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兽图片卡通壁纸:日本学者儿岛襄的《朝鲜战争》初译【连载】(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6:44:38

第十一章 攻陷平壤
  129.争头功
  ——十月八日
  东部战线的韩国军继续北进,第6师占领了华川。
  美陆战1师为了元山登陆从仁川开始登船,车辆首先安排上船。由于港口的潮汐落差巨大,即使是满潮时超过LST船级别的大型船只也无法靠岸,岸边停满了装载车辆的LST船、APA(人员输送船)、AKA(货物输送船),粮食、弹药、燃料不足也成了问题,本来是指示从日本过来的APA、AKA装载粮食、弹药和燃料的,没料到开来的是空船。因此连忙从立川向金浦机场空运了13.2万携带口粮,这些口粮也要装上港内的补给船。总之,陆战1师的乘船计划被大幅的耽误了。
  但是美第1军的北进准备照常进行,骑1师在礼成江畔展开完成,将要进攻金川。
  第24师在汉城北郊、韩国第1师在汶山北方的高浪浦里集结,韩国第1师抱着要第一个攻入平壤的决意准备着。
  实际上,美第1军最初的作战计划是:骑1师为主攻部队,按汶山、金川、沙里院、平壤的顺序进攻,第24师在骑1师北侧进攻平壤,韩国第1师作为预备队攻击目标是从汉城至海城、海州一线。
  韩国第1师师长白善烨跑到第1军司令部请求修改这个计划,白善烨的耳朵灌满了东部战线韩国部队正在展开首先攻入平壤的竞争,还有美骑1师和第24师互争头功的事情,而韩国第1师却被排除在这个竞争圈外。比较各部队的进攻路线,骑1师距离最短,似乎首先攻入平壤非其莫属了。韩国第1师眼睁睁的看着“搭档”美国部队要抢走占领平壤的功劳,这个功劳对韩国人来说是“象征着夺回北朝鲜”,因此垂涎三尺。官兵中充满着失望和遗憾的气氛,白善烨胸中更是涌起了一股无名的思念,“平壤是我的故乡,我希望我能成为最早的凯旋将军。”白善烨在请求遭到第1军司令部参谋的拒绝后,求见了军长米尔潘,向他恳请由韩国第1师做为进攻平壤的先锋,米尔潘问道:“你的师有多少卡车?”
  “有50辆。”
  “那就不行了!不可能的!”对于占领平壤,麦克阿瑟和沃克都希望米尔潘能尽可能快的完成,米尔潘解释说50辆卡车的机动力显然差太远了,骑1师和第24师都有1000辆以上。
  “但是,平壤是韩国的都市,必须由韩国人占领!”
  “我明白你的心情,但是贵师没有速度,无法当先锋。”米尔潘表示拒绝。
  白善烨向前一步,大声说道:“虽然没有卡车,但我的部队可以不分昼夜的前进!”
  “不分昼夜”这个词似乎感动了持有一颗勇敢心的米尔潘,“精神可嘉!OK,修改原有计划。”米尔潘站了起来,抓住了白善烨的左肩和右手表示同意。
  第1军下达了让韩国第1师和美第24师交换位置的命令,白善烨向米尔潘赠送了一件战利品——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在此背景下,韩国第1师士气高昂,士兵都多带弹药少带粮,准备北进。

 

130.金日成的抗战令(第十一章2)
  10月8日这天,中国政府发表了回应联合国八国决议的声明:“韩国军队北进属于内战,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是我们绝不会坐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遭到外国军队的侵略……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将尽一切力量保卫和平……”这个声明和以前的声明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表明中国的决心不变,再三保证会有具体措施。
  华盛顿已经一意孤行了,翌日,10月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下了指令:“今后,中国大部队无论出现在朝鲜的什么地方,不宣而战或秘密介入,您可以根据您的判断,指挥您的部队在确保胜利的前提下继续作战。但是,任何针对中国境内目标的军事行动必须获得华盛顿的许可。”麦克阿瑟将华盛顿的指令理解为许可他前进至“麦克阿瑟线”,而不是特意警告中国军队介入的可能性。
  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C·威罗比已经知道中国军队9-18个师集结在“朝鲜.满洲”边境,但是判定这些部队没有越过国境。
  麦克阿瑟接到华盛顿的指示后,再次向北朝鲜方面发出了劝降通告,并声明如果不立即回答就将开始攻击。上一次(10月1日)的劝降对象是“北朝鲜军总司令”,而这次的对象变成了“北朝鲜首相”。对日理事会美国代表W·希波尔特注意到了这点,提请麦克阿瑟的副官L·潘卡上校注意:“美国和联合国都没有承认北朝鲜,在未承认的情况下,正式以政府代表相称是个异例,将来也许会有麻烦。”潘卡只是耸了耸肩嘟囔了一句“关于声明我事先什么也不知道”。
  似乎是同样注意到了希波尔特的观点,北朝鲜方面不同上次以沉默应对劝降,这次是在第二天,10月10日,就以金日成的名义回答了,但是,平壤电台广播的并不是给联合国军司令的回复,而是金日成首相通告“北朝鲜军全体官兵以及人民”的抗战命令。当然这也是回答。
  麦克阿瑟获知了平壤的广播后,正式下令第8集团军北进。
  骑1师已在前一天开始北进了,而当天陆战1师终于完成了上船的任务。
  在东部战线,韩国第6师、第7师扑向金化,第3师和首都师扑向第10军的登陆目标元山,一路高歌猛进。翌日,第6师从金化向平康进发,第3师和首都师占领了元山。在这样的情况下,元山登陆作战依然没有变更,然而这个作战的意义相当薄弱了。
  沃克听到了占领元山的消息,立即和空5军军长E·帕特里奇飞到了元山。最初,沃克就反对包括陆战1师在内的第10军进行元山登陆,太浪费时间和气力,主张最好将第10军置于第8集团军指挥下,直扑平壤,这才有效率。登陆部队还没有出发,元山就被攻陷,正符合自己的想法。沃克很高兴,握着韩国第1军军长金白一的手说道:“这是我们陆军的胜利,陆军的!”然后送给金白一131吨补给品,包括20吨大米。
  西部战线的骑1师准备包围在金川附近集结的北朝鲜军,这股部队被判断为是主力部队,计划第8骑兵团从正面、第5骑兵团和英27旅从右翼、第7骑兵团从左翼进行攻击。第8骑兵团在牵制的同时,第5骑兵团、英27旅、第7骑兵团分别切断北、东、西面的退路,实施教科书般的包围战。
  韩国第1师接到北进命令,完成准备工作,于10月11日晨从高浪浦附近越过三八线开始北上,虽然出发略晚,天气炎热,但并没有影响他们的速度。第11团团长金东斌上校回忆说:“士兵们很疲惫,有不少人坐下来松开鞋子休息一下,但手刚摸到鞋带就睡着了,军官看见就叫起这些人让他们到吉普车上睡,基本上官兵们都是边走边睡、边睡边走。”正如白善烨承诺的那样,韩国第1师夜晚依然行军,10月12日傍晚已赶到了九化里附近。
  刚到,第5骑兵团团长M·克罗姆伯茨上校就找上了白善烨,他向白善烨要求为了完成包围金川之敌的任务让他的团先走。第5骑兵团要通过韩国第1军的作战区域迂回金川背面,虽然比韩国第1师早出发两天,路上也没有出什么状况,但还是被追上了。
  前面的路都是险峻的山道,靠车辆行军的美军行进很困难,看到这点,白善烨会心的笑了笑,因为他发现“走路比卡车快”,然后他向克罗姆伯茨提出反对意见:“不,这是我师的负责区域,希望贵团让一让。”克罗姆伯茨抗议道:“那样我团的任务就完成不了了,你想破坏作战计划吗?”
  结局,白善烨获得了第5骑兵团的一个M46坦克连共21辆坦克,作为交换,让第5骑兵团先通过。白善烨对于美军的自私感到很不痛快。
  白善烨在第5骑兵团通过后,跳上了坦克连的头车,对炮塔内的美兵喊道:“前进!不到平壤不许停下!You understand?” 131.中国军队渡过鸭绿江(第十一章3)
  但是,就在骑1师于10月13日完成金川包围按计划给与北朝鲜军打击的时候,北方发生了美军没有察觉到的动向。
  一个是北朝鲜政府撤离了平壤。详细情况直到占领平壤后才弄清楚,北朝鲜政府在白善烨和克罗姆伯茨在九化里抢路时,10月12日傍晚,政府转移列车驶向了靠近北部国境的江界(平安北道)。
  另一个就是中国军队渡过了鸭绿江。中国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理由下定决心出兵的,这件事仍不清楚,可能是在10月9日骑1师北上开始的阶段下定决心的。
  “朝鲜战争”的战局随着美军的北进进入了新阶段。
  北朝鲜军虽然向三八线一带派遣了新编成的部队,但是其兵力和装备根本无法阻止美军的前进,美韩军队占领平壤到达朝中边境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中国方面已反复声明,美国侵略朝鲜的话就将介入。如果等到美军到了鸭绿江边再参战,就失去了介入的名分。
  在中朝边境展开的中国军队共有第42、第38、第39、第40共四个军十二个师。北进中的美韩军的直接兵力是九个师,因为建制不同,换算成中国军队建制的话约为十三个师,另外预备兵力也多,装备也比中国军队好。
  根据事后的推测,中国政府和林彪将军判断北朝鲜的山岳地带可以进行阻击作战,加上政治和战略上的理由,所以决定出兵介入。林彪将军遵从毛泽东提倡的“16字战法”,准备潜伏在清川江北岸地区给美韩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阻止其前进,然后第13兵团的6个师和第9兵团的12个师后续加入战斗,这就是中国的作战方针。第38军和第42军从满浦镇、第40军和第39军从新义州渡过鸭绿江,分别潜入熙川-长津湖畔、温井-云山地区。秘密进入朝鲜,行军在夜晚徒步进行,在日出之前必须结束炊事和隐蔽工作,白天没有特别许可不许活动,违反者就地正法。
  10月13日夜,第38军和第42军开始从满浦镇渡江,第40军和第39军于14日开始从新义州潜入北朝鲜。
  华盛顿、东京一点都没有注意到,情报部长威罗比仍然判断中国军队24个师集结在中朝边境,这个即成事实只是“为了在外交上施加压力”的行动。 132.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第十一章4)
  麦克阿瑟现在的心思不在鸭绿江,而是在太平洋的威克岛。
  10月12日早上,麦克阿瑟接到国防部长马歇尔的联络,称杜鲁门总统希望和他进行一个会谈,总统期望15日能在火奴鲁鲁见面,根据他的日程也可以在威克岛进行。
  并且,白宫发表了总统和麦克阿瑟会谈的准备工作已在10日完成的消息,12日日本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但是,根据麦克阿瑟的说法,关于这次会谈是事情,他是在接到马歇尔的联络后才知道,他接到这个“突然的电报”有点吃惊,并回电希望会谈在威克岛进行。
  杜鲁门希望和麦克阿瑟会谈的理由是这么记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直接会过面,因此我想麦克阿瑟应该认识一下他的最高司令官,而我也应该认识一下在远东的第一线指挥官……他在东洋待了十四年,由此他的思考方式已完全受到东洋事情的影响,虽然我们在华盛顿他在东洋分别判断世界形势,努力寻求一致,但是效果似乎不佳,如果他听了我的直接话语,也许会更容易沟通。北京报道说中共将介入朝鲜动乱,这是我要和麦克阿瑟会谈的第二个理由。”
  麦克阿瑟则表露出遗憾的姿态,似乎是因为受到了作为美军最高司令官的总统的责备。之前,7月31日,麦克阿瑟访问了台湾,见到了蒋介石总统,然后声明“对大陆让步式的台湾防务政策,是古老的绥靖主义和败北主义。”美国政府为了不刺激中国和苏联,曾明确表示美国不参与台湾的防务。麦克阿瑟的声明明摆着是批判政府的方针,这让杜鲁门很恼火。杜鲁门的记载说是想用针戳一下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也在苦思,为什么总统特意要安排一次会谈呢?麦克阿瑟的心腹霍特尼推测是不是总统出来想搞一个“戏剧性的决定政策”,或者是为了选举而特意在海上会谈,演个戏。霍特尼记载说华盛顿方面没有对总统的来访目的做任何说明,总统有随行记者团,而不许麦克阿瑟带记者前往,所以很疑惑。
  杜鲁门于10月11日乘专机“独立号”从华盛顿出发,经圣特尔伊斯(音)、旧金山、夏威夷飞往威克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雷、陆军司令佩斯、太平洋舰队司令A.拉德福特、特别副官A.哈里曼等人及随行记者分乘两架飞机同行。
  麦克阿瑟带着霍特尼、副官L.潘卡、驻韩大使穆乔和主治医师四人于10月14日上午7点6分从羽田乘专机“SCAP”出发。为了要迎接总统,所以要提早到达。航程约为八个小时,飞机平稳飞行后,麦克阿瑟开始机内踱步。
  “我能理解他的心理,像麦克阿瑟这样的指挥官都希望尽可能的离战场近一些,现在远离朝鲜战线两千英里,是会感到无法抑制的焦虑。而且,第二天和总统的会谈也是很重要的,肯定会有一些兴奋。”霍特尼是这样推测正在踱步的麦克阿瑟的心理的。麦克阿瑟直到飞临威克岛上空才停止了焦虑的踱步。 133.威克岛会谈(第十一章)
  东京和威克岛的时差是三个小时。麦克阿瑟的专机抵达威克岛是东京时间下午三点多,而当地时间才是正午时分。麦克阿瑟被告知当地时刻后,看了看手表,手表的时间还是东京时间。但是麦克阿瑟并没有调整时刻,直趋为他准备的板房兵营。
  “他的心思还是在东京和朝鲜战线,这就是证明。”霍特尼是这样说时间这个事情的。到了兵营,麦克阿瑟坐下来点上了烟斗,霍特尼感觉有些不安。麦克阿瑟用的不是上前线用的玉米烟斗,而是用的新烟斗。因为是新烟斗,烟嘴中是碳素似乎附着力不够足,烟量增大,麦克阿瑟不时要咳上一两声。
  在东京麦克阿瑟入睡的时间是凌晨零点到一点左右,如果还按照手表的时间作息的话,在威克岛就得在凌晨三四点就寝,杜鲁门总统的预定抵达时间是早上六点,那样的话就只能睡两三个钟头。“将军,今天请早点休息,为了明天的会谈,我想睡眠还是很重要的。”麦克阿瑟虽然应允了霍特尼的建议,但现实上是几乎一夜未眠。
  麦克阿瑟在他的手表时间晚上11点,也就是威克岛时间凌晨两点上了床,吩咐霍特尼三点半叫醒他。六点总统抵达,之前要洗澡、刮脸、锻炼、吃早饭,差不多要这个时候起床。睡眠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加上响亮的空点声,明亮的南海之夜,“睡得是迷迷糊糊的”,麦克阿瑟后来对霍特尼说道。
  杜鲁门则一直在睡觉。杜鲁门一行14日晚上11点55分从沃尔夫岛的美国空军基地希加姆机场出发,杜鲁门在起飞前就入睡了,直到威克岛进入视线。10月15日早上6点30分,杜鲁门一行抵达威克岛。
  麦克阿瑟在机场等候着杜鲁门。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第一印象是这么描述的:“飞机停稳,打开了机门,没看到那家伙的影子。我就等着,总算那个混蛋从房子里出来了,怎么?还带着太阳镜?衬衫也不扣好,戴着顶皱巴巴的帽子,那家伙和我差不多年纪,而且是将军,怎么喜欢装成19岁的少尉的样子,真是不能理解!”包括这段评论,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评价有好几次,都发生在翌年杜鲁门卸任之后。
  当时,杜鲁门并没有表现出露骨的反感,首先按惯例握手寒暄:“将军,我早就想和您会面了。”“这下我想可以好好会会了,阁下。”随员们走向会场,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会场准备前待在运输部长的办公室里谈着。杜鲁门回忆说,他首先指出麦克阿瑟没有及时出来迎接,‘姑且不论我是哈里·杜鲁门,你不能让美军最高司令官等那么长时间!’麦克阿瑟的脸像芜菁样红了起来。之后两人就中国介入朝鲜战争、麦克阿瑟关于台湾问题的申明、菲律宾问题等话题谈了谈。
  正式会议从上午七点半开始举行。
  杜鲁门的陪同有拉德福特、佩斯、布拉德雷等八人,麦克阿瑟则带了霍特尼、潘卡和专机机长斯托利中校三人。虽是早晨,打着空调的房间依然很热,杜鲁门脱去了外套,麦克阿瑟拿出烟斗,向左手边的杜鲁门询问能否吸烟。“没关系,我的地位让我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被烟雾喷在脸上。”大家哄笑起来,在笑声中会议开始了。杜鲁门拿出了记着12项讨论议题的纸片致了开会辞。这时新闻秘书C•罗斯提醒麦克阿瑟的副官潘卡:“上校,别记了,此次会议不能做记录。”潘卡只得将笔记本装回口袋里。
  杜鲁门要求讨论朝鲜复兴、朝鲜战争、对日和谈、菲律宾、印度支那半岛等问题。会议进展顺利,当杜鲁门提出话题,相关人员就加以说明,麦克阿瑟简单的表达意见,杜鲁门询问有无意见,当大家都说“No”时进入下一个议题。当议题转到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问题时,会议接近结束了。
  “关于中国或者苏联介入的可能性,有什么看法吗?”杜鲁门若无其事的询问道,之前已经有CIA以及国防部判断介入可能性为零的报告。麦克阿瑟觉得他们的报告和自己意见一致,就接着话题说道:“满洲的鸭绿江边确实集结了大部队,但是我们有无敌的空军,无论是鸭绿江南北,我们都有攻击并摧毁他们的基地和补给线的能力,在荒芜的北朝鲜投入大军是很危险的,我想中国的司令官将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缺乏补给将导致溃败,这点是很关键的。”说完这些,还没有等与会者表示赞同,按杜鲁门的说法,麦克阿瑟接下来的发言就有些跑调了。
  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也就只能投入“5-6万人”,而且没有航空部队,“如果要进至平壤的话,一定会演变成一场屠杀!”关于苏联的介入问题,可以考虑他们会“从空中进行介入”,苏联飞机和飞行员的能力比美军差多了,根本不用担心,也许会出现中国地面部队和苏联航空部队联合介入的局面,但“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杜鲁门回忆说,麦克阿瑟带着“非常的自信”主张道:“朝鲜境内的敌人的抵抗将在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当年是11月30日)前肃清,那么第8集团军就能在圣诞节前回到日本,总统选举估计要等到来年1月份举行了,选举结束后,所有外国军队就会离开朝鲜。”
  按麦克阿瑟的说法,他之前没有说过这样的计划,因为布拉德雷曾强调过鉴于欧洲的形势需要在圣诞节前从日本调两个师过去,所以他就临时这么发言了。
  这么一来,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之间出现了许多分歧,导致日后美国议会采纳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意见、追究中国军队参战情报失真的责任。双方都主张自己没有责任,作为其中一个环节的威克岛会谈,双方对于会谈内容的解释都不一样。会谈期间,杜鲁门方面并没有明确预知中国军队将参战,仅仅指出了可能性,还被麦克阿瑟方面否定了。麦克阿瑟和霍特尼指出,后来总统方面从CIA和国防部的情报网获得了大量的情报,但是都没有知会麦克阿瑟方面,最后将中国军队参战的责任推到了麦克阿瑟头上。
  霍特尼的看法是,无论怎样,杜鲁门作为个人对麦克阿瑟已经流露出了反感,这次会谈是解职前的“布局”。但是,在这之前,杜鲁门是不是强忍住这种反感,胸中是否已经深谋远虑就不得而知了。
  在中国军队参战这个议题讨论结束后,又谈了日本问题。杜鲁门发言说:“吃完午饭,然后出一个公报。”麦克阿瑟也发言了:“阁下,如果可以的话尽快写公报吧,我想在午饭前出发,东京还有紧急要务需要处理。”杜鲁门表示同意,命新闻秘书C·罗斯、联合国大使P·杰萨普、顾问C·马非三个人写公报。
  按霍特尼的说法,那个时候,总统方面就已经开始了“肮脏的阴谋”。杜鲁门宣布闭会后,旁边房间的门开了一条缝,看见了杰萨普的女秘书V·安德森的身影。“这个美人是谁?”麦克阿瑟带着惊讶的表情问道,霍特尼看见了她右手拿的速记本,心理就明白了,“罗斯禁止潘卡做笔记,那个女的居然躲在门后做速记,隔门听从锁孔中看肯定会有差错。要是麦克阿瑟的话,他肯定很愿意她能同席做出正确的纪录。”霍特尼指出,虽然没有隐藏的照相机,却安排了“隐藏的速记”,由此可知杜鲁门的阴险以及用不正当的证据对待麦克阿瑟的事实。 134.目的不明的会谈(第十一章6)
  会谈于上午九点多一点结束,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运输部长的办公室里等待公报的做成。办公室里越来越热,杜鲁门不时的擦汗,麦克阿瑟则不擦,泰然处之。杜鲁门看到麦克阿瑟的样子确实感到不可思议,不由得谈起了美国的政情。
  麦克阿瑟想起了在差不多六个月前,4月18日,和日本天皇进行的会谈,天皇曾表示希望杜鲁门能在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当问及杜鲁门这个问题时,杜鲁门马上反问道,您不是也要参加候选吗?原来在美国国内,有一部分人在怂恿麦克阿瑟参加总统选举。“哪里的话,和阁下竞争的确实是位将军,但是是艾森豪威尔,而不是我麦克阿瑟。”
  杜鲁门笑了笑说,艾森豪威尔是个正统的军人,私下里也是我的朋友,但是他对政治一无所知。
  杰萨普大使拿来了公报,麦克阿瑟确认后签了字,威克岛会谈就此结束。总统一行率先出发。麦克阿瑟到机场送行,杜鲁门将麦克阿瑟领到跑道上准备好的讲台前,在35名记者和摄影师面前,向麦克阿瑟颁发了最高勋章。“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对美国人民和韩国人民以及自由世界各国人民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杜鲁门读完了颁奖词,将勋章别在了麦克阿瑟的胸前。麦克阿瑟至此已获得五枚最高勋章了。
  杜鲁门一行于正午离开了威克岛。
  麦克阿瑟一行目送总统专机离开了视野,于十二点零五分乘专机“SCAP”也出发了。下午四点零二分抵达羽田机场,和去威克岛不同,没有在机内踱步,而是在发呆。
  “到底为什么总统要跑道威克岛来呢?不可理解,太不可理解……难道就是为了给我颁发最勋章?这似乎太小题大做了。”霍特尼听了这些话,明白了麦克阿瑟为什么会流露出疑惑的表情。
  霍特尼也觉得威克岛会谈的议题都不是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麦克阿瑟已经发过给华盛顿。关于战争的计划战略以及关于国际政治的新政策,没有得到任何提案和提示。霍特尼日后觉察到,威克岛会谈不是一个谜,而是一个政治陷阱,不过在归途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当时仅仅是受到麦克阿瑟的感染而已。 135.师停止前进(第十一章7)
  相对于威克岛,麦克阿瑟在参加目的不明的首脑会谈的时候,朝鲜战线的战况已出现了明朗的局势。美第1军已经逼近了平壤南方约55公里的沙里院。
  沃克于15号早晨电话督促第1军军长米尔潘向前攻击,“你的部队进攻太慢了,没有必要吧问题想的那么复杂,现在的作战仅仅是釜山桥头堡反击的延长,不断追击就行了,难道不是这样吗?!”米尔潘因此指示骑1师师长盖伊尽快向平壤进发,盖伊策划了一个骑1 师的进攻计划,因为白善烨的韩国第1师已经进入了骑1师右翼的山岳地带,盖伊就将山地交给了韩国军队。第7骑兵团进占瑞兴后从新塘里向黄州进击,切断北朝鲜军的退路,同时英27旅从瑞兴沿大路前进;另外,第5骑兵团经南川店、青石头里、载宁,从三个方向攻占沙里院。突破口选择在南川店,盖伊命令第7骑兵团第2营率先攻击。
  第7骑兵团第2营之前已经展现了高效的战斗力,盖伊判断攻占南川店可以为第5骑兵团打开进路,另外,攻击瑞兴需要第7骑兵团的攻击力。
  上午七点,差不多是麦克阿瑟在威克岛起床洗漱的时候,第7骑兵团第2营开始攻击前进,但是遭到了猛烈的反击。等到第2营以死伤40人的代价占领南川店已是正午时分了。根据俘虏的交代,抵抗的是北朝鲜军第19师,参谋长以及司令部多数要员在美军的炮击中死伤。虽然敌人遭到了打击,但仍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显示北朝鲜的战意依然旺盛。
  因此米尔潘预感到目标沙里院会有相当猛烈的抵抗,所以令预备队第24师从开城北进,将第5骑兵团调整为沿大路向瑞兴进攻。
  午后战场下起了雨。起初还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瞬间便转成了倾盆大雨。农村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骑1师的车辆陆续陷入其中。停在道中的车辆蜿蜒成列,盖伊命令工兵修整道路,但是起不了什么作用。官兵们待在开不动的车上,浑身透湿了也不愿意动一下,有些人则团在树荫下打起盹来。
  “状况虽然紧急,但是士兵疲惫不堪,本师无法前进。”盖伊确认部队无法前进,无奈的向第1军司令部汇报。
  韩国第1师则一直在前进,第1师的进路是山道,大雨中在山中行军是很困难的,白善烨下令“无休止攻击”,他跑在最前面。这天,韩国第1师在南川店东北12公里的地方击溃了北朝鲜军约一个营,并且取消了每日固定的炊事休息时间,继续在山中行军。
  ——十月十六日
  韩国第1师到达平壤东南方的遂安,骑1师占领了瑞兴,第24师占领了青石头里。米尔潘很满意,暂且不管在山道中行进的韩国第1师,骑1师和第24师在翌日攻陷平壤的南门——沙里院应该是没问题的。米尔潘召集了盖伊和乔治,向他们宣布:“你们两个师,谁先拿下沙里院,谁就可以获得第一个进入平壤的权利。”然而这个宣布内容一点现实意义也没有。给谁头功不仅会导致部队间不必要的混杂和摩擦,而且因为韩国第1师的行军速度将使得美军根本没有行使第一个进入平壤的“权利”。不过在16日,米尔潘认为,相比沿山道前进的韩国军,经沙里院沿大路前进的美军更有机会率先攻入平壤,因此用头功来激励这两个美军师。
  第10军军长阿蒙德也是精神百倍,担任元山登陆作战的第10军主力陆战1师和第7师正在紧张的安排等船事宜,这天,陆战1师总算从釜山起航前往元山了,第7师也将在当天结束装船任务。“期望海军精神能够愈发发扬光大。”阿蒙德在釜山外海旗舰“麦金利山号”的舰桥上,望着陆战1师的船只,笑着对站在旁边的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说道。史密斯无言以对,掉转了不满的脸。
  “太轻狂了,还发挥海军精神……毫无道理可言,如此错失良机的作战发挥的只能是浪费力气和浪费钱!”史密斯越想越气,元山都已经被韩国部队占领了,第1军正在逼近平壤,这个时候搞元山登陆究竟是为什么呢?“就像你要到对门的邻居家串门,却绕了很多条街才到。”史密斯认为元山登陆的实施是“无视战况实情,完全是麦克阿瑟的兴趣”。
  且不论这个评论是否恰当,但元山登陆确实丧失了良机,而且还遭受了意想之外的损失。 136.出动日本扫雷艇(第十一章8)
  ——十月十七日
  第7师按计划在釜山装船完毕,陆战1师已先一步出发,因此将要在元山海域进行扫雷作业,准备交给日本扫雷艇部队,关于这次行动发生了不少事情。
  日本扫雷艇队从属于海上保安厅于六月份设立的航路开通部,负责清除残留的战争中美军投放在日本近海的水雷。原来都是日本海军的编制,原封不动的转了过来,航路开通部的部长是田村久三,也是原日本海军上校。
  元山登陆作战计划成案之时,美军海军方面对元山正面永兴湾一带的水雷处理问题很头疼,是比仁川登陆时巨大的涨落潮差还要棘手的问题,根据侦查结果,海湾内外布设了磁性水雷。水雷主要有接触式水雷、感应螺旋桨噪声的音响水雷、感应铁船移动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磁性水雷等,其中最难排除的就是磁性水雷。
  排除磁性水雷的方法是:两艘扫雷艇以二百米间距并排行进,并拉着抛在水中的电缆,电缆的中部是通电的网状结构。这种电缆网接近磁性水雷时会扰动磁场并引爆它。也可以将电缆换成铁板。不过有些磁性水雷装有控制装置,第一次感应时并不爆炸,要到第二、第三感应才爆炸,最多可感应十二次。因此,磁性水雷的排除,需要相当熟练的数量众多的扫雷艇。当时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方面拥有的扫雷艇只有四艘钢质船和六艘木质船,艇员的技能也不是很熟,所以要处理将近400平方英里的元山海域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海军反对元山登陆的理由之一就是缺乏处理水雷的能力。美远东海军司令部看上了能熟练处理磁性水雷的日本扫雷艇部队,副参谋长A·帕克少将向日本海上保安厅厅长大久保武雄提出了出动扫雷艇部队的要求,大久保武雄则报告给首相吉田茂,请求指示。为登陆作战进行扫雷作业属于军事行动了,日本已没有军队,海上保安厅是接受运输省监督的行政官厅,扫雷艇员也是文职人员。让文职人员参加外国军队的战斗,该怎么办呢?吉田茂也无法回绝,在美军的占领下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的指令书下达到运输省,10月6日,运输省正式下文给海上保安厅。20艘扫雷艇编入美远东海军司令C·乔伊中将的指挥下,从事朝鲜海域的扫雷任务,各艇挂起国际信号旗E旗,队员的薪水提高了两倍……等等。
  大阪、吴、下关等航道开通部已接到了内部通知,等到正式通知下达,在下关的13艘艇和323名艇员进行了集合。13艘艇分两组,山上龟三雄原海军中校指挥5艘艇处理仁川海域的水雷,能势省吾原海军中校指挥8艘艇则去元山海域。
  航路开通部部长田村(原上校)作为总指挥登上了巡视船“悠千鸟”号,驶往元山。和“悠千鸟”号合流后,艇长们提出了不安和疑惑的问题,“到哪里扫雷?”“安排在美军的指挥下,我们是去参加朝鲜战争吗?”“直说吧,我们过不过三八线?”能势中校回忆说,田村部长是知道实情的,他摇着头回答道:“不不,我们不会越过三八线……我们不会去危险的地方,已经和美军说好的……”即使这样,艇长们还是表示担心,一旦进入战斗海域怎么办,出了事怎么办?“不要担心,就算有紧急情况出现,我会带你们回家的,安心跟我走吧!”在能势的鼓励下,艇长们总算定下神来,不过岸上艇员们的家属却乱了起来。
  已经感觉到他们是要去朝鲜,家属们拥到了岸边。“你快下船……快点给我下船!”“开除?那正好,命和保安厅哪个更重要?嗯?”家属们中基本上是艇员们的妻子,她们拽着丈夫的手臂,捶着丈夫的胸,哭泣着战争太多了、现在不是军人了、还要参加外国的战争等等。夜幕下的下关码头,乱哄哄的妻子们哭成一片,渔民们聚集在远处看热闹。“你要坚持去的话,我和孩子就跳海!”有个女人抱着孩子闹着。在艇长和队员们的说服下,妻子们总算平静下来,放弃了劝阻。 137.日本扫雷艇被炸沉(第十一章9)
  山上分队于10月7日下午四点、能势分队于8日凌晨四点从下关出发。途中与美驱逐舰会合,沿朝鲜半岛东海岸北上,10月10日上午八点,抵达元山海面。能势分队早就预料会越过三八线,到达元山海面时,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排在那里向岸上炮击。西伯利亚吹来的东北风又寒又强,能势分队漂泊在浪高四到五米、波幅有五十米左右的波涛中。
  10月11日夜,田村下达指示,12日早晨开始扫雷。四艘美军扫雷艇和四艘能势分队的扫雷艇进行作业,美军扫雷艇在前,能势的三号艇和六号、十四号、十七号艇跟在后。12日上午七点,跟在美军扫雷艇后面的能势中校叹道:“美国人真勇敢呢。”美军扫雷艇都是铁壳的,和日本的木制的渔船改造的扫雷艇不同,他们更容易引爆磁性水雷。哪怕是在前面用一条小船引路也是常识,但美军扫雷艇什么也没做,悠然地那水雷场前进——这样的勇敢是要付出代价的。
  能势的艇距美军最后面的艇约有一千米,他在船桥上眺望着,果然,刚进入港湾,美军先头的扫雷艇触雷了。是艇尾被炸,随着爆炸声,头尾上下了三四次,然后艇首翘向天空,最后沉了下去。二号艇转舵准备避退,结果艇腹扬起了大水柱,二号艇瞬间侧翻沉没。三、四号急忙后退,能势分队也撤退了。这之后,一直到16日,美舰队一味的对岸上炮击,扫雷活动停了下来。
  10月17日,扫雷重新开始,能势分队还是四艘艇排成纵队进入港湾。进入港湾,分为两组,三、六号艇一组,十四、十七号艇一组,用电缆开始扫雷,海岸在他们的左边。扫雷艇是用远洋渔船改造的,吃水很深,特别是尾部,吃水约三米。能势分队为预防触雷,将艇员向前甲板和船桥集中,整个上午都没有出事。能势中校认为下午也不会有什么事,水雷意外的很少。
  下午三点二十一分,最靠近海岸的后队左侧的十四号艇被爆散了,也可以说炸沉了。当能势中校听到爆炸声回头望去,已经没十四号艇的影子了,只看见艇员的脑袋散落在海面上。“停止扫雷,用扫雷索救人!”能势中校叫道,三号艇和六号艇解下扫雷电缆、并和十七号艇放下了救生艇开始救人。美军扫雷艇和美军舰也陆续放出小艇赶往现场,结果是美国小艇将十四号艇的艇员救起。
  十八名艇员负伤,厨师长中谷坂太郎失踪,被认定死亡。艇员说本来中谷坂在前甲板的,因为有事去了后甲板,哪知道就触雷了。
  田村的巡视船“悠千鸟”号也靠近过来。能势中校作了汇报,田村同意停止扫雷,船队移往安全海域,再商讨对策。 138.丧失时机(第十一章10)
  能势中校根据触雷发生在浅海这点,判断水雷敷设在离岸不太远的海面,是北朝鲜军为阻止美军登陆而敷设的。一定要在扫雷艇前放置一条小船,扫雷艇跟在后面,采用“小扫雷”方式。
  田村找到了美军舰队负责扫雷的A.E.史密斯海军少将陈述了能势的建议。但是史密斯爱答不理的道:“没有这种小船!”等到史密斯转达给田村十四号艇的人员伤亡情况后,田村回到船上已是晚上了。
  厨师长中谷坂太郎死亡的消息传了开来,各艇都发出了不满的声音。“这是说哪里话,我们可不想卷入美国人的战争!”“别扫雷了,我们回去吧!”艇长和艇员们的意见基本一致。
  田村也认为如果不改善策略的话扫雷活动将很困难,他和史密斯再次联络,但是,史密斯的回话仍然是高压形式:“日本扫雷艇队明天早上七点出发继续工作,如果冒然返航的话将被视为违抗命令,舰队就将开火!”
  这个回话刺激了日本艇员的神经,作为日本人,他们是海上保安厅的职员,结果却“被当成牺牲品来减少美方的损失”。能势中校为了安全考虑认为不实行“小扫雷”的话部下的安全将无法保障。议论到10月18日上午还在讨论者。田村认为,不管怎么样,自己是公务员,接受政府的任务,如果中途放弃的话相当于是辞职,他以此来进行劝说。“无论如何,希望你能留下来。”田村对能势说道。不在触雷现场的四艘扫雷艇中也有艇长坚持不回国。
  但是,因为能势中校对部下说过一定会带他们安全回国的话,能势向田村回话说将要回国。18日下午两点,能势分队的第三、六、十七号艇离开了元山海域。巡视船“悠千鸟”号向能势中校发出了信号:“不要回国!”田村担心他们这样回国会招来麻烦。能势分队的三艘艇中十七号艇的引擎出了问题,另两艘艇拖着它航行,美国舰队对他们的离去很吃惊。担任日本扫雷艇补给任务的供应舰“鲁斯比尔特”号的甲板上水兵们吹着口哨向他们挥着手叫喊着。三艘艇的燃料很紧张,本应加油的,但是能势直接从“鲁斯比尔特”号面前穿过。“前面听说会遭到炮击,但是美军似乎并没有准备这么干。”看来史密斯关于炮击的话语是一种恐吓,他是担心为登陆作战进行的扫雷作业无法及时完成。
  望着在北风中南下的能势分队,史密斯略有些悔意,他随后给华盛顿的海军作战部长F•夏曼上将发去电报:“联合国军在朝鲜海域丧失了制海权!”这个电报并不夸张,因为制海权意味着“任何时候任何海域的海军行动能力”,强大的美国海军在元山海域受到了限制,并没有完全掌握制海权。也可以说是扫雷能力的不足,本来作为补充的日本扫雷艇却离开了,史密斯为他的处置不当造成的后果感到自责。
  元山海域留下的四艘日本扫雷艇和后续赶来的石飞矼(原海军中校)的八艘扫雷艇继续执行任务。但是等到扫雷任务结束已经是10月25日了,而10月26日就是元山登陆作战的实施日。
  在这段时间内,陆战1师在一周时间内漂泊在海上,第7师也在釜山港停泊的运输舰内待了十天。登陆作战已消磨了斗志,本来应该来观战的麦克阿瑟也不来了,登陆部队带着疲惫的表情在岸边没精打采的走着。
  总之,元山登陆作战虽然是为攻占平壤而安排的,但这段时间内,平壤已经被攻陷了,这个作战太迟了。 139.占领沙里院(第十一章11)
  平壤南方约55公里的战略要地沙里院被英27旅占领了。因为英27旅配属于骑1师,所以在骑1师和第24师的占领沙里院的竞争中骑1师获胜了。
  骑1师于10月17日未明开始行动,英27旅从瑞兴进攻沙里院,第7骑兵团从瑞兴北侧的新塘里向沙里院北侧的黄州前进,包抄了沙里院附近北朝鲜军的侧后方,然后从黄州南下沙里院。英27旅沿道路向西推进,第7骑兵团的进路是从东向西横穿灭恶山脉。
  英27旅的攻击主力是英国本土的阿基尔团第1营和澳大利亚第3营,骑1师副师长F·阿兰准将与先锋阿基尔团第1营A连一起行动。阿基尔团第1营在途中收容了不少北朝鲜军残兵,进展顺利,排除了小规模的抵抗,于下午四点占领了沙里院。沙里院已经因为轰炸被破坏了,基本上已是一片焦土。
  澳大利亚第3营超越阿基尔团第1营向黄州方向前进,在约5英里的北方山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北朝鲜部队,阵地看上去很坚固,英27旅决定翌日早晨发动攻击,因此在沙里院停了下来。
  第7骑兵团突破了灭恶山脉,在阿基尔团第1营确保沙里院的同时到达黄州西侧。团长W·哈里斯中校准备强攻黄州,同时让P·库莱伊诺斯中校的第1营向沙里院方向南下。库莱伊诺斯营很快发现前方山丘有北朝鲜部队布下了阵地,也就是澳大利亚第3营发现的部队。库莱伊诺斯中校发现北朝鲜部队的配置是面向南方的,可以从背后进行攻击,因此直接下令突击。
  北朝鲜军回头应战,库莱伊诺斯营的韩国翻译用朝鲜语喊“我们是苏联军队”,北朝鲜军停止了射击了,并派了一个排从山丘上下来,山丘上可以望见约有数百名北朝鲜士兵,似乎在等待着看“友好握手”的场景。库莱伊诺斯露着牙齿笑着对下山的那个排挥了挥手,让北朝鲜军更以为是要“友好握手”了,等那个排到了面前,随着“OK,解除武装!”的命令,美军一个排上去缴了他们的枪。那个排没有抵抗的样子,当美军排长摔倒了一个人时,其他士兵都举起了双手。
  下午五点不到,还没有到日暮时分,山丘上的北朝鲜士兵看的清清楚楚,看到自己人投降了,他们的战意也在丧失,首先数十人跳出战壕下山来投降,此后投降者陆续下山,一共有约1700人,北朝鲜军的阵地崩溃了。
  下午六点左右,第7骑兵团和英27旅取得联络,黄州至沙里院地区完全获得控制。
140.奇事连发(第十一章12)
  接到报告的第1军军长米尔潘命令第24师停止前进。第24师正从瑞兴西南的青石头里向西北前进,经载宁向右前往沙里院。米尔潘担心第24师就这样接近沙里院,会和骑1师之间发生什么不祥事件。当天夜里,沙里院地区虽然没有发生不祥事件,但是发生不少奇事怪事。
  配置在平壤南方的北朝鲜军是新编成的第43师、第19师、第27师、第17装甲师,在开城北方至高浪浦一线布下了阵地。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士兵们还有忍受饥饿和疲劳。
  处在第1骑兵团及第24师对抗位置的是北朝鲜第43师,其主力被第24师19团在载宁击溃,残部利用黑夜向沙里院发现退走。沙里院的英军并不知道这个情况,而北朝鲜残部似乎也没有料到沙里院会有英国部队。
  晚上十点左右,一辆搭载着北朝鲜士兵的卡车从南驶入了沙里院,和阿基尔团第1营侦察连交上了火,北朝鲜军留下了20多具尸体和卡车消失在黑暗中。营长L·尼尔逊中校为了确认情况乘吉普车出了沙里院,向南刚走了一段,突然发现两列纵队朝他过来。“中校,你看走的那么整齐,是美军的新兵吗?”“可能是吧。”驾驶员和中校刚说完,队伍已到了车前三米的地方,突然两个人同时认出对面是北朝鲜部队,吓了一大跳。尼尔逊看到惊呆的驾驶员正踩着刹车,慌忙叫道:“快踩油门!”吉普车加大油门向北朝鲜队列冲去,然而北朝鲜队列默默的退到了道路两边,让吉普车通过,继续前进。吉普车冲过去后,尼尔逊将车开到边上的山丘上,躲到杂木林中,直到天亮。
  沙里院的阿基尔团第1营和澳大利亚营不时在黑暗中与出现的北朝鲜部队遭遇。首先发出叫喊声的都是北朝鲜军,并不是那种战斗时的叫喊声,而是带着见到友军时的“同志”式的欢悦之声,阿基尔团第1营的一个排一下子被那股喊着“同志”的北朝鲜部队包围了。北朝鲜士兵拍拍发呆的阿基尔团的大兵们的肩膀,还递过香烟,末了还把帽子上红星摘下来给了他们,然后就不见了。
  车队的K·菲奥里中尉也在街尾遇到了一队北朝鲜军,“拉斯基,拉斯基(俄国人、俄国人!)”,菲奥里迷迷糊糊的喊着,北朝鲜士兵围上来,用朝鲜话说着什么,不时拍拍中尉的肩膀,中尉笑脸以对,挥手道别,慢慢的走出五米远,拐过街角撒腿就跑了。“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喊‘拉斯基’,可能是想起了美军通过翻译用俄国人的幌子骗敌人下山的事情,也许敌人误认自己为苏联部队了,可能是北朝鲜军中流传着苏联出兵援助的传言吧。”这些是菲奥里的回忆,有些符合有些不符合。前文说过,进攻韩国的北朝鲜军主力基本是不会说朝鲜话的朝鲜裔苏联人部队和原中国军队,现实中流传的苏联出兵支援的传闻,对北朝鲜士兵来说,他们和苏联人是密切关系的。而且英军的军服与美军不同,同时也不知道沙里院已经失守,也许因此将英军误认为苏军了。
  由此可见,北朝鲜军的战意比预想的要弱。当夜,从载宁方向败退下来的北朝鲜部队将英军误认为苏军,并且准备通过沙里院,当来到了街北端澳大利亚第3营防线时,双方都分清了你我,开始了枪战。因为在黄州南方看见过北朝鲜军轻易投降的场景,营长I·法加逊少校登上了坦克大喊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投降,北朝鲜士兵很快就放下武器投降了。经过清点,北朝鲜俘虏竟有1982人。
  就在英27旅在沙里院渡过了一个“奇妙之夜”的时候,韩国第1师经过强行军已逼近了平壤东侧10公里的智洞里。而此时美军的前锋才抵达平壤南方约40公里的黄州,中部战线韩国第2军的第8师和第6师进至平壤东北75公里的德阳、第7师进至遂安附近。韩国第1师对友军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对白善烨和他的士兵来说,平壤在眼前就足够了,他们确信首先攻入平壤的荣誉将为他们所获得。
  ——十月十八日
  骑1师按事先预定从米尔潘那获得了“平壤先入权”,第7骑兵团从黄州、第5骑兵团从瑞兴分头出发。第5骑兵团的路线是瑞兴-沙里院-黄州跟在第7骑兵团后面,根据情况可超越第7骑兵团突入平壤。
  韩国第1师以金点坤中校的第12团为先锋突击智洞里,北朝鲜军的抵抗是未曾想到的激烈。北朝鲜军在阵地前布设了雷场,守军的战意相当强烈。俘虏交待了为什么战意那么强烈,为了援护在平壤南方与美军对峙的主力的后撤,而且对手是同民族的韩国军队,换句话说,有着血缘关系反而激化了憎恶感。因此,韩国第1师攻了整整一天,只前进了约两公里。
  骑1师也体验到了进攻的困难。骑1师接到的第8集团军情报部的敌情判断是这样的:“平壤发现的防御兵力为北朝鲜第32师和第17师的残兵约八千人不到……敌人的主力正在清川江北方撤退中,我们认为平壤的抵抗只是形式上试试看。”这个敌情判断中关于北朝鲜军“形式抵抗”的推测和黄州、沙里院的战况相吻合,这让骑1师掉以轻心了。拿下平壤战争就结束了——美军内部是这么流传的,而且敌人只会在平壤进行“形式抵抗”,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第7骑兵团虽然夜里在沙里院没有很好休息,但是心情很好的出发了。当进至平壤南方12公里的黑桥里时,向北朝鲜军阵地发起了冲击。守备的北朝鲜军兵力约六百人,和韩国第1师遇到的一样,阵地前有雷场,两侧的高地架有122榴弹炮和反坦克炮,还有几辆T34坦克埋在阵地中当火力点用。第7骑兵团作战主任J.韦珀尔观察了J.林奇中校第3营的攻击和敌人的防御,感到“敌人很快就会后退的”。然而,当部队的进攻停滞在平壤面前时,骑1师师长盖伊焦躁起来,他命令第7骑兵团主力向黑桥里东侧迂回,第5骑兵团负责由正面突破。 141.最先进城(第十一章13)
  ——当夜
  韩国第1师师长白善烨召集军官、参谋开了个作战会议。“我们直接冲进平壤去!”这是白善烨的会议宣言,也是会议的结论。
  白善烨已经获知骑1师到达了黑桥里,对他自身来讲,是不能忍受星条旗早于太极旗飘扬在故乡平壤上空的。参谋长石主岩上校参考了以前日清战争中日本军攻克平壤的战法,提出了让赵在美中校的第15团向平壤北侧迂回,第11团、第12团向平壤市内突击的方案,“第11团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平壤机场,第12团和美军坦克连歼灭市内的敌人。”当白善烨同意了石参谋长的方案后,第12团团长金点坤中校得意得笑了笑。
  大同江穿过平壤市中央,将平壤分为东平壤和西平壤两部分,通过市中部的大同桥相衔接,另外南部的中州-羊角岛有铁桥相通。机场在东平壤的北郊。第15团的任务是进入西平壤的北侧。也就是说“最先进城”的任务是第12团获得了。
  参谋长石主岩接着提议在晚间对智洞里以及平壤进行炮击。“我想起了苏军攻克柏林的纪录片,苏军就是进行了夜间炮击,然后在翌日早上突入柏林的。”石参谋长认为彻夜的炮击会摧毁敌人的心理,有效的疲劳敌人,但是白善烨表示反对。平壤不仅仅是白善烨的故乡,也是朝鲜最古老的城市,以前曾是高句丽和高丽的都城,历史遗迹和文化财产众多。
  石主岩理解白善烨的反对理由,但是为了快速占领不能不考虑实行夜间炮击。“我想了一个对策,军人最厌恶的是私利和物欲,我就利用了这点。”石主岩在白善烨说完反对意见后,说道:“师长您是重视名誉呢还是重视金钱呢?”
  “钱算什么!你到底想说什么?”白善烨涨红着脸答道。
  “师长您是想保护平壤的建筑物吧,就是确保不动产,这不就相当于更重视金钱的价值吗?”石主岩当然知道这是歪理,只要仔细分析这个论断就不成立,但是白善烨一听金钱欲的评价,也不考虑这个论断是否恰当,一下子跳了起来,“那就别说废话了,给我进行彻夜的炮击!”
  野炮、榴弹炮、高射炮、反坦克炮全部用上,韩国第1师将全部炮火排到了第一线,开始对面前的智洞里的阵地和平壤进行彻夜的炮击。
  ——与此同时,中部战线的韩国第2军也在讨论攻占平壤的问题。
  实际上,韩国第2军本来是不应该参加攻占平壤作战的,但是在10月17日,丁一权命令军长刘载兴准将变更作战计划。原来是李承晚听说骑1师将会最先攻陷平壤的事,给丁一权下了指示。因此第2军下属各师调整方向向左,扑向平壤。这天,10月18日,第6师7团和第8师10团之间为了谁先进攻平壤东侧约80公里的德阳发生了争执,和美军骑1师、第24师为争夺沙里院取得通往平壤道路的优先利用权相同,两个团也在争夺德阳以西的道路的优先使用权。
  第6师7团和第8师10团差不多同时于10月18日夜进入德阳。7团团长林富泽说是7团先占领的德阳,然后10团才进来。“但是我们遭到了射击,侦察队的尹洙泳中尉被派去10团,结果留着鼻血哭着回来了,说是被10团的人打了。”言外之意就是10团之所以要打尹中尉,就是想否认7团先到德阳的事实。而10团团长高根弘上校说是他们先进入德阳的。两个团长互不相让,都说自己先进入的德阳,就连第2军作战参谋李周一上校到场也无法调解。
  德阳方面,步兵、卡车、炮兵陆续拥至,有点像“撤退部队”般混杂,结果,决定7团跟着10团后面前进。从而导致这两个团向平壤推进的步伐被大幅耽误了。
  刘载兴也知道了这两个师为争夺德阳而发生的争论,因此他赶到占领了丁峰里的第7师师部,命令第7师师长申尚彻准将向平壤突进。第7师3团团长李奇建回忆,刘载兴指示说“让8团先进城!8团团长金龙周中校在大邱枪毙了间谍,结果被军事法庭判处了死刑,如果能最先攻入平壤的话就能获得特赦。”以此说服李奇建将功劳让给金龙周。
  如此一来,骑1师在南,韩国第1师在东南,韩国第2军在东北,都在争抢着“最先进城”的功劳。从距离上看,韩国第1师约10公里、骑1师约12公里、韩国第2军第7师约70公里,韩国第1师占有优势。然而别看韩国第7师有70公里远,他的面前几乎没有北朝鲜军队,对金龙周来说是“天助我也”,8团沿着北朝鲜的山道像猛虎下山般前进,已经能够听到韩国第1师的炮声了,他们到了智洞里东北偏北的大同江上流地区。平壤方向的夜空被炮弹的弹道染红了。 142.金中校的12团(第十一章14)
  ——十月十九日
  平壤一带被一场夜雨浇透,气温很低。
  但是,韩国第1师的官兵根本就没注意到雨是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停的,也不理会淋湿的军服带来的寒冷。差不多天快要亮了,彻夜的炮击似乎发挥了效果,智洞里附近的北朝鲜军阵地没有一丝动静,韩国第1师开始行动了。
  金点坤的12团目标是市内中心的大同桥,金东斌上校的11团在12团右翼,目标平壤机场,赵在美的15团在更北面渡过大同江目标牡丹峰——这就是韩国第1师的进攻态势。
  每个团的官兵都兴奋的沉浸在彻夜的炮声中,没有人有疲劳的样子,都瞪着充血的双眼,身体向外散发着蒸汽,那是因为兴奋和紧张使得体温上升,让淋湿的军服冒起了热气。
  金点坤的12团以1、2、3营的纵列顺序行进开始五分钟还是自然速度,不过越走越快。途中经过雷区时,石参谋长的吉普车触雷了,车被炸坏,双脚被弹片击中,随即被送往后方,这并没有影响12团的行进。北朝鲜军的抵抗是零星的,似乎北朝鲜已经准备放弃平壤了。12团于上午十点左右进入平壤东北部,击溃了约两个营的北朝鲜部队,接近了大同江桥。
  前往平壤机场的15团以3营为先锋,其11连在途中俘虏了11匹北朝鲜军马,连长金奉健上尉喊道:“会骑马的人集合!”有二、三十名士兵说会骑马,金上尉挑了十个人,加上自己组成了临时骑兵队,十个“骑兵”中有人将上马和骑马混淆了,马一跑居然吓得乱叫起来,不管怎么样,这个骑兵队于十点半前后来到了平壤机场。听到跑道上的马蹄声跑出来的北朝鲜士兵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人,而且很快被下了马的金上尉等人处理掉了,然后金上尉等人等着营主力到来。
  进入平壤市内的12团虽然不断遭到路上设置的沙包阵地和大楼内的射击,但参加抵抗的北朝鲜士兵多数是刚征召的市民新兵,不少人还上了年纪,一旦碰到冲击就丢下武器跑了。上午十点四十五分,跑在最前面的金点坤带领的先锋抵达了大同江东岸的环形交叉路口,过了桥就是西平壤了,也就是平壤旧街区,12团的使命已经完成。金点坤和12团很满足,他们获得了“最先进城”的荣誉,“这是历史的瞬间!”金点坤这么说道,不过金点坤他们体味到的“瞬间”的感觉仅仅是自身的极度疲惫。“本来期待那一瞬间应该是有礼花,有喇叭声,有热烈的气氛,但是现在的这一瞬间仅仅是到达了行军目的地的感觉。”金点坤和部下默然的凝视着大同江水。
  接着,上午十一点二分,第5骑兵团先锋J.佩尔中尉的F连来了,团长克罗姆伯茨也来了。“快看!”听到配属给金点坤的美军工兵部队的喊声,第5骑兵团看见面前有一块标语——“欢迎美骑1师,韩国第1师12团。”看着用英语书写的标语,F连多少有些不快,克罗姆伯茨也强带微笑和金点坤打招呼。配属给金点坤的美军工兵部队似乎并不喜欢骑1师,一早就制作了这条标语,用它来刺激韩国士兵,激励他们最先进入平壤。
  克罗姆伯茨觉得虽然不能最先进入东平壤,但可以最先进入西平壤,他命令F连通过大同桥和铁桥继续前进,佩尔带队跑到桥上,发现桥已经被炸断了,原来,上午十点十分,当尖兵快要到达桥畔的时候,两座桥都腾起了黑烟和火柱,随着爆炸声,江面激起了波纹。
  “混蛋!”骂声从无法过桥的F连中传来,克罗姆伯茨也气得大骂。
  铁桥通过江的中洲.羊角岛,顺着弯曲的铁梁,F连到了羊角岛,不过克罗姆伯茨通过无线电听到了佩尔中尉失望的回话:“不行啊,那侧的桥完全被炸断了,没有船过不去!”克罗姆伯茨骂了两句混蛋,立即和师部联络,请求运些舟艇过来。就在等待之际,克罗姆伯茨从铁桥附近向大同桥那边望去,发现大同桥北侧的江中有大部队在泅渡,正向西平壤挺进,当他得知那是韩国第1师15团后,呆呆的站在那里,“原来有可以泅渡的地方啊,为什么我的团没有想到呢……如此一来,最先进入西平壤的也是韩国兵了,我们一下子就泄气了。”就在克罗姆伯茨泄气之际,15团快速的渡过了大同江。
  以师长白善烨为首的平壤出身的官兵对地理很清楚,知道大同江不深的地方。15团于下午三点左右突入西平壤北部的金日成大学,接下来陆续占领了西平壤的主要建筑。
  据15团1营3连连长高寅植上尉说,他们进入市内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北朝鲜军残留在那里,“街道上设置了街垒,堆着手榴弹,我们抓住了一名好像是在传令的敌兵,那人最初还以为我们是自己人,还拿出证件来要求赶快通过。”这名传令兵说,韩国军将要在20日夜里到达平壤。传令兵的话得到了证实,当高上尉指挥部下进入事先标记的炮兵司令部时,三十多名军官正在食堂吃饭,其中一人对高上尉喝道:“干什么?你们是哪部分的?指挥官是谁?”似乎是打扰他们吃饭了,当看到高上尉等人举起的M1冲锋枪的枪口,那些军官只得放下筷子举起了手。
  之后,3连和15团主力到平壤机场对岸的西平壤东北地区集结,韩国第7师8团接替15团进攻西平壤北部。
  金龙周中校指挥的第8团是这天早晨从三登出发开往平壤的。路上经过的村庄里,百姓们挥舞着太极旗出来欢迎,道路中间还有高兴的跳舞的男子。“你知道吗?我是你的堂兄弟,你是白善烨吧,当了大官啦?”那个男子见到白善烨嚷了起来,白善烨苦笑着应付道,我知道,我知道,事后经过调查,那个男子还真是白善烨的堂兄弟。
  第8团以1营、3营为先锋,下午一点左右,从三山洞附近泅渡过江,进入西北部,在鲁山里切断了平壤至孟山公路。下午五点,占领了金日成大学,在牡丹峰布下了阵地。金日成大学的食堂里留下了大量的苏联食品,金龙周感叹“共产主义者似乎比我们还要富裕”。牡丹峰有不少军马和汽车,马都很瘦,汽车的引擎都不见了。
  ——以上,10月19日战斗结束后,东平壤全部和西平壤北半部已经被攻克。 143.庆祝占领的香水(第十一章15)
  虽然预想到不会遇到太顽强的抵抗,但北朝鲜军如此软弱的防守平壤还是出乎意外的,大部分北朝鲜士兵想的是如何投降而不是如何开枪。在东平壤,正午开始市民们陆续走上街头欢迎韩国军队。
  住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民众据说是善于鲜明的表现喜怒哀乐,在平壤,人们挥舞着太极旗,跳着舞欢迎韩国军队,年轻的姑娘还上前拥抱韩国士兵。
  15团团长赵在美回忆说,参加欢迎韩国军队的市民中,有人还指点了共产党干部的住所,等等。韩国士兵在市内到处转悠,找到了些苏联啤酒,“味道还不错。”12团团长金点坤回想说,其实他更喜欢苏联造的香水,拿来的士兵也没有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总之运来了满满一吉普车的香水。他指示适当处理这批香水,士兵们感到很为难,结果是在街上碰到谁就给谁发。士兵们很好奇,将香水撒在衣服上,市民们则理解成为庆祝攻占平壤的礼物,也弄的满身香气。“我记得那确实是紫丁香型香水,士兵们和市民都往脏衣服上撒香水,香水和着汗水,那个味道……”金点坤回想起来都忍不住要捂鼻子,真不能想象紫丁香香水和战场的汗臭混在一起是什么样的效果,肯定是很奇怪的感觉。
  正在这个时候,一场秋雨落了下来,东平壤街上的异味被雨水洗去了。
  “为了庆祝最先进入平壤而喷洒的香水活动以失败告终,总之,闻到的是臭味。”金点坤为了躲避异味到街上巡察去了。
  金点坤来到了街角上一个残留的的“妓女村”,这个村很久以前就有的,村里的妓女们在北朝鲜的统治下被禁止活动,为了生计,她们偷偷接待一些北朝鲜有权的人以及一部分市民。差不多十天前,美军谍报人员空降下来潜伏在这里的。谍报人员是来寻找在大田失踪的前24师师长迪恩的消息的,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当然金点坤知道美军谍报人员的这些活动已是数年之后,当时他只是来了解一下妓女村是实际情况而已。 144.迪恩少将的消息(第十一章16)
  实际上,在这一天,迪恩少将的消息已经判明了。
  是一个向第5骑兵团投降的李姓北朝鲜士兵说的,他说自己曾作为翻译和迪恩在一起,迪恩虽然不停的换战俘收容所,但身体还不错,10月2日刚和迪恩分别。
  李某所说的确实是事实,大田失利后,迪恩逃到附近山中,8月25日被北朝鲜军俘虏。之后,历经平壤、顺安、熙川、满浦镇、江界等俘虏收容所,过着经常要遭到审问的俘虏生活。关于仁川登陆等事什么都不知道,据迪恩回忆,对他的审问和冷遇在那段时期变本加厉了。
  在顺安收容所,金上校、崔中校、洪中校、金少校等四人是审问员,第一次是68个小时,第二次是44个小时,第三次是32个小时,之后时间虽然越来越短,但审问一直在持续。审问的内容基本一样,让他在写好的告白书上签字,承认作为军政长官以及驻韩时期的师长给朝鲜民族带来了深重苦难。虽然没有使用浸水、电击、钉竹签等刑罚,但四个审问员对迪恩逼得很紧。九月底,迪恩下了决心,不再忍受这种审问,准备自杀,他伺机偷到了隔壁看守的步枪,因为不熟悉苏制步枪,在解开保险之际被看守发现,看守将他绑了起来。
  10月2日晚上十点,迪恩被从顺安经熙川转移到满浦镇收容所。一直以来,迪恩是与其他美国俘虏隔离开的,转移和生活都是单独的。这次转移也一样,迪恩一个人被装进一辆小卡车,有六名看押,还有两个铁壳保险箱。车子出发前,担任审问翻译的士兵李某对迪恩说道:“再见,将军,请不要放弃希望,千万不要自杀,要活下去,一切都会顺利的,你会和家族团聚的。”迪恩对李某的略带“温柔”的声音感到有些奇怪,扭过了头去。迪恩不喜欢这个翻译李某。审问翻译一共有两个人,李某的翻译腔调和审问员一样粗鲁,而另一个人则正常翻译,所以迪恩认为李某和审问员一样对自己含有恶意。“但是,这是我的误解,当我听到李某将我的状况告诉了美军当局后,才明白他的态度是在北朝鲜军官面前装出来的,他的内心是想救我。我那样误解他,真是不应该。”数年后,迪恩这样说道。10月2日夜,在夹着小雪花的寒风中从顺安出发时,迪恩对李某的心境就像这吹来的寒风一样的冰冷。
  翻译李某于10月10日从顺安来到平壤,19日午后向第5骑兵团投降。之所以向美军投降,是因为听说在对待北朝鲜军俘虏时,作为同胞的韩国军比美军更残酷。李某向美军详细交代了迪恩被俘的经过以及被俘后的情况。李某的询问记录被直接传往第8集团军司令部和东京,之后又对这个李某进行了多次讯问。
  第8集团军司令部在平壤开设了前进指挥所,负责人是W·科里阿上校,他也审问了李某,然后决定将李某送往釜山,交由B·塔夫特上校进一步仔细询问。李某又把相同是事情叙述了一边,并强调迪恩的身体正在逐渐衰弱,一定需要救助。
  但是,第8集团军司令部和东京的麦克阿瑟司令部都认为李某是在编造故事。因为第24师师长迪恩少将阵亡是已经发表过公报的,从法律上讲迪恩已经是死人了。而且说迪恩活着的只有翻译李某一个人,其他北朝鲜军俘虏没有人提及过迪恩的任何事情。
  ——这夜,东平壤的街上,一直到深夜都很喧哗。
  先到达的官兵和欢乐的市民们在联欢,后续部队也加入了进来,喝着苏联啤酒参加庆祝。因为有传言说占领平壤战争就结束了。白天搜剿残敌,部队的配置都是有作战计划决定的,根本没有制造传言的机会,但是到了晚上,官兵们的胸中充满着胜利感,希望安定的思想导致了传言的流出。
  占据机场的韩国第11团用57毫米反坦克炮向对岸的牡丹峰发起了“庆祝炮击”,炮弹像流星一样拖着尾巴闪着火花染红了夜空,像是在放烟火,不过是用实弹放的烟火,东平壤的士兵和市民们发出了阵阵欢呼。但是,牡丹峰上韩国第7师8团已经在那里布下阵地了,团长金龙周和部下被突然集中的炮击惊呆了,以为是敌人的袭击,最后终于发现炮弹是从自己人的方向飞来的。金龙周非常愤慨,立即和11团联络,但是无线电被雨淋湿了,无法通话。没办法,金龙周让30名士兵带着“不要开炮”纸条前去传信。之所以派这么多人是为了防止路上遭遇敌人。下山的30人冒着11团的炮弹和北朝鲜军埋设的地雷,结果死伤了有20人,有10个人跑到了平壤机场,终于中止了11团的“庆祝炮击”。“庆祝炮击”一共发射了约200发炮弹。停止炮击的时间是10月20日凌晨三点三十分。
  ——与此同时,东京的麦克阿瑟在羽田登上了“SCAP”专机,起飞了。
 第十二章 鸭绿江
  
  145.师长白善烨(第十二章1)
  10月20日,平壤,雨。雨并不大,细细的秋雨浸润了街道。
  天亮后,韩国军以第1师15团、第7师8团为顺序进入西平壤,北朝鲜军除了个别残兵几乎没有了踪影,也没有动员市民抵抗的迹象,残兵的抵抗也不过是散发的步枪射击和扔两颗手榴弹,上午十点多,市内的扫荡结束。内阁本部、市厅、道厅、人民委员会总部等主要建筑都陆续换上了太极旗,平壤彻底占领。
  第7师8团和第1师协力扫荡,占领了平壤广播局,上午十一点左右,在“和信”大楼三楼设立了团部。
  第1师师长白善烨听说了昨夜第1师11团进行“庆祝炮击”在收到了8团传令兵的通知后停止的事以及8团进入平壤并在西平壤的正中部设立了团部,非常愤怒。白善烨来到了“和信”大楼三楼的8团团部,对团长金龙周怒喝道:“你是谁?哪部分的?”
  “这……好久没见了,我是金龙周。”金中校和白善烨是认识的,问候之后,向第1师表示祝贺,祝贺他们第一个进入平壤。
  “问题还没有答完!你是哪部分的?”
  “第7师8团。”
  “哦?这里是第1师的作战区域,第7师怎么跑进来了?你没有接到作战区域变更的命令吗?”白善烨的声音缓和了下来,问道。
  “非常抱歉,但是我是接到军长和师长的命令才到这里参战的。”听到白善烨的语调有所缓和,放心的回答道,然而接下来就遭到了白善烨的高声大喝。
  “随便变更作战区域属于扰乱战斗罪,你应该知道这个罪的,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说完,白善烨踏着充满怒气的脚步走掉了。占领平壤是韩国第1军的任务,第1师夜行简食,经过艰难行军才完成了使命。而属于第2军的8团却横过来插了一杠子,如此抢功是违反军纪的。
  金龙周是很容易明白白善烨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怒了,但是自己也是执行命令,无法违抗的。下午两点左右,第2军军长刘载兴和第7师师长申尚彻来到了西平壤。刘载兴骑着北朝鲜军遗弃在牡丹峰的军马一边向街上欢呼的市民答礼一边在西平壤巡视了一番。
  白善烨觉得相当无趣,没有出现在刘载兴面前。连申尚彻造访第1师师部时也没有露面。不过当第5骑兵团团长克罗姆伯茨到访时,白善烨却很高兴的出来和他会谈了。第5骑兵团在舟艇运来之后总算在正午时分渡过了大同江进入西平壤,本来是打算最先进城的,结果变成了最后进城。克罗姆伯茨问白善烨为什么那么急着进入西平壤,白善烨说:“第一,我们和贵军不一样,不怕身体弄湿,第二,我在平壤出生,对大同江太了解了,我军的渡河点,就是我小时候经常戏水的浅水区。”说起这些话题,白善烨很得意,心情也变好了,对于令人生气的第2军的事情也是笑嘻嘻的谈起。
  平壤市内,美韩部队约有15000人,北朝鲜军已没有了踪影,市民们也开始放心了。大家跳起舞,向士兵送上吻,表现出狂热的欢迎气氛,北朝鲜国旗迅速的消失了,每个大楼都飘起了太极旗。许多市民向美韩士兵送上了粮食,还向韩国士兵提供协助帮助打听他们亲友的下落。
  白善烨因此找到了他的姐姐。三八线的设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导致的家族分离,现在终于可以“激动的面对面”了。
  “太高兴了,士兵们的兴奋也一直不能平静,他们就在雨中走着,平壤的市民似乎也是这样的心情,带着满足的样子和我们打招呼。战争已经结束了,这是我们和平壤市民共同认为的。”12团团长金点坤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的。 146.空降作战(第十二章2)
  下午两点,也就是韩国第2军军长刘载兴的骑马巡视西平壤的时候,美军空降部队在平壤北方降下。实施空降的是F.珀安上校指挥的第187空降团。
  对于这次空降作战,有不少批评意见。
  第187空降团是麦克阿瑟司令部直属的预备队,当时第8集团军已经在全力北进,第10军也全部投入到了元山。麦克阿瑟将这支唯一的预备队投入战线的必要性成为了议论的对象。
  这次空降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切断北朝鲜政权首脑和部队主力的退路,营救关押在平壤附近的联合国军俘虏。”因此,第187空降团从10月16日开始就在等待出击的时机。
  但是,实际上已经侦察发现北朝鲜在16日之前已经放弃平壤了,麦克阿瑟司令部内部就已经对这次空降作战的必要性表示了疑义。空降部队的使用是要很慎重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二战中已经有很多经验,在敌人后方降下的部队如果在三天内不能和友军会合就将陷入苦战甚至覆灭,天气也是个大问题。然而敌人已经退却了再进行空降作战更是毫无意义了。
  结果是第187空降团既没有捕捉到北朝鲜军主力,也没有救出联合国军俘虏,对于这次作战,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雷是这样略带讽刺评论的:“第10军调往元山,空降部队无意义的投入……结局是初次指挥如此规模大军的麦克阿瑟,向大家展现了一下教科书上的战术。”姑且不谈这些酷评,麦克阿瑟自己也感到这次作战丧失了宝贵时机。
  首先,占领沙里院后,原本定于10月17日实施的作战因为北朝鲜军的激烈抵抗和天气不良而延期。接着,韩国第1师攻入平壤的10月19日被认为是个好机会,但是因为从东进攻的韩国第6师速度不够快,判断将会影响与空降部队的联系,作战再次延期,同时天气也不帮忙。10月19日夜,麦克阿瑟接到了气象部门关于天气开始好转的预报,下令第187空降团在20日实施空降。作战如此的推迟,使得捕捉已后撤的北朝鲜军的目的变得不可能实现了。
  同时,麦克阿瑟将联合国军北进的界限“麦克阿瑟线”推进到宣川-古仁洞-坪员-丰山-城津连接线,即鸭绿江南六十公里的“新麦克阿瑟线”。美第1军米尔潘接到指令,第24师攻击肃川;韩国第2军刘载兴受命令第6师攻击顺川。都是为了与空降部队会合而发出的指令。
  如前所述,麦克阿瑟在20日凌晨三点三十分离开羽田,在金浦机场加油后,为避开北朝鲜军的防空炮火,飞往西海岸的黄海迂回到顺川,目的是检阅空降作战。
  第187空降团在金浦机场待命,汉城方面在下着大雨,正午时分,开始放晴。从凌晨两点半就起床待命的部队立即登上了第314、第21运输机组的113架C119和C47,包括第1营、第3营、团部等第一批空降部队共约2800人。登机之前,传来的情报称“装载美国俘虏的火车昨夜从平壤开出,天亮之前停在了肃川南方的隧道中”。空降团团长伯恩上校认为营救美国战俘是最优先的,所以接到情报后很兴奋,觉得时间上能来得及。
  空降部队于下午两点飞临肃川盆地上空,看见麦克阿瑟的专机在右上方。麦克阿瑟正在喝咖啡,望见空降机群飞临,放下了杯子,贴近窗口,戴上了老花镜,他注意到摄影记者举起了相机,急忙又把眼镜摘下。麦克阿瑟希望展示年轻的一面,不喜欢表现七十高龄的样子,所以决不能被拍下戴着老花镜的样子。
  为运输机护航的战斗机俯冲下去对地面进行扫射并发射了火箭弹。地面上没有任何反击,以团长伯恩为首的第1营、团部等共1470人空降在肃川东南方。空降的损失很小,25人负伤,只有1个人运气不好,降到了北朝鲜阵地里,被打死了。吉普车、90反坦克炮、105迫击炮、2.5吨卡车等装备也一同空投落地,落地的7门迫击炮和1125发炮弹中损坏了1门,另外90%多的弹药安全落地,没有发生爆炸的现象,对于重装备的空投来说是个很好的成绩。
  第1营占领了肃川东方的97高地和北方的104高地,并切断了北侧的道路,伯恩将团部设在了94高地。接着,第3营降下,控制了肃川南方3.2公里的山丘,封锁了街道和铁路。下午两点二十分,以两个连为基干的第2营在肃川东方30公里的顺川空降。
  肃川可扼制平壤至新义州的铁路和京义公路,顺川可控制平壤至满浦镇公路,都是要地。麦克阿瑟判断守卫平壤的北朝鲜军主力将利用这两条路线进行撤退,因此同时实施了肃川和顺川的作战,以期捕捉住北朝鲜军。麦克阿瑟望着绿色山野映衬下的朵朵降落伞,非常兴奋,连呼“漂亮”,不知不觉中已经戴上了老花镜贴近了窗子。
  考虑到空降部队的装备的补给,在人员降下后数日内将持续空投。肃川和顺川的部队约有4000人,吉普39辆,105迫击炮12门,半吨牵引车38辆,90毫米高射炮4门,卡车4辆,以及弹药584吨,还有汽油、水、携带口粮、卫生纸等物资。在顺川空降的第2营向肃川派出一部与第1营取得了联络。 147.北朝鲜军的夜袭(第十二章3)
  麦克阿瑟在观看完空降作战后,在平壤机场会见了记者团。“本次空降作战,是对敌人的奇袭。” 麦克阿瑟背着双手,头略向左倾说着,这是他得意的姿势。“北朝鲜军残存的一半兵力约三万人,已经陷入北侧的第187空降团和南侧的骑1师、韩国第1师的包围网中,溃灭和俘虏将是他们的命运。”麦克阿瑟吸了口气,说道:“本次作战相当职业,网已完全收紧。”但是,实际是这个“收紧的网”并没有网住几个北朝鲜士兵。
  北朝鲜军主力已撤至清川江北岸,空降部队发现的是在肃川南方10公里永柔布阵的掩护主力后撤的北朝鲜军第239团。美国俘虏和韩国俘虏也已被往北方移送了。
  然而,麦克阿瑟对空降作战显得格外的自信,翌日,10月21日,再次在东京的记者会上对空降作战进行了夸奖,关于战争前途也做了预言:“目前的战争离结束已经很近了。”这天,麦克阿瑟又飞到了平壤,会见了第8集团军军长沃克和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亚,商讨了占领平壤后的战略方针,会谈结束后,检阅了美军中第一个进入平壤的第5骑兵团F连,望着满脸胡子、脸色疲劳、带着战尘的黑乎乎的F连,麦克阿瑟逐一慰问,然后说道:“请96天前来到韩国并一直战斗到现在的士兵上前一步。”共有5人上前了一步,其中3人负了伤。麦克阿瑟准备以晋升来嘉奖那些参加全部96天战斗的士兵,当看到只有两人完好并且从沃克那里知道了F连最初有约200人的时候,麦克阿瑟摇了摇头离开了,“只给两个人或五个人晋升嘉奖的话,对剩下的士兵是不公平的,元帅似乎想到了这点,如果元帅能多考虑考虑的话,还是应该多想想空降作战的事。”沃克是这样认为的,确实,作为麦克阿瑟的期待和牵挂,第187空降团所处的环境现在是不明朗的。
  位于肃川南方山丘的第3营从20日夜到21日黎明一眼未合高度戒备。根据出发前的情报,永柔附近的隧道内隐藏着装有美国俘虏的列车,第3营在等待着那趟列车的出现。但是,情报是错误的,俘虏列车并没有出现,也没有北朝鲜军攻来的迹象。“敌人似乎不知道我们的空降,不能这样一直等下去,我们去找敌人!”团长伯恩指示第3营南下至永柔。
  第3营到达永柔附近,发现了永柔北侧高地及其东北方渔波里的一线的163、281高地约有两个营的敌人。那是北朝鲜第239团,约有2500人,239团为掩护主力向清川江撤退,19日起面南布阵。第3营在发现他们后就以连为规模发动了攻击。
  北朝鲜第239团虽已知道了美军在北面空降,但没想到会攻击他们。在遭到攻击后虽显吃惊,但很快就进行了反击。第3营奋勇作战,面对两倍于己的北朝鲜军的拼命反击,陷入了苦战。第3营L连一下子就伤亡了90人,K连虽夺取了永柔北侧的163高地,但想要守住很危险。
  而且还发生了不走运的事情。根据第1军军长米尔潘的命令,第24师所属的英27旅渡过了大同江开始北进。事前听说平壤至肃川45公里之间有北朝鲜军部队存在,因此英27旅的行动很谨慎,但始终没有遇到北朝鲜军。一直前进到永柔南侧34公里处,总算探知永柔有敌人。旅长B·科德准将考虑到美军187空降团已经在肃川降下,放弃了夜间进攻,准备在天亮后与美空降部队夹击北朝鲜军。
  北朝鲜军发觉了英27旅的接近,开始计划利用夜幕突围,将部队分成小股进行夜袭。初次体验这种攻击的第3营感觉大概是很异样的。北朝鲜士兵并没有高喊“万岁”,像夜晚密林中穿行的豹子一样袭击美军,第3营感觉四周的黑暗中充满着北朝鲜士兵,一下子就丢失了163高地,营部和L连也被包围了。第3营拼命用无线电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英27旅听到了这边的枪声,但是他们并没有接到空降部队已经开始出击的报告,“嚯,友军似乎在向敌人射击嘛,明天早上的攻击有好戏看了。”旅长科德在听着北方的枪声笑着和参谋们说道。 148.新麦克阿瑟线(第十二章4)
  英27旅在10月22日天亮后开始了行动。在此之前,英27旅得到急报,才知道北方的枪声原来是第187空降团在苦战的结果。
  阿基尔营前去占领永柔,澳大利亚营则继续向前进攻,形成对北朝鲜军的夹击后才注意到和第187空降团的距离只有几百米。澳大利亚营为防止误伤友军停止了射击,对隐藏在果树园里的北朝鲜部队进行了“刺刀突击”,战斗很激烈,还留下来一个“一人刺杀八人”的记录。三个小时后,北朝鲜军第239团2500人丢下了约1070具尸体和880名俘虏四散而去。
  ——另外一种说法是:
  麦克阿瑟进行空降作战的目的是期望能捕捉到金日成首相和北朝鲜政府首脑。而现实是第187空降团遭遇的只有这个第239团,而且这个团还不是金日成首相的亲卫队。这也就意味着此次空降作战和元山登陆作战一样是“无意义”的行动,情报部长威罗比回忆说,麦克阿瑟在听到没有能捕捉到金日成的报告后“表情略显失望”。
  不过,关于战局的前景,空降作战的扑空并没有影响麦克阿瑟的自信,反而更加乐观了。肃川、顺川地区是守卫平壤至中朝边境新义州一线的要地,而在如此战略要地只配置了一个团的兵力,说明北朝鲜军正在总撤退。
  “查尔斯,听听你的推断。”
  听到麦克阿瑟的询问,威罗比明快的答道:“北朝鲜军下一个抵抗线应该是清川江,至于敌人在这里有没有作战能力,我认为敌人正在挣扎着向国境线行军,我军可以轻松渡过清川江。”
  “我同意。”麦克阿瑟爽朗的说道。
  前一天,10月21日新义州广播电台以北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的名义播送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从平壤迁到新义州的公告。由此可判定北朝鲜军已近崩溃,首都转移到了新义州,那么残存的兵力肯定在向其周边集结,可以认为北朝鲜军已经放弃了途中的抵抗。麦克阿瑟将北进的界限推进到了新设定的“新麦克阿瑟线”,指示第8集团军继续北进。第8集团军于10月22日再次出发北进。
  麦克阿瑟在和威罗比谈话结束后,给沃克打了电话:“没什么问题吧,将军。”“Everything OK,阁下。”“总统想喝鸭绿江的水呢,先给点清川江水给他吧。”“总统?”“不是华盛顿的总统,是韩国总统李承晚。”“我还不知道李总统那么喜欢喝河水呢。(笑)”“(笑)……你有些需要吗?”“没有,尽是多余的东西,弹药太多了,我想不要再运了。”“Allright,祝你成功。”“谢谢阁下。”东京这几天是好天,北朝鲜战场也从昨天开始转入了秋晴,麦克阿瑟和沃克的语调就像这天气一样爽朗。
  但是——
  关于当事联合国军的事情,如果冷静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情况并不像两位高级指挥官的对话那样乐观,联合国军的兵力情况如下:
  ▲ 美第8集团军
  △ 美第1军——美第24师、美骑1师、英27旅、韩国第1师、韩国第7师。
  △ 美第9军——美第2师、美第25师、韩国第11师。
  △ 韩国第2军——韩国第6师、韩国第8师。
  ▲ 美第10军——美陆战1师、美第7师。
  △ 韩国第1军——韩国首都师、韩国第3师。
  另外,美第3师在日本待命,韩国第3军(第11师、第5师)正在组编。
  外国军队方面,泰国一个营和土耳其一个旅已经抵达,荷兰一个营、英29旅、加拿大一个旅正在前往韩国。
  但是,作为联合国军主力的美韩部队中,美第1军的韩国第7师和第9军在后方担任警备,美第10军的陆战1师和第7师正在元山海域的运输舰上等着扫雷的结束。也就是说,第一线兵力为美第1军的两个师(第24师、骑1师)、英国一个旅、韩国一个师(第1师)和韩国第2军的两个师(第6师、第8师)以及韩国第1军的两个师(首都师、第3师),只有总兵力的一半不到。
  后勤补给方面也不是很好。对于在平壤以北参战部队的补给本来是想使用平壤的外港镇南浦的,但是因为扫雷艇都被调去支援元山登陆了,扫雷工作无法进行,使得镇南浦港无法使用。第8集团军的补给依赖于从釜山、仁川开来的列车和卡车运输,而铁路只开通到汉城南方的永登浦。而第一线离永登浦有300公里以上的距离。
  第8集团军运输大队的卡车有76%在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跑,还征用了第9军的车辆。第2师组成了320辆卡车的“红球特快”特别运输队,就是这样,补给还是跟不上。
  航空运输也动用了,从九州的芦屋基地到汉城的金浦机场,计划准备每日运送一千吨物资,但是由于天气、弹药优先原则等限制,一般物资的补给就推后考虑了。结果是,还是卡车运输是最有效的手段,但道路路况不佳导致车辆故障不断,驾驶员也很疲劳。
  第一线已开始面临晚秋的天气了,风越来越冷,冬天即将来临。防寒服、取暖用燃料等冬季物资的补给成了当务之急,但弹药、火炮等纯军需品都忙不过来,这些物资更别提了。
  兵力分散的问题也令人担心,目前第一线的宽幅约有270公里,而由鸭绿江和豆满江形成的中朝边境长约765公里,随着北进,战线的宽度将不断扩大,如果兵力得不到增强,则第一线的兵力密度将变得稀薄化,兵力的分散将导致危险……
  但是,不管是麦克阿瑟司令部还是第8集团军,包括一般官兵,没有人发现隐藏在自身内部的危机。“指挥官们都认为在朝鲜的战斗很快就要结束了。”这是《美国陆军朝鲜战争史》的记述,这个记述一点也不夸张。前面说过,沃克曾建议麦克阿瑟停止运送弹药,除了运输很吃力外,另一个原因是觉得战争就快结束了,没有必要准备那么多弹药,总之,乐观是形成这些判断的基础。
  麦克阿瑟立即就命令向韩国运送105毫米、155毫米炮弹的六艘运输船掉头返航,接着指示后勤部长W·威易博尔少将,在旧金山待命的弹药运输船停止出港并卸下已装载的弹药。
  华盛顿方面,陆军当局判断在朝部队主力将在圣诞节前回国,威克岛会谈中麦克阿瑟的预言将要实现。因此,停止了从八月开始每个月一至一万五千兵员的补充行动,并开始计划第2师转运到欧洲、抽出骑1师和第10军、在朝美军的复员等事项。
  前线也同样沉浸在乐观的氛围中。骑1师受命守备平壤,部队中流传着“感恩节(11月24日)在东京举办游行”的消息,还要准备节日用的黄色围巾。不仅如此,骑1师各团开始将装备运回,第2师也很早就被通知准备转去欧洲,已经安排先遣队到仁川去做登船准备了。美军部队内不知什么时候还下发了东京银座的商品价格表准备圣诞节的购物了。
  10月22日,在快乐和安逸的心情下,美军开始再度向北进发。 149.金日成的老巢(第十二章5)
  美军的计划是,第1军以韩国第7师接替骑1师守卫平壤,骑1师向新义州-水丰水库方面前进。韩国第1师和英27旅目标水丰水库,第24师进往麦克阿瑟线西端的宣川,占领宣川后,韩国第7师再向新义州突进。
  美第1军的右翼是韩国第2军。韩国第2军中第6师已进至顺川,第8师已到达德川,下一步第6师从熙川向楚山、碧潼运动,第8师也经由熙川向江界-满浦镇前进。
  当面的目标是清川江。清川江在鸭绿江南方约100公里,几乎与鸭绿江平行,是条江面宽幅四、五百米的大河,与支流九龙江、大宁江一起形成的河口低洼地带有很多小丘,河口宽幅达六公里。新安州东北12公里的九龙江汇合口往上游方向有徒涉点,桥只有新安州的铁路桥和公路桥加上安州的木桥三座。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是密林覆盖的狄踰山脉和江南山脉,像屏风一样隔开了两条江,清川江南面是东西走向的妙香山脉。前进的道路,全部是山间的狭路。可以说,清川江以北是“朝鲜半岛的屋顶”,金日成曾以此为根据地进行过抗日游击队活动。金日成再次回到了“老巢”,肯定会在此进行抵抗。
  美第1军和韩国第2军于10月23日到达清川江南岸。正如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威罗比推测的那样,清川江畔没有北朝鲜军的影子,仅仅是把桥梁炸断了。
  同一天,韩国第1师和英27旅分别占领了安州和新安州,韩国第1师连夜修理木桥。
  韩国第2军第6师从顺川北上也到达了清川江南岸,沿江向东北方向发展。
  韩国部队之间从反攻开始就展开了“最先入汉城”、“最先进平壤”的竞争,现在又开始了“最先到鸭绿江”的竞争。韩国第6师没能参加汉城、平壤战役,没有机会竞争“最先入汉城”、“最先进平壤”,所以下定决心要夺取“最先到鸭绿江”的成就。
  韩国第6师一路猛进来到熙川,在熙川南侧与约一个团的北朝鲜军遭遇,北朝鲜军的抵抗很激烈,经过激战,第6师击溃敌人占领了熙川。在熙川缴获了一列装有28辆T34坦克的弹药列车,其中不少辆是未使用过的新车。
  与韩国第6师对抗的北朝鲜军所表现出的旺盛的战斗力完全出乎韩国人的意料,但是,清川江畔的微弱抵抗、坦克、弹药列车的丢弃,即使一部分部队仍在勇敢作战,所反映出来的只能是北朝鲜军已经丧失了有组织的军事能力。
  麦克阿瑟司令部在接到了前线的报告后,越来越确信“胜利在望”了,参谋之间虽然也曾提及中国参战的话题,但是谍报网和情报网都没有探查到有关任何征兆。


150.全军突进(第十二章6)
  ——十月二十四日
  当麦克阿瑟获知韩国第1师、英27旅以及第24师渡过了清川江后,对全体指挥官下了命令:“全军向鸭绿江前进!”
  华盛顿的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得知了这个命令后,吓了一跳。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曾在9月27日向麦克阿瑟做出指示,“除韩国军队外,其他部队不能接近中朝边境和朝鲜东北部。”主要是担心接近中国和苏联边境会给这两个国家造成刺激。“麦克阿瑟线”、“新麦克阿瑟线”都还遵从了这个指示,但是“全军前进”的命令明显出轨了。华盛顿方面要求麦克阿瑟就此命令做出解释,麦克阿瑟的回答是:
  “仅仅只靠韩国军队无法处理现在的战况,这个命令是为了达成委任给联合国军司令的‘歼灭北朝鲜军队’的使命而下达的,是必要的措施,也符合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精神,这些问题已经在威克岛讨论过了。”
  确实,9月27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是这样规定的:“联合国军司令的任务是歼灭北朝鲜的武装团体,如有可能将在朝鲜半岛树立民主的统一的国家,为此,您可以在三八线以北的朝鲜进行必要的作战……”
  即便如此,关于禁止韩国军队以外的其他部队接近中苏国境的条款是特别声明的,麦克阿瑟违反了这个指示是很明了的。但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并没有追究,也没有要求麦克阿瑟撤回命令。
  参谋长联席会议判断中苏参战的可能性很小,即使美军到了边境线也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151.司令官林彪(第十二章7)
  ——但是,大事已经发生了。
  中国军队,如前所述,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六个军中,第42、38、40、39军已经越过了中朝边境,其中第39军欠一部,所欠一部以及第50、66军和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的四个军正向东北移动。
  在北朝鲜的作战由第四野战军司令林彪统辖,不过关于其作战方针和构想计划并不清晰。根据联合国军的遭遇地点、兵力配置、部队的运动状况推测,林彪司令官采用的战略方针是:先遣部队的四个军十二个师的主力约12万人首先阻止联合国军北上,等待后续兵力集中后,再展开攻势。
  第42军进至中东部的长津湖南侧地区,任务是侧击沿东海岸向江界前进的联合国军,第38军、第40军、第39军潜伏在狄踰山脉的南麓地区等待联合国军。第38军在熙川北侧、第40军在北镇附近、第39军在云山西侧,都是山地。穿戴着棉衣、棉帽,装备着原日军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枪、美军援助给国民党军队(原文为‘国府军’)的M1及卡宾枪、机枪,背着米袋,口袋里装一瓶耐寒时喝的豆油。没有阶级,从司令到班长都称“指令员”,军官在衣服的襟、袖口、裤子的接缝处以红绿线区分。
  林彪司令官的战术以奇袭和包围为基本,是根据毛泽东十六字战法实践得来的,其根源则来自孙子兵法。“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佚而劳之、强而避之、食而饥之”这些孙子兵法的精神从八路军时代就为毛泽东主席、林彪司令官开展的游击战术所发扬光大了。
  “夏不征南、冬不征北”也是孙子所说,对于越冬准备不足的联合国军,中国军在“时利”也许又占有了先机。中国军队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奇袭和伏击的效果,在狄踰山脉南侧展开完毕后,严格限制一切行动,静静的潜伏着。攻击时间定在10月25日,在此之前避免任何与联合国军接触的事情发生。
  10月24日夜,韩国第6师7团经温井向北镇接近,林彪命令担任守备的第40军让韩国部队通过。但是,同时令位于江界南侧的第42军125师派第373团配置于北镇北方的古场附近,切断韩国第7团的进路。
  林富泽上校指挥的第7团于10月24日经过夜行军通过了北镇。第7团自釜山桥头堡反击以来一直没有好好休整过,连续的作战使得官兵都很疲劳,弹药也不充足了。但是,大家都认为再过两三天就到鸭绿江了,战争就结束了,所以忍受着卡车在路上的颠簸,连夜行军。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两侧的山中已经布满了中国军队了。韩国第7团在黑暗里中国人的目送下行进着,不时还发出笑声。
  前一天还是晴天,夜里开始转阴了,夜空看不见星光,夜风越来越冷。
152.中国俘虏的证言(第十二章8)
  ——十月二十五日晨
  这天,朝鲜半岛北部笼罩在浓云下,不时刮起强风。狄踰山脉的山顶上已经积下了一层薄雪,宣告冬天即将来临。
  美韩部队将作战区域划分为三个,展开了向鸭绿江挺进的总追击战。美第1军在左翼,韩国第2军在中央,韩国第1军进攻东部。美第1军以骑1师守备平壤,韩国第7师为预备队,美24师和韩国第1师分别向鸭绿江畔的新义州和朔州前进;中央的韩国第2军以第6师为左翼向楚山、碧潼进攻,以第8师向满浦镇运动;沿东海岸推进的韩国第1军以第3师向长津湖方向发展,以首都师向惠山镇进军。
  中国军队已经在这些美韩部队的正面展开完毕了。李天佑将军指挥的第13兵团中,第38军(宋霜根)的三个师(第112、113、114师)在长津湖至熙川北方一带埋伏等待着韩国第1军第3师;第40军(韩先楚)的第118、119、120师在北镇方面布防挡住了韩国第2军的进路;第39军(吴信泉)的一部在第40军右翼的云山附近等待着韩国第1师。美韩部队一无所知。(译者注,第38军军长应该是梁兴初,这个宋霜根不知是哪个资料里出来的,网上也查不到。)
  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威罗比并没有修正10月14日作出的“中国军队已错过参战时机”的情势判断。麦克阿瑟的参谋们以及华盛顿都仍然判定“中国不会勉强参战”。
  左翼的美第1军中,美24师让英27旅走在头里,英27旅未遇任何麻烦就到了博川。韩国第1师以赵在美的15团为先锋,以12团(金点坤)、11团(金东斌)为后续。师长白善烨因为刘载兴出任副总参谋长而继任为韩国第2军军长,副师长崔荣喜准将接任为师长。不过这个人事变动因为当天发生的异变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了。
  15团以配属的美坦克连作为先锋向宁边出发,上午十点多到达云山。官兵们都还穿着夏装,虽然不时被寒风吹得直打冷颤,但是士气依然旺盛。第3营7连连长韩济根上尉回忆说,他在云山面前出现到了奇妙的感觉,“那是来到云山南方约10公里地方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感觉很冷,有种心情不舒服的感觉。”韩济根四周看了看,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影响心理变化的现象,就进入云山了。云山有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子,进了村,又感觉到了异样——没有发现村民的影子。“在此之前,我们北进经过的村子,村民们都挥着太极旗出来迎接我们,但是这个村子一个人也没有,连条狗都没看见。”韩济根命令部下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韩济根在第3营营长安秉健中校的面前向老人递上香烟,用尽可能柔和的语气问老人其他人到哪里去了。听到韩上尉用敬语询问,老人安心下来了,吸了两三口烟,说了起来,说出来的话出乎众人的意料。
  “到昨天为止,北朝鲜军、内务署员以及好多中国军队一直屯驻在云山村,今天天亮后都不见了,因此村民们感觉不妙,都金山避难去了。”“有中国军队?真的?有多少人?”“真的,他们都不懂朝鲜话,人数很多很多,比你们还要多很多。”
  聚集在韩上尉和老人周围的安营长都官兵一下子哄笑了起来,如果有一个营兵力的中国军队驻扎在这么个小村庄的话,那肯定还有其他部队,那就等于中国军队正式参战了,那么中国军队肯定是越过边境过来的,但是,没有这样的情报传达下来。“这是假情报!”安营长叫了起来,营里的官兵也是这么想的,韩上尉判断老人的话是老人和北朝鲜军串通好的假情报。看到众人似乎不信自己的话,老人连呼真的好多好多中国人,韩上尉更认为是假情报了,就敷衍老人道明白了明白了。老人的话被报告到了团长赵在美那,赵在美笑了笑,命令15团继续北进。
  上午十一点左右,当先头的坦克连到达云山北方约十公里的三滩川朝阳桥时,突然遭到了迫击炮和榴弹炮的集中射击,另外还有机枪的射击,很明显存在着一个有组织的火力网,这是离开平壤以来,第一次遭到有组织的抵抗。赵在美首先将第一线向后撤退了五公里,并派出了侦察兵。一会,侦察兵报告,三滩川北岸的高地约有300人左右的“中国军队”,上午十一点四十分,一名俘虏被送了过来。
  无论从穿的厚暖的棉衣,还是脸型来看,加上即不懂日语也不懂朝鲜语,只能是中国人了。第3营8连连长金国柱上尉懂一些中国话,就讯问了那个俘虏,俘虏带着中国南方口音回答道:“云山北方和西北方的山丘中约有一万中国军队,东北方的熙川方面也有约一万人。”俘虏还说知道美韩军已经渡过了清川江,自己在军队待了三十年了。
  团长赵在美并不相信这个第一号俘虏的话。这个第一号俘虏虽确定是中国人,但已经有两万中国军队进入北朝鲜这件事显然是个谣言。美军连日对鸭绿江附近进行了大量的空中侦察,还派出了谍报人员,两万人大军的运动不可能逃过陆空谍报网的眼睛。15团重新启程,后续赶来的聚集在云山村的12团和11团分别向西侧和南侧寻求进路。
  12团在云山村的西侧遭到了兵力不明的攻击,从云山南侧迂回的11团也遭到了兵力不明的敌人的射击。12团团长金点坤从胸中感到一股莫名的不安,太奇怪了,似乎被包围的样子,但是金点坤怎么也没有想到面对的是中国军队。
  15团进至三滩川北岸,攻击高地上的敌人。抓获第一号俘虏的时候,山脊上的兵力很稀疏,现在已增加到约有两个连的程度。天空中云很厚,朔风夹带着雪籽吹来,寒气越来越强,韩国军官兵没有口袋,只好搓着手抱着枪。
  下午两点多,云山村四周发生了山火。起火点有十几处,烟雾向高处蔓延并向温井方向飘去。实际上这是中国军队放的火,当烟雾弹用的。当时韩国官兵没人注意到这点,仅仅认为是交战的结果。低沉的云加上烟雾,确实起到了烟幕的效果,美空军的支援轰炸和空中侦察都无法实施。总算到三点多,利用烟幕出现的缝隙,向侦察机发出了韩国第1师获得的“中国军队情报”第一号。侦察机再通过无线电向平壤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进行了通报,但是没有通报美第1军。
  第8集团军司令部对中国俘虏的陈述很怀疑,认为这个俘虏是不懂朝鲜话的“朝鲜裔满人”,即使是中国人,也不过是中国的边防部队,不是正规军。
  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于下午四点又下发了作战命令第14号,命令所属各部向北追击。给韩国第1师的指令是“继续歼灭北朝鲜军部队”。
  现实情况是,韩国第1师面对的不是北朝鲜军而是中国军队。这就意味着美第1军的这个命令多少带有些幽默。韩国第1师接到命令后,各团又开始前进了。但是,在官兵之间已经开始流传起正面是中国军队的流言,士兵看着军官,军官们面面相觑,异样的心理动摇扩散开来。
  周围的烟火还在持续,没有减小的趋势,冷风吹着黑烟、白烟充斥于山间,也笼罩着韩国军,烟雾中不时闪烁着射击的火光。第1师三个团胡乱的向看不见的敌人射击着,带着莫名的不安快速向云山而去。 153.楚山和北镇(第十二章9)
  关于中国军队的出现,在其他部队的正面也发生了。
  负责东部战线的韩国第1军中沿海边公路前进的首都师以金东洙上校指挥的骑兵团为先锋快速推进,没有与和中国军队发生接触。
  第3师26团向长津湖方向前进,进入山岳地带后,敌人的抵抗逐渐增加,前进受阻。傍晚,一名俘虏被送至团长李致业上校面前。和在云山抓到的中国军士兵一样的容姿,只可能是中国人,而且和云山的俘虏一样,很坦白的交待了——附近约有四千至五千中国军队,自己是第8军第5团所属。俘虏是招供内容由配属给26团的美军顾问M.史密斯少校报告给了元山的美第10军司令部。
  美第10军司令部认为这份报告是不可靠的。俘虏说自己是第8军第5团所属,但第8军属于第一野战军,第5团则属于第四野战军13兵团第1军第2师,这是矛盾的。司令部怀疑这个报告是为了给26团的进攻迟滞寻找的借口的“假情报”。而且26团正面除了这个俘虏外没有发现其他有关中国军队出现的征候,第10军所属其它部队也没有得到任何与中国军队有关的情报。
  但是,中部战线的韩国第2军却明确体验到了其他部队没有体验到的中国军队的强烈攻击。韩国第2军以第6师为先头,第8师后续至熙川后超越第6师继续向前。第6师将19团留在熙川掩护第8师通过,然后2团跟着7团推进。
  林富泽的第7团被中国军队让过后,当天也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顺利进击,傍晚时分抵达了楚山南方32公里的古场,楚山就在鸭绿江畔。古场和楚山之间横贯着江南山脉,不过山脉不高,7团的官兵已经确信明天肯定能喝到鸭绿江的水了,“战争结束前夜”的宿营准备也是在愉快的心情中进行的。
  咸炳善上校的第2团在明朗的心情下前进着,本来安排给2团的行进路线是从温井北进经古场向楚山进发,但是现在咸炳善却命令2团从温井向西北方的北镇前进。2团前一天到达温井,晚上宿营时,通过敌人遗弃的无线电报话机获得了一些情报,咸炳善回忆说:“3营营长宋大厚少校用北朝鲜口音试着通话,得知北镇有中国军队的指挥部。”咸炳善向师部进行了汇报,建议攻击北镇,接替受伤的金钟五出任代师长的宋锡夏副师长断然否定了中国军队的存在,命令咸炳善照原路线前进。但是咸炳善很重视窃听获得的情报,只向楚山方面派了侦察连第3排,然后决定以宋大厚的3营为先锋,向北镇进发。
  2团于25日早晨从温井出发,向西北方约17公里的北镇挺进。进路是沿温井川的山谷道路,两侧是约150至300米高的岩石高地,先头3营的装满士兵的卡车排成一列,沿着河谷道移动,并没有采取特别的警戒措施。 154.1战场的喇叭声(第十二章)
  上午十一点左右——此时在西南方的云山,韩国15团初次与中国军队遭遇——2团3营行至温井西北约13公里的雨水洞附近的隘路时,遭到了前方和左右高地的射击。宋大厚呼喊着“下车!”“应战!”,士兵们跳下卡车布阵应战。宋大厚用望远镜向周围查看,试图推算敌人的火力程度,但是似乎看不到什么兵力。他下令攻击前进,3营一边警戒着左右敌人的射击,重新向前推进。但是当进至隘路中央时,突然遭到了来自后方的射击,与此同时,前方、左右也飞来了子弹和炮弹。3营被包围了,而且是被包围在毫无隐蔽物的狭窄的山谷里。
  “哔——哔——”随着响亮的喇叭声,两侧高地涌出了胸前挂着手榴弹袋的士兵,在喇叭声的指挥下一起投掷手榴弹,冲锋而来。同时,前后左右不断的飞来炮弹,3营瞬时就陷入了溃乱之中。750人的3营丢弃了装备,四散而逃,约有400人回到了温井。团长咸炳善、副团长金凤喆以及参谋乘吉普车逃了出来。
  得知了温井第3营发生的异变,李圣勋上尉的第2营加快速度,赶到现场一看,只有3营丢弃的装备和散乱的尸体,并没有受到敌人的攻击。李上尉观察了左右的高地,发现山脊上有敌兵移动,他排出了侦察兵,不一会,侦察兵抓获了一名“穿着肥嘟嘟衣服的士兵”,那人既不懂朝鲜语,也不懂日语,找了懂中文的人后,那人说:“我们大军从中国来,10月17日起在北镇一带的山中待命。”“胡说!”李上尉喝道,“这种胡话明显是撒谎,17日就在北镇待命的话,那么7团是怎么搞的?他们不是经过北镇的吗?”李上尉将俘虏交给了宪兵队长崔永喆少校,命令部下前进。
  这时,发现路上有一个穿着和刚才那名俘虏一样的士兵倒在地上,棉衣胸口被血染红了,是枪伤导致的,李上尉想,这个肯定是先前和3营交火的那批人,他终于醒悟了那个俘虏所说的情况的真实性,急忙向四周排出了侦察兵。等到太阳快要落山,左右的高地黑压压的很安静,突然侦察兵慌慌张张的跑回来了,都报告说前面全是敌人,等于是说第2营也被包围了。李上尉下令构筑圆形阵地,等了一会,并没有敌人要来攻击的迹象,慌忙丢弃了装备乘黑退回了温井。
  在温井,石顺天少校的第1营已经构筑好了阵地。2团团长咸炳善向代师长宋锡夏报告了中国军队出现的情况,但宋代师长不相信,认为这是咸炳善在为失败找借口。
  咸炳善回忆说,宋锡夏非常狂怒,甚至要枪毙他,真到宪兵队长崔永喆押回了中国兵俘虏,才带着疑惑的表情停止了追究责任的话题。接着,丢弃了装备的李上尉2营回来了,温井一下子被紧张、不安和恐怖的氛围包围了。
  第2团中第3营已经溃乱,第2营赤条条的逃回来的,只剩下第1营,而第1营官兵的心理明显动摇了,从2营、3营的溃败反映出敌人是非常强力的,而且两个营都没有把握敌情。战场上,敌情不明也是招致不安和危机感的因素。
  而此时天空中密云厚积,暗夜来临了。夜幕中第2团的官兵们忍受着周围的寂静,紧握着枪,任何细碎的声音都会让他们打个哆嗦。
  ——突然,包围温井的黑暗中响起了异样的喇叭声,像是钲鼓声中增加了金属音。那是在中国面馆常听到的,韩国官兵中不少人想起了日本统治时期的风情。黑暗中“嫋嫋般”的喇叭声,平时在街边上听见都会觉得凄凉,在战场上突然听见更是感到异样,而且是四周都在响着。
  第2团像是被冻住了,呆然的僵硬着身子等在那里。 155.漂浮作战(第十二章11)
  ——十月二十六日
  凌晨三点半前后,随着包围温井的喇叭声变得越来越响亮,手榴弹雨从黑暗中落了下来。只能用“雨”来形容,中国军队投掷的大量手榴弹就像下雨般落下,温井瞬时笼罩在烟火和爆炸声中。
  韩国第2团陷入了混乱状态,官兵无心抵抗,都在寻求退路。第2团想选择温井东侧的龟头岭作为据点,派去的尖兵带着悲腔回来报告说那里已经有敌人了。第2团更加混乱了。
  第2营和第3营已经几近徒手了,第1营这时也丢弃了装备和组织,慌乱着向山中逃去。团长咸炳善也狼狈后撤,在路上碰到了作为障碍物横在当中的燃料槽罐车,想也不想,下了吉普点燃了槽罐车,结果槽罐车发生了爆炸,咸炳善被烧成重伤送往球场洞,副团长金凤喆升任为团长。
  第2团就这样四散着一直退到清川江畔,3100人兵力中2700人撤了下来,损失虽有400人,但其中350人是第3营在温井川谷中遭受的,这也反映出了不战而逃的情况。《美陆军朝鲜战争史》记载:“没有一个连进行战斗……第2团毫无战意。”同时又评论道:“当韩国人听到喇叭声时,可能心底就涌起了对中国人本能的恐怖。”关于这个第2团的溃败情形,被韩国方面认为是一个污点,在《韩国战争史》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然而,当天除了第2团发生溃败外,其他战线都保持着平静。
  上午九点,东海岸,陆战1师终于在元山登陆了。这次登陆,大概是美军海军陆战队军史上很难发现类似战例的一次作战。元山登陆作战动员的250艘船只10月18日离开仁川翌日达到元山海面,到达后的每12个小时变换一次南北行驶方向在元山海面徘徊,等待元山港的扫雷作业结束,在目标登陆地点面前于海上漂浮一周时间是很少见的。海军士兵将这种往复运动称之为“漂浮作战”,反应很强烈,运输船“马林·菲尼克斯号”上有750人得了痢疾、“拜菲尔德号”上有人得了水痘,总算接到了登陆指令,海军士兵们发出了欢呼声。
  九点陆战队第1团1营和3营首先登陆,行动显得相当随便。和二战中塔拉瓦、塞班甚至40天前的仁川作战不同,不仅没有支援炮击,水面也没有炸起的水柱,空气中也没有炮弹子弹的呼啸声,能听到的声音就是登陆舟艇的引擎声和舟艇指挥员的调度声。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刚上岸,已经占领了元山的韩国士兵发出了嘈杂的欢呼声,拉出了欢迎横幅,还做出了超越的手势。
  陆战1师师长O·史密斯的指挥哲学是“只要踏进了历史之中,(战斗)机会就在眼前等着我们。”但是本来预定为攻占平壤而实施的元山登陆就这样“遗憾的”和历史擦肩而过了。
  陆战队第1团在元山南方,第5团、第7团在咸兴附近集结,士兵们无言的向各自的集结地而去。
156.鸭绿江的水(第十二章12)
  同样沿东海岸北上的韩国首都师、第3师26团进展顺利。26团虽然也抓获了一名中国士兵,但是韩国士兵“一起审问”将那名俘虏殴打致死,结果没有获得什么情报。
  沿西海岸推进的英27旅完成了对大宁江西岸高地的攻击准备,美24师主力渡过了清川江,没有和中国军队发生接触。
  而位于云山的韩国第1师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压迫,不过在第15团稍做后撤之后,只有守卫云山西侧高地的12团的背后遭到了中国军队试探性的进攻。
  进占鸭绿江附近古场的韩国第6师7团确信明天肯定能到鸭绿江畔,正在休整。
  而当天已经有部队到达鸭绿江了,是韩国第2团侦察连3排。前文已述,这个排是2团主力在向北镇进发时分派出来的。连排长郑中尉一共20人,都穿着北朝鲜军军服,分乘两辆缴获的苏制卡车。下士朴泰达回忆说,一行人在古场附近抓获了北朝鲜军高射炮队长郑某和一名女兵,进入了楚山。楚山是个离鸭绿江5公里的村庄,没有敌人的影踪,当3排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村长带着村民摇着太极旗欢迎他们。郑中尉将约50名村民组成了一个治安队,在村子周围警戒。“怎么也没想到后方已会出状况,我们沉浸在将要完成第一个达到鸭绿江任务的喜悦中。”村民们拿出了“马加利(浊酒)”,3排很快就喝醉了。
  古场的第7团也在期待着明日抵达鸭绿江边,心情很愉快,晚上九点左右接到了韩国第6师师部的无线电联络,说第2团战败溃乱,要求7团立即南下。团长林富泽将话筒交给军事顾问H·弗莱明少校再次质问原因,师部仍然没有详细说明,只说到了师部再说。
  林富泽和弗莱明百思不得其解。自从以鸭绿江为目标北进以来,关于后方战况的无线电联络这是第一次。北朝鲜军已经瓦解了,令人担心的中苏军队的介入也没有发生,为什么第2团会在后方溃败呢?叛乱……?一定是!弗莱明向师部表示明白指令,但是没有补给的话无法返回。出发时第7团的目标就是鸭绿江,此时弹药、燃料、粮食都已经很紧了,官兵们也都很疲惫。师部回答两天后进行空中补给。
  十月二十七日,战线没有出现显著的动向。
  楚山的第3排在天亮后接到村名的通报,说北朝鲜残兵正在渡过鸭绿江,3排在一辆吉普上架了两挺轻机枪向江畔追去,到了江边,发现北朝鲜军正利用木筏结成的浮桥向满洲方向而去,人数约有200人,其中女兵很多。3排占据了岸边的高崖,排长郑中尉向下面的北朝鲜军士兵大声劝降,劝降毫无反应,3排机枪步枪齐射,将筏桥上的北朝鲜军全部歼灭,并用手榴弹将筏桥炸毁。
  古场的第7团接到后退命令后,觉得好不容易快到鸭绿江了,就这样回去太遗憾,所以这天主力向楚山进发,好在空中补给预定在明天,第7团准备用水筒装些鸭绿江的水然后再连夜返回古场。之前李承晚说过,希望最先到达鸭绿江的部队带些鸭绿江的水回去。第7团打的这筒鸭绿江的水据说后来在和中国军队的战斗中丢失了,而呈送给李承晚的是临津江的水。
  向长津湖进发的韩国26团这天抓获了两名中国兵俘虏,之前团长李致业已经严令最前线的连排长们抓到俘虏后不许殴打,接到这个消息后,李致业准备安排审讯,但是送来是两具尸体,据说是押运途中试图逃跑而被开枪打死的。“我们接到了不许殴打的命令,可没有接到不许开枪的命令。”押运兵辩解道。李致业对再一次错失获得情报的机会感到非常懊丧。
  西海岸的英27旅不慌不忙的推进着,当天到达了定州东侧五公里处,发现了前方有敌军的坚固阵地,但是没有和中国军队发生接触。
  云山的韩国第1师,白善烨重新接掌了部队,并将师部推进到云山小学。上午接受空中补给完毕后,以15团和12团齐头并进,11团在后确保联络通路。师长白善烨二战期间曾作为满洲国军队的中尉参加过热河作战,对中国军队的前身八路军的情况非常熟悉,当有关俘虏供词和对方吹喇叭的进攻方式等情报传到他手中时,他立即判定这肯定是中国军队。“纯粹的中国正规军,不是参加北朝鲜军的志愿军,正面至少是个一万人规模的师!”白善烨将敌情报告汇报给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Many Many Chinese!”
  但是,白善烨的判断并没有得到美军指挥官的认可。平壤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陆续有中国兵俘虏送来,另外正在汇总各个方向的有关中国军队的情报。虽然这些俘虏可以确认为中国人,但俘虏们都说自己是从正规军中选拔出来的“志愿兵”。关于中国军队出现的报告集中在云山、温井地区,东海岸、西海岸以及长津湖方面、鸭绿江附近都没有报告。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观察是:韩国第2团的溃乱确是事实,这个状况也许是“癔病传染”造成的歇斯底里的表现,至少没有看见和中国军队遭遇的“确证”。
  新闻报道方面,10月26日开始随军记者报道了中国军队出现的消息,但是,第8集团军司令部和麦克阿瑟司令部一致否认中国军队已正式介入战争。例如,麦克阿瑟司令部于10月26日发出“关于中国军队参战的为数不多的传言已被完全否定”,27日,情报部长威罗比向麦克阿瑟汇报有关战俘供述时说“无法确认,无法信赖”。第8集团军司令部对于“有组织的中国大部队”这类报道回应是“不能确认,很可疑”。有一个参谋对记者表述过“我还没有见过中国士兵”,其他参谋的口调都和他差不多:“关于和韩国军交战的是中国军队,我们认为是志愿兵或加入北朝鲜军的中国东北住民,肯定是这种情形。”
  美国军方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参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北朝鲜军几近毁灭的时候已丧失了参战时机。少数志愿兵参战是可以预想的,大部队的介入是不可能的。白善烨“Many many Chinese!”的警报只是一种夸大的情报而已。 157.中国军队否认论(第十二章13)
  ——十月二十八日
  英27旅攻击了大宁江西侧高地的敌军阵地,摧毁了10辆T34坦克,没有发现中国士兵的身影。
  云山地带没有发生战斗,但抓到了两名中国士兵,两人都说中国军队已有大兵力参战了。
  楚山的第2团侦察连第3排在天亮后不见了第7团的踪影,听村民报告说“有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军’来了”,就从楚山撤离了。到了古场,3排处决了抓到的北朝鲜高射炮队长和那个女兵,与第7团会合。第7团在上午十一点按计划接受了空中补给,准备翌日南下。
  与此同时,因第2团溃败而向温井派遣的韩国第6师19团和第8师10团已接近了温井东方。在驱逐了东侧龟头岭的少数敌兵后,占领了可以下望温井的高地,不过两个团都停下了步伐。温井村落和周边的山脊上能清楚的看见敌影在移动,士兵们交头接耳,都说那是中国士兵。19团团长朴光赫上校和10团团长高根弘上校经过磋商,决定等待7团南下。
  东海岸,首都师仍然在顺利北进,金东洙指挥的骑兵团击溃了北朝鲜军后占领了津城。
  只有长津湖地区的26团面对的是中国军队。26团这天向水洞进攻,一下子就被浓密的火力网击退了,派出去的侦察兵回来都报告说有中国军队的存在。团长李致业为重整态势向后撤退,在水洞西侧抓获了两名中国士兵,这次既没有殴打死也没开枪打死,安全的送到了李致业面前,两个人都告知中国大部队在那,并说自己很饿。
  沃克在平壤的司令部里检讨了传回来的情报,感到相当疑惑。关于中国军队出现的情报虽然是零星的,但无论怎样都说明战局出现了新态势。
  这天,麦克阿瑟司令部关于中国军队的问题,发表了如下声明:“有关中国军队是否已经进入北朝鲜的问题,目前情报部门无法确认也无法否认,但是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特别担心,情报部门认为进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可能是由满洲出生的朝鲜人组成并接受了中国军队训练的部队。”美远东空军司令部的发言人说:“我们每天对北朝鲜地域有一百架次以上的侦查,攻占平壤以来还没有发现敌方的大部队运动。”华盛顿的国务、国防部门公开发表了他们的见解:“朝鲜半岛的军事活动已告一段落,今后的重点将转向复兴问题。”
  沃克的手边放着当天由威罗比作成的敌情判断分析报告,“满洲的中国正规军现在为12个军34个师共316000人,其它非正规军及治安部队约有347000人。这些兵力正在鸭绿江边集结,因为联合国军空军被禁止轰炸满洲境内,所以他们的行动很自由,在满洲的兵力中有29个师处在可以立即参战的状态,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北朝鲜军的战斗力大体相当……”沃克低声哼着在思考这些报告,所有的见解都是否定中国军队的正式参战,威罗比也没有说中国军队正式介入。
  沃克叫来了骑1师师长盖伊,向他征求有关中国军队介入问题的意见。“我个人认为,中国士兵有一部分参战了,但是是志愿的个人集团,不是正规军。”“能确定吗?为什么?”“……如果要确定的话……我自己也不能确定……”“是这样的,帕特!就是这样的。”听着盖伊含糊不清的回答,沃克似乎明白了事情的焦点,“关键是我们白人还没有能确认中国军队的存在!这才是问题!”
  盖伊似乎觉得是这个道理,点起头来,右手还打了个响指。根据这个结论回头来看,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中国军队出现的报告都是在韩国军的正面,包括英27旅在内的“白人部队”都没有遭遇中国军队。那么美军内部充斥的中国军队否定论相当于是没有获得自己人的确认,也是美军下结论的一个根据。沃克说道:“即便如此,但云山、温井方面韩国军前进停滞确是事实,为了要确认中国军队情报的真实性,也为了给韩国军鼓鼓气,我希望向前线派遣一些有力的‘白人部队’。”“这是个恰当的主意,但是我的师……”盖伊终于明白了沃克的意思,刚想推脱,沃克就正式下达了命令:“第8集团军命令,骑1师立即出动,至云山附近超越韩国第1师向鸭绿江前进……”
  谨慎的盖伊要求拿到命令文件,随后回到了师部。得知此事的骑1师官兵感到非常失望。本来对于骑1师来说,在朝鲜的战斗已经结束,就等着回东京参加完游行后乘船返回故乡了。畜生——不少士兵骂道,还把游行用的黄色头巾扔在脚下,使劲踩了两脚。 第十三章 中国军队总攻击
  
158.中国士兵俘虏十六名(第十三章1)
  林富泽的第7团按预定计划于10月29日早上开始南下。行军很顺利,接受了补给和休整的官兵气色都很好,谈笑着行进着。话题当然离不开中国军队,但是随军顾问H.弗莱明从听闻中发现,官兵们对于中国军队出现的情报基本上都认为是谣言。
  正午不到时分,当来到了离古场约20英里的忠满江渡口时,第7团一下子陷入了埋伏的中国军队的枪弹漩涡中。“为什么?真是不明白,似乎韩国士兵对中国人抱有一种自卑心理,还没有交火,甚至还没有看见,那些两三分钟前还在愉快的批判着对手的韩国士兵眼看着就彻底动摇了。”弗莱明对周围的韩国士兵大喊“不要慌,没事的”,并通过无线呼叫航空支援。战斗机前来扫射和轰炸,但是到了日落时分,第7团已四散向山中逃去。四名美军顾问中三人阵亡,弗莱明少校身受15处伤直到翌日清晨六点半才被中国士兵救起,成了俘虏。第7团之后在清川江畔的军隅里重新编成,包括林富泽在内军官875人,士兵3522人,基本全员健在。“可以说是不战而逃,当时认为敌人是大部队,而实际上只不过是中国军第125师373团的一个营而已,被一个营攻击,一个团居然不能组织战斗而逃散,真是不可思议!”弗莱明于1953年通过交换战俘回到美国,一想到当时情景就直摇头。
  这一天,其他战线的记录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左翼的英27旅到傍晚时分终于占领了定州岭,战斗中核心的澳大利亚营共有9人阵亡,30人受伤。
  美第5团击毁了9辆T34坦克占领了泰川,并准备向龟城发展,当探知前方有五六千北朝鲜部队后就停止了前进。在占领泰川时共抓获了89名俘虏,其中3人是中国士兵。这3名中国士兵是从云山方面撤下来途中与北朝鲜军混在一起的,第5团判断这是少数中国士兵编在北朝鲜部队之中造成的。
  云山的韩国第1师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尝试着向西北方向进行反击。但是云山四周的山上,中国军队依然在放火,山火形成的烟雾影响了炮击和轰炸的效果。而且中国军队进行了土木工事,前一天侦察的山头什么也没有发现,可第二天早上那些山头出现了想蜂巢一样的堑壕阵地。韩国第1师无法前进了。
  云山边上的温井,等待韩国第7团南下的第10、19团在第7团于忠满江被中国军队伏击前也陷入了溃乱。详细的状况不清楚,天亮时两个团遭到中国军队的袭击,放弃了全部车辆和火炮向后退去。19团之前向熙川派遣的1个营从早上开始就失去了联络,之后也一直没有消息。
  前一天被突然命令出击的骑1师命令R.帕玛上校的第8骑兵团为先发,这天傍晚集结在龙山洞。
  东部,除了新投入的美第7师17团在元山北方的利原登陆外,没有特别的战况。
  进至长津湖第2发电厂附近山岳地带的韩国第26团遭到了兵力不明的敌人的120迫击炮的齐射,停止了前进。碰巧对第26团的手榴弹补给没有跟上,士气一时出现了低谷,好在很快就恢复了。而且,第26团俘虏了16人之多的中国士兵。当被问及所属部队时,俘虏们很坦白的回答:“中国第四野战军13兵团第42军124师370团……”“第42军?……那你们是从满洲来的?”“是的,而且现在就在你们的周围。”俘虏们微笑着向美军顾问说道,黢黑的脸膛,胡子拉碴,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皮肤光泽,显示俘虏们的年龄都在二十七八岁上下。


159.阿蒙德的判断(第十三章2)
  沃克总结了当日的战况,更觉得有些不对劲。
  担任右翼的韩国第2军,接着三天前的第6师2团,现在第6师7团、19团和第8师10团相继溃败了。由于第7师已作为了美第1军的预备队,那么韩国第2军剩下的两个师中第6师已从战列中消失了,第8师也丧失了一个团,整个第2军只剩下第8师的16和21两个团了,差不多可以说韩国第2军已经瓦解了。沃克首先下令第7师归还韩国第2军的建制,保护美第8集团军的右翼。
  沃克又对骑1师师长盖伊表达了心中的疑虑:“帕特,你怎么看?韩国军队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您指什么?”“要是知道是什么的话我就不问你了!”沃克前一天曾和盖伊说过“白人部队没有确认中国军队出现”的话题,而当天和中国军队发生交战及接触的报告又都是从韩国军队而来。如果中国军队真的参战了,那为什么不是全线都有报告呢?“而且,中国政府曾声明过,不能容忍美军进入北朝鲜的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参战的中国军队应该直接攻击美军才对,为什么只在韩国军队的面前出现呢?“我明白了,您是不是认为中国并没有出动正规军,韩国军队说遇到中国军队只是为其逃跑找的借口,除了这个,想不到其他原因。”“是的,帕特,就是这样的,你不这么认为吗?”“嗯……”盖伊陷入了思考。韩国军连着四个团发生溃败,并不是“热衷于战斗”的结果,倒是有点像“夜路中碰到狼的少女”。但是怀着如此之大的恐惧心理,如果不是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话,那又是为什么呢?“韩国部队还没有下发冬装吧,从每次都是晚上败退来看……”“因为寒冷而逃跑?太荒谬了!”盖伊也觉得自己指出的理由太没有根据了,只好耸了耸肩。
  美第10军军长阿蒙德也感到了深刻的疑问。韩国第1军军长金白一,将第3师26团俘获的16人作为“大量俘虏中国士兵”的“优异战果”向阿蒙德进行了汇报。幕僚们指出那16人不是“纯粹的中国人”,阿蒙德也这么认为。
  十月三十日下午,阿蒙德来到了咸兴的韩国第1军司令部,听取了金白一和李致业的汇报后,通过翻译审问了那批中国俘虏。俘虏们的年龄在二十七八岁到三十岁左右,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俘虏说三天没吃东西了,阿蒙德回忆“血色看起来不错”。俘虏们对阿蒙德交待的情报如下:
  ——所属中国第124师370团迫击炮连,有4门迫击炮;
  ——第124师原为国民党军队,在北京附近向中共军投降,就此编入中国军队序列;
  ——第124师于10月16日(后来修正为10月14日)从满浦镇渡过鸭绿江进入北朝鲜的,行军都在夜间进行,迫击炮由马和驴装运;
  ——4门迫击炮中三门被破坏了,剩下一门被缴获;
  ——第124师是全力参战的。
  阿蒙德逐一观察中国士兵俘虏的眼神和脸色,隔段时间又把原先问过的问题再问一边以证实交待的一贯性,最后轻声吩咐将俘虏带下去,然后对金白一说道:“那帮家伙很有自信,确实是正规军。”
  阿蒙德回到元山后,向东京的麦克阿瑟直接进行了电话汇报:根据俘虏的交待,中国军第124师以370团为先锋,371团和372团数日后到达。麦克阿瑟的反应是带着怀疑说了声“是吗?”傍晚时分,阿蒙德召开了记者会,发表了“中国军队一个团在长津湖南侧参战了”的消息。
  但是,到现在沃克还是对中国军队参战的问题持有疑问。
  当天的战况是左翼的英27旅占领了定州,云山方面没有进展。第5骑兵团紧跟着第8骑兵团行进,到了龙山洞后,第8骑兵团将后方守备交给了第5骑兵团,开始北进。
  沃克决定由韩国第1军接替韩国第2军向温井方向进攻,并令骑1师从云山向朔州进击。
  第8骑兵团以J.米利金少校的第1营为先锋,出发后,第8集团军情报部长P.托普森上校来到团部发出了警告:“这是我的个人见解,敌人很可能是中国军队!”团长帕玛对托普森的警告并没有表示特别的反应。到了云山,帕玛看到周围山上的火和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前方响彻着枪炮声,山中好像并没有敌人,而山火似乎并没有扩散的样子,连日来都是一样的状况。配属给韩国第1师的第10炮兵团长海宁上校一直强调前面的敌军是中国军队,但是帕玛上校并没有向师部汇报。
  当夜,英27旅的澳大利亚营遭到了北朝鲜军的炮击,营长C.格林中校阵亡。格林的死也许是带有战场上特有的那种偶然性,营部周围落下了六发炮弹,格林的帐篷旁边落下的炮弹的碎片击中了他的腹部,而附近其他人没有一个人受伤。旅长科德和美第24师师长J.乔治协商,请求派部队接替英27旅的位置,“作为军人这是很遗憾的要求,但是我的部队已经身心疲惫了。”科德的请求当即被接受,美军以R.斯坦福斯上校的第21团越过英国人部队向前进发。
  沃克面对着以上的战况,判断:“没有发现任何能阻碍前进的征兆。” 160.继续北上(第十三章3)
  十月三十一日,沃克关注的“白人部队与中国军队的接触”依然没有发生。
  接替英27旅的美第21团以G.佩雷斯中校的2营为先头向前进攻。因为是个月明之夜,2营从30日夜接替位置后一直在乘夜行军,凌晨两点前后,听到了远处有T34坦克的引擎声,2营判断敌人在撤退,急令“潘兴式”坦克追击。
  在廓山西方约2.5英里的高地,7辆T34和500名北朝鲜士兵向佩雷斯营发动了反击。坦克战在月光照耀下进行了,炮声在山中回响,橘红色的弹道在空中交叉。由于美军坦克的装甲较厚,T34的炮弹即使命中也会被弹开,而美军坦克陆续将T34击毁了。天亮后,北朝鲜军丢下了5辆坦克、7门反坦克炮和50余具尸体撤退了。乘着晨光赶来的美军飞机击毁了剩下的2辆T34,这样,出现在高地上北朝鲜坦克被全部摧毁了。美21团士气高昂,以第1营替代第2营继续向前,傍晚时分通过宣川继续北上。
  美24师其他团的进展也很顺利,第5团从龟城前往新丰,位置最后的第19团也已到了龟城附近。
  第8骑兵团正在紧急和韩国第1师交接位置。预定第3营和南面川畔的韩国11团、第2营在云山西侧的韩国12团左翼、第1营在韩国12团右翼进行交接。除了被压迫在龙浦洞附近的韩国12团右翼外,交接很顺利。韩国12团右翼的战况也并不是特别危急,米利金的第1营在后面布防待机。
  下午两点左右,传来急报,位于韩国第1师右侧的韩国第8师16团溃乱了。在增派的韩国第7师到达前,只配备着16团和21团的第8师正面被突破了。韩国第2军的第一线兵力只剩下了第8师21团。
  第2军与韩国第1师的作战界线是九龙江,第8师16团本来是布防在九龙江东岸的,九龙江正好流经云山西南与东北流来的清川江合流。也就是说,韩国16团的溃乱将使得韩国第1师的右侧背后面临被包围的危险。白善烨急忙派遣11团至九龙江东岸守备立石和宁边。 161.十一月一日(第十三章4)
  美第10军军长阿蒙德来到了咸兴的韩国第1军司令部。因为接报前一天夜里又抓获了六名中国士兵。对俘虏的审讯并没有获得比上次更有用的情报,六个人都说自己属于第124师以及中国军队另有师在长津湖地区。阿蒙德对俘虏的交待表示怀疑。
  审问结束后,阿蒙德到第一线视察了遗弃的尸体,手下汇报说上衣领口和袖口有红线的是军官,其他人没有军阶,武器是原日军的步枪以及美国向国民党军队提供的自动步枪、机枪和迫击炮。阿蒙德向金白一表明了疑惑:“没有军阶,没有火炮,有这样的正规军吗?”其实,没有军阶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特色,这个情况从二战后就在中国形成了,美军方面应该是了解的,只是阿蒙德不知道。
  从咸兴回到元山,阿蒙德得知第8集团军的右翼出现了问题,为了弥补这个危机,他下令陆战1师第7团北上。
  沃克也和阿蒙德一样,感到了别样的不安。韩国第8师16团的溃乱表明云山向东至清川江一带将是“发生异变”的地方。“会发生什么呢?”沃克给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打了电话,要他加强警戒。表达的意思和对骑1师盖伊说的一样。
  美第24师仍在快速前进,没有发现中国士兵。但是云山方面的异常确是存在的,沃克告诫美24师“前进的同时最好随时关注云山的战况”,美24师的突出可能会有危险,提醒他们注意,沃克的忠告是很适当的,预感相当准确。
  此时,美第24师的前面中国军队的第50、第66军正在待机,包围云山的是第39军,其左侧的第38、第40军突破了韩国第2军进入清川江谷。即和作为第8集团军左翼的第24师前进一样,中国军队的左翼也在前进,向第8集团军右侧后方包抄,两军以云山为中心像钟表的时针一样做着旋转运动。
  第8集团军并不知道敌人的存在,而中国军队却在充分的情报下制定了作战计划,准备发动总攻击。总攻击定在翌日——十一月一日。
  云山——是偶尔吗?这是个和战场状况很一致的名字。
  十一月一日晨,周围的山火还在继续着,像云一样的烟雾笼罩着山头。
  进入十一月的北朝鲜很寒冷,韩国第1师的官兵们哈着双手跺着脚,要把清晨的冷气从身上抖去。刚过了早饭时间,白善烨就听到了中国军队似乎进入了云山西南方的情报。从西南方约6公里的五峰山附近来的市民说山谷里来了约两千名中国兵,他们说要向东切断了云山南方的道路。接着,从五峰山方面来的警察也说看到五峰山地区有约三千中国兵。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情报,并没有发现有关中国军队的动向。但是白善烨感觉到周围的山里充满了对方的人马,有一种大浪即将扑来的气氛,“现实上是什么也看不见,不过人的氛围即使隔着很远也能感受到,特别是在战场上更灵敏,虽然不能说的很清楚,但心里能感觉到。”白善烨考虑应该尽早确保有利的地形和布置,命令金点坤的12团去夺回龙浦洞北侧的高地。
  12团本来预定是在这个高地和美第8骑兵团进行守备交接的。在前一天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退出了高地。12团以5辆坦克为先导,敌人的抵抗意外很小,顺利的向目标高地接近。
  西部战线没有出现异变。美第24师以第21团沿西海岸继续向中江洞方向前进,第19团从定州北上抵达龟城,第5团从龟城向东北进发。
  但是,右翼的状况比前一天更加危急了。韩国第2军到昨天为止已接近溃乱,天亮后,残存的主力第7师后撤至了院里附近,在清川江西岸守卫宁边地区的第8师也后撤至了院里西北部,第8师并没有受到中国军队的攻击,只是因为友军第7师后撤的影响,不自觉的也就后撤了。事态很严重了。
  左翼的美24师因大幅推进拉开了距离,中部韩国第1师和美骑1师形成了以云山为顶点南延至宁边附近的长圆形桥头堡。右翼几乎是真空地带,韩国第2军的残余兵力集中在院里附近。这样就形成了中央棒状的美韩部队的左右几乎无人的状态,而且中央部队右侧底边的韩国第8师还向东南方移动了,留下了大空挡。 

162.前进停止命令(第十三章5)

  沃克感到了忧虑。沃克得知韩国第2军的实际情况是当日上午十点左右,他首先下令在汉城准备回国的美第2师立即北上,并致电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你是右手出问题了,韩国第2军不知是怎么搞的,可能是厌战了吧,目前已没有可用的部队了,现在起你必须自己保护自己的右翼了。”“到底怎么回事?”“就是刚才说的状况,我也不太明白,总之,你可以进行一切行动,可以任意调动韩国第2军。”米尔潘大吃一惊。他虽然知道韩国第2军战况不利,但事态到了如此地步出乎他的意料。如此一来,云山地区的美韩部队很可能会在宁边附近被切断退路并遭到包围,而且很可能与美24师的联系被分断。米尔潘所在的安州也有危险。怎么会成这样样子呢……
  米尔潘命令美第24师停止前进,指示骑1师守备宁边东侧,集合了技术兵和辎重兵组成了一支部队,派遣至军隅里西南,以确保军隅里至安州的公路,米尔潘将这些事宜交由参谋长R.布拉特准将安排,自己坐上吉普到军隅里的韩国第2军司令部去了。
  韩国第2军司令部正在忙着搬家,混乱嘈杂,看来士气已经散乱了,官兵们焦躁不安,喊叫声在头上回响。米尔潘质问军长刘载兴是怎么回事时,刘载兴回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和各师的联络都不好,许多部队的位置都不清楚,可能已经溃乱了。”
  “可能……嗯,那么你们这是要往那去啊?”
  “怎么说呢……我军现在能调动的兵力只有第7师的三个营了,已经无能为力了,我们准备撤到顺川进行重整,然后再反击。”
  “等等,如果你的部队退去顺川,我的部队就有问题了!希望贵部能确保军隅里,增援部队现在正在急行军中。”
  “增援部队……哦,那太好了,是什么部队?”
  “是有力的增援的部队!”
  “哦,谢谢。”刘载兴当然不知道增援部队其实是以打字员和厨子为主组成的,他高兴地和米尔潘握了握手,然后大声命令部下停止撤退。
  米尔潘自接到沃克的电话,安排完临机应对措施已经是正午前后了。
  云山,韩国第12团夺回了目标——龙浦洞北侧高地,并在追击败退的敌人。
  西部战线的美第24师还在快速进击。21团到达了离新义州只有30公里的中江洞,5团击溃了约2000名北朝鲜军的抵抗占领了犂邱洞,并推进至龟城北方16公里的大宁江岸边。就在此时,传来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给21团的命令是通过无线电发出的,给5团的命令是侦察机投下通讯筒传达的。21团团长R·斯泰凡斯上校和5团团长J·斯洛克莫顿中校感到了不安和疑惑。“停止前进,等待命令。”命令很简单。“苏联参战了?”“好像是中国军队迂回我们了。”“北朝鲜举手投降,战争结束了?”美第24师一直没有和中国军队遭遇过,但是中国军队出现的情报还是得到通报的。
  而部队之间多认为“不可能是中国军队”。这就意味着解释突然停止前进的传言中,关于中国军队参战是最不可能的,第24师的官兵之间,对这类传言嗤之以鼻。但是实际上,关于中国军队参战的传言却是最真实的。

 

163.云山被包围(第十三章6)

  中国军队按照预定计划于当日开始了总攻击。
  在美第24师地区,部署北朝鲜军第17师21团、第32师5团阻击美军的进攻,中国军队第50军在龟城西方、第66军主力在龟城东北展开,采取了切断龟城至泰川公路的态势。在云山,第39军主力第115师和第116师进至云山北侧和西南侧,第40军和第38军从韩国第2军区域南下,包围云山……目标是在清川江以西包围并歼灭美第8集团军主力。
  不过攻击将使用夜袭,因此,11月1日白天,虽然中国军队在快速展开对美韩部队的包围,但两军的接触很少。
  即使没有遭到敌人的攻击,在判明自身环境不利的时候,发生动摇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此时的美第1军来说,友军的状况要比敌人更能影响自己。
  骑1师师长盖伊接到米尔潘的防备宁边附近的指示后,命令第5骑兵团团长H·简森中校执行,简森率领第3营前往宁边,并来到韩国第1师师部和师长白善烨进行了沟通,其位置在韩国11团的右翼,宁边东北的盖祠岘附近。
  白善烨对简森说他感觉云山被包围了,因为正午过后,侦察机在云山的东北方和西南方发现了敌人了大队列,并报告称韩国第11团的正面有骑兵大部队在接近,第11团进行了炮击,那支骑兵部队留下了约100匹马尸体退散了,这些征兆表明云山的四周都有敌人。
  “是这样的吧?”白善烨的说明让简森沉吟起来,白善烨也松了口气,总算是让美军指挥官知道了中国军队存在这个事情。简森闻到白善烨的嘴里有股泡菜味,推想他刚刚吃过饭,因为事关重大就赶紧向白善烨告辞返回了第3营的阵地。
  刚到阵地,韩国第2军的残兵败退了下来。官兵们都看似丢了魂一样,一点也不关心周围的状况,仅仅是眼睛盯着前方一路走着。简森回忆说:“就像泥人部队一样。” 164.全是中国人(第十三章7)
  下午一点多,云山,位于龙浦洞北方的韩国12团2营遭到了猛烈的反击,5辆坦克中有3辆被击中,坦克向后撤去,2营被孤立在敌人中间。
  三滩川北岸的韩国15团也遭到了攻击,并且望见了正面山脊上移动的中国军队,虽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看不见人影,但是山像是在起伏的样子,显示着大部队用树枝和树叶做掩护在运动。
  骑1师师长盖伊也已经知道了中国军队在运动。盖伊在龙山洞的师部和师炮兵指挥官C.帕玛通过炮兵无线通信获知了此事,炮兵的前线观测兵以及侦察机的报告有效的了解到第一线的状况。为第82野炮营做观察的侦察机飞行员的声音从麦克风中传来:“啊,那是什么?明堂洞和龙兴洞发现很长的纵列,正在南进,还有马匹!”明堂洞在云山西南约10公里,龙兴洞在云山西侧约8公里。
  帕玛急忙命令第99野炮营进行炮击,盖伊则皱起了眉头,有马匹?习惯了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对马匹的出现感到很意外,骑1师虽以骑兵称呼,可一匹马都没有。但是中国军队还在用马。
  盖伊感到了不安,骑1师的三个团中,第8团在云山,第5团3营在宁边,1营在云山南方的“龟首”,第7团作为美第1军的预备队驻扎在新安州,因此守卫龙山洞的只有第5团2营。盖伊给米尔潘打了电话,建议将第7骑兵团和宁边的第5骑兵团3营向龙山洞收缩,并希望云山的第8骑兵团做好后退的准备。“这里太危险了,云山已经突出在敌人中间了。”
  “对于云山的状况,我也有同感,但是你的建议不能实施。”米尔潘指出,第7骑兵团必须在院里盯住韩国第2军防止其溃乱;宁边如果被突破,清川江北岸的部队就会被全部包围。
  韩国第1师师长白善烨也向米尔潘提出了建议。白善烨来到安州的美第1军司令部拜访了米尔潘,强调必须调整部队兵力迎击中国军队。白善烨在四天前曾向米尔潘报告过“Many many Chinese!”,这天仍是竭力劝说:“All,Mountain,All,Chinese。”意思是“满山全是中国人”,白善烨回忆说米尔潘是明白他的意思的。
  米尔潘于下午四点多,和沃克进行了电话联络,建议撤退到清川江采取防御态势。“敌人展开攻击了?”“没有,将军,还不能确认有大规模的攻势,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让我想一下。”沃克摔下了话筒,米尔潘的震动耳膜的声音让他脸色大变。 165.后退命令(第十三章8)
  天就要黑了,米尔潘越来越觉得不安了。
  美24师方面和东部还保持着平静。
  云山,韩国军与第8骑兵团的交替完成,韩国15团与第8骑兵团1营守备云山北部,东侧是韩国部队,西侧是美军。云山南方的“龟首”,第5骑兵团1营急趋185高地,但是没有来得及,高地上已全是中国军队,1营只能集结在高地南侧。如果不能夺取185高地,第8骑兵团将无法后撤,盖伊正在苦思,一旦将手上的第5骑兵团2营派遣出去,那么龙山洞师部就空虚了。“必须要进行一些处置。”盖伊向米尔潘进言,但是米尔潘也拿不出什么对策来。
  下午五点,云山北部的第8骑兵团1营报告说受到攻击,报告随即传达到了骑1师师部和美第1军司令部。营长J.米利金少校回忆说遭到了火箭炮的齐射,是苏制82毫米喀秋莎火箭炮。
  紧接着,报告说185高地的第5骑兵团1营被击溃了。详细情况不明,1营以C连为预备队,以A连和B连前往185高地,根据片段的报告分析,首先是B连遭到了奇袭。
  “虽说是奇袭,不知什么时候中国士兵潜入到阵地中来,有人发觉了,大叫有中国人,阵地一下子就支离破碎了。”盖伊愤然地在手记写道,总之,1营丢弃了四门迫击炮撤退了。
  米尔潘接到这个报告后,再次给沃克打电话,建议后撤。“在敌人到来前就撤退吗?”沃克不高兴的问道,米尔潘斩钉截铁的说道:“是的,将军,在敌人到来前后撤。”沃克表示知道了。
  下午六点左右,米尔潘在安州的司令部开始召集各级指挥官和参谋们。等到美24师师长J·乔治、骑1师师长盖伊、韩国第1师师长白善烨及他们的参谋们到齐已经是晚上八点了。盖伊在出来时指示参谋长E·霍姆斯上校安排第8骑兵团做好后撤准备。
  在美第1军司令部集中的指挥官中,乔治要求米尔潘做出“详细的说明”:“第5、第21团吃过午饭后一步未能前进,官兵中已产生了不安和疑心,还有三十公里就到鸭绿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质问是当然的,米尔潘对事态的解释是“发现不明兵力的中国大部队在接近”。“早点开会吧,现在是需要行动的时候,而不是说话。”
  米尔潘下令美第1军将战线调整为博川-龙山洞-宁边一线,然后撤退到清川江重整态势。特别是云山的第8骑兵团和韩国15团立即后撤到龙山洞至宁边周围集结。等米尔潘下达完命令,盖伊打电话回龙山洞的师部,指示参谋长霍姆斯立即安排第8骑兵团后撤:“立刻后撤,立刻!”美24师、韩国第1师也分别向部队传达了指示,美第1军在中国军队总攻之前开始了后撤。
  十一月一日夜,进入云山地区的中国军队是第39军、第40军和第38军。其中第39军从西北方向直接包围云山,同时以一部向西南运动目标龙山洞。第40军位于云山东侧,压制九龙江和清川江之间的三角地带,并且向东南方球场洞附近的清川江南岸集结兵力,形成了突击军隅里的态势。之前说过,中国军队预想在清川江畔包围并歼灭展开于云山至安州的美第1军,即使不能达成目标,至少也要把美第1军赶到清川江以南去。
  当夜,月亮出来的有点迟,当下弦月出现在天空中时,鲜亮的白色照耀在战场了。
  美第1军的防线最北端的云山,第8骑兵团接替了韩国第1师配置在那里,中国第39军从晚上十一点左右开始侵入。第8骑兵团团长R·帕玛上校接到盖伊的后撤命令也正是这个时候。虽然盖伊要求参谋长霍姆斯尽快给第8骑兵团下达后撤令,但还是被耽误了,另外,帕玛上校也不认为命令中的后撤时间是什么问题,他认为战况没有那么紧迫,所以在接到师部的命令后,过了四十五分才发出准备后撤的命令,而后撤的实施时间定在11月2日零点。
  帕玛确定的后撤路线是从云山东南的三岔路口经165高地北侧、上九洞、立石、宁边以及沿线的村道,通过三岔路口的顺序是2营、1营、3营。因为三岔路口是各营的汇合点,帕玛上校派副团长H·艾德森中校前去指挥交通。
166.打开退路(第十三章9)
  凌晨零点刚过,布防在云山北部的J.米利金少校的1营被两翼的中国军队压迫,眼看就要被孤立了。云山的东北端也有一个三岔路口。米利金接到后撤命令后,准备首先将部队向东北三岔路口集中,然后转向东南的三岔路口。
  凌晨零点三十分,米利金抵达了东北三岔路口,向云山望去,“街道东边的水田里黑压压的敌人纵列正在南下,接着街道那边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窜出了火焰,我惊呆了,到底来了多少中国人啊?”不管怎么样要把伤员后送,米利金安排坦克在载满伤兵的卡车前后作为护卫,命令强行突破云山。
  但是,这个突击队出发约二十分钟后,凌晨一点左右,三名坦克兵逃了回来,向米利金传达了坏消息,刚进入街道,在一个街角卡车被打坏并起了火,先头坦克遭到了四周的射击,殿后的坦克也遭到近身攻击,履带被破坏。“所有人都被杀了,要么就被俘了,那些家伙像盯上砂糖的蚂蚁一样密集。”一个坦克兵哆嗦着向米利金报告,颤抖的声音显示出无限惊恐。
  米利金不时眺望着火焰摇晃下的云山街道,思索着对策,指挥下的四个连中,A连和B连已经提前出发应该到了云山南侧了,C连和D连正在集结。“因为事态紧急,我在考虑是全员集结待命呢还是逐次后退。”还没等下定决心,异变就发生了。
  米利金营的集结地在云山的东北三岔路口,是个非常好找的地点,那些和自己所属部队走散的美韩士兵在月光照耀下都集中到这里来了,在米利金思考的时候,残兵们仍在流入,其中也混杂了中国士兵。
  突然有美国士兵惊恐的喊了起来:“Chi……Chinese!”米利金周围的美韩士兵四散而逃,“我在那大叫‘停下!不要慌!’,但是没有用,我在人群中找中国人,但是没有找到,似乎他们也逃走了。”米利金总算聚集了约30名美军,来到了后撤点云山东南三岔路口。这里,后撤行动正在顺利实施。副团长艾德森让3营作战主任F·麦卡比上尉指挥一个排在北侧进行护卫,按计划第1、2营的车辆、第1营A连和B连、第2营一部陆续南下,第8骑兵团撤走了。
  凌晨一点三十分左右,云山方面的枪声停了下来,战场变得安静了。
  第99野炮营开始后撤,B连、营直属连打头,凌晨两点二十分,杰克·博尔特上尉指挥的C连来到了三岔路口。“嗨,杰克,月亮不错吧。”“哦,艾德森,有点冷呢,要是没有和中国人遇上的话,还真是一个浪漫之夜呢。”“不用担心,还没有和中国人碰上的报告呢。”“那就再见了,保重。”博尔特上尉向艾德森敬了一礼,按照艾德森的指示让吉普车上了右边的路,这条路是沿着三滩川从水田中穿过的土路,经过165高地下面。开了约200米,博尔特发现后面没有车辆跟上,C连的拖着6门105炮的12辆卡车编队没有跟来,原来是跟在他后面的头车在三岔路口没有右拐直走了,不过车队很快发现了错误,准备掉头过来,博尔特停下吉普等着他们跟上。就在这时,他发现月光下水田的前方出现了整齐的纵队组成的部队在逼近。
  博尔特问司机那是什么部队,司机回答说是3营吧,博尔特点了点头,他知道第8骑兵团3营是守备三岔路口的,他想可能就是3营了。当对面的队列接近至四五十米处,博尔特从胸口的口袋里掏出香烟准备点上,突然,纵队列散了开来,并向博尔特射击。“是中国人!”博尔特吐掉香烟跳上看吉普,司机几乎同时就开动了,吉普在土路上疾驶,博尔特用机枪乱扫着通过了165高地下面,和前面的B连会合了。
  博尔特没有来得及将这个异常情况通知给跟在后面的C连,C连还在追赶着博尔特,差不多快到165高地下面的时候,先头的炮车遭到了射击,司机慌忙打方向,车子横了过来,牵引着的105炮将道路堵住了。后面的坦克开过来准备推开这门炮,但是遭到了近身攻击被打趴了。第8骑兵团的退路被自己的车辆阻断了。三岔路上,集中在那里的各营残兵听说前面的退路阻断了,发生了动摇。
  副团长艾德森和退下来的2营营长W.沃尔顿中校召集了一些军官,商议打开退路的办法。但是,军官们毫无战意,大多认为为了打开退路而付出代价是不值得的,士兵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拿着武器维持队列一起行动,这才是军队,打退敌人的进攻才能保住生命!”“诸位,军人要是不负责任的话,就像是面包店不做面包一样,那就丢掉了良心!”两个人还说“前面的友军也在协助我们,我们也要为了营救后续友军而打开退路”,希望能说服这些军官,但是,到了凌晨两点四十分,两个人周围的官兵组成了小股,分别退去了,连个道别的人都没有。
  艾德森只得带着少数官兵沿三滩川北岸南下,沃尔顿也向南面的山中逃去。
  C连也丢弃了炮车逃进山中。 167.军号和手榴弹(第十三章10)
  凌晨三点,1营营长米利金来到了三岔路口。艾德森刚刚撤走,三岔路上到处是丢弃的车辆、炮车和重武器,一片惨象。米利金呆呆在站在那里,这时,3营营长R.奥莫得少校跑过来说1营2营的大部已经后撤了,然后就消失了。米利金将附近的约40名官兵刚刚召集在一起就遭到了机枪和迫击炮的射击,40多人又四散而去,米利金也不得不逃进了山中。
  奥莫得少校在南面桥附近的营部命令各部集结,集合好后等待撤退。奥莫得告别了米利金返回营部的时候,营部附近的道路上挤满了车辆,官兵们在阵地的壕堑内休息。奥莫得将守备三岔路的麦卡比上尉和一个排撤回了营部,自己也躲到战壕里休息了一会。这时是凌晨三点多,再过两个小时天就亮了,奥莫得认为那是撤退就会容易一些。
  就在此时,约一个连(一说一个排)的纵队渡过南面桥而来,南面桥有M连的两个班配置在那里,美军认为安静地整齐行进的纵队是韩国部队,就默默的看着他们过去了。纵队过了桥继续北进,接近了营部,突然,队列中一个人吹起了军号。没有旋律,像远处对着寒月的犬吠声般拖着长长尾音的一个调子。
  L连方向也响起了枪声,同时,接近营部的纵队也散开了队列并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卡车被炸烧了起来,3营一下子陷入了混乱。
  营长奥莫得少校和副营长V.莫里阿迪少校、作战主任麦卡比上尉刚刚在战壕里打盹,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袭击!有北朝鲜军!”“怎么回事?怎么会在这个时间……”奥莫得和麦卡比不解的对话着跑出了战壕,其他官兵似乎也都不知怎么回事。
  “也不知是谁把我叫醒的,我就跟在人群中跑着,能听到军号声,我想声音很远。”W.希尔中尉这样回忆道,给希尔的印象就像是一场梦,似乎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说听到了“军号声和马蹄声”。
  中国军队并没有骑马来,但是他们端着步枪、投掷手榴弹、不停的吹着军号、吹着哨子冲锋。
  作战主任麦卡比跳进了战壕,钢盔也丢了,接着一发子弹贯穿了他的肩胛骨,他还想用卡宾枪应战,但因为出血撑不住了,靠在了战壕里。三个中国士兵端着刺刀围了上来。“但是,那几个家伙站在我面前,开始说起话来,似乎是因为我没有戴钢盔不能确认是敌人,我就向后指了指,他们就跑开了。”麦卡比回忆说,之后,又有中国士兵过来,在他的向后“指示”下跑开了。“第二次来的中国士兵约有一个班,我想我那时像芝加哥街头的交警,机械的抬手指挥交通。”弄不清楚中国士兵到底为什么会放过麦卡比。
  月色依然明亮,加上战场的战火,反而只能看到人的逆影,很难仔细辨别。奥莫得和麦卡比在当夜始终认为敌人是北朝鲜军。只有从军牧师E.坎普和副营长莫里阿迪说是看出了“毛皮帽子的轮廓”。
  但是中国军队似乎并没有要全歼3营的意思,等到差不多L连主力和营部集合在了一起的时候,在哨子声中消失了身影。
  天亮后,3营营部一带剩下了三辆坦克和约两百官兵,还有约170名伤员。L5型侦察机飞来,投下了装有吗啡和绷带的信囊。本来打算降下接走重伤员的,但是遭到了射击只得放弃。飞行员在接近地面时对麦卡比大喊:“嗨!救援部队就快到了!”麦卡比以为那是“老掉牙的鼓励语言”,实际上飞行员的喊话并不夸张。
  骑1师师长盖伊在凌晨零点左右得知云山发生的事态,将预备队第7骑兵团1营配属给第5骑兵团,指示他们打通第8骑兵团的退路。H.简森中校九天前刚刚接替了M.克罗姆伯茨上校出任第5骑兵团团长,之前他是第8骑兵团3营营长。当他得知第8骑兵团3营被孤立在云山后,激起了前去营救的意念。但是,配属给他的第7骑兵团1营被四周的军号后、哨子声、喇叭声等异样的声音包围着,无法开始行动。而实际上1营周围只有少数侦察兵,在不停的发出那些声音,但对于不熟悉这种原始的心理作战的美军反而起到了迷惑的作用。
  “感觉像是猎人鸣笛把鹿往圈套里赶一样。”简森为了营救老部下在天快亮时出发了,并请求了空中和炮火支援。然而,云山周边的山上依然全是中国军队放火烧出的烟雾,轰炸和炮击无法确定目标,只能是“盲射”一番。感觉差不多了,第5骑兵团刚开始攻击前进,就遭到了机枪和迫击炮的阻击,搞了几次都是这样样子。
  米尔潘观察了状况,下午三点,指示盖伊:“骑1师停止攻击,火速向新安州撤退!” 168.云山的悲剧(第十三章11)
  实际上,当天早晨,第8集团军司令部终于开始判明了前线的情况,司令部陷入了“歇斯底里”之中,最后决定美第1军向清川江南岸撤退。米尔潘给盖伊下的指示就是根据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决定做出的。
  盖伊为难的思考起来,军长的命令意味着抛弃了第8骑兵团3营。“这是不能接受的,这样做不仅将在美国陆军战史上留下污点,也将会使美国民众失去对陆军的信赖。”盖伊还指出,10月25日以来的战况中特别是韩国军队的溃败问题,使得美军的困难逐渐凸显,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实际上真有敌人存在吗,敌人出现的传闻就等于我们要失败了吗?”盖伊的这番话可能是对米尔潘的嘲讽,因为米尔潘反复强调要在中国军队来之前赶快撤退。
  第5骑兵团团长简森提议该团进行一次全力夜袭:“到现在为止都是敌人在发动夜袭,我们还没有实施过,我想一定有效果。”盖伊表示支持。但是,下午五点,米尔潘再次命令盖伊:“骑1师于今夜后撤到新安州附近,准备在明天早上对进至第1军右后侧的敌军发动攻击。”中国军第38军已开始沿清川江南岸西进,从院里给军隅里施加了压力。盖伊放弃了营救第8骑兵团3营的计划。
  第8骑兵团3营约200人加上约170名伤员在营部构筑了圆形阵地。傍晚时分,侦察机飞来投下了“夜间找机会突围”的命令。3营抱着“简森一定会来营救”的念头坚守着阵地。
  2营的约50名残兵也来到了阵地,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下坚持着,11月4日,有精神失常者出现,伤员增多,只得突围。营长奥莫得和约250名伤员留在阵地上,其他残兵约200人向友军阵地突围,途中基本上被俘或战死。
  3营约800人的人员中,生还者约200人。
  中国军第39军记载:“在云山周边抓获俘虏200多人。”
  那么3营中包括伤员在内的其他400多人到哪去了呢?没有他们的消息,《第8骑兵团团史》以“云山的悲剧”来悼念这些阵亡者。 169.兵力过小推定(第十三章12)
  美第1军按预定计划于11月3日将战线后撤并进行了重整。
  韩国第2军的第8师和第7师从院里撤至军隅里东南的飞虎山一线,美第24师第5团配置在军隅里,美第2师第9团配置在飞虎山南方的价川。韩国第1师于傍晚从亭边附近撤至新安州机场地区,英27旅配置在博川,美第24师第19团配置在清川江北岸,其1、2、3营分别守卫九龙江渡口、安州桥和新安州桥。主力沿清川江南岸配置,北岸第一线为第19团和英27旅。
  可以这样说,美第1军已经被赶到了清川江南侧。因此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急电麦克阿瑟,寻问关于“中国正式参战”问题的见解。当天,麦克阿瑟司令部首次发表了包括兵力数字的报告:“在满洲的中国军队总兵力83万3千人,进入北朝鲜的兵力为34000人,其中16500人投入作战。”
  接着,参谋长联席会议请麦克阿瑟司令部就11月1日北京发布的广播发表意见。北京广播以中国共产党及各政党的联名发表声明称:朝鲜战争是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中国人民必将倾尽最大努力进行“抗美援朝”。参谋长联席会议对麦克阿瑟司令部的观察和实际战况之间的差异感到疑惑。麦克阿瑟于翌日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做了回复。
  麦克阿瑟综合分析了前线的报告,指出中国军队参战态势有四种可能:
  ①公开发表声明并全面参战
  ②秘密给与北朝鲜军事援助
  ③派遣部分志愿部队援助北朝鲜
  ④一种打扫战场式的小规模介入
  麦克阿瑟对于现阶段中国军队将采取何种态势没有明说,对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要关心的第1点,认为很有可能,但是,同时“也有否定这点的基本理由,总之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证据”。
  “我认为急着下结论是危险的,需要收集更多的军事事实才能做出最终的判断。”这就是麦克阿瑟的结论。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接到报告的杜鲁门都带着疑惑的实现注视着东京方面。
  根据麦克阿瑟的报告,进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只有“34000人,其中作战兵力16500人”,只有美第8集团军约15万兵力的十分之一,难到第8集团军就被这么些兵力打败了?然而,手头没有材料来反驳作为现场责任者的麦克阿瑟,华盛顿无法做出反应。
  麦克阿瑟司令部对中国军队兵力的推定明显过小了,但这是有理由的。
  第8集团军情报部在11月4日关于中国军队兵力的记录为“两个师单位的正规军”,首次承认有中国正规军的存在,但是所做出的“两个师单位”的推算太少了。实际中国军队兵力为6个军18个师18万人,推算的只有实际的九分之一。
  为什么会推算的那么小呢?因为中国军队一般称军为“某某部队”,这个叫法很容易与“连队”即“团”(译者注:原文建制描述采用日文‘连队’,翻译时转为国内叫法)混淆,而将师称为“大队”,将团称为“中队”,各缩小了两级。比如:第38军112师334团称为“第54部队第1大队第1中队”;第39军115师炮兵团称为“第55部队第1大队炮兵中队”。第8集团军被这个叫法迷惑了。
  第8集团军11月1日发布的“敌人兵力为两个团”的报告就是因为俘虏所属为第55、56部队,因此认为是连队(团)。加上后来获知的其它“部队”番号,在4日作出了“两个师”的推定。 170.中国军队退却(第十三章13)
  对于敌人兵力过小的推定,在战场上是最危险的诱因。
  11月4日当天,清川江一带终日风雪交加。
  中国军队在风雪中主攻飞虎山和清川江北岸。飞虎山海拔622米,从顶上不仅可以俯视军隅里,还能望见东面的德川和南面的顺川,是个要地,如果这里被夺取,第8集团军的右翼将被完全突破。韩国第7师师长申尚彻准将将李建奇上校的3团摆在右翼,朴升日上校的5团摆在左翼,金龙周上校的8团作为预备队摆在军隅里东侧。军隅里由美24师5团(J.斯洛克莫顿中校)防守。
  中国军队首先在右翼突破了3团的正面,当8团出动救援时,从德川方面和院里方面有别的中国军队向军隅里的美第5团发动了急袭。第5团一时陷入了混乱,但很快恢复。
  飞虎山方面围绕着山顶的争夺一直在激战,寒风凛冽,飞虎山上是岩石上流满了敌我双方的血,血被冻成了冰柱状。在第8集团军炮兵和冒着恶劣天气出击的空军的支援下,飞虎山西北山顶终于守住了,随着日落中国军队后退了。
  突出配置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19团中,靠近九龙江岸的药山岘附近的1营在飞虎山遭受攻击的同时,即上午九点左右,突然遭到了背后的袭击。侦察机在此之前曾发现有约千人的中国军队在泅渡九龙江,但是他们后来潜入了森林就消失了。1营放弃了重装备和卡车渡到了清川江南岸,一直逃到安州。
  第19团团长N•穆阿上校急忙排除安川北岸的3营,但是3营在馆洞附近遭到有力部队的伏击。
  但是,中国军队似乎并没有一口气突破第19团的意思,入夜后仍然在反复进行小规模的渗透。可能是因为中国军队出现在清川江岸引发了附近的居民向对岸避难,避难导致的混杂影响了部队的行动。
  美第24师师长乔治指示第21团团长R.斯泰凡斯上校前去支援第19团,11月5日晨,第21团进入第19团的阵地,稳住了阵脚。附近虽有中国军队进入,但是都是三五成群的态势,第21团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驱赶了他们,恢复了原有位置。
  飞虎山方面也处于平静中,从清川江地区避难来的百姓安然的利用安州和新安州两座桥向南而去。和前一天不同,当天是个温暖的好天,连美空军在上空穿梭轰炸可疑目标都看上去很悠闲的感觉。
  但是,博川地区的英27旅从未明开始遭到了约一个营的中国军队的攻击。中国军队的目标似乎是要炸掉博川桥,反复有抱着炸药包的突击队向英军阵地突入,英军不得不将野炮进行零距离射击,一度击退了中国军队的突击。到了下午,一个团以上的中国军队从东侧开始攻击,英27旅后撤至了新安州北岸。日落后,清川江北岸响彻了清亮的哨子声、军号声,中国军队开始攻击。
  “那个时候,我觉得快不行了。”旅长科德和美第19团团长穆阿都同样回忆道。
  中国军队反复强攻英27旅正面,经过4个小时的攻击击溃了第一线的两个连。
  美第19团方面,守卫苎岘东南约两公里的123高地的2营遭到了袭击,布鞋掩盖了脚步声,中国士兵顺着电话线逼近了E连的背后,他们无声的刺杀了睡袋中的美兵,并冲进了连部。只有印第安人下士克洛德和上等兵帕尔伯尼二人发现了情况,“中国人来了!”二人喊了起来,加上二人开枪的声音唤醒了E连,然而此时连部已满是中国人了。两个印第安士兵拼死战斗各打死了十数名敌兵,最后战死。邻接的G连也同样遭到了夜袭,到凌晨零点左右,两个连都四散而逃,第19团2营处于崩溃边缘之中。
  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中国军队没有尝试进一步攻击,战线逐渐趋于平静。相同时刻,清川江畔的英27旅注意到面前的中国军队似乎越来越少了。
  ——十一月六日
  英27旅的官兵们的心情随着天光放亮越来越紧张,从深夜到未明中国军队都没有发动袭击,英国人预想中国军队将在天亮后发动总攻击。“觉得已经不行了。”科德的感想和那个时段的心理是一致的。
  但是,当英军哨兵将头探出阵地时,意料之外的光景映入了充血的眼帘,眼前的谷地尽头,中国军队正蜿蜒远去。“他们逃走了!?”呆然嘟囔的英军士兵被自己的话语吓了一跳,揉揉眼睛看清楚后连忙向周围的官兵招呼,英军士兵高兴地跳出阵地高声欢呼“他们走了”“他们逃走了”。
  第19团的正面也是同样的状况,天亮后1营进行了反击突入123高地,只发现了473名中国士兵的遗体,周围没有活着的中国人。
  “中国人没了!撤退了。”情报在各部队中传开,各部派出的侦查兵证实了情报所说的。10月25日在雾中涌出的中国军队,现在又在朝雾中消失了。
  现实是,中国军队于10月25日开始攻势,至11月5日深夜结束,再次潜伏到后方等待好机。
  美军方面当然不知道这个情况,第8集团军的官兵带着安心和疑惑混杂的心情,一个劲地看着平静的周边。 171.满洲“圣地”(第十三章14)
  麦克阿瑟于当日上午七点,发表了如下声明:“……最初和我们交战的北朝鲜军已陷入毁灭即无法战斗的状态,残余将很容易被清除,但是在联合国军采取军事行动的地域范围之外,有着广大补给地和巨大的预备兵力补充的新的外国军队,现在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正式宣布中国军队参战的声明,同时麦克阿瑟也明确的向联合国做了报告:“现在联合国军已经和展开行动的中共军队进入了战斗状态,我们的部队已非常明确了这点,我们的情报机关也已确认了以上事实……”
  接到麦克阿瑟的这些声明和报告,华盛顿却有些迷惑了。
  当日,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威罗比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去了三天前被问及的关于北京广播的见解的电报,电报轻描淡写的说道:“广播就是豪言壮语加说大话而已。”
  麦克阿瑟关于进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只说了“第42军124师370团约2500人”和“第40军所属的机动作战部队约5000人”。
  另一方面,沃克给麦克阿瑟送来一封信,表达了转移攻势的意图:“我军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意愿保持消极的桥头堡式防御位置的意思……必须组织起对中国军队的抗击,有必要策划动员全部兵力展开攻势的行动,而且计划已经有了,这个计划希望能尽早实行,在此之前,需要确保右翼的安全和攻势兵力的集中,以及恢复补给工作。”接着,沃克计划于11月15日实施以美第1军、美第9军、韩国第2军从西向东排列同步北进的计划,并下达到各部。
  华盛顿根据面前的情报和形势,推测起麦克阿瑟的意图来。关于中国军队,两天前,麦克阿瑟否认全面参战;现在,中国军队消失了,第8集团军准备反攻,麦克阿瑟传达的中国军队的兵力比之前推算的更小,只有“计7500人”;那么为什么现在麦克阿瑟确认中国军队“正式参战”并提醒关注中朝边境以北的中国领土呢?
  陆军次官R·罗伯托中将回忆,实际上麦克阿瑟的意图很容易推出:“就是对满洲(译注:即东北地区,日本人习惯称中国东北地区为满洲,译文中尽量不改这个称呼。)的轰炸。中国军队和北朝鲜军可能利用满洲进行补给和避难,可以说是块‘圣地’,谁都能想到,有了圣地,完全压制北朝鲜将无法实现,麦克阿瑟有了攻击这块圣地的念头就再清楚不过了,但是他怎么能这样想呢?”
  对于麦克阿瑟,对中朝边境的攻击已是被严重禁止的,他怎能无视这个禁令,考虑起这个能把中苏拖入战争的“攻击满洲”的计划呢?然而,麦克阿瑟确实在思考这个“怎么能”了。
172.轰炸鸭绿江(第十三章15)
  麦克阿瑟接到沃克的关于中国军队撤退的状况以及反攻计划的报告后,下定决心这次反攻一定要打到鸭绿江,控制朝鲜全域并结束朝鲜战争,为此,他认为有必要封锁中朝边境的通道。他随即叫来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亚,指示他炸掉鸭绿江上的桥,特别是新义州、朔州、满浦镇这三座桥。新义州桥是“圣·阿美利加·布里奇·坎帕尼”于1910年建造的,其余两座是日本的“横河桥梁”和“大阪车辆”公司分别于1943年和1939年建造的。
  “不行,这是不可能的。”斯特拉特迈亚接到麦克阿瑟的指示后立即表示反对。那几座桥都很牢固,要想炸掉它们肯定要出动轰炸机,但是敌人在新义州的对岸安东设有空军基地,所有护航的战斗机必须执行长距离的飞行,而敌人却可以以逸待劳,并且,美军还不能越界追击。
  “那么,用敌人战斗机接近不到的B29怎么样?”
  “那也不行,中国和北朝鲜的国界在桥中间,B29在那么高的高度下无法保证炸弹只命中北朝鲜一侧的目标。”
  但是,麦克阿瑟仍然命令斯特拉特迈亚出动B29进行轰炸。麦克阿瑟滔滔不绝的说第8集团军正面临危机,如果鸭绿江上的桥不炸掉话这些危机将无法消除。斯特拉特迈亚接受了命令,随即做了一个出动90架B29进行空袭的计划,麦克阿瑟表示认可,但是因为事关重大,需要和华盛顿进行了联络。当夜,麦克阿瑟很繁忙,等到斯特拉特迈亚从麦克阿瑟那里获得华盛顿的许可已经接近凌晨零点了。东京是11月7日零点,华盛顿是11月6日上午10点。
  因为7日是中间选举的投票日,杜鲁门预定6日要到堪萨斯市翌日到印地潘迪斯市进行投票活动。斯特拉特迈亚向陆军总部通告了轰炸计划,接到电报的次官罗伯托中将联络了国务卿艾奇逊,艾奇逊再紧急打电话给杜鲁门。艾奇逊汇报说现在正在和罗伯托、拉斯科等人进行商讨,但是麦克阿瑟已经命令斯特拉特迈亚轰炸鸭绿江上的桥梁,90架B29将于华盛顿时间下午1点出发。
  “总统阁下,罗伯托指出炸弹不长眼,很有可能落到桥北的中国领土上。
  拉斯科在接到麦克阿瑟提交给联合国的关于中国军队参战的报告后,正在以此为由要求联合国召开紧急安理会会议,他认为如果不等会议有结果就擅自行动的话会很不好办。
  另外,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在确认中国大部队进入北朝鲜之前不能对桥梁进行轰炸。”
  “为什么麦克阿瑟如此匆忙作出这个决定,必须要知道他的理由。”杜鲁门答复道。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向东京发去急电。
  华盛顿时间6日上午11时40分,日本时间7日凌晨1时40分——离B29出发还有1小时20分钟。
 第十四章 美军总反攻
  173.华盛顿认可(第十四章1)
  麦克阿瑟司令部民政局长霍特尼准将回忆说,麦克阿瑟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急电是日本时间11月7日凌晨两点。当时麦克阿瑟正在睡觉,副官叫醒了他并递上了电报,打开枕边的台灯,麦克阿瑟读起了电报。
  电报称,轰炸鸭绿江必须要有政府级别的决定,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有协议,凡是和中国领土有关的问题都将和英国政府进行协商,指示“在进一步命令下达之前,对中朝边境五英里以内的轰炸延期进行”,希望麦克阿瑟提供状况判断说明。
  读完电报,麦克阿瑟跳下了床,打开了屋里的电灯,又点亮了桌上的台灯,在明亮的灯光下将电报又看了一边。当然灯光的明暗和电文的内容是没有关系的,不管读几边,电报命令停止轰炸是不会变的。
  “那个时候我非常吃惊,那种非常吃惊的程度一点都不夸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文就是要不仅要确保敌人的物资和人员输送通道,而且要留给北朝鲜侧宽五英里的桥头堡,等于是“给与敌人以保护”的措施,麦克阿瑟是这样记述的。
  麦克阿瑟立即打电话给斯特拉特迈亚,指示轰炸延期,等待进一步命令,并起草了给华盛顿的回电:“……阻止敌人增强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轰炸破坏桥梁和北朝鲜的设施,别无他法……我认为我的此次作战安排符合战争原则以及之前授予我的决议和命令范围……因此我提出最强烈抗议,抗议这个要求我停止轰炸的命令,因为这个命令将会导致我无法担负的大规模灾难……紧急,希望你们再做考虑并提请总统再做讨论。”
  华盛顿在接到这份回电后,态度出现了大转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雷在联络了国防部长马歇尔后,给杜鲁门打了电话。布拉德雷在读完麦克阿瑟的覆电后,给出了明确的结论,轰炸鸭绿江桥有很多危险因素,存在误炸中国或苏联领土或穿越其领空的场合,有可能导致中苏全面参战。“但是,总统阁下,以上所有可能性检讨过后,加上麦克阿瑟认为事态紧急,我们认为这个作战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OK,给麦克阿瑟发GO的信号。”
  得到了杜鲁门的认可,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致电麦克阿瑟:“11月6日您的电报传来的状况和11月4日的电报不尽相同……您在接到本电报后,可以为了保障您所属部队的安全采取紧急措施,允许您攻击‘鸭绿江桥的朝鲜侧部分’,但是,不包括水丰水库及发电设施等满洲境内的目标……”电报反复强调注意不能侵犯中国领土和领空,是为了在联合国政策和美国利益下坚持将战争局限在朝鲜半岛内的方针。结局就是同意了对鸭绿江桥的轰炸。
  “科特,华盛顿软化了。”麦克阿瑟微笑着对霍特尼说道,随即将杜鲁门的“GO”指令转给了斯特拉特迈亚,斯特拉特迈亚向轰炸机队队长E·奥登耐尔少将下了命令。 174.中国参战的意图(第十四章2)
  翌日,11月8日实施的新义州桥的轰炸失败了。
  轰炸共动用了B29、B26及战斗机约600架,首先由空5军第51战斗机部队的F80、F51战斗机群进行对地攻击,用航炮、火箭弹、燃烧弹对防空阵地进行了攻击,并与从新义州对岸安东飞来的米格15进行了交战。
  当日进行的米格15与F80的交战是历史上首次喷气机的空战。飞机性能上米格15占有优势,不过空5军的战斗详报纪录为击落1架,击伤1架,并称“敌人缺乏战斗经验”。
  战斗机对地攻击后,正午时分,70架B29出现了,向新义州投下了584.5吨500磅燃烧弹。为掩护燃烧弹轰炸,7架B29向新义州桥畔投下1000磅炸弹,接着B26编队从18000英尺高度轰炸新义州桥。安东方向的对空炮火很激烈,但米格战斗机没有出动,美军的损失为零。
  但是,经过对轰炸前后的航空照片进行的分析,虽然新义州60%的街道被破坏,桥梁却完好无损。“那是当然的,这项任务是没有道理的。”接到汇报的斯特拉特迈亚咂着嘴评论道。
  只对“鸭绿江桥的朝鲜侧部分”进行轰炸确实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要将桥炸断。从桥上水平飞行或斜飞虽能炸到,但在指定条件下必须与桥成直角飞行,目标范围被限定为了桥的高度。由此,不仅要面对新义州的对空炮火,还要侧对中国领土射来的大量炮火,如果加上要应付中国战机,要想投弹命中只有几米的目标太难了。并且美国飞机不能对中国领土的阵地实施攻击,也不能越过河的中央追击中国战机,简直就是单方面挨打的架势。对鸭绿江桥的轰炸之后一直在继续,攻击上的限制没有解除,美军方面的损失不断在加大。
  麦克阿瑟记载道,有一个负伤的飞行员含着眼泪诉苦说:“将军,华盛顿和联合国到底帮谁啊?”因此,麦克阿瑟最后判定这种“不彻底的攻击”对美军很不利,建议立即对“满洲进行攻击”。但是,为了维护不能攻击中国领土的政策,轰炸只能限定在鸭绿江中线以南,而轰炸鸭绿江桥从最初开始就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斯特拉特迈亚早已指出了这点,麦克阿瑟也应该知道这样的轰炸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回顾麦克阿瑟的事迹,每当他固执己见导致不利结果时,就会向他人转嫁责任,鸭绿江桥轰炸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不过,麦克阿瑟态度的转变是后天的事情了。
  11月9日,麦克阿瑟首先对华盛顿的关于轰炸鸭绿江桥的决定表示尊从,并发表了声明:“除了水电站以外放宽的对朝鲜全境的进攻,到现在为止,我能确信我们的空军能够粉碎敌人的大兵力渡过鸭绿江对北朝鲜军增援的企图。”
  麦克阿瑟司令部当日报给华盛顿的对中国军队的情报分析是:朝鲜战场动员的兵力为第38、第39、第40、第42军所属是12个师共76800人,其中8个师参加了战斗。
  华盛顿在接到这份充满着麦克阿瑟自信的报告后,召开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议题的焦点当然集中在中国的意图和战事的展望上。布拉德雷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参展企图进行了分析:
  ①为保护鸭绿江沿线的发电设施,争取缓冲地带。
  ②苏联决定发动世界大战,让中国先和美军进行消耗战。
  ③中国打算把美军驱逐出朝鲜半岛。
  布拉德雷认为①的场合下与中国进行交涉是可行的,而②③两种情况很有可能引发苏联参战并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因此美国需要计划和准备应对世界大战的措施。这个见解国防部长马歇尔在会前提交给杜鲁门的情势判断中也明确提出了。
  防止世界大战是联合国的政策,也符合美国利益,那么该怎么应对呢?
  中央情报局局长B•史密斯中将认为为了不使苏联参战,美军的活动必须限定在朝鲜半岛范围内,另外强调美军要尽早在朝鲜战线取得有利态势。
  话题转到了半岛的军事方面,布拉德雷和史密斯都表明了对鸭绿江桥轰炸效果的疑问。布拉德雷提出炸掉了桥就能阻止中国军队的增援吗?史密斯也说:“再过25到30天,鸭绿江就会上冻,就算没有桥中国军队也很容易将兵员和物资输送到北朝鲜。”马歇尔指出美军的兵力配置中东部过于分散了,布拉德雷答道:“占领全境,举行总选举,联合国的命令中是这么说的……”
  国务卿艾奇逊质问为什么除了现有战线没有适当的防御线。布拉德雷回答:“光从军事上的角度看,后方有条这样的线是令人放心的。但是,后退将使国际舆论失望,将使韩国军民的士气下降。”
  艾奇逊认为中国参战的意图有以下两点:1.让美国陷入动乱;2.确保边境的发电设施。并提出一个在鸭绿江两侧各设置10英尺(约3米)的非武装地带,由联合国的监视委员会进行管辖的议案,不过在结束自己发言的时候,艾奇逊就否定了这个建议。
  无论什么样的提案,前提是必须将目前进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赶出去,会议终于注意到了这点,由此会议得出的结论:“交给麦克阿瑟的命令没有必要进行变更,除了不能攻击满洲,给与其一切军事行动的自由。国务部将研究和中国进行交涉的可能的方法。”
  杜鲁门没有出席会议,看了会议经过的报告,注意到中国在支持印度支那的胡志明,10月底向西藏出动了兵力,摇了摇头:“仿佛中国人要向西方人的世界进行挑战啊!”姑且不管这个感慨,总之杜鲁门承认了会议的结论,麦克阿瑟在朝鲜的“作战权”得到了确认。 175.南下准备(第十四章3)
  麦克阿瑟在命令继续轰炸鸭绿江桥的同时,下令第8集团军进行反攻准备。
  沃克已经将反攻日定在了11月15日。反攻作战的构想并没有什么特殊地方,左翼美第1军,中央美第9军,右翼韩国第2军,同时北进。
  左翼美第1军将韩国第1师和美24师摆在第一线,英27旅摆在了第二线;中央美第9军以美2师、美25师在第一线;右翼韩国第2军配置为第6、第7师在前第8师在后。
  预备队只有骑1师和土耳其旅,全部态势和10月下旬的“总追击”差不多一样。
  “如果一定问为什么还是这样,那还有其他更合适的方案吗?无论怎么说,这个方案的做出是基于不充足的有关中国军队的情报。我们有能令中国害怕的久经战场的大兵力,怎么也不会相信中国人会参战。被中国军队击溃的韩国部队其实死伤者很少,很容易就重建起来,可以认为他们并不是因为和敌人交战而溃败,而是因为害怕中国军队的存在被吓逃走的。对于兵力推算,再怎么也算不到十万人以上。”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是这样追忆的。由此,第8集团军的“反攻”计划隐藏着危机。
  如此“反攻”和“总追击”态势一样使得战面扩大,导致兵力分散,有很多负面因素。
  后勤的准备还可以,推算每日攻击需要四千吨的物资补给,从铁路末梢的临津江畔到前线,三千辆卡车全部开动只能一日输送两千吨物资,不过,开城至平壤之间的京义铁路修通每日运两千吨物资是没问题的,再加上利用镇南浦港的海上运输约一千吨、平壤及新安州机场的空运一千吨,总之后勤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兵力的集中嫌迟了。特别是美第9军,因为从汉城至前线的右侧面一直受到游击队的威胁,所以第25师向市边方面、第2师向平壤东方不得不各派遣一部分有力部队进行戒备,使得北上行动预计要到11月下旬才能实现。这样,被拖延的第8集团军的攻势,又和“总追击”一样,跳进了中国军队精心准备好的圈套之中。
  中国军队在已经向北朝鲜投入了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18个师之外,宋时轮将军指挥的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的12个师也在紧急准备加入战线,计划11月25日南下。
  这次作战计划的详细情况不明,总指挥官林彪将李天佑将军的第13兵团约36万人放在第8集团军的正面,宋时轮将军的第9兵团约24万人集中在美第10军前面,各自的目标是夺回平壤和元山。第9兵团从山东通过铁路运至辑安,渡至对岸的满铺镇,从11月头上开始陆续在长津湖畔集结。
  美军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 176.北朝鲜的冬天(第十四章4)
  由于受到麦克阿瑟的乐观声明的影响,华盛顿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于11月9日作出了支持麦克阿瑟的决议,与此同时,朝鲜战线中国军队和第8集团军都在加紧攻势准备,只有东部战线的美第10军在活动。
  美第10军以陆战1师第7团为先锋,正在北进。11月3日美第3师在元山登陆,后方安全得到保障,第10军开始正式北进。陆战队第7团于11月7日晨到达了长津湖东南方的真兴里,到真兴里这段路,特别是从水洞到真兴里,陆战队第7团经过了连续的激战,他的正面是中国军第13兵团第42军。
  吴瑞林将军指挥的第42军于10月14日夜在满铺镇集结,16日以124师、126师、125师的顺序从满铺镇出发,经由江界、武坪里、柳潭里进入长津湖地区。但是,进入已经积雪的山中徒步行军使得不断有逃兵出现,给第42军的集结造成了麻烦。原计划是在中国军队的发动第一次攻击的10月25日完成的集结变得无法实现了。吴瑞林将军只得让第124师进至水洞、第126师和第125师一部在左右援护,主力集中在喝隅里。
  和陆战队第7团交战的是第124师,经过约一周时间从水洞到真兴里的战斗,陆战队阵亡46人,负伤262人,失踪6人。而第124师的损失很大,俘虏说“从11月8日到现在,师的兵力损失了约3000人”。中国军队一个师的编成兵力是6300人,相当于损失了一半。
  陆战队第7团进至真兴里后,为慎重起见,向前方派出了侦察兵侦察敌情。真兴里向前的路是个上坡,越过海拔1200米的黄草岭后再转为坡度小而漫长的下坡,经古土里(海拔1092米)到长津湖畔的喝隅里(海拔1071米)。11月10日,第7团到达古土里,一个偏僻凄凉的小村庄。
  第10军军长阿蒙德督促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快速前进,因为麦克阿瑟告诉他第8集团军的“反攻”将于15日开始,中国军似乎已“全面撤退”了,阿蒙德考虑认为第10军要呼应第8集团军的“反攻”。但是,史密斯接到阿蒙德的前进指令后,冷冰冰的表示拒绝。“如果要呼应第8集团军的话……第8集团军的最右翼在西南方80公里的德川,怎么呼应呢?”史密斯对阿蒙德说:“陆战1师的集结必须确保真兴里至喝隅里的补给线,如果不在喝隅里设置临时机场,北进是不可能的。”
  “那要等到冬天了,太迟了!”
  “正因为入冬了才应该做准备,而且冬天马上就到了。”
  确实,北朝鲜已经入冬了,平原地带虽然还没有下雪,山区却已白雪覆顶了,风越来越冷。当夜,11月10日夜,正如史密斯所说的,北朝鲜的严冬比往年提早来临了。晚上九点过后气温急剧下降,寒风夹带着雪花向陆战队员们袭来,汽车的离合器、变速器一下子都冻住了。
  美第10军的进攻确实是很迟缓的。进往长津湖的陆战1师为左翼,从利原进往甲山、惠山镇的美第7师在中央,沿东北岸罗南、合水方向前进的韩国第1军为右翼,三路北进。不管哪支部队,在看不见的中国军队的影子和刺骨的寒风下似乎步伐越迈越小了。
  右翼的韩国第1军中首都师是从吉州右折向罗南进发,路上的积雪已达15厘米,而官兵们还穿着夏装。这身服装经过长时间的战旅已经破烂了,发下来的毛毯只能满足两人一条,首都师在为战斗前就要被冻死这件事而烦恼。
  中央的美第7师以31团在赴战湖东侧、17团在丰山北方的熊耳川畔、32团在丰山南方配置待命,并等待防寒用品的到来。
  左翼的陆战1师虽以第7团为先锋继续前进,但大雪覆盖的冻土阻碍了部队的行动,进展不顺。
  阿蒙德于11月11日夜十二点下发了第10军作战命令第6号,命令各师继续北进,“第8集团军即将展开反攻,清川江和长津湖都已无敌人,第10军必须尽早到达鸭绿江确保第8集团军的右翼以保证其反攻获得成功。”这个命令是在受到麦克阿瑟的督促下发出的。
  阿蒙德于12日来到了丰山的美第7师师部,要求师长巴少将快速前进,“怎么样?贵师想获得第一个到达鸭绿江的美国陆军部队的荣誉吗?这也将军(麦克阿瑟)和我的期望,你明白吗?”
  “非常了解!”巴少将坚定的回到道。他明白陆战1师的史密斯是和阿蒙德唱对台戏的。
  巴少将告诉阿蒙德准备以第17团为先锋,第31团在左翼,第32团在后方警备的态势前进。“请问何时开始前进?”“两天后,14日。”“没问题,第8集团军发动反攻比我们要晚一点呢,我军正面是开放的,前进会很轻松。”阿蒙德对巴少将说他也是这么想的,握了握手,说了声鸭绿江见,告辞了。 

177.运送取暖炉(第十四章5)

  翌日,11月13日,美第7师的前进准备进行了一天,陆战队第7团的先锋第1营到达了离喝隅里最近的富盛里。气温接近零下十度,士兵们虽然戴着防寒帽裹着毛毯抵挡寒冷,但还是猴着背慢慢的行进。
  当天,位于第8集团军右翼的韩国第2军前线,抓到了中国军第42军125师374团的俘虏,情报报到了第10军司令部,这个情报有着重大的意义。
  陆战1师已同中国军第42军124师交过火,而同属第42军的125师却出现在较远的西南方韩国第2军的正面,显示出第42军很有可能已经整体移动了。虽然有可能第42军单独派出125师,但这样的话第10军正面的配属就会变薄弱了。那么为什么第42军要移动呢?为了掩护主力撤退?如果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了新兵力加入而进行了配置转换?
  现实是中国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已经在美第10军正面展开完毕,第42军已回归了其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序列。宋时轮将军指挥的第9兵团拥有三个军十二个师约24万人,从十月底紧急加入北朝鲜战线,当天,即11月13日,第20军配置在柳潭里,第27军配置在长津湖东侧,第26军配置在后方。第9兵团是忍受了困难的环境才到达的,几乎没有卡车,运输手段是马、骡、牛甚至还有骆驼,在北朝鲜冬天的山地里,这些牲口的行动是很困难的。他们不得不放弃在第一线后方建立补给基地的计划,士兵携带的弹药只有80发子弹,粮食从渡过鸭绿江时只配给了四天的米、栗、大豆,然后再在现地补充。虽然北朝鲜游击队给与了协助,但是行军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山道,获得粮食的机会很小,造成了粮食供应不足。不过贫农出身的中国士兵仅靠棉袄和喝大豆油御寒,吃着栗子面向雪山进军。就在美第10军的正面,特别是陆战1师的正面和美第7师的左翼山中静静的等待着时机。棉袄的衬里的白色的,反过来穿在雪山中就成了保护色。
  美军侦察机没有发现第9兵团,阿蒙德确信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对于韩国第2军报告的第42军移动的情报也特别在意。
  11月14日,沃克将预定在第二天的反击开始时间向后延期,同时指示了“攻击开始线”——从博川西方约20公里的纳清亭至泰川、云山、温井、熙川、仁处里,基本上是在第8集团军第一线与鸭绿江中间,计划是各部队先到达这条线,然后等待命令于攻击日同时反击北上。
  “攻击开始线”是沿着狄踰山脉南麓分布的,第8将集团军和麦克阿瑟司令部都推测中国军队约七万人在狄踰山脉布防,“攻击开始线”就是基于这个推测做出的,他们哪里知道约60万中国大军已经在第8集团军正面和右翼展开好了。
  美第7师师长巴少将当天按照与阿蒙德的预定下令前进,H.鲍威尔上校的第17团渡过熊耳川向甲山进发。熊耳川在冬季的枯水期水深只有三四十厘米,韩国工兵架设了桶罐桥,很容易渡过。第2营通过桶罐桥顺利过河,第3营认为河水浅就进行了徒涉,下了河才发现水深及腰。原来前一天夜里,北朝鲜军打开了上游的水库,下游水量多了起来。而此时对岸散发的步枪和迫击炮射击开始密集,第3营只得强行渡河,此时是零下七度。拼命渡到对岸的士兵一上岸湿透的下半身就结了冰,摔倒在地上,无法行动。连排长们赶紧命令回头,先头的L连只得再渡河回来。来回两次的渡河使得士兵的下半截都冻成了冰柱,医护兵赶快将人抬到营部帐篷中,把服装扯开,裹上毛毯,结果还是有18人因为冻伤截去了两只脚。
  “取暖炉,师长,没有取暖炉没法作战啊!”鲍威尔向巴少将汇报了意外情况,巴少将有些吃惊,指示向第17团紧急运送250顶帐篷和500个燃油取暖炉。
  陆战队第7团当天到达了喝隅里。士兵们本来指望到了喝隅里可以找个屋子休息休息,但是村子早就被轰炸毁掉了大半,完好的房子寥寥无几。幸存的村民告诉美军,村子里曾屯驻有约三千中国军队,三天前向北向西去了。另外,美军抓获的一名掉队中国士兵交代他的所属部队是第126师377团,主力在长津湖东侧。
  如前所述,美军认为第126师已移往清川江畔了,难道俘虏是在说谎?陆战队第7团紧张起来了。之前交过手的中国军第124师和其它师就在面前。团长H.里臣巴克上校命令构筑圆形阵地,部队在戒严态势下过夜。但是构筑阵地太难了,大地冻得像钢铁一样无法挖掘,也不敢生火,害怕敌人看见,而当夜的气温已降至了零下十七度。陆战队第7团在断壁残垣下寄身,忍受着寒夜的煎熬,急切的盼望着天早些亮。 

178.中国代表抵达联合国(第十四章6)

  ——十一月十五日
  离仁川登陆已经两个月了。第8集团军应该在当天展开的反攻无法开始,美韩军全线陷于停滞。韩国第1军的首都师因为寒冷依然停滞在渔郎川南岸,第3师的跟进也被耽误了。美第7师的先锋17团也在熊耳川没有移动,陆战1师的第7团也仍在喝隅里,其后续的第5团和第1团也才刚刚离开古土里和元山。
  麦克阿瑟对事态进行了分析,指示阿蒙德让陆战1师向西进军。
  美军已经了解中国军队的主要补给线是满铺镇-江界-武坪里-熙川,因此让第8集团军沿这条补给线的西侧进行反击。麦克阿瑟的目的是让第8集团军的反击顺利进行,并同时切断中国军队的补给线。正好陆战1师的7团到了喝隅里,向左折行即可以从柳潭里向武坪里突入,这样就可以切断中国军队的补给线了……
  阿蒙德认为麦克阿瑟的指示是适当的,但是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表示反对,史密斯认为从柳潭里到武坪里的道路是横穿狼林山脉和妙香山脉的山路,而且山里藏有北朝鲜游击队甚至中国军队。“第8集团军至少要到20日才能开始攻击,如果不是作为对他们北进的呼应,那让我师进入北朝鲜冬天的山地太残酷了。”史密斯在向阿蒙德陈述完意见后,又向华盛顿的海军陆战队司令C.凯茨上将发去了信,“我师士气高昂,但是左翼非常空虚,我认为必须确保补给线和伤员后送通道,并且没有必要进行冬期作战。”
  11月16日史密斯就将师部推进到喝隅里,然后就命令工兵修建了供C47运输机起降的跑道,令第1团修补真兴里至黄草岭之间的道路,等两个工程完成后第5团和第1团再进入喝隅里。
  11月17日,沃克发布命令,将反攻开始日期定在11月24日。这个日子距朝鲜战争爆发(6月25日)5个月,距第8集团军开始向鸭绿江“总攻击”(10月24日)一个月。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日子正好是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日子。安理会于9月29日通过了一项决议,邀请中国代表参加11月15日起的理事会讨论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响应了这个决议,于10月23日发表公告任命外交部苏联东欧局局长伍修权为代表。之后就在中国代表在北京尚未决定出发日期的时候,根据美国的提议,安理会决定将在11月16日起召开的会议上讨论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的问题,而11月16日获悉中国代表团将乘坐BOAC航空公司509航班于11月24日抵达纽约。
  I.F.斯通写的《秘史朝鲜战争》中根据以上过程,认为第8集团军“反击开始日期”最初是11月15日,后来调整为11月24日,这两个日期都与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也许是巧合……但是将攻击开始日期选在中国代表到达联合国的时间,美军当局遭到质疑是当然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和第8集团军开始攻击发生在同一天就要遭到质疑呢?书中没有进行说明。
  麦克阿瑟司令部作战部长拉特准将回忆说,定在11月24日的根据是“仅仅因为第8集团军兵力集结来不及以及23日是感恩节,并且在感恩节让士兵们庆祝一下可以提高士气。”
  麦克阿瑟批准了第8集团军11月24日开始反攻的命令,陆战1师确定的攻击发起日是11月27日,因为史密斯向华盛顿提出了意见,华盛顿同意陆战1师等到第8集团军前进至与其前线平行时再出击。
  在第8集团军发表了“11月24日反攻”指令后的17日,新参战的美第3师在元山完成集结。R·斯尔少将指挥的美第3师包括第65、第15、第7团和韩国第3师26团。第65团是最先到达的,该团以波多黎各士兵为主力,还包括帕京群岛出身的黑人士兵以及日裔二代士兵;另外第7、第15团中五分之四是新补充的韩国士兵。该师虽然战斗力明显不够,但好歹也是一个师,因为担任美第10军的后方警备,倒也比较清闲。
  阿蒙德干劲十足,他又造访了第7师师长巴少将,希望他能快速北进,“敌人在撤退,不可能再有大兵力投入了,你师的任务就是向北前进。”巴少将因为进行过了防寒用品、医疗品、燃油取暖器、固体燃料等耐寒物资的补给,接受了阿蒙德的指示。侦察机也传来了报告,称前面的敌人正以小股为单位向甲山方向退却。 179.到达鸭绿江(第十四章7)
  鲍威尔上校的第17团开始进发,11月19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占领了甲山。敌人为北朝鲜军,抵抗很微弱,因此第17团1营于当夜进至了甲山北方约8公里的地方。离鸭绿江只有23英里了,第17团以1营、3营、2营的顺序继续前进,第二天前进了19英里。
  11月21日,和前一天一样是个好天,气温是零下四度。第17团于上午八点出发,登上了一个雪坡,视野打开了,惠山镇和鸭绿江出现在眼前。先头的1营在山丘上略作休息,然后以侦察兵、坦克、炮兵、陆战队员为序向惠山镇进发。
  天气很晴朗,万里无云,飞来的美军飞机在惠山镇低飞时没有看见对空炮火的闪耀,也没有听见枪声。
  零下四度的气温和之前体验到的零下二十度相比,算是一个暖和的温度了。第17团1营沿着崎岖的山道悠闲的行进着,上午十点,进入了惠山镇。街道经过连日的轰炸大部分已遭破坏,不过还是能看到带有火炕烟囱的泥墙民居,也能看到牛和马,但是每家的门上都钉着封条,没有发现人影。紧跟着1营,3营、2营也到了,官兵一起跑到河岸边,眺望着鸭绿江。
  鸭绿江也是半岛的源流之一,宽度约有45至70米,两边靠岸的地方都上了冻,只有中央还有约2米左右宽度还在流着。过了河向北是海拔2744米的白头山,山如其名,山顶覆盖着白雪,离这里不超过50公里,看起来很近大很近的样子。对岸的街市长白府看的很清楚,和被轰炸破坏的惠山镇相比,长白府安然无恙,还可以看见阳光照耀下的中国士兵和似乎是指挥员模样往来指挥的人。
  在确认没有敌人的情况下,上空的美军飞机离去了,惠山镇又沉浸到寂静之中。
  第17团的官兵们到达鸭绿江边时,互相握手、拍肩膀庆贺,安静下来后向集结地开进。
  “这条小河就是鸭绿江?”当AP通信特派员T.斯通采访时,一个陆战队员这样回答道。团长鲍威尔则生硬的说道:“我们已经到这里了,之后的事情就是政治家们的事了。”
  到鸭绿江去——为了这句话忍受了严寒、恶路和敌人的攻击,目的地的样子看上去很冷清。胜利之后似乎有种空洞感感染了大部分官兵。
  “恩,今天的天气确实很好啊。”随同第17团行动的第7师师长巴少将对记者斯通说了这么一句,然后转身离开了鸭绿江。 180.再反攻的前夜(第十四章8)
  ——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当天,东京是晴天,气温比往年高五度,是个初冬时节少见的明媚好天。正好是“勤劳感谢节”,市民们都去游乐园、电影院、棒球场了,浅草寺内因战争而消失的买豆子的老奶奶又出现了,很多人花五日元买一把豆子来喂寺内新增的三百只鸽子。府中的东京赛马场因过节人相对往常少些,但也有五千六百多人,第四场连胜式开出了82980元的大奖,气氛很热烈。
  当天,也是“感恩节”,对美国人和美军官兵来说也是休息日。
  麦克阿瑟在五个星期前的10月15日在威克岛曾对杜鲁门说过“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圣诞节前第8集团军将返回日本”,如果这个预言实现的话,这天就应该是朝鲜战争的结束日,应该在宫城前广场举行盛大的“胜利游行”了。但是,宫城前广场没有看见准备参加游行的美军部队,在街头也看不见几个美国大兵。
  位于第一生命大厦的麦克阿瑟司令部里从早上开始就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中,在边上的帝国饭店,军官夫人们品尝了火鸡,而丈夫们只能在司令部食堂里匆匆吃完饭继续工作。第8集团军将在明天——11月24日——展开再反攻,开始的前一天总司令部当然是繁忙的。
  麦克阿瑟也没有向往常一样在下午四点回家看电影,直到晚上十点才上床。第二天一早要从羽田出发前往清川江畔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给反攻打气。
  回顾朝鲜战争,这次第8集团军的再反攻,美军和中国军队的关系可以与二战末期纳粹德国最后的反击作战“龙德斯泰特攻势”进行对比。1944年12月16日,德国西部军总司令冯·龙德斯泰特元帅以冯·曼特菲尔上将的第5装甲集团军、赛普·狄特里希上将的第6近卫装甲集团军为基干,总兵力36个师展开了反击,其野心是突破比利时南部阿登的森林地带,经列日、布鲁塞尔攻击安德卫普,切断盟军的补给线,妄图扭转战局。计划在极度秘密下进行,参战部队实行无线电静默,行动只在晚间进行,设立伪装司令部,发送假电报来伪装部队的所在。当时,盟军已沉浸在胜利中,军中都在流传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传言。在如此安逸环境和德军慎重准备的对比下,德军的反击得到了预想的奇袭效果,使盟军陷入了“凸出部战役”的苦战。中国军队秘密的投入了大兵力,美军方面则抱着非现实的乐观已经情报不足,然后遭到奇袭性的打击,等等,第8集团军再反攻所遭遇的战况,和“凸出部战役”的盟军很相似。1950年11月的美军和1944年12月的美军是不是抱有一样程度的乐观和胜利感,不好判断。不过,再反攻前的第8集团军带着悠闲的心境倒是确实的事情。
  23日,北朝鲜一带也是晴天,在清川江南部展开的第8集团军13万6千人已完成攻击准备,吃完了火鸡大餐等待着翌日的到来。
  第8集团军推测出现在北朝鲜的中国军队约有六万人,其目的是为了保卫水丰发电站,如果美军回避对发电站的行动,即使推进到鸭绿江,中国也不会全面参战。
  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威罗比当天作出的在北朝鲜的敌人兵力为“北朝鲜军82799人、中国军70935人”,并报给了华盛顿。报告中数字虽然相当详细,但威罗比仍然指出,这个兵力推算根据不明,另外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不足。中国军一部进入北朝鲜时只带了三天的口粮,然后与联合国军战斗并遭到连日的轰炸使得弹药也不足了。“而且,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并没有努力去解决这些补给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士兵可以承受比西洋标准低得多的待遇。”威罗比的报告等于是说与第8集团军战斗的中国军队“应该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不仅是威罗比,沃克和阿蒙德等保持着乐观的判断。沃克向远东空军要求特别支援轰炸,说只要持续到11月28日,之后按照平常就行了。
  阿蒙德当天听到汇报说,喝隅里西方抓获的两名中国俘虏供述所属部队是“第79师237团”。第79师是中国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所属,俘虏交待他们是十天前度过鸭绿江的,这是中国向北朝鲜投入第三野战军的最初证据。但是,阿蒙德认为俘虏的交待是“假话”。
  美军官兵们也都认为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为攻击做准备而派出去的侦察兵无一例外的报告说没有发现敌人的影子,空中侦察也报告说没有发现敌踪。第一线能望见的山地、森林、河谷都覆盖着白雪,寒风中吹起的树叶显示出一片荒凉的风景。
  无论如何美军都没有想到,在这片风雪中,约六十万中国军队穿着白里子的棉服作为伪装,埋伏在第8集团军和第10军面前的山中等待着时机。 181.确保制空权(第十四章9)
  ——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8集团军按计划于上午十点,全面开始北上。
  天气和前一天不同,天空布满了铅灰色的云,但没有降雪,各部队静静地向前行进。
  最西侧是美第24师,最东侧是韩国第8师,反攻前线宽约100公里,位置在博川、龙山洞北方、立石北方、球场洞、德川、宁远一线。各部队都发现各自的直接正面没有敌人。发起攻势前的惯例的炮火准备也没有进行,第8集团军第一线的部队就这么出发了,以连、营的纵列向前进发。
  麦克阿瑟按计划和斯特拉特迈亚、拉特、威罗比、霍特尼等人来到了安州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新安州机场,沃克和米尔潘以及米尔潘的宠物——被看做第1军吉祥物的腊肠犬“艾比”——前来迎接,麦克阿瑟很喜欢狗,下机后就摸了摸“艾比”的头,然后用爱称“沃尔特”“弗兰克”招呼了两个人,心情非常愉快。
  麦克阿瑟在第8集团军攻势开始的时候,发表了如下声明:“联合国军对在北朝鲜境内活动的新出现的共产军队的大规模包围歼灭战已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本次作战如果获得胜利,战斗就将实质性的结束了,朝鲜将恢复和平和统一,联合国军尽快撤离将成为可能……”
  并且同时又向联合国做了这样的报告:“……联合国军强大的夹击作战于本日按计划开始了,空军投入全力完全封锁了敌人的后方,对敌人后方地区和鸭绿江边境全线的侦察基本没有发现敌人的军事行动。左翼的第8集团军击破了敌人的抵抗开始攻击前进,右翼的第10军在海空军的支援下不断扩大其优势的战略态势……我军的后勤对攻击作战的支援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这份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麦克阿瑟对空军的非常信赖,他认为只要确保了制空权无疑就能获取胜利,他也是这么对霍特尼等人说的。“我们控制了天空,然后击败了亚洲最强的日本军队,对北朝鲜和中国来说,这条公式仍然行得通。”
  机场的风非常凛冽,麦克阿瑟在寒风中和将军们愉快的交谈着,在霍特尼的催促下抱着“艾比”上了吉普车。霍特尼回忆说:“元帅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冷风和冷水对这种年龄的老人是敌人,我想我是很失礼的,打断了将军们的谈话。”
  麦克阿瑟在第8集团军司令部听完战况说明后,前往前线司令部。 182.鸭绿江上空的麦克阿瑟(第十四章10)
  麦克阿瑟的《回忆录》说,前线视察引起了他“深切的忧虑”。“韩国军队的整备不够全面、全线兵力不足是个很大的遗憾,我已经想好了,一旦中国军队真的投入了大兵力的话,我将立即命令部队撤退放弃北进计划。”然而,麦克阿瑟的言行和《回忆录》的记述是相悖的。
  在第1军司令部,当米尔潘表示云山地区敌人的阵地很坚固突破很困难时,麦克阿瑟露出了不满意的态度。“弗兰克,我和我的部下将为美国陆军记录下胜利,你也是我的部下!”麦克阿瑟是不允许手下的指挥官在作战开始就只关注到困难,他呵斥了米尔潘。
  在第24师师部,当乔治师长汇报说因为实施了攻击作战,官兵们的士兵很高昂时,麦克阿瑟紧握着乔治的右手,道:“约翰,你的言语表现了美国陆军的真髓,只要有战斗意愿就能够获得胜利。”
  在韩国第2军司令部,麦克阿瑟还激励了军长刘载兴。
  这并不能算是前线视察,也没有表明其对部队配置和兵力的担心。麦克阿瑟的表情始终表现出自信,在会见第9军军长科尔塔少将时,他是这样说的:“我希望能遵守之前说过的让士兵们回去过圣诞节的诺言,我期望作战能尽快结束。”这段话被随军记者广泛传播,日本的报纸在11月25日也都登载了。第8集团军各部很快也都听说了,“圣诞节可以和家里人一起过了。”官兵们欢声雷动。师长、军长如果这么说就已经够兴奋的了,而麦克阿瑟特意跑到第一线来说这样的话,第8集团军的官兵更是高兴的无以复加了。
  “作战肯定会成功,麦克阿瑟来了就是证明,如果作战困难的话,麦克阿瑟才不会来呢。”不是这样吗?第8集团军参谋长L.阿兰少将轻松的对参谋们说道。
  根据麦克阿瑟回忆录以及霍特尼的《麦克阿瑟传》中记载,麦克阿瑟的这则“圣诞节复员”的声明其实是被新闻报道曲解的产物。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谈时,遵照华盛顿的期待,希望在圣诞节前撤回第8集团军,另外,华盛顿明确指示不允许进攻中国领土。会谈包含了以下三种的意思,而“圣诞节复员”只是用来比喻的。
  ①告诉中国,美国无意对鸭绿江以北的中国领土进行攻击;
  ②告诉所属的官兵,战争不会无限期进行下去;
  ③告诉华盛顿,没有忘记朝鲜半岛的部队复员问题。
  所以,“圣诞节复员”的声明绝不是“预告胜利”,而在日后因这个声明而遭到非议和追究,完全是报界和反对派的曲解。
  当天,即11月24日,虽然没有按这个意思宣布,但第8集团军还是将麦克阿瑟的话当成了“胜利宣言”,十分高兴。
  前线视察结束后,麦克阿瑟登上专机“SCAP”,命令机长A.斯托利中校向北飞行。当斯托利询问飞到什么位置时,麦克阿瑟回答说想看一下新义州附近。“我想亲眼观察一下敌情,根据我长年的经验,我能知晓敌人战线后方发生的情况。”麦克阿瑟北飞的动机是这样记载的,霍特尼等人认为乘坐没有武装的专机去进行侦察是危险的事情,建议麦克阿瑟中止,但是麦克阿瑟没说话,转过脸去,显示了他的决心,部下们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霍特尼担心敌机或敌人的防空炮火,建议麦克阿瑟穿上防弹衣,也遭到了拒绝。“你们忙你们的去,我紧紧地抓着飞机呢!”专机从西侧海上向北飞去。
  当接近新义州西方的鸭绿江河口时,麦克阿瑟指示斯托利沿鸭绿江南岸向东飞行。“高度五千英尺左右,可以。”霍特尼回忆说,随行对麦克阿瑟如此“大胆”感到吃惊,不过很快就被机翼下展开的“荒凉冷酷的世界”吸引去了注意力。麦克阿瑟和霍特尼一行人都是第一次眺望鸭绿江,除了北朝鲜还可以望见满洲。不过能看到的除了黑色的鸭绿江外只有白雪覆盖的山地,复杂的山丘和断崖相间,像是白纸上撒上的黑点。鸭绿江峡谷不时能看见白烟喷出,那是夹杂着雪的朔风。
  当然无法辨认中国军队的身影和足迹。就算地上有痕迹,连专门的侦查员都很难辨认,更不用说70岁的戴着老花镜的麦克阿瑟了。飞了约40分钟,默然的观察了冰封的国境地带,然后带着满足的表情命令回去。
  “中国大部队和补给队的踪迹肯定是被峡谷吹来的雪掩盖住了,我会在和中国大部队发生冲突时让沃克撤退待机的。”麦克阿瑟总结了飞机上侦察成果,从满洲至北朝鲜北部什么都没有发现,并且是冰封世界,似乎可以确认中国军队参战的可能性更小了,作战成功是无疑的。
  下午六点七分,麦克阿瑟回到羽田机场,刚到住地,副官就拿来了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的急电。电报并不是给他下什么指令,而是就一个提案政训麦克阿瑟的意见,提案内容很重要。
  电报内容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国防部、国务院的首脑在23日进行了会议,会议指出联合国内部有关麦克阿瑟部队北进会导致和中国甚至苏联发生战争的议论很多,为了消除这些议论,希望能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建议是:美军实施的“向朝鲜和中朝边境全境突进”引起了不安,所以只让韩国部队去占领“鸭绿江峡谷附近地域”,美军的攻击极限界点是东北部的“清津”。
  麦克阿瑟开始起草表示反对的意见报告:“我亲自到鸭绿江地区做了侦察,建议所指出的在鸭绿江南部停止进攻并有效扼制敌人的行动道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西部的地平地带至险峻的中央、东部地带并不是一块可以防守的区域……”麦克阿瑟强调如果让第8集团军停止步伐,“朝鲜的和平和统一”将不可能完成。“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必须消灭朝鲜境内的全部敌人。”麦克阿瑟主张,无论是美军还是韩国军,是没有差异的,而且必须要到鸭绿江畔,这样就可以阻止中国和苏联的“侵略企图”,尽快推进到鸭绿江畔是最有利的选择。
  麦克阿瑟的回电是基于确信胜利的基础上的,是一篇包括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长文。麦克阿瑟不顾前线视察飞行的劳苦,叼着烟斗,戴着老花镜,一直推敲到天快放亮为止才完成。 183.人海战术(第十四章11)
  金材英中尉是韩国军队参谋总部战略情报科科员,因为职务的关系曾多次审讯中国俘虏,在一次调查一名叫邵某的上校级别的政治军官时,邵某说中国军队的计划是进行“三年以内的短期战争”,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基本战术。“是什么样的战术?”“不知道你懂不懂?就是《孙子》中越国名将范蠡的檇李大捷的战法。”“哦,佯动与迂回结合,在正面投入大兵力,是吧?”一旁的美国军官问是什么,金英才翻译给他们听,这时邵某略做思考说道:“恩,差不多吧……说简单点,就是人海战术。”
  金材英回忆说,最早知道这个朝鲜战争中典型特色的中国军队战术——人海战术的名称就是从邵某嘴里听说的。具体是哪天说的,金材英没有记住。不过,联合国军尝到“人海战术”滋味的日子却是明确记载的——11月25日夜。
  第8集团军的配置是韩国第2军为右翼、美第9军在中央、美第1军在左翼,各军内部从右到左的配置是第2军(韩国第8师、韩国第7师)、第9军(美2师、美25师)、第1军(韩国第1师、美24师)。
  最先和中国军队接触的是右翼韩国第2军和左翼的韩国第1师,时间是11月24日,他们都和营一级的中国军队发生交战,因为有过教训,11月25日这天各师都控制了前进步伐,采取了慎重的配备,一边侦察敌情一边等待着中国军队的出现。
  而之前一直没有和中国军队接触过的美军则没有那些顾虑。例如在第8集团军反攻中最早接受中国军队“人海战术”洗礼的美2师9团2营B连的情况——美2师以38团在右翼、9团在左翼向熙川方向北进,其右侧是韩国第7师,左侧是美25师,9团沿清川江两岸行进,B连从球场洞向东岸进击。当天天亮后,位于真兴里的B连出发了,目标是占领北方约三英里的高219米的山丘,B连已经和敌人遭遇过多次,敌人基本上都是在山丘上胡乱放几枪然后人影就消失了。B连自连长W.沃莱斯上尉以下共129人,他们吃完了玉米牛肉杂烩,喝完了咖啡,愉快的站起了身。129人中白人占60%,黑人占30%,韩国兵10%,配有坦克四辆、自行火炮(40毫米高射炮)两门。B连也相信麦克阿瑟的“圣诞节回国”的声明,认为一直到鸭绿江都不会有敌人。出发时的装备检查与其说是为了战斗还不如说是为了行军方便。因为戴了钢盔就不能戴防寒帽,大部分人连钢盔都不带了,只有12个人将钢盔带在身边。携带刺刀的只有两个人,子弹标配是一人六十发,有人只带了十六发,手榴弹平均一人只带了一颗,每个排一挺轻机枪带了四箱弹药、两门60迫击炮带了120发炮弹,半数士兵携带了铲子。B连配了35名韩国民夫,不过沃莱斯上尉认为没有必要带着他们,指示他们等B连拿下了山丘再搬运粮食、弹药和寝具过去。四个排中有两个排爬上了坦克和自行火炮,余下两个排徒步,因为道路不好走,四个排几乎同时到达了219高地西麓。219高地北侧是平缓的斜坡,南侧是悬崖,标高高地是大山峰,还有一座小山峰,大山峰在东小山峰在西。通往小山峰的山道和两峰之间的鞍部覆盖着杂木林。沃莱斯令第3排从北侧向大山峰进发,余下的主力去占领小山峰。
  上午十点十五分,B连第2排1班为先锋,开始登山。过了15分钟,走在最前面的L.史密斯上等兵和第2排排长R.乔纳斯中尉到了小山峰下约20米的地方,因为穿着防寒服,行动有些困难。两个人站在那里喘了口气,向山顶望去,就在这一瞬间,头上扔来了20多颗手榴弹。乔纳斯和史密斯推上被弹片击中,赶快躲到了岩石后面,沃莱斯上尉赶过来时,发现四、五名中国士兵像“兔子跳一样”在山丘上消失了。
  219高地是可以下望清川江的战术要地,中国军队似乎抢先一步占领了山顶等待美军的到来。
  沃莱斯上尉招呼周围的士兵前进,匍匐着向小山峰接近,山上飞来的手榴弹在附近爆炸,沃莱斯的一个耳朵被割破,左胸也被弹片击中。中国军队只在大山峰一带布设了阵地,除了手榴弹,机枪、步枪齐射,包括沃莱斯在内有18人负了伤。
  W.布罗顿中尉的第3排在此期间从北侧斜坡向大山峰进攻,无奈携带的弹药不济,攻到斜坡一半就没有弹药了。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援护下,第3排接近了中国军队的堑壕,这时四、五名中国士兵举着双手走了出来。“Moonshine……”随着布罗顿的呼喊,被叫做“Moonshine(月光)”的韩国兵跑上前来,用中国话喊道:“如果投降,你们就快下来吧!”“什么话!你们才应该上来!”中国士兵回答道,双方隔着约六米的距离。第3排端着枪,呆呆地看着大声对话的中国兵和“月光”,又看见有几名中国士兵举着双手似乎要加入投降谈判的样子。突然,那些站成了一排的举着双手的中国士兵两手向前方挥去,然后翻身跳进了堑壕,与此同时手榴弹在第3排周围爆炸开来。原来中国士兵举着的双手的手掌是向上的,美国兵以为那是“中国式的投降手势”,其实手掌内侧以及衣襟处都藏着手榴弹。“月光”的左手被炸飞,倒了下去,其他多人的背、肩、屁股、手腕被炸伤。布罗顿下令用手榴弹还击,但是很快手榴弹也没有了,下午四点左右,第3排撤退了。
  撤到路上,碰上了受伤的连长沃莱斯。山丘上连队主力占领着小山峰,但第3排撤退后,中国军队进至了两峰之间的杂木林,手榴弹和射击集中到了小山峰。乔纳斯指挥着第2排的25个人试图进行突击,但遭到了杂木林中机枪的射击,死伤了一半。副连长E.瓦因中尉没办法,只得集中残兵在小山峰上构筑了圆形阵地,第4排的迫击炮配置在山麓防备中国军队的反击。
  不过,中国军队仍在大山峰和杂木林中射击,没有突进的意思,到了日落射击也停止了。  184.韩国师败退(第十四章12)
  入夜后,219高地一片沉寂。气温是冬天的北朝鲜很罕见的摄氏15度,满月当空,向下清晰的望见撒着月光的清川江两岸,然而,B连现在没有赏月的心思,视线漫无目的扫向寂静的四周,任何一丝动静都逃不过他们的耳朵。
  随着清川江岸曳光弹飞舞,从对岸和右后方传来了激烈的枪声,不久炮声响起,四周的地平线被炮火映红了。然而,随着时间跨入11月26日,枪炮声或炮火越来越激烈了。
  “这样看来,到处都遭到攻击了呀。”蜷缩在小山峰圆形阵地里的瓦因副连长看了看手表,小声叽咕道,此时时针指向26日凌晨两点。正如瓦因所料到的,第8集团军全线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浸透攻击,也许可以说是遭到了伏击。
  中国军队在多处地段已进入了第8集团军的战线之中,潜伏在山和山丘的背阴面,目送美军的车辆和人员通过后,利用黑夜从侧背部展开攻击。
  美第9团左翼的第3营各连遭到背面的攻击陷入了溃乱,中央第2营主力被包围,右翼第1营营部被袭击消灭了。
  最戏剧性的败退纪录是申尚彻准将指挥的韩国第7师。第7师和在其右侧的第8师是韩国第2军的主力,但是新兵很多,据说有的人只进行了四发实弹训练就被派到了前线。第7师中金龙周上校的第8团在右,李奇健上校的第3团在左,朴升日上校的第5团为预备队,目标是占领德川北方的龙渊洞至寺顶山区域。战线位于妙高山脉险峻的山岳地带,第8团和第3团在和中国军队发生接触后,分别在寺顶山和妙高山跟前布下了阵地,第5团为填补第3、第8两团的间隙进至了牛贤洞。
  中国军队开始总攻击的时刻就是瓦因中尉在西方清川江畔看手表的时间,凌晨两点。“哨子声和嘹亮的军号声似乎能将寒风撕裂,潮水般的大军发出野兽般的喊声涌了过来。”中国军队攻击的样子是这样被描述的,“能将寒风撕裂的军号声”就是喇叭和唢呐的声音。
  中国军队首先集中攻击了韩国第7师8团的正面,兵力约为两个团,同时还有约一个团从背后的下岭谷山攻来。寒夜的山中,枪声和喇叭声、唢呐声、哨子声使树林在颤抖,喊声震彻山谷,给韩国部队的感觉是敌人的兵力无穷无尽。第8团调动全部火力应战,但是中国军队源源不断的从黑暗中涌出,越过山谷,攀上斜坡,像巨大的蚁群推了过来。右侧的2营在恐惧之下向后败去,左侧的3营也溃乱了,后方下岭谷山的1营也尾随着追击败退友军的中国军队的“人海”撤退了。
  在牛贤洞布防的第5团也遭到了约一个团规模的中国军队的攻击,1营被击溃,随后驱逐了第8团的中国军队也加入了战斗,2营也溃散了。
  中国军队一部很快就逼近了第7师师部,申尚彻在第5团3营的护卫下撤走了,并令第3团撤往邻接的美第38团区域,同时向另两个团发出了撤退命令。第5团、第8团继续向山中溃散,放弃了德川,一直退到了顺川。第3团后退到球场洞东方约3公里的龙登洞,并入了美第38团前线。
  美第38团大吃一惊,也有些混乱起来。本来第38团的阵地已经多处被中国军队侵入了,而此时对美国兵来说很难和中国人区分的韩国兵大量的涌来了,不断发生韩国士兵被攻击的骚动,团长G.派普洛上校给第2师师长L.卡伊扎少将去了电话:“我团防区来了韩国第2军的一个团,那些家伙怎么处理啊?请指示。”师长卡伊扎正在为无法联系上第9团以及各方面发来的苦战报告而焦头烂额:“别为这种小事打电话给我!你自己看着办吧!”
  韩国第7师的溃乱给其右翼的韩国第8师的影响相当深刻。第8师原计划是准备经由德川北方的白岩山、小快山向柔院锁进攻的,和第7师一样都是刚进入妙香山脉就被中国军队阻击了。
  中国军队使用对付第7师的办法,于25日半夜对第8师发动了攻击,在都坪里布防的是左翼第10团(高根弘上校),遭到了敌人从侧面的攻击,这股敌人正是击溃第7师8团的中国军队,第10团败退了下去。紧接着,右翼第16团(俞义睿中校)遭到约两个团中国军队的攻击而陷入混乱,第21团(金永鲁中校)也遭受着沉重的压力。各团的位置是:第16团在孟山东方约11公里、第21团在孟山东北方约28公里、第10团在孟山北方约24公里。
  得知这些情况后,韩国第2军军长刘载兴于凌晨四点前后命令第8师师长李成佳固守孟山。李成佳命令各团以宁远为中继点向孟山撤退,但是中国军队已经从宁远向孟山进攻了。第8师能做的就是和中国军队发生追尾然后被包围,最后四散而逃——还只能向南方逃去。 185.铁壁连(第十四章13)
  清川江畔的美军B连也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攻击。
  B连在此之前一直没有遭到攻击,有些习惯了周围的安静,越来越多的士兵进入了梦乡。在西南斜坡下面小山包边的迫击炮排里也有多人睡着了,二等兵J·哈瓦特就是其中之一,在阵地中间抱着枪睡着。
  离边上的迫击炮约有数英尺远的下士W·克罗福德揉了揉眼睛醒了过来,凌晨四点多,也就是韩国第7师、第8师被击溃的时候,他注意到哈瓦特的壶形阵地中有站立的人影,那人边从阵地中出来边用英语说道:“不要开枪,我是韩国GI,敌人来了!好多好多,马上就到了……”克罗福德在想这个韩国兵是什么时候跑到哈瓦特的阵地里去的时候,耳边响起了中士H·辛格的怒喝声:“敌人来了,是‘谷库’(东洋人的蔑称,具体该怎么翻没查到)。”辛格手中的M1同时开了火,对方捧着脸倒了下去。随着辛格的枪声,寒夜中响起了令人战栗的喇叭声,219高地被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包围了。中国军队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展开了攻击,另外从大山峰射来的枪弹也很密集。美军阵地利用高处的洼地而设置,射击对他们效果不大,中国军队的攻击只能靠投掷手榴弹。
  日落后,韩国人夫运来了子弹、手榴弹和食品,B连也可以用手榴弹还击了。经过观察,B连发现中国军队的攻击好像是在喇叭的指挥下进行的,“嗒啦啦、啦啦”两声想过开始冲锋,接着“啦哩”一声一起投掷手榴弹。因此B连哼着喇叭的节奏,准备好最初的两声,并随着“啦哩”声向下投掷手榴弹,中国军队在听到最后一声再做投弹的动作,已经晚了,攻击被击退。
  但是,中国军队对付这个小小的219高地也采用了“人海战术”,反复以80人为单位以手榴弹攻击向顶上进逼。B连的伤亡逐渐增加,手榴弹越来越少,到天亮前,克罗福德下士从迫击炮阵地搬来了最后一箱手榴弹。中国军队似乎察觉到了B连的手榴弹不足了,熬到天光略有放亮的时候,中国兵挥舞着手榴弹从南北斜坡开始攀登。B连等到中国兵靠近投下最后一箱手榴弹,击退了这次进攻。然而,B连的战斗力也就到此为止了。
  天亮后,中国军队对219高地实施了喀秋莎火箭炮覆盖,因为高地有中国兵,所以覆盖集中在北面斜坡,B连的损失不大,紧跟着的攻击眼看就要来了,副连长瓦因收集起石头、装食品的罐子,只要能投掷的都集中起来了。
  终于,在上午九点三十分美军飞机来了,飞机向大山峰的中国阵地投掷了燃烧弹并进行了扫射,掩护B连撤退,B连于中午十二点半和清川江西岸的第2营主力汇合。26个小时前还是129人的B连只剩下了34人。B连因为这次战斗被授予了“铁壁连”的称号。
  然后,就算有B连这样的铁壁,第8集团军的“壁”还是因为右翼韩国第2军的过早溃乱而留下下了大豁口。和一个月前的“总反攻”一样,又是右翼的薄弱形态,而这次从这个破孔冲进来的中国军队的“人海”要比上次多得多、快得多,第8集团军就这样被推了回去。 第十五章 后退命令
  
  186.情报泄露(第十五章1)
  11月27日正午,沃克向东京做了汇报:“中国军队正以大兵力对我展开攻击,但是中国军队是否打算继续攻击我们尚无法确定。”从前天夜里右翼韩国第2军的溃乱起,第8集团军全线遭到了中国军队的侵蚀,在此环境下沃克做出的判断实在是“太乐观”了。在沃克看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攻势时间很短,随后就踪迹全无了,另外,他把希望寄托在27日开始的美第10军的攻势。
  美第10军以韩国第1军沿东海岸、美第7师在中央、美陆战1师为左翼开始北上。其中美第7师向长津湖东侧前进,陆战1师从长津湖南部的柳潭里向武坪里行进然后右折向北进攻,经由江界往鸭绿江边的满浦镇而去。连接满浦镇、江界、武坪里、熙川的道路是中国军队的补给通道,陆战1师的攻击目的就是切断中国军队的“动脉”,如果获得成功,肯定能够阻止中国军队的攻势,正因为这样,所以沃克还是相当乐观的。
  第10军军长阿蒙德于26日乘直升机从兴南的司令部赶到了柳潭里,陆战队第5团和第7团的主力正在这里。阿蒙德得到汇报,第7团抓获的中国兵交代:“陆战队两个团到了柳潭里后,中国军队两个军六个师将发动攻击,其中三个师分别从北、西、南攻击柳潭里,第四个师攻击喝隅里,第五个师攻击古土里切断美军补给线……”
  向阿蒙德汇报的陆战队第7团情报副官D·弗朗斯上尉的脸上带着苦笑,俘虏交代的中国军队的计划完全是以美军的作战计划为基础的。事实上陆战1师的作战计划是第5团和第7团在柳潭里集结,第5团为主攻,第7团为助攻,一起西进,第1团沿喝隅里、古土里、真兴里、咸兴、兴南前进并确保向南的补给线。这个计划命令是11月23日才下达的,而中国军队中一个苦力小兵居然知道这个内容,但是一个小兵怎么会知道军一级的作战计划呢?“这个俘虏是来使诈的间谍?他有特殊的妄想症?”弗朗斯嘟囔着评论道。阿蒙德又坐直升机在附近视察了一番,满腹狐疑的回兴南去了,长津湖一带的山和高原白雪一片,没有一丝活动的人马的影踪。
  然而,那个苦力小兵的交代一点都不夸张和虚假。陆战1师的正面是中国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其中张翼翔将军的第20军和彭德清将军的第27军已经展开完毕,张仁初将军的第26军正在向长津湖靠近。第27军在柳潭里北方至长津湖东侧布阵,第20军在柳潭里西方的雪山中藏身,等待着海军陆战队的到来。
  中国军队再次实施伏击战,很明显美军的作战计划被泄露到了中国。回顾朝鲜战争,常常发现美军情报在不经意间泄露。美军的动向一般通过公报和报道披露,作战计划的细节是机密的。尽管如此,中国军队还是多次对美军实施了伏击战。美军的记载是在后方活动的北朝鲜游击队干的,甚至对自己军中的“韩国兵”投去了怀疑的眼光。
  不管怎么说,对中国军队的情报收集不足和先入为主的过小评价,加上自身行动的泄露,注定了美军要遭到非命…… 187.零下三十度(第十五章2)
  11月27日,陆战1师按计划开始了攻势。上午八点十五分,陆战队第7团3营从柳潭里出发,八点半,陆战队第5团2营向西出发。
  第7团的任务是占领第5团前进道路两侧的高地进行援护,3营的G、H、I三个连中,H连被派遣至西北的1403高地、G连至西南的1426高地。两个高地都没有敌踪,轻松占领了目标。
  第5团2营沿山道向柳潭里西方的1271高地前进,排除了中国军队的抵抗,占领了高地。中国军队的抵抗很激烈,占领高地已是下午三点多了,2营不准备前进了,开始构筑阵地防备中国军队的夜袭。
  总之,第一天的作战目标算是达成了,接到汇报,沃克再次燃起了“从背后切断中国军队”的希望。但是,事态在经过一夜之后急转直下。
  占领了三个高地的陆战队加紧构筑阵地,作业非常困难,原因是天气太寒冷了。这天,柳潭里地区下午两点的气温是零下24度,日落后降到了零下30度左右,而且这样的低温从十月下旬就开始了,所以山和大地都被冻得硬邦邦的。构筑阵地要挖堑壕,冻土和岩石一样坚硬,陆战队员挥汗如雨,不断的脱去衣服。水壶、食物也都冻住了,不少人吃了冻住的饮食还闹起了肚子,穿的厚厚的防寒服在严寒的野外闹肚子是很痛苦的,一部小心屁股和肛门就被冻伤,而裤子脱慢的话……陆战队员的动作必须十分小心谨慎,好在天黑之前,阵地大致构筑好了。
  柳潭里被南边的1294高地、西南的1426高地、西边的1271高地、西北的1403高地、北边的1384高地、东北的1282、1240高地所包围,陆战队分别配置了第7团1营A连、第7团3营G连、第5团2营F连、第7团3营H连、第5团3营G连、第7团2营E连、第7团2营D连。另外,高地之间的间隙也做了配备,1294、1426高地之间是第7团3营I连,1426、1271高地之间是第5团2营D连,1271、1403高地之间是第5团2营E连。而1403、1384高地之间的峡谷没有配置兵力,1384高地中腹至1282、1240高地连接线配置着前述的兵力。
  陆战1师师部和第10军司令部都在兴南,这天师部大部分已前进到了喝隅里,师长史密斯定于28日早上到喝隅里的师部。
  中国军队也做好了攻击准备,等待着天黑。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将军把司令部设在了柳潭里北方16公里的蛇阳地山中。第20军89师在柳潭里西方展开,59师从西北向南迂回柳潭里与喝隅里当中的德洞山头,58师正向喝隅里西南、60师正向古土里北方接近。第27军79师从柳潭里北方快速南下,80师从东北方向接近了古土里南方的真兴里。作战构想是首先由第20军89师、59师和第27军79师包围并歼灭柳潭里的陆战队第5团和第7团,然后切断补给线各个击破,粉碎陆战1师。
  满月后的第四天,月亮依旧很圆,从傍晚六点起就挂在了南面的空中。
  柳潭里东北1282高地的陆战队第7团2营E连的排长J.杨希中尉发着牢骚:“畜生,这下敌人能看见我们,我们却什么也不能看见了。”陆战队的圆形阵地面向北方防备敌人的攻击,南面空中的明月照在高地上将陆战队员的逆影投向敌人,而如果敌人沿着北侧斜坡向上攀爬的话,他们的身影正好隐藏在高地的月影中。而事实上中国军队正是利用了杨希中尉所说的月影,展开了攻击。
  晚上十点左右,中国军队第89师开始攻击西边的1271高地和西北的1403高地,第79师攻击东北的1282高地,采用的是迫击炮和手榴弹烟幕掩护的突击方式。双方的照明弹照亮了夜空,枪声、爆炸声、喇叭声、哨子声、喊声震彻了零下30度的寒山。
  杨希中尉回忆说,他的排发射的照明弹是1942年产的,出了一发哑弹,“敌人的照明弹燃得很旺,把我们像照圣诞树一样照亮着,捡起来一看,居然是美国造的,上面还有1945年、1947年制造的戳记。”敌人居然有美国制造的武器,而且比自己部队用的还要新,怎么会这样?“那时我都觉得快要错乱了。”
  1271、1403高地上陆战队第5团F连和第7团H连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于28日凌晨击退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凌晨一点,中国军队第79师开始攻击1282高地东侧的1240高地、北侧的1384高地。1384高地没有直接配置兵力,其西南山腰布有陆战队第5团3营I连一部。中国军队占领了1384高地后于两点半左右对I连展开了攻击。
  这个时候,各个高地美军都处在苦战状态,后方守卫德洞山头的陆战队第7团F连和西北高地的第7团C连也遭到了中国军队第59师的攻击。
  凌晨三点,陆战队第5团3营营长R.塔普莱中校命令G连连长G.哈曼森上尉进行反击,夺回了1384高地。但是,东侧的1240高地被占领,西侧的1271高地部分被侵入。
  位于1240高地东北的1282高地上杨希中尉的E连还在苦战,陆战队第5团1营A连的两个排从柳潭里前来增援,中国军第59师235团展开了全力攻击,E连连长W.菲利普斯上尉、副连长R.波尔中尉相继战死。菲利普斯上尉将刺刀插在地上,叫道:“就是这里,我们不能再后退一英尺了!”随即胸部中弹阵亡。样希中尉的鼻子被手榴弹弹片割破,流出的血结成了冰,只能用嘴呼吸,喉咙被冻伤了。E连全员都负了伤,用冻僵的战友尸体为掩体继续战斗,到凌晨五点左右,E连被赶到了高地南面的斜坡。就在这时,J.琼斯上尉指挥的陆战队第5团1营C连赶到了,琼斯身先士卒,用刺刀开路,夺回了1282高地。
  但是,西北的1403高地上陆战队第7团H连自连长H.哈里斯中尉以下大部战死,高地被占领。
  围绕柳潭里的西、北、东高地群中,除了1271高地和1282高地都被中国军队夺取了。而且,后方德洞山头及其西北高地也被中国军队包围,柳潭里陷入了被孤立的危险中。
  史密斯于上午十一点乘直升机来到了喝隅里,正午,阿蒙德也飞来了。 188.决定总撤退(第十五章3)
  中国军队对第8集团军的攻击加上陆战1师直面的事态,战场发生的状况所代表意味是很清楚的——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攻势。
  沃克在接到联络后,不得不放弃了之前萌生的希望,向东京进行了汇报。“敌人的攻击兵力约20万……全部是中国人,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攻势,此事已毋用置疑……”接着阿蒙德汇报紧急事态的电报也传到了东京。
  那个时候,麦克阿瑟和霍特尼正在对着一张照片谈笑着。28日下午两点半在日本桥“三越商场”大厅举行的麦克阿瑟胸像的揭幕仪式,胸像是著名雕刻家川村吾藏在美国完成的作品,川村吾藏在完成了这件雕像不久就去世了。麦克阿瑟微笑着看着胸像的照片,等到读完两名指挥官的电报,一下子将照片摔在了桌子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麦克阿瑟低声问赶来的参谋长D.黑奇少将,而还没等黑奇回答就先下令叫两个指挥官到东京来。
  阿蒙德指示史密斯采取应急措施,史密斯于下午四点二十七分命令陆战队第7团确保南方的补给路线,四点五十分命令陆战队第5团停止西进并就地布防。
  沃克也命令第8集团军向清川江南部后撤,确保安州、军隅里、顺川、北仓一线,并与阳德北侧的战线连接。
  在这些措施安排完毕后,沃克和阿蒙德前往东京,就在两人分别从平壤和元山出发之后,下午五点二十五分,麦克阿瑟发表了声明:“我们将面临一场全新的战争。”麦克阿瑟承认中国有“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参战,并且说“战争尽早结束的愿望被击碎了”,最后做了如下总结:“现在的事态很严峻,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联合国军司令的权限,必须通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及世界的外交机构来解决。”麦克阿瑟同时将声明的内容发往了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只是把中国军队的兵力调整为了“约三十万人”,并表明了战线调整的方针是“暂时停止进攻,转为防守态势”。
  麦克阿瑟和两名指挥官的会谈是11月28日晚上九点五十分在他的宿舍“美国大使馆”的书房里进行的。出席会谈的有黑奇少将、威罗比少将、拉特准将和霍特尼准将。会谈的重点是:基于第8集团军的情况比第10军危急,第10军能采取什么行动给予第8集团军以救援。
  拉特准将提议第10军下辖的第3师越过狄踰山脉西进,从侧背后攻击侵入第8集团军右翼的中国军队。阿蒙德指着地图进行了反驳:“这张地图上画有横穿狄踰山脉的路,而实际上一条路也没有,那里只有冰和雪,中国军队的兵力加上寒冷就能全歼投入的第3师。”那么第8集团军派一个师同时东进如何呢?阿蒙德的提案遭到了沃克的反对,沃克说没有多余的兵力。
  当麦克阿瑟询问如何处置时,两个人都回答说应该立即后撤,重整态势,然后才可能进行反击。麦克阿瑟陷入了沉思。在这次会谈之前,通常是麦克阿瑟根据自己的战况分析就能做出决定,而这回是首次在后方召集前线指挥官开会来做决定,有批评说是因为70岁高龄导致的精力衰竭。威罗比回忆说:“这么说的话,确实麦克阿瑟带有以前没有过的疲惫表情,曾垂下眼睛,向前弯下身子。”还有过闭着眼睛说话的情景。
  “首先要保证士兵安全,然后击破敌人的军事力量,这是我们的任务,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将撤到半岛的腰部,让敌人的补给线延长再切断它。”朝鲜半岛的腰部即平壤到元山一线半岛的最狭窄的地区。“各位,希望大家保密。”随着麦克阿瑟这句“保密”,七人会议结束,时间是11月29日凌晨一点三十分,会议的决定是——美军总撤退。
  沃克和阿蒙德在大使馆略作休息,天一亮就从羽田机场出发返回了前线司令部。 189.新的战争(第十五章4)
  直面新的战争——麦克阿瑟的声明和报告的结论在华盛顿眼里有另外的解释。
  杜鲁门总统理解为“转嫁责任”。仅仅四天前还在说“圣诞节结束战争”,现在结束战争的愿望被粉碎,“新的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国军队不应该是突然出现的,麦克阿瑟是知道中国军队的存在及其战斗力的,因为他曾说过如果得不到轰炸满洲的许可将无法歼灭敌人。他完全可以不说“圣诞节结束战争”这样的宣言,但他还是说了,而当这个说法不能实现时却说要进行“新的战争”了,这不是“转嫁责任”是什么?杜鲁门在他的《杜鲁门回忆录》中表达了相当的不快,他这样写道:“我在那个时候就认为必须马上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了。”
  参谋长联席会议将这则声明看作麦克阿瑟“开眼”了。声明虽然确实可以解释为“转嫁责任”,但将事态解释为超出了自己的权限范围也并不算过分。在此之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一直在麦克阿瑟的影响下将战争扩大,联席会议的分析,麦克阿瑟所说的“新的战争”可以理解为朝鲜战争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麦克阿瑟的确认,“新的战争”的解释是今后除了要寻求战术上的胜利,还要寻求用政治来解决战争的意向。
  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在11月29日回电东京同意麦克阿瑟采取守势方针。很快,麦克阿瑟回电,希望得到台湾中华民国军队的增援,请求能同蒋介石直接进行交涉。麦克阿瑟认为,在朝美军的补充还至少需要七万四千人,但是12月份预定的补充兵力只有两万三千人,蒋介石在开战时曾提出过提供中华民国军队三万三千人的愿望,麦克阿瑟想接受这个提案。
  陆军作战部长C.博尔泰少将回忆说:“麦克阿瑟所说‘新的战争’的意思不是停手不打,而是要得到‘新兵力’来进行‘新的战争’。”博尔泰皱着眉头和联席会议的首脑们面面相觑。
  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在一周前的11月22日召开,通过的计划是1951年度美军增到126.3万人,到1954年6月增至135.3万人。而眼下美军现有的战斗部队除去在朝兵力只有驻扎本土的第82空降师、驻欧洲的一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团。作为援朝兵力,计划到1951年6月调去州兵第28、第43师,7月调去州兵第40、第45师,8月调去第2步兵师,9月调去第2装甲师、第11空降师。计划部队最早也要在七个月后才能抵达,如果现在就要派的话,只有本土的第82空降师,就算派了,也不能满足麦克阿瑟的要求。
  然而动员中华民国的军队,将会把战火波及到台湾,还有可能招致苏联援助中国甚至下决心参战。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必须要考虑“世界性的影响”为由决绝了麦克阿瑟的提案。
  “新的战争”要避免发展为“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陆军副参谋长M.李奇微中将强调“有必要关注现在朝鲜战争的实情”。
  战线的困难越来越大。沃克和阿蒙德从东京参加完会谈返回各自的司令部后,立即发出了后撤命令。但是,第8集团军中最北端的美第2师后方已被中国军队完全切断,第10军主力陆战1师也被分割包围在柳潭里、喝隅里、古土里。
  “我们对能从‘中国人的铁环’里逃出多少人去真的一点信心和头绪都没有。”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心境的,对第8集团军来说,除了米尔潘所说的‘中国人的铁环’,还要直面后方的人心动摇等不安因素。 190.金块搬出(第十五章5)
  比如,在平壤——
  关于北朝鲜占领区的行政权问题,韩国政府当然将其视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但是联合国朝鲜委员会在攻陷平壤前夕的10月12日通过的决议是将北朝鲜占领区置于联合国军司令官的管辖下。因此,10月19日占领平壤后,韩国政府将原平安南道知事金炳渊重新任命并派往平壤,但被第8集团军拒绝,第8集团军任命的是知事是金圣柱。金圣柱于10月26日在平壤将“樱花酒店”设为办公地开始行政工作,不过对35万平壤市民来说,新政的出现是有些奇怪的。
  美第8集团军任命R·蒙斯基上校为军政部长兼平壤副市长,市长由禹洚淳出任,蒙斯基更有实权。另外拥有外号“白头山之虎”的平壤宪兵队长金宋元上校也参与行政工作。
  对市民们来说,在市长、副市长、宪兵队长的“三头政治”的统治下,生活很不安定。布告、警告,特别是揭露赤色份子的告示,经常三个地方发的指令都不一样。韩国士兵的掠夺、从南边赶来的“牟利者”的接收行动不断,还有人穿着没有军衔的军装随手写下接收单贴在民房和仓库上,然后搬运米、服装、家财。甚至还有在二战后逃到南方的地主回来要求佃户交这五年的租子。
  尤其令平壤市民变穷困的是通货问题。当时的货币价值上北朝鲜的货币价值高,在北朝鲜“牛一头600元、猪一头200元、烧酒一升80元”,而在韩国比这要贵十倍以上。但是,占领后韩国货币和北朝鲜货币以一比一的比率流通,市民被告知北朝鲜货币没有价值要兑换成韩国货币才行,那些带着成捆韩国纸币前来的“牟利者”很快就将市场买空了。因此,那些当初摇着太极旗欢迎美韩军的市民的表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变得灰暗起来。
  11月24日的“圣诞节攻势”开始不久,平壤市民已经开始有中国军队参战的流言了,11月28日麦克阿瑟的声明发表后,一部分市民便开始了避难准备。接着,11月29日,有传言说美军已退到锦江,并从镇南浦搬走了金块。
  这个传言是事实。当初美韩军逼近平壤时,北朝鲜方面将位于平壤西面的镇南浦精炼厂中30吨黄金、17吨白金及其他贵金属运出并掩埋在精炼厂和镇南浦车站之间的地里。日本统治时期担任平安北道技师的方震昊战后被北朝鲜任命为上校,指挥了这次掩埋行动。美韩军很关心镇南浦精炼厂的金块,在攻陷平壤前就派了潜伏在镇南浦的韩国谍报网负责人杨点沫与方震昊进行了接触,杨点沫询问方震昊金块的所在,并说金块是祖国的,交给美国人就麻烦了。方震昊一直回说不知道。等到平壤陷落,轮到美军来询问他了。“又一周时间,我住在美军军官宿舍,有吃有喝,也被询问,没有拷打和威胁,就是好好款待想让我自己说出来。”方震昊仍回说不知道,最后美军释放了他。杨点沫之后一直保持着和方震昊的接触,终于方震昊打算投奔韩国方面,只是想获得了保全性命的承诺,杨点沫调来了一个宪兵排到镇南浦,说是来保护方震昊的。不过方震昊告诉派来的宪兵排长金仁成少尉,希望能直接得到宪兵队长金宋元的承诺。因为金宋元的主要责任是在平壤市内外搜捕并处置赤色份子,而方震昊有北朝鲜上校的身份,是北朝鲜政治保卫部所属的物资调配专员,只有有了金宋元的保证才能避免被清洗的危险。接到金仁成的汇报,金宋元直接驱车前往镇南浦,不过途中出了问题没能抵达。方震昊听金仁成说明情况后觉得金宋元还是有“诚意”的,就告诉了埋藏地点。
  方震昊供出埋藏地点是11月28日,金仁成等人将金块挖出装上两艘船已是29日傍晚了,两艘船“大同1号”“大同2号”于30日未明从镇南浦起航,“大同2号”因超载沉没在白翎岛海面,只装着金块的“大同1号”安全到达釜山。这批金块主要是粗铜板418块30.123吨,沉淀物784公斤总计30.907吨,后在长项精炼厂提炼出纯金434公斤。
  关于金块搬出,还有后续,方震昊后来出任韩国的“打到共产主义联盟”企划部长,1953年12月中旬,杨点沫又来拜访了他,并颁发给他李承晚总统签发的奖状以及写有“奖金1亿3600万韩元”的收据。方震昊回忆说,太荒唐了,他一分钱也没有拿到过,所以拒绝在收据上签字,后来在治安局的劝说下,不得不签了这个字,那时为了打捞装有白金的“大同2号”,花费了近7000万韩元,结果以失败告终,奖金可能就用来冲这笔费用了。另外,因为交出了金块,方震昊还获得了勋章,是金宋元亲自颁发的。
  以上是关于金块搬运的事情,而现实中金块搬出的流言早在装船之前就已经在平壤市内流传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旦作为本位货币的黄金出现异动,直接说明了经济和生活将出现危机。知事金圣柱、宪兵队长金宋元还在叫嚷联合国军占据优势来维持安定,但是,市民间发生的动摇越来越激烈。韩国来的“牟利者”们一马当先的跑了,曾协助过韩国方面的市民们携带着家财渡过大同桥向南逃去,走海路出逃的人们在大同江上、镇南浦港寻找起船只来。 191.第8集团军的撤退之行(第十五章6)
  11月30日晨,战况显现出悲凉的状况。
  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在前一天派遣驻扎在古土里的直属部队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前往喝隅里,目的是打通被切断的通往喝隅里的连络通道,同时援助陆战队第1团3营。第41特遣队加强配备了陆战队第1团G连和美第7步兵师31团B连,由特遣队队长D.德拉伊斯蒂尔中校指挥。特遣队由29辆坦克和141辆卡车组成,17辆坦克在前,12辆坦克殿后。
  傍晚时分,特遣队遭到了道路两侧的中国军第58师和第60师的夹击,被分断开来。除了约300人的主力和坦克经过苦战达到了喝隅里,其余的部队被各个击破了。
  随行的美第10军作战部长助手J.马克罗林少校带着约130人战斗到30日凌晨四点半时,几乎弹尽粮绝,这时,中国军队派人前来劝降,马克罗林通过翻译表示拒绝,但是周围的士兵几乎都没有了弹药,即使有也不足八发,而且中国军队知道这个状况,所以士兵们冷眼望着马克罗林,马克罗林又和中国军代表交涉,僵持了不少时间,中国军代表发出了最后通告,限十分钟内投降,不然就发动总攻。马克罗林只得投降,中国军队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争夺战利品,后来不少俘虏在后方找机会逃脱了。
  第8集团军第2师的体验则更加残酷。美第2师从院里、飞虎山一线经槽桶谷向顺川后撤,以第9团和韩国第3团为先头,之后是第38团、炮兵、工兵、第23团的后撤顺序,侦察报告“最多一个营”的敌人在前方布防,但是两边山上充满了中国军队,第2师不断遭到夹击。
  美国开拓时期印第安人和拓荒者之间的抗争中,当印地安人抓到俘虏后喜欢用一种特殊的刑罚来进行惩处,方法是印第安人站成两列,让俘虏从中间通过,两边的印第安人用鞭子抽打他们,能通过的将被释放。现在,当第2师通过槽桶谷时,就受到了两侧山上的“印第安人鞭刑”式的攻击,当到达顺川南方时,兵力损失了80%。
  这些战况以及后方开始发生的动摇现象给了麦克阿瑟以深刻的冲击。麦克阿瑟在11月30日向华盛顿报告:“可以预见,在目前情况下第8集团军将无法坚守现有战线……将不得不继续向后撤退。”
  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份电报的评价是“充满着之前不曾见过的忧色”,而美国的舆论显得非常兴奋,总是报道前线传来的败报,尽是陆战队孤立、第8集团军溃散了之类的传言。 192.原子弹声明(第十五章7)
  11月30日,杜鲁门召开了例行的记者招待会。杜鲁门预计记者们会集中质问朝鲜战线的情况,所以准备了一份声明,声明的宗旨是政府已承认联合国军的战势出现了不利局面,但不会在暂时的失败下停止战争。“联合国军不会放弃在朝鲜的使命,联合国军的宗旨是背负全人类的和平与希望,阻止一切侵略行为。”在朗读完声明后,随着等候多时的记者团的“总统先生”,问答开始了。
  “总统,我们对于现在朝鲜的事态,有什么具体的应对措施吗?”
  “美国针对必要的情况会使用必要的手段,在朝鲜,政府已准备了必要的手段。”
  “这些必要手段中,包括使用原子弹吗?”
  “我们将使用我们拥有的所有武器。”记者席中发出了一阵骚动,有记者踢倒了椅子愤然离场。
  “总统先生,您说的所有武器是不是意味着将使用原子弹作为一种积极的考虑?”
  “关于原子弹的使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考虑的,我希望最后不会用到它,它是一种恐怖的武器,为了不伤及无辜,只有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这个判断将由现地司令官来做出。”
  记者招待会刚结束,新闻秘书C.罗斯解释道:“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权在总统手中,而不是麦克阿瑟。”杜鲁门提到了原子弹,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美国将继续进行朝鲜战争的决心,但并不表示会轻率的使用它,所以,从大学时代就是杜鲁门朋友的罗斯出来做了澄清。
  但是,美国总统正在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这条新闻已经在全世界传开,令各国非常吃惊。特别是承担着西欧各国安全的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表现出了强烈的不安。杜鲁门的发言意味着美国决心和中国进行一场战争,也许会形成世界大战。一旦美军失利,弄不好苏联会乘机征服欧洲。
  英国首相C.艾德礼和在野党领导原首相W.邱吉尔、原外交部长A.伊丹经过磋商,给杜鲁门发去急电要求直接会谈。 193.重建战线(第十五章8)
  ——“从12月1日到2日敌人的压力出现了缓和,战线比较稳定。”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是这样记录第8集团军战况的。
  在杜鲁门“原子弹声明”的冲击下,各国政府都像屏住气一样紧张的观望着。英国首相艾德礼预定在12月4日访美,各国都在等待着这次英美会谈的结果。
  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麦克阿瑟尽可能快的将第8集团军和东海岸的第10军连结起来,必须重建战线。只要看过朝鲜半岛地图就能理解这条意见。
  第8集团军在清川江南方的肃川、顺川、成川、阳德一线整顿兵力,而第10军在东海岸的北部和中部分两条线向内陆前进,分别是韩国第1军和陆战1师。当然,第10军也被命令向南发展,控制阳德至元山之间地区,组成横穿半岛的防御线,这是常识性的军事原则。毫无疑问,麦克阿瑟是具有这种战略眼光的,但是能不能实现又是另一回事了。
  麦克阿瑟指出想要打通挡在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之间的狄踰山脉是困难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让第10军在那里拖住“至少8个中国师”,以此来保障现阶段第8集团军的安全。麦克阿瑟就是这样答复华盛顿的。
  华盛顿觉得不能接受,12月2日,派遣总参谋长L.科林斯上将到东京,确认战况的实情,并同麦克阿瑟进行协商。
  当天,战线维持着平安状态。陆战1师将位于柳潭里的第5团、第7团主力向喝隅里撤退。前一天上午八点先行的第7团1营当天上午十一点二十五分到达了中间地点德洞岭,救出了一直在苦战的第7团2营F连。W.鲍勃上尉指挥的240人的F连在五天内顶住了中国军第59师的进攻,损失达到了47%。第7团1营从柳潭里出来的行程也是相当残酷的,1营顶着令人发疯的严寒和中国军队连绵不绝的进攻,连夜持续攻击前进。
  第8集团军抓紧时间将第24师在顺川配置完成,其他部队也到达了指定位置。
  根据侦察机的报告,从鸭绿江至清川江的北方,北朝鲜西北部的道路上挤满了运输物资的人、牛、马,还有骆驼。“骆驼?怎么可能,骆驼是生活在沙漠里的,不可能在这种冰天雪地里出现的。”骑1师参谋长E.霍姆斯在接到飞行员的报告后提出了疑问。而骆驼的情报是没有错的,中国东北部有很多骆驼,能耐受寒冷,在冬天的朝鲜,比牛马更有用。
  补给队伍的先头还没有到达清川江,第8集团军判断中国军队要等这批补给到了之后才能展开下一步攻势,因此有时间进行准备。 194.撤往三八线(第十五章9)
  平壤,市民的动摇还在继续,街上准备逃难的人越来越多。
  韩国陆军总参谋部政训局平壤分室主任鲜于煇上尉回忆说,当天下午两点,他被宪兵队长金宋元喊去,命令他立即去贴布告,他问贴什么内容的布告时,金宋元冲他大吼道:“这还要问吗?现在市民正在发生撤退骚动,你不知道吗?你就写我军战势有利,要他们安心过日子,凡逃亡者一律枪毙!”“但是,上校,我们不是在准备撤退了吗?这样搞出了问题怎么办?”“什么?亏你还是个军人!后方骚乱将会影响部队作战,你连这点都不明白?!”金宋元带着旧日本军人的作风将鲜于煇骂了一通,鲜于煇只得答应着退出了。撤退看样子是避免不了的,此时发这样的布告,岂不是要重演汉城撤退的悲剧,“何况北朝鲜民众在长期的共产统治下刚刚盼来自由,就这样剥夺了他们撤退的机会太残酷了。” 鲜于煇决定先不贴公告,在心里将那个“混蛋”金宋元骂了一通,回到了办公室。
  鲜于煇和副主任李容相上尉进行了商谈,李容相同意鲜于煇的意见,不赞成贴这样的布告。鲜于煇怕金宋元找到办公室来,就和李容相一起到街上去了,并指示科员不要告诉别人他们去哪了。天空飘着小雪,很冷,两个人找了家小酒馆喝起酒来。两人知道抗拒命令是要受处分的,但又不愿背着良心发布告,只能借酒来麻醉自己。傍晚时分,科员找来说宪兵队的卢德述少校来找过鲜于煇,一会又来报告说宪兵队在找他们两人,第三次来时说金宋元亲自找上了门,骂骂咧咧还打了办公室的人,两人也只能继续喝酒躲避。
  当夜,成川被突破的消息传到了第8集团军司令部。右翼一直是第8集团军的弱点,这次又是右翼的韩国第2军的前线被扯破了,第8集团军司令部一时不知所措了。因为根据“骆驼情报”,中国军队的补给队伍离清川江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军队就此向南进发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为什么中国军队能够进行这样的急进呢?
  朝鲜战争中关于中国军队有七点不可思议之处:(1)参战目的、时期、规模(2)侦察能力(3)伪装、土木工事能力(4)装备与补给(5)夜战能力(6)无视生命的人海战术的意义(7)机动、进攻速度。目前除去中国发表的关于参战动机和目的的公报外,无法获知真实情况,不过这些“谜”也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
  美军以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来比较中国军队会觉得很不理解,而中国军队在战斗中得到了北朝鲜军、游击队、住民的大力协助,特别是北朝鲜游击队,可以说是中国军队的眼和手足,他们传递情报、运送武器弹药和物资,中国军队有些这样的协助,只要专注于“走路”就可以了。
  但是,第8集团军司令部并不了解这样情况,司令部已经感到抵达成川的中国军队就像从冰封的狄踰山脉下山的猛虎一样令人畏惧。成川是位于平壤东北偏东50公里的要地,经由江东向西南进击就能达到平壤,如果向南经由遂安则可以控制京义公路。成川已无法夺回,如此则中国军队将进至平壤南方,把第8集团军包围在清川江南面。沃克向东京发去电报,称守卫平壤很困难,希望暂时退至三八线以南的首都地区进行调整。
  麦克阿瑟明白事态的危机,12月3日向华盛顿发去急电:“第10军正在快速撤往咸兴地区,第8集团军正面已越来越危险,沃克和我都认为守住平壤是很困难的,必须撤至首都地区。目前让第10军和第8集团军会师没有益处,也不具备可行性……中国约向前线投入了26个师,而且满洲还有20万以上的预备兵力……在眼下没有增援的情况下,我军的抵抗力在不断消减,只能渐次后撤,确保海岸桥头堡,除此以外别无良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定程度的抵抗,除了防御无法进行其它活动,我军少量部队无法同全中国人民进行对抗……我接受的命令适用于北朝鲜军,而现状已发生变化,为对应现实事态必须做出政治性的决断并拿出新的战略计划……眼下,时间是最重要的,每过一刻,敌人的战力就增大了,而我军的战力则衰减了。”
  目的就是请求同意向三八线进行总撤退。
  华盛顿得知麦克阿瑟已指示第10军和第8集团军后撤后,回电:“我们同意你保护部队的考虑,可以向海岸桥头堡集中兵力。”同时准备于总参谋长科林斯在东京和麦克阿瑟进行会谈之后检讨派遣第82空降师的可能性。
  第10军于下午一点五十九分由阿蒙德向各部下发了麦克阿瑟的“总后撤命令”,几乎同一时间沃克向第8集团军也下了这道命令。
  韩国政府受到了严重影响,国防部长申性模向联合国发出了“为拯救韩国希望尽早使用原子弹”的请求。这个请求肯定不会被支持的,而且在韩国国内也没有进行报道。如果报道的话,也许韩国百姓在中国军队南下和使用原子弹的双重恐怖下而发生严重混乱。
  在平壤,一般人也不知道美军将要“总后撤”,市民们没有进行逃难的准备。即使这样,在12月3日市民之间发生的动摇越来越厉害,美军慌乱的动向造成了许多市民开始准备逃难。
  政训局分室主任鲜于煇虽然喝了不少酒,但没有醉,他认为会被宪兵队逮捕,所以有些自暴自弃了。分室已经在做后撤准备工作了,重要的资料和物品要首先运到大同江南岸去,然后择机后撤。一个韩国牧师找到了鲜于煇,想搭分室的卡车,牧师原本在北朝鲜,这次随着北进而返回了平壤,曾公开说过不会再和信徒们分开要死守教会的豪言。鲜于煇揭破了这块疤,牧师很尴尬,直接去找司机交涉,最后随车跑掉了。
  下午,金圣柱知事找到了鲜于煇,希望他拿出针对市民的避难对策。鲜于煇认为必须防止汉城撤退的情形,建议立即修复大同江上的桥梁。大同江上的桥梁中,靠近牡丹峰的人行桥已被美军指定专用,船桥里侧的铁桥已被早坏,鲜于煇建议修复这座铁桥用于市民避难。金圣柱和别的一些官员当即表示赞同,鲜于煇随后来到军政部和部长蒙斯基上校进行磋商,蒙斯基回答说市民的过江不归他管,平壤市政府要想做的话他也不反对。鲜于煇又报告了金圣柱,随后市政府开始修复铁桥,同时在市内张贴告示——告平壤市民,大同江铁桥即将修复完成,市民们请安心等待,根据政府的指示有序后撤。
  然而,这些措施实行之后不久,军政部又发表了唐突的告示:“12月5日12时之后,平壤将成为战斗区域。”意思就是如果吧在此之前逃难的话,就有可能遭到美军的攻击。这下平壤市民们一起赶到了害怕,陆续携家带口开始逃难,市内充满着徘徊的市民,充斥着叫嚷声,南逃的脚步声终夜不绝。
  美国陆军部韩国特别派遣队的担任心理战和谍报活动的高贞勋中校开始安排文化界知识分子南撤,这些人是在夺回平壤后通过“北韩自由党”和《平壤日报》组织起来的,如果平壤再度回到北朝鲜统治下,这批人肯定会被清洗的。高贞勋准备了约1200张通行证,并优先安排车辆将他们送走。
  鲜于煇一直到半夜都在协助铁桥修复,略做休息后于12月4日早上回到了政训局的办公室。而此时第8集团军军政部、平安南道道厅、平壤市政府已人影全无,据报全部乘夜撤离了。赶到道厅的鲜于煇正好碰到了高贞勋,高贞勋无奈的说道还有五六百反共人士没有安排,已经没有人手可用了。“市民们怎么办?还说要修好铁桥的,这帮家伙真是混蛋!”鲜于煇骂着和高贞勋一起赶往了大同江铁桥。往年的大同江进入十二月份后江面就会上冻,即使没有桥也能走过,但是今年却还没有上冻,所以铁桥必须要修复,如果修复不了就只有借用那座“军桥”了,鲜于煇越想越生气,“告示已经说了要修复铁桥的,现在食言了,我就成了撒谎者,实在太令人沮丧了。” 195.渡过大同江(第十五章10)
  到了铁桥,现场果然像“阿鼻地狱”。
  虽然没有下雪,凛冽刺骨的寒风中穿着白衣的男女老少有数万人聚集在桥畔。许多人站在河边望着河流发呆,更多的人想从损坏的桥上爬过去,但也很艰难。一般都是从倾斜的桥拱爬过去,前后都挤满了人,不断有人悲呼着掉下去,下面就是接近冰点的江水,掉下去几乎就立即丧命,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在掉下去后还能发出呼救声的。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流着眼泪争先恐后的往桥梁上爬,结局只能是掉下江去。
  鲜于煇拔出手枪,朝天空鸣枪,并大喊道:“这样是过不了桥的,大家齐心协力把桥修好才能过去啊!敌人还在顺川,我们还有时间……我是军官,没有骗你们,我会陪同大家到最后,怎么样啊?”听完鲜于煇的话,市民们都拍手表示同意。
  “不管是谁说什么,都拍手赞成,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习惯,市民们在共产的统治下身不由己。而这个时候的赞成却是出自内心的。”鲜于煇想。
  鲜于煇将除去妇孺的逃难者排成四列,然后询问有土木经验的人,出来了200多人,这些人每人带200名市民,约有4万人参加修理,仅仅用了四个小时就修通了铁桥。当最后的一块板子用绳子固定好后,市民们一起高呼万岁,并流着热泪和鲜于煇、高贞勋握手。
  市民们有序的过桥了,许多小孩子还朝鲜于煇摇手。
  除了从桥上通过,也有不少人用铁桶或木头做的筏子过江,一眼望去像是一群白色的鹭鸶在飘动。
  鲜于煇回忆说,那时自然而然就想起了“白衣民族”这个词了。鲜于煇和高贞勋站在堤岸上目送着“白衣”市民们在风中消失在对岸的雪里。 196.陆战1师的困境(第十五章11)
  根据鲜于煇的回忆,市民们修复铁桥开始过江的时刻是下午一点左右。
  约一个小时之后,下午两点,东部战线,从柳潭里撤出的陆战队第5团、第7团向喝隅里而去,从柳潭里到喝隅里的距离只有22公里,道上冰雪覆盖,山上全是中国人,一直刮个不停的寒风中夹杂着雪花还有子弹。陆战队约有1500人负伤,其中600多人需要担架运送,在枪炮中无法快速运动。
  先头的第5团3营从柳潭里出发是12月1日上午八点,主力的出发是下午三点。3营在途中进行了就地设防,代替为先头的第7团1营于12月3日晚上七点五十分进入了喝隅里。此刻,最尾部的第7团3营也到了。先头部队用时59小时,殿后部队用时77小时,平均时速分别是286米、370米,现实出陆战队的所处环境是相当残酷的。
  纽约国际先驱论坛通讯社报女特派员M.希金斯从咸兴乘坐伤员运输机DC6飞到了喝隅里,报道了陆战队的状况:“陆战队员的军服都已破烂不堪,脸被寒风吹肿,流着血,许多人手套破了,帽子丢了,耳朵被冻成了紫色,有几个人冻伤了脚,不能穿鞋子,光着脚来到军医的帐篷……”大部分人连口好饭还没有吃过,因为严寒中加热腊肠和豆子罐头需要一个小时,一直遭受中国军队袭击的陆战队员根本没有时间来加热罐头。在希金斯眼里,陆战队完全被“打倒”了。“照这个样子,他们能到达了海岸吗?”
  师长史密斯也判断情况非常糟糕。喝隅里聚集的兵力约有一万人,包括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的125名残兵,车辆约有一千台。根据中国俘虏可知喝隅里周围有第58、59、60、76、79、80、89几个师,其中第58师和第60师展开于喝隅里与古土里之间,据说增援部队第77师和第78师正在接近中。“这些俘虏的情报全部是真实可信的,之前我们忽视了俘虏的情报才导致了失败。”史密斯微笑着和参谋交谈着,不过参谋长G.威廉姆斯上校则紧锁双眉。敌人有七到九个师,自己的战斗力不足一个师,根据侦察,从喝隅里到真兴里的道路上的桥梁都被破坏了,那么陆战队……
  从柳潭里撤出来陆战队员,一个劲的吃着特别准备的糖果和小甜饼,嘴里塞得满满的。喝隅里堆积着13547吨物资,其中80%是糖果和小甜饼,它是被作为后方物资基地来利用的。如果撤退,将没有多余的车辆来装这些吃的,所以敞开供应。第5团和第7团的陆战队员好久没有吃到甜品了,而且不会有像吃冷冻的携带口粮会导致腹泻的问题,他们拼命的吃着。
  史密斯师长安排将伤员后送,让两个团进行休整,准备在6日从喝隅里撤退。
  “两天啊,敌人也有两天时间啊……”
  “不要紧,陆战队在两天时间里可以积蓄十天的力量。”史密斯回答道,他当然知道参谋长威廉姆斯所说的话中包含的恐惧意味——如果中国军队完成了包围态势的话——那个时候陆战1师就将在北朝鲜的山中被歼灭。
  史密斯根据俘虏们受到的冻伤和饥饿程度判断中国军队的行动也很艰难,但也不敢完全保证。威廉姆斯知道师长的安排也是出于无奈,他望着头上厚厚的低垂的云层,感到噩运将要来临。
  中国方面是知道陆战1师的处境的,当天,北京广播电台播出了“歼灭美军陆战1师只是时间问题!”的报道。 197.粉红色作战(第十五章12)
  华盛顿方面在苦思对策。杜鲁门为了准备和英国首相艾德礼的会谈,召集了国防部长马歇尔、国务卿艾奇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雷、总统特别顾问哈里曼等人开紧急会议。
  ——无论如何必须救出第8集团军和陆战1师;
  ——朝鲜战争已经存在着发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联合国受到了挑战。
  “摆脱这次危机,强化和英国的协调,在联合国的旗帜下维护和平,如何做才好呢?”对于杜鲁门提出的问题,回答需要简洁明了。
  “总统阁下,我们认为所有问题均有对策来解决。”国防部长和国务卿答道,杜鲁门点点头等待进一步说明,布拉德雷说明了作战计划,杜鲁门再提出若干希望……会议就这样进行着。
  这种会议的走向是基于美国具有处理世界性纠纷的能力,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但是眼下美国的军事能力特别是地面兵力准备不足。如果给与时间,军备和动员都是可能的,可眼下随着事态的推移美国没有时间进行这样的准备。
  “那么以第8集团军撤回三八线为条件,让联合国通过一个停战协议,如何?”总统特别顾问哈里曼提议道,他的提案当即遭到了质疑。联合国通过一个决议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决议通过之前第8集团军被逼过三八线的话,决议就没有意义了,而且,中国会接受这个条件吗?艾奇逊发言道:“另外需要弄清楚,对于停战协议中国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接着,马歇尔就停战困难的场合下联合国军的行动进行了说明:“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主动的快速向海岸桥头堡撤退,一种是在敌人的压力下后撤。”布拉德雷补充道:“一旦联合国军被逼出朝鲜半岛,是否需要动用海空力量对中国进行攻击?”
  谁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复,结局是一致同意需要急速强化美国的军事力量,关于将来的对策等到科林斯回国及美英首脑会谈后再做检讨。当然,会议开完了不能对朝鲜战线什么也不做,所以指示陆军后勤部长T.拉金中将立即向朝鲜运送一个师的弹药、车辆和其它必要物资。拉金中将把这个紧急运送命名为“粉红色作战”,通知太平洋沿岸各基地将能提供的物资立即装船向韩国发送。
  平壤,市民们的避难行动进行的很顺利。政训局平壤分室主任鲜于煇回到办公室,安排科员撤离。最后剩下了在食堂工作的两名少女,鲜于煇把防寒军服披在两人身上,把她们送上了卡车。卡车的指挥员是鲜于煇的弟弟鲜于炼少尉,鲜于炼不忍丢下哥哥,不肯走。“你在说什么!现在不是论哥哥弟弟的时候,快走!”鲜于炼还是不愿走,鲜于煇喝道:“鲜于少尉,这是命令,立即出发!”鲜于炼只得出发。鲜于煇再次赶往大同江铁桥,和难民们一起等待天亮,因为黑暗中从破损的铁桥上走很危险。
  分室副主任李容相上尉则在牡丹峰渡过了一夜。平壤的街道沉入到黑暗中,机场的美军点燃了汽油桶,火焰异常明亮。自动武器的射击声不时传来,似乎敌人的游击队已经侵入进来了。李容相在牡丹峰上看着机场的火焰,蜷缩着身子在苦思为什么美军会败给中国军队。“唯心论的美国民主主义军队怎么会输给唯物论者的中国军队呢?”“中国新政权成立仅仅一年就介入战争,他们有足够的战胜美军的能力吗?”最后,李容相得出结论——美军的“精神武装”不足。 198.和中国“一战”(第十五章13)
  ——十二月五日
  凌晨五点(华盛顿时间4日下午四点),美英首脑会谈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一开始美国方面就指出“状况非常糟糕”。
  英国首相艾德礼询问海岸桥头堡能够坚持多久,布拉德雷和马歇尔回答说像仁川和釜山这样的可以坚持“相当长时间”。艾德礼又询问美国民众的反应如何,如果继续这样的颓势会不会出现和中国进行战争的呼声。“(民众中)已经有这样的声音了。”杜鲁门以前一天会议的讨论为基础,强调希望停战,但是不会对中国做出太大的让步,特别是在联合国席位和台湾问题上美国是不会让步的,如果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联合国必须认定中国为侵略国,必须给与制裁。
  美英首脑之间关于“中国是否是苏联的卫星国”和“朝鲜战争是否有莫斯科的授意”等问题意见不一致。美国认为中国是在莫斯科的授意下展开行动的,“我们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卫星国,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就是证明之一,朝鲜之后会不会轮到印度支那,然后是香港,然后是马来半岛呢?”杜鲁门声明“我并不想与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接着力陈必须强化对亚洲非共产主义国家的指导和援助,特别是日本需要这样的措施,“大幅恢复日本的自治,促进和谈会议,强化生产力和自卫能力,促进其加入联合国及其它国际机构……”
  艾德礼询问美国是不是打算和中国“一战”,美国方面没有明确回答,当天的会谈结束了。
  朝鲜战线,和前一天一样,中国军队的攻势依然没有开始。
  麦克阿瑟已经给《纽约时报》、《美国新闻与国际报道》打过招呼,让他们在有关朝鲜半岛作战的报道中采用美军受到不当制约以及批判政府政策的调子。给UP通讯社负责人H·佩里的信中写着“禁止追击到满洲和禁止轰炸满洲,是战争史上没有先例的毫无解决办法的最大障碍”。
  但是,事态的关注还是要从满洲移到北朝鲜来,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但是中国军队给美军造成的重压和重围正在形成。战斗运输司令W·塔纳空军少将于下午两点多来到了喝隅里,向史密斯建议采用空运帮助陆战1师脱围。从喝隅里到海岸的兴南约100公里,是柳潭里至喝隅里距离的五倍,考虑到中国军队的配置和距离,塔纳认为徒步行军简直就是自杀行为。但是这个建议被史密斯拒绝了。如果采用空运突围,很有可能出现飞机在起降时遭到强袭的危险,那样损失会很大,另外随着兵力的运走,最后保卫跑道的连队将无法脱身,而且重装备也没法运走。喝隅里的部队空运走的话,古土里的以陆战队第1团3营为基干的部队只能徒步突围,那等于是走向灭亡。“陆战队是一个整体,无论士兵还是武器,他们将有共同的命运。”史密斯强调6日按照预定计划陆战队向海边突围。
  第8集团军接着前一日继续顺调后撤,可以感觉到来自右翼的威胁越来越强烈。
  向中部山岳地带挺进的中国先头部队似乎已到达了伊川、平康附近,发现了新的部队,好像是骑着蒙古马的骑兵部队。另外,报告称:在平壤北方发现有部队似乎在向中部战线移动,在遂安、市边里正面出现了重建的北朝鲜军。照这个情况发展,中国军队将深深侵入了第8集团军的右翼,很有可能把第8集团军包围在临津江北方。
  平壤从早晨开始就包围在卡车的轰鸣声以及爆炸声中,美第25师、韩国第1军、英27旅通过平壤加速后撤,并破坏了主要设施。  199.幽灵都市(第十五章14)
  正午前,大同江铁桥畔渡过了一夜的政训局平壤分室主任鲜于煇听到远处的汽车声和爆炸声后决定回到市内看一下,心中有股冲动,要再看一眼故乡平壤的街市。
  市内已经是“幽灵都市”了,被破坏的建筑物的残骸扭曲着,覆盖着白雪的马路上静悄悄一片,连条狗的影子都没有。“看样子没有人留下,逃难好像进行得很顺利。”“留下来的人似乎都隐藏的挺好的。”鲜于煇与同行的科员李在春说着话,又向大同桥走去。
  正在这里,一个老奶奶跑过来对两人喊道:不好了,银行遭抢了!跟着老奶奶的指点,两人来到那所银行,银行里散乱着北朝鲜纸币,约二三十名男女正在拼命的抢着。男人的口袋里塞满了钱,有人脱掉上衣包裹钞票,有几个人正用洋镐试图撬开金库的门。女人们则往胸口塞钱,或用裙子兜着钞票。“金钱欲真是可怕的东西啊!”鲜于煇感叹道,随即掏出了枪鸣枪警告,那样男女们四散逃走了。一个小女孩的鞋子跑掉了,鞋子正好在鲜于煇的脚边,小女孩不敢走近,哭泣起来,鲜于煇将鞋仍了过去,小女孩抢过鞋子抱着钱跑掉了。鲜于煇和李在春将银行里散落的钞票堆积在一起打算烧掉,但是随身携带的火柴潮了,怎么也点不起来。突然两人留意到身后站满了百来号市民,他们盯着那对钞票的眼神很锐利。鲜于煇灵机一动,对他们喊道:“大伙们,这里的钱都给你们,等到国军再次北上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挥着太极旗出来迎接啊!”那些市民轰然答应,一下子就冲了过来,把两人挤到了一边。鲜于煇再次感叹了一下可怕的金钱欲。
  ——下午一点十五分
  “这是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刻!”鲜于煇记述道。
  和难民们一起过桥的鲜于煇听到了轰鸣声,向天上望去,看见了约20架美军飞机。美军飞机接到报告称有敌人正在尾随从平壤撤出的美韩部队,因此出动前来掩护,飞行员把正在渡江的难民当成了那股尾随的敌人。发现美机的俯冲,鲜于煇就感觉不妙,接着腾起了爆炸水柱和机枪扫射在江面形成的水痕,鲜于煇的面前有人中弹倒地。血水染红了岸边的雪地和流水,叫喊声和哭泣声在北风中回荡。“布告确实说过十二点之后平壤将成为战斗区域,但是……”怎么能这么干呢?鲜于煇挥着拳头,毫无意义的冲着飞机叫嚷着。
  爆炸和扫射很快就结束了,市民们再次上桥渡过了流淌着鲜血和尸体的大同江,默默的继续着他们的南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