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onara什么意思:不断进步的阶梯(剑桥家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5:12

  不断进步的阶梯

  直接寻找深水区

  有一位英国游客搭乘着美国密西西比号客轮出游,客轮航行在波澜壮阔的密西西比河上,一路上美景不断。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游客同这艘船的船长闲谈起来。他想,先恭维一下船长的驾驶技术,然后再展开谈话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这名游客就主动问船长:船长先生,您在这里航行了这么久,经验是这么丰富,我想您一定对河中每一处浅滩都摸得很清楚了吧!的确,这位船长在这条号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航行了无数次,当然也在这条河上学到了不少教训,可是他的回答却很让这位游客大吃一惊,他说:不,先生,我对河中的浅滩并不完全清楚,如果我把全部浅滩都弄清楚,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游客好奇地说:您说什么?您说这是在浪费时间?假如您连哪里有浅滩都不知道,那您将怎么领航呢?

  船长像是根本没听到他的质问一样,又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接着说:是的,弄清楚哪里有浅滩就是浪费时间。我为什么要在浅滩之间摸索呢?我只要知道深水在哪里,不就够了吗?

  家训宝典不顾浅滩,寻找深水,为船只领航如此,学习知识甚至走过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时间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周全,何不跳出来,直接去寻找深水区,让生活简单而顺利地去进行呢?

  简单是现代生活的催化剂:为了方便摄影,傻瓜相机诞生了;为了驾驶容易,汽车上有了自动挡;还有全自动洗衣机、电饭锅、信用卡……无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方式越简单,效率就越高,学习也就越轻松。

  一个天才的堕落

  本杰明·卡斯坦特被称为法国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人之一。他在童年的时候,就能吟诵诗歌,而且过目不忘。更令人惊叹的事,对那些读过的诗歌,他总是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当其他同龄的孩子刚刚学会背诵几首儿歌的时候,本杰明·卡斯坦特已经在写作方面崭露头角了。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以绝世的才华而名震人才济济的法国文坛。

  本杰明·卡斯坦特也对自己的才华深信不疑,他立志要写出一部万古流芳的巨著。的确,以他的才华和智慧实现这一愿望本来没有太大的悬念,可是当他的一生匆匆结束的时候,他也没有完成这样一部巨著。怎么会这样呢?

  原因还需要从本杰明·卡斯坦特自己身上寻找。虽然他少年时代受尽了家长和长辈们的尊宠,并且被当时的许多文豪所看好,但是到了20岁以后,本杰明·卡斯坦特开始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尽管他只要一会儿的工夫就可以通读几本书,但是他却再也不愿意从任何一本书上汲取知识,因为他觉得书上写的那些东西他早就读懂了。虽然他也经常为自己昔日的理想而热血沸腾,但当他真正开始实施时,又觉得完成文学巨著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而他实在没有那种耐性和精力,于是就暂时搁置了。他也曾经写过一些作品,但那都是为了维持生活而作,没有一篇文字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

  而且,由于他的书一度滞销,他的生活也拮据起来。为了摆脱日益贫困的生活,他开始频繁出入赌场,企图在一夜之间暴富,等有了足够的钱,再进行自己喜爱的写作事业。可是,当有了一点点钱财之后,他又沉溺于女色,不能自拔,他认为纵情声色要比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趴在桌子上写作要舒服得多。

  就这样,本杰明·卡斯坦特成天游手好闲,渐渐堕落为一个标准的赌徒。他更加放纵自己,不顾名声和尊严,一味地出入赌场和色情场所。他看不起任何人,人们更看不起他,有身份的人都不再愿意与他为伍。

  当本杰明·卡斯坦特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尴尬处境时,他高呼:我就像地上的影子,转瞬即逝,只有痛苦和空虚为伴。他还说自己是一只脚踩在半空中的人,永远无法脚踏实地。他将自己完不成巨著的原因归结为精力不足。他梦想拥有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一样过人的精力,并且表示愿意以自己的才智交换。可是无论他对自己面临的处境认识得多么深刻,他还是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只能在穷困潦倒之中一事无成地死去。

  家训宝典有天赋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而那些天赋一般却意志坚定之人,却往往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知道一个道理,做事情首先要勤奋,只有勤奋才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因此,即使你没有高人一等的天赋也没有必要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多下苦功,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学习永远不会晚

  加图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生活在公元前234年至公元前149年的古罗马。后人又称他为检察官加图,他是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家和道德家。

  加图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参过军,并在公元前204年成为共和国的财务官,公元前199年成为营造官,公元前198年成为裁判官,公元前195年成为执政官,公元前184年成为检察官。加图以他献身于旧有罗马的生活理念--俭朴、诚实、好学而著名。

  加图不仅在政治上颇有造诣,而且他还是一位知名的演说家和拉丁散文的奠基人。加图晚年的演说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50多篇,完整保存至今的起码也有80个片断。在加图的一生中,他总共写成了7部作品,内容大体涉及到历史、军事、法律、医学、农业等诸多方面。为了督促和教育自己的儿子,加图还编撰了一套百科全书,内容包罗万象--农业、医学、修辞、军事、法学等等。

  加图是一位十分善于学习的人。有一次,朋友们看见80岁的加图正在学习希腊文,他们很吃惊地说:希腊文非常难学,不花费很长的时间是很难学得会的。您应该年轻的时候学它。再说,都到如今这个年纪了,您也没有必要再学这些了!对此,加图却相当不认同,他说:学习不分早晚,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学习的。而且,只要真正地去学,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有用处的!

  家训宝典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人,突然有一天,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可是,一想到自己已经过了那个年龄,心里就不免犹豫:我已经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现在再学习,还来得及吗?还有必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见,人想要学习,什么时候都不会晚。

  婴儿的财产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管理的国家。在瑞士,婴儿一降生,医院就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开始在户籍卡上给他(她)编号,同时,医院还会将此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等输入户籍卡中。由于瑞士的户籍卡是统一的格式,因此,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也会与成年人一样,有一个财产状况的栏目。

  有一位南美洲的电脑黑客,十分羡慕瑞士的社会福利待遇,所以想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籍。他通过互联网轻易就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然后按照户籍卡中的要求,逐一填写了有关表格。

  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犹豫了一下,之后随便敲入了3.6万瑞士法郎。看到自己天衣无缝的杰作,这名黑客沾沾自喜,暗自庆幸自己从此有了一个瑞士儿子。

  谁知不出三天,黑客的犯罪行为便露出了马脚。让人称奇的是,发现这个罪行的人,并非是户籍管理员,而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

  原来,她在为自己的孩子注册户籍时,不经意间发现前一位婴儿在财产栏目中填写了3.6万瑞士法郎。她觉得十分奇怪,因为几乎所有的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初生婴儿填写财产状况时,写的都是时间。

  他们认为,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所拥有的财富只能是时间,而不会是其他什么别的东西。南美黑客未曾料到会在这个细节上露出马脚。

  其实,与其说南美黑客是暴露在填写的随意上,倒不如讲他是失败在价值观念上。瑞士人对财富的看法,确实有独到之处。

  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大的财富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他(她)的生命,而生命又是以时间来计算的。

  家训宝典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惜时如命的,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工作当中,你若想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充分利用你的每一分钟,改掉随意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一样的人,又有截然不同的回报。

  学习没有捷径

  有一个小伙子总感觉到自己学习很不得法,而且汲取的知识非常的少,他就想能够找到一条捷径,以便让自己很快地领略到知识的奥妙。于是,他就到一座深山老林里去拜访一位智者。

  小伙子很虔诚地向智者问道:大师,请问我要怎样做,才能够很轻易地就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智者听到小伙子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他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

  小伙子想了想,立刻说:我认为,最好大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大师您所了解的事情!智者又笑了笑,但是他并没有向小伙子说什么,他只是静静地从桌子上拿起了一个苹果,然后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

  智者望着小伙子,口中不断咀嚼着苹果,仍然是一言不发。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智者才慢慢地又张开嘴把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了他的手掌当中。

  这时,智者伸出手,把自己已经嚼烂的苹果拿到小伙子的面前,然后对着他说:来,把这些吃下去!小伙子相当惊讶,他不知所措地说:大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智者又呵呵地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不愿意吃;然而,你为什么又想要轻而易举地就汲取我智慧的精华呢?你难道真的不懂得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经过你本身亲自去咀嚼的吗?

  家训宝典要想获得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需要自己亲自去咀嚼与体会。想要获得知识,就不能单纯去祈求什么捷径。这世间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自己不断地努力,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合作才能双赢

  在非洲原野上,有一种十分勇敢的小动物叫做蜜獾。它是一种凶残而好斗的动物,不像别的掠食动物一样撕咬敌人的喉咙,而是直接攻击敌人的腹股沟。它最爱钻进蜂巢的深处,寻找美味的蜂蜜。但是颇为遗憾的是,蜜獾发现蜂巢的本领相当拙劣。

  当地有一种极受居民欢迎的灰色小鸟,它比麻雀稍微大一些,由于它们非常善于发现蜂巢,被人们称为向蜜鸟。向蜜鸟最感兴趣的食物,则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但是,向蜜鸟的力气非常小,它们根本不可能将蜂巢弄碎。

  基于各自的需要,向蜜鸟与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便取长补短,相互依赖起来。每当一只向蜜鸟发现一个蜂巢时。它便发出刺耳的尖叫,同时在林间穿飞。一旦飞行中向蜜鸟发现蜜獾,它就落下去啄蜜獾的头,于是蜜獾开始追赶向蜜鸟。就这样,向蜜鸟把蜜獾引到蜂巢前,它栖在树枝上静观蜜獾捣毁蜂巢。很快,蜜獾喝足了蜂蜜,吃够了蜂卵扬长而去。这时蜂群因家园被毁而四下逃逸,向蜜鸟就飞下树枝来,不慌不忙地享用被蜜獾咬碎的蜂房蜡和野蜂幼虫。

  无独有偶,牧蚁和蚜虫也是这样的一对相互合作、生死相依的组合。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这种成分很能刺激牧蚁的味蕾。每当牧蚁饿了时,它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在有些时候,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精心地为蚜虫搭一只漂亮的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在迁移之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

  牧蚁常常还扮演蚜虫的保护神。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侵犯蚜虫,牧蚁就会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

  玉米地里的牧蚁甚至还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将玉米上的蚜虫卵收集起来,藏在地下的蚁穴中,使之冬天不被寒冷的天气冻死。当来年春回大地时,牧蚁就会将蚜虫卵取出让其孵化,孵化后的新蚜虫又可为牧蚁提供新鲜的蜜露了。

  家训宝典面对强大的自然,面对残酷的世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孤单,永远有限。1加1,没有不等于2的道理。黑白相间,相辅相成,取长补短,阴阳和谐,天地万物皆成双。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已经走入社会,都应知道,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合作。

  别把法宝当包袱

  一个少年从小就拜了一位名师,苦学武艺。10年后,少年已经变成了青年,他就快要学成了。但这个门派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学成下山前,必须闯过七七四十九关的艰难考验;否则,就证明你学艺不精,只能再练上三年,然后再次闯关。

  青年闯关前,师傅给了他一个法宝,告诉他:这个法宝你拿好,它的用处特别大,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它可以保佑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青年恭敬地谢过师傅,然后开始去闯关了。

  这个法宝果然名不虚传。多亏了它,他得以安全渡过大河,顺利越过沙漠,他还靠它战胜了严寒,打败了酷暑。用这法宝,弟子顺利渡过了前面的48个难关。

  第49关是一座险峻的大山,弟子希望这个法宝能给他一身轻功,让他轻松爬到山顶。

  起初法宝似乎还有用,但是爬到半山腰,他遇到一个悬崖,这悬崖比他高几头,无论他怎样使劲都爬不上去,有几次差点都上去了,但是由于身上的法宝太沉重,反而妨碍了他行动。

  整整三天三夜,他都在悬崖下面徘徊,心中不由对师傅产生了怀疑。

  正在这时,师傅出现了。

  师傅问他有何难处,青年说:师傅,法宝不灵了。

  师傅笑着说:看来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奥妙啊。法宝法宝,能大能小,就说今天吧,你为什么不用它当垫脚石,却把它当包袱背呢?

  家训宝典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途中的障碍。

  故事中师傅所讲的法宝,也就是弟子所学的知识和师傅所传授的经验,只有站在前面的知识基石之上,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才能攀上悬崖,不要让你的所学成为阻碍你前进的桎梏。

  成也经验,败也经验

  从前,有一个木匠、一个读书人和一个商人。他们从小一同长大,在一个靠近大海的地方生活了30年,日子久了,就渐渐有了厌烦的情绪。他们听说,大海那边是一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人口又多,气候适宜,非常容易发财。于是,三个人仔细商量后,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到大海那边去试试运气。

  正当他们各自买好了船,仔细做着渡海的各项准备工作时,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人,特意赶来为他们送行,告诉他们,那个地方很远很远,要在大海上漂流很多天,海里气象多变,风浪很大,渡海的时候除了带足食物与淡水等物品外,还一定要带上指南针,免得迷失方向。临走前,老人还教给他们许多应付风浪的经验和措施。

  对于老人的嘱咐,三个人有的相信,有的不信。木匠和读书人是相信的,所以每个人在置办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航海用具外,都买了一只性能优良的指南针。商人却不相信老人的话,认为自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有着丰富的航行经验,没有指南针,不照样闯过了许多大江大河吗?于是,他只将一些食物和淡水装在船上。

  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三个人的航船渐渐离开了海岸,向大海那边出发了。

  走到半路,海面上突然起了大雾。木匠与读书人依靠指南针的导引,航船没有偏离航向,仍然顺利地向目的地驶去。商人没有指南针,他感觉四处都是朦朦胧胧的,无论自己如何调用过去的经验,仍然无法辨明方向。不久,他就与自己的伙伴失去了联系。结果不幸闯进了急流,落了个船翻人亡的悲惨结局。

  木匠和读书人的船闯过了大雾,心里十分高兴。两人正在吃干粮,补充能量。忽然,在船的正前方,出现了一片礁林。

  木匠很有经验,一看到礁林,立即放下食物,站起来大声对读书人喊:快绕开,不然船会被撞翻的。

  读书人却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指南针指的这个方向一丝一毫也不能改!

  他不听劝阻,眼睛死盯住指南针,径直将船驶进了礁林。结果触礁翻船,遭到了同商人一样的结局。

  只有那个木匠,始终依据海里的情况变化不断操纵着航船。他灵活地绕过了一片片的礁林,闯过了重重风浪,终于到达了大海的那边,发现了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故事中,商人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结果迷失方向,闯进了急流;读书人则把经验当做永恒的法宝,不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结果触礁而亡;而那位聪明的木匠,却把经验与实际相结合,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家训宝典生活中,类似商人和读书人的错误,其实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犯过。有时候,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当做灵丹妙药,以为包治百病,可是却忘记了,前人的经验固然是失败无数次之后的总结,但是毕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须学会灵活变通,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认死理。

  丢掉荣誉的光环

  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有一个伟大成功的父亲,并非总是好事。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当年就是因为突破了大仲马的光环,才得以脱颖而出,在文坛立足的。

  刚开始,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被屡屡退回,碰壁的次数多了,他有些灰心丧气。这时,大仲马的助手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我父亲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是没有滋味的。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一封封退稿信,小仲马鼓足勇气,继续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所以说,真正的成功者,依靠的往往不是社会给他的荣耀和优越的各种条件,而是依靠个人奋斗,为自己开创一条具有挑战性的全新道路!

  家训宝典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不能总活在某些荣誉感的光环之下,这样一来,骄傲和自满就会趁虚而入,我们就会因为满足现状而裹足不前,从而也就不可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人生的境界就被局限在了那个荣耀之下,不可能再有更大的成就。

  漏斗的顿悟

  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画家,曾经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颇受好评。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呢?他微笑着说: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专心于学画,况且十几年来始终如一。

  其实,小时候,他的兴趣非常广泛,并且还要求自己样样都要得第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整天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他,只是给他做了一个实验:让他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花生投到漏斗里面,花生顺着漏斗滑到了他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他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花生。然后,父亲抓起满满一把花生一下子放到漏斗里面,花生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落下来。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分收获。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分收获也得不到。

  他顿悟,于是认真选取了他最大的兴趣所在--绘画,勤学苦练,日积月累,终于有所成就。

  家训宝典罗曼·罗兰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果能聚精会神只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东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专注、专业,那么到头来,在每个领域都可能只是个二流角色,弄不好还会沦入三流、末流。

  凭一招也能赢得冠军

  有一个9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适应没有左臂的生活,感觉自卑极了,再也不愿出门找小朋友玩了。

  他的父亲不想他这样在阴影中度过一生,想起他曾经很想学柔道,就送他去了一个著名的柔道馆。于是,小男孩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傅,开始学习。

  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每天练的都只是这一招。小男孩看着其他师兄弟繁复漂亮的招式,很羡慕,心想:学生这么多,师傅肯定记糊涂了,忘记了他只教过我一招。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式了?

  师傅好像早就准备好了怎么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那是一次规模很大的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就赢了前两轮。

  第三轮虽然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赢得了决赛权。

  决赛的时候,那个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更有经验。有一阵,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了,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比赛!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显然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抓住时机,使出自己的那招,制服了对手,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赛后,男孩忍不住问他的师傅:我怎么可能就凭一招而赢得了冠军呢?

  师傅答道: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要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家训宝典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人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有些缺陷是可以修复或弥补的,有些却是无法改变的。人不能把眼光老盯在自己的缺陷上,要善于扬长避短。要知道,人自身有很大的潜能,包括各个方面的潜能。一个方面有缺陷,并不影响其他方面的发挥,如果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敢于挑战自我,并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目标,将某一方面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也可以为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甚至成为伟人。

  第二名=默默无闻

  雷纳德教授在剑桥大学教授哲学,他已经在这里工作16年了,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的讲课方式很特别,一点也不会让你觉得枯燥乏味,他还经常会对同学们提出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题。

  有一次,雷纳德教授问学生们:你们中有谁能告诉我,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

  这简直是常识嘛,谁不知道呢?早在小学时就在课本上学过了!所以,同学们都笑而不言,不知道教授什么用意,但是还是有几个好事的男生大声喊道:珠穆朗玛峰!陷阱果然在后头,雷纳德教授紧接着就追问:那么,世界第二高峰呢?

  这下,同学们都傻了。有人小声嘟囔道:书上没有写啊。

  雷纳德教授对此不置一词,又继续问道:你们再说说,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这次大家都学乖了,没有人敢回答了。当然不是忘记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了教授的下一个问题。没有人知道第二个人是谁。

  于是,雷纳德教授又自鸣得意地提了几组类似的问题。非常奇怪,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却几乎没有人知道。

  雷纳德教授很高兴,似乎成功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同学们却莫名其妙,不知道雷纳德教授这回在玩什么花样。

  突然,雷纳德教授转过身在黑板上飞快地写出一行字: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原来,雷纳德教授是在鼓励同学们要永争第一呀。

  雷纳德教授接着陈述了他的一项实验结论。8年前,雷纳德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秩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雷纳德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雷纳德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8年后,雷纳德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第一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雷纳德教授淡然一笑:其实,那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差无几,我哪里知道谁是千里马,我不过知道谁爱坐第一排罢了。

  家训宝典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就决定了你的高度。进取心是进入更高境界的前提。即使最伟大的雄心壮志,也会因拖延、避重就轻的习惯而严重地削弱,所以,一旦你发现自己在拒绝这种来自内心的召唤、这种激励你奋进的声音,就要留神,别让它越来越微弱以至消失,别让进取心衰竭。当这个积极的声音在你心里呼唤时,一定要抓住它,让它指引你走向成功和快乐。

  让自己更耀眼

  安迪在一家拥有近千名员工的大公司里谋到了一个还不错的职位,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但是,安迪自己却十分苦恼,因为在这个大公司中,他已经在这个职位上辛辛苦苦干了三年了,每一天都不敢懈怠。可奇怪的是,领导似乎从来没有看到这一点。三年来安迪一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有一天晚上,安迪想要到地下室去取一些急需的东西,可在这时,突然停电了!四周一片漆黑。他马上摸索着出去找蜡烛,却没有找到,他从不抽烟,所以也没有打火机。

  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一张音乐贺卡,那贺卡马上就响了起来,伴随着悦耳的声音,小小的灯泡一闪一闪的,很漂亮。他打开贺卡,发现小灯泡还挺亮的。

  于是,他想:如果带着它去地下室找东西,也许还可以凑合着用吧!果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贺卡的光亮显得非常炫目,借助着这点光亮,安迪很容易地就找到了要找的东西。

  安迪从这件小事上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久以后,安迪就从他所在的那个大公司辞职了,来到一个只有30个人的小公司。他的新工作只是市场部的一个小职员,比起他以前的工作,这个工作简直就是小儿科,薪水也十分微薄,但是安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毫无怨言,决心从头做起。

  由于他在原来的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轻车熟路,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和独特的眼光,短短几个月之后,他就升任了项目部经理。然而,他并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就从这家公司跳槽到了另一家更适合他的公司,并逐渐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几年之后,安迪已经成了一家跨国大公司的董事长。

  他在传记中谦逊地说:我仅是一粒微弱的星火,如果我还有高明的地方的话,就是我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微弱的光更耀眼一些罢了。

  家训宝典一粒微弱的星火,在灯火辉煌的屋子里,看起来微不足道,而放在黑暗的夜里,就可以照亮一大片空间!懂得哪个位置是合适自己的,能把自己所有的光彩都体现出来,并知道如何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这就是安迪的高明之处。

  阴阳头成就大演说家

  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德摩斯梯尼的青年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但是他的资质并不好,也可以说是很差。他幼年曾患有严重的口吃,时常遭到别人的讥笑。他刚开始学习演说时,声音和姿态都十分笨拙,屡屡遭到听众的哄笑和讥讽。可是,他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他常常躲在一个阴暗的地下室练习口才。

  可是,年轻人总是耐不住寂寞的,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外面的阳光和漂亮的姑娘,反正就是静不下心来,练习的效果就很差。

  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当时人们是很注重仪表的,这样一来,因为头发难看,羞于见人,他就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习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他最终成为名噪一时的大演说家。

  无独有偶,这一办法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曾使用过。

  1830年,雨果同一个出版商签订了一份书稿合同,根据合同,他必须在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

  为了确保自己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进了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了小湖。这样一来,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就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创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家训宝典只有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才能激发人最大的潜能,激情满怀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全力以赴地做事,需要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入;三心二意,虎头蛇尾,就犹如小猫钓鱼,是会遗憾终生的。

  每天阅读15分钟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每一点进步;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掌握各个时期、各个种类的知识,这就是读书的真理。读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陶冶性情的有效方法,即使我们每天只读上十几分钟的书,那么日积月累,我们所得到的知识量就是十分巨大的。

  威廉·奥斯罗爵士是当今最伟大的内科医生之一,很多有名的医生都曾是他的门生,几乎所有目前行医的医生都是他编写的医科教科书培养出来的。

  人们认为,他的杰出成就不单单是由于他有着渊博的医学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而且因为他具有丰富的一般知识。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素养的人,对人类历代的成就和思想成果很感兴趣。他很清楚,了解人类最杰出成就的唯一方法是阅读前人写的东西,但是,奥斯罗有着一般人都有的困难--没有时间。他不仅是工作繁忙的内科医生,在医学院任教,同时还是医学研究专家,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以外,其他时间都理所当然地被上述三项工作占去了。奥斯罗很早就想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把每天睡觉前15分钟用来读书。如果就寝时间定为晚上11点,他就从11点读到11点15分。如果研究工作进行到两点,那么,他就从两点读到两点15分。他一旦规定这么做,在整个一生中就再不破例。奥斯罗说,在一段时间之后,他如果不读上15分钟书简直就无法入睡。

  除医学专业以外,奥斯罗的涉猎范围十分广阔。由于他养成了每天阅读15分钟的习惯,故在专业之外发展了他的业余专长。他极好地解答了我们每一个工作繁忙的人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才能找到时间读书。

  解决的办法并非一定是就寝前15分钟。这15分钟或许是一天的其他什么时间。即使在排得最满的时间表中,大概也会有不止15分钟的空余时间在什么地方藏着。

  家训宝典时光飞逝,我们要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允许自己虚度每一天,不放过每一天的庸碌,不原谅每天的懒散。没有不切实际的狂想,只是在有可能眺望到的地方奔跑和追赶,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意味着不断改变自己、改变思想、改变命运、改变人生。每天的多一点就是新的一步,新的成就。一个人,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的成功?

  成为一流剑手需要多少年

  日本历史上,曾产生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叫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正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郎少年时,放荡不羁,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还作出了种种错事,父亲一气之下,就把他逐出了家门。受到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击败父亲,给父亲看看自己的本事。于是就独自跑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宫本武藏看他资质不错,就收下了他。这时,柳生热切地问道:师傅,假如我努力的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可我等不了那么久,柳生急切地说,只要您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这样的话,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那,也许需要10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必须要他在生前就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10年太久了,如果我更加倍努力学习需要多久?

  嗯,那也许要30年。武藏缓缓地说道。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哦,那可能要50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一流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怎么说呢?为什么我越努力,成为第一流的剑手的时间就越长呢?欲速则不达,武藏平和地说,练剑要讲求自然和平和,急功近利就会偏离了大道。

  柳生恍然大悟,从此,开始潜心跟随师傅学习剑术,勤学苦练,毫不懈怠。数年后,终于也成为一代武学宗师。

  家训宝典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里,一切都讲求速度,以至于追名逐利、急功近利成为普遍的现象。人们不再脚踏实地,处处显得毛糙马虎、好高骛远。

  面对现实,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急功近利的时候,但以史为鉴,我们就要时常提醒自己:做事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贪多图快,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造成更大的损失。凡是成大事者,都戒骄戒躁。只有脚踏实地,甘于从一点一滴做起,才会有所成就。

  苦难让他魔力无穷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帕格尼尼幼年即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8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13岁开始旅行演出。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小提琴家是一位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天才。

  他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昏厥症,险些使他白布裹尸装入棺材;7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13岁又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0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大部分的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活到57岁时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了8次。

  他的琴声使全世界的观众欣喜若狂。在意大利巡回演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的琴弦是用情妇肠子制作的,魔鬼又暗授妖术,所以他的琴声才魔力无穷。

  歌德评价他说: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李斯特的一句感叹则概括了他一生的命运: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家训宝典苦难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认识自身、发展自身的过程。苦难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激励我们为了消灭苦难来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人的发展史就是与苦难斗争的过程。

  苦难不可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苦难的态度,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苦难,接受苦难,战胜苦难,到达生命的巅峰。

  将泥沙踩在脚下

  有一天,一个农夫赶着毛驴驾着车去集市上出售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出门时,货物很多,车子很重,走得很慢;回来时,车子很轻,就走得很快。结果毛驴不小心脱了缰,掉进了一口巨大的枯井里。农夫为此大伤脑筋,他绞尽脑汁也救不出驴子。

  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仍然在枯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决定放弃了。他想:反正这头驴子年纪也大了,在底下待了这么久,肯定活不了了。大费周折去救它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了,不过这口井早晚还是得填起来,免得有人跌进来。

  于是,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助他将枯井填平。这就意味着他要把驴子活埋掉,农夫想通过这种办法帮它解除痛苦。当人们开始铲土往枯井中填的时候,那头驴子很快就领悟到了主人的用意,知道主人不打算要它了,于是凄惨地叫了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不一会儿,驴子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顿时惊呆了。当人们将土扔到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再将土踩在脚下,使劲踩实。就这样,驴子将人们抛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踩实。没过多长时间,驴子就已经上升到井口,在场围观的人们无不用惊讶的表情看着自救成功的驴子。

  家训宝典世界上的事情永远没有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在生命的旅程中,陷入泥沙之中是难免的。而想要从这些泥沙中解脱,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泥沙踩在脚下。

  争执出来的奇迹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两个年轻人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认为,马要是四蹄腾空,岂不成了青蛙?应该是始终有一蹄着地。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两人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裁判,可麦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过摄影师毕竟是摄影师,点子还是有的。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放上24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24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24根细线,相机接连拍下了24张相片,相邻两张相片的差别都很小。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后来这电影的雏形经过艰辛试验终于成熟了。

  家训宝典很多创意都来自于争执,有争执就需要去研究,去证明,而意想不到的成果很可能就在那里等着你。只要留心生活的每一瞬间,提出疑问,敢于争执,适时求助,积极探究,也许重大发现就在眼前。