥、沙鸥。边风:指北方边野的风。劲触回:指北风吹到姑射山被猛烈地挡住碰回。⑦傲隐:出于高傲、清高而隐居。非他古:他并非最早,谓此前姑射山亦有人隐居。灵:地灵,灵秀之地。奇才:特别罕有的人才。⑧曾生:指诗题中的曾山人,其事迹无考。
  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惠崇
  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①。
  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②。
  照水千寻回,栖烟一点明③。
  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④。
  [作者简介] 惠崇,北宋初年江南诗画名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号均不详,大约公元975年左右在世,淮南(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一作建阳(今属福建省)人。能诗善文,曾与希昼等八位诗僧唱和,作品结为《九僧诗》。画亦有名,尤善水墨小品,人称“惠崇小景”,葛立方、苏轼对他画的小景极为推崇。又取己诗作百句图,刊石于长安。与当时名士寇准、潘阆、杨云师、吴黔等诗词唱和,交往密切。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十一首,全为五言。诗风辽阔高亢,苍劲雄健,很有气势。
  [说明] 分赋即分题,系旧时作诗的一种方法:数人相约,以抽阄的方法分别抽得诗题以赋诗,有时诗题上且附韵,即既分题又分韵,有一次,丞相寇准把惠崇请到自家的园林里,两人谈诗论文,观花赏景,兴致极高,便按如上方法作起诗来。寇准抽阄得柳题青韵,惠崇则抽得鹭题明韵。这样做诗,既定题又定韵,毕竟不是易事。惠崇搜尽枯肠,从中午直到傍晚,终于作出这首五律。寇准没有作出,于是认输。这首诗写尽了白鹭娴雅高洁、照水临风的姿态,又从把鹭比作凤而联想到僊山宝岛蓬莱、瀛洲。形象生动,联想丰富。
  [注释] ①绝:尽,停止。迟徊:迟疑徘徊状。②曝翎:晒羽毛。引步:迈开大步。③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池水之深。栖烟句:意谓烟波中一只鹭站在那儿倍觉醒目。④凤: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此处借指鹭。蓬瀛:指蓬莱、瀛洲,和方丈合在一起,并称为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
  中夜起
  惠崇
  初月不到晓,夜色何冥冥①。
  独立秋江上,风波卷寒星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崇公善绘小景,而这首诗便是一幅小景,一幅精致、玲珑、清新、隽永的小景。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秋中夜起,独立江干,所能看到的是孤月、寒星,夜色苍茫,诗人忧郁,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景致。诗与画是相通的。前人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工诗善画,崇公亦工诗善画。移王维之评于崇公,亦无不可。
  [注释] ①初月:新月,农历每月上旬之月。冥冥:晦暗,昏昧。《诗?无将大车》有“无将大车,维尘冥冥。”又作高远,深远。扬雄《法言?问明》又有“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②秋江:秋天的江畔。寒早:谓深秋寒风凛冽,天空的星星闪烁,亦似畏寒战栗一般。
  塞上赠王太尉
  宇昭
  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①。
  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②。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③。
  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④。
  [作者简介] 宇昭,北宋初期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大约为今江苏省南部地区人。北宋九诗僧之一,与希昼等八位诗僧结社唱和,并与朱严、曹商、骆偃、魏野等名人学士交往唱酬。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十三首,全为五言律诗。其诗风格明快清新,慷慨雄劲,饱含高昂的激情。
  [说明] 塞上为边界之上,指军事要地。王太尉,不详何人。太尉为秦所置官位,金印,紫绶,掌一国军事大权。汉因之,其尊等同丞相。西汉后期改为大司马,职权依然。东汉初复称太尉。后代虽多有沿置,但一般为加官,无实权。明始废。自古以来,边疆战火频仍,边民生活动乱,成为历代统治阶级极大忧患。北宋自“杯酒释兵权”后,国势积弱,边衅时起,边患贯彻始终,北宋末年徽、钦二宗亦被金人俘去。故此,有志男儿多投笔从戎,扬威边疆。这首诗便是歌颂王太尉粉碎侵略、保卫边疆的丰功伟绩。以“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来形容战后边疆的和平景象,成为一时传诵的千古名句。诗写得很有气魄,很有力度。
  [注释] ①嫖(piāo)姚:轻捷强健的样子。杜甫《后出塞》之二有:“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强悍劲捷,又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大勋:伟大的功劳。妖氛:本意为妖气,此处指外敌入侵所制造出来的战争气氛。②降来地:因敌国投降而收复回来的国土。雕:猛禽名,亦作蹷。似鹰而大,黑褐色。《史记?李将军传》有“是必射雕者也”。战后云:战争结束后和平而晴朗的天空。③垒:战垒,指军营墙壁或防守工事。烧:野火。芜:乱草。④边客:指北方边远之地的旅客。笳(jiā):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魏晋以后,以笳笛为庆典或仪仗之乐。蔡琰《悲愤诗》中有句云“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宵笳指夜间吹笳。



幽居即事
  宇昭
  扫苔人迹外,渐老喜深藏①。
  路僻闲行远,春晴昼睡长②。
  余花留暮蝶,幽草恋残阳③。
  尽日空林下,孤禅念石霜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幽居即隐居,即幽静地居住于某处。即事,记事也。这是昭公记叙自己隐居生活的一首诗,与其他高昂激烈的诗可作对比。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绘,昭公隐居之所幽静美丽的景象浮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幽居生活是寂寞的,但也有难得的安宁,自由自在,乐在其中。
  [注释] ①人迹外:指人迹不到的地方,极言其地之偏僻。深藏:本意为深密地躲藏起来,此处指不与外界交接,闭门谢客,独自隐修。②闲行:犹言散步。③余花句:遗留下来的还没有雕谢的花儿留住了傍晚的(也是最后的)一批蝴蝶。幽草:安静的、不显眼的草。残阳:即将落山的夕阳。④孤禅:独自坐禅。石霜(807-888),唐代高僧,法名庆诸,俗姓陈,庐陵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人。住潭州石霜山,因以为号。他以石霜山为基地,大力弘扬禅宗佛法。唐僖宗派专使赐紫袈裟,坚辞不受。光启末坐化,敕谥普会大师。
  闻蛩
  怀古
  幽虫侵暮急,断续苦相亲①。
  夜魄沉荒垒,寒声出壤邻②。
  霜清空思切,秋永几愁新③。
  徒感流年鬓,茎茎暗结银④。
  [作者简介] 怀古,北宋初年四川诗僧,生卒年及生平履历不详,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峨眉(今四川省峨眉山市)人。北宋九诗僧之一,与希昼等八位诗僧结社唱和,又与当时名士田锡等交游。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九首,全为五言律诗。其诗清新流利,委婉深沉,颇享盛名。
  [说明] 蛩(qióng)系虫名,有多种,此处专指蟋蟀。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即指此。这首夜坐闻蛩诗摹写寒蛩之鸣,长夜之寂,曲尽其妙;意思是蛩声催去了岁月,催白了鬓发。诗写得很细腻,很深沉,很有感染力。
  [注释] ①幽虫:此处指躲藏在幽秘之处的蛩,即蟋蟀。侵暮急:暮夜中鸣叫得很是急迫,不停地鸣叫。相亲:指蛩鸣之声不停地传入耳来,似乎蛩与人很是亲近。②夜魄:月光。魄通霸,指月初上或将没时的微光,泛指月光。荒垒:荒凉的围墙边。寒声:指蟋蟀幽怨凄凉的鸣叫声。壤邻:即邻居,因土地相接,故名。③霜清:言霜很重,显得清冷。切:贴近,密合。永:长。④流年:光阴,年华。因易逝如流水,故称。杜甫《雨》诗句有“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结银:凝结成银色。金黄银白,鬓发成银色指斑白也。
  烂柯山
  怀古
  僊家轻岁月,浮世重光阴①。
  白发有先后,青山无古今②。
  局终柯已烂,尘散海尤深③。
  若觅长生路,烟霞无处寻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此题诗共二首,今选其之一。烂柯山为山名,又名石室山,在今浙江省衢州市南,为传说晋人王质观棋处,详见护国《题醴陵玉僊观歌》注⑥。又今河南新安、山西沁县、广东高要都有烂柯山,皆相传樵子遇僊处。怀古这首诗并没有用很多笔墨来描写烂柯山,而是从烂柯山的故事传说生发出诸多感慨:人生易逝,成僊无门。
  [注释] ①僊家:僊人。浮世。人间,人世。此处仅指世俗之人。②白发句:指人早晚会死。青山句:指山河永不变更。③局:棋局。柯:斧柄。尘:尘土、尘雾。④长生路:达到长生不老的途径。烟霞:此处系指僊人居处,如僊山、僊岛等。
  留题云门寺
  智仁
  秦峰千古寺,岂易得跻攀①
  一梦几回到,片心长此闲②。
  溪光涵石壁,秋色露松关③。
  静室孤禅后,寒钟夜满山。
  [作者简介] 智仁,一作智淳,北宋初期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事迹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工诗能文,尤长五言律诗,原有集名《吟窗杂录》,已佚,仅少量诗散见于各种选本或笔记杂著中。诗风清俊秀逸,朗然可诵。
  [说明] 此云门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若耶山上。详见仲休《云门寺》之说明。智仁游览云门寺,题写此诗,留作纪念。诗一开头,就写这座千年古刹,不易登攀,从而引出自己历来为之向往、崇拜的一番感慨。诗的后二联精炼地描绘了云门古寺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风光和禅修气氛。诗的确写得很清雅妙曼,很有灵气,很有文采,很有意境。
  [注释] ①秦峰:指秦望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史记》云:“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磴孤危,径路险绝。”此处以之代指若耶山,因若耶山与秦望山相连,属同一山系,故有此称。跻(jī)攀:登攀。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②片心:一心。③松关:此处指松木所制的门户。
  题逆旅壁
  宝□
  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①。
  只怪高声问不应,嗔余踏破苍苔色②。
  [作者简介] 宝□(?-1077),北宋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一带的狂僧。生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死于熙宁十年,享年约一百三十岁左右。据说他行为怪诞,不拘规戒,行踪飘忽,人莫能测。偶尔作诗,直抒胸臆,颇有特色,惜多不传。关于他的神奇传说甚多,但未必尽皆可信。
  [说明] 逆旅即客舍,现在一般称旅社或旅馆。宝□性格好动,喜遨游,所至之处,又喜题诗于壁。这首七言绝句便是他在一家客舍墙壁上题写的即兴之作。我倚杖看松,高声地问你(指逆旅主人)前面还有何去处,有何景致,你居然不回答我,那就莫怪我自己去勘寻,把你庭院和屋旁的青苔给踏坏了。全诗抓住生活中的一件细微小事来进行铺陈描写,写得轻松活泼,生动形象,充分表现出一股清新而又亲切的生活情趣。
  [注释] ①满院句:意谓秋天的风光表现得很充分,很浓郁,浓得要滴出来一般。极言秋意之浓,秋景之美。②嗔(chēn):生气,责怪。苍苔:青色的苔藓。
  白云庄
  显忠
  门外僊庄近翠岑,杖藜时得去幽寻①。
  牛羊数点烟云远,鸡犬一声桑柘深②。
  高下闲田如布局,东西流水若鸣琴③。
  更听野老谭农事,忘却人间万种心④。
  [作者简介] 显忠,北宋初期浙江杭州龙兴寺僧。为诗僧赞宁的法嗣。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79年前后在世。能诗善文,律绝皆长。诗风清新明快,格调沉郁悲壮。原有集,不传。作品散见于《宋高僧诗选》、《宋诗纪事》及各种杂著与地方志书中。
  [说明] 白云庄系杭州西湖西南面的一所山庄,具体位置不详,早废。北宋时,白云庄为西子湖畔有名的游览之处,依山傍水,风景清幽秀美。显忠亦是乘暇到白云庄一游,颇多观感,于是写下这首七言律诗。诗描写了山庄及其周边的美丽环境,立意在诗之尾联,也便是忠公此行的最大收获:寄情农家乐,忘怀尘间事。可以说,寓意是很深的。
  [注释] ①僊庄:指白云庄,极言山庄之美丽。翠岑:青翠的山岭。幽寻:意谓静静地、悄悄地寻找。②桑柘:农家日常喜栽植的树木,以其桑叶、柘叶养蚕。③高下句:谓田畴有高有低,尤其是其形状各异,有如围棋布局。鸣琴:犹弹琴。④野老:山野中的老人、老农。谭:同谈。心:这是有计谋、机巧之意。
  闲居
  显忠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①。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清风为扫门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正因为心中了然,自不会忙碌营求,自然就有闲暇。正因为有闲,才会思索吟咏,才有这样美妙的诗篇。闲居而能作出好诗,又何所谓闲,闲也值得。这首诗写尽忠公隐居之处的环境风貌,落笔却总是闲。闲到尽日睡眠,无须应对来客,闲到清风扫地,无须自己动手。话说得够透彻了。质白简淡,意思全在里面了。
  [注释] ①编茅:用茅草编扎屋顶,即屋顶用茅草覆盖,故亦以编茅代指茅屋或一般简陋的房屋。石根:指山岩脚下。②闲眠句:谓整日无人来往,可以安睡。尽日即整日、全天也。自有句:谓清风阵阵拂来,扫除地上灰尘、门前落叶。此联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极言僧家隐修生活的清静自在,闲适安乐,形象特别生动。
  隐岳洞
  显忠
  融结自何时,曾为几陵谷①。
  不见昔贤踪,空遗此岩腹②。
  一径断烟榛,千岑老云木③。
  寻常人更稀,虎豹暗栖宿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隐岳洞在今浙江省绍兴东北石城山中,为一小山洞,相传唐时有一名姓岳的高士隐居于此,故名,今废。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钱镠讨伐董昌攻打石城山,即此。忠公游历至此,见到的已是荒凉败落景象,绝不是人类可以居住的地方。再缅怀昔贤遗迹高风,难免感慨万千,发而为诗。
  [注释] ①融结:这里是指隐岳洞的岩洞之形成。陵谷:本意指地面高低形势的变动,后亦用以喻世事的变化。②昔贤:指曾在此隐岳洞中隐修的高贤。空遗:指隐岳洞还遗留在山岩之腹地。③一径:一条路。烟榛:烟雾笼罩的灌丛。榛为丛木,指灌木或小乔木。千岑句:谓千百座山峰上的树木皆已苍老。云木谓山峰极高处和云在一起的树木。④栖宿:居住。
  戴云山吟
  智亮
  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
  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
  [作者简介] 智亮(?-约1012),北宋初福建泉州戴云山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初出家于福州开元寺,后长居泉州戴云山中麓之戴云寺。常赤膊化缘,招摇过市,人皆称“袒膊和尚”。能诗,作品多已失传。
  [说明] 戴云山又名佛岭,在福建省德化县西北,高耸挺拔,山顶常年为云雾所笼罩,为戴云山脉之主峰。山顶有池名龙潭,深不可测,池水下泄分流为尤溪、大樟溪、古濑溪、木兰溪、西溪、蓝溪、新溪、感化溪、龙溪等九条溪流。花木葱龙,风景秀美。这首诗描写出戴云山种种自然风光。诗写得清新流畅,既含哲理,又富意境。



游解城中条山联句
  用晦
  万仞云根泉,清冷濯我足①。一晦
  森森洒爪甲,凛凛寒肌肉②。一衢
  来初自试探,坐久频舒缩③。一野
  触开浪花白,踏破苔痕绿④。一衢
  肺腑亦澄澈,形影相照烛⑤。一晦
  忽罢避游鱼,未归妨渴鹿⑥。一野
  惧浊远泥沙,就阴怜草木⑦。一衢
  浸润易调畅,狎玩难拘束⑧。一识
  欲伐我未能。先起人何速⑨。一野
  此会高且闲,愿继渔父躅⑩。一晦
  [作者简介] 用晦,北宋初期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84年前后在世。估计为江南吴地(今江苏省南部)人。擅长诗文,尤善五言。与同代名士魏野、李识、王衢等友善,时相唱和,作品惜多失传。
  [说明] 此诗题之后,附有一段引言,其文曰“解城之南,出五里,抵中条山。山有绝壁介立,俨若峡束,缘岸溯流,似有人迹。琅琊王衢、赵郡李识、处士魏野、江东僧用晦,披榛索径,深入数百步,止于泉石之畔。道路未远,尘事且隔,云鸟风物,鸣动左右,而山语野笑,乐生尽日。因相与濯足,命为联句诗一章,凡二十句,用晦书于岩壁。时淳化五年秋八月三十日”。解城为古州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南解州镇。中条山即在此南面。赋诗时人各一句或几句,合而成篇叫联句。最早有汉武帝与诸臣合作的《柏梁诗》。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即此之谓也。这篇《游解城中条山联句》之作系用晦、王衢、魏野、李识四人合作而成,各人所联之句不尽相等,而以晦公作首联和末联并由晦公亲书于岩壁,则可知晦公为主力也。王衢与李识的生平事迹均已失考,魏野为北宋蜀人,字仲先,嗜吟咏,不求闻达,居陕州(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之东郊,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号草堂居士。著《草堂集》。大中祥符初(公元1008年前后)辽使至,言本国得其集上部,愿求下部,宋真宗诏令予之。与李渎一同被荐举,但魏野力辞,诏令州县常加照顾。卒赠秘书省著作郎。淳化五年为公元994年。作联句诗时,须参加合作者人品志趣相类,学识水平相当,上承下继,配合默契,成功者往往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全似一人之作。否则,各搞一套,各自为政,东拉西扯,勉强拼凑起来,自然会不伦不类,贻笑大方。晦公与王、魏、李三位名士既是同道好友,且皆有深湛文学造诣,通力合作,此诗自然成功。全诗围绕着一同在山溪中濯足这一生活情节进行描绘和发挥,关于溪泉的来源,水性的清冷,水质的澄莹,水中的游鱼,水边的草木,濯足后的感觉与联想,莫不曲尽其详,历历叙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这自然是一首珠联璧合的上乘佳作。措辞精炼,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想象丰富,都是明显的长处。
  [注释] ①万仞:极言其高。仞为古时长度单位,其规定各朝各代不尽相同,有一仞为七尺、八尺、五尺六寸、四尺等多种,而各朝各代尺与寸之间的比率亦各有别。云根泉:从万仞高的山顶云雾的根部涌出来的泉水,极言泉源之远。濯(zhuó):洗去污垢。②森森:寒噤貌。爪甲:指甲和趾甲的通称。凛凛:寒冷貌。③试探:指试着探测泉水的冷暖。舒缩:指自如地伸展和收缩。④触开句:用脚踢水,散出一片雪白的水花。踏破句:用脚踩地,苔藓被踏破,现出一片碧绿。⑤肺腑:比喻内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折:“别恨离愁,满肺腑难淘写。”澄澈:清澄透明状。形影句:身形身影都被烛光照耀一般,谓光明正大、表里如一。⑥罢:停止,指不再踢水。未归句:谓停留很久,还不归去,因此渴鹿不敢到溪边来饮水。⑦浊:浑浊。就:*近。怜:喜欢。⑧浸润:本意为沾润、沾湿,此处指双足在泉水中浸泡。调畅:指血脉流转得通畅。狎玩:此处谓随意、任意地玩乐。⑨伐:本意指功劳,引申为夸耀自己。⑩高:高雅。闲:舒适。愿继句:愿意追踪渔父的足迹,指像渔父一般长久地留连在溪水边。躅:指足迹。
  送简长师陪黄史君归江右
  尚能
  相送随旌旆,离情亦万端①。
  霜洲枫落尽,水馆月生寒②。
  接话尝茶遍,联诗坐漏残③。
  归期在岩壑,郡邸想留难④。
  [作者简介] 尚能,北宋初期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85年前后在世。工诗能文,时有盛名,诗长五言,惜大多失传,此诗载《宋高僧诗选》。
  [说明] 简长,北宋九诗僧之一,见简长《晚次江陵》之作者简介。黄史君名黄庠,字长善,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他博学强记,超敏过人。初至京师,举国子监、开封府、礼部皆第一,名动京师,所作程文,广为传诵,外邦亦知重惜。任京都史官,未久,以病辞归,卒于故里。又,他是北宋名诗人黄庭坚的堂伯父。江右即今江西省。尚能此诗,既送简长,也送黄庠,因简长陪同黄庠回江西。诗中回顾同简长一起品茗联诗之乐,也推测这次旅途奔波之苦,希望能尽快与简长相见。
  [注释] ①旌旆(jīng pèi):旗帜的通称。旌为用旌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饰的旗,旆为旗末如燕尾的垂旒。万端:各种各样,指很多。②霜洲句:江畔沙洲上枫树因霜而落叶。水馆句:江畔旅舍的水里,月光也显出寒意。③接话:交谈,与后联诗相对。联诗:数人合作做诗,每人一联数联,缀合成篇。漏残:指天将黎明。④岩壑:代指山林隐修之处。郡邸:郡城指郡守官邸,此处却指黄史君的府上。
  登京口古台夜望
  子熙
  适意江天外,孤吟上古台①。
  海门帆正泊,京口雁初来②。
  露冷蟾轮转,河秋斗柄回③。
  故山千里隔,归思几悠哉④!
  [作者简介] 子熙,北宋初期著名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86年前后在世。原有集,已佚。此诗载《宋高僧诗选》。
  [说明] 京口为古城名。三国吴时称为京城,孙权将首府从苏州迁到这里。二年后迁到南京,遂改为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地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古台未详所指。子熙月夜登京口古台,远望江天一色,帆泊待发,北雁初来,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千里之外的故山,遂有此诗。诗也写得很凝炼,很有感情。
  [注释] ①适意:顺心。《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椽,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菇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②海门:长江东流入海,远望江岸渐窄,极目处夹江如门,因是称之海门。③蟾轮:月亮。唐吴融《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二:“戏应过蚌浦,飞合入蟾轮。”斗柄:即斗杓。北斗七星,四星像斗,三星像杓,杓即柄。这里以之代北斗七星。④悠哉:遥远、漫长,无穷尽之意。
  上慧日禅师
  用文
  京寺居来久,终年独掩扉①。
  吟余花落砚,定起月生衣②。
  树隐宫禽迥,钟邻禁漏微③。
  朝贤尽知己,休梦锦城归④。
  [作者简介] 用文,北宋初期著名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88年前后在世。工诗能文,有名于世,原有集,已佚。此诗加载《宋高僧诗选》。
  [说明] 宋代名慧日或字号慧日的禅师有多位,此处不详所指。据诗文推断,当为用文的前辈师尊,应当是川中高僧而长居京城者。这首诗详细地记述了慧日禅师在京城隐修和交往情况,担心他再也不能回四川的故山。诗写得很细腻,很深沉,很有意境。
  [注释] ①扉(fēi):门扇。②吟余:吟罢。定起:入定结束。月生衣:月光照在衣服上。③宫禽:皇家林苑所饲养的珍禽。迥(jiǒng):远。曹植《杂诗》之一有“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禁漏:皇宫中的计时漏滴。④朝贤:朝廷中的名臣贤士。锦城:成都的别称。陆游《怀成都十韵》有句云“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
  书光化军寺壁
  秘演
  万家云树水边州,千里秋风一锡游①。  晚渡无人过疏雨,乱峰寒翠入西楼。
  [作者简介] 秘演,北宋初山东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90年前后在世。能诗,长于白描,与同代文豪石曼卿最友善。原有集,今不传。欧阳修为其诗集作序时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石曼卿认为秘演之作“雅健有诗人之意”。
  [说明] “军”为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名,有两种,一种与府、州同级,一种与县同级。光化军属县级,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秘演云游至此,有感于这里清幽美丽然而又荒凉冷落的自然景观,便作了这首七绝,题写在他所寄宿的寺庙的墙壁上。这首诗韵律十分柔和,词语相当凝炼,尤其是在气氛的渲染和意境的制造方面很下了一番功夫。从而,在写景的基础上,也便隐晦地流露出一个漂泊流浪、四海为家的云游者惆怅迷惘的情绪。
  [注释] ①水边州:光化军在涢水之滨。锡:僧人所用的锡杖。僧人云游时一般均持锡杖托食钵而行,因而“卓锡”、“托钵”便成了僧人云游的代名词。此处一锡固然指一支锡杖,亦代指一个僧人。
  山中
  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①。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②。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③。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究竟是什么山,我们不得而知,但却是一座极幽静极美丽的山,演公即隐居于此。这首诗便写尽了演公于此山中静修的种种情况。诗善造境,乃演公特长。如此优美的境界,难怪另一位僧友也要来此居住了。
  [注释] ①结茅:指盖造简陋的房屋。因其屋顶用茅草所盖,故称。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诗有“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水石:犹言山和水,有泉水又有岩石。澹寂:恬静而又孤寂。益:增加。闲吟:随便吟诗。②危楼句:乘着月光爬上高高的楼顶。危楼,高楼也。远寺句:循着钟声去寻找远处的寺庙。③江僧:指乘船在江河上漂泊的僧人,不详所指何人。期:希望。息心:排除杂念。袁宏《后汉纪?孝明皇帝纪》云“沙门者,漠言息心,盖息心去欲,而归于无为也”。
  酬苏屯田西湖韵
  遵式
  雨余残景照渔家,渔子鸣榔彻郡衙①。
  今夜相呼好垂钓,平湖新雨涨蒹葭②。
  [作者简介] 遵式(964-1032),北宋初浙江武林天竺慈云寺僧。字知白,俗姓叶,天台(今属浙江省)人。他毕生精研净土宗,颇具心得,着有多种忏仪行世。居下天竺时,因写作并宣讲《净土忏法》而获盛名,时人皆称其“慈云忏主”。卒后百年追赐号“忏主禅慧大法师”。作品尚有《天竺灵苑集》等。
  [说明] 苏屯田情况不详,可以推知他曾经担任过管理屯田事务的官职,而且能诗,与遵式相互酬唱。苏屯田写的西湖诗究竟如何,不得而知,而遵式酬答苏屯田的这首绝句却的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这首诗截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断面——垂钓,着重描写了杭州西湖新雨之后傍晚时分的优美景致和渔家生活的情形。诗写得精炼、清新、生动、活泼,有韵味,有意境,由于充分借助形象来说话,故而也就充满了生活气息。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古时原与杭州湾相通,后因泥沙淤积而成内湖,面积约5.2平方公里。环湖有北高峰、南高峰、玉皇山等,湖中以孤山、白堤、苏堤分隔成里西湖、外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及岳湖。湖光山色,风景绮丽。旧以“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合为“西湖十景”。20世纪50年代后全面疏浚,环湖名胜修葺一新。
  [注释] ①残景:指夕阳。渔子:渔人,渔夫。榔:捕鱼时用以敲船惊鱼的长木条。彻:响彻。②蒹葭:初生尚未抽穗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