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被绑上房顶:戴笠与军统黔阳特训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6:45:33
        民国二十七年(1938)3月,戴笠在湖南临澧县的一个旧中学校址筹建的临澧训练班。这个军统重要的干部培训学校在它于成立时,只是以“训练班”的形式存在。成立该学校的计划小组开始行动的时候,军统还没有正式成立。于是戴笠使用了军委的权力,把它命名为“军事委员会特别训练班”。但军委办公厅不予以承认,他便只好利用自己中央警校教务委员会主任的职权把它改名为“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戴笠决心要把军统最优秀的人才送到临澧当教员,使这一点更加明显。毕业后这些男女便成为其他训练单位的骨干,如廖华平后来指导兰州特训班,吴琅任黔阳特训班副主任,金树云任东南特训班主任。
        是年秋天,“国民党黔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撤消,正式成立了“国民党黔阳县党部”,傅规杰任书记长。下设总干事二人,干事二人,录事一人。傅规杰上任后,委其弟傅规鼎为《黔阳民报》社长。尔后,傅规杰千方百计拉人入党,扩充势力。是时,全县各乡镇之保长、保队副、保干事等,大部分轮流到县城受训,傅规杰兼任训练班训导主任。凡参加受训者,均集体加入国民党组织。接着,各乡(镇)亦先后成立国民党区分部。至此,国民党黔阳县党部各级组织初具雏形。
        是年冬季的最后一个月,戴笠匆匆从长沙赶往临澧训练营地做最后一次视察。参加毕业典礼后,就把训练班迁到湖南西边的黔阳。驻扎在文庙附近的节孝祠后。戴笠任黔阳特训班主任,吴琅任黔阳特训班副主任。戴笠将“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从临澧迁来黔城后,戴笠在黔城修建并书写了“中正门”。“中正门”上书写的“高瞻远瞩”四字,据说是蒋介石所书。戴笠撰有《修建中正门记》并书。同时在“中山公园”内并建“爱戴亭”。
        在训练点初建时,戴笠会任命自己的特工作为当地的县长,这既是为了准备成立训练点,也是为了保护和隐藏它的存在。王湘(字师陶)来宰黔阳县。协助军统戴笠建“中正门”、“中山公园”。在公园内并建“爱戴亭”。作为临澧特训班的延伸,黔阳特训班是军统五个正规干部地区训练班的第二个。另外三个是息烽训练班、兰州训练班及东南特训班。战争中,从1939年到1945年,这些训练单位培训了约13500名左右的军统情报、谍报、行动、电讯和游击战专业人员。此外,还有一套军统干部和情报人员的中央培训系统培训了军官、驻外武官、电讯人员、共产党组织和战术的专业人员、以外交职业为掩护在国外活动的外事专家,以及德文、法文、英文和日文翻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初冬,戴笠将“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从湖南黔阳迁往贵州息烽。之后重庆最有声望的中央培训机关从临澧、黔阳、息烽、兰州和东南训练班里挑出了250个最优秀的毕业生,加上军统区和站的头目,对他们再进行一次为期六个月的严格的高级情报技术训练。在“中美合作所”成立以前,训练机关的核心仍是培训“骨干”的临澧—黔阳—息烽—兰州—东南系统。这些训练点就是戴笠“王国”的核心,而戴笠把它们视为自己的班子,把自己当做主任,而把每个班的领导当做“副主任”。有点奇怪的是,这些特训单位成了他整个秘密“王国”的缩影。而这个亲信集团的来源正是临训班的第一期毕业生。其中有些成为他机要室的秘书。还有十多个人被分到人事处,其他的很快被提拔到股长或副股长。很快,军统总部的每一个处、局,或人组中,都有临澧毕业生在里面身居要职。在外勤方面也是如此,起码有十来个县的稽查所的头儿都是临澧毕业生,他们在上任后不久便被提升为上尉或少校。比临训班毕业生有更多年经验的老特工对这些提升非常不满。他们说:“现在真成了非澧(礼)勿视,非澧(礼)勿用的世界了。”而临澧毕业生也故意让老人们知道他们是“戴笠的学生”:他们管特务头子叫“戴主任”而非“戴先生”。这些年轻的中学毕业生对老特工们粗俗腐化的生活嗤之以鼻,毫不迟疑地予以汇报。他们之间彼此的称呼也从来不是像军统一般人之间那样叫“同志”,而是以“同学”相称,而且要是他们碰到了以前临训班的队长,他们会以“老师”相称,而不用军统授予的军衔来称呼。
  由于一些黔阳训练班的学生曾经与临澧的学生在一起直到训练结束,黔阳班的毕业生想借临澧班的光。他们坚持说“临黔不分家”。但临澧派只想自成一体,只与总部以外其他来自临澧的人结帮,每次只要有临澧毕业生从外省来重庆,他们就会在一起聚餐,以保持彼此的联系。其实,把每个核心训练单位当做一个特殊团体区别对待,显然是戴笠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他把临澧毕业生分到重庆,黔阳训练班的毕业生分到西南地区,而兰训班的毕业生则成为西北地区干部的主要来源。                黔阳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脉中段,沅水干 流上游,地势受雪峰山脉影响,东南高,西北低;山地夹丘陵与 河谷平原相连。东南部多山地,海拔在400米以上,最高峰苏宝 顶,海拔1934米;中部安洪江谷盆地,地势低凹,且较平坦,海拔在300-400米之间。境内溪河纵横,沅水纵贯全境,渠水、潕水分别于托口、黔城注入沅水。黔阳县区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度。
        黔阳县历史悠久。西汉高祖五年置镡成县。唐贞观八年改为龙标县。宋元丰三年改名黔阳县,历代县治设于黔城,1949年10月以后县治设于安江,2005年12月县治迁回黔城。        黔城历为古代军事城堡,明清古建筑风格统一,公建、民居、商业、县衙、宗教等功能齐全,古韵犹存。古城现有省、县、镇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 处,其中芙蓉楼相传为诗家天子王昌龄送辛渐处,旧有“楚南 上游第一胜迹”之称,现遗有芙蓉楼、送客亭、龙标胜迹门、半 月亭、玉壶亭、古碑廊等建筑,并陈列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古碑刻二百余方,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