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和以色列: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0:13
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任登第

        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逻辑上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意识形态上讲,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从社会形态上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两者的界限本来清清楚楚,人们却时不时有意无意地把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为一谈。这是同党的十七大精神相违背的。社会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我们已经论过四次了,看来,还得再论一次。

         不讲事实不讲逻辑无法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近,看到一篇题为《60年的实践,我党获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以下简称《新认识》)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接着,作者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党的十四大以来的有关论述,从社会主义的目的、制度以及属性与要求三个角度,概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接着,作者在文章的结束语中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建立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使社会主义的目的、制度和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十分明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新认识》的作者,集中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化和创新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社会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理论又是制度,要弄清它们的关系,不一定读要很多书,只要问一问中国的老农或者问一问从计划经济时期过来的老年同志,就可以知道一个大概了。

        如果回家探亲,在农村住上一段时间,到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同乡亲们谈一谈,而你又是一个尊重事实的人,你一定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改革前后的中国是两个社会,两重天。乡里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不清楚,但是,他们知道,改革开放前,常常吃不饱饭,有钱买粮食吃被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复辟,要挨斗;改革开放以后,吃细粮,住新房,鼓励农民发家致富。

        从计划经济时期过来的人,特别是跟着毛泽东打天下的老同志,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也学习过苏联的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从苏联搬过来的,当时苏联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都是写在中国和苏联的文件包括宪法与党章上的。我们的老同志对此是一清二楚的。他们比谁都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其中,个别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理解,不接受,也说明这些同志深知什么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多条,其中主要有两条,一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是消灭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私有制。中国改革开放把这两条废除了,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化和创新的结果,还是别的什么。

        马克思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是市场经济。须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的两种调节手段,而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化和创新的结果,还是别的什么。

        计划经济时期,农民在房前屋后种一点点家庭副业,也要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市场经济时期,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私有经济被确定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之一。这能够说社会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吗?

         年轻人,没有读过多少马恩的著作,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可以理解。但是,说话写文章,总得尊重起码的事实吧!改革开放前,中国走的是“俄国人的路”,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中国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路”,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应该是事实吧!

        《弟子规》上讲:“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一不讲事实,二不讲逻辑,怎么能够说清楚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呢?怎么能够叫人“方无言”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那里

        要弄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2004年12月5日,我写了一篇题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文章。人民网《强国论坛》于2007年6月3日转发了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通过对苏联和中国实际生活的比较中,对社会主义下了一个定义:社会主义就是由共产党领导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完成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消灭封建主义,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小生产,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现在看,这个定义不够周全,把社会主义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统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恩的几个重要著作中有明确的阐述。具体地讲,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大体上有这样一些内容: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公有制,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实行按劳(按需)分配,等等。根据马恩的论述和二十世纪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可以对社会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社会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以消灭资本主义为任务的无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定义中的共产党因国家而异,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

        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就可以知道社会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一开头,讲了大会的主题,他说:“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还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据十七大报告精神,我在《三论》和《四论》中斗胆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了一个定义,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直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这个定义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也是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的。为了阐明我的观点,我还在这两篇文章中,对有关问题做了一点解释,,略嫌不足,这里再做一些补遗。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总纲的这个表述,除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同改革开放前的总纲表述一致以外,其他各条都是新内容。这就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同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没有这样的共产党,不会创立、也不会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是具有决定性的条件。

        其次,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但是,又是外来的西方文化,受西方文化基因的制约。西方文化的基因是以物为本,以斗为贵。马克思主义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个基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提出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行。后来,实行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实际包括什么内容,从来没有一个明白清楚的说法,一会儿说是革命实际,一会儿说是建设实际,更多地是说国情,而一讲国情,就是一穷二白,就是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等等,就是不讲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文化,只能同文化相结合,不能同物质等等自然条件相结合,而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不竭动力的中华文化一直遭到迫害和打击,被排除在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大门之外,剩下的只有中国的生产力等等物质条件了,实际上只有马克思主义当家做主了。计划经济时期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那个时侯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彻底摆脱了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把“走俄国人的路”,改变成“走中国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才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对此弄不清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用中国文化同化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其同印度的佛学一样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统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说已经不是原样的马克思主义了,而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有益成分而创立的新的理论体系了。同样地,没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会创立、也不会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是具有关键性的条件。

        再次,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讲的是发展的目的和动力,就是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由中国的老祖宗提出来了。科学发展观的其他内容,例如,第一要务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备,都是来源于中国文化。

        再次,是和谐的。和谐思想是中国的老祖宗最先提出来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国文化的根本在《易经》,《易经》的根本在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开天辟地公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是中国,而且,只有用中国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第一个提出这样的伟大思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一直被誉为礼仪之邦,从来没有侵占过别国的一寸土地,不是偶然的。这完全是受中国文化指导的结果。中国文化的基因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其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友爱→互助→世界大同。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思想,不是从人们头脑中想出来的,而是我们的老祖宗从天道中学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宇宙在和谐地运行,周而复始,不偏私,不冲突,叫做“中和”。《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讲的是天道。天道是和谐的。中国的老祖宗正是从天道中学来了和谐的大智慧,用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本身的诸种关系,使之和谐地发展。

        再次,是有商品货币关系的。商品货币关系指的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商品货币关系的反面是无商品货币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遇到在那里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论》第一卷第15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这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劳动力变成商品,货币就成为资本。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这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及其第一阶段,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也不是资本,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货币关系,即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恩格斯对此说的更明白,他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上书第441页)长期以来,我们讲社会主义的时候,只讲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不讲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是不对的,是隐瞒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前,我们所讲的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这是有据可查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这是以事实为根据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得了的。中国之所以要发展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完全是由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此做了充分的说明。中国先进生产力就主要方面说是机器大生产,就是马克思讲的社会化大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这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不要求消灭商品经济等等。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只能实行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实行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

        再次,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从西方文化中引进来的先进思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最先是由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分子提出来并进行过试验的,其目的是希图通过说服统治者和资本家的办法,来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分配不公和生产过剩危机即经济危机两大弊病,没有成功。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的办法消灭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以根除资本主义的弊病,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实践,也没有成功。但是,不管怎么样,社会主义毕竟是为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我们从更宏观的意义上采用了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但是,从本质上,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必须说明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创立的。这个定义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人为本、和谐、有商品货币关系,都是属于中国所有,只有社会主义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这同改革开放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也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但是,当时的共产党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消灭资本主义及一切私有制为己任。那时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走的是“俄国人的路”,实行的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具体地说,实行的是公有制一统天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名为按劳分配实为实行平均主义的单一分配制度,名为计划经济实为国家垄断一切的经济管理体制。所有这些,完全是从西方搬过来的,所以,在中国行不通。这才逼得我们不得不改革,不得不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民富国强,才有可能引导中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进入大同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是完全中国化了的社会主义,不是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那个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这是必须分辨清楚的,不然,就会没有是非了。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抑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痼疾提供了良方妙药。这个定义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人为本、和谐,均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或者以中国文化为主导。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就是外国人常说的市场社会主义,或者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光西方国家有,中国自古以来也存在市场经济,唐宋时期以至明清以来,中国的商品经济及其外在形式市场经济就比较发达,不过当时的商品主要由个体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即手工业作坊生产,属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中国的落后主要落后在机器工业没有跟上来。市场经济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生存发展的积极性,正是这种优越性,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大弊病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自私自利性,也正是这种弊病,导致了两极分化和生产过剩危机的不断发生。这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不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出现生产不足、物资匮乏,发生供小于求的经济危机;发展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发生两极分化和生产过剩危机。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问题看在用什么文化指导市场经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用中国文化指导市场经济,就能发挥它的长处,克服它的短处;用西方文化指导市场经济,只能发挥它的长处,根本无法克服它的短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西方文化的基因是以物为本,以斗为贵,其核心价值观是竞争、斗争、战争、毁灭。用西方文化指导市场经济,无异于火上浇油,导致人的自私自利性最大化。自私自利性是造成两极分化和生产过剩危机的总根源,越竞争,人的私欲越大,根本无法抑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病。西方的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多方寻求防治市场经济弊病的办法,至今一直没有找到,频频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文化的身上。中国文化的基因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其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友爱、互助与大同。用中国文化指导市场经济,例如,在生产上,讲质量第一,讲物美;在经营上,讲生财有道,见利思义,“生意不成仁义在”,反对为富不仁;在销售上,讲诚信,讲价廉,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在生活上,讲节约,讲勤俭持家,讲量入为出,反对骄奢淫逸;在社会上,讲扶贫济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得有所养”,等等,才能趋利避害,使市场经济为人类谋福利。实践已经并且必将证明,只有用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市场经济,才能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又能有效地抑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病,最大限度地造福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优越在这里。

        理直气壮地讲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我们应该勇敢地弘扬它,真诚无误地实行它。

        当前,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不能理直气壮地讲清楚的问题,很值得重视。

        我们的报刊不知什么原因总是不给人讲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试图讲清这个问题的文章,又拒之门外,不予发表。学校也是如此,老师讲不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生更无法说清楚。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国人民积极响应,热烈拥护。人们普遍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完全清楚。说它是社会主义吧,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就是社会主义;说不是社会主义吧,那又是什么呢?有的同志试图为群众解决这一难题,写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化和创新的产物。这种连作者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文章,怎么能让读者读清楚呢?

        由于没有理直气壮地讲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丢弃了某些话语权,比较被动,甚至遭到某些责难还不好还手。

        2007年1月,我在《华夏之声论坛》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再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后来,有人著文:《看看他是怎样修正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对我的文章进行了“文革”大字报式的“批判”,还给我戴了一顶“修正主义老手”的大帽子。2008年3月,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文,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一发表,一根无名猛棍:《公开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宣言》,劈头打来。当然,我心里明白,这是一些人假借我的文章发泄他们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满。好在今非昔比,他们的廉价大帽子已经不那么吓人了。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对自己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力所能及的阐述,一不违反党章,二没有丧失中国人的尊严,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至于,所谓背叛,那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说,不是宗教教义,人们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过去信,现在也信,只是对其提出某些看法,或者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对其进行某些取舍,是完全必要的,不存在背叛问题。怎么能无限上纲,毫无根据地诬指为“背叛”?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西方的外来文化。这是事实吧!现在,就宏观而论,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化,一种是西方文化,一种是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这两种文化都是先进文化。对中国自己的文化,我们党的方针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外来文化,更应该如此。为什么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中不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说以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公开背叛马克思主义呢?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早就教诲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中国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处理外来文化的正确方针。中国人对于一切外来文化都是欢迎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当实践证明某种思想,不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明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利或者有害时,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根本不存在背叛问题,为什么还要说三道四,乱打棍子,乱戴帽子呢?

        中国有强大的理论研究机构和庞大的理论队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明白透彻的阐述,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至今在我们的报刊上还看不到这样的文章。为什么呢?我看,还是思想不解放,心有余悸,有点怕。怕什么呢?无非是怕被说成“修正主义”,怕被戴上背叛西方文化的帽子。这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一讲事实,二讲逻辑,又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思想武器,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由中国先进分子所组成、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创立自己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天经地义的,并且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所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把真情实理告知世人呢?

        根据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私营经济,是天经地义,绝对正确的。相反地,照搬西方文化,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中国,消灭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消灭资本主义和其他私有制,则是绝对错误的。这已经被中国的实践做了结论,为什么就不能理直气壮地两相对比地讲清楚呢?

        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分工中产生,又在社会分工中发展的。有分工,必然有交换,有交换必然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资本主义。现在看,如果说,封建主义是生产力发展到手工劳动阶段的商品生产的一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必然形式,那么,资本主义就是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劳动阶段的商品生产的一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必然形式。由此类推,当生产力进入更高的阶段,例如信息化阶段,商品生产一定会有更高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必然形式。生产方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无法改变的根本法则。有一种观点认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实行公有制,就会产生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社会。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此英勇奋斗上百年,流血牺牲上亿人,没有建成一个新社会。为什么呢?资本主义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不能消灭社会分工,就一定不能消灭资本主义。至于未来社会如何发展,那只好由未来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决定了。把空想当做真理,盲目崇拜,盲目执行,必然招致失败,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还小吗?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把这些问题给大家讲清楚,说明白,人们就不会继续把空想当真理,就会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就会对来自其他方面的非议自觉地据理力辩。

          中国人手里有真理,应该勇敢地拿出来。理直气壮地讲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吧
              (200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