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芙蕖原型是谁:问:算命是骗人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45:26
算命是骗人的吗?

居士答:算命是以周易为理论根据的。我曾接触过一些算命很准确的命理大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过真正算的准的人不多。街头上算命的一般都是半斤八两,工夫不到家,以至让人们都以为算命的是骗子。易坛泰斗邵伟华算命很有水平。四柱加手相、面相加摸骨可以把人的一生定位的很准确。

问:为什么算命准的大多都学佛??

答:很多算命高手在给人化解灾难的时候都用的佛学方法。比如:放生等,因为这些高手在研究周易的过程中,认识到有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人生的命运。后来发现:因果定律是真实存在的。逐渐,他们都深入佛法,并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

问:为什么有的人命好,有的人命不好?是天定的吗?

答:上辈子注意行善积德的,今辈子出生的时候就会得到一个好的四柱。命理学上反映出来就是命好,反之,就不好。比如前世杀生少的,今世就长命,身体健康,前世供过佛的,今世就聪明有功名等等。


问:既然人的命出生下来就确定了,那努力和拼搏有什么用?

居士答:可以这么理解,首先要接受命运存在的事实。有的人出生在条件差的地方,如非洲,山区等。有的人出生在富贵家庭。有的人出生在安定和平的地区。有的人出生在战乱地区,如伊拉克等。有的人出生下来就夭折。有的人却能健康一生。以上这些都是业力感召的结果。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人生今后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命运的例子。算命的算过去一般都比较准确,算未来的一些事情就不那么准。其原因是人生今后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法宝就是学佛,多行善事广积德!多放生、坚持学佛做好事的人会发现,自己的手纹会慢慢的改变。而每一个手纹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手相中的信息反映了人命运的好坏!有的人生命线严重断开,是死亡或大病的明显标志。这些人在坚持做好事之后发现生命线渐渐的连接上了,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有的人在早年的手相和四柱上看,应该显示一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他由于过度吸烟喝酒,生活习惯不好,晚年身体并不好。


问:佛教徒提倡算命吗?

居士答:不提倡!首先,学佛的人命运一般是算不准的。变的很快。其次,佛陀承认算命这些的存在,但是并不鼓励教徒去经营这些东西。佛法在于自求,不在于他求。有的人热中于看风水。其实善人居福地。只要一个人心善就必然能感召到如意的风水。同样一块地方,有人住着灾祸连连,但是让一个品德高的住,却一点事情也没有。所以,学佛修心,多做好事多积福是关键,没有必要热衷算命,看风水的!
时下很多算命先生、风水先生应势而生,因为很多人喜欢去看相算命请风水先生,希望早些知道自己「何时发」,但若看到了自己有灾劫厄运,便想尽千方百计去求「改」运「化」劫。可见人们期盼“好运”之心切。可是,命运如果那么简单便可以「改」好的话,那些风水大师,也用不着花钱去登广告,也用不着上电视去努力「包装」自己,也用不着收那零碎的酬金,去替别人「看风水」了,只须为自己布下一个抢财局,横财也就滚滚而来了,这样求财不是更方便吗?如果真的可以是这样的话,那么,有的人无论造了多大的孽,无论怎样的伤天害理也不用怕了,纵有灾债临头,请个大师来指点迷津,趋吉避凶,不就完事了吗?大贪巨贪们都是位高权重,为防“东窗事发”,请一个大师并非难事,为何不早早化解劫难?
「风水」,只是工具,有福的人便会有效,无福的,那却是很渺茫了!君不见有多少贪官,老板、明星等,染上了绝症,四处求高人指点,用了很多方法祈福祈寿、甚至造「生基」,祈求以风水地灵续命,只可惜福已享尽而孽报已成熟,又不懂得捐钱去放生消孽加福,最后还是逃不了恶报,大量费耗了辛苦积聚来的家财之后,又受了很多苦,仍是要死亡!这是因为「因果」是真的要去「还」,要去「了」的!「还了」之后,还要受地狱的果报。无神论的教育让人们只知有今生无来世,认为“因果轮回”是无稽之谈,毫无顾忌的“造恶业”种下了受地狱的果报种子。偿还时的痛苦,却是只有受者,才能感受深刻,有的人宁愿结束生命,以求解脱!可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自己所受的全是因为自己以往的孽债而招的报应,自然很不甘心,也不能接受现实的苦痛,便愤而自杀了!但这样的切齿怨恨而死,怨气戾气自然很深!久而久之,在天地之间,充满了愈积愈多的怨气,同时又会感召到很多的天灾(共业),所以常有集体伤亡的惨剧,循环不休,试看今天科技不断进步,一日千里,但火车飞机失事却时常发生;医学如此进步了,却永远有无药可治的新绝症,以往极棘手的肺痨,梅毒等病,在现在算难医治了,却又出现了爱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那些以往没有的新绝症,这便是共业(孽)的现象!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病若是世上有了有效的医药发明后,另一些新绝症,必将会应「运」而生!去收那些在「劫」的人。

所以,一切以「摆亅风水、改运、用术数、求神等方法,来希望逃过厄运劫数,即是如「欠」了债,到了期却又不肯还钱,只是东躲西避,用借口尽量拖延,纵使避得一时,所欠的债未清还,总是不得安宁的!

风水学是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的国粹,用科学化的方法来加以解释,希望令大家了解,其实「风水」并不神秘,它只是利用各种环境磁场的配合。它的原理,是推算出星际间的能量磁场,达到利用天地间的能量,来提升自身的能量(旺气)而已。对命理星占、风水布局、开光斗煞、拜斗禳灾、择日祈福等方面,有很多风水大师将风水愈说愈玄妙神奇,希望人人听不懂,便觉得他们「身怀绝技,深不可测」,自然心悦诚服,言听计从.最好人人能明白风水的原理,不要再存幻想可以凭风水一朝发达,希望人人不再沉迷「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建议大家看看《了凡四训》)大家可曾见到这世界上,位列首富的,又有那几个是历代风水大师的后人?这是因为,历代的大师们,都绝对明白因果报应之理,正如《太上感应篇》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如果要大富大贵,子孙享福的话,便只会教子孙修福,而不会强行用风水布局来获得的!若可强求,世界上所有的名、利、财、势,皆被这些高人们的后代所全占了!

在风水书籍中记载,宋朝时期的奸相秦桧,曾以权势威逼当时的风水大师赖布衣,要替他找一个能令自己及后代子孙也为王为侯的龙穴,迁葬祖坟,以求万世之福。而赖布衣在家人生命受威胁下,只好屈于淫威,布下一个必出王侯之奇局。事后他和家人远走到南方,浪迹江湖,避开了奸相的逼害和利用。临走时,于福地前,他很悲愤地说:「此地不发无地理,此地若发无天理!」。后来秦桧将祖先山坟移葬此福地后,便洋洋得意,以为不久必当有机遇,所以便勾结番邦,妄想将来自己可以封王封侯。那知有一夜,天昏地暗,狂风暴雨,雷电交加,竟然山川也都移了位,改了形,差之毫厘,却已是天渊之别,原来的福地,一夜间被改成了灭族抄家之地,这便正如关圣帝君在《明圣经》中说:「直心直受真福,巧计巧来祸殃」。这正是无福消受,天夺其算!也应验了后句「此地若发无天理!」了。所以若真要改运,首要消孽积福!若是孽债缠身,灾病意外必如磁吸铁那样,四方八面汹涌而至!但若是债还了,孽消了,则灾亦自然消,病自然除,祸自然灭!同样的道理,福积多了,也自然可享福,事事如心,好事也如影随形而来!经中说:「孽随心转」,人只要一明白了是因果相报,心意识中的怨恨便会舒缓冰释,心中若更能进而转恶向善,则纵使灾劫已然临头,也绝对会减慢减轻!这并不一定是什么神力保佑,而是「孽随心转」!那灾劫(孽债)随心的转化而同时转向!原因是那应该受劫的人,心中已放下仇毒和怨恨(拿走了恶种子),外面的恶运衰气,也自然的不大相应了。
当一个人求财之时求占问卜,以便决策。殊不知他的冤亲债主决不会让他如愿,所得结果是假的(即算不准),若真有结果他反倒不相信了,自然该破财的仍然破财,该倒霉的仍然倒霉。看风水也是如此!
研究风水、命理和易占的大师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求百分之百的应验率是不可能的。也有大师们凭借方术不究主家的福德,为求高利而为,必遭天遣!慎之!!!

占察相法与算卦占卜的区别


世间的算卦占卜有准有不准,找十个人算能算出十种结果。你自己也被搞糊涂了。而且有一些东西他是无法算准的。而占察法门是依靠地藏菩萨的感应力来占察,他老人家能够了解你的三世因果,善恶业报。这是哪一个算师也比不了的。而且由于占察法门的独特设置,使得你是否得到感应一目了然。你自己也会深刻了解到这的确是得到感应的结果。不会出现半信半疑,狐疑不定的情况。进一步你也会对佛法中讲的道理升起极大的信心。  下面文字摘录于《梦参老法师授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提倡《占察善恶业报经》,他制了戒律,不允许人作医卜占相、算命打卦,因为这些都是属于邪命的行业。可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的“占察相法”,就是占卜、算卦,这又要如何解释呢?
  先说说这部经的缘由。有一次坚净信菩萨在法会当中请问佛说:“佛啊!您不久就要入涅盘了,您入涅盘之后,这个世界的众生苦难就更深重,更苦了。特别在从像法时期转到末法时期,众生缺少善根,业障深重,邪知邪说邪见横行,要令一切众生生起信心是非常困难的,佛可不可开示一种特殊的法门,让一切众生能生起信心、生起善根?”
  佛就非常赞叹坚净信菩萨说:“你问的太好、太及时了,但是我不给你讲,我找一位菩萨给你讲解,你可以请问在这次法会当中的地藏菩萨摩诃萨。”
  坚净信菩萨心里马上就产生怀疑。他说:“佛是一切智者,为什么佛不说,反而让我去找地藏菩萨,这是什幺意思?”
  佛当然知道坚净信的心念。于是,佛就赞叹地藏王菩萨种种的功德,让坚净信菩萨相信地藏菩萨有微妙的法门。地藏菩萨也应坚净信菩萨所请,说了这部《占察善恶业报经》。
  凡是在法会上说法,只要有佛在座证明,都叫佛说。这部经是地藏菩萨说的,佛在座认可了。一般而言,每一个法会都是以佛为主。但是此会是以谁为法主呢?此经是以地藏菩萨为法主,分为上下两卷,从事、理两方对众生来讲解这部经。这部经的上半部是约事而说的,针对人间所有日常生活中的事而说。你在世间上生活,会接触很多事,也会接触很多人,在这些人、事物当中,你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有所怀疑,于是你就可以占察要怎么做才是对的。这是就事来讲,在理上就不同了。
  下半部是约理而说的,在你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修行过程当中,如何能成道证得佛果?这就要修持定、慧,可是我们很难证入定中,并运用智能来观照,那就要用上半部的方便法门,来解决下半部的定、慧问题。如果你在修持定、慧的时候,遇到障碍,或者是看到一些现象,究竟是善还是恶,分不清楚,你就使用占察木轮,它会告诉你答案的。地藏菩萨说《占察善恶业报经》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惑,并且是纯粹为了生死,证得涅盘果而说的。但是,为了要引诱苦难的众生,让他们能够进入佛门,走上了脱生死的正途,就用这种方便法门来迎合其心,摄受他们。
  为什么佛不自己说呢?因为佛已经制过戒了。一切法,有利的一面,同时就存在有害的一面;如果学了这个法门,利用有害的一面,诓惑众生,炫耀神通,甚至于谋取暴利,这就不是修道者所应为的,所以佛自己不说,让坚净信菩萨去启请地藏菩萨。这也就是地藏菩萨亲自深入说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所谓《地藏三经》。
  坚净信菩萨就请问佛,“这部经该叫什么法门?”佛说:“根聚法门!”根聚,就是根尘识相聚,通俗的讲,就是把六根、六尘、六识的善和恶聚集在一起,知道其中善恶的份量,这就是这部经远的来源。
  此外凡修习占察相法者,必须如理如法的礼拜供养地藏菩萨,至少念诵千声地藏菩萨圣号,才能得到菩萨的感应与加持,这也正是与世间普通算卦占卜的重要区别之处。

* * *
「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前面六个字,是经的别名;后面这个「经」字,是通名。这一部经依照天台教来讲,也分名、体、宗、论、教;依照这五重玄义来讲这一部经。
这五重玄义,第一,释名;讲解这部经的名字。第二,显体;显明出来这经的体。第三,明宗,明白这一经的宗趣。第四,论用;论一论这部经有什么用处。第五,判教相。
「占察」:在这一部经的名字,先讲这个「占」字。占,是占验;就占验作善得到什么果报?作恶得到什么果报?那么一看这个人是作善、是作恶,就知道他将来的业报是怎么回事;也就是预先能知道造什么业,受什么果报。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在一般世俗的人去卜卦,好象用〈易经〉来爻一爻卦,这叫「占」。
察,就是考察,这里边就有看一看的意思;看一看你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种善因就得善果、种恶因就得恶的果报,那丝毫都不会错的。占察什么呢?占察这个善业和恶业。
「善恶」:我们人人都知道,善就是好;做好事就是叫作善。恶,就是做坏事。这恶有多少种呢?有十恶;善有多少种呢?也有十善。就是这十恶,你把它翻过来,就是十善。这十恶是什么呢?就是身有三恶:杀、盗、淫;意有三恶:贪、瞋、痴;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
杀生是由你这个身体所造的;偷也是由你这个身体去偷的,造这个偷的业;淫也是由你这个身体去行淫欲。所以杀、盗、淫这三种,是属于身的三恶。
意有三恶:贪、瞋、痴。我们人都有一种贪心,没有得到的就想要得到,已经得到的又怕丢了;这都因为有贪心的关系。所谓「贪而无厌」,贪多少也不餍足、不知足。瞋,是瞋恨,因为贪得不到了,就生出一种瞋恨心,就动了无明;动了无明就变成痴了。这贪、瞋、痴三恶,从意发生出来的。
那么口就有四种恶:绮语,就说话讽刺人、讥刺人,或者说不正当、不正经的话;就是有一种邪知邪见,或者尽讲男男女女这些个问题。妄言,就是说假话。恶口,除非他不说话,一说话就好象毒瓦斯那么毒,令人人都怕。两舌,这两头蛇!两舌的人,就专门挑拨是非,令人不和;人家本来是「是」他说成「非」,人家是「正」他说是「邪」,就来回挑拨离间,令两方面不和。
合起来这是十恶。这十恶,你若不杀生,这就是有放生的善;你若不偷盗,这也是善;不邪淫,这也是善。不贪、不瞋、不痴,这都是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十恶就变成十善了。
「业报」︰这种善恶的果报,有过去生所造的业,过去生已经受过果报了;有过去生所造的业,过去生没有受这种果报,所以现在生就受报了;有现在生所造的业,现在受这种果报;现在生所造的善恶业,没有受这种果报,等到来生受报;来生所造的善恶业,来生当生受了这种果报也有;或者当生没有受这种果报,就等再来生来受。所以这说是「顺着过去生受、顺着现在生受、顺着未来生受」,受这种果报。
那么还有一个「不定受」。因为你造这个罪业,本来应该受一个重的果报堕地狱;那么你又忏悔了,就得到轻一点的果报,或者不堕地狱了,去变畜生了;或者不堕地狱,去转饿鬼去了;或者你应该堕地狱,你忏悔,把罪业没有了,又生到人间来做人了;或者你造这个罪业,不但没有忏悔,而且你还一天比一天增加这个罪业,帮这个罪业来长,这都叫「不定受」。
好象你杀个人,杀个人本来就有罪了,你还不知道忏悔,还又去偷东西去,又去盗去了;盗,你得到人的珠宝,你就应该知足了,回来,你看到女人生得很美貌,又生这邪淫的心。这就你又帮助杀生、又帮助偷盗、又帮助邪淫,帮助造罪业,不知道停止;所以这也得到不定受--不定受,就不定今生、不定来生,也不定再来生,没有一定了。所以这个造罪业,受报、不受报,这也都是活动的,没有一定的。你要是忏悔了,就轻一点,减一点罪;你若不忏悔,罪业就会增加。
这个善业、恶业,本来也没有一定的。你在地狱里头,认为是善业;在饿鬼、或者在畜生,你那就是恶业。在畜生里头,你做的是善业;但是在饿鬼道里头就变成恶业。你在修罗法界里头所做的,你觉得是善业;若在人道里头来比较,你那所行所做又是恶业。你在人道所做的,认为是善业;若和天道来比较,又变成恶业,因为天人比我们人更清净。天人所做的善业,在阿罗汉的果位上,又变成恶业;在阿罗汉所造的认为是善业,可是在菩萨的地位上来论,又变成恶业;菩萨所做的善业,由佛那儿来论,这又变成恶业。就分从哪一个地方来论!
在佛所做的善业,是不是有恶呢?若在众生来论,佛所做的也算恶业。佛杀无明父、害贪爱母,这也都是恶;所以这个善、恶没有一定的定义。虽然没有定义,但是你可应该作善,不应该作恶。在你的本位上,好象我们人就应该孝顺父母、尊重师长、恭敬三宝、发菩提心,这就是我们的善业;那么在饿鬼道上,他要是不贪吃东西,那就是善业。所以善、恶业没有一定的;虽然没有一定,你可是要往好了做,不可以往不好了做!
因为你若往不好的做,就会受苦报的;你往好的做,就会受善报,就是一生比一生好。你今生穷,你若尽做好事,来生就会变成有钱的;你今生苦,你尽做好事,来生就快乐了。这个都是有漏的善,不是无漏的。这个善恶业,有有漏的、有无漏的。你种人天的果报、种人天的善,这就是有漏的;你若修诸佛菩萨这个行门,这就是无漏的业。
那么,不论你是有漏、或者无漏,或者是个善、或者是个恶,或者非有漏、非无漏这种的情形之下;你在念念之间,计着我人--就算计我怎么样?人怎么样?为什么他比我好?为什么我又不比他好?为什么他这么修行,比我用功?为什么我自己就不用功?就生出一种计着人我这个心来了!
生出这种心,你说怎么样啊?就专门想要得到一个好名,然后再得到利益--就是为名、为利。这种为名、为利的心一生起来,就想损人利己,对人不管他有没有益处,对我自己一定要有好处。也不想一想:对人不好,对自己好又有什么好处呢?这岂不是太自私了吗?他不这么想,就令身业、口业、意业这三业,这么样跟着这种虚妄的习气跑。
比如好面子啰、图一个好名誉啰,这都是虚妄不实的;但是他就跟着这个虚妄的习气来跑,他不信三宝、不信佛。就是或者有机会信佛了、皈依三宝了,过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或者一年、二年、三年,他就又向后转了,又不相信了;也不学佛法了,也不念经了,也不念佛,也不持咒了,什么都不相信了,甚至于要和佛教脱离关系。你看看这个不信三宝!这三宝怎么可以不相信呢?他不但不信三宝了,而且他所受的戒,他每一条都要犯:杀戒他也犯、盗戒他也犯、淫戒也犯、妄语戒也犯、饮酒也犯;这五戒、十戒,受什么戒他要犯什么戒。
他还尽错因果。本来人家做好事,这是好事,他说:「你不要做这个!我以前真吃大亏了,做善事这都是一种骗人的;做善事没有好的结果的,你不要听那个!」专门破坏;他自己不信因果,也叫人不信因果,来破坏人。还最大的恶业,怎么样呢?杀其所尊。他所尊重的,他都要杀了他。所尊重的是谁呢?比如父亲,把父亲杀了;母亲是他所尊重的,把母亲也杀了;师长──师父是他应该尊重的,他把师父也杀了他。你看这个厉不厉害?这种的行为怎么办呢?这就是造地狱的业道,将来一定下地狱的;这个就算上品的十恶,在上品的十恶之内,这堕地狱的。
还有你念念之间,也是执着人、执着我:那是你、这是我,分别得特别清楚。执着人我见、执着人我相--对人见、我见、人相、我相,生出一种执着。他怎么样呢?专恣情欲,专门就是放开他的情感和欲念;就是随便地就行淫欲,行了之后又不知忏愧。为什么他无忏无愧呢?就因为他太愚痴了!好象瞎眼睛的人看不见东西,什么也不知道;也就像愚痴的人,不但没有眼睛,他还又愚痴,所以更什么也不知道了。他也不知道种福,所以把这个罪根积聚得很多很多;这个就是属于畜生业道,这是中品的十恶。
还有你要是念念之间──前念、后念和现在的念,过去的念、未来的念--就生出一种悭贪的心,生出一种妒忌的心。这个悭贪的心,自己不想布施,而且还贪;贪,又生一种妒忌,这种的人就悭贪妒忌。这就是属于饿鬼道,这是下品的十恶;我们生到哪一个道里边去,这都是由我们这个念头造成的。我们生在三善道,也是由我们这一念所成就的;生到恶道里也是由一念成就的。所以修道的人,不能有妒忌心,不能妒忌人;你有妒忌心,将来一定是做饿鬼的。
所以说《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就是占算占算;察,就是观察观察;你看一看,预先来占验一下。好象现在他杀他父亲,将来他一定会堕地狱的;果然不久他就堕地狱了。这就叫「占察」。所以讲这个《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部经好象是一面镜子。讲出来的时候,我们各人都要回光返照,觉照一下;不要就单单听了,好象耳边风似地,听过去就没有事了!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这个善恶的业报,心生就种种法生,心灭就种种法灭;你若能不生不灭,就证得一切诸法空相。那么我们再讲一讲这个修罗。
修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无端正」,又叫「无酒」。因为他有天福而没有天德──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德行;其性好斗。为什么他这样子呢?就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他在念念之间,存着一种谄媚和打妄语的心。怎么叫「谄媚」呢?讲俗话就是「拍马」,见到有钱的人,就把头抬起来向人讲话;见到没钱的人,他就把头低下不看人。又欢喜打妄语,他不是直心,你无论问他什么事情,他总转一个弯弯。你问他张三现在怎么样?他说:「喔!李四今天不在家!」总不照实来答复,没有这个直心。本来直心是道场,他是弯曲心;心不直,就在外面装模作样,假仁假义做一些个好事。
他可以做好事,做好事是给人家看的,希望人知道;说是:「你看某某人做了多少功德,什么地方的桥是他一个人造的,这个桥对人很有利益的。什么地方的庙也是他造的,这个人是尽做好事!」他就希望人这么样说他,这么样来赞叹他。所以他做好事,在外面挂一个假招牌;在内里面呢?他还是算计。算计这件事情我做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在某一个人身上能得到什么利益呢?总这样想,总要打一个如意的算盘。
如意算盘,就是自己怎么样想,就得到怎么样的成就了。如意的算盘,他所行所作一切的种种的事情,怎么样都是愿意和人争胜负--胜负,就是胜败。总逞强论胜:「啊!你看我胜过你了!你看我这回是第一了!你看我啊,比你好得多!」无论做什么,总是有一个胜负心在心里头存着,就争强论胜!这样子,就造成了修罗的业道;修罗业道造成了,就变成了修罗了。这修罗也是三善道里边的,所以就在这十善业里边,它是下品的十善业。
那么人怎么会做人呢?做人也是由这一念心种的因,才能成做人的果。假如你念念之中,你就怕自己将来堕落到苦道里边去,你怕将来堕地狱、做饿鬼、转畜生,就不想做这坏事;不做坏事,就不会堕落了。那么就能自己控制着自己,不随着这五欲来跑;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也不贪财、也不贪色、也不贪名、也不贪食、也不贪睡,这五欲他能自己控制住、管住;管住自己不叫着跟着五欲跑,他存心就受三皈五戒。
三皈,你们各位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这种五戒的功德,他就有一种希望;希望什么呢?希望将来还做人,来生不堕落到三恶道里头去。那么这样子,他存这种的念,这就是人趣的一种业报;人趣也就是人道,在这个十善里面,它是中品的十善。
那么你要想升天,也是在你一念之中,造成这个天的果、天的业。怎么样子一念之中可以得到天人的果报呢?在这个时候你就发愿,说是愿意自己在将来常常得到殊胜的这种快乐。你发这种愿,然后就知道要做功德;所以就尽量去多做这种的福德,修福报、布施,把一切的罪恶都制止住,不令这个罪恶生起,也不令自己有散乱的心。常常用这种摄持的方法,摄持这个散乱的心,令它入定,能以自己不随这种色所转,能把这个色也摄入空──即色入空,就摄这种色为空。这就是这个天趣的业果、业道;这是在这个三善道里面,是上品的十善。你修上品的十善,就能生到天上,这是天界。
以上所说的,这是六凡法界;还有四圣法界,也是从现前一念心所成就的。你若能常常念念之间观察三界──你自己这么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这种境界都是苦的、是空的、是无常的,与我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你就依照这四念处来修行。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要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做这种的观想。
你观身不净,就不会自己自私,为这个身体做牛做马。观受是苦,你接受什么都是苦的,你也就不会那么贪了。观心无常,这个心是念念迁流的,它是不常的。观法无我,这一切五蕴的色法,不是真的我。你能这样观,依四念处而修行,再深信这个因缘果报;要深信这个因缘果报,好象今天来一个 condition(状况),这也就是这个因缘果报。
那么,要深信这个因缘果报,又要生一种永断希求后有的心,永远断绝我来生如何如何。不要有来生,现生我就要证果,不要有来生。不是说我死了就没有了,就因为现生就要得到这个不生不死了,所以就不受后有了,「所做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了,所应该做的已经做完了,这个清净的梵行已经立了,没有来生了。就单单地志在这个寂灭无为的这种快乐、这种境界上,你若能这样的存心、这样的想念,这就是二乘声闻、缘觉的业道。
那么菩萨呢?那和二乘的思想又不同了。菩萨常常念念之间就想,他想顺着这个苦、集二谛,就生出一种大悲的心了;他又顺着这个道、灭二谛,就又生了一种大慈的心。修这个苦、集、灭、道四谛,生出大慈大悲来;这时候他又深深地观察,观察我和这个法有什么关系?那么观察来、观察去,观这个我也空了、没有了,法也空了、也没有了。我空、法空,就得到我法二空的这种境界;然后就生出一种怜悯,怜悯一切众生的愚痴颠倒。那么众生既然愚痴颠倒了,他就想办法用种种的方便法门,使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觉悟,得到明白了。
在这一种的方便法之中,他就心量周遍十方法界,也没有分别;十方法界也就是一法界,一法界也就十方法界。那么他又发愿尽未来的时候,永远永远度众生;这个不是一个劫、二个劫、三个劫、五个劫。他这个度众生的工作,是永远要做这种工作,尽未来劫、尽未来际、尽未来时,他也不疲倦、不厌烦。不疲厌,就是英文说not tired。就是好象我们做工,一早做到晚间,一般的人所谓 very tired;没有tired,还都很精进,很认真去做去。
在做这种的事情,救度众生的期间,他对众生有好处,也不求众生来报答他;不希望说:我对这个众生那么好,他一定对我也是很好的。不想这个!我只要对人好,我来教化众生,不管众生对我好不好。这个道是找一面的,理才论两方面的;我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对我不好?这就讲到理上了,不是道上了。等到讲到道上,就是我只对你好,我不管你对我好不好。他也不图一个名称,说是这样做,一般人认识我了,我就得到一个好名,他一定能称赞我、赞叹我!他也不希望图这个。
赞叹又怎么样?人人又说:「啊!你是个菩萨!」你是个阿罗汉,那又怎么样呢?你要是真的阿罗汉,何必令人叫呢?人家叫你阿罗汉,你也是阿罗汉;他不叫你是阿罗汉,你还是阿罗汉。你为什么又想要叫人称一声阿罗汉呢?你若有这种思想,那根本就不是阿罗汉了!
或者:「我是一个 Bodhisattva(菩萨)!」你 Bodhisattva就 Bodhisattva,为什么要人家叫你 Bodhisattva?也不是其它人是菩萨,你要是何必又要人叫呢?好象我是个法师,你叫我法师,我也是个法师;你不叫我法师,我还是个法师。那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不是个法师,人家叫我是个法师,那自己就应该生大忏愧了:我也不会讲经,我也不会说法,他怎么叫我法师呢?
讲到这儿,我又想起果宁的爸爸来了。果宁的爸爸来到这儿,见到我,和我握手,他就自我介绍了:「我是恒静法师的爸爸、father!」你看!你的爸爸已经叫你「法师」了!你一定要做到名实相符的法师,不可以有名无实。所以你父亲都承认你是个法师了,现在你可以给他说说法;你这个儿子的法师,来给这个不是法师的爸爸说法,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他就高兴了,来多看你几趟。
菩萨行菩萨道,不是希望叫人认识自己是个菩萨;叫人认识,那根本就不是菩萨。你真要是个菩萨,怎么会叫人认识你是个菩萨呢?若叫人认识了,那还是和认识那个人是差不多的。或者你是个菩萨,那是菩萨才能认识菩萨;叫人认识你,那有什么用呢?若不是菩萨,他说你是个菩萨,这简直的就是给你戴个高帽子!你若欢喜戴这个高帽子,那你就戴着,可是没有什么用的。
那么行菩萨道教化众生的人,他也不希望有人知道他是个菩萨;你若有这么一种思想,那就不是菩萨了,那就和凡夫一样。凡夫做一件事情,就希望人家知道,做一件好事各处去宣传;若做一件坏事呢?他就不宣传了,他就怕人知道。好象某某以前,又卖毒药、又吸毒,什么都干;他不告诉他爸爸说我现在吃毒药、或者贩卖毒药。这绝对不会告诉的!告诉了,他父亲一定不高兴的。那么现在改邪归正了,他就告诉他爸爸,说是他做工赚的钱都供养庙上了;大肆宣传,这就不是菩萨。
菩萨是施恩不求报,予人不追悔--他对众生有好处,他不希望众生来报答他;他布施什么东西,也不会后悔的。不像我们一般的凡夫,布施出去或者是财,或者是其它珍宝,若知道所布施的人用得错了,就会后悔:「我若知道这么样子,我不布施给他了!布施给他,他也不做正经事!」菩萨布施出去就不管了,你做什么随你自己;也不见一个能布施、也不见一个所布施。
我布施给人,我这叫「能布施」;对方接受我这个布施,他这叫「所布施」。在菩萨,他不知道有这个能、所,也不知道我是一个能布施的人、也不知道对方是我所布施的;根本他就不计较有我、有人,他布施给人,也就和给他自己是一样的。因为他无人、无我、无相,所以这是菩萨的境界,这就是菩萨所造的这种业道。那么前面说二乘那个业道是叫「无漏中品十善」;菩萨这种境界,叫「无漏上品十善」。这是菩萨的境界。
你若能常常有这种的思想,将来一定会做菩萨,或者现在就是菩萨。你说这一般的凡夫,就这么样子妙,他不是菩萨,他就想要做个菩萨;自己本来是个魔鬼,他不想做魔鬼,不承认自己是个魔鬼,就想做菩萨。为什么呢?就因为菩萨这个名好听一点,魔鬼这个名字是很坏的。人人都知道这个魔鬼是最坏的,所以不愿意做坏人,连名也不愿意一个坏的名,这就是凡夫的境界。
等到菩萨的境界,根本也没有一个菩萨的思想,也没有一个魔鬼的思想。你若说他是魔鬼,他就是魔鬼;你说他是菩萨,他就是菩萨。菩萨也只是一个名而已,没有什么轻重;魔鬼也就是一个名而已,也无足轻重。没有什么问题!这是菩萨法界的思想。
最后是佛法界,这佛法界更不可思议;他就是念念之间,单独观察诸法实相。本来诸法实相不可以言宣,那么他观察这个诸法实相,他觉悟到这个权实不二的道理,就是在这个权教上也就是实教;理不碍事,事也不碍理,他是圆融无碍的,所以理事也都平等。可是他又知道即实而权,在这个实教,也就是权教;权巧方便,所以这里边有百界千如那么多的差别相。
讲《法华经》时,我讲的十如是分成百界,百界又分成千如。这个千如的差别相虽然不同,可是它的用是从寂灭生出来的,所以说「寂」。虽然他清净寂灭、寂灭无为,可是常常有一种的作用。作用,好象所行的六度万行,就像虚空里面的云,行来行去似的,没有了、又生出来,生出、又没有了。
那么他又能用而常寂,就是动而常静、静而常动;在这个动而常静、静而常动的这种境界上,就连一个边际也没有了。没有边际,他也不想这个一,也不想这个一切;可是在佛这种境界上,他可以不想、不分别这个「一」和「一切」,然而他能了知、能明白这个一也就是一切、一切也就是一。
所以,「微尘剎土,不隔毫端」:在微尘这么多的剎土、国土,在佛看来,连一个汗毛这么多、这么远也不相隔离。「十世古今,不离当念」:你往上说十世以前到现在,都不离这现前的一念。你看!
「身遍十方,也无合散」:这一个身体就能周遍十方,也没有说身就散开来到十方去,或者合到一起;没有的,就是这个身体都周遍法界。
「智通三世,而无往来」:这个智能能通达三世,也没有往来的。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不是说过去世,我就跑到过去了;未来,我就到未来那个地方;现在,我又过去,或者我到未来那个的地方,或者我到过去那个时候,没有的!这个就是佛的境界上的业道,佛的果位上一种思想;这个叫「非漏、非无漏」,也叫「真中无漏」,是上上品的十善。这是「十法界,不出现前一念心」这种境界。
我们各位对于这一点要特别研究,研究这个「十法界不离现前一念心」。这一念心,造成了十法界;那么十法界,也没有离开现前的一念心。那么我们这个一念心造成十法界,在我们一念心又造成我们自己的心。所有一切的众生,他自己都觉得他很快乐;有的觉得是苦的,那就是有点觉悟了!没有觉悟的众生,人有人的快乐,鬼有鬼的快乐,畜生有畜生的快乐。
我举出几个很浅显的例子,你们就知道了。在最下的这种众生,它这个快乐就最不好。就举出在粪坑里的虫子,那种虫子在厕所里边--这个讲的不是用水冲的厕所,有粪在那儿存着--生出来,它觉得它这个家庭非常好,又有吃、又有喝、又有地方住,多快乐!所以在里面蹦蹦跳跳的,一天到晚在那个粪坑里边跳舞。真的!为什么它在那儿跳舞?它觉得很快乐。
你看你人在这个人世间,总愿意去跳舞,也就因为觉得这个跳舞是不错的。那么苍蝇呢?什么地方臭,它就往什么地方飞,香的地方它不去;飞到那臭的地方,它就不走了,在那个地方转来转去,也舍不得走,它认为那个味道是一个最好的。
那个扑灯蛾,也是一种飞的虫子。它看见那灯光──现在我们这电灯是烧不死它,要是油灯,它就往那个地方飞;它为什么往那地方飞?它就以为那个地方有它所需要的最好的东西。好象那李太白跑到水里去捞月一样,它就好象到灯那里去捞月一样;大约李太白就是这扑灯蛾的化身,他在前生做扑灯蛾去找灯,现在他到水里去找月亮,这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那么这是小的虫子。
大的动物,那个狗它就欢喜吃人粪和其它的粪,你给它再好的饭啊、菜啊,它不愿意吃的。或者它吃,吃饱了,它又看见粪,还要吃!为什么呢?它认为那是最香甜、最好吃的东西。所以就好象人吃饱了,要吃一点水果一样,帮助一下。这是狗的境界,它就觉得那个是快乐的。在人看来:「唉!这真邋遢!这怎么吃呢?」你没有变狗,你变狗一样去吃去。为什么呢?因为你到那时候就忘了它是不好。你现在在人的境界上,你认为那是最骯脏的;做得再好的菜饭,你放上一点人粪,也没有人吃了!就不要多,甚至于 penny(一分钱)那么多,人也不愿意吃。为什么呢?觉得那是不干净的。
所以人看见这一类的众生,处在这么一个环境里,这最苦了;但是他自己呢?「我在这儿非常快乐啊!非常好!」你看!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着住这种又粗又坏的五尘世界;这色、声、香、味、触五尘的境界,人们就欢喜,醉倒在那个色、声、香、味、触里头,也不知道觉悟。
本来在天人来看,我们吃那个东西,这种色、声、香、味、触太邋遢了,就好象那个粪里的虫子一个样子,也就好象我们人看那狗吃粪一样的。我们现在在天人的眼里,就像在粪坑里这么邋遢;但是我们自己觉得不错,色也很好、香也很好、味也不错啊!这五尘的境界很好的,也在这里边跳舞;也就好象那个粪坑里的虫子,在粪里跳舞一样的。你不相信?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我也不希望你相信,等你到那时候你就知道是这么回事,因为有经验了;现在你没有经验,当然不相信。
天人看见我们人,就好象在粪坑里一样的。你看这个欲界天,他这种的境界也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但是他比人间就胜妙得多了、好得多了!那根本就不能比了。可是在这个色界天,看见欲界天的天人,就好象喝毒酒似的,毒酒一喝了就死了;但是欲界天的天人,他认为很快乐的,很不错的。啊!我比人间那些个在粪坑里的人好,清净得多了!
那个大梵天天人,身上有光明,以为这是不错了,以为这是很好了,但是在这个四空天,看见他们就好象生恶疮似的,在身上生那个痈肿、疙瘩,流脓淌血那么样地邋遢。
这个四空天他们觉得自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最妙了!最好了!在二乘人看见他们,就说他们是愚痴而昏暗,没有眼睛,也看不见光明。这二乘声闻得到三昧了,觉得自己是得到无漏,也无为了,不受生死了,这比诸天都快乐了。在菩萨看他,骂他是败种。败种,就是坏种子,没有用的;你这个种子不会出了,菩萨就骂他。
在菩萨自己有神通变化,来去自在,妙用无穷,认为这是最高的境界,这个最妙;在佛来看,他这种境界好象入童子戏,好象那小孩子玩似的,在那作戏呢!所以你现在觉得你懂得佛法了,不错!你和一般人比,你懂佛法;你若真和懂佛法的人来一比,你又相差得很远了!那么没有学佛法的,他就以为懂佛法,和这已经学佛法的人一比较,根本他就什么也不懂;一个名相他也不知道,叫他讲出这么多道理试一试!
那么所有九界众生都是以苦为乐,唯独佛,他也没有乐,也没有苦;他这苦的情也没有了,乐的情也没有了,苦乐情尽了。他证到这个苦法界和乐法界的唯一实相--就这一个实相,无苦无乐这种的境界;到这种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个占察,就是以你的智能来占察善恶这种的境界。以你能观之智,来观这所观之境;这善、恶业报都是一种境界,你若没有智能,就不会占察。这个占察,不是说好象那个算易经,我算一算是好、不好。不是的!这个占察就是观察,也就是这么一个预先的测验,测验众生,你做善就得善的业报,做恶就得恶的业报,所以说善、恶业报这部经。
业,有善业、有恶业;报,就是酬还的意思;酬还,就是还给他。那么酬还,你借了才要还;若没有借,就不必还。所以你若不造恶业,就不受这种恶的果报;你若不造善业,也不受善的果报。
那么这一部经《占察善恶业报经》,按着七种立题来讲。你们各位听经也听得很多了,说一说看这一个经以什么为题?果宁,这个经是什么为题?占察是什么法?果逸大约是没有业报,所以什么都不知道了!你今天也要受业报了;昨天到普吉利(Berkeley)没有讲,今天要讲一讲!
他传法的时候什么情形?五祖用袈裟把六祖遮上来讲《金刚经》,这个可以说的;六祖他却不可以说我当时怎么接的法。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说是说那个皮毛,是说当时的样子,五祖怎样用袈裟给六祖遮上头;但是究竟它里面讲的什么,我们也没有说。我们不是说五祖对他讲的什么、怎么样传给他的法;这是秘密法,不传六耳。有六个耳朵就不讲法了,这是真法,这叫「以心印心」的法门,以心印心,不传六耳;所以无论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我记得我以前讲这个「法不传六耳」,有一个三岁小孩就问我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说:「不传六耳,五个耳朵传不传?」我说:「怎么会有五个耳朵呢?」他说:「可以把那一个耳朵堵上,不用它!这不就五个耳朵了吗?」我说那个耳朵堵上,有一个听,有一个不听,那他们两个应该打架了,所以这也不能传!五个耳朵也不能传。
那么我问你们是什么法?我已经讲过了,「占察善恶业报」这六个字,不错!都是法。什么法呢?般若法。我不是讲?这个占察,是能观之智;能观之智就是般若嘛!那个善恶业报,这是所观之境,这也可以说是法--所观的法。能观的法和所观的法,所观的这个法是世间法,能观的这个法是出世法。以出世法来观世间法,以世间法而明白出世法;这是既出世而入世,既入世而出世的法。
那么你们知道是法,但是没有说出来是什么法。外边有很多人专门来和你问难,你说是法,他就问说是什么法?你若说不出来,他就认为你不行的;你要是一说出来,他不懂了,他就认为你是学过佛法了,是个法师。好象你是一个什么 Professor(教授),要问你;你若不 Professional(专业),那就是名实不相副了!
这个佛经总起来有七种立题,这一部经就是单法立题。其它的,有单喻立题,就是《佛说梵网经》,单单一个比喻,比喻戒好象大梵天王面前那个网罗幢一样。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也是个人,阿弥陀佛又是个人。《阿弥陀经》就是人人的经,所以现在家家观世音,处处阿弥陀,就是因为他是人人的经--是「人人的经」,不是「人民的经」!不论你做主席也应该念这部经,你做什么大官也应该念这部经,做老百姓更应该念这部经;所以这是人人的经,不是人民的经,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人民,就是老百姓;这部经是国王、大臣、老百姓都应该念。
法喻立题,就是《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就是个譬喻,譬喻这一部经就好象是一朵莲华似的,出污泥而不染。人喻立题,就是《如来狮子吼经》;如来是个人,狮子吼是个比喻,比喻如来说法好象狮子吼似的。人法立题,就是《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个法。
这有单三、复三。单三:单人、单法、单喻;复三:人法、人喻、法喻。这六种了,还有具足一。具足一,就是人、法、喻都有了。这是什么经呢?就是我们等到暑假的时候想要讲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个人,华严是个譬喻;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具足人、法、喻,这七种的立题。那么这一部经就是单法立题。
「经」:经,有很多种意思,这是佛所说经典的一个通名,所有佛说的经典都叫「经」。前边这六个字,是这一部经的别名;特别是这一部经专有,其它的经就不叫这个名字。也就好象我们人,张三是个人的名字,李四是个人的名字;你拿这张三就不能当李四,拿这李四你也不能说他是张三。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自己的专名。这一部经也是这样的,它有自己的专名,就是「占察善恶业报」。
经,这一个字,梵语叫「修多罗」,又叫「修妒路」,又叫「素怛缆」。这个翻译,就是当初翻译经典的,有翻译这个音轻一点,有的翻译重一点。这么多译名,也不是另外有一个名字不同;就因为中国和印度语言不同,南方翻这个字,就有点广东音;西方翻译,就有点唐音──唐朝那个时候的语言。所以中国有五方原音,有五方的音不同。
好象头先说那个「指授即无,唯论见性」,我讲的时候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他问你这个问题,你应该很快就答复了,不要回来问我。为什么呢?本来那个就是广东话嘛!我没有跟你讲「莫得」(连读音)?「指授就莫得」,就是这一句话嘛!这湖北的话,你问他:「有没有?」他说:「莫得!莫得!」就是「没有」。湖北、湖南和广东这个音有点相近,所以它那个「指授即无」,就是「他指示我、传授我莫得」!莫得,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法海禅师不能用广东音来写上那个「莫得」(编注:现在广东已新发明此字,去掉「有」字里面那两横,就是「没有」),那个时候他写「即无」,即无就是莫得。这因为我们这位六祖大师是个广东佬,就说「莫得」,一定是这么回事!你可以听当时的录音,就是这么录的!我以前没跟你们讲过唐朝的录音?你可以把唐朝的录音打开给他听听!所以没有那么多问题,这就是「莫得」!
这个「经」字是半梵语,具足就是「契经」,「经」是翻了一半。契经,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好象你们现在英文的 sutra这个音,也和这个「契经」差不多的。你拼一拼这个音,试一试这有多少相近的地方。
那么这个经,又可以翻成个「线」字,就好象一条线似的;又可以翻成「绳墨」,就好象做木匠拉那条线,然后用手拎起来打一下,来定出直线,那叫绳墨。这个经又有一个「涌泉」义,好象从地里头涌出水泉子。又有「贯、摄、常、法」:贯,是「贯穿所说义」,把所说的义从开始到最后,就好象用一条线穿起来。摄,是「摄持所化机」;你这一讲经,就很多人来听经了。「古今不变曰常,三世同遵曰法」,常,就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法,就是一切人都要遵守的。
现在讲经在西方还不盛行。你若讲经,他说:「人家修行都不讲经,人家修行就是坐禅,讲经有什么用?」那么佛为什么要说三藏十二部?要是坐禅就是修行,佛就在那儿坐禅了,他为什么要说经呢?这个经什么意思?什么用处?他完全都不懂的,就说他是佛教徒了,你说这真是可怜!这比方小孩子还不懂事情,就想做爸爸了!三岁小孩子怎么可以做爸爸?三岁小孩也不可以做妈妈的。是不是啊?为什么呢?他就不懂嘛;根本就不懂,你怎么可以叫他做?
所以中国那个康德--就是那个宣统,三岁做皇帝,这简直的不是开玩笑嘛?三岁,他懂什么东西,你叫他做皇帝?所以这就是愚痴人干这个愚痴的事情。当时可见清朝那些个做官的,都是木雕泥塑的,用木头做的、用泥巴来做的;所以用那个小孩子,就可以做皇帝了。若是有一个人,就不会用一个三岁小孩子来做皇帝。说是有大人抱着;有大人抱着他也不行的,他自己不懂嘛!
他那个叔叔抱着他上朝,宣统就哭,这个王爷就说了:「一会儿就完了!一会儿就完了!」这真是一个预兆!一会儿,就是 wait a minute;完了,就是 finish了。就是说,等一等就完了。他说等一等就完了,果然就完了,清朝就完了、没有了!他都有点修行,都有先见之明!
所以这懂佛法和不懂佛法,一听他说话就知道了。他若说不要经;不错,可以不要经,但是你到没有到那个程度上?我对你们讲过,「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迷时你念一千卷经也是少的,你若开悟了,一个字都是多的,一个字也不能讲的。好象某某人说「不说话」,你还写字,那还是不行的,那没开悟;开悟,一个字也不能写,一个字也不能说,简直地什么也没有了──也没有佛法,也没有魔法,也没有人法,也没有我法,也没有是法,也没有非法,那才可以!
喔!你还要不念经,「我们这是就参禅!」一讲,这已经就完全知道他是什么也不懂了。这就是小孩子讲话,小孩子就是「哒哒哒、哒哒哒」,什么意思?没有意思!就是这样子。
这经就有这么多意思,所以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因为什么他说不要讲经、不要说法?就因为他不会讲,他不会说,所以就不要讲;他若会讲,比你讲得更欢,他到所有的公园、所有的 street(街)去讲去,比那个 Halley(译音。孩子名?)他们蹦得还厉害!
有一个人他心里就想:这个法师讲的不错,三岁小孩不能做爸爸,三岁小孩也不能做妈妈。这你又错了!三岁小孩可以做你的爸爸,也可以做你的妈妈--不是现在,是将来末法的时候。这科学进步了,用这科学的方法,很快就生出一个小孩子,很快就可以结婚,很快就可以做爸爸了。只是末法时候,人寿到了十岁,那时候三岁如果不做爸爸,你说活到十岁有什么意思呢?所以那个时候就因为科学进步,三岁就可以做爸爸,也可以做妈妈了。但是到十岁就死了,不能超过十岁;因为太快了,你生得快,死得也快!就这样子,因为太科学了!你们各位要认识这科学的「好处」!
《占察善恶业报经》,在前边讲「释名」已尽,现在讲「显体」。显,把它显明出来、显露出来;显露出什么呢?显露出来这一部经的本体。每一部经先有一个名字,名字之后就是显体了;这是依照天台这个讲经的讲法,在现代一般讲经的法师,多数都依照天台这个的道理来讲。
天台五重玄义,第一就是释名。也就好象我们人,你认识这个人必须要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经也是这个样子。那么人有人的身体、经有经的经体;这一部经它是以什么法做它的法体?我们人这个身体有高的、又有矮的,有肥的、又有瘦的,又有面孔是黄色、又有面孔是白色的、又有面孔是黑色的,脸面不同;这经也是这样,经的体样子也不同。那么这一部经以什么为体呢?也就是以这个「实相」为体。这个实相是这个经的本体,又叫「一实境界」,一个实在的境界。
这个实相有很多的名字,菩提也是它、涅盘也是它、真如也是它、如来藏性也是它,所以名字很多,但是都是这一个。一切的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为体,这一部经也是属于大乘的经典;它在方等的时候说的,这是大乘的开始。所以这一部经,就是以一实境界做经的法体。
显体之后,就要明宗了,明白这个宗旨。你光念这个经、讲这个经,你若不认识这一部经的宗旨,那你还没有认识这一部经;不是单单念了一遍、看了两遍,这就是懂得经了。尤其有一些个人,连一遍他也没有看,他就说他明白佛法了。你说这个!他们想佛法是很容易明白的。不错,很容易明白,但是你要学;你不学,你就不明白。你没有学过,你就说你是明白佛法的,那是骗人的!
那么这一部经的宗旨是什么?以什么为宗呢?以两种的观法为宗。这两种观法,第一,就是「唯心识观」;第二个观法,叫「真如实观」。怎么叫唯心识观?这简简单单来讲一讲,不讲太多了!现在这一部经已经讲了五天了,连个题目还没有讲完,所以只可以简单一点的讲。
唯心识观,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没有一个真实的境界;就是我们人的这个念,也是前念生,后念就跟着来了。前念灭、后念又生;后念灭、后念又生。这生灭是无常的,你若想它暂时停止,也不可能的。所以你这样的观察来、观察去,觉得这个心是无常的了;你久而久之,就可以得到色寂三昧。色,就是色相;寂,就是寂然不动。一切的形形色色本来是动的、是有形有相的,也都寂然不动;得到这种三昧了,这叫唯心识观所得的。
真如实观,你要想--就是参禅,参这个「思惟修」修行。你思惟这个心性(这个真心、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也不着住到见、闻、觉、知上,不着到见上、也不着到闻上、也不着到觉上、也不着到知上。再能断除一切的妄想,永远离开一切妄想;除非不想,想就是一个真,不是妄想。比如我想造个庙,就造个庙,这不是妄想,这是真的想;我想造个佛,我就造个佛,这不是妄想。怎么叫妄想呢?你只想想而已,不去实做去,这就是妄想。你像这样子这么思惟来、思惟去,这么辗转思惟;时间久了,就可以得到心寂三昧。
这个三昧的名字叫「心寂」,前面那个叫「色寂」。心寂三昧,这个心寂然不动了;寂然不动,可是了了常明,还是明明了了。不是寂然不动,就好象睡觉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动是不动了,但是什么境界都还明明了了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有一种感应的这个神通。得到了这种心寂三昧了,这是真如实观,这观法成就了。这是本经的宗旨,以二种观法做它的宗旨。
第四,讲到它有什么用处。这个经有什么用处呢?这个用处可大了,能以灭你的罪、除你的疑惑。以「灭罪除疑」为它的利用,它的力量就能消灭你的罪,又能除去你的这种疑惑,就有这个用处。
第五,是判教相。那这一部经讲来讲去,它的名字也有了、法体也有了、宗旨也有了、利用也有了,究竟它是属于哪一个时候、哪一种教理呢?这要知道!不是单单知道个名字,这就叫明白佛法了;也不是单单知道它一个体,我就又明白佛法了;也不是单单知道它一个宗旨,喔!我明白佛法了;不是单单知道它一个利用,这我明白佛法了!不是那么样简单,你还要知道是什么时候说的这部经。
这「五时」,是属于哪个时候?前边我不有讲嘛?这是属于方等时,是方等教。说这部经,是方等时候。按这个五味来讲,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乳,就是牛奶;酪,不知是不是 cheese(乳酪)?生酥,大约就是牛油之类,不过还是生的,不是熟酥。那么它的教相就是属于生酥,在这个时候,是大乘佛法开始的时候;所以叫「大乘初门」,这就回小向大的时候。前边所讲这些个,这叫「五重玄义」;你明白这五重玄义了,这个经文就容易懂了。
我们现在有这么大一个道场,这个道场从什么地方来的?你们各位知道不知道?说:「我知道!我听法师讲过,说是菩萨送给我们的!」不错!这个虽然是菩萨送给我们的,也是护法的成就。我们这有护法,男居士就是男护法,女居士就是女护法,这男学生就是 boy护法,女学生就是 girl护法。我们这有这么多 boys,有这么girls护法,有这么多年的成就,由 Chinatown(中国城)搬到此地来,这都是你们各位的功德!
你们各位有的供养三宝的,有的护持三宝的,有的人把做工所赚的钱都贡献出来给佛教;所以我们现在有这么大的庙、这么大的地方,这都是这几年你们共同努力来护持佛教所成就的,是在这儿的男女出家人、在家人,这多年努力所成功的。前几天有一个人就说了:「在这儿这么多年,觉得也没有什么成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也没有用!」你说你成就这么大一个道场,你还想要成就什么?你们在这儿白天去做工,晚间就来听佛法,把所赚的钱都来布施,这是一种真心,才有这种的成就。
果护由去年开始把所赚的钱都贡献出来,那么你不知道这些女护法以前也都是这样子的;好象果修、果逸,以前她们所赚的钱,也都是供养三宝的,都是拿出来供养常住的。那么现在好象果进、果堂,这都是很发心的护法,但是他们自己不知道;他们护了法,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护法。你说这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个人护法,怎么现在会有这么大一个道场?
这个大道场不是我的、不是师父的,是你们各位的,你们人人有份的!所以你不要以为你们没有功德;你们的功德现在大得不得了!那天人见到你们、鬼神见到你们,或者一看见你走过去,他都要合掌。但是,可又有一样,那个魔王也在那等着你呢!「来啦!回来了!不要做!」那个魔王在那里就给你好象洒迷魂药似的,叫你快点迷了、不要去明白了,就这样。
看见果许了没有?她跑了又回来,回来又跑了,这就迷得太深了!她也因为做功德,做一点,就受不了;受不了,就要跑了。这个就是很有问题的。你们在佛教里来做护法,都要祖上有德行、有根基,也要你们自己有善根;若不这样,根本做不到。那么现在这一些个男居士、女居士都发心,发得很真的。好象果逸在没有出家以前,就提倡印经,印了《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经》;她发心提倡印,那么这个女居士拿出一点钱、那个女居士拿出一点钱,大约用了一千多块钱吧?就发心印出来了。这都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在她又教这《大悲陀罗尼法》;大约她以前就是预备将来教一教这个法,所以先印一点这部经。
我们每一个人要知道,这个道场的成就是大家的力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我现在再告诉你们一件事情,你们有的人供养师父,有的供养的钱多一点,有的少一点;多的也不会太多,没有 million、million dollars(百万、百万)那么多;少的也不会太少,不会一个、两个 penny(便尼)那么多。这样子,不论多少,我告诉你们!你们供养师父的钱,我都拿出来造道场;我自己私人无论谁供养我的钱,我甚至于一块钱也不用的。你看得见我在这儿,什么东西我也不买的,就预备来帮助这个道场;不是像你们美国这种宗旨,有一块钱买两块钱的东西,那一块钱我慢慢给payment(分期付款)。我不是这样子!所以,你们无论供养常住的钱、供养师父的钱,我一块钱都交给常住。
说是:「那我知道了!供养给常住一块钱,供养多了,大约师父就自己用了!」你很聪明的,这个师父想欺骗一点点事情,也欺骗不了你。可是不但一块钱,就是一百块钱、一千块钱、一万块钱,也都是公家的。我自己私人没有钱,我给公家管这个钱的问题,我自己一个 cent(一分钱)也不用的。「那你用,我也不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啊!我自己知道,不须要你知道。不过现在我告诉你们,现在道场有这么个成就,这是这么多年的成绩、这么多年的努力,才有这么个成就。
所以你们各位护法居士,你不要再不认识;你现在护法成就一个道场,还不知道呢!说:「这个道场怎么是我的呢?」就是你们拥护道场的关系,所以成就了!这个这么多年成就这个道场,这是很慢的,因为美国这儿是很不容易的。
在香港,我告诉你们:我两年半的期间,我造了三个地方。大屿山,可以住几百人;西乐园,要是尽量住,可以住二、三十人;跑马地也可以住。我跑马地那儿,出家人住过二十多个人。那时候给虚老做佛事,做一百六十多天的佛事,念《大般若经》,常常二十几、三十几个人在那儿住。吃饭很多人,那个厅里面都坐不开了,有的要到房里、各处站着吃。那么两年半造三个地方,到这个地方十多年,到现在才有这点成就;这还是你们各位护法努力的关系,才能成功了。那么成功了,还更要努力,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象一切的开支,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这护法要更发心来拥护这道场!
有一个人就说了:「我以为我供养师父,师父用这个钱;原来他自己还不用,来帮助这道场!早知道这样子,我就不供养这么多了!」道场就是师父,师父就是道场;你们这些护法也就是道场,道场就是护法。这个就是你们的一个大家庭,所以到这儿来,谁对你们好一点,你也包涵一点;对你不好一点,也就好象家里和姊妹发脾气,过去就算了,不要存在心里。说:「这个人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打他一顿!」不能有这个意思。你一存这个心,那简直和世间那个流氓没有两样的。所以谁和谁都不要存一个成见,对人人都像至亲骨肉一样。
至亲骨肉,就是父子、兄弟、夫妇、姊妹,没有再比这个亲的;至亲,最亲近的。我们现在这是法亲,大家都来研究佛法;将来都到阿弥陀佛那个极乐世界,在那儿一起组织一个大的法会,我们在那儿共同修行。所以在这儿不要 fighting(吵)、不要闹意见;你在这儿闹意见,到极乐世界也会不快乐的,因为你种这个不快乐的因。所以在这儿,每一个人都要发菩提心,一定要结菩提果的。
今天是四月二十二号,我们五月一号预备下午一点钟开始开会。五月二号是浴佛节,在去年的浴佛节,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工作,筹备得很久,办得很圆满。今年第一次在我们自己的道场,我们因为很多工作,所以就对于浴佛节没有怎么样预备;但是从现在开始还可以,不过就是没有请总统那封信,没有请议员和省长的信,现在不知道还来得及、来不及?因为去年那个主席对这个事情很努力,今年我们因为做工,所以对这个事情也就忽略了。今年这第一次的主席,我欢喜果前来做,你们大家赞成不赞成?有没有人反对?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讲一讲;没有意见这就通过了,就这样决定了!
那么今年这个主席换果前,他在这儿第一次,应该他做。去年果前在外面,果宁愿意在外面,很愿意出风头的;所以我就叫他做,他身量又很高,做得很不错。并不是说他做得不好,今年不用他,他做得很好;不过今年,这是轮的来做。那么其余的各部门还是照旧,像去年一样,去年担任什么责任,今年还担任什么责任。果宁今年担任纠察,就各处看谁没有座,就找个座位;谁没有叩头,找个地方给叩头──不是给他叩头,叫他向佛叩头。这不是叫你见到人给他叩头,不是这样子。
还一个消息和大家讲。果宁他今年发心持银钱戒,你们谁无论如何不能给他钱的;给他钱,就帮助他破戒。他现在又有饭吃、又有衣服穿,他妈妈爸爸又要给他做衣服;不单给他做衣服,还要给你们这么些个出家人做衣服。妈妈爸爸也发菩提心了,这个是最好的!那么谁也不要帮着他犯戒,他持银钱戒,你们谁看见他若是偷着去买东西,就要告诉我,说他有钱了。你们大家要看着他!大家不看着他,或者他自己立的愿又会破了。现在他自己不能破它,我第一个做他的护法,就告诉你!说:「他不拿钱,怎么能叫我买什么东西?」对的,不准!不可以的!善知识真正护法你,你不要以为他:「我有这么点小毛病,还跟我讲一讲!」就是讲你的小毛病,那才对你真好呢!
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
前面讲说经题已竟,现在再讲一讲这位翻译法师的名字。为什么要讲翻译法师的名字呢?因为这一部经如果没有人翻译,我们现在不会明白这一部经;我们能明白这一部经,这种的功德,都是这位法师他布施给我们的。所以我们纪念他这种功德,所以要讲一讲这个翻译的人。
「菩提灯」:这一位法师也是印度的人,在隋朝的时候到了中国来,也翻译了很多经典,这一部经典就是他所翻译的经典其中之一。那么他的名字叫「菩提灯」。菩提,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觉」;就是一个觉悟的明灯,他这种的光明好象灯似的。这是这个名字的意思。那么他把这个印度文翻译成中文,所以现在我们能有机会讲说这一部经、读诵这一部经、书写这一部经、受持这一部经,这都是这翻译法师的的功德。
「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这一位法师他通达经藏、律藏、论藏,都明了。「沙门」:沙门是梵语,翻译过来叫「勤息」,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经文上没有「沙门」二个字,但是普通的法师都叫「沙门」,佛也叫「沙门」,佛的弟子也都叫「沙门」。所以这一位法师他翻译这一部经典。
A1. 序分(分二) 
B1. 证信序 B2. 发起序
今 B1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如是我闻」:如是,是指法之辞;我闻,是领受之意。什么叫指法之辞呢?就是指明白了这个法。这个法,就是这一实境界的法。我闻,闻的是什么呢?也是闻的这一实境界的法。这个法如是,我闻亦如是;法如是、闻如是,这是如是如是的法,如是如是的闻。
为什么说「我闻」,不说「耳闻」呢?因为耳朵是身体的一部份;我,是一个总名称。本来佛教里头讲无我,为什么阿难还要提出个我呢?阿难这个我是无我之我,不是有我之我;这是证得八大自在我的我。因为无我而言我,所以叫「我闻」。
「一时」:就是一个时候;哪一个时候呢?就是说经的那个时候。「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这是时成就。
「婆伽梵一切智人」:你们各位听过很多经了,对这个「婆伽梵」是什么意思,知道不知道?有谁可以讲一讲?这〈楞严咒〉上也有「婆伽梵」,你若懂这个,也就懂〈楞严咒〉的意思。果宁,你知道这个「婆伽梵」是什么意思吗?因为果修说是「佛」的意思,你可以说是「如来」的意思,也可以说「应供」的意思,又可以说「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个意思。不错!婆伽梵是佛,也是世尊的意思。
但是为什么不翻译成「佛」,或者「如来」,或者「世尊」呢?因为「婆伽梵」在咒里头,它有六种的意思;所以这多含就不翻。你若翻译过来,它就不具足那么多的意思。这个六种意思是:
第一个意思,自在,得大自在。有真正般若的智能,对于一切的境界都迎刃而解,他都明白。好象一把刀,这个刀的刃子来了,什么都可以砍断了,这叫「迎刃而解」。般若的智能就好象锋利的刀似地,把一切的障碍都割断了,所以得到自在。
第二个意思,炽盛。就好象火烧得很旺似的;出了火苗子,那个火窜起好高,火着得旺就没有烟了,你泼上水它也不熄灭,这叫「炽盛」。那么佛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行好,就好象火那么炽盛。
第三个意思,端严。端,端然很正的;严,就是很威仪的。就是《楞严经》和《华严经》那个「严」,很端严。这种有大威德,万德庄严,这叫端严。这是一个意思。这
第四个意思,名称。名,是名誉;称是称赞。这个名称普闻,所有十方三世一切的众生,闻见佛的名字,都生赞叹心,赞叹这名称。
第五个意思,吉祥。你无论谁看见婆伽梵,都得到吉祥、都得到这好处。所以我们人拜佛,拜佛就吉祥,就会得到感应。
第六个意思,尊贵。佛是世、出世间最尊最贵的,没有再比佛尊贵了,所以叫「婆伽梵」。一切智人,就是一切人之中最有智能的一个人;是谁呢?是佛。那么这就是主成就。
「在王舍城」:这是印度那个舍卫国王舍城,也就是阿阇世王做皇帝的那一个城。「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翻译成灵鹫。这个灵鹫山离王舍城大约有五里路那么远,有的人说三里,有的人说四里,这就不管它了!你到那地方,五里就走远一点,三里就走近一点,这个没有什么问题。这座山,是众生八识的相分所组织而成的,所以现出这个山。那么这山是一个处成就。
「以神通力」:神,就是自然的意思,和天的意思差不多。通,就是通达没有障碍。力,力量。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婆伽梵,用这个大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示,就是显现的意思,显现出来令一般人都知道。显现出来一个又宽广博大、又庄严清净、又通达无碍的道场。
广,就是广大;博,也就是多的意思。广博是属于性的量,量等虚空,没有形相、没有着住、没有体性;这虚空无障无碍,这是性的量。这个性的量,按着三德秘藏讲,是属于般若德。严净,这属于性具;自性具足这种严净的功德,这是属于解脱德;它不生不灭,得到一种解脱。无碍,这是性的本体;性的本体具足一切的功德,周遍法界,这是法身德。
广博就是般若德,严净就是解脱德,无碍是法身德;这法身就是常,解脱就是寂,般若就是光。这就是常寂光土,这个道场也就是常寂光的道场。在佛来讲,就是常寂光;在众生来讲,就变成这五浊恶世。现在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通的力量,来把这个五浊恶世变成常寂光土
「与无量无边大众俱」:这是个众成就。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就在这样的道场,和无量无边,没有数量、没有边际这么多的众生在一起来说法。说什么法呢?
「演说甚深根聚法门」:演说,就是用种种方便权巧的方法,来把这个法很明白地表现出来;讲出来的这种法,是甚深的法。什么法是甚深的法呢?就是这个一实境界的法。演说这种根聚法门,甚深根聚法。根,就是六根;聚,就是聚会到一起。这个六根合成一根;一根分为六根。
怎么叫六根合成一根呢?每一根都有六种的作用;所以每一根就具足六根,把这个六根的功能都聚会在一起。也就是六根互用,眼睛可以说话,耳朵可以吃东西,所以这叫「根聚法门」;演说这种法门,为一切众生来灭罪除疑。。
这一段文,在前边具足六种成就,这是本经前边序分的第一个部分。每一部经都有三分:有序分,有正宗分,有流通分;具足这三分,这才是一部圆满的经典。现在开始讲这个序分的第二个部分。
B2. 发起序(分二)
C1. 略请 C2. 正问  C1(分二)
D1. 请 D2. 许
今 D1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谘请世尊,愿垂听许。」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在什么时候呢?就在说《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会中有一位菩萨,名坚净信」:在这会中有一位菩萨,他的名字叫「坚净信」。坚,就是坚固;净,就是清净没有染污;信,信而不疑。因为这位菩萨能坚固他真正的信心,所以他叫「坚净信菩萨」。又有一个讲法,坚,就是正因佛性;净,就是缘因佛性;信,就是了因佛性。这一位菩萨具足正因、缘因、了因,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坚净信」。
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除非不闻佛法,若一闻佛法,就是把它记得清清楚楚,不会再忘记了。那么由这个记忆力坚固,而生出这种清净的信心。对于佛教他是真信,深信不疑;不能说我信佛信了三年、或者五年,然后又开倒车了。开倒车,就向后转,把这车往后退,不往前精进。这位菩萨从来学习佛法是向前勇猛精进的。那么现在,在这种灭罪除疑的情形之下,他发起请问。
在前边那一段序,叫「证信序」,证明六种成就,证明这经是可信的;这一段是「发起序」,这个人发起来请法序。那个证信序又叫「经前序」,因为它在这经的前面叙述出来;又叫「经后序」。
怎么既叫「经前序」,为什么又叫「经后序」呢?前、后本来是不可以混合的,怎么前又可以做后呢?后又可以做前呢?因为佛说经的时候,并没有说:「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以大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据法门。」这一段文是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才加上的,所以叫「经后序」;但是因为它放在经最前边,可以说是「经前序」。这是很清楚了,所以前边也可以当后边、后边可以当前边,这也是没有定法。
「从坐而起」:这位菩萨在这个法会里,他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他是有原因的才站起来的,他想要请法。「整衣服,偏袒右肩」:那么请法必须要把衣服衣冠都整齐,在印度的风俗他要偏袒右肩,他就整顿衣服,看看衣服穿得好了没有?是不要跌到地下?他把衣服整顿好了,就把右边的右肩露出来。这个偏袒右肩,表示敬顺,就是恭敬而顺从的意思。又,右边属于实方,这表示要请求真实的法门,所以这位菩萨偏袒右肩。
「合掌白佛言」:就合起掌来,对佛说了。合掌,表示「十法界不离现前一念心」,这是一个表法;又表示「权实二智合一」。合一,权就是实、实就是权,权实不二;不二,就是一个。
「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我现在在这个法会大众里面,我看大家都想请法,。「谘请世尊」:谘,就谘问;自己不明白来请问,这叫谘请。所以我现在就为大家来代表,请求佛说一说这个法,究竟这个道理是怎么样子。「愿垂听许」:虽然我来请,可是要世尊慈悲听从,而许可我所请的法。这个请法,也就是问问题。在印度,请问问题是很有礼貌的,预先要恭恭敬敬合起掌来请法、请问这问题;不是像现在一般在社会上,就这么很随便地来问这问题,一点礼貌也没有。
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样子呢?这就是一个末法的表现,人人都不尊重法了,拿这法不当一回事,不把它看重了,所以就很没有礼貌的。因为这个,所以我对你们讲,有的外面来的人,他随随便便向你们问问题,不需要答复;因为他太随便了,我们没有一定答复他这问题的义务。
D2. 许
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
这几句经文,是许可前边这坚净信菩萨请法。请法必须要得到许可说法,或者佛点头默许,或者说话。现在佛说话了。「佛言:善男子」:佛说,你这一个好孩子!佛叫他好的男人。「随汝所问,便可说之」:随便你问什么都可以的。你愿意问什么,没有关系的,你可以问的;你问什么法,我就给你说什么法。这是许可了,那么后边坚净信菩萨又请法,又说他所想要问的问题。
* * *
现在这个时间又快了一点钟。我们这一些个人做工,做得把日子也忘了,时间也忘了。在本来昨天晚间,应该把这个钟帮助它走快了一点钟;可是我们人人都做工,做得太辛苦,把这件事情就忽略忘了。今天他们问几点钟,我们还照着老钟,午中讲 lecture(讲经),连吃中饭也吃晚了一个钟头!所以在白天的时候,我们有说这个钟是什么时间;我以为今天是礼拜六,应该把钟走快了一个钟头。我说:「这是要等到晚间睡觉的时候,才可以帮助它走快了一个钟头!」
早晨起来,也不觉得这钟是快的,因为睡觉睡得少一个钟头也不要紧的。那么果循和果遵来了:「今天晚上有 lecture(讲经)吗?」我也在这儿没有走,奇怪他们问有 lecture 吗?想:没有到时候呢!他们进来又等一等,又问:「是不是钟改了?」我这才知道今天是礼拜天,我以为还是礼拜六呢!
所以他们一般做工的人说:「叫我们多做一个钟头的工!」不是这个意思,不是想要各位多做一个钟头的工,因为我把日子记错了。那么因为这个,等一等我赶快在六点半时候打叫响,讲 lecture。今天这 lecture是六点半至七点半、八点半到九点半,现在已经到时候了;到时候,还早一点休息了。所以今天 lecture时间不够讲,就不要多讲!
讲经法师站起来,大家都要随着站起来;不是说是这个法是没有什么一定的。好象本来我是念到「上报四重恩」站起来,但是现在佛殿大,路途遥远──因为大约好几 miles(哩)这么远--要早一点站起来预备走路的时间。这是大家应该知道的!
还有,做完了晚课,因为我们这儿太忙了,所以有人还去做工;等到把这工作做完了的时候,就是到了暑假班的时候,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谁也不可以做工!
C2. 正问(分二)
D1. 问法 D2. 问人  D1(分二)
E1. 述佛语致问 E2. 佛指人为答  E1(分二)
F1. 正述佛语 F2. 为众致问
今F1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绕;我诸弟子,失去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懦,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驱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鮮;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这一段文还是序分。序分第一,是略请;现在这第二,是正问。这正问再分二:第一,问法;第二,问人,问这位地藏菩萨。在第一问法的时候,又分开二科:第一,他述说佛所说的话;二,是佛指出地藏菩萨,来答复他的问。在第一他述佛语的时候,又为大众来问法,所以又分开二科:第一,正述佛语;第二,是为大众来问法。这一段文是正述佛语。
「坚净信菩萨言」:坚净信菩萨说了。「如佛先说,若我去世」:好象佛以前所说过的话。说过什么呢?若我在将要去世的时候。我去世,就是佛入涅盘的时候。「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正法已经没有了,像法也要完了之后,就到这末法的时候。佛入涅盘五百年,这是正法,又有的说一千年是正法;过了这一千年之后就是像法,像法也是一千年。末世,也就是末法,末法一万年。
「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在这个时候,九法界的众生福报都薄了。众生,这是所有九类众生包括在内了;你、我现在在这个法会的人都在内了。福薄,福报都薄了、不厚了;也就是没有福了,没有福了就受苦。所以我们现在天天那么苦,就因为没有福报的关系;如果有福报,就不需要受苦,一切都如意,种种都现成,什么烦恼也没有,什么麻烦也没有了。就因为福薄了,所以才这么多苦、这么多麻烦,又要做工、又要修行。
「多诸衰恼」:因为福薄,麻烦就多了。衰,是衰败了;恼,就是烦恼。衰败烦恼,就是不吉祥的事情,一切事情都是 too much trouble很多麻烦。
「国土数乱,灾害频起」:国家很快很快有战乱,天灾人祸频起。这个「数」(音「朔」)字,应该读入声。我听你们念〈大悲咒〉,也念「术」;这个不念「术」,念「朔」,就是很快的。国土数(音「朔」)乱,若是不懂文法,就读成「数(音「术」)乱」。你若听见这个法师讲经,讲成数(音「术」)乱,那这个法师他就是没有学问;也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那一类的。
什么叫灾害?好象无缘无故来了水,把人淹死很多。无缘无故又起火了,把人烧死很多。或者人人都不想地震,这个地就震把这大楼也变成平地了,人也都埋在里面了;本来楼在里头是住活人的,变成住死人,死人在里头住也拿不出来了,这叫灾害频起。频起,就是频仍,就是很多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这个灾难太多了!
「种种厄难怖惧逼绕」:种种尽是这不好的事情,在你四面八方,都有一些恐怖来围绕着你。厄难,就是很难过去的难关。在《心经》上有「度一切苦厄」,有的不认字,就念成「度一切苦危」。怖,就是恐怖;惧,也就是害怕。啊!又恐怖、又害怕,战战兢兢的,一天到晚总是恐惧惊慌。逼,就是总接近着。绕,是围绕。旁边有土匪打劫、放枪,你看你恐惧不恐惧?这个流弹或者就跑到你这儿来,这恐惧就逼迫。
「我诸弟子,失其善念」:我们这所有的弟子,都失其善念了。这或者说是我们现在这些个佛的弟子,到末法的时候,也都失其正念了;或者说我们这徒弟,将来我们所收的皈依弟子,他们都失其善念,就存着一种恶念。恶念什么样呢?
「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这个「长」字读成一个长(音「掌」)字,就是往上长,一天比一天长得高了、长得大了。这贪瞋、嫉妒、我慢一天比一天长大。本来以前不贪,现在也会贪了;以前不会发脾气,一点一点也就会发脾气了。你看现在小孩子一生出来就会发脾气,这就是不单长贪瞋,也长嫉妒。佛所说的经典叫你不要贪瞋;你贪瞋多一点,加上一倍,双倍来贪瞋。叫你不要嫉妒,你也做一个double, triple(双倍、三倍)。叫你不要我慢,你总摆起一个架子:「你看,我比你好!我比你聪明!我比你有学问!你看,我比你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比你好的!」总觉得自己像衣裳架子,比什么都漂亮:「我的相貌也生得美丽,你看我所有一切都比你好看!」这就叫我慢。
怎么样子呢?这贡高我慢一天比一天长得多、一天比一天长大,比这个菩提心都大。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小,不发菩提心了;或者发两天半菩提心,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我也没有得到什么,这有什么用呢?」就生了退悔心了。所以这是末法的现象。
坚净信菩萨又说,佛以前说,在末法的时候这么多灾难,所以我们这一切的弟子,就是不发菩提心,而增长贪瞋、嫉妒、我慢这种的心。
「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假设有好象修行善法这样子的人,也都是个皮毛,不是真正修行善法的;他就仅仅地贪图世间这种利益、这种供养,不求出世的智能,以名闻利养来做一个主要的,不能专一其心而修出世的要法。
他一天到晚都是做一个样子,给别人家看:「你看我拜佛呢!你看我念经呢!你看我又拜忏呢!你看我又念佛呢!」这除非没有护法在家居士来,一有居士来,穿上袍、褡上衣,很诚心地跪在佛前来修行;没有人了,他把衣袍脱了,就随随便便的放逸,蹦蹦跳跳和人打打闹闹,一点规矩也不守了,跑起来比兔子都快。你说,这就是相似修行善法者,现在就是这样子了!
他就图求世间这一个好名称:「一定要叫别人知道我是一个修行人,我一定要叫人知道我是一个菩萨,我一定要叫人知道我是有道德的人!」这样子这都是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希望人称赞:「他真是修行啊!我到那地方一看;他真用功啊!跪那念经,跪那念佛,听经也跪着!」就是做个样子给人家看,这就叫相似修行善法者。
可是本来他给人看,这还是个相似,这还有;末法的时候,甚至于连相似都没有了,他连给人看都不看。他说:「我这个不是不修行,我不愿意让人知道嘛!我不愿意让人看见嘛」!其实他根本就不修行,连看都不教人看。那么这末法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真是可怜啊!
所以果地说,这儿将来人不知有多少人?我相信我们这儿什么时候都不会人多。为什么呢?我们现在这儿是沙里澄金,在沙里头找金子。我们虽然是在这金山寺,这金山也很多土的,里边也有很多烂石头泥,不是都是金子。所以那个泥巴、烂石头,我们都不要的;我们这儿完全要找金子的,金子都不多的;甚至连金子都不要,我们要钻石的。所以这整个世界哪有那么多钻石?
我们这个《金刚菩提海》,是在菩提海里来找金刚呢!所以不是整个大地都是金刚的。到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也不完全都是金刚,还是黄金。所以,我们这个道场,是不会像外道那个地方,五年的功夫就很多人,人都住满了没有地方住。那么这垃圾到处都有的,什么地方都一大堆。你看我们这地方,你要找垃圾,都多得很;但是你要找钻石,就没有那么多了!
你看我们这儿,又要吃苦头,第一他干不了的,就是吃一餐。我们这儿出家人、在家人差不多在这儿住的都是吃一餐,都是过午不吃,都要守规矩。你看,他这怎么能办得到?办不到的!所以在这儿住住就跑,或者研究研究佛法也跑的,那没法子不跑的。第一,祖上没有德行;第二,自己没有善根;第三,这地方这么苦,这怎么可以?所以我们的人始终不会多的,最多最多也不超过二千人。是不是?因为我们这地方不能容纳二千人那么多,你不要担心这个地方!
「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懦」:当尔之时,众生看见这个世界的灾乱、不平安,修行意志不坚固的就怕了、退心了。就是现在,你看这么多「长毛」!中国在清朝的时候,也闹过长毛的;洪秀全他所有的兵都有长头发,就这个长毛!现在美国也闹长毛,你说这恐怕不恐怕?还有杀人王、有黄道带(译音)、又有吃人的人!这简直成了妖精了!你说这怎么可以不恐惧呢?
「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驱命」:就是忧愁又怕,怕自己和亲戚朋友也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饭吃,来充足养活身体。就怕:「在这个世界你说怎么办呢?这么危险,会不会人来把我杀了?苏联会不会放个原子弹到这儿来呢?你看这妄想不知多少!」这就怕了;怕了就怎么样呢?就忧虑:「这世界一乱了,就没有饭吃了,我会不会饿死呢?我父亲母亲那么大年纪,这世界不好,没有饭吃,那么老来饿死,太可怜了!我这太不孝顺了!衣服也没有了,不充足;吃的东西也没有了,不充足了,就不能养我这个躯命了,我这个躯命就会死了!」
「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以这种种障碍因缘之故,在这个佛法里面,就愚痴而不生信心,修行得道证果的是很少很少的。钝根,就愚痴;愚痴,就少信心。所以若有智能的人,他就不会没有信心了;就因为愚痴到极点了,所以信心也少了、没有了。
「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鮮」:乃至,是省文超略之词。渐渐,就是慢慢的。乃至慢慢的在声闻乘、圆觉乘、菩萨乘这三乘中,能有信心而成就三乘功德的这种人,也是很鲜少的。
「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所有修学世间禅定,能以得到这个神信道业,自己知道宿世的命运这样的人,也渐渐没有了。次转,就是一次一次地辗转。
「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像这样子,慢慢在最后到末法的时候,经过时间很久而得道,或者得到一种信心、或者得到禅定神通等的人,根本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