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拔刀剑limit是什么:广西省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9:50
发布时间:2008.03.19 11: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
近年来,广西以信息化的发展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各级农业部门精心打造农业电子政务、农业电子商务和农村信息服务三大平台,信息化成为启动广西现代农业起飞的按钮。
信息农业: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
“1+1要大于2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一语破的点出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信息是比黄金更贵重的宝贝。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抓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比任何手段都要好得多,是最有效、最有希望的,要把它作为农村致富的突破口。”
“十五”期间,广西提出了狠抓“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品牌农业”三大农业发展思路,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系统工程促农业,围绕小康致富兴农业,在强化生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强调信息农业的现代化手段。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自治区农业厅上下达成共识,认真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从基础抓起,加大投入,精心打造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抢占信息制高点。
5年间,自治区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农产品贸易网、农业厅自动化办公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种业、果业、蚕业等15个专业网站的信息服务平台;14个地市和所有县农业局建有100多个综合信息服务网点;675个乡镇建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占全区乡镇数的50.98%;部分行政村、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建有信息站;组建了6000多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目前,全区已建成覆盖广、功能强、作用大的农业信息服务基础网络平台,成为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依托。
建管用结合:发挥信息农业最佳效应
农情信息员培训班、农村信息员专题培训班、“12316‘三农’热线”农业专家培训班,农村网络平台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广西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突出“建、管、用”相结合,信息不仅融入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也日益为现代农业的新观念所替换。
为适应日益迫切的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广西各级农业部门大胆探索,创新做法,金城江区通过打造“金农信息港”和“12316”“三农”服务品牌,惠及河池市内外6万多农户。玉林市积极推进“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行动,仅“农家乐”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热线就发展了近20万户。
2003年非典袭来,广西农业厅利用网络开通了广西农产品网上流通交易平台,既有水果、食用菌、种苗等26个分类展厅,又有14个地级市展厅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4个精品展厅,产品一上网,国内外的客户就看到了,纷纷通过电脑、电话渠道来洽谈订货。非典期间,广西农产品的生产非但没受影响,还在非常时期保证了城市供应,当年农产品网上促销达40多亿元。
其后,广西又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在广西农产品贸易网上开办“广西网上名特优农产品节”,并把它作为农业厅2007年公开承诺为农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成功举办广西名特优农产品节27次,夏橙、茶叶、荔枝、芒果等在网站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累计促成农产品交易690多万吨,成交金额180多亿元,成为跨越时空的农产品网上大市场、流通大通道。
信息农业还成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大发展的强力引擎。广西以前农业发展不快,源于掌握不到有效信息,人的思想观念也滞后。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广西农业厅不仅能够适应形势结合实际抓好当前市场走俏的农产品,还通过信息分析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最有市场潜力的“隐型经济”集中力量重点抓。
广西蚕茧产量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一位,2007年达到22.6万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被誉为中国桑蚕业冒出“广西现象”。“桑蚕,前几年其实也是不怎么看好的。广西桑蚕业能有今日的成绩,正是全国桑蚕业处于低谷时,依靠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形成了正确的市场判断。”说起信息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深有感触。
目前,全区优质粮、水果、蔬菜、糖料蔗四个优势产业年产值均超100亿元。桑蚕、食用菌、木薯、中药材等一批新兴优势产业强势发展。2007年在遭遇多灾重灾的情况下,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053亿元,农业增加值1260亿元,增长5.5%。
三电合一: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水稻、水果、甘蔗等农业生产遇到病虫害时,农民上网点击农业网站,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农产品卖不掉,农民用数码相机把产品拍成照片在网上介绍宣传,卖难迎来曙光……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农民到村里的信息服务站上网查生产管理技术和指导资料,用于发展经济销售农产品成为新时尚。
为实现技术信息大进村,广西各地农业部门抓住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机遇,按“村村通工程到哪里,信息服务就跟到哪里”的目标,积极推广电话、电视与电脑网络相结合的“三电合一”模式。一些地级市和部分县农业局还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布“三农”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目前,仅广西农业信息网,每年发布信息达5万多条,网站每天访问量超过1万人次。全区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电话语音服务、手机短信服务、电视节目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进村入户”良好格局。
“我们村在网上创建的商务信息栏就像一个‘黄金宝地’。”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水鸣镇大光村管家才谈到网上农业信息时说。2006年,他通过电脑网络发布香蕉成熟信息后,福建省厦门市一家农贸公司很快发来联系邮件,一次就签下订单收购香蕉100吨,成交金额达12万元。灌阳县灌阳镇大仁村米珠山屯村民张阶众,通过电视点播学习熟练掌握了雪梨栽培管理和花芽嫁接技术,提高了果品质量,引来了外地老板,打开了销售渠道,2007年,仅雪梨一项收入就达18000多元。
以信息网站为载体,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已成为各地服务“三农”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电话一打解难题、电视一开学技术、鼠标一点卖产品”,成为了广西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方式。越来越多农民自觉利用电话、电视、电脑、农业信息服务站等平台、手段获取信息,找到增收致富门路,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盲目性。2004年以来,广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连续保持200元以上的增幅,2007年增长16.4%,创1996年来历史新高。
六大工程:未来的信息服务更精彩
去年底召开的广西农业信息工作会议描绘了广西未来信息服务的蓝图———到2010年,全区要建成覆盖五级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区50%以上农户每户有1人以上能利用“三电合一”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将成为广西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据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文信连处长介绍,为实现“网络通万村,致富千万家”,广西将用3年的时间实施6大工程。一是围绕基础平台建设,全面实施“金农”工程。二是围绕扩大覆盖范围,推进“三电(电话、电视、电脑)合一”工程,使广大农民能利用“12316‘三农’热线”获得生产难题解答,通过点播农业电视节目学习农业技术,运用电脑网络推销农产品。三是围绕提高队伍素质,推进人才队伍培训工程,用3年多时间,全区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以上农村信息员,每个乡镇培养2名以上农业信息专业人员,每个县培养3名以上农业信息专家。四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网上流通工程,逐步打造广西最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网上商城,并向东盟国家拓展。五是围绕拓展服务功能,实施专家系统开发工程,用3年时间,针对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批农业决策电脑专家系统。六是围绕优质服务,实施多媒体教材建设工程,重点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多媒体教材的编制,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绿色食品生产、有机食品生产3个重点。
信息农业已在八桂田野重笔写下亮丽的开篇,广西农业人将在良好的基础上争春竞发,谱写更加绚丽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画卷。
(责任编辑: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