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窝app:南京市六合区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58:27


         杨军同志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人为本”、“职工利益高于一切”, 十分关心、关注员工的利益,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积极创建和谐企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    勇挑重担,义无返顾走上创业路。      2001年,原国有南京扬子制桶厂因严重亏损,被区政府作为第一批试点企业进行改制,全厂200多号工人面临失业下岗,年轻的杨军凭着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凭着年轻人报效社会的激情,不惜债台高筑,多方筹集资金,接手了该厂,并吸纳了该厂自愿留下来的70多名职工,成立了南京宇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刚刚成立就面临了一个致命的打击,改制前的一个传统客户,由于种种原因与公司断绝了业务关系,原以为能使公司赖以生存的业务保障没有了,再加上改制造成人心不稳,使公司如风雨中茅屋摇摇欲坠。危机面前,杨军没有被困难击倒,他带着几名骨干,亲自跑市场,终于和苏州一家外贸公司建立业务关系。为了使企业能够生存,他委曲求全,把利润让到最低。到广州参加广交会,为节省费用,他亲自用塑料袋背着样品挤火车去广州,没有展位,他就见缝插针摆地摊,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终于走出一条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探索之路。      二、精心为员工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      杨军常说,企业经营其实就是经营人和经营人心。公司成立六年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在他的眼里,员工被当作“第一财富”。他说:“在宇扬的每个人都是人才,宇扬的人才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岗位之分,职责之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做到最好,就是宇扬不可或缺的人才;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在宇扬都会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      在宇扬一直流传着一段佳话。2002年,杨军在业务中了解到有位德才兼备并在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外籍人士,有来中国发展的想法,他便想尽各种办法邀请其加盟宇扬。起初,这位外籍人士对刚刚创建的宇扬公司并不“来电”,但最终还是被杨军的真诚所感动,决定加盟宇扬,并在后来为宇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军就是这样用爱“才”之心栽下了“梧桐树”,招来了大批的“金凤凰”。在宇扬,不论你是外来人员,还是家族成员,每一位员工都被视为企业的主人,每一位员工都有发挥才能的舞台,每个人都有竞争任何岗位的机会和应有的尊重。目前,在经营决策的高级管理人员中,百分之八十由外来人员担任,这在民营企业中实不多见。      三、关心员工利益,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员工伙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他安排综合部定期在员工中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品种、价格、口味和服务,并尽可能满足员工的要求。为了让每一位员工吃得舒心,对员工就餐实行补贴,在公司食堂就餐的员工,每人每天补助4.5元。他常说:“宇扬就是一个家,不论你是外来工,还是本地工,或者家族工,都是这个家族中的一员。”在集团内部,不管哪位员工过生日,公司都会送去一份精美的礼物以示祝福。每年“六一”儿童节、春节等,公司都要为员工及家属子女送上一份节日礼物进行慰问。       四、关心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杨军非常关心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心员工的成长,把员工的进步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集团建起了阅览室、体育活动室、卡拉OK室,成立了宇扬足球队,修建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实行全天候开放;集团兴办了企业报《宇扬人》、开通了内部视频新闻《宇扬新闻》,使员工能及时了解集团的动态和时事新闻;每年的五一、元旦、春节等节日都要举行文艺晚会,组织员工举行篮球、乒乓球、足球、拔河等文体比赛;在生产淡季,组织员工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北京、云南等国内外旅游胜地旅游,丰富员工生活。      杨军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集团根据企业员工的素质、经验、技能等,根据不同工种、不同级别员工的实际需要,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他经常说,在员工培训上花钱再多,他也毫不吝惜,2006年,公司派遣4名中高层干部到中央党校进行深造,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要花费10多万元。公司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人才,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培训师到公司授课,相继开展了操作技能、质量管理、法律、营销、企业文化、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经营战略等多方面的学习培训,积极创建学习型团队。      五、以回报社会为己任,积极奉献爱心。      作为一名年轻而又颇具远见卓识的民营企业家,杨军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为更多的人创造着成功的平台。对于杨军来说,早已超越物质上的需求了,事业带给他不仅仅是人生的荣誉感,能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理想,为更多的人提供事业发展平台,并拿出部分财富回报社会,这才是他继续奋斗的动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多年来杨军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2004年,他捐资20万元在六合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并每年出资5万元作为学校的奖学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2005年,他捐资30万元,为他的家乡六合区横梁镇修建一条水泥路,解决了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捐资15万元兴建六合横梁敬老院,让老人安度晚年。捐资10万元支持六合佛教事业,捐资10万元支持送文化下乡等,几年来,已向社会捐资100多万元。2007年,他又捐资100万元成立光彩事业基金。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为社会分忧解难,不断扩展再就业岗位。2006年,他在马集工业集中区征地210亩,成立脚手架公司,撑起了马集工业集中区,为解决地方就业,帮助六合北山区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杨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一股艰苦创业的干劲,仍然涌动着不可遏止的办企业激情,在他身上闪耀着的是当代企业家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奋力开拓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